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保基金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保基金一般情况下包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与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中的一部分,可以实现对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基金的保值增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参保人员的不断增加、我国社保基金的缺乏,社保基金在投资管理与运营中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分重视基金安全,导致投资收益不高;投资运营与管理不明确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发展。对此,以下笔者就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中的问题
(一)可选投资工具较少
分析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现状可以发现,基金可以选择投资工具少,几乎无法进行有效投资组合是当前主要问题之一。其具体表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保基金可选择投资工具主要在于银行存折与国债两种形式。但是,以上两种形式具有利率较低,且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共同点,因此其投资效益的水平一般较低。为提高投资效益,一般部分企业会选择股票与债券的形式,但是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风险较大,且无法保持稳定收益。
(二)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当前我国的社保基金,大多依靠投资人以往的投资经验而做出投资决策。这样的投资方式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管理的风险。反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可以发现其已经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型化、量化管理。与之对比发现,当前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且管理能力较差,风险管理工具也相对缺乏。还没有达到模型化、量化管理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法律不健全,运营不完善
此外,从我国当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相关法律依旧不健全,且运营也不够完善。且具体体现在:(1)我国虽已开始建立基金理事会,但无法作为专项机构进行运营与操作。(2)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管理中还无法进行有效评估与管理,且没有科学的投资的管理手段。(3)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市场运营不够完善,且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发展也相对薄弱。
(四)管理效率低,投资收益少
最后,由于我国目前依旧缺乏社保基金的管理规范,导致一些地方政府角色模糊,既当监管,又有管理运营与收缴者的权利,导致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监管力度不够,运营与监管权利部分,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不高。此外,由于投资方式过于单一,将社保基金直接投资比重过大,导致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不高。
二、改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问题的建议
为改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问题,笔者对以上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元化的分配管理
为有效降低社保基金投资风险,提升基金的投资收益,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分配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相关部门可以对社保基金进行分散投资运营与管理,使其在不同领域分别取得一定的收益,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在这样多元化的运营管理中,可以分散基金风险,实现风U互补,从而可以保证投资总额的安全。另外,分析了银行存款与股票债券的特点,管理者可以权衡考虑,采用多样的投资方式,以保证基金的流动与收益。
(二)管理主体合理转换
分析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主体可以发现,基金理事会是主要的投资机构。其直接投资的比重却在50%以上。为保证投资安全,运营顺利。相关部门应明确管理主体的主要职责,遵循主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将管理主体进行合理转化。首先,理事会可以保持一定比例的直接投资,但前提是应选择高效益、高资信的委托主体。然后,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监管体系,并积极加大审计力度。最后,可以建立相关的竞争体制,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另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还是应具备一定的法律保障。因此,政府、相关立法部门应结合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发展情况,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从而使其可以有法可依。在建立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政府应以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投资结构,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优秀的投资机构和管理机构进行适当奖励,从而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以促进完整法律体系的构建。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培训与教育的方式,从而不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
参考文献:
[1]董新红. 浅析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风险控制[J]. 会计师,2015,20:25-26.
【关键词】社保基金;风险识别;投资管理
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一)社保基金可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少,很难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
银行存款和国债是我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是二者的利率都比较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比较大,由此造成了低水平的投资效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股票和债券,然而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和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的特点,也使得二者没有稳定的收益。虽然随着《社保基金投资暂行办法》和一系列投资政策的颁布,
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在慢慢扩宽,形式也在慢慢向多样化进行发展,如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投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因素,社保基金的投资所选择的工具仍然十分有限,增值保值的手段尤其缺乏,使得其投资组合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从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缺乏一套可以进行量化的衡量指标,仅仅是靠经验做出投资决策,有失科学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已经在慢慢模型化和量化管理,这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的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关于风险管理技术模型也不熟悉,远远没有达到模型化和量化管理的水平。此外,我国对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工具较为缺乏,尤其是缺乏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等。以上所有因素都制约了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水平。
(三)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社保基金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管理的难度来说,还是管理的效率上来说,都增加了社保基金经营成本,加大了投资的风险。除政府管理外,也有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但是其并没有与政府分离,常常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此外,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也不太完善,尤其是对投资管理人的选任和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不足。
二、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各种风险简单地划分为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首先面临外部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相关企业以及政治或社会等基金系统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而使基金资产受损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并在投资于资本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而承担的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变化的风险。一般来说,市场风险是由于商业周期造成的。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表现为投资于国债的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减少和不稳定性。
