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小孩不笨电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孩不笨电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孩不笨电影

第1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看完《小孩不笨2》后,我脑海里就蹦出这句俗语。但这“两本经”,显然过于沉重,压得人喘不过起来,让人泪流满面。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小孩不笨2观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请您阅读。

小孩不笨2观后感1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给上孩子的是什么颜色,孩子就是什么颜色,父母给孩子七彩,孩子的天空就会有彩虹;父母的脸色是铁青的,那孩子的天空一定阴暗。成才的爸爸很爱他,可从小就缺爱的爸爸连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会,用暴力式教育,结果教育出暴力的孩子。兄弟俩的父母虽然智商情商双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没有时间有效的沟通孩子,孩子困惑;没有以身作责,没有专心做表率;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对待孩子的事情。杰瑞对生孩子的困惑,是父母老师大人都没及时疏导的,汤姆的优势不被赞美,好奇却惹出大祸,直到他写下“学谦(汤姆)死了”。我真担心电视的剧情,汤姆会跳楼,生怕漏掉任何细节,把这个情节回看了两遍。

剧情的最后是汤姆的日记被看,才让家长反省,才有了最佳的结局,成才成了散打冠军,兄弟俩也都被父母理解。小孩子看来是天大的事,大人眼里看都是小事,都简单化解,我相信兄弟俩一定在人生正确的轨道上走更远飞更高!

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父母之间的差距。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而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女儿半期考试成绩下降,我马上在内心检讨自己没做好,她从小就有良好的习惯,一直以来,都独立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干任何事情(包括家务),早睡早起。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松弛的时候,这次成绩可以说是对我的检测,因为半期以来,我从未给她看作业,只签字一回。家长会回来,女儿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问老师都说了什么?我告诉她,老师表扬她几次,“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长、字迹最工整、作业完成最好”都有她的名字。我告诉她,老师说她是最棒的,只要注意一些事项,就会超越现在的成绩。她心里美滋滋的,立刻回到她的房间,愉快地拿起书本,计划着以后的学习时间;计划着她心中所想要的最佳表现;也计划这期末考出好成绩。

以后的作业,我都会签名,只是签个字而已,还是像以前一样,她自查有无做错,她如果做错了没发现、没改,那就代表妈妈也错了,也不会做题,会不好意思。她自查,是自己的又一次学习。如果发现她字亦潦草,我会签字后,陪她说话时不经意流露,说是老师见到我,夸她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字迹工整,然后问她是不是?她一定点点头,第二天,一定会更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怎么样?只要往好的方向引导,往好的方面赞美,孩子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和成长,一定会优秀!

感谢老师的讲课,也谢谢老师推荐的电视剧,有了您这样的老师,有我们爱学习的父母!才有被爱心引导的好学生!好老师,是我们家长的航标!是学生们的灯塔!

小孩不笨2观后感2“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

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的。

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交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交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

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

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

……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习,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习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交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性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爱,那份沉甸甸的爱!

小孩不笨2观后感3你明白孩子的心声吗?

你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

记得你最后一次称赞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吗?

“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看过《小孩不笨2》的观众几乎都有同感。在新加坡,该片成为其史上票房排行第二的本土电影;在香港,又被教育部门推荐为父母与子女必看电影之一;在内地,受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办方邀请在杭州作中国首映,看哭了不少家长。(是的,这天也把我给看哭了)

一部电影,让人感慨唏嘘是起码的,若是到了让观者自省的地步,那就应算是成功到“有好处”的地步了。怪不得《小孩不笨2》让香港当局下官令推荐孩子、家长、教师齐齐观之。

小孩不笨,那谁笨?是那个叫Jerry的小男孩吗?刚入学就遭遇性问题,不笨才怪。就是亲个嘴,躺在一齐,他女朋友肚子大了!他真诚地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问路人,到底女人的肚子是怎样大的。谁会正视小孩子这样的问题呢?自然是笑话不断。最让我感慨的是那位大肚子老师的回答。瞧她标准的表情变化表演:和蔼——惊讶——莫名其妙——有点恼怒——压着不耐敷衍几句……

小孩不笨,那个Jerry的哥哥笨吗?中学生,一表人才,酷爱blog。电影开场就是他在台上获奖的场面,可惜,台下的父母是“失望”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奖仅仅是爱好类的,与“学习”无关。无视孩子的兴趣(真天性),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孩不笨,那个最终成为武术冠军的小孩笨吗?单亲而贫困的家庭、残疾而暴力的老爸,你指望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当仗义都变成缺点,唯一的人性光芒都变成问题少年的典型特征,矛盾的爆发——师生当堂武斗、兄弟校外抗暴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你说,到底谁笨?他的父亲就不必说了,是那个教育的标准形象“校长”吗?是那个礼貌的标准载体“教师”吗?是拒绝了他的全新加坡的学校吗?唯一不笨的是社会上的那群小混混。他们最聪明,赏识他能打,收编旗下,用其所长。

其实,我还是有点冷静的鉴赏力的。都说编剧是骗子,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能够看穿编导的良苦用心。15小时的电影,想全方面表现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无一遗漏,穷人、富人;蓝领、白领;愚者、智者统统暴露在“鞭挞”刑台上。银幕上是小哥哥被鞭打屁股,银幕下是众观众被拷问职责。

电影要表达的意图很清楚: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沟通”!在于“赏识”!只要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父子之间、路人之间、乃至冲突者之间,沟通了,赏识了,就能够避免矛盾,一切能够变得完美。就像那位老师改变了态度,孩子们就好了;校长改变了态度家长就乐了;被打劫的老太太改变了态度,警察带走的人就不一样……

看完电影,我上网查阅了些资料,原先在这电影之前还有同名电视剧《小孩不笨》同样也很精彩。最近京华出版社也出版了《小孩不笨》图书,有兴趣的家长能够去找来看看。

小孩不笨2观后感4好久没有看电影了,这天看了一下还真的挺好看的。看开始看的时候给人家感觉就是当代人的教育问题很严重,那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付出的不够多,而是大家都没有体会到他的付出。

首先讲一下府老师,很严格,都是严师出高徒,但是在这位严师的教导下,各个学生都是不听话的,而且各个都是对着干,你说这个老师不好吧,他也尽心尽责了,还自己出钱帮学生买字典,要问世间有几个这样的老师也不多咦,但是他刚开始带来是一个学生被开除,而另一个学生则被礼堂公开鞭打,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开除意味着这个烂苹果被丢掉,再被捡回来就能成奇迹,而多少人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而公开鞭打则让这个学生自尊受到严重的伤害,无论这位学生表面上是否改过。这两种处罚无疑断送了这两位学生的前途,断送了他们就应应有的前程。作为老师交出这样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校长就不要说,不能说她好也不能说她坏,但是她却不能成为这个学校里的学生的榜样,不能以身作则,还以我的第二语言是马来语为借口。老师,长辈是孩子们的榜样,模板,没有好的模,能刻出多好的板呢。

