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诗歌的教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诗歌的教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诗歌的教学重点

第1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意象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用现代汉语解释为这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在当今世界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势中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那就是诗歌。作为教师,在教诗歌时总能看到学生全神贯注的情态、理解与满足的笑脸,这与在教授其他文学时看不到的神情,充分体现了诗歌所具有的不同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于别的艺术形势的艺术魅力。在此,笔者谈几点多年来从事诗歌教学的体会。

一、诗歌教学中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在教学或是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总有学生说诗歌很难理解,尤其表现在把诗歌翻译成白话文的时候。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理解诗歌其实很容易,也很简单,对于有些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的诗歌,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不用教学参考书也能猜出八九成来。怎么猜?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诗言志,歌抒情,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志是志向,情是情感,志与情在人认识事物的概念中属于理性的内容。理性是相对于感性来说的,这是由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所引发出来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诗歌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必须先要通过感性的(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能听到或看到或感受到的形象),通过一些文学形势的运用才表达出来的。因此,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

在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以个体出现,例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中“吴钩”、“关山五十州”、“凌烟阁”、“万户侯”这些词语都是意象。

本诗通过这些词语表现了一个“男儿”保家卫国、奋发向上、争取功名的情感。有的诗歌中的意象能够在读她的人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图画,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五句话中,第一、三、四句分别构成三副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当然,现代诗歌也是一样的,例如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中:“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其中带有动作的“把”、“对着”词语和“铁镣”、“皮鞭”、“刺刀”等名词这些都是意象,表现了作者面对迫害时不惜自身也要面对自己理想与追求的内心情感。把这些表现理性的重点找出来了,诗歌的大致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二、诗歌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这个问题要我看也很简单,不过先要有这么个概念:诗歌中的意象意义绝对不是它的本意。我们大家都学过词,一个词一般有它的三重意思,就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这是诗歌之所以含蓄、之所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主要原因和魅力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透过意象(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这个表面的意思去推测本质的(一般化的、抽象化的、理性的)情志,这就是诗歌教学的重点所在。通过让学生找出意象也就是让学生去想: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李贺的《南园》诗中的意象作出如下推测:吴钩=武器,关山五十州=国土,凌烟阁=建功立业,万户侯=国家栋梁之才,这下意象的引申就出来了,表现为:作者拿起武器,收复失地,为国立功,做国家栋梁之才。这个主旨就显而易见了。学生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中的意象图作如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悠闲,飞鸟图=自由。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是什么就易如反掌。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学生不难根据《我的“自白书”》中的意象,对意象意义作如下推测:铁镣、皮鞭、刺刀=压迫、剥削,任、胸口对着=直接面对。对比突出陈然先生反压迫、反剥削的信念,学生就能自己推测出来了。

三、诗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 诗歌鉴赏 教学研究

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国家栋梁之才,当前学生在做人、治学上应向古人学习,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还应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文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现代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具备高尚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引导诗歌鉴赏的意义

首先,新课程改革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诗歌鉴赏中,可以侧重于人文与文学两方面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其次,在学生受教期间,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及未来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再创造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一种能力。诗歌中想象丰富而大胆,能够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近几年高考中,诗歌鉴赏这一板块中不再以传统的选择题为主,而是以文字作答的形式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用流畅的语言概括出诗歌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中引导诗歌鉴赏的几点教学方法

(一) 诗歌讲解注重传统与创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领会诗词的含义,并从中获得感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多抄诗、多读诗、多谈诗。只有多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才能从课本延伸至课外。

其次,通过将两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赏析能力。不同写作风格的比较可以体会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寄托。例如,在教授《琵琶行》时,将诗中音乐描写作为重点赏析对象,并与《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比较,比较两首诗歌在音乐描写及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点。这样比较赏析,不仅做到了由点到面,还能使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诗歌所描述和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领会能力。

(二) 利用班级教学园地,开展诗歌鉴赏教学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设有自班的教学园地,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将语文教学园地划分为四个板块,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板块,要求园地内每天都有摘录的诗歌名作及相应的解析,并要求全班同学认真抄写园地内的几首诗歌,并认真阅读,读后写下心得在班级进行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以此鼓励学生提高诗歌赏析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堂分组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组学生不甘示弱,每天进行园地内诗歌的学习和赏析,并相互交流,使得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致提高。坚持进行这种模式的诗歌鉴赏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还能在众人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集体探究学习的目的。

