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课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美术 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13-0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能集文本、图像和声音于一体,能直观、形象并且富有情感的把一切事物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笔者根据多年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处。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美术专业知识与学生实际学习上的矛盾
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美术知识面比较广泛,但所安排的美术课时又特别少,一般一周才1至2课时。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美术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因为,在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讲解、板书、绘画示范或事先准备好的挂图等,最后布置作业给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一节课下来,教师要讲解到的内容太多了,又要板书和做绘画示范,在时间上是很不够的,又因教室空间不大,学生在听讲时受距离和角度的影响,对重要内容看不清楚,而影响学习情绪,最终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果教师在做讲解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事先讲解的课题及板书内容制成课件,在上课时,教师只需按动鼠标进行播放即可,如果遇到学生很难理解的美术专业知识,就让学生反复进行观看,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
例如,在讲解中国画的用笔和行笔、水彩画的着色与水分调和要领及干湿画法的运用时,把原本很枯燥又很难理解的美术专业知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幻灯片既清晰又栩栩如生的体现出来。这样,教师既节省了讲解时间,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压力,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激起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及实物制作成三维动画形式,可以让学生引起高度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勾起学生对美术课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解《线造型的素描》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时,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这样的美术专业知识点,仅靠教师在黑板上画辅助线来说明美术中透视的规律,学生听讲起来就会觉得既抽象又吃力,还以为教师在讲解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呢。这时,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软件技术,用三维制图完成三维美术透视规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还有在讲解《图案设计》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简单的图案用软件设计夸张出来,再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明了,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也会乐意去学、去钻研。
教师在评改学生美术作业时,也可采用多媒体,学生可以用电脑来制作美术字的效果把不同的美术画面用投影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们共同观看,进行比较,并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比如,对制作比较美观,效果很好的学生作品,可以当场进行表杨,并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互相自评、进行有效探讨,再通过多媒体投影把作品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让美术知识更加牢固的被学生所吸收,通过反复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完善美术课教学的软硬件设施
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所具有的诸多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推广多媒体教学法还具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具备好的教学环境和专门用于进行美术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因为美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它各学科的教学,美术课是要学生经常进行动手制作或多方面的绘画训练。在美术教室里除要安置多媒体设备之外,还得放置写生物品和工作台面等一系列的制作工具。而且所要求的教学环境更趋向艺术感,并要求动静相结合,这样才能全方位的调动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欲望。总之,美术专业课教室的完善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对能否开展美术教学中某些特定的美术元素的教学有着决定作用,从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中学都无法让每间教学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无法有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所必备的一些教学器材,这样达不到应有的美术教学硬件设施,从而导致美术课中教与学各环节上的不协调,严重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使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美术课;基础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58—01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化素养化素养化素养。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党的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其次,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一、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二、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上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扑克和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学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上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布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
一、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对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美术是一个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的技术工作,美术教师都曾受过美术基础专业训练,并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对多画种的表现手法及绘画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电脑手绘板、手绘笔和绘图软件合在电脑的平台上绘制作品,虽然与传统绘画材料在介质上不同,但美感追求是一致的。如果美术教师的绘画素描和色彩的造型基本功不强,就不可能按艺术规律绘制出优美的绘画作品,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如果对绘图软件和手绘工具应用不熟练,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在美术课堂的普及应用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示范教学,但科技的发展迫使美术教师必需对电脑手绘笔的应用掌握有个深入了解和熟悉,特别是设计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快捷性
我使用的是WACOM 影拓手绘笔,用Adobe Photoshop或Painter软件应用在示范作画步骤上,所教的班级都有电脑投影仪设备,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好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过去美术教师为了上堂示范课,因绘画工具的繁琐(画板、画架、颜料等),学生的可视区域也小,也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而运用电脑手绘笔能减少示范准备工作的时间,电脑投影仪能顾及全班同学,这样加快课堂节奏,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充分交流,快速表现和分析绘画效果。在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的方式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而学生的知识面和阅历有限,对于有些知识讲解难以充分理解。这时使用多媒体和电脑手绘笔教学能在短时间提供大量图片和视频信息量,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重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从而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更好理解作画步骤和表现重点。这使美术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资源和方工来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在美术课学习吸引了条理性的新知识,兴趣就自然而然的会有提升。