再来说的是两个家庭,首先说一下杨家,爸爸妈妈都很厉害,都能带给给他们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代社会缺少精神生活是不行的,不要以为你说了就行了,而是要你的孩子理解你的观点才行,多说无意。或许这也是当前社会很大的问题,就是两代的代购,大人们的感情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不要忘记了,既然把你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不要忘记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而不仅仅仅在意到自己,正如她妈妈说的,我们对他很失望,没有想到他对我们更加的失望。如果不是最后他们看到他们孩子的日记,他们有怎样明白孩子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能成为一位成功人士,实现自己的梦想固然很重要,也是你的亮点之处,但是身为父母,成为一位合格的父母亲固然更加的重要

再说另一个单亲家庭,爸爸进过监狱,儿子也喜欢打架(还能一打几),爸爸期望儿子不要步入自己的后尘,而对儿子拳打脚踢的,这让儿子更加的不服气,学会了更加的暴力。那个老板娘一句话淋漓尽致概括了他爸爸一生的期盼,“他太爱你了,但是他太不懂的爱你了”。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他老爸的一句话也概括了他一生,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其实无论做人也是一样的,什么东西都有一种方式,就如另一位老师所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把钥匙,只要找到了这把钥匙,你就能够打开那扇紧闭的们,而每把钥匙都在自己的身上。每个人生存都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只是看这方式如果用。正所谓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他的行为也将导致他幸福与痛苦这个结果。

用他的话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由一个坏孩子和一个好孩子组成的,看你如何去开发这个好孩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缺点,看你如何去挖掘,即使是喜欢打架,那也是他的一个有点,挖掘出来,它也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看到后面眼泪就不知不觉的流出来了。小孩子偷大人的钱,不是为了买卡的初衷,而是为了买下爸爸的一个小时。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在剧中,他那寻找baby是怎样有的,很得意。

这是不仅仅仅是一部反思长辈的教育问题,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关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你什么的人,我们需要别人的关注,在关注别人的同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每种生活都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找对方式,多点挖掘,你就会发觉生活原先是如此的完美,幸福。

小孩不笨2观后感5这是我期待很久的一部电影。前几天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果然它没有让我失望。正是由于等待的艰辛,真正看到这部电影才感到难能可贵。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北京的网友,是她陪我一起等待,并把她搜集的关于小2的信息与我分享,使我原本枯燥的等待过程充满了乐趣。我还要感谢在网上分享bt种子的网友,是他们无私的精神使我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电影。

不光是小孩不笨系列,我发现梁智强的电影都很有教育意义,他总是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一种信息,灌输一种理念。而且他的观点很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我感觉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值得去看,去宣传,去炒作的电影。尤其在这个商业气息很浓的时代,真正想拍出一些经典片子实在不易。然而梁智强做到了,他秉承了自己电影的一贯风格,用他特有的语言去诠释对电影的理解。看他的电影你会笑,笑过后你会发现电影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他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看他的电影你会哭,哭过后你会反思,原来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或事可以令我们感动,只是我们的冷漠禁锢了我们感情。

坦率的讲,看这部电影我哭了3次。也许有人说你太脆弱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这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我们没有必要强忍泪水,因为它确实值得我们去流泪,它的剧情确实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对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一无是处,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不好,不管我做的多好你们都觉得不够”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现在的家长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却存在着问题。他们总是向我们提出很高的要求,总是期望我们能做的更好。而对我们作出的成绩却很少给与肯定。小2就是要告诉家长如何去赏识自己的孩子。电影开头的几段话很让人寻味“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几时,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是在几时?很久了,对吗?”记得有一个镜头,tom给爸爸把修好笔记本送过去,爸爸不但没有谢他,还责备他把电脑弄坏了。相信有很多人也有类似经历吧,本来做了件好事,不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受到责备,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产生了。

从对梁智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时隔四年才推出小孩不笨2,是因为梁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剧本。众所周知,小1上映的时候曾创下了新加坡票房的纪录,并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第2卖座的本土电影。后来又改编成电视剧被更多的观众所熟悉。电影,电视的热播使三位小主角红遍了东南亚。对于这么一部经典的电影来说,拍他的续集确实是个挑战。相对于小1对畸形教育的针砭来说,小2主要探讨的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可谓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光在新加坡,在中国也很普遍。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家长与小孩之间沟通的那扇门已经关了,而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简言之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由广东的一个教育家周宏首先提出来的,梁导非常欣赏周教授的赏识教育,并从他的理论中受到启发最终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孩不笨2。可以说小孩不笨2是成功的,它在新加坡上映期间再次刷新了小1的票房纪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有人问我,你觉得小2中谁演得最好。有人会说创锐演得好,他把一个孩子从好变坏最后又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有人会说赐健演得好,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叛逆少年的形象。有人会说梁文宗演得好,他活泼可爱,既懂事又顽皮。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剧中的每个演员都很出色,一部好的电影是全体演员以及剧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除了三个小演员外,成才的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深爱着自己孩子,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为孩子夹菜,孩子却不喜欢吃。他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反对成才练武,去销毁李小龙的光碟,又遭到孩子抵制。他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尝试着开口说Iloveyou,却下了成才一跳。为了讨好孩子,用自己仅存存的20元钱给孩子买了个书包,孩子却并不喜欢。为了让孩子能有书读,不会写字的他竟把申请书抄了100多份发到各个学校,结果全部被拒绝。最后为了帮孩子解围而被人推下楼梯而伤到头部。成才父亲的这些行为中都寄托了对儿子深深的爱,然而他始终没有找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因此直到他即将离去时孩子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小孩不笨系列似乎一直在强调华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新加坡人中有70%以上是华裔。但是在新加坡的年轻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他们平时交谈基本上用英语。虽然华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目在各个中小学开设,但他的重要性却远远不如英文和数学。梁导正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唤起人们学习华语的热情,告诫新加坡的华裔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文化。

片中把变坏的孩子比喻成烂苹果,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我觉得这种比喻通俗易懂而且很贴切。从一个好苹果变成一个烂苹果,是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孩子的变坏也是这样造成的。与坏孩子接触久了,自己又禁不住诱惑所以就慢慢变坏了。但苹果变坏了是不是就只能丢掉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只需要把坏的部分切掉,苹果还是可以吃的。对于那些坏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和老师只要循循善诱,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开导他们,他们终究会变成好孩子的。

第2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当主人翁杰利说:“爸爸,我偷阿姨的钱是为了要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让爸爸去看我的演出!”时,我流了泪,因为他的爸爸说过:看,我一小时的演讲就值500元啊!所以杰利才会偷别人的钱!看,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想法,在大人眼中却是多么肮脏不堪的做法!