(三) 创设诗歌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不同类型的诗歌意境,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中不由自主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来,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使学生读懂诗人的心声,并在不断探究中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抓住“离别”一词,并创设这样的情境: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的体验,在你的人生经历中,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的离愁别绪与宋代词人柳永及现代诗人徐志摩有何异同点呢?当诗人站在康桥寻找他的青春、梦想、爱情时,他的内心又是何种情绪呢?请同学们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去体会和赏析《再别康桥》这首动人的诗篇。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组织,使其身临其境的体会诗歌中所夹杂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诗歌鉴赏重在阅读与理解,将情感融入诗歌中并读出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在班级内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带着情感将诗歌朗诵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去体会诗人当初写下这首诗词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结语

总之,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是一笔永无止境的知识财富,只要我们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精心打造、不断创新与挖掘,必定能够利用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燕.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探析其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

第3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歌教育是从我国的诗歌开始之初就存在的。虽说我国的儒家教育与思想的传播大多数仍以诗歌教育为主,但是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的古典诗歌仍是传播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之一。因此,现今的国文教育要想彻底的继承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就必须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古典诗歌,借以最大限度的为我国的教学事业传承文化。

一、现今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探析

面对现今高速发展的教学思想而言,如若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不对自身诗歌的教学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中学诗歌教学的未来发展现状。为此,笔者在这里对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发现了以问题。

1.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教学定位问题

对于该问题而言,其主要的产生由于是由于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往往都是一些无据可依的文章,虽说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由于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在教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与现实的历史年代的性,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造就中学的古典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大成都府的随意性。这种存在的随意性,就会使得中学古典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国出现教学定位困难以及会产生教育误区的情况发生。例如:在中学我们学《论语》的过程中,只是在教学中简单的解释了论语的每一句意思之后,就学生进行背诵,这种降低古典文学素养的古典诗歌学习不仅仅不能为学生增加任何的思想提升,还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深深的延误。这种教学目的与目标的简单化,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文的目的只是简单性的增加一些文学底蕴,让学生只能感觉到现今的学习的古典诗歌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当今的应试教育,天天背背诵诵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把诗歌的意境学到心中,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意境,降低了诗歌的欣赏性。另外,再加上现今世人对古诗育人要求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更加使得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承担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之一,这种单一性的传播方式,使得诗歌教学带上太多政治负荷,窒息学生美感体验。

2.现今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仍有欠心意

该问题主要是由于现今的教学方式仍是以老师言而身教为主,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方式过于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整个文学课堂私企沉沉,没有任何的的气氛。这种叫法单一、死气沉沉以及学生没有任何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方式了严重的分离,从而在本质上影响了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

二、提高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解决对策探析

面对如此的现状的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我国的教育管理者以及大纲的编写者势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让我的古典诗歌可易得到顺利的传承。因此,笔者在这里为提高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

1.国家政府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中学教学的综合素质水平

对于现今中学的古典诗歌教学而言,中学教师必须具有优厚的古典教学底蕴,不能让没有交过古典教学的教师去传授古典诗歌的思想,从而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存在漏洞与不足。因此,教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本身要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如若自身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势必会导致整个课堂会死气沉沉,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借以来断降低教学中出现的不足错误的发生;再次,教师要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从而使得真个比较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灵活”起来;最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来不断的增加整个中学古典诗歌课堂的气氛。

2.教材大纲的不断完善

该措施主要是针对现今中学教学大纲的模糊不清而言,只有不断的完善了中学的教学教纲,才能在本质上彻底的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提供了真正的启明灯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的让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以及让学生能充分的了解古典诗歌的真正意义。

3.教师在上课古典教学课的时候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现今教学中教师的方法而言,其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相对比较难于理解、比较沉闷的中学古典教学而言,一个优秀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更好的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中教学方法,来增加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质量。

第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该方法而言,其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加课堂的氛围,从而让学生爱上古典诗歌课堂的方法之一。

第二,扩展课文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对于该方法而言,主要是利用课文的文章的历史背景,让枯燥乏味的古典课堂能够具有更高的故事性,从而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期做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作用。

第三,注重迁移,立足于今。对于这个方法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现今的与古代互相联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意义,让学生觉得古典诗歌离我们并不是很远。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而言,只有不不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做到真正的改革与变化,才能在中学的教育中彻底的改变现今教学现状,让中国的古典诗歌文学得以顺利的传承。另外,中学的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要让学生能够在诗中找到真正的古人思想意境,让学生可以在古典诗歌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2] 李小华.古典诗歌教学意境营造法探讨.

