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世界的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的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的经济形势

第1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三高”风险

(一)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油价上升将损害全球经济的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伤害。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指出,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直接减少世界经济增长1%。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报告指出,油价每上升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将减少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同时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胀压力,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也不是福音。随着油价的飞升,全球通胀压力正在增加。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动向也会直接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

(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影响,市场需求激增,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供应呈紧,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多有飙升,一些商品如锡等价格甚至更升达其14年来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9年来的新高。韩国、日本、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对钢材的需求猛增,特别是三国造船企业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将创新高,对厚钢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钢板价格飞速上涨,目前已升达1998年以来的最高价位,钢材的总体价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吨500美元大关。

二是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产量将较上年度减少4.8%,美国大豆产量更将剧减12.3%,世界大豆及豆油价格随之出现猛涨,目前甚至已分别涨达其历史最高水平和20年来的最高价位。因菲律宾、印尼产量减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场预计也将出现约30万吨的供应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一些石化产品如乙烯、石脑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带动轮胎价格上涨;废钢、焦炭和铁砂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三)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在美国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购买其他国家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回归美元,进而影响世界市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今年以来东京市场、日元汇率均急剧下跌。亚洲其他地区股市也在下跌(香港、、韩国、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数从年初以来都跌入低价范围。香港恒指跌17%,台湾加权指数跌16%,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5%。)拉美股市和汇市也纷纷下挫。

其次,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也会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由于担心利率上调,使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资金开始撤回,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获得14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利率上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引资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第三,美国利率的上调从上应带动美元汇价的上升。但是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1988-1989年,美联邦基金利率从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汇价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从3%升至6%,美元汇价却跌至历史低位。因此,单一利率趋势难以判断美元走势,主要是看贸易形势和其他经济指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贸易逆差依然会拖累美元,若美国贸易逆差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而扩大,而美国无法抵消赤字扩大,美元仍会存在贬值的压力。过去几个月美元的回升是基于对美国加息的预期。

第四,由于已经预见到美国将提高利率,且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对亚洲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随着通胀的抬头,亚洲国家也有可能追随美国加息。这也会影响其经济和外资的流入。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迅速上升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世界形势对的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1、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投资需求进一步拉动,对生产资料采购将大幅增加,从而给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今年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制成品增长了36.2%,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增幅最大为47.9%。2004年1-5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尽管美国经济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的失业人口达270万。为大选服务,争取制造业的支持显然成为美国和共和两党最紧迫的需要。彩电、家具、纺织和服装等均属制造业行业,而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美国藉此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随之不断发生,预计下半年围绕政治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2、1-5月中日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本向中国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国内需求重新焕发了活力,对进口需求也会逐步增大。而中国目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国,必然会从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分别增长了9.6%、5.2%、25.5%和12.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最主要三种产品为:机械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其中占进口比重最大的机械设备(占比几乎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达到了41.9%。

3、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 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5国出口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的 76.5%,同比分别增长 38.9%,42.4%,67.4%,23.9%和40.5%。中国对欧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欧盟委员会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取消了16类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而与此同时欧盟仍然给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国有关对欧盟出口商品在与来自这些国家商品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欧盟实现的东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统一和稳定的市场。如今,只要我产品进入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人其他成员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的生意相对较多,东扩为我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且由于欧盟运作规则将实现统一,我企业对欧盟贸易在手续上也将趋于简化,从而为我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由于东扩前10个新入盟国的工业制成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3.6%),欧盟东扩后要适用欧盟统一税率,将使中国出口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用品和人造珠宝等可从对新入盟国家的贸易中获得相对较低的欧盟关税税率,减少我产品成本。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入盟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劳动成本将有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我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保持和增强。当然,欧盟新增的10个成员国对老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挤占我部分产品在欧盟(主要是德、法等欧元区国家)市场的份额的可能性。