当杰利的妈妈流着眼泪看学谦(杰利的哥哥)的博客时,我又流了泪,泪水如决堤的河水滚了出来。一个孩子的优点,在大人眼里却是缺点。一个在孩子眼里的“恶魔”,在大人眼里却如天使一般纯洁,美好。看!大人永远是那么“肤浅”!

看着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泪。我为成才父亲对成才的爱落泪;为杰利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学谦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哭泣;为了学谦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哭泣;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当学谦把修好的笔记本电脑送给他的爸爸时,他爸爸却批评了他。看!父母永远不懂孩子的心!好心当成驴肝肺!是啊!苹果坏了,把坏的一部分削掉,不是还有好的一部分吗?可是,一旦扔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放弃了,也就什么都完了!

世人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却要说:可怜天下孩子心!

看罢这部电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同时也明白了所谓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厢情愿。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现在,我只希望,我的父母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我希望他们能通过《小孩不笨2》和我一样体会到什么。我希望,我们彼此的爱会更加有价值。希望这种爱不会因为“不懂的如何去爱”而产生更多的悲剧。

第3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关键词:学生;社会位移;解决策略

学生是一个生活在学校、家庭和同辈群体这三个相对独立存在的小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同时扮演着学生、孩子和同学伙伴的角色。学生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位移,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健康的成长。本文就电影《小孩不笨》中学生在社会位移中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相关概念

1.“社会位移”是由南师大吴康宁教授根据美国学者菲兰(Phelan,P.)等人所做研究翻译过来的。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比如,放学后回到家中)称之为“越界”,即吴教授所说的“社会位移”[1]。

2.成功的社会位移

菲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位移现象[2]。

第一类: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越界。

第二类:失协的多重世界/可设法实现的越界。

第三类:失协的多重世界/碰运气的越界。

第四类: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越界。

第一类学生所处的三个小社会中,文化结构比较温和,面临的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不矛盾。在电影中,EM1的学生就属于第一类,因为他们成绩好,所以是老师眼里的宝,家长心中的骄傲,在同伴中自我感觉良好,就算他们犯了错,老师家长也不忍责备他们;第二类学生面临的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学校、家庭和同辈群体三者之间还是有交集的,因此通过调试也可以位移;问题较大的是第三类和第四类,学生面临的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显著或相背离,最终导致位移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或无法位移。本文主要就后两类进行分析。

二.影响学生社会位移的因素

1. 孩子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是成人世界-父母、老师、亲戚等;另一个是同龄的孩子世界-朋友、一起玩耍的伙伴及学校的集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外在或内在的规则,都有自己的社会组织性,对每一位群体成员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3]。电影中的国彬、文福和Terry就是一个小群体。他们相互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产生的效力反而更深刻,所以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在孩子心中更易接受。

成年人经常会或多或少地被排除在青少年群体之外。一个极端是,这些同龄孩子可能会与成年人发生公开的冲突;另一个极端是孩子和成人的期望保持绝对的一致,他们的行为是父母计划的结果。《小孩不笨》的Terry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什么事情都不用他自己做,完全听从妈妈的安排,是个完全依照他妈妈布置好的轨迹走路的小木偶。

2.学校本该是帮助孩子沟通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的桥梁。但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功能不一样,学校不是把学生当做个体而是当做群体来教育他们,推动他们向成人世界的发展。在孩子心中,学校是一个外表友善、实则无情残酷的监狱,所以,就会出现电影中那样,明明是EM1的学生犯了错,老师却根本不相信EM3的学生说的话,而直接认定是后者的过错。老师之所以下此定论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学习好的学生不会做错事,就算做错了也无所谓,因为人家学习棒。只要学习棒,一切就OK。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自己的父母。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4]。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个人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影中三个小主角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Terry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权威型教育,孩子要做什么全由妈妈安排好;国彬的妈妈则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劲了心思,但是她没有去挖掘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和特长,只关注他的学习,认为学习不好就没有了一切;文福的妈妈因为要开店,完全顾不上他。他除了要帮妈妈顾店,还要照顾弟弟,他是处在一种散养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中。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1.同龄群体的潜移默化作用非常重要。与家庭和学校不同,同龄群体不是社会正式的和制度化的团体。它们没有法律的限定,没有正式的社会功能和责任,但它们贯穿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对孩子走向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孩子们是否被同龄人接受非常重要。

2.家长应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如果期望值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家长应多跟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想法,多鼓励而非重批评,尽力帮孩子顺利的完成社会位移。

3.学校除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要多进行反思。学校不能只为追求升学率就弃其他于不顾,教师也不要只盯着如何完成教学计划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完成社会所赋予的这一任务,否则其自身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不成其为教师。由于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的一种精神活动,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

参考文献:

[1][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26-227.

第4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那么,在孩子的自由成长与教育体制有矛盾的时候,父母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这个电影提出的,就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电影故事里有三个主人公,这三个小朋友各有各的特点,父母也有各自的特点。三个孩子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私企业主、中产阶级,以及普通劳动者。他们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私企业主有钱,但孩子却很软弱。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奋斗很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上不去。普通劳动者家庭孩子成绩不好,但是讲义气,能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想起托尔斯泰不朽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整个电影看下来,虽然各家父母小孩之间的矛盾问题看似不同,其实有两点却是一致的。

第一点,是学校很粗暴,基本上唯一的衡量孩子的标准,便是考试分数的高低。里面有个细节,老师发试卷,底下孩子们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个叫国斌的孩子,抬不起头来,只好去跳楼。幸好被一群警察冲掉了。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就要呼吁:学校的教学、评价,是不是可以人性化一点,多元一点?毕竟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是独特的,既然承认孩子的独特性,怎么可以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一切孩子呢?我看过三年级的语文试卷,觉得很难做,我是高中语文教师,有些题目我也看不懂。这可如何是好?

