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预案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0-01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因此,手术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患者进手术室到手术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逐步加强,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此,手术室安全管理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抓好、抓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 制度保障、完善
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1.1 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手术室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接送手术患者的区域,宜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血库)、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医院应当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1.2 安全核对制度
术前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的病历,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并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六查:接患者之前(手术室工人与病房护士查对)、病人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查对)、病人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麻醉之前(手术医生查对)、消毒皮肤之前、执刀时查(共同核对)。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即:急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是否到位、性能完好,呈备用状态。
1.3 清点制度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1.4 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室应当建立标本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应遵医嘱正确留取检查标本,必要时执行交班,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效防止标本丢失、差错。
1.5 各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
有健全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标准;护理记录书写内容,关健时间与医疗文件须一致;承担护理文件书写的护士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
1.6 围手术期探访制度
护士能够全面落实术前评估及术后服务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并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7 消毒灭菌管理
手术室对消毒灭菌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各种器械、物品应定期消毒灭菌;连台手术时先安排无菌手术,连台手术之间做好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工作。手术器械按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尽量采用高压蒸气方法灭菌。消毒物品应定点按类分放。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以免混放发生医疗事故。无菌物品应注明有效期。一次性医用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不得破损。
1.8 器械敷料管理
手术器械应有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器械表面保持光洁无锈,一般不得外借。手术室应备齐手术所需要的敷料,每日定期检查无菌敷料间各种手术敷料是否齐全,及时补充,使用时先启用有效期近的。保持无菌敷料干燥不潮湿。
1.9 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各应急预案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罚措施等制度均做到有章可循。
2 防范措施
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但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度是在临床正反两方面的科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章可循,造成潜在的护理隐患。因此,还须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以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
2.1 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紧迫性、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综合性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室护士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有层次、多形式地学习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制度,手术室护士才能遵守护理规章制度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只有通过系统地进行素质教育,手术室护士才能不断强化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才能理解担当护理工作的繁琐复杂,才能做到不论有人无人,都自觉地把职业感融入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2.2 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麻醉监测信号统一调至不影响或不分散手术人员注意力的水平等。同时提倡进手术室关闭手机,这样做一方面避免医生手术操作时分心失误,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3 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心电监护仪、高频电刀、C型臂、多功能电钻、各种腔镜、微量泵等,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新开展的手术,必须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减少术中忙、乱、慌现象。
2.4 预防并发症
术中患者的摆放,如姿势不当、受压时间过久,易引起褥疮、神经损伤;使用高频电刀时,注意电极板位置是否牢固,防止电灼伤;急症休克患者和老年患者,术毕注意保暖,预防肺部感染。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我们从事特殊的职业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安全意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社会财富和产业活动高度聚集。人口、财富和产业活动的集中是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动力,但也为城市安全留下隐患,增加了城市发展的风险和危机。
