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

第1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1. 呈现阶段以直接法为主。

直接法产生于20世纪初,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直接用外语教外语; 强调模仿, 注重口语。其心理学理论基础认为, 在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感觉, 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尽可能有感觉成分, 最强有力的感觉是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因而, 外语教学应遵循先耳听口说、后眼看手写的原则, 通过语言、语调和听说训练带动读写能力的培养。

九义《英语》教材的语言材料, 即Look, listen and say, Learn to say和Let’s practise等, 均取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新授这些内容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势、实物、动作、玩具、剪贴画和图片等直观手段, 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直接呈现某一事物和单词, 并且利用录音或教师配音, 让学生把英语的声音形象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 接着以模仿、朗读、口头问答、口头复述等方式进行语音、语调和听说训练。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 增加操练的机会,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或特殊的表达方式, 教师要尽量在语境中直接呈现, 然后稍加汉语解释,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

2. 句型操练采用听说法。

听说法源于美国, 它继承了直接法某些优点, 以句型和语法结构操练为纲。听说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对千百万个句子进行分析, 归纳出典型的句型结构, 然后根据行为主义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规律进行句型操练, 经过反复模仿形成习惯。句型结构训练是学生掌握外语的有效手段, 是学习外语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材从第二册开始, 每一课的Let's practise部分都围绕一个四会掌握的句型进行操练, 这个句型是Learn to say中的重点句型。每个单元的第一课安排新的句型, 随后的几课所操练的句型要么是运用巩固上一课的句型, 要么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此, 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句型操练, 如替换句子成分, 转换句型, 完成句子, 还原句子, 扩展句子等, 并在学生获得句型结构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语法规则, 以达举一反三, 准确运用的目的。

3. 听说训练适当采用全身反应法。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观察到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小孩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 移民的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 久了以后很容易就学会新的语言。他认为, 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 即先理解后表达。他在60年代创造立了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教材第一、第二册的Let's play吸收了全身反应法的优点, 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用动作作出反应,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除Let's play外, 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全身反应法和动作教学法进行听说训练。动作教学法要求学生一边开口, 一边作动作, 例如, 练习Let's go and climb the hill时, 师生一起边说边作邀请和爬山的动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境, 正确感知、领悟、掌握和运用英语, 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4. 交际法贯穿教学始终。

交际法, 又称功能意念法, 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欧共体。它主张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揭示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包括口头、笔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了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教学必须以功能项目为纲, 以话语或语篇为教学基础, 教学过程要情景化、交际化, 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 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都以功能为纲编写, 九义教材每课书的主体部分Learn to say, 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用语, 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出现, 对话中词汇的选择和重点句子的操练又保持了语言结构的系统, 为交际法贯穿教学始终提供了条件。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可归纳如下:(1)热身运动。每节课最初几分钟运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活动, 如师生问候, 多种形式的听音问答, 学生之间自由会话, 会话表演, 做游戏等, 不但能复习运用所学内容, 而且使学生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 激发学生学好语言的欲望。(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 增加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材料的信息量, 使学生用中学, 学中用, 这是教学过程交际化的有效措施。(3)创设情景, 呈现新语言材料。无论是呈现对话还是呈现对话中的生词和新句子, 都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在实际生活的场景、情形中, 才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4)操练以教学内容和学生为中心, 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设计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 从控制性操练(如模仿, 分角色朗读, 背诵, 就对话内容问答等)到半控制性操练(如围绕对话内容询问学生的经历和看法, 看图说话, 从对话中抽出某个短语或结构进行模仿练习等), 最后过渡到非控制性操练(如对话表演, 根据所给的情景用所学的语言形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等)。这样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过渡, 以达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的教学目的。

第2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TPR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理性思考

1.TPR的理论背景

1.1心理学理论

首先TPR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认为记忆越是经常和强烈,该记忆的联想和回忆越是容易。运用TPR学英语,学习者先用身体反应,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使身体反应和语言反应联系起来,就容易形成记忆。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Asher认为,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成人应该学习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他指出针对儿童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儿童一般先用身体反应,再学会用语言反应,因此儿童习得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理解先于开口,理解又表现为用动作回应指令。