我比较反对家长的这样一种说法:社会如此,孩子必须适应这个社会。换句话说,大家都这样,你能怎么办?我在反对这样的意见时,经常遭到小学生家长和初中生家长的嘲笑,他们说,你是现在说说的,当你家菜虫将来读小学,看你还嘴硬。将来我还会不会嘴硬,我不知道,但我现在觉得,家长是成年人,在孩子成年之前,应该为他承担一些压力。尤其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十分严重的时候,家长至少自己要明白,考高分的,也许并非最有出息的孩子。因为一个人是有多元智能的,笔试的分数仅能反映他某一种智能,即应试的智能。乔布斯是辍学的,比尔・盖茨也是辍学的。甲骨文公司的老板回到耶鲁大学去演讲,说,你们读到博士、博士后,出来无非给我打工,而我是辍学的,尽快辍学吧。主持演讲的耶鲁大学校长只好把这个老总赶下台。家长明白这一点,就不会成为另一座压着孩子去应试的大山。电影中那位身为自领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母亲,她用严酷的体罚,催促孩子学习,可是,她不知道,她孩子的天份不在数学,而在美术啊。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当然,也不宜灌输孩子们辍学的念头,其中分寸的拿捏,非常微妙。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慢慢学习,慢慢实践。

第二点,家长要瞳得孩子。孩子不是缩小的成年入,孩子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我曾用“万物有灵”这个词语来形容。比如说,3~6岁的孩子,经常会有惊人的话语。我经常记录我家傻孩子菜虫的语言,这些语言,天真未凿,匪夷所思。这便是他们天才的创造。菜虫一天说,下雨天的伞叫雨伞,出太阳叫阳伞,下雪天叫雪伞。有一次我跟菜虫讲故事,说云朵是月亮的被子。菜虫反问道:“那月亮为什么不叠被子呢?”为什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话语那么稚嫩可爱,可是几年小学读出来,就一口新闻联播腔呢?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5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采访支持:日照东港区妇联

快乐幼儿园是孙秀云和老公王洪玉一起办的。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特别普通的村子里,竟然有一个如此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幼儿园,小编不仅被惊呆了,而且被震撼了!办园之初,孙秀云拿出了这几年的积蓄去外地学习,并且与“最家长”杂志特别吻合的是,她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她决心要自己成长,也带着家长们成长。

孙秀云开始梳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她把小时候那些不好的感受统统写了下来。写出来了,累积的情感就得到了发泄,挡在她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鸿沟也慢慢在缩小。

孙秀云花了四千多块钱买了个投影仪,去村里给家长们放电影,放《小孩不笨》时好多家长都看哭了。为了能跟家长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孙秀云决定成立“快乐妈妈读书会”,时间定在每周五晚上。她给亲朋好友们发信息、打电话,王洪玉开着车去各个村拉人。一开始,好多妈妈想来,可家里的男人不同意:还不是一群老娘们凑一起拉大天,有的人还以为她搞传销呢!可来过几次后,男人们尝到了甜头:媳妇不怎么唠叨了,在人前知道给自己留面子了,对孩子也温柔了。男人们也开始支持:周五啦,吃了饭快学习去吧!

一天,上小班的格格抱着妈妈的腿死活不让走。孙秀云摸着格格的头,问了半天才弄明白:格格的爸爸外出打工后,就和妈妈离婚了,今天妈妈也要去上班,格格担心妈妈也不回来了!孙秀云拉住格格妈聊了好久。格格妈同意以后不再为抚养费的问题和孩子爸爸吵架了,这样受伤害的是孩子。孙秀云还给格格爸打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她理解格格爸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找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帮人家养孩子:格格爸和格格妈都是单亲家庭,俩人都缺爱,可格格妈爱得太紧了,有时跟踪格格爸,这让他感觉窒息,他只好逃离。有人理解他,这个大男人哭了起来。他愿意听孙秀云的话,尽管俩人分开了,可他依旧经常来看孩子,给孩子一点不少的爱,他不能让女儿再重复自己的路了。

第6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永不妥协》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朱莉娅·罗伯茨、阿尔伯特·芬尼、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该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永不妥协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1#最近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永不妥协》的英文电影。

片中讲述了一名叫艾琳的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养家糊口而来到马克西事务所求职。那里的老板在经过面试后,只让艾琳做了个小小的档案员。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艾琳在整理资料档案时,发现了一份未写完的档案。上方写的是关于PGE公司污染水源,排放六价铬导致辛克利居民饮水中毒而大多患有肠胃病的记录和病历表。

艾琳看过这些资料后,下定决心要为当地居民讨回公道,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与健康。她驾车风风火火地赶到污染水区辛克利,做了第一次全面的调查。事实证明,这儿的居民的确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那里的居民正因常年饮用内含六价铬的水,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

艾琳用她的真诚和毅力,执着和职责感,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在经过了艰苦的调查后,艾琳成功的找到了634名原告,将被告84封反驳书全部驳回,最终艾琳在法庭上彻底地打败了污染水源的PGE公司,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同类民事案件的赔偿金额之最,达3。33亿美元。

透过这部影片,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习艾琳这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2#微博上无意看到女生必看的10部电影,尊严—《永不妥协》,风行里搜索一下,庆幸还能有高清点播,反正周五晚上还有大把时间,何不就打发看着。

一开始就是女主角在面试工作,随意自然,甚至可以用粗俗简单咩有什么专业知识描述,就是有点姿色三个孩子的个性妈,然后就是面试砸工作,还出车祸。还以为又是一些无聊故事套。后来慢慢看下,却一点快进都不舍得按。

一个女人,曾经选过“选美皇后”,也曾经有很多梦想实现,也有很多自己的抱负一一兑现。可是后来她遇到一个男人,又遇到另外一个男人,两个破碎的婚姻,带给她只是七岁儿子,六岁女儿,还有一个8个月大的baby,男人逃之夭夭,而六年的黄脸婆生活让她失业,面临一个个拒绝的面试官,还有车祸带来的17000货款,身上只有10几美元,可是她深爱着她三个孩子,毅然决然踏进艾德办公室,硬是给自己找了份在律师事务所打杂的工作。

也许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没上过法学院,她不懂得法律专业知识,可是,这是她找到的一份工作,一份收获别人一点一滴尊重的工作。她真心付出,即使通宵熬夜,牺牲家庭孩子的时间,接到威胁莫名电话,她也不曾退步怀疑。

周围女同事不喜欢她的着装打扮,只有她接受改变,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中,可是她不接受妥协,因为她觉得这样子穿着打扮让她窈窕动人,她很喜欢,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要妥协,就是为了这些无所谓的言语与刻意吗?