三、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直观性
电脑手绘笔教学可应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可以快速调整画面的色调和不同质感的笔触,从而丰富了画面效果,在强调教学重点的同时,又极大丰富的绘画风格的展示,在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提供了可行空间,师生交流得越多,学生认识理解的误区就越小。美术技法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直观化,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也可直接在学生提供的电子习作中修改分析,让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与同学中的作品交流分析中,又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更多的认识。例如分别用油画、水彩、国画的笔刷表现同一物体,让学生理解传统画种的区别与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整体观察、整体深入的作画原理,清晰了解作画步骤的关联,强化塑造能力的提升。
四、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启发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应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对事物不同的感觉认识和理解,所以美术课教学就是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提倡惯独立思考创新表现和潜力挖掘。反对过多的模仿,循规蹈矩,过分追求成功率等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图片和资料采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组合变形,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塑造想像力的作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通过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引导,调动学生的艺术潜质的发挥,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
五、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示范教学;创作意识;发散思维
传统的美术示范教学法俗称临摹,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的示范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进一步应用并完善示范教学法。毕竟现代的示范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临摹是有区别的,虽然都需要教师动笔,但是较临摹而言,现代示范教学更具有创新意义。接下来我就示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通过示范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注意力很难集中、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合理利用示范教学来启发学生,使其在示范教学中能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教学《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教学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的动物,让学生们感受各种动物的特征。当有的学生开始兴奋万分而忽视课堂纪律的时候,教师故意在原本很可爱的小动物脸上加了个烦恼或者难过的表情,问学生:小动物怎么了,为什么难过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教师及时补充:因为同学们太闹了,它不喜欢课堂上的吵闹。如此一来,学生们受到了启发,也就将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学习中了。
再如,教学《剪剪撕撕画画贴贴》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教学:用剪刀剪一只漂亮的蝴蝶,学生一下子兴趣就高涨了起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剪、撕等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
二、通过示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及发散思维
创作意识是促进发散思维的基础条件之一,因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散性。此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比如教学《花点心》这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研究出制作花点心的方法,然后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师可设置情境:今天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老师就把自己亲手做的花点心送给他们。然后当众示范,做一个花点心后说:相信同学们做的一定比老师的更有创意,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展身手吧!相信学生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地进行有创造性的创作。
再如《漂亮的建筑》,教师可先进行示范,画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建筑。之后学生更是各展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小画笔将“漂亮的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积极创新,发散思维,使美术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示范教学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课堂教学是审美的教学,是美育的关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美术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教学《巧用纸餐具》这一内容时,这一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等良好品质。可先由教师示范:用剪刀将纸杯、纸饭盒等随意剪开,然后组合成小船、摇篮等,然后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在使用过后通常就成了垃圾,我们如何通过集体的智慧使其变废为宝呢?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其环保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教学《神气的小厨师》这一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及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教师可这样组织教学:进行示范教学,教师利用彩笔、牛皮纸等材料制作出“一道大餐”,并向学生们介绍菜名、味道等等,并适时融入珍惜粮食等传统美德的教育。然后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示范,也学习制作爸爸妈妈最爱吃的“食品”,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回去真正为爸爸妈妈做一道他们爱吃的饭菜,做一个懂事体贴的好孩子。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切实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以达到美术课的美育作用。
总之,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示范教学同样发挥着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因而,广大美术教师应给予示范教学合理的定位,结合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切实推动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婷婷.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0(2).
[2]饶红.谈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一、预习——美术课堂导学的前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预习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只是告诉大家下一课要学什么,学生课后是否预习,完全凭自觉性。而在导学模式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不过关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对导学案上所提问题的讨论、思考和研究,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初步掌握新知识技能。就美术课上而言,教师可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1.下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2.作业的材料、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3.课本范例用了什么技法?
