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认清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掌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服务面向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只有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
1.1职业性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或管理能力高级技术应用性的专门人才,也就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岗位为目标。因而不同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技术教育。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区分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差异性。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职业性这个鲜明的特色。
1.2应用性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以应用为目的,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以岗位实用为准。着重深化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其我们要注意到高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不能套用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上,严格区分二种不同概念和含义。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以“必需、够用”来对待,应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1.3实践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等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要强化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实习实训的实践性学习占教学计划约 40%。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高职实践性的特点进行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展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2摸清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2.1生源结构的复杂性。高职教育的生源结构与普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以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有普招学生 、高职单招学生,还有高职专升本的学生。生源类别复杂有应届高中生、往届生、中专生、技校生等,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辨别是非能力等都存在着不同,这势必造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多层次和多样化,这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教育上的差异性。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高生文化基础相对扎实,学习基础理论课方面比较轻松;中职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较强,英语、文化基础较弱;普高文科生和中职在数理基础理论学习上同样存在困难。 高职学生在教育上存在差异.高职教育层次大专生比本科生低,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有别于本科生,这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3价值取向的偏向性。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必然带来文化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分配形式的冲突和碰撞,给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关心个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学生关心个人发展,缺乏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在个人和集体冲突时,向个人和金钱倾斜。这都要求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认真地加以研究。
2.4心理上的失衡性。高职学生心理是较为矛盾和复杂的。一部分普高生,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不得不面对现实,在无奈、彷徨和失落中走入高职。思想上对高职认识不足,认为高职比中专、职高好一点,但不像正式大学生;甚至有人对高职毕业文凭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产生疑问。这些同学心理往往交织着失落感、挫折感、自卑感,在新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情绪波动较大。这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个重要课题。
3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加强自信心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自信心教育是十分重要 (尤其在高职新生的第一学期 )。要引导学生用人才观去认识自身, 坚持“才能不比”的原则,即人的能力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点的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学生,一个人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当他的能力和工作相适应时,就可以在一个方面发挥其独到作用。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特点,结合专业培养方向,重点培养实践技能,努力发展自己长处,作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必将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为学生努力创设情景,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愉快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满怀信心,昂首挺胸走自己的路。
3.2加强价值观教育。对高职生要以价值观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人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要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高层次是以公为主,不计个人得失,注重奉献精神,在关键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中层次是公私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不损公利己,不伤害他人。低层次是以自我为中心,事事考虑自己利益的多,不思进取。 对低层次学生要引导他们克服消极个性观念,发展积极个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对中层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需要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重,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对高层次热情鼓励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校园内形成弘扬正气,倡导集体主义,讲奉献的良好氛围。
3.3抓好职业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点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首先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专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到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要组织学生学习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教育学生做一位称职的劳动者,既要 有良好职业道德,还要有专业技术的本领,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西部高校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生群体特征及思想概况
自1978年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在校研究生已经成长为一股人数庞大、分布广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力量。归纳起来,目前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源结构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由过去主要以本校应届生为主,到现在的外校应届生、辞职考研人员、在职学习人员、同等学力者与本校应届生平分秋色的局面。研究生在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婚姻家庭、年龄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面对社会问题及思想波动时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他们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倾向,这就构成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挑战。
2.政治修养欠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尽管研究生大都受过多年的理论教育,但是他们尚未真正形成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能用辩证、全面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具备客观、正确地分析评价政治的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模糊和错误的政治观。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有些研究生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知行难以自觉统一的问题,并进而对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素质产生冲击,表现为部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失范等。
3.独立意识强,思想教育难度大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具独立性,强调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经常接触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思想开放,善于独立思考,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大都要通过内在思考才可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由于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生在对待外部世界问题上都有自己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并且他们已经历过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上不愿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再教育”,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也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西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生源地以西部为主,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这使得西部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缺乏足够吸引力,无法招揽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踊跃报考西部院校。由于生源地以西部地区为主,导致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获得历史性突破,但西部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质量不如东部等发达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受其影响,西部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也要逊于发达地区,由此导致西部高校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上相对发达地区院校的研究生处于劣势,这对学生的心理自然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此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压力。
2.教育投入不足,地域经济对教育支持力弱
西部各省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赶不上东部发达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加以扶持,但西部教育的资金、人才缺口依旧很大。2007年西部12省区中央及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1900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的19.36%,平均每省区投入158亿元,还不到同期江苏省教育投资的四分之一,仅相当于广东省的18.29%。由此造成西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资金投入难以保证,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学校及教育体制难免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总体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工资导致科研学术资助及毕业生就业的本地安置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对投身西部建设缺乏热情,毕业后争相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争取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留在西部工作,既要“教得好”还要“留得住”。这“去”与“留”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成为决定西部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为抢抓机遇快速追赶,“唯科研至上”的负面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转向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社会资金与教育实体间的利益关系趋向多元,校园网络开始大范围普及,大规模的院校兼并重组对教育资源配置做出了重新调整。为了抢抓这一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西部高校通过多方动员、积极谋划、突出重点,在业务教学及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工作方式传统,方法简单,专业德育队伍建设也不完善;研究生培养中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唯科研成果至上又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偏颇。
三、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与困难,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立足自身潜力,积极开拓渠道,扩大教育实效的原则进行。在这之中要重点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都较强,实效性好,很适合西部院校开展研究生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一些西部院校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西北大学的“黑美人艺术节”、四川大学的“学生社团文化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科技文化活动月”等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组织筹划还是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已朝着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在校研究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教育素材丰富的有利优势,积极帮助由应届本科直接考上的研究生增加社会阅历,对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在职或辞职读研人员加强指导,为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及个人思想问题提供思想上和政策上的指导,使其能够坚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三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已经在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又使得网络很容易为各种有害信息所利用,所以要切实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扬华素质网”、兰州大学的“萃英在线”、西南政法大学的“红歌网”等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对各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研究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科研的同时还担负着家庭、工作的担子,负担过多既影响了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容易使学生背上思想包袱,并进一步对其价值取向和学术态度造成不良影响。西部高校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较多,加之研究生高昂的学费,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大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留在基层、留在西部、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体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完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科学规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专职研究生德育队伍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深造,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研究生生活、科研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和改进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西部实际,准确把握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充分利用地域现有优势,克服当地教育经济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积极寻求投入低、实效好的工作途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西部社会经济进步和民族复兴大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39-41.