她的老板也不喜欢她的着装,更多的是她坦白的话语,冲动的性格,甚至说粗话大声吵闹的习惯,总认为这样子跟这个律师环境不符合,可是她不接受妥协,因为她就是这样子的性格,敢作敢为,敢说敢当,她也想当个细声细语的女孩,可是岁月生活改变了她,她就是这样子的她,她很自在,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要妥协,就是为了这些所谓的繁文缛节吗?难道人不能活得自在自然,正是她的坦诚热情打动了643名原告,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这就是她,活生生的她。

她的孩子更不喜欢她的加班熬夜,这样子妈妈就没时间陪他们吃晚饭,像其他小孩子爸妈一样跟他们周末玩,甚至很多天都不见妈妈的身影,他们不喜欢妈妈工作,赌气闷气,可是她也不能妥协,虽然孩子也许不懂得她现在所做的工作,可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为了她自身价值的实现,她只能选择时间释怀。后来一个镜头很感动,在她通宵整理文件躺在沙发上时,她八岁男孩在翻看着妈妈的文件,“这个女孩跟我一样大,可是她生病了”,“嗯”“所以妈妈在帮她拿到赔款这样子她就能治病了”,“可是她妈妈怎么不帮她”,“因为她妈妈也病了。”小男孩听完看着他妈妈疲惫的眼睛,放下文件,踏出门外,“我给你带早餐,你想吃什么,鸡蛋好吗?”我知道,他幼小的心灵也许装不了太多东西,可是他明白了妈妈的苦衷,进而支持妈妈的工作。

她的新男友也不喜欢她的工作,在6个月的容忍之后,也提出条件,要不辞职,要不换男友,她真心喜欢他,可是在她一而再妥协两次之后,她不再想只会给男人服务,只会在这种双向选择题面前妥协,她爱她的工作,她想追求真正属于她的工作。

很多的时候,我们总会面对很多妥协,父母想要你就读的学校,学习的专业,就职的工作,周围朋友想要你交往的朋友,亲戚想要你的工作,周围所有人对你的各种评判。曾经有一个男性朋友就这样跟我说过,你只是女生,压力根本没有我们大,因为你们到了25、26岁就准备嫁人了,你们没有父母家庭的压力,所以你们没必要那么辛苦。这就是男性对我们的理解,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是大多数男性的心声,还有我们父母的期望,找到一份安稳工作看准准一个男生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嫁了,也许还有一部分女性也是这样子期待看待自己的生活?

难道我们就应该选择妥协,选择这一条中规中矩的路吗?然后也步上离婚,也许没那么糟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生活,可怜巴巴的生活,黄脸婆的生活,抑或单调无聊的生活,一点一滴磨灭我们的激情梦想。

女主角是幸福,因为她找到她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即使没有专业技能,重要的是你对一件事的激情与热枕,那么其他的就都是浮云了。后来她收获老板的肯定与信任,同事的钦佩与喜欢,男友的理解与爱,孩子的支持与爱,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价值,她热爱的事业,她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她的永不妥协,给她赢得这所有的 一切。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3#前几天看了一部律政电影《永不妥协》,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例改编,主要讲一个两次婚姻失败,抚养三个孩子却遭遇失业的女子Erin在一次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中败诉后,他的受理律师出于内疚而收留其在自己的律所中工作,而Erin在整理一个房地产纠纷案件时发现了端倪,从而更发现了电力公司PE&G向辛克利镇的居民隐瞒水污染的问题,于是Erin以勇气和毅力搜寻电力公司的罪证并说服当地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看完这部影片,除了女主人公的坚持和胆识令我佩服之外,我看到的还有美国的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在电影中,女主角的老板刚开始并不同意受理这个公益诉讼案件,原因是因为公益诉讼,特别是环境诉讼案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光是请专家鉴定和分析就要花费不少金钱,而且对这类环境诉讼中,被告往往是资本宏厚的企业。而环境诉讼并非可以速战速决,往往是打长久战。于是,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消耗下,受理律师承担的风险极大,极有可能还赔上自己的身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部也是关于环境诉讼的电影《民事诉讼》中,男主角作为一名水污染案的受理律师在开始也由于找不到充分的证据,寻找证据的过程中花费了巨大的金钱,最后只能变卖了自己的律所。虽然此类诉讼极具风险,但一旦打赢了,具有丰厚的回报。在电影中的辛克利居民诉电力公司案中,PE&G公司最终败诉并向600多位居民赔偿了共3亿多美金。可以看出,美国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公司的惩罚巨大,不仅要求向被侵权者赔偿损失,还要求对遭污染的环境进行维护,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惩罚机制激励着人们去主动维权。反观中国,目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经济的阶段,也许因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社会的道德建设,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在加强监管监督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公益诉讼制度呢?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经遵循不告不理并且仅是要求侵权者对被侵权者进行赔偿,而事实上,并非所有被侵权者都会主动维权,而且缺乏要求被告对被破坏了的环境进行赔偿,如此一来,就容易纵容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

现在我国的公益律师正处于资金不足等困境中,而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并不完善,而在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的阶段,我们更应将目光关注到环境等问题上,国外的公益诉讼制度值得我国参考学习。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4#她的孩子更不喜欢她的加班熬夜,这样子妈妈就没时间陪他们吃晚饭,像其他小孩子爸妈一样跟他们周末玩,甚至很多天都不见妈妈的身影,他们不喜欢妈妈工作,赌气闷气,可是她也不能妥协,虽然孩子也许不懂得她现在所做的工作,可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为了她自身价值的实现,她只能选择时间释怀。后来一个镜头很感动,在她通宵整理文件躺在沙发上时,她八岁男孩在翻看着妈妈的文件,“这个女孩跟我一样大,可是她生病了”,“嗯”“所以妈妈在帮她拿到赔款这样子她就能治病了”,“可是她妈妈怎么不帮她”,“因为她妈妈也病了。”小男孩听完看着他妈妈疲惫的眼睛,放下文件,踏出门外,“我给你带早餐,你想吃什么,鸡蛋好吗?”我知道,他幼小的心灵也许装不了太多东西,可是他明白了妈妈的苦衷,进而支持妈妈的工作。

她的新男友也不喜欢她的工作,在6个月的容忍之后,也提出条件,要不辞职,要不换男友,她真心喜欢他,可是在她一而再妥协两次之后,她不再想只会给男人服务,只会在这种双向选择题面前妥协,她爱她的工作,她想追求真正属于她的工作。

很多的时候,我们总会面对很多妥协,父母想要你就读的学校,学习的专业,就职的工作,周围朋友想要你交往的朋友,亲戚想要你的工作,周围所有人对你的各种评判。曾经有一个男性朋友就这样跟我说过,你只是女生,压力根本没有我们大,因为你们到了25、26岁就准备嫁人了,你们没有父母家庭的压力,所以你们没必要那么辛苦。这就是男性对我们的理解,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是大多数男性的心声,还有我们父母的期望,找到一份安稳工作看准准一个男生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嫁了,也许还有一部分女性也是这样子期待看待自己的生活?