一、城市规划与公共安全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事故高频率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越是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越要看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责任,越要强调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要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就要建立综合灾害概念;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安全的综合协调作用,就必须大力加强这方面立法、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二、城市规划的防灾措施
1规范城市防灾救灾体制
建立统一指挥机构
机构设置是政府体制问题,不是城市规划的研究范围,但城市总体规划可就如何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城市宜规划建设常设的、统一的城市防灾救灾指挥中心,办公地址最好与城市行政中心(政府)在一起。
编制防灾救灾规划
城市防灾救灾管理部门应与城市规划部门共同编制城市防灾救灾规划,要对城市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探素有效的城市防灾救灾管理模式,对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提出城市避灾、防灾、减灾工作方案,提出城市防灾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城市救灾物资储备计划,提出城市防灾救灾应急预案。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尽早发现、预防灾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转移人员和财产,是减小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城市规划要配合和服务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给气象观测站、水文观测站、消防站(含瞭望塔)、地震观测站、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等灾害预警设施规划并预留合适的场地。
建立专业救援队伍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作风过硬的专业救援队伍是抗灾救灾工作成功的关键。专业救援队伍必须实行军事化的管理,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人力和救灾工具,要有专门的训练场地,要有专门的交通和通讯设备。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
城市人口和财产高度聚集,一旦发生灾害,需要大量的救灾物资进行补给。为此应建立救灾物资储备,通过地上和地下的各类仓库储备水、粮食、燃料、衣物、药品和医疗设备等战略物质。特别是在可能发生战争前,更要加强战略物质储备,并应以地下仓库形式为主进行储备。
2城市规划避灾措施
科学选址
新建城市的选址和现有城市发展方向选择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城市建设要避开洪水淹没区、软弱地基区、沉陷区、采空区、地质断裂带和泥石流、滑坡、山洪、崩塌等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地带,以免遭受洪灾和地质灾害。城市建设要有充足的水源供给,以免引发水荒。城市建设要避开静风频率过高的地区,以免加重大气污染程度。
危险工业要隔离布置
生产易燃、易爆和有毒产品的工业的选址,首先考虑的是安全距离,要防止燃烧、爆炸和泄漏给周边地区带来危害,因此宜隔离布置。其次要避开城市水源地,以免污染水源。再次要避开河流上游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免加快灾害的传播和扩散。
危险仓储要离开中心
油料、液化气、雷管、炸药、弹药、剧毒物品等危险品仓库,因易燃、易爆、有毒或杀伤力,容易引发灾害,均应远离城市中心;要避开河流上游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免加快灾害的传播和扩散。另外,危险品不能混杂储存,以免引发混合型灾害,加大防灾救灾工作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应尽可能将危险品仓库设置在地下。
隐患设施要远离中心
一些城市设施对城市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本身又存在安全隐患,必须与城市集中建设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核电站可能发生核泄漏,航空港产生高强度噪声,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散发细菌和病毒,均应与城市集中建设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要避开河流上游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城市规划防灾措施
建设防灾工程,提高防灾能力
针对城市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建设相应的防灾工程,提高防灾能力,这是城市防灾规划的核心和重点。为防治火灾,要合理规划建设消防站、消防水池、消防码头、公共消火栓等。为防治洪灾,要合理规划建设截洪沟、排洪渠、防洪闸、蓄洪池、排涝泵站、防洪大堤等。为应对现代战争中的空袭和核武器,要积极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并建设地下指挥中心。
建筑工程建设,强化防灾性能
建筑工程防灾主要是防地震、防火、防雷电。建筑防地震要按城市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建筑防火主要是按防火规范要求控制防火间距,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并使用合适的防火材料。建筑防雷电主要是按防雷规范配套建设防雷工程。
工程管线综合,保持科学合理间距
工程管线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数量巨大,必须合理进行综合布局。一些工程管线如果建设和保护不好,本身会导致灾害发生,如输水管、给水管、高压电线(缆)、燃气管等,必须与建筑和其它管线保持合适的距离。一些工程管线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布局时必须考虑其特点,如广播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必须避开磁场、静电和高压电线(缆)等。
减少环境破坏,降低灾害发生
城市中的许多灾害是由于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环境而造成的,如植被破坏和大挖大填导致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为此,城市规划与设计应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充分利用现状,杜绝、减少对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
4城市规划减灾措施
控制建筑密度,降低损失程度
建筑密度越高,人口和财产必然越集中,一旦发生灾害,遭受损失必然相应增大,为此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另外,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发生灾害时有利于疏散和安置受灾人员,有利于施展救援工作。
设置隔离地带,防止灾害扩散
控制灾害传播范围和减弱灾害的传播速度是减小灾害损失的有效办法。对于必需设置在城市集中建设区但又可能引发灾害的城市设施,必须合理设置安全隔离地带,如变电站、加油站、高压输电线、垃圾中转站等。对于受环境影响可能诱发灾害的设施,也要合理设置隔离地带,城市水厂、高位水池等。
确保交通畅通,提高救灾速度
灾害发生后,为了减少灾害损失,就要及时救灾,而交通和通信是最为重要的条件。为确保交通和通信畅通,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三个,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通道不应少于两条,城市对外联系的通信线路不应少于两条。城市内部道路应形成网络,并有足够的宽度,以提高通达性。要设置危险品运输专线,避免穿越城市中心区。城市隧道、桥梁等咽喉部位要重点保护。
提高备用能力,应对紧急状态
为保证城市在遭遇灾害时能维持基本的运转,应建立备用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备紧急状态时启用。如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系统均不宜少于2 套,即使一套出现故障,也能维持城市基本运转。城市河流、湖泊、池塘、水井等要尽可能保护和利用,作为备紧急状态时的临时水源。
结束语