(二)国际商品市场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全年增幅达18.3%,2004年则更将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增幅可望大大高于上年,达到29%,销售额预计将可基本恢复到2000年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随着市场的恢复和加速增长,半导体的价格也有明显上升。作为IT业两大增长引擎的电脑和手机市场,情况也大体如此。我国以工厂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纺织品服装后配额的到来,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新的广阔空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来虽不断有所增长,但国外相关配额限制仍不失为影响我出口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2年7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长了5.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同期我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仅增长了0.9个百分点。WTO《纺织品服装协议》有关纺织品服装配额的规定将于2004年年底终止。为此,许多海外客商认为,对与中国企业做贸易的空间将会更大。据我今年春季广州交易会纺织商会统计,本届交易会到会的客商比往届有明显增加,许多还是首次到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额取消后,一些国外采购商看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希望到广交会进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货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不断上涨下,锡市场供应连年不足,铅、锌供应也呈短缺,2003年以来价格分别都有飙升,是我扩大出口的大好时机。世界有色金属价格总的说来在经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乃至目前价格出现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锡的价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锡的价格为每吨6057.62美元,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来,截至4月份,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锡的消费不断增长,市场连年产不敷消,供应严重不足。如据统计,2001年世界锡的消费较上年增长0.3%,2002年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预计还将再增4.1%,而同期世界锡的生产平均年增约仅1.3%。在此情况下,锡市场生产不敷消费的数量2001年为500吨,2002年为2900吨。2003年陡增达24800吨,2004年预计更将增达30400吨。世界铅、锌市场也大体如此。继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应明显过剩之后,2004年世界铅、锌市场据预计也将分别面临12.5万吨和10万吨的较大供应短缺。

(三)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

第2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一)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扩张势头收缩

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调整阶段,增长步伐出现放缓趋势。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进一步扩散、国际油价高企、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减缓。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世界贸易增长也相应放慢。据世界贸易组织日前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只有4.5%。

(二)发送国家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新兴国家成新的“增长引擎”

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分化走势。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受到房地产衰退、高油价和金融震荡的压制,上半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弱甚至衰退的迹象。与此同时。东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增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成为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和中东等资源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三)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今年上半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一方面,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使全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迫使各央行大量注入巨额流动性以缓解市场紧张局面,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了全球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受输入型、结构型、成本驱动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得到遏制,价格走势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都比较高。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制定更为艰难。

(四)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震荡加剧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汇率调整进一步加深,国际金融体系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美、欧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的不断披露。美国及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连续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市场悲观情绪加速蔓延。为了缓解金融市场压力、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不仅采取连续大幅降息及紧急出台减税方案等措施,而且还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联手继续向市场注入巨资。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已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未见底。据IMF估计,全球因次贷造成的潜在损失总额约1万亿美元。目前,银行信任尚未重建,次贷危机已经出现从次贷领域向非次贷领域,从金融部门向其他领域扩散的迹象,很可能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并对有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五)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

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承接了2007年的飙升势头,7月11日盘中触及147.27美元每桶的历史最高价。从7月下旬开始,受需求下降和投机基金抛售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开始回落。至2008年9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破110美元大关,跌幅超过25%。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降温和美元升值等多种因素冲击,投机炒作风潮有所减退。目前各方对于未来油价走势仍存在明显分歧。

二、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

综合来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次贷危机、高通胀、高油价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四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世界经济前景充满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严峻的局面。

(一)美国经济是否衰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美国经济下半年是否会陷入衰退,是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看来,美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减税刺激效应和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增长。但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将很难进一步宽松,加上其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减税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二)货币政策“两难”。世界经济面临“滞涨”风险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前景恶化加之美元反弹,石油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通胀潜在压力。但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仍不容乐观:首先,为阻止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的扩散,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目前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加剧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其次,国际油价、粮价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目前虽然有所下降,但未来走势仍存在变数,高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石油、金属价格下跌也不会立刻降低各国通胀率,成本渠道有可能继续为通货膨胀增加新的助推力。

高通胀压力限制了各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各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选择:为了防止通胀风险,各国央行将不可避免地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对本已降温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滞胀”风险。如何在经济下行风险和通胀上行风险“双重夹击”之下取得平衡,将继续考验各国央行。

(三)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目前,次贷危机已经从次贷领域扩散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短期内,次级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仍难以估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将进一步造成全球信贷紧缩,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中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局面,为通货膨胀雪上加霜。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近期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这一矛盾现象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并存。长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改变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导致金融创新的风险重估。

(四)国际油价将仍在高位徘徊

全球旺盛需求、投机与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尽管世界经济减速和美元重拾升势在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但近期油价难以回到上年的平均水平。

有利因素: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原油需求可能出现下降。第二,美元升值大幅降低了投机易者对原油期货的青睐。第三,在油价“高烧”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开始酝酿抑制市场投机炒作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投机易者产生了威慑作用。第四,欧佩克开始担心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将不会允许油价无限制地上升。

不利因素:第一,中长期内,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进口石

油的需求继续增加。第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仍是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题材。第三,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汇市方向不明朗,国际金融资本缺少投资机会,商品期货市场仍是主要资本逐利场所。