难道我们就应该选择妥协,选择这一条中规中矩的路吗?然后也步上离婚,也许没那么糟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生活,可怜巴巴的生活,黄脸婆的生活,抑或单调无聊的生活,一点一滴磨灭我们的激情梦想。

女主角是幸福,因为她找到她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即使没有专业技能,重要的是你对一件事的激情与热枕,那么其他的就都是浮云了。后来她收获老板的肯定与信任,同事的钦佩与喜欢,男友的理解与爱,孩子的支持与爱,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价值,她热爱的事业,她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她的永不妥协,给她赢得这所有的 一切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5#朱丽亚罗伯茨的一部老片子《永不妥协》,其实并不是很出彩的电影,不外乎就是一个从来不被别人看好的基本上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的一个拖儿带女的单身妈妈在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一路努力拼搏,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了,中间不可避免地添加些许感情的成分。

很套路话的美剧了,不过,却让我印象深刻,或许是罗伯茨在诠释这类角色时的入木三分吧,记得之前看过她的《漂亮女人》,那个片子只是单纯的从追求爱情的角度入手,也同样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差不多属于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那类电影,不过,当时还是翻来覆去的看了几次才作罢的……

现在才恍然发现,其实不是对片子本身感兴趣,也不是因为罗伯茨本身出色的演技,而是通过她逼真的形象塑造,让我看到我内心最渴求的一些东西,一些至少对现在的我而言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这种渴求愈是强烈,这种无法成就的落差也愈是强烈,不管是因为主观的原因亦或是客观的条件阻止着我,所以,当别人把它表现出来的时候,我的共鸣感就不可抑制的蔓延开来……

《永不妥协》让我懂得:迷人的外表+卓越的口才+过人的魄力+坚强的意志=女主角。她真的是一个让女人低头,令男人仰望的优秀女性。美国这个民族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导演在她身上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无数次,都出现了她一个人搞定了一群人的场面。尤其是她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胜利的执着真的值得观众学习。同时,之所以她的成功之路有惊无险,是因为她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迷人的外表。一个女人,想要和男人争天下,没有出众的相貌,可谓天方夜谭。从她得到律师这份工作到达到律师生涯的巅峰,她美丽的脸庞总是在关键的时刻产生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没读过法学院的人竟然比专业的高材生干得还漂亮,她狠狠地赏了那些高分低能的专业人士一记耳光,她靠的什么?坚定的信念和钢铁的意志。她牺牲了与孩子的天伦之乐,甚至放弃了爱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一般人根本做不到。一个女人因优秀而孤独。她的男人,只要看孩子,会做饭就行了,甚至连赚钱都不用,试问,有几个男人愿意呢?

电影的名字叫《永不妥协》,我觉得一语双关,第一,法律不会对犯罪害人的人妥协,第二,女主角不会对她的生活,她的追求,她的标准妥协。

永不妥协的观后心得相关文章: 永不妥协观后心得总结5篇

致青春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

勇敢的心观后心得感悟范文

惊涛骇浪观后心得范文5篇

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

惊涛骇浪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

千与千寻观后心得体会5篇

千与千寻观后心得总结5篇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体会5篇

第7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二、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三、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像某个电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像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出自己做出来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会产生什麽样的声音,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你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你成功。

假如你能坚持用这8种小方法激发自己对某门学科的兴趣,相信你在不久的将来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感了兴趣。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件事,久久不能释怀。情绪的低落,影响生活,也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你感觉你正在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时,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也许会有所帮助。

1.确定几件你认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然后专心去做。当人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想着那些伤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应该让自己不要总是去想这些问题,转移注意力。

2.对于某种不能改变的事实全心地接受它。有时候,一些事情是人们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不要总想着如何再让它变为虚无,尝试去接受,去面对现实。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全世界,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世界。所谓物境天择,适者生存,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就要让自己不那么极端,不去钻牛角尖。

3.生活要简单而有情趣。不要总是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不要总是和别人去攀比。你的生活,应该有你的精彩。有时候,幸福的生活不是用大把的票子堆起来的。

4.原谅别人就当作原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不要总是想着对方如何得罪了你,给你造成了多少的损失。想想对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发火。他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平日待你如何?给对方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于一些人,原谅,远远要比惩罚来的有效。也许只是一时的失误,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歪念。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过于苛刻。

第8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关键词】父亲;幼儿;教育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1)父亲缺失。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动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男性工作压力大,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大有人在。相应地,男性在家庭里的时间会减少很多,与幼儿的接触则更少,大多数人也认为父亲的最大责任就是赚钱养家,陪不陪孩子不重要。父爱在家庭里的缺失越来越严重,来自媒体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父亲陪伴幼儿的时间相对较短,以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为例相比之下,其中广州和深圳的父亲陪伴幼儿的时间最少。

(2)单亲家庭增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夫妻之间的矛盾增多,离婚已经越来越普遍。伴随着家庭的破裂,幼儿的心也深受重伤,幼儿不理解成人的世界,认为父母的离异是父母不想要自己,自己的表现不好,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并且很怕别人谈论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情况下,离婚家庭的幼儿多是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在生活中逐渐消失,母亲将担任幼儿生活中唯一的家长角色,而属于父亲需要教导的内容则会缺失。

二、父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1)父亲是幼儿重要的玩伴。男性天然是幼儿的玩伴。在远古时代,部落中的男性会以游戏的方式训练幼儿获得捕猎技能。男性因为性别特性,容易产生好奇心,富有冒险精神,思维活跃,这种特质与幼儿阶段的孩子的本能相近,使得幼儿更加容易亲近父亲,愿意同父亲一起玩耍、探索,幼儿好的行为的培养有许多都是在与父亲的玩耍中培养的。例如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帮助落后的小朋友等。好的行为的养成也有利于幼儿的同伴交往,使孩子更受欢迎。

(2)父爱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道德教育在古代教育中居于首要位置,它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所以在幼儿受教育之始便被树立一些道德观念,以便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据邵博《闻见后录》记载:司马光五六岁时,一次自己剥核桃吃,不会去皮。姐姐想帮他,他执意不让。后来一个婢女教他把核桃仁放在热水里烫一下,即可剥去皮。等姐姐又来时,发现他已经将核桃皮剥去,便问是谁帮他剥的。司马光得意地说:“我自己剥的。”父亲在旁,知道其中原因,立即批评他:“你怎么敢随口乱说?”于是司马光从此再不敢说谎了。“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于《三字经》,反映了古代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品质好坏与父亲的教育有重大的关系。

(3)父亲有助于幼儿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现今社会中许多青少年人对自己的性别识别混乱,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于单亲家庭,与自己的父亲关系淡薄,有的人与父亲之间水火不容,由此可见,父亲是否参与幼儿的成长对幼儿能否扮演号自己的性别角色有很大关联。

三、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失误表现

(1)缺乏耐心。教育幼儿是一件需要有耐心的事,对于在外工作一天的父亲来说耐心的与幼儿交谈是一件困难的事。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加理性,幼儿的世界却是天真烂漫、富有诗意的,幼儿经常会做一些比如看蚂蚁搬家、玩泥巴的游戏,理性的爸爸认为幼儿的行为是无意义的、幼稚的,不符合成人的定位,不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陪幼儿做那些成人认为没有意义的事。