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灾害的致灾因素和产生先后的不同特点,突出城市安全意识,合理采取相应的“避灾、防灾、减灾”措施和“测、报、防、抗、救、援”手段,尽最大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锋浅谈城市规划及其防灾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
[2]闫永庆 城市规划与城市灾害的有效防治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4)
关键词: 风险管理防范机制管理措施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铁具有运量大、快速准时、污染少等优点,现阶段已经成为全球各大都市的交通命脉。但是,由于地铁施工过程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原因,地铁工程建设风险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近年来,上海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5号线等地铁灾难事故频发,更是引起了人们对风险因素的重视。
一、 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 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工程不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实施风险管理,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识别、评估,对发生频率高或造成损失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北京地铁案例改为杭州地铁事故案例)
二) 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对投资者来说,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往往就是投资是否存在很大的风险以及是否会得到较大的收益。众所周知,地铁投资巨大。目前,我国地铁的投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负债投融资模式、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以及发行证券等。因而,对地铁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投资收益最大化,是地铁项目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三) 实施风险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风险经验欠缺现象较为严重。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保险公司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在承保之前会进行风险评估,出险之后会进行查勘、理赔,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此,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以及财产等方面的损失,地铁土建工程应该从醒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投保,保险人会凭借积累的风险知识及管理经验,会同专业人士一起迅速识别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水平制定风险自留、控制、转移等合理的管理策略,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程度,最大化的确保工程质量。
二、 地铁土建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施工建设主体都对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引起了足够重视。(2011年9月12日政府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对于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深圳地铁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编制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深圳市标准《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导则》等。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在地铁安全管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 缺乏整体风险管理策划
地铁工程线路长、标段多、项目参与方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子系统之间难免存在矛盾,而且,业主、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及监测单位等在项目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整个过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是整个工程的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尤为复杂。正是因为如此,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制定出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策划方案,确保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然而,现阶段,我国地铁建设单位在这一方面缺乏整体策划,导致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秩序不清晰,一直各个分系统的责任处于失控状态。而且,由于缺乏前瞻性,往往导致后期管理错乱,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施工阶段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二)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地铁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以及标准等还不够完善,有的规定甚至已经落后与时展的要求,对实际工程管理已经毫无指导意义。因而,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对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地铁施工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信息平台辅助管理,但是许多工程项目技术水平还不够先进,仅仅停留在地铁监测信息平台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上,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与高端的复杂应用系统相比,在数据分析功能等方面相对较为低级。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四) 管理队伍人才匮乏
总的来说,我国地铁项目建设期比相对较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高尖端人才尤为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如今,由于设计人员经验的不足、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或是操作不当、监测人员检测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三、 地铁土建工程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做好地铁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必须要对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对区域地质进行科学评估,还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估、线路比选,另外,施工安全检验和监测计划评估也不能忽略。在施工阶段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好事故预测与防范措施,并且要安排好邻近建筑物保护、工程保险与索赔等制度。另外,在地铁运营阶段也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设定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目标。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安全管理规程以及应急救援预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 关于加强地铁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 科学制定风险管理全程策划