4.作业的基本步骤包括哪几环?
5.自己的作业构思与想法?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材料?
6.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在参与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答疑、询问,根据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或提醒一些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在《新颖的电脑))和《会响的玩具》(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第18课)两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体会到预习的积极作用。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前一节课简单地告诉大家下一课的内容,让大家准备材料,结果肯定是下周上课按要求准备的同学寥寥无几,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也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批评学生,致使师生关系恶化,于事无补。鉴于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制作课;接下来阅读教材范例,通过几个范例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想法,联系自己的准备、能力谈谈自己要选什么材料及大体的制作步骤。这样几个学生谈过之后,所有同学的思路都被打开,大家纷纷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也确定了小组任务分工,为课下的材料准备扫清了障碍。而且,第二课时的制作活动中学生们易于以往的主动、活泼,课堂成效显著。
二、合作——美术课堂导学的过程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已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合理分组,并选取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属非主体表现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表现者。在《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所散发出的主体能动性的蓬勃魅力。
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以往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时间完全让给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结果是自觉学习的学生或许有一定的收获,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自由、散漫地度过了四十分钟。而如果让教师主讲,看起来有条理、有深度,但是限于理解力、情感共鸣等多方面的制约,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微。鉴于以上,这次在执教《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首先,我提前一课布置预习任务:超越教材限制,利用多种媒介,搜集整理一切关于“陶瓷”的信息,包括古今陶瓷作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产地、生产方式、制作流程……然后,在第二课时引导各学习小组参照教材进行信息汇报交流活动:每个小组先汇总材料,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至少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介绍,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发言结束后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把问题反馈给大家,每个同学都可以针对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包括老师在内都不能比较满意地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备案,成为大家课余学习的课题。这样,课堂学习便得以自然地向课外延伸。
实践证明,这样做让美术欣赏课陡然间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各学习小组发言踊跃、热情高涨,以往常见的学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不再重现。
三、展示——美术课堂导学的尾声
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运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大胆的、自由的去画,画出他们眼中和心目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的不合情理,有的幼稚可笑,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他的画,都是从图画开始的,儿童没有图画是不可想象的,几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离不开图画,通过图画认识字,通过图画来学算术,儿童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刚拿起笔就喜欢涂涂画画,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绘画创作,不仅可以开启幼儿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一年级入学教育就是一个关键,它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第一步,第一步走好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我并不急于传授他们书本中的知识,首先让他们画自己最想画的,一般情况学生都是画在学前班中学过的,当你走过去看他们的画时,他们十分害羞,往往都是用手捂住,红着脸说:“老师我画的不好”交上来的作业,效果自然不好,不是构图上的问题,就是色彩搭配上出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第二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在画面上画一条自己喜欢的线,当然这条线也是怯生生的,我就结合故事讲关于自信勇敢的事,鼓励他们大胆一些,画面上就有了一条条长线,这时就可以提高要求,看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课堂气氛开始有些活跃,“我画的线像山”、“我画线像下雨”、“我的线跑的快”,学生都主动举起画,让你评价,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线、点。上课前,我再让他们把今天的画与第一节课时的作业比较,并告诉他们“自己是最好的”,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确很棒,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迈出了自信的第一步。
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一个特点,一句鼓励的话,要比十万句批评更有效,更有作用。特别是对哪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十分敏感,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自信心。
由于个面的原因,有些课在我校不能正常开展,我就把课的内容改为速写练习,一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简单的物体入手,并讲解简单的透视知识,由于知识简单,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但画画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观察是表现、现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就难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也就难以创造出理想的作品。在孩子尚未形成健全的逻辑思维之前,通过绘画创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用眼是指要用眼去看,学会观察。于是我一方面从最基本的线入手,鼓励他们只要拿起笔,就把自己当成画家,另一方面课前我还准备大量优秀的速写作品,打开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并针对他们各自画中的特点单独辅导,逐步降低眼与手的差距,当然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的兴趣高涨,现在每上速写课前,学生主动从家中带静物或当模特,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美术的自信心同样感染着我,他们的进步让我欣喜;