(2)把工作带进家庭,缺少和幼儿相处的时间。新加坡有一部电影叫《小孩不笨2》,电影里的小男孩所在学校要开晚会,小男孩被老师选中参加儿童剧的表演并且是剧中主演,男孩很高兴地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却很敷衍的回应男孩,忙于工作,男孩很沮丧。之后的一天男孩问爸爸“你一天赚多少钱”,“一天500”爸爸回答。男孩从此开始节省零用钱,每天在学校不买饭,蹭同学的饭菜吃,还和自己的哥哥借钱。原来男孩想要向父亲买下一天的时间来看他的演出。影片中的父亲正是因为把闲暇的家庭时间用于工作,不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状态,等到孩子走上歪路才追悔莫及。

(3)不体谅妻子,推卸教育子女的责任。随着社会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出去工作,幼儿由谁抚养就成了大问题,男性在抚养幼儿的问题上多倾向于教给幼儿的母亲去解决,能够主动帮助妻子去照顾幼儿的丈夫较少,这导致女性的生存压力增大,身心俱惫。幼儿对情绪天生的敏感,母亲的情绪更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灵,这种疲惫时的陪伴有时并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男性对家庭的不关注也会对夫妻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矛盾一旦被激化,会造成家庭氛围的不稳定,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毫无益处的。

(4)不能树立好的榜样。幼儿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他们并不理解成人的某些所作所为的含义,幼儿会恪守规则,并且制止触犯规则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幼儿不要沾染坏习惯、杜绝恶习的同时,自身却不能克制,有些家长有打麻将、赌牌、酗酒、说脏话的坏习惯,而且经常在家里邀人一起打,把家庭的气氛搞得很乱,而幼儿自身有分辨能力,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幼儿很厌恶,这种情况下对幼儿讲再多的道理,幼儿都会产生怀疑。

四、改善策略

(1)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腾出时间与幼儿相处。父亲在家庭中是中坚力量,平衡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父亲在家庭中多关注家庭成员的状态,安抚家人的情绪,家庭中的氛围平和、温馨将有利于幼儿的成长。现实生活中,男性因为肩负供养家庭的重任,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庭中更多的是休息,进行自己的娱乐活动,幼儿参与的机会较少,有的男性在家庭中甚至不和幼儿有过多交流,这是需要父亲反思的。

(2)尊重幼儿的想法,多给予幼儿赞扬。其实,不论年龄的大小,我们都想得到父亲的认同和赞扬,而且它们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幼儿的身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变化,届时他会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好奇,可以对一些事情进行自己的判断,这时的父母不要打压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尤其是父亲,要认可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对自己有自信。

(3)以身作则,告诉幼儿做人的原则。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幼儿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幼儿看,尤其是幼儿比较信任的父亲,更要起表率作用。幼儿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幼儿去做,幼儿怎么会来听你的?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幼儿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五、结语

如果说母亲是条河,那父亲就是一座山,幼儿是生长在大山上的一棵树。有水树才能成活,有土树才能有根,才能顶天立地的成长为参天大树。父亲的存在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父亲的影响也会伴随孩子一生,请父亲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陪在他们身边,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的风霜雨露。

参考文献:

[1]赵晨.《北上广深爸爸PK哪里爸爸陪孩子时间最少》[R].新浪网,2015,6,23

第9篇:小孩不笨电影范文

论文摘要:工读学校一向以纪律主导,纪律主导下的学校往往导致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基于工读学校的特殊性,纪律必须先行,是生存条件与发展保障。纪律主导一向是工读学校的传统,但学校毕竟是学校,育人是终极目标,文化必然要成为主导,为此,纪律主导向文化主导转变是工读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构建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通过“一个首要,二大仪式,三大举措,四大文化”建设,力争把工读学校的形象做美、品味做高,使之成为引领“问题学生”走进文明的和谐校园。

工读学校是专门招收有违法、轻微犯罪行为和品行偏常的未成年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和挽救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招收13-18岁的未成年人。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进入工读学校就读。

工读学校一向以纪律主导,纪律主导下的学校往往导致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纪律是制度化的、规范化、外显于行为、注重训练性,是低层次的需要,是应该贯穿于工读教育的整个过程。而文化则是非制度化的、非强制性的、内化为行为,注重濡染性,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当工读学校纪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时,为了“问题孩子”长远的发展和他们的一生奠基应该是所有工读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工读学校,没有纪律的文化发展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堤坝的河水是非常危险的一样,但纪律归根到底还是为文化育人服务的。在保障所有人的纪律的基础上,纪律主导向文化主导转变应该是工读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更需要有充满文化情境的校园环境的正面熏陶和浸湿、需要有优秀教师的特殊关爱与守护、需要优质学校文化情境的濡染和滋养。

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就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收集的文化的概念就达310多种。因此,对待学校文化的概念还是“人者见仁,智见见智”。笔者认为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部分人在组织中表现出的做事态度和处世态度,是经过内化后的行为的体现,不是说的文化,而是做的文化,是人们在行为中体现出的文化,只有行为中体现的文化才是真实可靠的。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现实中工读学校是一块相对比较贫瘠的土地,但这里依然需要有一份在贫瘠的土地上仰望星空的情怀,为了丰富工读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工读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工读学校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特对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一、一个首要:营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

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应该是充满绿化、美化、人文化、书香味和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处角落、每一颗草和每一朵花,用激情去点缀他们、用诗意去装饰他们、用童心去布置他们,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并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它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为此,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让学校成为“问题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家园。这应该是每一个追寻教育理想的工读老师和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以校园电子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濡染为例。校园广播可以播放乐海听音、每日天气、童话精选、放飞祝福、自救有道、健康宝典、公民教育等内容。“乐海听音”则是为每日播放经典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与熏陶;“每日天气”即天气预报,并对学生着衣、自我保护等给与适当的建议;“童话精选”主要挑选童话中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名篇,让“问题孩子”耳边萦绕着、弥漫着童话的声音。“自救有道”向学生讲授安全与自救知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健康宝典”主要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以贴近“问题学生”生活知识为主。“公民教育”则包括公德、公益、公共事务参与、公民人格完善等,可以播报德育常规、公益知识、礼仪、世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学校电子屏幕也可以不定时文化节日(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历史及节日的庆贺方式等)、今日历史(历史上的今天),标兵(活动标兵、劳动标兵、学习标兵、军训标兵)生日祝福(教职工与学生)等。

文化的本质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濡染、熏陶或陶冶,来启迪智慧,涵育德性,提升人格。这些资讯与“问题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亦熨烫人心,可以让我们的“问题学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真情和被尊重的感受,而校园也因此被氤氲着一股清幽厚重的文化气息。