在地铁项目立项以后、建施工之前,要以地铁施工的全过程为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施工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实施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安全方针,并对安全责任和只能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二) 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法制建设
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个单位的安全职责。另外,还要对乘客行为进行规范,保护地铁安全设施,尽可能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铁建设、运营等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并加强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三) 把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二者有机结合
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必须要通过大力培养人才进行知识的积累,完善相关的地方技术规范,克服我国专业人员素质缺乏一级储备不足的问题,为今后地铁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 预防为主,提高防范意识
减少地铁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对此,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重点抓落实,按制度办事,确保在实际操作中符合规定程序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变事后处理为预先防治,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对生产管理全过程实行预防、检查、监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结语:
总而言之,地铁安全事关国家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地铁建设者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做好地铁工程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法制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水平,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营运安全。
参考文献:
[1]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
【关键词】配电抢修;安全事项;防范措施
前言
在配电抢修工作实施过程中,需给予安全事项和更多关注,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构建具体专业的配电抢修体系,旨在发生故障之后尽可能为抢修正确实施提供依据,在最大限度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将停电损失降至最低。
1 配网抢修的标准化作业规程
1.1 现场巡查
在配电抢修中,认真实施现场巡查工作可谓是决定抢修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接收到电力故障保修信息或者是其他类型故障信息的时候,组织构建的应急处理小组或者是运行检修班组需及时派专员赶赴故障现场,结合所制定的详细标准化作业指导卡,排查事故原因,判断故障所在,针对险情展开初步控制,在应急抢修班巡查车辆设施中需完善配备各类型故障应急处理器具,旨在充分保障达到故障现场之后可立即快速地开始工作。
1.2 故障处理
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可参考前面环节针对故障性质进行判断确定,并给出相应的故障处理实施方案,若可以针对故障展开立即处理则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在第一时间内要求配网抢修班组实施有效的维修处理措施;若应急班组难以独立完成抢修任务且必须运用大型机械设备实施操作,则指挥中心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提供,在等待设备的进程中,应急抢修班组需积极做好验电、接地以及围栏设置、险情控制等其他类型的临时措施,要求全部抢修作业应认真严格落实执行制定的标准化抢修作业体系。
1.3 分析故障
从事故发生直至结束,配网抢修负责人员需针对整个事故处理过程实施监控,认真收集记录故障形成原因、产生现象、处理过程、完成处理之后的网络运行状态,积极总结每次工作实践经验,实时汇总,针对各类型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总结,旨在完善改进抢修方案,尽可能为配网抢修及技术改革提供合理依据。
2 配电抢修安全防范措施
2.1 抢修备勤
在没有发生事故以前,应急抢修值班工作者需认真做好预备工作,包括保障发电车以及值班车辆、绝缘斗壁工作车等车辆拥有相对较为完好的机动性能,确保车辆可正常顺利运行。应急抢修车中需配置有事故应急抢修单以及通讯工具、配网图册、专用工具、工作记录本、个人随身工具箱、常用故障消缺设备等设施,与此同时,结合事故现场所反馈的相关信息需积极组织相应备品备件,旨在发生事故之后到达事故现成,可实现后勤保障工作量的大幅减小以及抢修时间的大大降低,强化提升配网抢修效率。在日常的抢修人员值班过程中,应努力强化人员安全意识锻炼,时刻保持工作人员对报修电话的故障分析能力和最小故障范围安全控制节点位置的控制能力。
2.2 事故勘查处理
发生事故故障之后,配网抢修工作者立刻达到现场,需时刻保持着线路会随时恢复送电的高度警觉性,结合现场工作需求,组织人员详细记录现场状况及进行各类型安全措施的合理安排,若有必要则需进行现场简图的有效绘制,切忌侥幸心理。当值人员调度汇报事故现场概况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秩序之后,可开启组织措施程序,开具危险点预控安全措施卡以及事故应急抢修单等类型的文字手续,一经当值调度允许,则可实施技术安全措施。
实施停电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充分参考故障现场实际状况,结合现实需求,断开所有带电电源可控节点,其中包括保险和开关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可将所产生的影响的控制在最小范围中。就抢修工作人员而言,为充分保障其安全,实施停电操作的时候应将低压停止,而后再将高压停止,将灭弧能力较强的开关停掉之后再将线路分支保险及分段保险停掉,其中,就带隔离刀闸开关需将刀闸来开,旨在将其作为是明显断开点,若是配备有结构安全锁,必须将其锁住。在断电的时候尽量避免催生拉弧伤人情况。在控制点位置应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识牌,为抢修安全提供更多可靠屏障。为确保多数用户的正常用电,针对故障部位采用停电隔离措施的同时,需把停电的电缆及变压器、仪表、电容器、仪表配套互感器的高压侧及低压侧全部断开,认真并严格地开展逐相接地放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电容器及电缆等会残留有较多电荷的设备设施中的残余电流放干净,充分保障抢修工作者的安全。
2.3 注意事项
验电____由电力网络中将设备切除之后,为规避故障点存在有自卑电源反送电源的进入,保障线路或者是相应设备不携带有电压,同时结合线路或者是设备的电压等级选择运用对应的验电器实施验电工作,开始验电之前,需针对验电器外观进行检查,保障其不存在有损坏状况,而后基于带电设备开展试验,真正确定验电器完好之后才可投入到使用过程中。在验电过程中,切忌使用验电器设跟设备可带电部分直接接触,使其渐渐接近带电体,直到电轮机运用、语言提示停止、指示灯亮再停止操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使验电器远离邻近带电体的直接影响。必须做到三相逐一验电。
