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实训感悟范文

电工电子实训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实训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电子实训感悟

第1篇:电工电子实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电工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35-01

自主合作式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源于内心的主动参与、积极的探究,在任课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合作学习来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通过教学中的运用和探索,发现课堂上要求学生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他们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的体验和感悟。事实证明,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适合于每一门学科,下面以《维修电工》这门课谈谈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创设情景,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由“问”而“学”,调动不动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问题。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搜集资料、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课后多下功夫,将课堂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得学习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联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

作为一个电工专业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训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针对学生实训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到车间及电力安装现场进行实地见习。在生产车间,学生们看到各种机床配电箱,了解电力拖动线路的基本环节,认识各种各样的电器元件和设备。通过看到照明线路的布局、各种电器设备的安装过程,了解了电工操作的紧张繁忙有序,既对电工操作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又不断激发他进行思考,产生了许多疑问,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安装布局,为什么要这样接线……”等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就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求知动力。

二建立合作小组,提供平台

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将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相互交流、讨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学生在进行讨论时,要合理分组。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兴趣、性别、个性的特点,将其科学的编排在4-6人的小组内,开展“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活动,而且要经常更换分组伙伴,鼓励优差生合作和男女生合作,广泛交流,取长补短。这一过程从个体角度来说是一种合作学习,从小组来看也是一种自主学习。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对不同的观点能展开辩论。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学生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种训练。

在安装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每5人组成一小组,本着经济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其中按钮的连接是一个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创意,同时完成的比设计,同等设计的比时间,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知识,在竞争中培养能力。学生敢想敢做,最后检验效果,发现比预期设想的更好,有不少学生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后就聘请可以这些同学做技能小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实习,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三构建互动课堂,促进自主发展

教师可以对常规的课堂外表进行改装和换色,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例如:《维修电工》中需要学习很多电器元件,教师要把车间、教室合一,采取实物分析、案例教学、分组合作、示范讲解等方法,并使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把理论内容变为生动形象的演示,让学生通过“看看——拆拆——装装——说说——练练”,来掌握每一个元件。这样一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或未适应,可能会出现讨论不得要领或不能按课时完成课程。因此在开始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且要持之以恒。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讨论时不再“羞羞答答”,逐渐变得“侃侃而谈”,克服了畏怯心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落实了“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四巧妙引导,确保自主合作的展开

自主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的讲课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灵活的驾驭课堂。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教师只是加以引导、指导。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不让基础差的学生坐在“观众席”上,构建“动”的课堂,即“脑动”、“手动”、“口动”,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问电工操作问题时,先是故意说不会,让他们讨论讨论,然后请班里的小专家来帮忙。时间长了,学生再有问题,就会先自己解决,实在不会的,再给他们作正确的示范。有的同学怕羞不敢发言,可以主动邀请他,说,“来吧,大家永远支持你”;这样一来,学生上课学习的多了,睡觉的少了;讨论问题的多了,说闲话的少了;帮助别人的多了,斗嘴吵架的少了。最可喜的是,程度低点的同学因为有了任务驱动,课下也能看看书,查查资料,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提高了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此,学生不再躲着教师,课下遇见老师会说说笑笑,课上也敢和老师争的面红耳赤。课堂教学选用自主合作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等。

在电工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参考文献

[1]陈荣明.抓好电工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教论坛》,2012年第10期

[2]李春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第4期

第2篇:电工电子实训感悟范文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台州市第一中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新路径。自2010年以来,学校依托仅一墙之隔的椒江职业中专的教育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试水”普通高中职业技能教育,开创了普职优势资源整合实施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崭新模式。

一、普职资源整合的动因

普职资源整合,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以实现普职学校的携手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在实施此项活动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结对关系。其中,职业学校负责向结对的普通学校无偿提供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图书馆,为普通学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条件,为普通学校师生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解读、职业意识培养、特色专业介绍活动,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施。此种普职资源整合源于台州一中开展的“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是台州一中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暑期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以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高一学生为对象,安排4天时间在职业中专集中进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学习。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与发展,该活动已逐步向规范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发展,派生出多个项目设计类和学科拓展类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师资配备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范式。

