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前世界经济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世界经济现状

第1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 形式判断 贸易前景展望

世界经济在危机后迎来复苏,推动力量的主要方式有持续投资、恢复内需,加大贸易力度,尤其是新兴的经济体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应对挑战,深入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这种方式对前景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判断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

(一)世界经济贸易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比上年增长1.4%,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2%,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积极影响。例如,美国整体经济呈现良好局面;欧洲债券危机有一定缓解;新型市场得到平缓调整;资本投资市场的经营着回复信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10年-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形势(%)

(二)政策空间不足,推出政策面临考验

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将利率水平降低,积极而宽松的政策能够为国家带来大量高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期,在这种形式下,市场要求财政进行大力整顿,从另一方面来讲,资金的较大缺口,使经济复苏不够稳定,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现象。

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行性不高,从短期来看,现如今出现的经济复苏加剧的现象,都面临一定风险。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还不够强大,发达国家的公共及私人部门拥有较高债务,欧洲的金融体系面对很大压力,社会也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持续走高的油价也给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影响。然后,欧洲相关财政部门的建立,以及相关机制的制定和措施的应用,为其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在较短时间内欧债危机无法解决,而且这些措施无法处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出现的债务问题,这种全新的债务问题应找寻新的方法。

(三)经济变化的产生原因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银行在速度和经济冲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经济活动是因为财政过度调整,而导致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对市场的信心降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人员过早取消刺激性支出,还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打击,而且若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势头,相关单位要进行额外笔记,避免政府出现两难的困境。目前,结束欧元危机、恢复信息是欧洲最紧迫的政策任务,所以相关单位人员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程度,并进行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去杠杆化过程,并颁布更多流动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财政部门的货币管理更为温和。

二、世界经济贸易的前景展望

由于欧债影响的逐渐恶化,金融市场十分脆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发达经济体系会受到风险危机,新兴的经济体制外部需求不强,内部缺乏调整,经济增长率较慢。所以,国际相关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持有悲观态度,世界银行在全球出现经济危机时,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应对措施的前景展望先汇报如下:

(一)美国与欧洲地区

美国经济受到日本海啸和欧洲影响,企业内部的失业率上涨,消费低迷,在2012上半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1%,这种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下半年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而个人消费开支和库存投资以及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欧洲地区因为家庭消费以及制造业的萎靡现状,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全年经济增长速率缓慢,希腊因为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回缩7.1%,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些影响,例如葡萄牙回缩了1.6%,西班牙和意大利仅增加了0.7%和0.4%,而核心国家德国的增长率为3.1%,支撑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情况。

(二)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日本因为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以及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外需减少。而日本地震的产生导致个人消费、住宅投资等一系列行为阻碍经济增长,自2012年以来,日本因外部环境改善,使经济缓慢回升,灾后重建工作也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改善的信心。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本币走强以及财政赤字和房地产泡沫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以至于没有跟上全球发展势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2.8%,增长幅度没有达到上年的一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过去三年最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3%,同此上年,降低了1.3%。中东北非地区因为剧烈的政治影响,导致该地的国家经济活动受到制约,而同时外部环境导致增长变慢,增长率不高。

(三)发展前景的应对措施

应对美国经济面临的两种风险,应尽量改善失业率,确保国家增加的就业人员与实际失业人数向平衡,避免经济复苏现象反复出现,改善就业市场,使其具有自行改善的能力,并且大力解决经济结构性视野逐渐恶化的问题;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应重视经济复苏存在的外在风险,尤其日本要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国家要主要政治引发的经济影响。新兴市场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虽然其整体运行进行较慢,但是这种发展形式仍然有足够多的政策空间。中国在这场变动中,只受到一些影响,没有巨大变动,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局面。尽管增长速率降低,出口量下降,但是整体表现较好,前景乐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世界贸易形式的判断分析和前景展望,能够得知,尽管很多国家受到世界复苏缓慢的影响,但是通过发达国家的带动,近年来,投资形势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会议内容,世界FDI持续增长,规模也有所增加,比危机前的水平要高。世界经济在2012年复苏的脆弱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和欧元债务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也对全球投资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谨慎对待,采取合理的改进,促使是经济能够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于培伟.扫描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新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2014(3):167-168