带电作业____在配电抢修工作开展中实施带电作业或者是部分停电工作的时候,可选用遮栏设施隔离带电部分,保障工作者跟带电体相互之间可保持相应距离。实施带电操作的时候,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为,及时申报二种工作票、或带电作业票,通知变电所退出故障线路的自动重合闸,以及拉开故障点后端的大负荷变压器。
警示装置____针对城市故障现场而言,配网抢修车辆及其对应的工作范围需跟周边道路、车辆和人群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并设置安全警示装置,譬如说道路安全警示牌以及安全隔离带、故障抢修警示灯等。设置标示牌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认真参照规程,严格悬挂各类型标示牌,全部抢修车辆必须配置车载警示灯。
后期工作____完成配网抢修工作之后,负责人员需积极组织人员针对现场及设备器具实施清扫,进行人数清点,开展自验收工作,待检验合格之后才可撤出故障现场,并将工作票以及安全措施卡交接给值班负责人员,在此实施设备及现场验收,保障无误之后签字归档,此时才可将道路警示及安全遮拦、个人安保线等拆除。送电后,将抢修结果及时报告电网调度。
3 结语
综上,在配电管理中,配网抢修工作占据着关键的应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为此需构建高效的体系机制,采取针针对性安全措施,有效防范,精益求精,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孙春日,李望明.建立规范高效的抢修机制是做好配电抢修工作的基础[J].广西电业,2013(03).
[2]李健,鲁守银,李运厂,赵玉良.10kV配电线路带电抢修作业机器人实用化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22).
【摘要】目的:探讨和减少神经外科病房所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的病患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加强与患者沟通、护理风险教育并落实好风险管理预案,规范护理人员的责任、法律等意识,才能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让患者满意。
【关键词】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 分析与防范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护理过程中常伴有非计划拔管、压疮、坠床等不安全事件。在疑难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病人[2]。其复杂性、未知性,使护理人员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风险也存在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临床护理风险容易发生。现将我院2008年5月到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的病患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情况如表1,护理风险事件总数为55例,其中非计划拔管21例,压疮13例,意外事件11例,沟通与服务问题在于10例,详情见如表2。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分析
2.1 非计划性拔管: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大多需要施行各种管道引流,且伴有意识障碍(如昏迷、烦躁等)症状,留置管道会引起病人不适, 急性期患者意识变化快,治疗上不主张过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 易发生病人自行拔管;或因患者改变、剧烈咳嗽、管道使用时间较长、引流管缺乏明显刻度标识等因素均可导致管道脱出或全部脱落、阻塞甚至夹闭、引流过多等 ,引起气道损伤、加重并发症等,处理不当,易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2.2 压疮: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预防出血量增加,病危患者则限制翻身次数。或长期瘫痪患者,易伴低蛋白血症,使其皮肤抵抗力下降。护理过程中,交接班时观察评估不仔细, 反馈不及时,种种情况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3 意外事件:神经外科病人方面或因年老体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肢体神经末端感觉障碍或易烦躁或意识不清,癫痫发作等原因;加之卫生间、走廊地面有时拖地后湿滑,未立提示牌;护理人员对约束带、床栏未固定或不牢;患者及家属使用热水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均可导致坠床、摔伤、及烫伤意外情况的发生。
2.4 沟通服务与护理配置问题:神经外科病人病情较重变化快,护士难与其正常沟通,也因此忽略了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及临床工作量大,节假日与中午、夜班值班人员少;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 护理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又缺乏风险、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1];未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简化操作规程;与患者及家属问及病情时解释简单,态度不好;加之患者及家属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并寄托了希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馈,则易产生护理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
3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
3.1 制定并落实好护理风险预案管理:对护士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并完善各项护理制度,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非计划拔管,压疮,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积极找出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强化监管力度及重要环节、时段的管理,并结合住院病人病史、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识别病人可能存在的风险;按护理级别巡视;交班时应床头交班;以加强预防。
对新入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带管病人的精神意识方面进行评估, 烦躁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约束带,防止病人自行抓拔,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意识清楚患者,则耐心向其解释引流管道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治疗、护理操作完成时应检查管道的固定情况;定时或交接班时检查管道部位、长度、深度、是否通畅等。还应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及能力的互补,在非计划性拔管高风险时期中午及晚上和躁动患者较多时段增加护理人员以应对[2]。对长期卧床或有压疮危险发生的病人进行压疮评估,填写报表,,建立翻身卡并保持床单干净整洁,交班时检查皮肤状况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对已有压疮患者及时处理疮面,定期查看疮面情况并填写压疮表上报,严重时则申请护理会诊以促进早日愈合。对有坠床及摔伤风险的病人, 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安排带床栏的病床,年老体虚弱患者下床时家属务必在床旁守护,先坐稳,稍待片刻再下;入厕时予以搀扶,在走廊和卫生间湿滑处安装扶手、呼叫系统、防滑警示牌等,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3.2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使护士熟悉意外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和常见风险。如患者有躁动、剧烈咳嗽、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时应先检查管道有无闭塞及脱出,作为常规处理方法。规范护理操作,翻身时应有两人合力,动作稳实,操作后再常规检查管道是否放置妥当及压疮疮面情况,