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往往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4、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一种由外币支付的证券给投资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证券价格本身变动所导致的风险,还包括支付货币的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
(二)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保基金系统内部的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基金管理人的运作和管理不当而使基金资产价值受损的可能性,大致有以下几种:
1、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管理人的自身不规范以及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
2、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状况不佳而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本金和收益,给社保基金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违约不仅导致企业失去信誉,还直接导致证券的抛售,进而使得价格下跌,社保基金的投资失败产生损失。
3、委托风险,是指由于委托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不完全,外部性和垄断等问题,人往往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发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从而出现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市场、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融资)、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
(一)对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进行明确界定
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等,各有各的特点,不仅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不相同,而且制度设计的指向也不尽一致,整体上来说缺乏完备性与协调性,因此,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须得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投资管理机构或者政府管理应该吸收国际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立“储备基金”、“账户基金”、“统筹基金”的社保基金体系。此三个基金之间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制定规则,有偿使用,独立核算,以解决短期头寸问题。
(二)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进行调整
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集中型”模式和“分散型”模式;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也有两种模式:审慎性监管和严格的限量监管。我们可以在理顺我国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当前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在社保基金运营模式上,应当根据投资基金等投资管理机构的发展状况,逐步增加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的比重;在社保基金监管模式上,也要逐渐完善不同的监管方法,并根据有关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监管模式的调整。
(三)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除了各级运营机构和监管机构外,还要涉及到社保基金的各种相关主体。另外,对于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机构、资产评估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也要加强培育。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包含两个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的完善要与完备、高效的市场经济想协调,而且要突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度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协调统一、专家论证制度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方面。
(四)完善资本市场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结构合理、运行有效、信息对称的资本市场作为运营环境。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达不到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运营要求,从而增加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保证外部市场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着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使不同的社保基金可以利用对应的资本市场来实现投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此外,在金融工具的开发上,也可以开设与资本市场不同指数相联系的投资基金;也可以考虑建立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等衍生工具,以便进行社保基金的动态套期保值交易。
参考文献
[1]章鸽武.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展――指数化投资[J].当代经济,2005(3).
【关键词】社保基金;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险基金在各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凸显出对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者的年老、疾病、就业等多方面的保险保障,更好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步伐。因此,从财务控制、行政管理等方面,细化管理渠道,从内部控制管理和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监控程序,加强监管力度,将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一、简述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整体概念的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出发,通过缴费单位和个人,并分别缴纳一定技术、一定比例的保险经费,并采取合法的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因此,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举办社会保险事业的一个方面,主要用于支付劳动者由于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力或者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资金,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险费用。
2、存在问题的概括
(1)主体设计的不够完善
在现代信息社会化管理的形势下,尤其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大背景下,设立基金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同步管理,有些管理单位,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账户设计不够明晰,没有形成个人账户基金单独设计成为会计主体,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也没有设置具体的一级科目,没有将个人账户基金的信息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往往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责任主体的缺失,造成积极流转相对混乱,对个人账户基金的保护力度不足,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会计核算基础不够严实
在当前社会保险基金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情况下,往往会受到管理范围狭窄、基金属性不相同等的影响,尤其是在收付实现制的运行背景下,按照实际收付先进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不能够及时的反应应收未付的整体情况,也不能将保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展示出来,不能全面准确记录社会保险基金的真实情况,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决策管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现象,譬如,直接收取现金不入账,将基金私存私分;通过私开现金支票,盗用银行预留印鉴,制作假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基金;通过制作假拨付单、假记账凭证等手段套取医保基金等。此外,制度管理执行力不强。在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上,还是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一些地方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都需要改善。
(4)内部控制管理不健全
随着社会保险体制不断的发展,也暴露处挪用社保基金、套取医疗保险基金、冒领养老保险基金等一系列违规违纪现象。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存在造成账目混乱,手续不清;个别会计人员编制虚假帐、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究其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在岗位分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制约,对业务的处理没有采取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加以规范化、系统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二、探讨构建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的有效管理方式