(五)美元贬值接近尾声,国际资本流向面临调整

从7月16日开始,美元汇率出现回升迹象。结合多方情况分析,美元贬值周期已接近尾声,开始筑底回升。主要原因在于美元贬值不再符合美国利益,开始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美元贬值抬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增大了美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美元持续贬值打击了外资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导致流入美国的外资锐减。三是美元长期走软削弱其国际地位。目前,美联储降息空间减小,美国政府近期也不断发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调整信号。

作为国际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必然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全球资本市场面临新一轮调整。近年来流入资本较多的新兴国家所面临的资本大量流出的风险加剧。

三、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在以上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全面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低迷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拉动世界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从1976年的9%上升到2007年的70%左右,世界经济降温不可避免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下降,减少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欧美信贷紧缩,加大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在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发展内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由于次贷危机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欧美信贷紧缩这一矛盾仍将持续,我国会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我国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防止热钱“大进大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三)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

借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减少的机会,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四)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动态,抓住美元筑底回升的机会,适时调整我国外汇资产比例,适当增加欧元和其他货币的持有量,避免美元资产过多带来的风险。

(五)适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第3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经验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102-0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就是腹腔镜手术,但在治疗中会并发很多病症,如胆管壁撕裂伤或腹腔镜出血,严重的患者会中转开腹治疗[1]。为进一步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93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前3 d和3 d以后行腹腔镜手术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中转开腹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93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3~11 d,所以本次研究根据发病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发病时间不超过3 d为观察组,发病时间超过3 d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8例,男42例,女96例,年龄14~68岁,平均(35.2±3.9)岁;对照组55例,男18例,女37例,年龄13~70岁,平均(36.7±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并存在压痛,其中85例患者右上腹扪及肿大胆囊,经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为0.3~1.1 cm。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再用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手术,观察腹腔内胆囊受损情况,若有胆囊粘连则将其分离,在腹部将胆囊颈部前后打开,露出浆膜,在肝总管、胆囊管及肝脏下缘形成的三角区内用吸引器将粘膜分离,之后用钛夹将已辨认清楚的胆囊血管和胆囊管夹闭[2]。若三角区域粘连非常严重,则分离时要贴近胆囊和胆囊管,注意不要倾向肝总管大面积解剖。若对于胆囊内急性炎症发生时,胆囊会发生充血水肿的情况,手术治疗中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胆囊渗血,经冲洗后还有渗血情况,则可以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处理,若渗血量大则表示病情已得到有效治疗[3]。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3.42±0.71)d

和(6.37±1.44)d;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2.88±2.92)min和(93.54±9.37)min。因此,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观察组中未发生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中发生2例并发症(术中并发胆管壁撕裂伤1例,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1例,分别进行治疗后均已好转),发病率为3.64%。因此,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术中中转开腹率

经过观察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的患者有186例,其余7例患者行中转开腹处理。观察组的术中中转开腹1例(0.72%),对照组中发生6例(1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有效,同时发病3 d内行腹腔镜手术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均短于发病3 d后的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中转开腹率比发病3 d后的发生率要低。因此,临床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有效的,并发病3 d内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12):821-824.

第4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内涵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量关系”常看作“数”,进一步扩展为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对象,如代数中的一切内容包括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空间形式”常看作“形”,进一步扩展为数学中有形的、可视的东西,如图形、图像、曲线等。

“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形”构成了数学的直观化图形语言。“数”与“形”各有优势,数学上常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二、“数形结合”的理性认识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想象,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心理和年龄的特点,学习中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自控能力较弱。而“数形结合”正好是符合他们特点的学习方式,它借助图形,把纯文字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其中的数量关系基于图形也便于学生理解。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借助“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运用“数”与“式”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形”的特征,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数形结合”充分融合了“抽象”和“具体”、“运算”和“逻辑”,使需要较大思维空间的“抽象思维”转化为需要较小思维空间的“形象思维”。

三、“数形结合”对提升数学思维的价值体现

首先,“数形结合”有利于直观动作思维的提高。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数形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使手、眼、脑协调运作,思维不断提升。

其次,“数形结合”有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提高。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数形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提高了表象的概括力。