3.3 加强与患者沟通:护士应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多与患者沟通, 倾听患者讲诉,尽量取得患者合作, 包容及理解患者的过激行为[3],对意识障碍及失语患者,给予治疗性的触摸、按摩或笔写、图画等形式交流,在床旁陪伴患者, 以此缩短与患者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的基础[4],是非常有利于患者早日苏醒及康复的[5];严禁发生以不良言语伤害患者及家属的情况出现。
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护理风险教育和培训、落实好风险管理预案,不断识别、评估和消除护理潜在的风险。近1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2.5%,患者满意度良好。规范护理人员的责任、法律等意识,工作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很好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让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郑凤君,符杏清,黄芳,等.85起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与康复,2006,5(3):223-225.
[2] 步惠琴,王黎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与康复,2007,6(2):1332135.
[3] 吴文珠,陈月珍.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诊,2005,14(6):599.
[4] 李冬云,余咏梅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88
一 护理安全的概念
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
二 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2.1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可能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将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2.2 技术因素 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2.3 人为因素 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等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
2.4 工作责任心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2.5 医源性因素 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6 用药与设备设施因素 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正确、设备设施使用不当等均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7 患者行为管理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因素导致人为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三 加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 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定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处理。
3.2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理安全。
3.3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3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3.4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在护理人员少,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使她们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3、5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并且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更重要的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而当今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一个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概念,总体来讲,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本身在传送与储存时的完整而不受干扰。最基本的信息安全就是信息的保密性,在传递过程中不受到来自外界的窃取,这一点,从很早时起就已经有所体现,从古到今,有多种保护信息不被窃取的方式,这包括最早的对信息的封存,到后来的对信息本身的加密。人们通过越来越复杂的密码技术来确保信息在被非送达人读取后依旧不能破解,从而实现信息安全。这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常用到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就是指信息在送达后,接受人能够完整的读取信息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这一点在传统信息的传送介质上较难实现,常常会因为自然条件的干扰破坏而不能完整读取。网络技术虽然能够避免大部分外界的环境干扰,但对于信息威胁严重的今天,信息的完整性仍然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相似,它是指信息在送达后能够如实的反应信息的原貌,而不会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的替换或信息的重组,从而使收信人难以理解或误解。这在网络环境中与信息的完整性一样至关重要,真实而完整的信息对于网络信息的安全是一项基本要求。
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另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信息的可用性,这一点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来讲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人们收集和传递信息之后,对信息的处理是信息为人所用,是信息的体现价值的基础。因此信息的可用性对于信息而言是基础而又必须的。除此之外,信息的可控性也是信息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信息的控制也是网络信息安全需要确保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2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
2.1 计算机硬件自身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业已经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路,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硬件在许多时候依旧是难以对网络信息安全实现保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老化和损坏,许多信息在计算机的存储和传递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和错乱,造成读取困难。除此之外,电子产品在制造时也有着许多本身难以改变的缺点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电的依赖。当电力中断或电力不足时,对信息的处理方面就显得十分不可靠,很容易发生因为电力问题而造成的信息的安全威胁。而外界环境如电磁污染等都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影响。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计算机自身容错性的分析,一个优异的容错性可以大幅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而相反容错性也会使得计算机在使用上对自身信息造成错误处理,影响信息安全。
