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堂教学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翻转课堂 Moodle教学在线 大学数学 构建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61-02
1 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理念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也可称为“颠倒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调整课内和课外的时间的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专注于拓展项目的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课程内容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推广问题,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利用课堂时间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课前,学生需要自觉、自主在课前和课后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查阅需要的材料,以保质保量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学生需要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辅导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前、课后的主动学习和认知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是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一种变革,是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行为,教师的辅导和答疑作为学生对知识巩固提高的手段。“翻转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表征过程,通过自学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师积极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加强引导,教师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浪潮运动中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内涵上有所重复和叠加,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传道更加灵活和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中去,让老师更加灵活安排课程,做到因地制宜。
2 基于Moodle在线的大学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2.1 精心组织教学团队,变革教学框架
2011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4所“2011大学”之一,为探索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培养卓越科技人才,实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战略目标而专门成立的人才培养改革高地。大学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程是每一所工科院校工科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Moodle在线是该校自主设计的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特点,实行基于Moodle在线的大学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组成教师教学团队。精心组织,挑选优秀、善于教学创新改革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其次,为了更好衔接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对中学教材认真研读,总结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以纸质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最后,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认真做好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框架修订,打破原有的大学数学教学框架。例如:将高等数学分为五大模块,即空间解析几何、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有利于学生在相似内容上形成类比,举一反三。另外,挑选国外优秀教材《托马斯微积分》作为学生主要参考书,挑选优秀的大学数学视频课程作为学生自学的主要学习视频,提供网易公开课以及可汗学院的国外优秀课程便于学生课后学习拓展,在每个模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灵活安排相关课内拓展知识点。
2.2 善于构建学习体系,形成系列化教学模块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2011学院的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了践行。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学习入手,剖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学生自主,教师辅导型”的有效学习支撑体系。结合该校2011学院本科生现状,重点构建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1+4+1”模式,其中第一个“1”表示大学数学“翻转课堂”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男女同学的分布,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适当将选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4”表示模式实施的4个核心模块,即教师引导性实验交互式教学模块、学生课前学习模块、师生课堂互动模块和教师助教的课外辅导模块等4部分。第二个“1”表示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主要包括阶段性测试、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评价和综合测评等4个部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协同创造能力。
2.3 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形成互学互助机制
认真做好开学第一课的准备工作。为学生介绍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模式实施的具体方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南京工业大学Moodle在线教学平台。及时上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相关视频、优秀作业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源。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易公开课和可汗学院公开课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源。建立学生qq群,在线回答学生问题,为老师和同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开始使用educreations软件制作微课,为学生的视频学习作适当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分为5个阶段,即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授、翻转教学、课外辅导和课后答疑,聘请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教,课外辅导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按照1∶2执行,课后答疑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按照1∶1执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较为充足的辅导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 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不足和需要学校支持和协调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需要进一步整合大学数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调整,形成适合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特有的教学内容。
(2)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优秀本科生助教的辅导质量。
(3)结合大学数学“翻转课堂”,利用iPad,Walframaph和维基百科,整合优秀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关键词 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39-02
Analysis of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s Performance in Classroom Teaching//Lin Yin
Abstract The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s ess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how to use these resources more reasonably,and convert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nto advantages of teaching quality,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researchers’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of nowadays education. The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obliged to be evaluated by its performance.
Key words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1 现代教学媒体的涵义及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技术产品,属于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1]。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软硬件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质量高、速度快,应用广泛、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从而成为教育技术的主流技术。目前,不少学校虽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但由于使用管理不当,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
2 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2.1 国内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误区
先进的教学媒体要在科学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先进性,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
1)为装点而媒体。一些学校购置大量新型教学媒体,却很少用于教学,它们更多被视为门面,用于接待外来参观。这样势必造成学校间攀比的不良后果,使教育媒体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有些教师课件做得固然华丽,但费时费力,而且课件所用色彩过分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既然这样,何不将时间用在研究如何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研究辅助教学“辅”在何处上呢?