[2]刘鑫.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4(4):194-195

第2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韩自由贸易区贸易现状理论依据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中韩之间现在是相当密切的,我国现在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建交20多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的今天,随着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中韩两国为了加强和深化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于2012年5月开始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2014年11月中韩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今年2月,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从目前来看,中韩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和产业发展阶段,市场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一旦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之后,必然对两国的经济贸易带来巨大效应和影响。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FTA)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为消除他们之间现存的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而缔结的关税区。FTA对区内经济的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其他成员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因此从成员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区内交易成本的降低,与区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减少,而与区内成员之间的贸易增加。FTA的动态效果主要是指“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

二、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现状

自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经贸发展迅速。建交之初,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50.3亿美元,到2014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354.0亿美元,短短22年,两国贸易额增长近46.8倍。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被欧债危机困扰,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而中韩作为东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两国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两国之间贸易互补性也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韩国作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地来源。

三、中韩自贸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应当说促进作用较为有限,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关税的降低对内需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价格、收入等变量进行传导,二是目前大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存在导致中国的实际关税水平大大低于名义水平。

第二,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并不会对财政收入产生消极影响,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关税水平的降低将导致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税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二是内需的增加,消费、投资的提高,使得消费税、增值税的税收有所增加。此外,自贸区的建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与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其原因在于中国一部分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会因日、韩关税水平的降低而大幅度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按照协定在经过一段时间过渡期后,两国产品税目的90%和贸易额的85%都将实现自由化,也就是关税降为零。

第三,自贸区的建立对出口的促进作用约为4个百分点,对进口的促进作用约为7个百分点,有利于改善中国目前顺差过大的局面。此外, FTA的建立还可以缩小对美国、欧盟的顺差,改变对东盟国家的贸易条件,但会使得对台湾地区的逆差有所扩大。在假定条件下,对美、欧顺差减小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服装、纺织的产品更多地流向了日、韩市场。

第四,中国出口增长比较快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农产品、服装、纺织品等,而进口增长较多的则主要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比如汽车等。进口增长较多产品增幅则呈现先抑后扬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与韩国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见FTA的建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上与韩国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中国在电机、电气等技术领域内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总结

一方面,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和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会极大地提高中韩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数量和质量,从远期来看,中韩自贸区会对两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且这也标志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从竞争博弈到合作博弈的转变。另一方面,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同时发挥示范效应,将会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也会积极推动RECP也就是“10+6”自贸区的进展,更会有助于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设想。由此可见,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是中国市场经济自由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中韩两国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也会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李晓峰,任靖楠.金融海啸背景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6).

第3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融协调 金融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

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国金融之间的联动效应不断增强,金融问题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一旦整个世界经济链上的某一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经济的瘫痪,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传染到整个世界经济,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有可能爆发大的经济金融危机。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静态的均衡分析,应当扩宽思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问题。下面主要从金融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协调两个角度来论述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金融可持续发展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反映出了金融的研究的发展滞后于实际生活中的金融发展的现状。目前,理论界缺乏一个适当有效地方法,无法准确指导实际的金融活动,导致出现大量资金竞相追逐高额利润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发展论的提出是基于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经济金融方面的体现。金融作为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必须遵循持续发展的原则,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循环和永续利用。

金融发展观是建立在金融资源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金融同一切社会资源资源一样,它同样是具有稀缺性这一特点的。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遵循适度原则,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能为追求短期的高效益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紊乱。同时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拥有社会属性,它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其资源配置功能上,要求我们在调整金融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金融质量的分析,要合理的调节和控制金融的结构,以实现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实现。

金融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问题,要合理的协调当前发展和今后发展的关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高效的利用金融资源。同时,应该正确看待金融市场中出现的新的金融工具,并且学会利用这些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另外,应当积极的进行金融创新,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现状,补充目前存在的空缺问题,从而使金融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资金更加快速合理的流动,加速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良好发展。

二、金融协调论

所谓金融协调论就是要求协调整个经济金融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在合理的相关金融制度的约束下,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的调控,以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金融协调论是与金融发展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