1.2语言理论

Asher没有直接讨论过全身反应法的语言理论,但从TPR的课堂练习的名称和安排方式来看,它是明显和结构主义语言关相关。

1.3学习理论

Asher的学习理论与三个理论有关:1)大脑中有一种特定的语言学习的生理蓝图,它决定第一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2)大脑区域化决定了左右脑的不同学习功能。3)压力(情感过滤)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内容,压力越小,效果越好。

2.TPR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特点

2.1主要教学原则

2.1.1基于理解能力先于输出能力,应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只有充分正确的输入被理解后,才能够自然地过渡到说。

2.1.2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口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2.2 优缺点

2.2.1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3)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有利于学生左右大脑的开发。

(4)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5)实用性强,适合大小班教学;同时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和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2.2.2局限性

(1)适用人群偏向于活泼好动的儿童和青少年,年龄偏大的群体在做肢体反应时可能会觉得尴尬。

(2)只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其来表述,必须和其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3)教师肢体语言不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误差。

(4)由于儿童好动的天性,如果课堂管理不好,容易造成混乱,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TPR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字母教学

一些教师结合TPR教学理论来教授字母,如制定字母卡,卡片的内容是该字母的大小写和对应单词的实物图片。并根据26个英文字母的形状编成了一套字母操和口诀,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以其为起始字母的单词,在单词中该字母读音为其典型发音(A-Apple)。

词汇教学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不擅长通过分析和对比来记忆单词,但是他们天性好动,乐于模仿,对直观的视觉刺激能较好的接受。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将TPR理论结合词汇教学,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将词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强调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进行理解记忆。

游戏教学

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减少他们的压力。教师在教词汇或对话的时候,通常根据TPR理论设计相应的游戏,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了stand,run,sit,swim,jump,cry,smile这些词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教师快速地说出这些词,学生听到后做动作,每组依次抽一名同学进行比赛,每做对一次就为该组获得一颗星,获星最多的组获胜。

音乐教学

歌谣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唱唱跳跳地学习英语。有些教师结合TPR教学理论还自编了一些简单、容易模仿的动作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如一些教师教授完身体部位名称时,带孩子们一起唱“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这首歌。

绘画教学

一些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结合TPR理论,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来帮助他们建立对新知识的直观认知。例如在讲动物时,老师给孩子们分发画纸。讲到elephant时,大家在纸上画一头大象,讲解完所有的动物后,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黑白的卡通动物画,让孩子自己涂颜色。涂完颜色后,让孩子说出自己涂的动物名称和颜色。

情景教学

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模仿,有强烈的表演欲望。一些英语教师结合儿童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来设计课堂活动,并结合TPR教学理论,将肢体动作与这些生活情景相结合。

第3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要对幼小儿童进行英语儿歌的教学,首先要了解英语儿歌的分类。一般来说,英语儿歌没有固定的结构章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还有创作的儿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英语儿歌大致可分为游戏歌、数数歌、问候歌和猜谜歌等。

各种形式的英语儿歌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实施。英语儿歌教学实质上是教师为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幼小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地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发展听说能力。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是指情与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与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与境的结合使小孩处于一种宽松、自由且贴近小孩生活的氛围中。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新的英语儿歌通过情境进行教学和操练,小孩在情境中兴趣高、理解快、记得牢。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小孩能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例如,教授英语儿歌Butterfly :“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up. Butterfly,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goes down…”(选自《朗文英语儿童歌谣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教师把孩子带到花园里,让孩子们观察蝴蝶是如何飞舞和采花粉的。小孩在学儿歌的过程中,边吟唱变在花丛中学蝴蝶飞舞状,他们边歌边舞,兴趣盎然。