1、依据主体调整会计基础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主体适应基础上,适合的调整会计核算的基础,充分显出会计核算的分析、预测以及控制职能,从客观、真实、公正的角度进行资金筹集,掌握好使用与增值情况,构建权责利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并强化措施,完善收付实现制,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管理,现金流量处理技术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结果。通过全面、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债权、债务情况,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监督,从多方面优化主体管理的有效性。
2、围绕效益提升细化措施
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管理上,主要是突出效益的整体提升,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是完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实现基金征缴、支付、运行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行政管理、经办机构、监督部门检查相结合,对基金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做到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执行业务审核制度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业务初审以及复审的制度管理,并通过严格的运行渠道,构建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货币、有价证券的保管与账务处理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资金收支的审批与具体业务办理相分离,资金收入或待遇支付与审查相分离,信息数据处理与业务办理及会计处理相分离。严禁由一人全过程办理货币资金业务。要做到各项业务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的各项系统运行做到连贯、具体、安全。
4、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在全面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措施中,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各项配套指引,形成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并定期的进行会计资料的整体评估,及时查找会计核算中的相关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效防范。针对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就业的灵活性、多样性,在制定这些人员的参保政策时,可在国家政策的大框架内,对其缴费基数、缴费时间、缴费方式给予一定的选择空间;要规范运作方便参保。扩面征收人员要随时注意上述企业和人员的经营状况、发展动态,主动上门服务,并建立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核定、缴费综合服务等工作,能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从各种保险的不同情况着手,通过采取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手段,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优化以及信息化技术运用等多方面着手,围绕专项资金的主体设计、管理细则、制度建立等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全面的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强有力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孙翌华;关于社保基金管理安全性问题的分析;5知识经济;2012,12(5):14-15
[2]李娅;基于安全的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研究;上海企业;2007,02(8):54-55
【关键词】社保基金 保值增值 问题 思考
一、我市社保基金的现状
(一)全市社保基金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2.35万人、18.3万人、21.51万人、24.58万人、17.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人数达到9.45万人。全市社保基金当年收入共计24.92亿元,当年支出共计23.87亿元,总体来看,当年收支基本达到平衡,但各项基金之间相比,当年收支结余差异较大。
截至2013年底,全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38.5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25.87亿元,失业保险基金2.18亿元,医疗保险基金5.2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1.09亿元,新农合基金结余9400万元。
(二)我市社保基金征缴、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3年度,我市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业务,但受全国经济下行、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社保基金征收、管理方面凸显出诸多问题。
(1)支柱产业经营状况不佳直接影响全市社保基金收入增长。我市经济结构以钢铁、纺织、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各个行业之间发展不平。目前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钢铁、纺织业形势依然低迷,相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的征收。
(2)社保基金支出压力大。与2012年相比,2013年社保基金收入总量基本持平,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下降2.52亿元,同时养老保险支出增长2.11亿元,养老金结余大幅缩水。支出大幅增长的原因:①截止2104年我市企业养老保险10连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取暖费等待遇大幅提高;②2011年我市实施办理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致使最近几年符合领取养老金人员大幅增加;③近几年我市钢铁企业正处于退休高峰,退休人员增加较快。
(3)全市社保基金扩面资源几近枯竭。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下滑,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下降。
(4)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负担过重。近年来,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持续较快增长,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负担较重。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目前此类人员参保人数已占到总参保人数的30%以上,他们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已面临缴不起费的窘境,今后断保人员会显著增多。此外,较高的缴费“门槛”也让那些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望而却步,导致扩面资源的流失。
二、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对策和想法
(一)继续做好社保基金安全性工作
社保基金无论怎么投资运营,基金的安全性都是放在首位的。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联邦社保基金在其投资管理上,几乎全部只用于购买国债。我国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并明确规定: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
(二)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优惠政策顶层设计
社会保障属于政府行为,为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可实行更加优惠的特殊政策。一是规定对社保基金存款设定更高的利息。1998年人民银行发文规定社保基金存入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按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在现有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制定更加合理的社保基金存款优惠利率,具体标准甚至可以参照CPI数据;二是保持对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所得免征各种税费的规定;三是拓宽社保基金来源渠道,可以设立社会资金捐资基金会,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纳入社保基金,最大限度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三)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级
为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力度,应将分散的基金集中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养老金纳入全国统筹,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基金纳入省级统筹。由于市、县一级受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制约,只能将社保基金存入银行来实现保值增值。如果将这些分散的基金按不同统筹层次集中起来,将有利于加强基金的监管和有效运营,最大限度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社保基金征缴措施
加大《社会保险法》宣传力度,提高社会保险的知名度和透明度。从上至下,制定基金征缴的配套制度,保证社保基金应收尽收,对不按规定缴纳社保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个人采取不予验照或取消相关优惠政策等措施,保证社保基金的完整征缴。
(五)加快地方社保基金入市步伐