第三,“数形结合”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提高。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又是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小学阶段的概念、法则、公式相对来说都非常抽象。“数形结合”以实物或图形为感知基础,结合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断丰富表象,最终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四、“数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数形结合,把握数学本质,使概念认知形象直观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枯燥的,掌握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成为必要。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分数的理解教学每一步都借助了“形”的支撑。先是在直观的图面“分蛋糕”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数这一概念产生的需要。接着让学生对一个图形“长方形”的操作中,形象感知的由来。紧接着让学生自由操作一个图形,去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形成对分数概念的初步认识,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数形结合,化解教学难点,使知识呈现由浅入深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得数学知识形象、直观,使得知识呈现由浅入深。如特级教师徐斌在执教“9加几”时的做法,“凑十法”是教学的重点,如何把一个数合理分拆进行凑十是教学的难点。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9加4时,徐老师把鲜明的具有数学结构的桃子图张贴在黑板上,学生借助这样的“形”,很容易想到从右边4个桃子中取一个放到左边的盒子里,这样左边盒子满了,正好是10个。让学生上台演示可移动教具,边逐步对应板书,不断追问学生: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那么,刚才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很快得出: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3.数形结合,厘清数量关系,使数学方法理解深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厘清数量关系,这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自觉想到数形结合,能够去画一画线段图、示意图,或者是在脑海里想象一下相关情境来帮助解决问题。在数形结合中应强化数形对应,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显然,形象化的图形表达了抽象化的数量关系,为学生在实际问题与算式之间,在分析数量关系与解决问题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长此以往,学生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4.数形结合,探索数学规律,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

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运用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探索、思考过程。

第5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刑事和解;司法建设;完善路径

一、刑事和解制度

(一)刑事和解概述

刑事和解是指刑事诉讼中,在公安司法机关的主持下,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平等沟通对话,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司法机关由此减轻甚至免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基本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刑事和解制度包括三方主体,分别是主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第二,形式和解制度启动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进行沟通对话。第三,和解的达成需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民事赔偿。第四,需要司法机关对和解结果进行认定,并最终反映在裁判结果上。

(二)刑事和解特征

刑事和解有四个基本特点:其一,司法机关非常重视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其作出裁决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尊重当事人意愿,体现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其二,从被害人的角度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悔罪以及相应的民事赔偿有利于其更好更快地从受害事件中恢复过来,尽可能减少其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对抗情绪,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其三,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来看,刑事和解程序让其有机会接触到被害人因为遭受伤害受到的痛苦,有利于其更深刻认识反省自身的错误,减少其社会危害性,让其能更快的回归社会;其四,刑事和解有助于当事人双方双赢局面的实现。刑事和解制度的人性化有助于和解协议在极短时间内达成,受害人也可以更快地获得民事赔偿。在侦查、、审判等所有阶段都可以进行刑事和解。譹訛陈光中教授认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精神和原则,应该在刑事诉讼中确定下来,而且要贯穿刑事诉讼整个过程。从司法机关角度来看有利于实现案件的分流,相对于正常刑事诉讼程序来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省了司法资源。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检视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规定较为原则

1.适用刑事和解的情形需要解释适用。《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适用刑事和解的两种情形,一种是侵犯人身权利、民利、财产权利的案件,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另一种是可能判处七年以下的过失犯罪(渎职除外)。虽然看起来很明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不得不面临将“三年”或者“七年有期徒刑”理解成法定刑还是宣告刑的问题。如若理解为法定刑,则刑事和解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将大大缩小,与设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存在出入;如果理解成宣告刑,则意味着在刑事和解之前就要对案件进行仔细深入的了解,根据案件事实确定适用的刑罚,这显然极大的增加了刑事和解的适用难度。

2.当事人的自愿性和合法性没有明确的标准。刑事和解制度以当事人自愿以及程序合法进行为前提,公安司法机关应该进行必要的审查,但是怎么判断自愿与合法并没有相对确定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标准难以统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2年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对此进行了尝试,其中第522条规定,在刑事和解的任何时候,即使是在协议履行完毕之后,只要出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打击和报复被害人的,和解协议无效。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效力规定过于模糊

1.刑事和解“从宽”处理的标准不够具体。《刑事诉讼法》第279条对刑事和解的法律效力作了规定,对于达成刑事和解的案件,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宽、不等优待。但是从宽到什么程度?怎么适用从宽情形?并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

2.刑事和解协议书的效力不具有强制性。《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刑事和解协议书的效力作具体规定,也没有说明协议书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间的衔接关系。刑事和解协议书只有主持和解的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签字,并不会加盖检察院和法院的公章,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譺訛履行完成的协议书其效力等同于附带民事调解书,权利人不得就该事项再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已经提起的应该撤回。

(三)刑事和解的民事赔偿没有统一标准

1.刑事和解的民事赔偿数额浮动较大。现行法律规定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具体的确定最终赔偿数额的标准。