二、多通道活动法

多通道活动法是让孩子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让孩子在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玩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刺激,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理解,让孩子在各种不同的外界刺激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参与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讲、做的方法。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英语描述、启发、引导、示范等,让孩子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谓“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生动的客观对象,如实物、图片、情境表演、多媒体等让孩子充分观察;所谓“讲”,是指幼儿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开口讲;所谓“做”,是指教师提供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所学儿歌的感受性和熟练程度。如儿歌I Love Apple :“Apple round ,apple red ,apple juicy apple sweet .Apple apple, I love you .Apple sweet I like to eat.”学生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教师提供给幼儿红红的大苹果,让幼儿观察形状、颜色,尝一尝味道,画一画等。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了英语学习的经验。

三、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教授James Asher创立,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

从发展心理学得角度出发,Asher指出,针对孩子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孩子一般先用身体反应,然后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因此,“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由于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的要求,并带有游戏的性质,因此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英语儿歌one two three .play the ball with me 教师准备了皮球、小拐杖、钓鱼竿,先让幼儿做“say and do ”的游戏,教师发命令,幼儿根据命令做相应的动作:“play the ball”“pick up the stick ”“walk in a line ”“go fishing”。

根据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结合本人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英语儿歌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提高了英语课堂的课堂活力,加深了学生对所以学内容的印象,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掌握了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4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年前笔者参加区级英语教学比赛,教材内容定为《Join In》StarterUnit 4 《Colours》。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本课新单词green,red,pink,blue,yellow,brown;②学会用句子表达Look at the butterfly. The lovely butterfly. It’s(green and red). My little butterfly;③学会唱英文歌曲。

第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展示自己;发展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欣赏美,感受美,乐意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现结合本课教案具体分析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

一、TPR全身反应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在一节课开始时,如何迅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懂英语,会说英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PR全身反应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强,效果也很好。在Step 1: Warming up阶段,笔者首先与学生用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互相问候,接着请学生齐唱英文歌曲Hello!What′syourname ?这首歌曲学生之前学过,旋律欢快,容易上口,学生都很喜欢唱,并且在唱歌的同时主动地作出相应的动作来,边唱边跳,非常活跃。此处TPR全身反应法的运用就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并且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TPR全身反应法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积极性高,教师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所以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后,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在Step 2:Presentation阶段,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新授内容的:课前请一位学生戴上蝴蝶头饰扮演蝴蝶,并请她先站在教室门外。在歌曲Hello!What’syour name ?过后,与教室里的几位学生对话T:Hello!I’mCherry, What’syour name ?S:My name is……T:Oh!We are good friends。借此复习日常交际用语,并告诉学生接下来要为他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都想知道新朋友是谁,学习兴趣无比浓厚。此时,再播放新授歌曲Butterfly,并请扮演蝴蝶的那位学生随音乐翩翩“飞”进教室,与此同时,笔者也参与其中,随歌曲作出相应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如歌中唱道:Look at the butterfly.The lovely butterfly时,笔者用手指向那位扮演蝴蝶的学生,并作出很喜爱的表情,这样其他学生一看就理解了意思,后面跟唱歌曲就很容易了。

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并不难,但要使浓厚兴趣持续下去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方法了。在通过请学生扮演蝴蝶翩翩飞舞后,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他们觉得这样上课很有意思。此时笔者再引出本课重点,即知识目标中的掌握本课新单词green,red,pink,blue,yellow,brown。单词的教学如果方法不当将会非常枯燥,学生之前的兴趣也会随之消失。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笔者在接下来新授单词时不是单纯地出示、讲解、反复跟读,而是进一步运用TPR全身反应法,借助事先准备好的白色蝴蝶和彩色翅膀,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当学生回答红色时,就为蝴蝶粘上一边红色的翅膀,并引出red这一新词,学生积极主动地跟读,既直观又容易记忆。在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完六个表示颜色的新词后,请几名学生做游戏I say ,you touoch。笔者说单词,请学生触摸相应的颜色,这个过程是学生听英语并用英语思考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学生踊跃举手上台做游戏,在玩中轻松掌握了新词的使用,教学目标得以轻松实现。