第4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自我欣赏”课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每学期教师给学生安排两节“自我欣赏”课。每节课的内容要根据教师提前给出的主题而定,而每个节目的具体内容也要围绕所给的主题而定。学生根据主题自编自导一台45分钟的文艺节目,包括挑选主持人、编写节目串词、查找资料、编排节目等工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要求全员参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形式自定,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合作,如演唱、演奏、舞蹈、名家名曲介绍、配乐朗诵等。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和帮助学生,也可参与学生的表演和排练,但仍要以学生为主。然后利用一节音乐课让学生来欣赏这台自编、自创、自己主持的文艺节目。课后还可让学生对某一节目(或整台节目)的形式或内容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并培养和提高表现、鉴赏音乐等能力。如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题的“自我欣赏”课,学生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等知识,编排歌舞、朗诵诗歌、演唱革命歌曲等节目,给教师也安排表演内容。学生既重温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加深了对这一时期歌曲的理性认识,更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整合、音乐表现、创新等能力。

“自我欣赏课”的意义

“自我欣赏”课与参与实践、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发现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而“自我欣赏”课就是一种通过参与实践,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由于课的内容、形式都是学生自己精心策划、编排、表演和评价的,广阔的展示空间增强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准备和表演,他们不仅演奏了熟悉的《二泉映月》《梁祝》等名曲,还介绍古筝、笛子、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琵琶等乐器的历史、结构和发声原理等知识。学生对此也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要比录音、电视或教师的讲解听起来更亲近、更直接、更感兴趣。学生的热情再次激发了特长生继续学习音乐的热情。而没有特长的那些学生就主动搜集、整理,并精选很多音乐资料给学生介绍,恐怕落后于别人。他们在“自我欣赏”中学得轻松自然、印象深刻。课堂有了这样表演的艺术氛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自觉的表现和自觉的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对音乐课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相信学生,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习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到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将是教师数节课的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自我欣赏”与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表达个人情智、发展个性。而“自我欣赏”正是一种生动灵活的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教学方式。每个人都会展示出自己才能,发挥出自己专长,参与到这一活动中。特长生的表演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赞许,有的还把自己已扔掉的专长又重新拾了起来,使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更加高涨。其中有的学生还在高考前通过了重点高校音乐特长的加试;有的学生在市区中小学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以及各种文艺演出中获得优异成绩。对于普通高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勇敢的自我挑战。敢于当众大胆表现自我、挑战自我、锻炼自我都将是人生经历的一次自我体验。“自我欣赏”课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全面地展示了学生才能,又促进了个性的和谐发展。

第5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

二、在知识的应用上力求方法正确,运用灵活

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方法的运用讲究正确与灵活。我在数学课中对知识的传授一致贯彻讨论、辨析、取证、定位的思想。每逢一个新知识,先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归纳知识进行评析,找证据,初步在头脑中对这一新知识有所理解有所悟,然后师生共同辨析,找证据,最后把新知识的位置给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一新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至于在运用时,所谓灵活,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同一个角度去辨析,从中并联系实际生活去学数学。如在解决开放型题目的时候可按下列策略进行:(1)剖析实例,发现结论。对于结论探求判断的问题,可以根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的原理,从具体的实例入手进行思考,进而敲开一般性结论的大门。(2)寻找反例,否定结论。对于结论未定的问题,若寻找不到支持某结论成立的实例,可从反面思考,寻找或构思出否定结论的实例。(3)合理推力,想象结论。(4)辩证思维,发展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越俎代疱。(2)引导学生思维辩证,增强思维的批判性。(3)提倡别出心裁,鼓励思维的独特性。(4)鼓励探索研究,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加以适当应用。在讲正负数时联系生活中的盈亏问题、温度的升降问题等体现数学的实际生活性。在讲黄金分割点时,联系人体,因为在人体上,有好多个黄金分割点,人体才成为一个美的“雕塑”。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三、教法的尝试

1、试题教法。只要多练,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还要学生说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

2、概念教法。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把主要新课内容简要说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课上组织前后四位同学把读书产生的问题都提出来,四人一起议论,用书本知识加以回答。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求得彻底解决。最后再小结、巩固练习。

3、公理、定理教法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步骤为(1)复习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创设启发的情景;

4、应用题教学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画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

四、重塑教材观

第6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一、做好教学准备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仔细看课本,努力研究吃透教材表达的思想,把握古典诗歌作品基本的感情基调,并结合课本中的“文眼”,抓住关键词,捕捉出古典诗歌中的“煽情点”。例如,古诗中,诗人都注重炼字之精妙。“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是古典诗歌中的“文眼”及“煽情点”,往往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又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字,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字等。这些精炼的文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备课中,要注意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