金融协调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金融协调论中制度是关键因素,制度包括诸如金融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在内的多种制度规范,在经济金融领域,以上三种制度的制定必须保证符合实际经济生活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约束和管理经济金融的发展。同时,三种制度之间必须彼此之间相互协调一致,即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者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弥补空白之处,形成一个覆盖整个经济生活的一个整体性的体系和规范,以促进金融系统的高效运转。其次,金融协调论还要求作为制定和执行以上三种制度载体的政府和市场进行协调配合来达到提升金融效益的功能。这就要求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在市场上通过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充足的信号,促使资金快速流动,并且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合理的分配资源,使发展情况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产业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来加快发展速度和增大发展规模。同时,政府要对市场做一个有效地补充,从整体上调控经济的走势,采用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平稳快速运行,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金融协调论就是要求要注重金融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使各个要素有机的结合,从而提升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用和功能。要求在研究金融系统的时候必须从金融经济总体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金融系统问题,同时,注重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因为结构是金融演进的载体,是协调金融发展的关键。另外,在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的解决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同时增添一部分新的、有用的东西,来不断完善金融系统。

三、发展论和协调论之间的关系

发展论和协调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发展论要以协调论作为前提条件,要保证发展的协调性,同样,协调性也必须有发展论作为支撑,协调不仅包括当前的协调,还包括未来的协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作为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论。

同时,发展论和协调论各自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发展论侧重于金融在未来的一个时间段内的发展,强调的是一个时间概念,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永续利用的问题。协调论主要侧重的是金融内部各个要素的组织结构的问题,强调的是配合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的统一性和金融系统的有序化。

在宏观金融理论研究中,我们应该坚持金融协调和金融发展的方法,打破以前静态孤立的看问题的方法,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充分理解两种方法论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在长时间内的可持续的运用,协调金融领域的各个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系统的完善,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毅.金融协调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3.

第4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面临;经济危机

早在2008年就爆发过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国际合资企业,纷纷倒闭。截止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基本上进入了经济恢复期。虽然各个国家为了预防经济危机都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既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黄金期,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出现的疑似滞涨状况,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也受到重创,特别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许多中外合资企业纷纷倒闭,不计其数的人失业下岗,中国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考验。但是与危机并存的是机遇,经济危机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根据我们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机遇也有不少,首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深度调整满足了我们国家扩大内需的需求,然后是在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其次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我们国家培养出了更多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最后就是金融危机调整了全球经济局势,我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升。

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国盛行。比如说欧洲的有条件贸易和美国的“只许买国货”条款,使我们意识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世界贸易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各国不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所谓的大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已经违背了基本的经济道德原则。

近几年来,经济危机不断,范围和程度都不相同,但每次都会对我国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通过这次危机后,很多国家纷纷呼吁,取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身份,甚至有些国家提议用人民币,虽然并没有冲击到美元国际货币的身份,但其实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受到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提高。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1.改变外汇储备策略

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已经拥有超过3.8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个数字似乎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却无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虽然我们国家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外,但是却无法转换成物质储备,提高人民的生活,而是将大量的资金买了美国的国债。虽然我们拥有了最多的存款,却过着最贫苦的生活。而且随着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下降,外汇储备的风险也正在增加。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上升,中国的外汇资产贬值不可避免,一些投资于美国金融市场的高风险资产很可能全军覆没。与其这样把资金借给美国去发展他们的国家,倒不如降低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数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建设中来,建设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的经济。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控制国家的资金流出速度,以保证有更多的资金能够在国内流动,这样即使危机来临,我们也可以应对自如,减缓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改变内部产业结构

首先危机所带来的国际购买力直接创伤了我国的出口贸易,我国也应该对出口的模式进行调整。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是保持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顺差的出口贸易。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建国不久,人民一直都处于一种勤俭节约、资本积累的阶段,消费能力不足。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所以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其实我们国家的低成本、低价格都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基础上的,所以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整日都被雾霾所笼罩,雾霾的形成就是由于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排放物(比如说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颗粒等等)过多而形成的,严重威胁着国家人民的健康。

其实我们是在牺牲自己国家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换来国外人民便捷的生活,我们必须停止这种自残行为。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改变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从低成本、高消耗、高污染转化成低消耗、低污染的新经济。而且高出口的风险也非常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经济的干扰,我们国家有13亿的居民,所以只要拉动内需,产品的销量不是问题,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只要做好国内市场的开发,国家的经济就可以平稳有序的发展。况且,就目前情况看来,我们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金融危机正是推动着一切的幕后力量。