2012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从2013年的收益表来看,这笔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良好,收益稳定。由此可见,稳步放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不是地方社保基金的合法运营人。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统筹全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解决目前地方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收益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渠道 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统一集中管理,是政府参与社会保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2001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根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除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外,还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以及投资海外市场。对于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 年社保基金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同年6月9日社保基金首次进入股票市场,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开通了上证50ETF 直接投资渠道。 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6 年 5 月 1 日《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正式展开,对社会保险基金有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自我国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用以来,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却收益率偏低。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很低。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因受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社保基金运营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渠道和收益率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偏低,且稳定性较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存款和国债等风险性较低的产品占据的比例很高,而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长时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引起重视。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还不成熟,也降低了基金投资的收益水平,又因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波动性大,以致基金投资收益稳定性较差。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上,国债和银行存款所占比例过高,受限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还非常狭窄,其投资较为单一。债券、基金和股票及其它投资渠道比例依然很低,为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作,就必须优化投资渠道,完善投资组合。
(三)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政府的管理经验和监管手段都不够,社会保障机构的风险意识不强,无形中放大了社保越金投资活动的风险,造成了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因此,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基金投资安全。
探究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限,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根据现行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一样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各种法制不健全。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制度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解决对策
(一)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利用多种投资工具进行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力求实现基金投资的最大效用。避免单一投资,选择优化的投资组合,分散分险,可以适当投资于实业,如增加不动产投资等,冲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营造健全的社保基金投资环境
在资本市场方面,尽快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根据国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资本市场越成熟,投资渠道越多,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就越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的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监管方面,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要健康有序的进行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作为保证,这就要求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首先要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公示制度,提高基金运营的透明度。慎重选择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持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其次是建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再次是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以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最后,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指标机制,监控我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完善社保基金的长期资金投资监管体系,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法律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保基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要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法规,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法》,严禁挤占挪用基金,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使社保基金走上规范化运作和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文生,姜晓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经验及启示.财经论坛 , 2007(7).
[2]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7(8).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 管理 对策
社会保障资金是根据立法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种专项基金,即国家和社会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公费医疗事业等项目的资金的总和,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资金预决算制度与资金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是保证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的主要挑战
1 社保资金预期收支偏紧,面临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
2000-2004年4年里社会保险资金收支数据表明,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人数一直以150万人/年左右的速度增加,可预见的事实是未来要发放的人数必将以更大比例增加。虽然自2000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收支一直有盈余,至2004年底已累积了2975亿元的结余。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我国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自1997年以来实行的一直是“混账”管理:由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下没有基础养老金积累。其“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将两个账户混在一起,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资金的转移提供了可能,社会保险机构就是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统筹基金的不足。
2 社保资金监管不到位,挤占、挪用资金现象严重
2006年8月,在上海查出我国最大规模的社保基金挪用案。经调查,该案中违规挪用的社保基金,连本带息共计37亿元。而上海社保案仅是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同年11月27日,浙江金华爆发数亿社保资金被挪用的大案。就在2006年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上海再爆27亿元企业年金通过“委托贷款”再次流入房地产企业的大案。据不完全统计。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国家审计署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三项社保基金(养老、医疗、失业)的审计结果中,发现违规问题的金额达71亿元。一边是数以亿计的资金被违规挪用或是流失,一边是过去7年来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超过7000亿元。