2.刑事和解民事赔偿方式比较单一。《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于和解的履行方式进行具体规定,但是从司法实践过程来看,刑事和解一般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补偿。物质方面的一般都是金钱赔付,精神方面一般以赔礼道歉为主。根据调研,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单一采用精神方面就达成和解的案例,更多的是以金钱赔付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进而来达成和解协议譻訛,因此,在很多案件中经济实力成为影响和解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极易演变成“以钱代罚”,这与立法初衷相背离。

三、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制度的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

1.解释适用刑事和解的具体情形。首先明确前文所述“三年有期徒刑”或者“七年有期徒刑”。从刑事诉讼程序来看,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不同阶段承担相应的诉讼任务。在侦查阶段,案件基本事实尚未完全清晰,证据尚未收集完全,此时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应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十分困难,同样要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宣告刑为“三年有期徒刑”或者“七年有期徒刑”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在侦查阶段应该采用的是法定刑。进入审查以及审判阶段以后,案件的基本事实已经侦查完成,此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宣告刑应当有了初步判断,因此在审查和审判阶段应该采用的是宣告刑。

2.进一步明确当事人的自愿性和合法性的标准。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是否原谅,与双方之前的关系如何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考虑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之前的社会关系纳入考量的范围,将其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自愿的重要指标。例如,如果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近亲属,只要被害人有原谅对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司法机关无须再进行审查被害人的自愿性;如果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亲朋好友,在双方当事人表达自愿的意思表示之后,司法机关需要进行一般性的审查;对于双方之前是陌生人的,司法机关则需要从审慎的角度来考察双方当事人内心的自愿性。

(二)明确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效力

1.区分“从宽”在刑事诉讼过程的不同意义。为了引导促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主动地修复因其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取得被害人的原谅,应当根据刑事诉讼进展的不同阶段来区分“从宽”的具体涵义。在案件侦查阶段,由于案件事实等尚未清晰,现行的规定可以不作变动,侦查机关可以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在审查阶段,案件侦查已经基本完成,案件事实也基本查清,在此情况下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73条“酌定不”情形的,如果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则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的决定;在最后的审判阶段,犯罪事实案件证据都基本清楚确定,法官应该将“和解协议”作为定罪量刑考虑的法定情节,综合案件其他事实情节只要达到“可以免于刑罚的”,如果当事人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则“应当免于刑罚”。

2.明确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应该将刑事和解协议视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如前文所述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履行完成的协议书其效力等同于附带民事调解书,权利人不得就该事项再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已经提起的应该撤回。因此,建议在后续的司法解释中有必要明确刑事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将其视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并且要求检察院法院加盖公章。

(三)规范刑事和解民事赔偿的标准

第6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过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01-03

对于20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旨在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剖析当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实质,为世界各国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思考。

一、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

1.美国次级贷款本身的缺陷。次级贷款是美国住房贷款的一种,是针对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次级贷款的先天不足。首先,它的发放对象是那些信用等级较低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是借款机构在还款来源上无法确认;其次,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极大刺激了贷款购房的需求,形成市场需求的假象,从而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最后,贷款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2.过度的金融创新。人类从创造外汇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品以来,从未放弃过金融创新,而美国更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领头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衍生品的杠杆作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了风险。以此次经济危机为例,就引起此次危机的美国次级贷款数量而言,是不足以引发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次贷危机之所以变成了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国的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次级贷款本身,并在华尔街的包装下,一层层地卖给了各种金融机构,从而加快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也加速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

3.政府的越位及缺位。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政府的过度干预表现在:第一,次贷是美国证券交易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物;第二,美联储主动推动了OTC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第三,华盛顿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协同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支持次级住房贷款;政府的过度干预间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生[1]。

如果说政府的越位是政府过度作为的话,政府的缺位则更多是政府在该有所作为的领域无所作为。1980—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另一方面允许私人金融机构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这样,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贷款何自由按揭所支撑的证券以及其他的所谓创新不断增加,而其规模和数量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私人机构围栏追求高额的利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是房贷标准不断降低,各种风险防范机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最终酿成次贷危机,成为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导火索[2]。

4.美国人的透支消费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美国成为头号世界强国,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由勤俭节约型向奢侈浪费型转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逐步走出滞涨的局面,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来自全球的资本和劳动极大地扩张和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使得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房贷、车贷、信用卡的出现一方面为美国人奢侈的消费方式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美国人“消费未来”的养成。但是这一模式是建立在流动性充足、资本持续流入和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的基础上,一旦产生外部冲击,经济波动即无法避免。

以上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危机的成因,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这些解读只看到了危机的表象,并未揭示其实质,因此很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最终还是要回到马克思,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7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 鉴定;设计分析

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多种学科交叉的科技领域,近些年更呈现出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再加上节水观念的强化和传播,使园林在建设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问题。