三、结论

经济危机在给我国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另一扇门。因为虽然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但是相对而言,带来更多的还是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也暴露出了一些我们国家的弊端和不合理政策,比如说外汇储备策略需要改进,国家的产业结构布局需要调整等等,为我们国家更加完善提供了依据。只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在下次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一样能够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新经济困局、新失业问题与新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1)

[2]王曦,陆荣,蔡荣鑫.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走势与对策,学术研究,2009(7)

第5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人民币;汇率;德定

面对世界经济减速发展,欧美各国频频降息,如美联储进人2(X)1年后n次降息,使美国的短期利率由年初的6.5%降至1.75%,很多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政策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但人民币汇率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走势持续坚挺,并保持稳定。而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参加2田1 年《财富》全球论坛时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减速发展,中国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泛开辟国内市场,中国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

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目前,面对国内经济增长减缓,外贸出口增长回落,加之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经济理论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贬值,其理由:一是亚洲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贬值幅度在30一50%之间,而亚洲国家同中国外贸出口的“碰头”产品率高达25%以上,若人民币不贬值,就会导致中国廉价劳动力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减弱,造成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如1998年中国出口仅增长0.5%。所以,只有通过人民币汇率贬值,降低中国外贸出口产品的价格,把失去的优势找回来,才能达到促进外贸出口的目的;二是中国目前内需不足,通货紧缩问题严重,经济需要以增加出口来走出困境,而应用非汇率手段(如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扩大出口,虽然对出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出口越多退税越多,从而在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收人就有可能减少,故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促进出口并不是长久之计;另一方面,提高出口退税率本身就说明了人民币币值被高估。因此,人民币贬值是唯一出路;三是1998年中国的年贸易顺差达 437亿美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达456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却仅增加了50亿美元。这说明外汇流失严重,各方面对人民币信心不足,外商投资者普遍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因此便产生了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四是历史已经证明,货币贬值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必经之路,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同样,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得强大、富裕之后,货币贬值也依然是它应付外部冲击,调节国内价格,纠正贸易逆差的一种“常规武器”,美国则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而理论界中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如复旦大学的谢百三同志,中国社科院杨帆同志等,则持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而且必须保持稳定。经过认真研究,仔细分析,我们认为,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

第6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中国商法的制定从经济层面出发本质和欧美是一样的,为了完善和确立经济体系的长久稳定性。而因政治制定的不同略有不同。全球有200多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了些资本主义的经验,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也必将趋于国际化。从上世纪以来的商法国际化趋势中,通常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做法,一就是对本国的商法法律法规的制定时,尽量的借鉴以及参考西方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成功的商事法,日上世纪的俄日本在制定商法时,基本以法国和德国的商法为基础,结合本国情况后,修改制定。二就是以国家与国家关于贸易以及相关的国家经济区域的贸易政策为基础,进而协调各国的商法,促进各国间关于商法在经济市场的统一进程。三就是通过目前世界经济相关的组织,推动以及积极探讨国际范围内相关的商事实体法以及商事程序法,以能够促进商事法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商法的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化,借鉴和吸取他国的成功经验,国际统一化,将更有利于我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往来。

2中国商法构建中发展的趋势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的整体经济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极为迅速的。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快,这也意味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快速化以及多元化,在这种经济发展全球化、快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市场对商法要求只会更高,因此这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的商法发展方向应该是整合的商法体系的“法典化”。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商法法典化。我国实行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现状是民商法中的很多内容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民法对中国的市场经济而言也确实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者也认为,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这笔者不否认;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市行为变得多元化,加上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更多的商事交易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民事关系,并且未来的商事交易活动还会变得更快,更加复杂,民法无法再为这些提供新的法律保障和依据,这就需要一个商法体系去规范保障这些商事活动的顺利进来,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商法体系的“法典化”。