在课前准备时,充分运用好直观的教具或者电教手段等。可以根据古典诗歌的特点,“因情而设”准备一些课件展示,结合古典诗歌“以情动人”,让学生更好地从情感出发理解诗歌。例如,诗歌《望天门山》,教师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在脑中描绘出一幅画面:碧水、青山、白帆和江日,然后引导学生们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个诗歌带给我们的开阔、辽远以及壮丽的诗歌意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江山如画”的感叹,这样激发了学生从诗歌中受到熏陶、感染,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产生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情感教学法

1. 抓住诗歌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善于应用情感教学, 抓住教材对学生的进行感染与陶冶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字里觅情,体会古典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课本中所选的古典诗歌都是诗歌中的经典,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情”。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这种情感, 体会情感教学带来的美。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字传神,诗歌境界全出。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孤”字“独”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独怆然而涕下”的“独”字, 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中“阔”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字眼的掌握,理解整句诗的深远意境,体味其中的韵味。因此,在教学中, 应抓住诗歌中的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推敲诗歌中充满情感表达的字眼,让学生更好地去领悟诗歌中的丰富的含义及情感表达。

2. 示范朗读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对我国整个文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与小说、散文和戏剧等文学作品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喜爱忧怒声情并茂”说的就是情感教学中的示范朗读。示范朗读不仅是传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传情达意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示范朗读来进行情感教学。

3. 想象生情

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是一首题画诗,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从诗句中看到作者描绘的情景。就像春回大地、江水之中,在碧波荡漾中群鸭嬉戏,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面。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作诗如见画”。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单纯地从诗歌的字面去给学生进行解释,这样不但会破坏诗歌美好的意境美而且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产生感情。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诗歌的内容在脑海里描绘成一幅具象且亮丽的画面,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领悟诗中的形象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7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一、激发学生关于古诗词学习的激情

由于大部分的古诗词都是由文言文所写作的,同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特定的语言习惯,而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对应的教学,同时中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对于古诗词当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是非常的清楚,大部分的中学生仅仅只是会诵读古诗词。而现阶段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这一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相关的知识不断的向学生进行灌输,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强行记忆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当中的古诗词默写。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提升却具有非常大的负面效应。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术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同时制造出一定的疑惑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古诗词。如教师在讲解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故意使用一种缓慢的语调,在朗读时教师也可以学古人一样摇头晃脑。通过这种形式开头,学生肯定会感到困惑,会想老师在干什么呢?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跟随教师步伐,还会模仿教师诵诗的语调。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古诗词很有趣,并且希望不断获取新知识,同时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古人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得自己的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也不断加深。

二、加强古诗词的诵读教学

在古诗词当中,诵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中学古诗词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不注重古诗词的诵读,同时古诗词的教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所拥有的自主诵读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大部分的教师对于诵读的能力也不是很高,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关于诵读的教学。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多,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古诗词诵读的相关视频,并要求学生跟着学习诵读。同时在诵读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古诗词的特点对其中的节律进行划分,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获取关于诵读的一些知识,而并不是仅仅一味的进行诵读。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当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师生关系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性,许多学生处于对教师的敬畏,在课堂当中不敢轻易发言,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相对较为沉闷。同时由于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无法在课堂当中做到长时间的精力集中,这就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较差。基于此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古诗词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一首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遭遇,这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带着一定的知识背景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中学古诗词教学当中的一些关键要点,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萍.引导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中学古诗词教学琐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4:141-143.

[2]周蒙琴.重视语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浅谈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科技资讯,2008,12:151-152.

[3]齐伟霞.古诗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128-129.

第8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教学实践和采访调查中,笔者看到的诗歌课堂教学现状并不如想象中如意,诗歌教学这块“世袭领地”,并未在《新课标》倡导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更多的是呈现出“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苍凉景象。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诵读推动阅读,把学生带入诗境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范读,或领读,或听读,或齐读。无论采取何种诵读策略,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安排教学,注意诵读指导的渐进性。笔者自身喜爱诗词朗诵,嗓音较适于诵读格调豪放激昂的诗词。因此,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笔者选择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结果,富于激情的诵读勾起了学生“我也来读读”的欲望。以此为契机,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划分节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则要求有感情地表现;在充分理解诗歌的意境后则要求学生可以从有感情地诵读提升为创造性地朗诵。在此过程中,笔者作为诵读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指导者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提示。通过阶梯式的诵读训练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让他们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让他们读出诗歌的语言气势,让他们更易于领会诗歌的情感,这是理解感悟诗歌意境不可或缺的。