3 统筹层次过低,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及节约管理费用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由各级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对于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有方便之处,但是由于统筹层次的不同,资金管理主体分散。使资金结余分散,影响了存量规模,必然削弱运营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都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管理成本必定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成本为3%,而国际上一般在1%左右,美国加州的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成本则只有0.16%。运营期间,各级管理中心的经费主要是从当年征收的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这并不利于资金的完整和保值增值。此外,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抽调,这部分人大多没有大资金运作的经验,专业化素质不高,缺乏操作投资组合、构建模型分析市场潜在风险的能力。客观而言,无论在目前投资品种单调的情况下运营社会保险资金,还是未来社会保险可能按市场化运作,各级管理中心都难以承担实现社会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重任。
(二)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所遵照执行的各种文件和规定,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1993)、《关于加强企业和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劳动部和财政部,1994)、《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劳动部和审计署,1995)、《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暂行规定》(劳动部和财政部,1998)、《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实施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等。但比较系统和权威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大法一直没有出台。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来构建一套权责分明的法律体系对各级保障部门、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就带有明显的部门主义色彩。
2 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
在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管理体系中政府的监管者角色、信托公司的信托人角色、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人角色泾渭分明。各司其职,并形成互相约束、互相牵制的局面。而在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下,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督,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等政府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7个省市成立了由有关企业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但是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很难发挥独立的监督作用。由于个人账户普遍未做实,社保基金的最终受益人对个人账户的余额及投资情况基本上毫不知情,更谈不上履行自己神圣的监督权力了。受益人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政府监督不足还要严重得多。
3 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运营机构
在很多发达国家,依法逐月收缴养老金并承担保管责任、负责资金清算业务的是信托公司:负责设立投资计划、做出投资决定,并按照市场通行做法和基金增值目标提取管理费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而我国缺乏专业的运营机构,各省市的社会保障监督管理部门设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国家机关下,而各个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又负责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即地方政府社保部门既当监管者,又同时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社保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
二、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强化社保基金管理的法律依据
完善和健全法律制度,提高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立法层次,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从法律的根本上
规范和建立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尽快出台比较系统和权威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大法,如《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或《中国社会保障法》等与社保基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统一法律规范。构建一套权责分明的法律体系,对各级保障部门、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证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的效果。
(二)建立社会监督体系,保障基金管理安全
良好的法律还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来保证。完善的监督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人大对社保基金预决算的审批。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以及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首先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只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和发放,相关的监督职能予以剥离,单独设置机构进行全面具体的监督工作。对于监督机构的管理方面。采取中央垂直管理模式,各地分设办事机构。一方面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在“人、财、物”上辖制基金监督部门,使监督工作能够避免地方政府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
社保基金监督机构的垂直管理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对监督工作的干扰,但是也存在监督缺失的可能性,所以社会监督就成为全方位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健全,也使得社会监督受到制约,社保基金的最终受益人无法及时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力。是否可参考国内外基金业信息披露的规定,增加诸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表、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变动表等财务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每月或每季度以委托契约、基金定期报告的形式,按照证券投资的类别分类公布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使公众可以借助网络或者其他大众媒体获取相关的信息,了解社保基金的投资成本、收益、积累、运营和其他重大事项。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减缓空账现象
事实上,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社保基金中存在的空账现象,许多专家学者都已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办法。综合起来可分为主动偿还和被动偿还两类。主动偿还包括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资,并借鉴智利政府的方法,采取给原体制下的职工发放类似“认可债券”来偿还:通过发售社会福利彩票来偿还。国有资产变现或证券化来偿还:征收特种税来偿还等。被动偿还包括通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资金运作受益来偿还:其他的开源节流方法。如可以通过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扩大制度的覆盖面、降低养老金待遇的替代率、规范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偿还。这些偿还方式具有某种“隐性”的效果,即通过对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一定程度的隐性的待遇降低来逐渐偿还。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 管理 策略
社会保障基金,被简称为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养老、医保、工伤生育、失业的基金,五大基金已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收支两条线,是政策性比较强专项的资金。社保基金主要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对于解决低保、五保、农村合作医疗、精神病、社会救助等问题具体重要作用。不但关乎国计民生,还对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一、概念的界定