商法法典规范化目地化。需要一种单行的规则去维护商事交易活动和社会生活的秩序。从立法目的方面来讲,商法比民法更适合一些:民法的初衷是和谐公平,更多的是从人权出发,去维护公民的人生安全,生活秩序等,让社会处于一种安全,公平,平等的一种状态;而商法则更倾向私的权利的处理,因为就商法本身而言,它是私法,它更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它可以维护复杂的商事交易关系的秩序,为投资者的权利提供保障,这更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完全依赖于民法,这些是无法做到的,商事交易活动应该优先受到商法的规范,这就成为立法者的立法动因。

商法法典有机化发展,过程可能会艰难些,但商法典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跟商法的现状一样,,中国关于商法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商法典的出现也会是曲折的,尤其是商法的整合,这并不是简单的“1+1”那样,里面涉及到商法制度的结构还有运行模式,以及许多现行的单行法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希望立法者可以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借鉴像英国商法典和法国商法典等,结合中国国情,处理好商法单行法之间与其他法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冲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商法典。

第7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再工业化;产业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81

1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11后危机时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

(1)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制定新的贸易规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哈谈判始终未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涌现出的大量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而受损,出现了不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变化。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实施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从而维护了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和地位。此时,美国着力推进并扩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其视作通往FTAAP(亚太自贸区)的桥梁,以实现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最终目的。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经贸依存度很高,美欧之间签订自贸协议的想法由来已久,对当前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和债务危机之下的欧盟而言,两者的合作意愿愈加强烈,TTP终于被再次提上日程。欧美国家意图通过贸易规则重构多元化的路径,强力推动新的经贸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霸主地位。

(2)多措施力促“再工业化”。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由过去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到现在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过去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创新和升级核心技术上,将制造环节外包委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完成。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就业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政府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并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3)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明显。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比以前有所下降。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与保护,美国正转向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与中国的进出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于是我国是美国实行贸易壁垒重点打击对象。美国实行“双重标准”,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产品进行各种壁垒的限制。美国对华贸易实行保护政策使得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这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发展极为不利。

12欧盟对外贸易政策

(1)服务业层面。欧盟服务业的比重在全球贸易中只占到20%,究其原因是贸易壁垒的问题。例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服务贸易所产生的关税平均比制造业产品关税高20%,同时还面临了准入、开放等贸易壁垒。因此,欧盟采取措施是:一方面,向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贸易伙伴争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在贸易协定中寻找必要方式避免这些新兴服务业遇到新的壁垒。

(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欧盟国家都不会选择对本国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

(3)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贸易促进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服务,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欧洲尤其是德国特别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完善,积极促进在全球范围建立一个能为本国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络,进而为德国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了产品咨询服务、法律和关税的咨询服务、当地市场和经济的分析服务、商务咨询服务等。鉴于大型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强,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将服务的对象聚集在中小企业的身上。通过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4)与亚太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就目前世界经济环境来看,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上述经济形势下,欧盟努力增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与亚太国家进行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缔结自贸协定将是欧洲国家未来工作的重点。欧洲国家主要目的是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更希望在新形势下新的经贸规则下保持乃至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贸权益。

2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21处理环境和贸易的关系

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欧盟坚持为了环境保护,可以实施限制措施,但同时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引入非歧视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使得限制的措施是合理的非歧视的。当环境和贸易出现争议时,采用双轨渠道来协调,即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

政府对贸易的管理和干预是为了给贸易企业创造正常的活动和竞争条件,因此政府都不直接对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补贴或优惠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阵地。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总之,山东要学习欧盟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因素的能力。

23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除了政府机构的服务和调控之外,行业协会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欧盟各国的行业协会作用明显,为本地区产业的发挥起到信息服务与咨询的作用,尤其是德国,大多数企业主都会加入行业协会。各协会会定期举办讲座和报告会,产业最新信息,行业内企业交流和咨询。山东的行业协会所起的在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咨询方面做得还不到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4熟悉WTO 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惯例

金融危机以来,山东的出口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究其原因是对WTO规则和各国的法律不熟悉。从政府层面,山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目标、进出口管制措施,使之与国际接轨,维护本地区的利益。从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认证,获得在国际市场通行的证明。在面对歧视性的贸易壁垒时,也要运用规则、惯例进行积极抗辩,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仲裁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25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增强贸易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技术创新能力是各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资质。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研技术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