2.2 组织管理上的不健全
在我国,信息安全的保证主要是通过各个单位自身的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排除。这种维护方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成本上都远远不如集中有效专门化的管理方式,这也就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此外,许多组织机构未能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未能有效使用一些如防毒卡,身份验证卡,防火墙等防护信息安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往往采用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处理,通常是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后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3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读取,这就为一些威胁制造者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专门对网络信息安全破坏的使用者通常被称为黑客,他们制造出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实现对信息的读取和破坏活动。这种破坏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越来越频繁,并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例如2000年初,计算机黑客通过计算机病毒对美国商业网站进行破坏,损失高达10亿美元。
3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3.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对于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来讲,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广泛的网络信息安全保证体系,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对网络信息整体安全进行保证。其次是在使用者层面建立硬件和软件上的防护体系,如对信息使用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来实现对使用者的核实,通过建立防火墙来对外部攻击进行防御等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实现主动防御,建立健全信息使用规范流程。
3.2 增强使用者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对于使用者而言,信息安全意识需要植根于每一个使用者的心中。通过对使用者安全意识的强化,可以对信息的读取和使用时做到有目的的读取,并通过安全的手段来处理信息。同时,通过安全教导强化使用者主动防御的理念,通过主动地防护,在不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保证信息安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信息维护成本,还可以对信息的安全进行全面保护。
4 总结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对于信息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信息的使用者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好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网络信息的使用和发展,实现网络信息的广泛安全使用。
作者简介
【摘要】:新生儿由于其生理功能调节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关心呵护,以积极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预防措施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长对医疗和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从入院到出院均由护理人员操作进行,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能出现差错,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所以,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培训时间短,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1.2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1.3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无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1.4药物外渗:新生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液体以提供热量。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1.5其他:新生儿腕带脱落,化验单与抽血条码不符,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医护记录不吻合等.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让家属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减少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安全隐患。只有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配奶污染。喂奶时不可离开患儿。患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及安全。抽血标本时,防止新生儿坠床,同时压迫抽血部位以不出血为止,并动态观察抽血部位有无继续出血。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远红外抢救台,按时测量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及时调整箱温。患儿异常哭闹时及时评估找出原因给予及时处理。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要做到:a.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每天进行擦浴,病情允许后每日沐浴.b.及时修剪患儿指甲,以防划伤皮肤;c.新生儿皮肤相对较薄,要尽可能少用胶布,清除胶布时动作轻柔;d.做好关键部位皮肤如关节、颈部、臀部的护理。e.加强脐部护理,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2.3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一个患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以防交叉感染。接触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血液、体液等戴手套,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做到“每触必洗手”。病室保持清洁。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病儿应分室居住,床位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
2.4帮助护士减轻压力:医院领导重视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给予新生儿护士以肯定的评价,减少监护室噪音,减少工作量。
2.5输液部位的评估和观察:新生儿输注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首先加强局部静脉状况和全身情况的评估。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按医嘱要求的滴速,加强巡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渗漏、肿胀、若有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渗漏部位予以硫酸镁湿敷或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并积极观察变化。