(一)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国家为实现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采用法定程序建立起来,以保障社会成员社会经济风险事故的专用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分四类,主要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基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涵盖了“五险”,即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失业。“五险”中,医疗保险可以收现付制,余额比较少;失业保险里的份额比较小,所以,基金管理研究时,社会保障基金就指的是养老保险基金。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主要是在特定组织机构中,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使用、筹集,目的是实现社会保障政策的目标的总称。严格意义来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是第一支柱的。主要是基金管理体制,以及基金的筹集和投资运营,还有会计和财务管理。本文所述的对象是后者。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问题
(一)覆盖面小
依照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在全体雇员中应不低于50%。1994―2014年,中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由42.7%下降到40.9%。另外,根据审计署2011年的调查,在抽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企业中,有133.87万名农民工未参加失业保险。报告同时指出,受劳动力市场发展体制、就业服务制度发展状况的影响,中国就业覆盖面较小。
(二)收缴管理中的缺陷
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单位以及社区支付,政府支付小部分, 个人出资比较小。 现阶段, 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开展社会统筹以及个人账户, 失业保险需要企业以及职工缴费, 这三项中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就是是国家、 用人单位以及个人三方负担,工伤以及生育保险劳动者可以不交纳。 例如,养老保险基金,是按照职工的工资总额以及当地政府的比例税前提取的,如果国家采用让利形式,给予养老保险必要的资助,随着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工资调整,再次实现提高。
(三)管理规范性缺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理事会,主要负责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主要理事,采用财政全额拨款, 设置地方社会保障管理地方的机构。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基本上属于地方政府分散管理。 分散管理,因为没有责权利和风险约束,导致社会保险基金处于混乱管理状态。
三、社保基金加强管理的对策
(一)收缴企业漏缴、欠缴、少缴企业社保基金
对于企业漏缴、欠缴、少缴的社保基金,将会影响职工今后退休后生活来源。依照《劳动法》以及《社会保障法》,要对企业以及职工要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基金,不按时足额缴费的,要进行违规行为处罚措施。
(二)加强管理和以及核算
单位建立职工缴费台账,对每个职工缴纳基金进行记录。把单位补贴以及职工个人开展每年定期社保核对,进行公开账目。为职工补贴了的社保资金,人民得到了多少福利,个人为自己储蓄的保障,使得职工在退休时候,可以享受到社保资金的补贴,各个关节清楚明白。
(三)筹集基金多元化
第一,纳入财政管理预算。可以实现真正的基金收支的两条线管理方式,也就是由税务部门将收入征缴社会保险费的收入里,缴入国库,建立专门预算,保证专款可以专用。在支出方面,由财政部门依照预算规定,从国库直接纳入商业银行,并依照社会化的发放方式,受益人支付规定的社会保障金。第二,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纳入保障管理的范围,更大范围内筹集社保基金。第三,使用社会的力量筹集社保基金,从单纯依靠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转向减持国有股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目的是弥补失业严重形成的基金缺口。
(四)基金管理法制化
当前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增强基金运营情况管理监督。对于社保管理相关法规进行修订,例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管理暂行办法》。主要修订筹集、发放和营运,以及违规处罚等。尽快改革各项准则,采用法律形式将基金管理的成功经验固定下来,部门职责权限更加明确,实现基金管理的有法可依。
(五)统账基金的投资
在进行投资运营时候,保证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保证盈利性以及公益性。“统账合一”,也就是说,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方式需要统一。确保基金在保值增值实现。应用于购买国债或银行存款定期是监管是最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趋向更加成熟,在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密切关注,相信通过一些列有效的调控措施,一定可以健全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中的不足,建立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的社保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庞凤喜.开征社会保险税相关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03(5):66-72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53-01
社会保险工作涉及到全社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它通过满足并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是养老保险基金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社会保险基金历史债务重,基金收不抵支
1.1社会保障覆盖面过小,基金缺口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的对象仅限于城镇居民,参加社会保障的单位以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广大农民以及相当数量的自由择业者却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涵盖范围,社保基金积存了巨大的历史“隐性债务”,如此沉重的负担已经大大超过了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
1.2替代率过高造成支付压力过大
目前我国机关养老保险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85%左右,劳动养老保险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60%左右,而退休年龄偏低,导致养老金支付水平较国际发达国家高,与我国经济状况不符。如,美国、瑞士、德国三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44%,37%,49%。从退休年龄来看我国为男60、女55,美国为男65、女65;德国为男65、女65。
2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管理效率低下
2.1养老基金的投资手段少,投资收益低
现有统账结合的制度,将部分基金积累寓于现收现付的结余积存。但是由于投资工具严格控制和投资规模难确定性,社保基金主要投资的方式仍是银行存款,部分投向国债。这两种低风险、低回报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基本与通货膨胀率持平,远低于工资上涨率,无法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散、社会互济性差
1997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但在实际上,管理分散、各事各办等问题仍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过于分散使得养老金的社会互济性差,基金的营运成本过高,养老保险无法达到分散风险、集中营运获利的目的。
2.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缺失,公平性差
2.3.1社保基金积累晚,转制成本巨大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起步晚,底子薄,在新旧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现有在职职工要承担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职工的养老费用的同时,还要按照新体制逐年为自己的个人帐户缴费、建立基金。这种模式下,在职职工的负担将过于沉重,社会保险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严峻形势,势必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2.3.2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制度缺乏立法保证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立法作保证,社会保障部门没有执法权,使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及欠费清缴工作十分困难。这不仅导致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下,部分应参保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使得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无从体现。
2.3.3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不健全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唯一的关于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法规,它规定了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监管要求,但缺少对操作环节中产生利益冲突时的有关禁止性规定。现在全国半数省份的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监督检查都由社保部门自己进行,根本起不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据此笔者提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基本对策有以下几点:
(1)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