1、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

水景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上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建设节水型园林水景的过程中,应该从旱园水作、利用人的视觉感受、使用非常规性水资源等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所在地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合理的水景观设计,节约用水,设计出合理到位的水景。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最早的概念是从群落形成的角度出发的,即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是人们根据水景的不同生态习性,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搭配而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概念的外延需求和内涵需求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对它的概念进行更深刻的讨论。目前,在应用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时,其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都依赖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无法做到将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合理使用水资源理论和园林学二者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将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定义为:在一定的园林绿地范围内,拥有特定的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合理使用水资源涵义,能够满足不同视角的水景合理使用水资源要求的多种水景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在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应用的过程之中,可以部分的满足或具备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自然特征,但是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着重强调了合理使用水资源意义和合理使用水资源视角的重要性。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首先确立目标和前提,减少概念的随意性,使其向严谨科学的方向发展。

2、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时,要遵守功能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就是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目的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到功能性的需求。园林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地方,人员的活动十分集中,因此对室外的空间围合水平要求很高。在设计时,除了对空间进行划分之外,也要重视使用不同的水景来创造活动空间[1]。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的水景景观设计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指导体系。在进行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水景的生长特点选择合理的树木花卉进行种植,并对水景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艺术性原则指的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运用水景的特殊的设计形式。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要运用艺术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在建设之后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美学感受,满足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艺术性要求和欣赏性要求。在设计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应该运用艺术造型、意境、色境和园景的美学观点,通过进行均衡、对比和烘托的艺术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灌木与乔木结合、水景有序相间、落叶与常绿结合、花卉和草坪结合、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相结合、面与点相结合、近与远相结合、低与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保证主次景观的分明。通过落叶水景、半常绿水景和常绿水景的结合,可以做到季节景观的合理搭配,使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季相变化显著。同时配合湿生水景和陆生水景的结合使用,丰富了园林景观的效果和水景应用形式。

3、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分析

在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提高绿地的使用质量,合理设计人工节水型园林水景。强调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植物进行选择,将植物生态群落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即:保健型、知识型、生产型、抗逆型、防护型和文化型等。在确定出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之后,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配置。在城市的绿地规划过程中,要将基本的单位确立为节水型园林水景设,在建设大量绿地的同时,注意对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结构进行研究。在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进行设计时,要针对特定功能的目标要求、特定景观的美学需求和特定的节水型园林水景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进行配置和选择,最终推动实践技术的不断进步。首先,制定合理的技术定位。在进行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要准确定位其在城市园林整体的绿化技术体系中的作用[2]。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之中将植物的结构功能放在首位。使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植物景观中得到充分的融合,满足生态和环境在适应生态上得一致性,通过严谨的构图体现出群落整体和植物个体的艺术性,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其意境美。第二,将具体的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单位及时落实。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将节水型园林水景作为基本单位,有利于对小面积的绿地进行建设并构建具有艺术美的植物景观。第三,设计细化节水型园林水景。配置园林中的植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其次,园林植物和园林中其它要素,例如:水体、建筑、山石等,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要着重考虑植物的种类。首先按照植物观赏性的特征将其进行分类,然后从颜色、立体、平面和植被的疏密程度等方面进行植物的配置,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构图。

4、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对策

在设计水景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季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有水之后,可以与涌泉相结合,借鉴以往成功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的过程中与其它的雕塑小品结合。合理使用叠水和水墙瀑布,水墙瀑布上会产生十分吸引人的声光效果,同时配合采用叠水形式,能够减少水的噪音和损耗,还可以在冬季将水抽干,将水墙变成一般的墙壁,与光线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3]。在设计水景时,应该考虑历史和人文的因素,给人独特的体验,应该在没有水的时候也让欣赏着产生有水的感受,通过旱园水作的方式,达到更好地效果,注重水景意境和精神方面的表达。在营造水景的过程之中,与污水的净化工作相结合,在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5.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建设理论和实践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多种学科交叉的科技领域,近些年更呈现出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再加上节水观念的强化和传播,使园林在建设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治兵.从生态角度谈银川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J]宁夏农林科技,1999.