二、二大仪式:营造工读教育圣洁的宗教情怀

1、静坐与鞠躬仪式

对于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来说,大多具有好强、好动、好冲动的个性特质,他们心情复杂,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容易为小事而大动干戈,兵戎相见。静坐仪式可以让他们在某一时间段保持静坐状态,凝神聚气,使得心情平静、心平气和,从而暂时摆脱尘世间各种纷繁复杂的念头与欲望的困扰,进入一种恬淡的境界,也让他们从中学会冷静、学会忏悔,从而达到养生、静心、静性之功效。而鞠躬表达的则是一种卑己尊人的情怀,可以为“问题学生”养成基于平等和尊重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提供最根本的情感支撑。是一种以行为训练为主的养成教育,鞠躬同时也创设一个认同的日常文化情境,让“问题学生”置身其间,就可以产生耳濡目染的道德影响,促进其常规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

2、世界和平祈祷仪式

每天我们的世界都会发生很多的灾难,应该让我们的“问题学生”了解这些灾难和灾难所带来的痛苦。世界和平祈祷仪式就是让我们的“问题学生”以世界公民的身份为本国和异国的不幸默哀、祈祷。祈祷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在低沉的安魂曲中,“问题学生”门整齐的排列在操场上,静默肃立,他们紧闭双眼,鞠起双手,放在胸口,默默祈祷。黄色的寄托的是无尽的哀思,摇曳的蜡烛传递着无限的悲悯。

通过祈祷仪式可以起到忏悔、静性、对比、感化、重塑的作用,能够让“问题学生”意识到“过去的我”,并主动把“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对比,达到自我感化、重塑新我之功效。并且其圣洁的宗教情怀本身就是对“问题少年”复杂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治疗,置身之中“问题学生”内心的温暖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对问题学生的精神重塑具有很好的功效。

三大举措:打造工读学校高贵的大学气质

1、讲普通话,用文明语

工读学生使用方言讲粗话,脏话,开口就出,非常流利,但是我们发现使用普通话爆粗口就比较困难。坚持普通话,有助于降低“问题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的机率。再次,“讲普通话,用文明”也是时代对当代青少年的要求,问题学生大多处于少年期,早日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孩子将来融入现代社会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2、第二课堂:系列主题讲座

工读学校有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力争把第二课堂做大、做强、品位做高。如举办名校研究生义务系列讲座,可以聘请高校中儿童文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律、

社会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或者老师给我们的“问题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普及性义务系列讲座,还可以请回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我与母校”的故事、家长的诉述故事等教育讲座。坚持下去,第二课堂系列主题讲座,就会形成工读学校的一种文化传统,开拓了“问题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工读学校的大学气质,也为学校常规教学注入一种新的元素。与此同时,讲座人员他们的榜样示范对我们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具有一种耳濡目染的作用,这种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真教育。

3、品牌特色:经典电影欣赏

好的影片就如一颗幸福的种子,一旦扎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工读学校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段,组织所有班级统一观看经典影片赏析,可以是一周一次,立志把“经典电影赏析”做成工读学校的一个品牌特色,对所有“问题学生”和教师进行文化濡染。好的影片能够触动孩子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敏感的神经,让他们在“欢笑”和“眼泪”中接受一点一滴的教育与感化,为此,电影主题的选择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选择“当幸福在敲门”和“小孩不笨”等励志电影和亲子电影、此外还应该考虑影片观看的后续性,如可以通过写日记、写观后感或者教师的讲解等形式来深化对影片的思考,来强化影片的观看效果。

四、四大文化:创设富有文化情境的工读校园

1、班级文化:文化情境下道德熏陶

正如约瑟夫?弗莱彻(JosephFletcher)说:“哪里有了境遇所提出的问题,哪里就有真正的伦理学” 。构建班级主题文化就是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经验的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

在环境布置板块,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如亲情节,游戏节,童话节)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案例分析时,要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教学模式,促进工读教师的专业成长。

班级主题文化应在确保学科文化情境课程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围绕人文、艺术、体育、健康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及至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周、文化节活动。

2、节日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濡染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与传说,工读学校可以利用节日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儿童沉浸于经过优化的节日文化情境之中,其具有接通历史、感受民俗、体验生存、回归传统、宣泄情感、凝聚精神、寄托幽思等丰富的道德濡染效用”例如,清明扫墓祭祖、端午悼念爱国先人、中秋阖家团圆、清明节祭奠追思、重阳登高敬老、元旦节迎新汇演;三八妇女节忆母亲、五一节劳动技能展示、六一节童声献母亲、七一节颂党歌咏比赛、八一节革命影片联播、教师节老师我想对您说、国庆节理想前途教育等等这些传统节日,使得学生在集体聚会和庄严活动中增加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加强了特定节日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濡染。

3、阅读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积淀

朱永新教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吟诗可以怡情,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的“问题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文学作品的,为此,发动班级的集体力量,共建工读班级的“图书角”,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激发读书兴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读书意识,让他们在书香班级中接受书香的点滴濡染。

4、教师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研究

工读学校常常以班级为基本管理单位,通过班主任老师来选择值班老师,各班级执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班级间缺乏沟通,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良性竞争,长期下去,各班级犹如“一方诸侯”,从而容易故步自封而导致职业倦怠,逐渐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为此,工读学校应该改变这样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多渠道的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研究,培养文化型教师,激发工读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工读教师主动的去自我实现。

文化人心中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有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机缘与舞台,学校可以举行“相约星期二”等教师文化沙龙,让工读教师参与到文化交流、经验体会、反思个案、教育心得、教育小故事等的交流中来,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参加各级论文大赛,多积极。其次,可以让教师参与工读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深入研究“问题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以主题、专题的形式编写适合“问题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如编写《工读学生文化读本》《工读学生亲情读本》《工读学生交友读本》《工读学生励志故事读本》《工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读本》《浪子回头金不换——工读学生特别报道》《工读学生文明礼仪读本》《工读学生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读本》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内容贴近工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为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要符合工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上措施只为建构有品位、有内涵、有文化情境的工读校园文化,这是一种努力尝试,一种理想追寻,而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大家的一份苦心经营。目的只为让我们的“问题孩子”能够置身于充满文化和宗教般情怀的学校氛围里,接受濡染、接受熏陶、接受改造。再加上工读集体的信念、人与人之间温暖与真情、以及对明日之希望,我相信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应该会快乐的,应该是乐于主动去重塑新我的。总之,构建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要把工读学校的形象做美,品味做高,使之成为引领“问题学生”走进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鞠青著:《中国工读教报育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秦超著:《工读学生教育转化的探索》,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