2)一哄而上的疲惫效应,表现在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要使用多媒体。为使用课件而使用,甚至有人认为,现代教学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造成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过分运用,而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3)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没分清主次,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习惯于“自主”式教学,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灌输给学生,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再加上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认识不清楚,导致“教学随着多媒体走”,与传统的“老师牵着学生走”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2.2 对教学中滥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表层原因分析
一是教师没有掌握好现代教学技术和多媒体开发平台的技术应用。教师必须熟悉自己选择的教学媒体的内容、特性和操作要领,才能保证教学时正常演示。二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不少教师企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以语言、肢体传达的抽象概念简单地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这势必造成学生抽象思维空间的狭隘和创新能力的缺失。三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的优势的存在,导致不少教师滋生懒惰情绪,没有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进度掌握好媒体出示的时机,企图用现代教学媒体减少板书、制作表格等工作量。
2.3 对影响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绩效的深层原因挖掘
一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没有与教学媒体的先进化发展同步。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现代教学媒体,被其预设的应用方式羁绊,盲从潮流。总将目光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技术背景上,不明白提高教学绩效的根本不在于表面上现代媒体的使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以全新的观念引导对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使用。二是教师的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断层。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传播媒体的组合使用,让学生的感官因长期处在单向刺激状态而产生疲劳,知识传播的效能大大减弱。三是教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匮乏,教育系统观还没有树立,导致在没有综合分析学生、教学内容、环境、媒体技术支持等教学设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滥用媒体,其使用绩效可想而知。
3 对提高现代媒体绩效的探索和建议
3.1 从优化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关注现代教学媒体,配合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取各教学媒体之长,协调现代与传统两类教学媒体,还需因地制宜从硬件、软件等不同层面综合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占有重要地位,对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起着保证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各种媒体的应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2 进一步细化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提高工作绩效
评价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量化标准就是依据绩效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的能力[2]。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可采用集中培训解决教学设计显性知识的问题、互动共享经验和行为技巧、自我建构关于特定问题求解过程的模型等方法,以改变教师注重教学进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绩效计划,趁多媒体方便快捷之势,不计成本地大肆使用,缺乏质量意识的现状。面对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运用绩效技术的系统观,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一种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辅助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库、专家系统、交互性训练系统、在线帮助系统、效能工具、应用软件、监测系统等,能为正在工作的教师提供及时帮助,像Office小助手就是其中一种[3]。
3.3 培养教师的媒体素养,改善其教育技术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通过培养,调整教师因对媒体知识一知半解而存在的滥用状态,熟悉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使教学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不仅仅凭直觉和经验。还可以提高教师课件制作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学会应用一种或多种工具软件开发出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在课件中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技术,而不仅仅是“黑板搬家”[4]。在进行教学时,将媒体技术有效地整合,积极探索媒体技术应用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以新的视野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 结论
绩效技术的引入,能够使教育技术界从盲目追求硬件环境建设的漩涡中走出来,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最优化[5]。总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媒体,在媒体使用过程前进行需求分析,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实现对教学媒体的二次开发和修改,这才是提高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绩效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13-16.
[3]殷雅竹,李艺.关于绩效技术: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5-2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
兴趣源于对个体神经系统的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是处于直观、形象性阶段,他们的感官刺激来源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最终决定他们喜欢鲜艳的、跃动的、欢快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着重注意和记忆新鲜的事物。而信息技术恰恰因为自身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教学中板书讲授教学法无法呈现给学生的这些真实感,声音和活动的画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动机。
课堂导入在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巧妙设计课堂导入,让开头生动有趣,使学生从课间的玩耍中迅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小学生高度注意力,这是教学新课的一个首要环节。信息技术能够用Flash展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代替了粉笔板书的潦草和不规范,并且赋予图片、文字以色彩与音乐旋律,使平面的课堂教学变成立体的、多彩的课堂。