第8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对策;原则

1 关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作为客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意义,指具有审美感的风景,这是景观最常用的含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地理学中的“景观”,是指地表上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对象的有规律的组合;第三种是作为生态概念,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看作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和空间单元。山地城市景观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新的景观定义,而是在景观所包含的体系下一个具体的研究范畴,这个范畴包含的是山地城市特定区域内由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

节约型景观设计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用最少资金和资源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预的景观设计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准则,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原则,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途径的,为人类提供高效生态保障系统的景观设计,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技术为手段,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景观设计。

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应是以山地城市特殊自然环境为背景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设计要体现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体现对原有山水格局的尊重,体现对山地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应成为山地城市景观建设的节约型设计之路。

2 实现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对策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节约型景观将是山地城市未来景观建设的主导方向,应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对待。

(1)健全机制与体制。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的机制和体制是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2)合理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基于合理的景观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应根据城址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阶段性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应将城市景观的规划与定位作为一个战略性研究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深入细致的建设工作。

(3)选择适宜的设计策略。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必须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征,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围绕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思路来选择适宜的策略。

(4)培养节约与生态意识。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建设要求设计师具备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要形成“以生态、节约的景观为美”的景观审美标准,具备景观的评价能力。

(5)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需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公众代表参与方案讨论、设计师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形式获取公众的意见,疏导整理后采纳正确意见并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去。

3 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怎样的原则下研究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本文提出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设计,设计为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对环境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体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要尊重人们的景观审美意识和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以人为本的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应该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存环境追求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承载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资源的节约而忽略了对人的考虑,那就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初衷。

(2)减量与高效原则。减量,是狭义的节约定义,是指有节制、有约束地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它与浪费相对。高效,是广义的节约定义,是指通过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环境资源代价,它与粗放相对。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中的减量与高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采用各种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生态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山地城市的山体、气候、植物等自然资源。

(3)再用与循环原则。再用,是指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废弃的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废弃的不能说明它就没有使用价值,究其根本原因是它放错了地方。废弃土地和废弃材料包括景观建成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废旧材料等,还包括其他行业中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品,都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使用的对象。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拓展自己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废为宝,对它们重新加以整理、设计和提炼,使其服务于新的功能,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同时大大减少处理这些废弃材料所带来的资金压力,缓解城市环境问题,节约新材料的生产投入,实现资源的节约。

(4)功能叠加性原则。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而功能叠加是指同一事物能够发挥多种有利的作用。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功能叠加性原则是指尽量叠加组合多种功能于同一个景观要素上,以实现对空间的节约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具体来讲,就是设计的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要求,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使设计的景观能结合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山地城市景观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功能叠加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欣赏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叠加;多种使用功能的叠加;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欣赏功能、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等等。

(5)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四个层次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山地城市环境是一个物质和运动都极为丰富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实体,具有地形的复杂性、气候的多变性、边缘的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等特点,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是保护和改善山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对于这一问题,在设计上应该做到:保持和维护有效数量的山地环境乡土动植物群;保护山地各种类型、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保护山地复杂多样的边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原则无论是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或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是必须受到保护的。

(6)让自然做功原则。让自然做功是指景观设计要遵循山地环境自然规律,让自然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自然作为真正的设计者,设计中应考虑如何把人为的干扰降到最低,设计师要做的工作是顺应自然做适当调整,而不是对自然的再一次破坏。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与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对生态的影响。山地自然环境是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结果,有极强的自律性,不需要人工维护,具有自维持、自调控、自我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人为设计,还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

(7)彰显地域性原则。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要求尊重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材料条件,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节地、节能与节材的规划。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传统,尊重当地的礼仪和生活习惯,与当地社会和地域文化所赋予的价值紧密联系,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提炼并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既要尊重山地自然环境特征,也要注重地域人文景观特征的提炼,从而使景观拥有山地城市的特质和灵魂。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山地城市景观能否朝着节约、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和体制是否健全、决策者的素养、设计者的专业水平和平民大众的综合素质。同时,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资金的节约,更重要的还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地城市的各种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自然成本。

参考文献:

[1] 杜春兰.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 华亦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中国市场)[J].2008(48):1920.

[3] 刘月.山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营造方法研究(学位论文)[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4] 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风景园林)[J].2007(1):5564.

[5] 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中国园林)[J].2009,25(2):7882.