诵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形象直观的影视视频,饱含感情的名家配乐朗诵录音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古诗词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多媒体在诵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的能力,而且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是诗与情,诗与境的交融,是古诗词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学生吟颂诗词,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还可以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可以说,饱含感情的诵读是激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的必要而有效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诗歌的特点,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悟出了作者的情感,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学习古典诗歌。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二、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作诗和读诗都必须用思考,都必须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备。”“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一个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决定他对某一首诗的鉴赏深度。古典诗歌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信息,启发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指导,而不是简单地用多媒体展示较为直观的画面。

中国古典诗歌言简意丰,含蓄委婉,有很强的跳跃性,缺乏联想与想象力是不能领悟其意趣的。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才能体味到诗歌含蓄的情感与意蕴,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获得阅读鉴赏的快乐,有效提高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拓展阅读

拓展性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是将我们的阅读视野拓展开去,由此及彼,互相钩连,编织起一张具有丰富信息的网络。笔者觉得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阅读的角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手法、意象、情感、题材等方面局部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诗人不同诗篇、不同诗人诗篇、不同流派诗歌的整体比较。

笔者在柳永《雨霖铃》一课教学中,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比较对象,引导学生抓住比较点如诵读、感情基调、意境特点、景物内容等进行阅读。诵读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体味到两种词风的感情基调,通过联想想象,他们描绘出两种不同的诗境……在比较中,学生对“婉约派”与“豪放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与体味。拓展开来,安排学生自主比较阅读单元附录中李清照的《声声慢》,他们很快就联系到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并且基本能以课堂上老师提示的方法找到比较点如题材、情感、风格等,然后完成比较阅读活动。

再如学清照的《声声慢》时,词中出现“雁”这一诗歌意象,以此为引,笔者让学生分工合作搜集使用“雁”的意象的诗歌,比较之后,看看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兴趣来了,借助图书资料、网络等,他们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整合归纳之后,学生都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雁”的意象常常被诗人借以寄托思念之情的。这恰恰是古典诗歌中“雁”这一意象作用之一。这一发现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以此为契机,继续引导学生搜集使用其它意象如“梅”“月”“柳”的诗歌,整合归纳,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深入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

四、诗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9篇:诗歌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尝试;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古典诗歌的教学也一直被当作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诗经》一直是作为启蒙教育的必修课来传授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语文课本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而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

一、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现状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一共收录了22篇古典诗歌,这些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迥异,这可以看出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古典诗歌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王国,真正领略诗歌之美,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中的具体或抽象的意象和诗人情感,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和情感美。

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讲解诗歌时注重字、词、句的解释和主题思想的概括,而忽视了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对诗歌的意义的延伸。而且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于诗歌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品读诗歌。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内,完成古典诗歌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尝试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且多变,语文教师要如何做好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古典诗歌的光彩夺目,更能理解诗歌所孕育的丰富的感情,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古典诗歌、热爱古典诗歌。

(一)吟诵朗读法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朗读法是古典诗歌教学的最重要的办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更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之美,也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真实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只有让学生带着审美的情感去朗读诗歌,才能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认识融入到诗歌中,真切地感受古典诗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内涵。

如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法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自由朗读中体味个别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在读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调的轻重缓急。其次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要指出诗中的节拍用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最后学生个别朗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或进行一些朗读比赛,让学生谈谈自己读诗的切实感受。这样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加强了认识。

(二)创设情境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随着多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以借助其生动直接的音画并茂的教学方式,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音乐,还可以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古典诗歌中作者所呈现的各种意象,从而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更迅速且准确地理解诗文,体会作者在诗中的诗文情思。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可以加入音乐,如在教授《诗经・蒹葭》时教师可以播放由此诗化用而出的歌曲《在水一方》,将古典诗歌与当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让现代的情感和古典诗歌的情感对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音乐之美。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画面创设意境,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等等,从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效果。另外作者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提炼出的意象,来自己制作完成一幅画,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人论世的教授方法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他创作诗歌的背景年代、创作动机和诗歌创作后的社会影响等来体味古典诗歌的情感。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时要了解作者的坎坷经历,要知道屈原毕生的政治理想是实施美政,对外联合其他诸侯合纵抗秦,对内实施仁政从而政治清明。但是现实中作者却屡次被排挤,郁郁不得志,所以全诗也是利用香草美人的比喻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只有认识到这些背景,才能更深入地读懂本诗的内容。

同时研究诗歌,还要联系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解读,时代精神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创作风格。如盛唐诗歌的主调是大气磅礴的进取精神,诗人创作的作品大多感情豪迈。而中晚唐诗歌的主调是盛唐不再的忧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宋代积贫积弱,没有了盛唐气象,诗人少了豪迈的情感,多了悲凉的国愁家愁。只有理解了这些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诗歌。

参考文献

[1]吴玉梅.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版)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