在小学教学课堂导入中,我常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以下几种方法。音乐激发兴趣法。音乐以美好韵律的特点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世界。将音乐融入教学当中,在课堂上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启发学生想象性思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一堂课上好上得有趣的关键因素。将音乐元素融会贯通地使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比如在学习诗词《鹅鹅鹅》时,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象并且生动地将鹅的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二、多媒体教学能节约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它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的缩影。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生活的原态,对学生发散性联想思维的发挥起到激发和促进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上结合新的知识进行实质性的重组和整合,将新旧知识形成内化。情境教学的创设,就是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故事情境中,尽可能地实现快乐学习,简易学习,寓学习于生活之中。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需要以和谐、愉快、双赢为教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的乐趣,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在小学教学课本中,“口语交际”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写作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他们学生主动使用和运用说话的技能。比如在小学教学六年级上册“练习”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把其中的一段内容设计编排成一个具体的节目,然后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奖励和鼓励为主。这个过程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说话氛围,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说话,多表达,多运用。这样可以更有效率地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好处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已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经过20来年的发展,教学上已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得到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络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旧有的传统模式 ,结束了教师站在讲台上用一支粉笔讲课的历史,使得教师们的教学变得轻松,直观,活跃,学生也再不感到乏味,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2 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及实例
2.1 实例
根据笔者深入接触过的TOP98,EDSTAR网的组网与调试运营经验。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络系统具备以下功能,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软件以及需要的各种媒体的图像,声音等内容,实时传送到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感到是在和老师面对面的交谈,老师在自己的监视机屏幕上观察到每个学生机屏幕内容,监听到每位学生的声音。如某位学生需要发问,学生只需按一下热键,教师就可从控制机上及时知道有人提问并在适当时候在教师机上进行辅导,绝不影响其余学生。老师可以随意指点学生进行对话,也可进行分组讨论,让大家自由发言,具有语言教室的功能。教师也可通过摄像头把教案,教具传递到每位学生机屏幕上,当然也可把自己的音容笑貌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在该学生机上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这些诸多的功能,让人垂涎欲滴。教师不离座学生不离座,边讲边操作,生动直观,学生也可即时实践。
2.2 使用方法
诚然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不听使唤的学生,如老师叫他操作C语言,他却却去操作POWERPOINT,这时教师通过监控机发现后,可在控制机上将他那台机器锁屏(甚至黑屏),他什么也干不了。老师讲课时,可在控制机上将所有学生机锁屏,让学生操作时再在控制机上解锁。教师不离座就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学生机。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非常适合于难教难学的课程的教学。如接口课程,芯片图太多,可以放到摄像头下,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讲解,机床与夹具,制图,汇编语言(程序多)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内燃机等课程均可节省很多劳力,而超过在普通教室的效果。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WORD,WINDOWS,C语言,CAD等,更是可边学边实践,收获是可想而知的。
2.3 其他教学用途
英语,语文等课更是可把它当作语言实验室。因为每台机器(含教师机)均有带麦克风的耳机。
有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还配有一台媒体机,放像机,VCD机,只要接一根电视信号线入媒体机,媒体机即可把电视信号传送学生机上。通过控制机,可以让一组学生看教具,二组看电视新闻,三组看录像,四组看VCD,五组听教师授课,互不干扰(戴耳机听)。做计算机桌时,可做高出桌面一点五尺左右的挡板。如果有MODEM连入教师机,所有机器均可使用同一帐号上INTER网。
控制机的作用一是控制学生机屏幕,二是进行信号切换。
这种网络教室还可当做电子阅览室,把光盘资料存入服务器,学生机上网后可以共享。当然,若有条件可以在每一台学生机上安装光驱,学生租用管理室的光盘阅读。有USB接口也可。
总之,这种多媒体网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网多用。
3 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纯硬件交互式教学网,90年代年末中国首次使用。这是在每台机器中插一块影音传输卡,通过多股传输线,控制器等来实现音频,视频传输和特殊管理功能。WINSCHOOL,深圳TOP系列等均属此类。由于采用独立的信号传输通道因而音频和视频传输流畅,对计算机配置不高。当然,这种纯硬件教学网,也有不少缺点。由于在网络上新增硬件投入,加之网线复杂,成本就高一些,维护难度大。一旦建成,几乎无法升级。由于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音视频,因而传输距离有限(当然在一两间教室不存在问题)。由于这些先天不足,人们又开始寻找一种纯软件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第一代纯软件网,如南昌科环的LANSTAR,成本低,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升级容易,这是其优势。但早期的纯软件网无实时传输功能,在实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又依赖于已有的网络,对网络性能机器配置要求高。如今的纯软件网较之第一代纯软件网有很大的进步,它能在普通局域网(10M网)上实现音视频双向传输,能达到纯硬件网所有功能。重庆先锋电子公司开发的“先锋多媒体电子教室”,基本上可跟硬件网比较。重庆苦丁香软件公司开发的纯软件网亦是如此。还有智星,金硕等纯软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等。
并不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室都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其原因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不合理性,可能造成功能发挥不出来。造成此的根源:一是我们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把握不能做到很清楚,加上一些商家误导,造成劣质网络窜进校园。目前,网络技术已进入100M时代(指HUB,SWITCH),其产品价格与10M网很接近,有的产品已经是同一水平,没有理由不选择100M网络了。100M比10M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在100M上可以很方便地运行效果很好的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而10M较慢,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
近期学校一般应选择100M网络+纯软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它具有性价比高,易维护易操作等优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科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38-001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小学自然(科学)学科的一个延伸。它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奠定基础。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③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⑤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从以上特点可以了解:初中物理课程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课堂教学更加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科学本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专题,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时,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科学本质”教育细化渗透到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