三、TPR全身反应法有利于巩固学生习得的知识

前面的教学借助stick 、touch等方法保持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使学生掌握新词这一目标。但此时学生的记忆尚属短时记忆,如果不加以巩固,可能转眼就会忘记,这样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Step 3:Practice这一环节中,笔者依然还是采用的TPR全身反应法。首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I say,you show,笔者说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要求学生快速反应,出示相应颜色的彩笔。在学生都能出示正确的彩笔后,改变一下方法,笔者来出示彩笔,请学生说出相应颜色的单词,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使学生由会听到会说的效果。接着,将学生分成三组,交给每组一只白色的蝴蝶,并分别对他们说:Colour it green and red。Colour it pink and blue。Colour it brown and yellow。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蝴蝶涂色。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轻松又有趣,学生个个都兴致极高,互相帮助着完成了任务。紧接着进行Show time,请各组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而笔者则相机再现以下句型:Look at the butterfly.The lovely butterfly.It’s……请学生说出后面的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反复操练后,学生对这几句话已是熟记在心。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增强了教学效果,并且还培养了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TPR全身反应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语文有很大的区别。初步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起初会对英语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其实正是兴趣的表现之一。此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将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心中所想,采用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是最好的教学途径。TPR全身反应法正是这样一种可操作性强,生动直观,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第5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在于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就要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训练他们运用英语去完成。“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便是英语教学中的游戏。采用这种形式可以灵活规定教学所需要的社会动因、交际目的、交际对话形式等等,使交际训练灵活多变,轻松自然,易于引导。游戏使死气沉沉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的说游戏教学有以下的作用:      1.可加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语言课上,学生为学而练,为练而说,会影响学习积极性。而教学游戏则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了语言之外的任务,使学生感到英语确确实实是交际工具,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使英语学习具有实际意义。

    教学游戏如任何游戏一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思维活动,克服紧张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促进创造性言语活动的重要因素。

    2.可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语言学所做的实验证明,动因和兴趣相一致时,记忆效果最佳,趣味性强的内容能使记忆力提高1.5倍。游戏则既有趣味性,又能保证动因和兴趣相一致。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做练习,巩固所学材料,其内容和语言能牢牢地印在记忆中。

    3.有益于融和师生关系

    教学游戏能改善师生关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教师以平易近人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引导游戏顺利进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和教育目的,大大地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

    4.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

    教学游戏是集体活动,对集体内的相互关系会产生影响,它要求集体成员之间学会互相交际、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在游戏中大家互相领会对方的交际意图,又努力使对方理解自己,同心协力完成任务,这对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益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

    总之,英语教学游戏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在这种实践中,使他们(平行班的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语言游戏中,他们不仅学习语言,也学习正确地待人接物(如公共场所的礼貌行为、事务性的交往、正确处理不同情景中产生的矛盾、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等等)。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不断加强。克服内心的自卑感、紧张感、拘谨等心理障碍,使个性向开朗、活泼、主动、热情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教学游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原则呢?

    第一,纪律性原则。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而良好的纪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游戏开始前,我就强调一定要遵守纪律,并明确游戏规则,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习惯。

    第二,目的性原则。在玩的时候必须注意游戏必须为教学服务,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不能纯粹追求课堂的活泼,为游戏而游戏。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动作反应法”非常适合基础英语学习。所谓“全身动作反应法”即: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作出动作上的反应。在开始阶段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做出口头反应,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时学生的身体动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然后,学生再模仿教师的指令。学生大部分语言活动中以理解语言为主,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反而会说得轻松、准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达到全身反应法的目的。

    1.教师清楚明了发出语言指令,并配以动作辅助说明,不要求学生立即模仿教师动作,只要静听,试着理解教师的意图。

    2.教师发出语言指令,让学生做出动作反应,逐渐理解所授内容。

    3.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教师所发出的语言指令。

    4.让一位或部分学生发出语言指令,其他或另一部分学生做出动作,直到他们可以边发出语言指令,边做出动作。例如在教学eat, drink, draw, write, read, copy, close, open这些单词时,我就运用了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6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双语环境下,幼儿园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以往的单纯性基础语言知识,向多层面知识结构过渡。本文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论述学前教育英语语方向学生(即未来的幼儿园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培养。

幼儿园英语教学师资培养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是多层面的,具体而言,未来的幼儿园英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学知识②语言教学法知识③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知识④语言习得理论⑤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语言学知识、语言教学法知识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