[6] 黄铁苗.节约型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第9篇: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

一、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发展在2010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后,三季度出现反弹。但是,2010年美国新增就业112.4万人,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新增3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相去甚远,2008~2009年两年美国共失去836.3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12月失业率仍然高达9.4%。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三季度消费信贷仍在收缩,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两个季度为负。2010年11月,美联储又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欧盟经济受部分国家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二季度在德国经济带动下,欧元区季度增速环比达到1.0%,但三季度明显回落。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经济体出现的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欧洲就业状况仍在恶化,2010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然维持在10.1%;其中,西班牙和爱尔兰失业率分别高达20.6%和13.9%,部分国家劳工退休制度改革导致频繁的罢工。

2010年,日本受益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二季度减速后,三季度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表现好于美国和欧元区。由于通货紧缩、内需疲软和日元升值,二季度经济减速,失业率上升;8月份公布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9月中旬日本央行直接干预汇市,10月初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到0~0.1%,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季度经济回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四季度通货紧缩出现好转迹象。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增大

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大,但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开始明显减速。印度前三季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9%;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今年1月份通货膨胀率高达16.2%,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份以来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3.25%上调到11月份的5.25%。通胀率11月下降到9.7%,但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到2.7%,为2009年6月以来的低点。

巴西2010年二季度经济开始减速,三季度增速下降到6.7%,通胀压力增大。4月份通胀率达到5.3%,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9月份开始,物价又开始上涨,12月通胀率达到5.9%,为2009年12月以来的高点。2010年4月以来,工业生产不断减速,7月份下降到10%以下,10月份下降到2.1%,11月份也仅有5.3%。

俄罗斯2010年上半年开始复苏,但三季度明显放缓,增速回落到2.7%。8月以来通胀率开始上升,12月份通胀率达到8.8%。相对于俄罗斯过去两年的通胀,目前仍处于温和水平。6月以来俄罗斯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降到7%以下,11月仅有6.7%。

三、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大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金融危机前,由于美元长期持续贬值,2008年4月美元月度指数下降到84.0081的历史低点。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收缩幅度小于欧洲和日本,美元指数曾于2009年3月份回升到96.6990。此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指数走低。2010年上半年,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美元指数再次走强。尽管三季度美国经济明显好转,但随着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美元指数再次走弱,11月份创出到83.9754的历史新低,12月美元指数仍处于84.6904的低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波动中上升。2010年1~4月,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石油、金属和粮食价格指数分别上涨9.2%、14.0%和3.1%,铁矿石季度价格指数更是上涨65.3%。此后,欧洲部分国家债务风险扩散,市场信心受到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元走强,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下挫,6月份,石油、金属和粮食价格回落到年初水平。三季度以来,随着美元贬值,石油、金属和粮食再次开始上涨,12月石油、金属和粮食分别比年初上升16.7%、25.2%和27.5%,铁矿石季度价尽管四季度有所回落,仍比年初上涨80.2%。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2010年,美国股市在波动中上涨,截至12月1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9.6%、11.3%和16.5%,美国主要股指的变动与美元贬值也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同期分别上涨17.5%和8.6%;而受债务风险困扰的国家股指大幅下行,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葡萄牙的跌幅分别为在31.8%、19%、12%、5%和3.7%。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指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3%。其他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和巴西股指则略有收缩。

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使得各国财政货币政策明显分化,短期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大,抵消了各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应。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高居不下,市场缺乏信心,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支撑。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通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分化,导致资本更多地流向增长较快和通胀压力较大的新兴经济体。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刺激作用减弱,新增的货币供应大约有80%流向国外;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

四、贸易、经济和货币摩擦相互交织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协调、共同努力,使得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并未爆发,但贸易摩擦也未有效减少。世界贸易组织(WTO)2010年11月份《全球贸易回顾》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10月,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例增长低于预期,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1.01%,产品集中在农产品、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等领域。2009年11月~2010年10月中旬,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尽管有所下降,但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20%,产品集中在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矿产品和交通设备。

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均有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者。2010年1~10月,WTO成员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20起,同比减少63起。其中,印度和巴西分别发起32和24起,欧盟发起13起。同期,WTO成员国共发起反补贴调查7起,同比减少19起;发达国家是主要发起者,美国和欧盟分别发起3和2起。这一时期,WTO成员国发起保障措施共18起,同比减少5起。其中,印度尼西亚和乌克兰分别发起7和3起。

卫生检疫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增多,发展中国家使用频率上升。2009年11月~2010年10月,WTO成员国共使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一般措施990次,同比增长381次;紧急措施77次,同比仅减少3次。其中,发展中国家使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比重达69%,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2009年11月~2010年9月,WTO秘书处共收到1329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通知,同比增加58起。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

美元持续贬值和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使得部分国家被迫直接干预汇市,导致汇率摩擦加剧。2010年下半年,美元进一步贬值,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压力。9月份,美国众议院更是以压倒多数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来自汇率低估国家商品加征特别关税,为美元贬值提供借口。为了减缓美元贬值导致日元不断升值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9月15日通过其海外商业银行实施6年多来的首次外汇干预。巴西、南非、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财政部或央行也已表示,会采取措施避免本国货币大幅升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