2.1提问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即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积极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即课堂提问具有生成性。
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兴趣的材料,设计一些典型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帕斯卡定律”中演示液压机不仅笨重、搬动困难,而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改用“气体千斤顶”,效果明显:取一个医用500ml~1000ml引流袋(新的),这就是一个很好”气体千斤顶”。把引流袋平放在桌面上,在它上面压上5-6块砖头就被举起来了,并翻到(学生发出惊呼声)。为了让学生参与实验,亲生体验,我将8个500ml(或4个1000ml)的引流袋平放在桌面上,用一块60cm×45cm的木板放在这些引流袋上,再请一个同学坐在木板上,另外又请八个同学同时向袋内吹气。这时坐在木板上的同学被顶起来了。“嘿,吹气竟然能把人顶起来!”(学生赞叹)精彩的实验,再一次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本实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2培养质疑精神是体现科学研究的根本。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提高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曾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支试管中装入水,并放一条小鱼,实验前问学生:“如将装有小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鱼会怎么样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教师先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半部分的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教师提醒学生:“此时,小鱼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小鱼在试管底部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小鱼有惊人的耐热力吗?不是的,那为什么鱼不死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教师请同学们摸一下试管的底部,尽管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而试管底部仍然是凉的。这个结果又会激起学生新的思考,这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延长了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2.3用证据说话是科学的本质要求。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最基本运动形态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所以,用事实说话,注重证据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的要求。
例:在教学力的概念时,为了解释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物体来演示。例如用力压海绵,海绵发生明显变化;但也有些物体的形变不明显,例如用力挤压硬质扁玻璃瓶,看不出变化。为此,改进仪器,将一木塞塞紧瓶口,在木塞中间插入一细玻璃管。用力挤压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管中液面的上升。但是学生又进一步提出质疑:“是不是热胀冷缩的原因?”此时只需从侧向再次挤压玻璃瓶,将会看到细管中液面下降,学生即可体会到微小形变的存在。
2.4严密的逻辑思维是科学素质的必要因素。实验是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体现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老师如何上好学生实验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总结归纳。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下面我就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谈一下个人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如果成实象则用光屏能接受到;如果成虚象用眼睛能观察到;那么,如何用光屏来接受到实象呢?光屏的位置放的不正确,即使成了实象也接不到。
引导:实象是由光会聚而成,而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因而实象肯定在烛焰、凸透镜光心这两点所在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应把光屏、烛焰、凸透镜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
进行实验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当u
【关键词】创新教育;兴趣;求异;想象;开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67-01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在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少满差费”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了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
3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关键词】自主导学;教学模块;教学规则;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63-02
【作者简介】韩炳华,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校课程改革委员会主任。
崔允t教授认为班级教学的“一(教师)对多(学生)”最易导致两大问题:一是疑似学习,通俗地说,有部分学生经常处在“人在心不在”的状态,充当滥竽充数的角色;二是虚假学习,即教师只看到“习得的结果”,却忽视“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虚学习”;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经常“用不道德的方式教道德”“用不科学的方法教科学”“用无语言的方式教语言”,导致学生“假学习”。因此,能否破解班级教学中的这两大难题才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所在。我校构建的“自主・导学”课堂就是从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人的地位着眼,试图实现基于班级教学的“在学习、真学习”。
一、“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块和教学规则
“自主・导学”课堂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对话、展示生成、探究反思”四大模块,各模块所占时间比例因课而宜,因生而宜。
模块一:自主学习。明确任务,确定方式,规定时间;思考生疑。具体就是教师出示教学目标,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通过集体学、个体学等形式,包括扫除显,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为小组的对话合作做好铺垫。
模块二:小组合作。明确分工,聚焦任务,倾听互助,探疑释疑。就是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展开对话,对学习思路、策略、方法、规律、技巧进行探讨,确保学生通过丰富的内心体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小组合作关注学生在学习、交往、做事过程中内在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内生力和自生力的提升。
模块三:展示生成。展示成果,补充完善,辨析质疑,点拨生成。就是展示小组对话合作成果,不同小组进行补充,通过与其他小组学习进行比较,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并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成性教学。
模块四:探究反思。探究运用,自评互评,归纳反思,总结提升。就是用所学解决问题,寻找学习规律。给学生设置新的教学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当堂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矫正错误,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学结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是一个大的流程,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教学步骤中完成一个小的循环,一句话,它需要因时因境灵活使用。“自主・导学”课堂不拘泥于“模式”,更重视构建课堂教学规则。如,针对学生的学,提出“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有序地学,积极、主动地学,深度、高效地学”,而对教师的教,提出“每个教师都在科学、有趣地教,适时、针对地教,开放、创新地教”。
二、实施“自主・导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要实现“真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发展,并在动态生成的视角下审视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间的关系及其实现机制。清晰地界定“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之间的角色关联性,在动态中倾听学生、解读学生、恰当反馈、适时引导、激活思维,生成资源开放的教学结构,将学生主动学习向深层次推进,通过成就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幸福、可持续的成长。