总之,新经济常态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放缓,山东乃至全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美国、欧盟作为山东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在两个地区的竞争力。我们讨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改革等,主旨目标是增强我国经济对内对外的竞争力。但我们不能忽视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对外贸经济的直接影响,因此,立足欧美地区外贸政策的研究,能够为对外经济方式转变路径选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第8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第9篇: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逐渐加速,金砖国家作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潜力。2016年,金砖五国的贸易额占据全球贸易总额的15%以上,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据全球比例的10%左右,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令人瞩目的一股力量,金砖国家在全球贸易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尽管金砖国家的发展前景优越,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相比,其服务贸易仍然比较落后,研究并尽量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是极其重要的。

一、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成本现状分析

近年来,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总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下图所示,2000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1659.66亿美元,而2013年贸易总额高达11610.8亿美元,实现了7倍的增长,占据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2%以上。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总额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良好的增长形势。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各个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合理性仍然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和印度服务规模发展最为迅速,在增长幅度与增长速度上均列于全球前5位。在服务贸易的出口产品方面,金砖国家由于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出口产品以旅游、运输等方面为主,但巴西与印度国家在该方面的出口量较小,占据总出口比例的50%以下。在进口服务贸易方面,金砖国家的进口产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产品领域,即使中国占据了最大的服务贸易规模,但是仍然缺少现代化的产品进口数量,进出口比例不够合理。除此之外,在2000年至2015年之间,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平均成本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加强,金砖五国的服务贸易得到了相对迅速的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二、影响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成本因素分析

(一)地理位置因素

由贸易引力模型得知,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越大,贸易流量越小,地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贸易的交通运输费用高低,与合作贸易伙伴的地理距离较远会增加贸易运输成本,不利于双方服务贸易的进行,从而增加了成本。除此之外,地理环境位置因素也会影响到服务贸易成本,在纬度较高,山区较多的国家,由于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往往会导致较为落后的经济贸易服务,

(二)文化差异

各个国家之间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距离对其对外贸易服务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个贸易国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难度增加,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难以理解并预测其他国家的行动,从而增加了沟通成本,相应服务贸易成本也随之上升。如中国与南美之间开展的相互贸易过程中,中国向巴西等南美国家市场输出了较多家电电器产品,但由于基础供电设备以及使用功能偏好情况的差异,许多产品以及相应的建设维修服务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口,增加了中国相关企业的服务贸易成本。

(三)科技水平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其相应的基础建设也会更加完善,越能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增加本国服务贸易的需求,降低最终贸易活动的成本。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的使用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各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中国以及俄罗斯的互联网经济十分发达,在企业开展服务贸易活动时,能够利用网络通信与贸易国合作企业展开交流,降低沟通成本,故而服务贸易总成本较低;而针对巴西、印度以及南非国家来说,由于基础通信设备建设不够完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因此难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获取可靠的信息,增加了服务贸易的难度,提高服务贸易成本。

三、金砖国家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政策建议分析

由于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服务贸易成本上也有较大的区别。金砖国家应当采取适合本国发展的措施来积极降低服务贸易成本。首先应当降低地理因素的影响,尽管距离带来的服务贸易成本增长难以消除,但是金砖国家仍然能够通过采取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改善交通运输环境等方式来提高对外贸易的运输便捷性。除此之外,在进行对外出口贸易时,应当重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贸易发展规模较大的合作伙伴,合理采用“搭便车行为”,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其次,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各个国家应当增加对本国服务业的投入,优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促进产业进一步创新与升级。在目前的形势下,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与运输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优势行业的管理与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金融业、信息业等其他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合作。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推进高素质研发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后,合理看待文化距离影响,在对外贸易交流合作过程中,努力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与民俗风情,在树立本国特色文化意识的同时,识别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并积极运用到产品服务的需求设计中来,增加产品服务的实用性,减少返工等情况的出现概率,从而降低服务贸易成本。

四、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砖国家的服务对外贸易总额也持续升高,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金砖国家的服务对外贸易成本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服务贸易成本主要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差异以及科技水平的影响,在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各个国家应该不断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比例,重视与经济、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保持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持续降低服务贸易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青.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6.

[2]闫飞虎.金砖五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