语言学知识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需具备的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对于学前幼儿,因为他们自身的语言和认知系统的不成熟,不能直接、讲述这些知识,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获得,并运用这些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语言教学法知识除了要深人了解各种教学法,认识他们的异同点,更为主要的是懂得、并且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特点、幼儿发展水平,选择最为适合的、或者采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组合,达到教学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一种表征。那么在语言教学中一定会涉及文化的内容。教师应该有意识将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渗人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幼儿在学习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也能领略其他国家文化的内涵。这样做,有益于培养幼儿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幼儿对自身文化的解读和欣赏。

二、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掌握母语以外语言的过程,是在对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有很多方面能够给外语学习以启示和借鉴,例如语言环境、模仿、重复、参与、输入和输出等。

1.语言环境创设

诸多国内外研究都提出并验证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懂得如何创建丰富、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幼儿的英语学习。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首先探讨硬环境的创设:(1)在教室里和走廊间以词汇、短语和文字布置各种墙饰、标语等;(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计算机技术,改善课堂内的语言环境;(3)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例如图画书、音视频播放器等,使幼儿在有限的英语学习外部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接触语言的各种鲜活的要素;(4)对有条件的幼儿园,邀请外国友人、学者走进课堂。

其次,软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隐性的过程,和硬环境一起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做到:(1)营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中模仿语言,在有意义的重复练习中积累和内化语言;(2)在学习过程,对幼儿的反应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使幼儿感知标准的语言输入;(3)即便语言表述中有不准确的地方,仍积极鼓励幼儿使用/输出语言;(4)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和课堂常规;(5)与幼儿共同建立一套课堂管理规范,例如用不同音乐旋律代表不同的指导语,集合、解散等;教师和幼儿都努力做到用英语交流,前提条件是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后。

2.过程参与

根据语言习得原理,语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是学习者对所获得的语言输入进行存储、整理和加工,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如果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强调对语言规则的反复操练,将不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

3.语言输入

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另外,学习者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而实现语言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供可理解的输入:(1)通过肢体语言、全身反应法(TPR)、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达到沟通的目的;(2)在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并构建新的主题和学习内容;(3)通过教授同义词和反义词扩展幼儿的词汇量;(4)通过不断的理解验证评估幼儿的理解程度、语言发展水平;(5)将复杂的、多容量的信息拆分为有机的组成部分;(6)教学内容要适当高于幼儿现有语言水平,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避免幼儿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7)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材料、教学方式及进度。

4.语言输出

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出假设认为,仅靠语言输入还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获得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必须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与产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的语言积累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机会运用语言,例如让幼儿就某个话题自由发挥,或者将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双语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促进渠道之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双语学习者属于发散思维,在思考时显得更为开放、自由,而且创造性更强。语言的教学方式要符合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不应该完全依靠死記硬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路是早期语言学习的主要通路,视听多通路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以促进儿童建立良好的语感和语境系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言。

【参考文献】

[1]邢公碗.《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第7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3.词汇学习的考查方式和词汇的学习方式不一致,测试对词汇学习形成不了有效的反拨作用

三、如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1.运用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赢得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并被作为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天赋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英语教学,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再到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及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潜能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因而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免大面积掉队。而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八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根据语言材料的话题设计Word Bank。Word Bank就是将同一话题下的单词收集到一起,在真实情境中组织词汇教学。恰当的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3.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词典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典是学生可以伴随终生的教师。学会使用英语词典是学生词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了良好的使用英语词典的语言学习习惯,将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

4.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语篇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积累词汇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熟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告诉我们,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背诵的材料越多,词汇量积累就越大,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会越快。

第8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国外英语教学法 中国中小学教育

一、引言

自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以来,不同语言理论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英语教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教法也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多元的,多种方法结合运用相互协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国外教法分类