学会用“眼”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根本谈不上艺术的表现,更谈不上创作。在现实中,无论是风景、人物、静物,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去观察,加上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的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表现欲望。这对学生素材的积累、形象的储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其它学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尤其是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陈旧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生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专业水平进度缓慢,从而对美术失去兴趣。而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出不出问题就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只是一味叫学生临摹,三年下来,学生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一、让学生感受静态美。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如果抓不住学生最初这种对作品直接的欣赏反应,就无法把整个作品的全部美点都找到,从而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到理论深层次的分析,也无法让学生欣赏到清晰、完整、优美的艺术作品,而欣赏本身就需要有强烈而且直接的视觉感受,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把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中每节课内容的时代跨度大、作品容量多进行归类编辑,罗列比较,运用强大的图形功能使学生视觉感官可直接感受最初作品的形式上的美点,而这些形式上的美点无不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抓住作品的突出美点进行教学,教师也就避免了讲课面面俱到和欣赏教学的程式化与模式化。如在《图像与眼睛》一课教学中,对于形体这个语汇中点、线、面、体的理解,教师应设计一个课件演示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同不演示效果形成极大的反差。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原来只注意画中人物长得漂不漂亮,进而学会欣赏画家们是如何运用点、线、面、体来塑造人物的形体、能在画面中积极寻找到不同的点、不同的线和不同的面、体来表达他们对作品构图的理解,慢慢体会画家的内在思想感情。
利用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同时,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识规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以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一:就能接受知识的65%,多媒体技术可充分用其视听信息传播能力,向学生们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学于美,美中育人。
2,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审美素质。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多媒体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如:波提切利的《春》,画面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诗情画意。芳香袅袅的风吹拂着结满金色果实的橙子林和树木间的羊齿叶,它们不断地颤动闪烁出光影;郁金香、银蕾花、水仙等鲜花,犹如织在地上的刺绣,遍地盛开。柯罗的《阵》,透明、银灰色的画面,在学生的眼里呈现出迷茫的状态,似乎使他们听到阵风呼呼作响,感受到人与自然丰富的生命、活跃的脉搏,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第三幅《梅杜萨之筏》强烈的明暗对比、强烈的运动感和悲剧气氛,令人触目惊心。画面以昂扬的激情赞颂了人与命运抗争的救生意志,揭示了波旁王朝的腐败和黑暗,唤起学生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当《蒙娜丽莎》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仿佛沉浸在恍惚之中,她那恬静的双眸以及脸上呈现出的谜一般的微笑,分明感觉到画中的某种生命复活起来:她那高贵、纤细、美丽无比的手,象牙雕刻般的手指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以及衣下流动着的曲线美,充满了惊人的力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令人神往的韵律。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电化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线条、音响、光等信号,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能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艺术美,开阔了视野,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
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一般是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因此,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而投影、录像(录音)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欢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地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态特征,利用电教手段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为使学生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鲜明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美的再现与创造。多媒体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变的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增强多媒体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水彩画湿画法时,用湿画法表现雨景,雾朦朦、湿漉漉的景观等。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但他们对雨、雾所致景物的朦胧之感缺乏真实的感受,(如对景写生、观察会受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制约)课前我绘制了一张风景投影片,画面轮廓清晰,色彩明快(晴天),当讲到雨、雾所产生的自然景观时,我出示一个喷雾器,沿着投影片平行的方向,喷出雾状的水珠,似雾似雨从投影片上掠过,此时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朦胧美妙的雨中景色,对学生来说这是新奇的,别开生面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奇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同学们正是用这种新奇的观察方法去捕捉雨雾景观的特点,并在脑中留下“真实”立体的表象,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置身于雨景之中,周围的景物朦胧。”有的说“景物笼罩着一层湿气雾气”,景物轮廊起伏,实中有虚,虚中含实,形体柔和,很有变化――”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他们很快地掌握了水彩湿画法表现雨、雾景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