2.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腕带识别制度: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分别进行,避免同时脱掉多个患儿的衣服,清洗完后应及时核对新生儿腕带有无脱落和是否正确.抽血时必须两人核对化验单和抽血条码,并进行登记.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要求护士理论扎实,遇到问题要请教,书写完毕再次检查的习惯,科内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员每天检查并登记护理工作中的缺点和漏洞,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每个月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护理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团队合作,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充分认识到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策略;入侵检测;防火墙;访问控制
1.校园网现状
随着网络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校园网的建设为网络化教学、网络化办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为了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往往对校园网没有设置严格的限制,管理上也较为松散,加上网络协议自身的不安全性,都为网络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校园网上提供的服务与运行的应用系统的增加,网络规模变得更加庞杂,而校园的特殊环境又使其拥有一批人数密集、思想活跃,有一定网络知识与创造性而安全意识薄弱的使用者,各种因素使其安全问题格外突出,成为校园网管理上尤其要关心的问题。
2.校园网的安全隐患
影响校园网安全的因素很多。校园网一般分为校园内网、校园外网、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群,内网主要包括:教学网、图书馆网、办公自动化网络、财务网;而外网则是实现内网与Internet的对接,服务器群提供各自服务。根据对校园网络的基本结构的剖析,可以得出结论,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TCP/IP协议簇的安全性与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
TCP/IP及其许多网络协议本身在设计之初并未全面考虑安全性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协议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系列,Unix系列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漏洞,对网络构成威胁。
2.2来自外部的威胁
校园网与Internet相联,极易受到外部人员的攻击,一旦攻击成功,将有可能造成极大破坏。而校园网用户密集,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也使得安全问题容易被放大,影响更加严重。
2.3来自内部的安全隐患
(1)病毒、木马的威胁。由于校园内部使用网络的人员复杂,水平良莠不齐,在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上传、下载时可能造成病毒、木马在内网中的传播、泛滥。
(2)宽松、开放的网络环境也使得内网容易遭受攻击。由于教学、科研的特点,使得一些新技术、新应用在校园网上实施的时候不能施加过多的限制,这也可能会造成内网受到攻击。
(3)活跃而密集的用户群也是校园网不安全的因素之一。数量众多、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无穷的探索精神而安全观念淡薄的学生也可能会对校园网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2.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与维护力量不足成为校园网安全的一大隐患。
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对校园网安全的关注度通常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管理与维护方面的投资也不大,网络中心的人员只能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对于安全问题无暇顾及。管理不到位,校园内可能出现各种网络并存,铁通、电信、光纤内网混搭,成为攻击者避开防火墙进行攻击的跳板。
3.校园网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用于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安全有效的安全策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校园网受到攻击而造成性能下降、失效、泄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安全策略包括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3.1防火墙控制策略
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是用来阻止网络黑客进入内部网的屏障。防火墙分为专门设备构成的硬件防火墙和运行在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软件防火墙。无论哪一种,防火墙通常都安置在网络边界上,根据系统管理员设置的访问控制规则,对数据流进行过滤,通过网络通信监控系统隔离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以阻档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防火墙是Internet安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3.2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其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各种网络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而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策略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策略、操作权限控制策略、目录安全控制策略、属性安全控制策略、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策略、网络监测、锁定控制策略和防火墙控制策略等7个方面的内容。
3.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入侵检测系统是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而设计的一种用于检测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它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网络中未授权的访问或异常现象。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主要是指入侵和滥用--通常将非法用户的违规访问行为称为入侵,将合法用户的违规访问行为称为滥用。
入侵检测使用两种基本的检测技术: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前者常常是对网上流动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黑客"攻击的表征。后者往往是对网络上的数据流量进行分析,找出表现异常的网络通信。功能简单的入侵检测系统可能只使用这两种技术中的一种。
3.4对病毒、木马定期查杀
由于频繁的数据交换,网络中数据的上传下载以及校园网使用者的水平良莠不齐,给病毒、木马在网络中的传播提供了机会,所以应选择合适的网络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对病毒、木马进行查杀。
3.5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