首先,要研究针对不同知识类型选择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弄清楚哪些知识适宜独立学习,如何避免把“放手”变成“放羊”――只给学生布置独立完成的任务而缺乏相应的指导。研究哪些知识适宜小组共同学习,避免因为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造成“重形式轻效果”的后果。
其次,要研究“学习共同体”建设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合作,忙敷衍”的问题;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盲目合作,存在“重活动,轻目的”的问题;合作过程中教师很少帮辅,一味放手合作,存在“放得开,收不拢”的问题。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经过反复观察、试验,我校最终决定以“组内异质”原则组建6人学习小组,以兼顾小组内部的运作和组际之间的互动交流。行政和学科组长由组员分担,每人双岗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架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系列活动,使小组成员围绕目标共同行动,久而久之凝聚力、协作力等团队精神自然形成,学生学会了独立学习、分工任务、交流整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除了指导各小组内部学习,教师还要注意组际之间的学习进展情况,适时“制造”一些组际间的不平衡,引起组际“冲突”,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再次,要研究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的打磨,做好预设工作,这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更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是教学生成,即教师能否善于利用教学生成资源,不断给学生的学习增值,这不仅反映授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决定其课堂教学的品位。教师能否及时发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闪光点、生成点,及时加以利用并找到应对方法,促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成为评判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决定了“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开放性、创新性”目标能否实现。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小学数学几何课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创设和谐愉悦、新颖刺激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动性。
二、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深化训练,发展思维
关键词 数学思想 课堂教学
应用
目前对于数学思想的提法很是流行,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然而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思想就是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规律。数学思想的应用即把这些属于自己的数学规律用于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言之数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类比、分类等规律的总结和运用上。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卓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并促使其学会应用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教学实践中可知:数学课的教学,实际上是教给学生数学方法和数学基础知识。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知识点是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钥匙。
众所周知,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代数、几何和三角中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须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获得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使学生不断接触了解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我们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这一点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较好:
一、落实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因为对于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坚实基础,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和对数学符号的运用来体现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实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明性。由繁与简、新与旧之间达到对立的协调和谐的统一。例如在讲切线的判定定理时,不仅抓住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更注重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的培养。学生既要熟知“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这一定理,还要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即OAAT;OA是O的半径则自然推出AT是O的切线,A是切点。如果需证直线AT是O的切线时则(1)如果知道ATOA,必须证明A在O上或OA是O的半径(2)如果知道A在O上,必须证明OA AT。当学生掌握了以上知识点时,再做练习:“梯形ABCD,AB∥CD,∠A=90?,BC是O的直径,且BC=AB﹢CD。求证:AD是O的切线”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过点O作OEAD,垂足为E,再证明OE是O的半径。这样从概念入手,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
二、注重数形结合,构建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尽管来源于生活实践,但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从生活实践中的知识高度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深化教学的实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将数形结合思想充分暴露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在教学中构造了直观数学模型(一个圆面与一条直尺)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从直线与O相离时慢慢移动,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数”和“形”的对比,学生很容易认识并掌握直线与的位置的三种关系。能应用这种数量关系去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注重合理分类,梳理学生的数学思想
分类思想是根据所研究的对象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有两个性质:第一,同一性;第二,独立性。同一性是指分类的标准是一致的。独立性是指每类独立存在,不重复也不遗漏。例如在教学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的证明过程时,通过圆心在圆周角外部、一边上、角的内部三种情况,把此定理的证明过程分成三类进行证明,圆周角一边过圆心最易证明,其他两种情况可转化到第一种情况也容易证明。这样以来,学生头脑中思路更为清晰,解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运用“等价转化和换元”体现数学思想
在解方程(组)的教学中,强化消元、降次的思想,就解分式方程来谈,解分式方程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中渗透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分式方程的学习,学生逐步明确和掌握“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更重要的“转化”是解数学题的重要手段。一位好的数学教师要学生努力保持好的解题胃口,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是通过“联想、构造、转化”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进行数形转化,从而实现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渗透转化和换元思想是引导学生以下几点:
1、解方程(组) 降次、换元、公式变形。
2、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转化的思想。
3、几何辅助线引发第一,几何习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变化;第二,对图形的变化。
4、代数、几何、三角之间的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