通过分析与总结文献研究,本文作者将国外教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传统教学法,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语法翻译法源于16世纪的欧洲人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后来演变成课堂教学方法,此方法重读写,轻听说,教材设置追求以语法词汇为中心,课文为语法词汇服务,导致课文趣味性降低,教师讲授以翻译为主,着重语法操练,强调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基本功扎实,较适合做笔试。但此方法忽视听说交际,学生所学英语多为哑巴式,不能在合适时间地点运用恰当英文进行流畅交流。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读写为主的翻译法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直接法应运而生,其含义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课堂上师生只用目的语交流,不注重形式,不过分计较对错,强调模仿,操练,教材设置也以句型为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目的语思维模式,英语表达习惯,提高交际能力,但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较差,语言再造能力薄弱。与直接法类似的是听说法,源于20世纪中期,开始主要为军事目的,强调听说,课上进行大规模句型操练,练习技巧有问答式,循环式,一条龙式,最小对比对练习等。全身反应法,是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右脑―形象思维,左脑―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发展。因此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强调整句教,整句学,教学气氛活跃,但局限性太强,它只适合一些年龄较小的群体,那些较难的抽象的词汇,无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就不太令人满意。

这一阶段教学法的共同点:(1)教控制学,强调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2)重语音,词汇,语法这些基本的语言形式,忽视其意义。(3)所教内容停留在单个句子层面,忽视对整个篇章的理解。(4)所教语言是显性的,外在的,方法是综合法。

2.现代教学法,包括社团法,自然法,沉默法,暗示法以及强式交际法。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创立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教师是顾问,学生是“病人”。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母语过渡到外语。教师在课上起支架作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讲什么。这种方法没有合适的统一的教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提出自然法,源于自然顺序假说,指出语言习得与学得不同,习得是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的掌握语言,教师应在自然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谈话,使用基本句型词汇,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外语和实物建立联系。这种方法课堂上教师话语还是比较多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不足美国教育家Caleb Gattegno提出沉默法。他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多开口多说话。在沉默法中教师作用有三:教;测试;不妨碍学生。教,就是教师一次性将某个项目教给学生,一般通过非语言线索解释其意义;紧跟着是测试,教师无声地要求学生把所学内容进行复用;最后,教师无声的监督学生用新学语言项目进行交际。在沉默法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另一种教学法是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沉默是不够的,还要为学生提供暗示,给以启发,这也符合教学的一个原则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启发的含义,学生学习语言是自发的,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困惑,这时迫切需要教师的启发,这时候的学习及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暗示法须遵循三原则:(1)学习者必须处于愉快不紧张的状态。(2)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3)暗示相互作用原则。要求师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在暗示教学中有两个步骤:首先是呈现新教学材料,教师借助手势、表情介绍要教内容,然后,在优美的音乐中,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情感朗读课文,学生看着课文,可以模仿;然后是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听教师配乐朗诵,这样可以产生有意和无意的认识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不知不觉地记忆所学材料。交际法又称功能意念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共体,Hege(2000) 提出五种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即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用能力,即语言的正确恰当使用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知道什么场合下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语言的连贯性。策略能力,知道使用何种策略(包括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能够进行顺畅的交流。语言功能在于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以话语为中心,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对学生错误容忍度较高。交际法有三个原则:交际原则,任务原则,意义原则,这种交际必须是有意义的进行交际。Ellis(1990) 提出评价课堂交际的六个准则:(1)是否有交际目的。(2)交际者是否有交际欲望。(3)是否是注重内容而非形式。(4)是否注重语言的多样性。(5)教师是否参与。(6)交际有没有教材的干扰。成功地交际必须有交际目的,欲望,重交际内容,语言的多样性,教师不应该干涉学生交际,包容学生的个别性错误,没有教材的限制。

这一阶段教学法特点是:(1)注重语言意义。(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3)重视整体教学,篇章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4)方法为分析法,隐性教学。(5)强调知识的功能性。

3.当代教学法,包括沉浸法,任务型教学法。沉浸教学法在现代美国最为流行,教师让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使单一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学科知识教学相联系,强调外语不仅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工具,学科知识以外语为承载,外语学习与其他知识相互渗透。

任务型教学法是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英语教师也在进行尝试性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是真正体现学习意义的一种教学法,“任务”即做事,以意义为中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以致用,一个任务有四个方面要素:目的,情景,过程,结果(Clark,Scarino and Brown)。 完成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地标志。