实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提高统筹层次,既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也可以降低缴费率,才能全面带动养老保险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前提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
(2)分开管理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
建立独立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个人帐户的资金和统筹基金,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最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保障。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私营养老计划多由信托、基金会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结构选择“一人一帐户,一公司一基金”的方式。
(3)拓展筹资渠道,加快社保基金的增幅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需要新的筹资渠道:第一,从国有企业分离一部分国有资产,注入社会保险基金。第二,开征新税种如社会保障税,用增加的税收平衡社会保险改革造成的成本。第三,发行中长期的社会保险国债。智利的经验表明,发行长期的特别国债是政府支付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又一条可行的筹资渠道。第四,整合目前福彩市场,发行社会保障彩票。
(4)增加投资工具和投资组合模型
从国际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运营的发展历程来看,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运营进入股票市场是多元化过程迈出的第一步,,现阶段可允许部分养老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减持国有股部分或开发适合养老基金投资的新型金融产品。养老保险基金最终还应该进入外国股票市场。
(5)健全监管立法,明确监管体制,强化信息披露
在制定的《社会保险法》同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性质、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程序等。进一步明确不同监管机构在社保金监管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建立全国统筹并实行纵向统一管理的运营和监管体制。同时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和管理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基金 社会保险 财务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然而目前在我过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规定不完善。社会保险是一种国家依法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因此就必须相应的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和完善,针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上,依靠的还是上个世纪末期国家的财务部和劳动保障部所颁发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规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目前社会经济和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制度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老的规范制度显然无法适应目前新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也依旧没有对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上进行完善,这就必然会使我国的基金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2.基金来源渠道少,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依靠参与社会保险的单位以及个人所缴纳的社会保险金,还有其他很少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基金在银行或者在购买国债中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过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基金支付的风险。
3.基金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职责不明晰。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财务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以后,该制度对社保的基金管理做出了较为明确了规定,同时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管理。但是这些相关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这些管理制度在很多地方也没有实现良好的贯彻落实,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有些社会保险部门在基金的财务管理上,管理职能错位、管理渠道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问题。
4.基金存储多渠道,不能很好的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储存问题上,各地也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针对社保存储有明文规定,所有的保险基金都必须要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所开立的财政账户。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将所收入的基金放在多家银行存放,有些放在国有银行,有的放在地方的金融机构,这就会使社保基金出现不必要的流失。出现这种现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在于部门自身的利益驱使。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快社会保险相关法律出台。我国新的《社会保险法》虽然在06年就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在08年已经提出了相关草案,但是一直到目前都没有正式的颁布,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新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完善对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管。只有有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才能使社会保险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在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之下运作才能把社会保险基金赋予法律的“特征”。
2.依法建账建制,规范会计行为。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社会保险会计制度的要求,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殊性出发,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有关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提取和征集预算的有效执行,加强收缴率的会计分析,定期检查未完成预算的原因,进行顶测、预报,以便为调整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3.强化会计监督,健全约束机制。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管理难免存在各种问题。鉴于此,社会保险机构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约束机制。
4.完善社会保险会计素质。会计素质方面实行道德水平与业务技能考核制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广大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制度,全面掌握社会保险知识和规定,掌握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以对广大职工、对国家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切实管好用好基金,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抵制,真正成为执行会计法规的卫士,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5.加大财政投入,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增加社会保险投入总量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预算内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基金增量。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确保社会保障事业有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四是探索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机制,促使社保基金的有效运营。
6.把基金征缴工作纳入法制化进程。目前,参保对象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又没有强制措施来规范基金征缴,致使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保险费的缴纳不积极,有的甚至补缴或漏缴。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基金财务管理,改进征缴手段,规范交费行为,加强社会保险稽查力度,保证基金全额征缴。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各项基金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强对基金的科学管理,依法筹集资金,合理安排支出,有效使用基金,争取资金使用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基金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基金收支管理运行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金 宁 贾春玲:浅议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