从新课程以及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台州一中尝试普职资源整合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为了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它包括人应具有的一般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故必须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由于高考的压力和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在科技教育中偏重于科学教育,而对于技术教育则相对忽视,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技术教育课程,也往往理论讲得多,动手做得少,“应试”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实际技术体验,学生难以将技术课程真正学好,并且导致了动手能力的弱化。物理实验会考时发现,有些高二学生竟弄不清螺旋灯泡(或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端在哪里,能自己连接或修理家庭照明电路的学生不到5%。这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职业高中虽然在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育目标、生源基础等方面都与普通高中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它注重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教育模式。借鉴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经验,无疑是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捷径。

(二)为了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不少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和应对考试上,几乎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什么是职业、对各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这会导致学生将来选择职业时迷茫、不安,更谈不上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职业了。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城市的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方面,职业高中拥有如专业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普通高中所不具备的实践教育资源优势。普职资源整合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路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但一直以来,普通高中“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十分严重,“千校一面”,缺少办学特色,形成了高度同质化的格局。普通高中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与学生、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普职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技术课程应能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批判和创造欲望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将职高的一部分专业技术课程引入普通高中,是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普职资源整合项目与课程的开发

普职技术教育资源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普通高中,台州一中拥有大量的理论教育资源,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资源设备却相对较少。椒江职业中专则拥有大量的实践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来看,有数控、化 工、电工与电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从专业实训设施来看,有数控机床、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等。这些实践教育资源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相关学科构成了普职资源整合项目,比如:通用技术、物理课程可与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以上各专业外,还可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整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在分析上述项目的基础上,普职两校合作开发了面向普通高中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如电工技能、钳工制作、电子商务、企业网站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动画制作、计算机安装与维修、汽车实用技术、快乐数控、局域网络搭建、艺术手工、创意广告设计等。这些课程突出了技术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授课教师以高级技师、高级工、技术能手等具有专业技能强项的职高师资为主,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弥补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不足。与此相应,两校建立了菜单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选课机制,为学生提供每周4课时、一学期40课时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菜单,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报名自主选课,以走校的形式加以实施。

两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实施与评价小组、审议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选课、学分认定、档案管理、教师考核、课程评价等管理制度,以确保普职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三、 普职资源整合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相关问题探究

普职资源整合为普通高中更好地开展技术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它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普职资源整合的框架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等等。这是保证普职资源整合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普职资源整合中必须理清以下几组关系。

(一)“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通高中进行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概念,直到今天其概念影响依然十分强大。所谓“劳动技术教育”,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不可否认,所有的技术都是各种形式的劳动的技术,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附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重合相通之处。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体验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德育范畴,即使涉及到其中的“技术”因素,也大多侧重于简单技能的培养。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已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般生产劳动教育的阶段,其范畴应包括技术本质、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技术发展理念。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中不再设“劳动技术”科目,而设立“技术”领域,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技术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思想,要求学生理解: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技术的发展,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而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这种认识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生产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症结,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普职资源整合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普高学生敲敲打打练技术提供场地和资源设备,也不仅仅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树立起劳动的观念,而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技术体验,更好地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深刻理解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普职资源整合就将失去其存在的基本依据。

(二)“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将科学和技术混淆起来,这就容易导致误解,似乎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事物,技术教育存在于科学教育之中。实际上,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并不属于同一个概念。“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2]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做、制造和实施。但是,科学和技术又像一对连体双胞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构成了当今多数技术产品的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又为科学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的工具,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独特品性。一般来讲,前者具有认识功能,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就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而言,它是一个既要动脑构思、设计,又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将高中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技术原理和工具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技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于技术过程、方法和常见的技术设计、结构等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眼光,形成技术思维。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注重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则严重滞后,这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引入职业技能课程留出了空间。如果不能认清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独特品性,就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普职资源整合对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意义。

(三)“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传授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是以传递原理性知识为主,而是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由于技术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技术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标志,因此职业教育也常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但它的目的是应对职业的需要。虽然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也具有职业入门教育的意义,但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 修课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即它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或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更不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是要通过普职资源整合这个平台来转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学习模式。“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1]一方面,要通过“做中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找到生发学科兴趣的研究点。因此,普职资源整合不能单纯地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械地叠加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普职资源整合中,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互动,打通使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特品性。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独特知识领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而是要发展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技术素养,以便为将来进入技术的社会做好准备。虽然在普职资源整合中也渗透了劳动意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可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在于通过这个多元化的技术教育平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术经历和技术体验,并以此为台阶促进他们技术思维的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高,而这正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