这一阶段特点是:(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的人文性。(2)强调整体教学,隐性显性相结合。(3)强调交际又不忽视语言知识。(4)强调社会性,语言可操作性。

三、国外教学法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影响

近些年国外涌现出大量英语教学法,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比如幼儿和小学英语老师可借鉴全身反应法,能调动孩子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但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中国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不能盲目追风,有了新教学法就认为老教学方法过时了,弃之不用,教学方法有先后,但不能说某种教学法完全没参考价值,或过时。最早提到的语法翻译法在现代社会英语教学中也能应用,并且在中国大背景下,语法翻译法用的比例还很高。另外,教师应该注意,虽让每种教学法都是单一出现的,但教学方法并不是一元的,任何教学法的使用都离不开其他教学方法的支撑,课堂上,学生众多,众口难调,教师应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多法齐用,注意多元性,才能照顾到更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每种教学法产生的背后都有强大的语言理论支撑,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语言知识理论的巩固,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会瞎用滥用教学法,只知其名不明其意,必然事倍功半。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近五六十年涌现出来的教学法和特点及对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教学是动态过程,中国英语教师应从中国学生学情出发,不要盲目追风,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上课气氛,充实上课内容,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第9篇: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语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是构成外语教学的两大理论基础。语言理论研究的是语言形成机制的相关问题.而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是学习在过程有的规律。由于人们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代学习理论大致可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主要讨论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法产生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桑代克(e.thorndike)的试误一联结说.巴甫洛夫(i.p.pavlov)与华生(j.b.watson)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他们都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提倡分析语法并进行翻译教学的“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主张以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作为参照。强调完全用目的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问题一回答的操练来习得口头交际技巧的“直接法”(thedirectmethod);主张听说领先的“听说法”(theaudio—lingualmethod)和学习者在设定的情景里操练所呈现的语言结构的“情景法”(the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这些教学法的实施都与行为塑造学习理论的原则一致,可归属于刺激一反应类学习,其练习形式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的重复和替换练习。外语学习的实质就是~个机械的行为形成的过程.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应有错必纠。通过记忆对话和进行句型操练使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语言就是言语行为——对话语的自动产生和理解.这种行为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而习得。在此观点指导下的教学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由于这些教学法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在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批评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以此发展而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传统认知主义主要流派有格式塔的完形理论、托尔曼的符号理论、布鲁纳(j.b.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d.ausube1)的同化学习理论它们都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组织作用形成新情境的完形的过程;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对行为的目标与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操作活动(主要是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则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活动将学习材料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传统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对知识加工过程与结果的看法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学习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掌握该知识必须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获得统一的认识,并形成大致相同的知识结构。然而,2o世纪八九十年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认知主义的观点。在学习结果方面,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是按照概括水平高低层次排列的。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结果虽然也包括形成层级的知识,但这只是初级学习的结果.高级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视角出发;学习者不是统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认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学习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体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开始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中(thecommunicativelanguagteaching,clt)。clt认为语言的功能和结构同样重要,真实的交际活动能促进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包容错误.根据学生具体需要选择应学的意念一功能项目,再据此选学相应的语言形式。它反对传统的机械操练和模仿.提倡有意义的、模拟式的和真实的交际活动,以此扩大学生可理解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三种当今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一是“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训练学生学会某个语言项目。第二种教学法是“活动数学法”(activitiesapproach)。此教学法以有意义的话题为中心.由学生参与针对真实情景或模拟似交际操练活动。教师咨询、察看、提供个别指导。对学生第三种教学法是“平衡教学法”(balancedapproach)。这种教学法要求多个方面的平衡。如输入与输出,练习和交际.刺激与认知.学习与习得,粗调输入与微调输入等等之间的平衡。此教学法的操作仍是以活动为基础.主张从非交际活动逐步过渡到交际活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3.随机通达式教学(random accessin—structl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我们可以看出:受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意义学习取代了机械重复的学习;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活动取代了模仿和替换练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

四、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