[2]方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8):4-7.
[3]贺翔,王超,黄晓颖.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Abstract: Adult i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entality,learning effect and content,learning behavi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dult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facts, adhere to people first,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entrance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by a variety of carriers,carry out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关键词: 成人;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adul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98-02
0引言
近年来,成人教育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成人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却至今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成人学生个体存在文化层次和社会角色等不同特性,他们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又各不相同。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断创新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是成人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强大动力。
1成人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动机多样而强烈,学习心态放松且平等成人学生求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有要拿学历文凭以改变自己的地位或岗位的,有为了更好地再就业的等等。由于面临竞争压力、岗位变迁、职业技能更新以及家庭负担等原因,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以提高工作和生活能力的愿望尤为迫切。同时,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比较放松,基本实现了教与学的平等。
1.2 学习效果的速成性,学习内容的实效性成人学生既要工作又要生活,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他们大都希望短时间内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且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学习经验,理解能力较强,因此,他们追求学习效果的快捷与高效。而成人学习的内容与其社会角色和职业密切相关,他们要求所学的内容贴近工作实际,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面临的问题,追求学习的有用性和实效性。
1.3 学习行为的经验指导性成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构成了他们学习的丰富资源,但利弊并存。首先,成人学生的经验既是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又是学习的资源,他们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动机的形成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成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依托,也为教师施教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基础;其次,成人易用已有的经验来判断学习的内容,很难跳出以往的局部经验,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由于受到以往经验的影响,成人在学习新知识时容易忽视理论学习,进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1.4 学习的独立性与受干扰性由于成人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成熟,他们能根据个人的现实需要确定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能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体现自我独立性。同时,由于成人学生之间接触时间较短,相对陌生,彼此之间难以进行合作学习,他们的学习也呈现相对独立性。
成人学习也必然要受到生理、工作、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易受干扰性。首先,记忆力衰退、体力减弱等生理机能的逐渐衰变对成人学习干扰最大;其次,成人学生大多在业余时间学习,工作忙、压力大,这必然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成人都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其人际交往会影响他们学习的连贯性。
1.5 学习速度减慢,意义识记能力强成人感知器官功能下降,学习速度减慢,记忆力变差,但其抽象思维能力由于经验的积累而明显增强,他们学习的意义识记内容容易得到强化,出现逻辑记忆能力增强,而机械记忆能力减弱的情况。
2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1 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通过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根据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教师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主导作用。
2.1.1 课程教师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教师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课程教师在成人教育中做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因此,提高广大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就成了做好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而成人教育机构也必须设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还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确保成人教育的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如果课程教师都能很好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把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把德育和智育、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便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乏力等问题。
2.1.2 设法改变成人对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的局面第一,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使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原则;第二,要加强对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喜欢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程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到这类教育并非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三,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结合成人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抓住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教学。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志曾精辟论断: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时刻注意尊重、理解、关心和激励他们。
2.2.1 抓好示范首先,要求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做好表率的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注意的焦点,教师良好的品德及其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成人的思想;其次,成人教育工作者也可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他们加强典型教育,比如,通过先进人物的成长经历来引导和示范,使成人学生获取动力,做到学有榜样、学有标准。
2.2.2 以情理服人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开展各项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体贴、理解成人学生的需要,尊重成人学生。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此外,成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关心和激励成人学生。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已是相当强烈,因而,成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成人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责任,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以成人学生为中心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一切以成人学生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成人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他们交心的同时,把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灵活。
2.2.4 善于沟通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与成人的沟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成人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等方面。成人教育工作者既要坚持严格管理,又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在具体的事务或活动中自我成长和发展。
2.3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1 互联网互联网已发展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成人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信息网络化使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多媒体课堂便是很好的例证,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当前网络监控技术条件和网络立法均不是很完善,存在很多弊端,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好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信息平台,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互动地进行沟通。成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E-mail、班级QQ群、班级博客和党员QQ群等网络平台在网上和学生交流、沟通思想,或指导学生学习等,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2 党团组织成人教育中很少有党团组织出现,这对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成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助手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在成人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逐步形成以党建促进成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发挥成人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
2.3.3 各种学生活动成人班级相对于全日制学校中的班集体是一种比较松散的集体,其学生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缺乏。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成人的特点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联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型政治教育展览等),以增进成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于各项实践活动中去。
2.4 心理健康现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给成人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非常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因此,提升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增强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成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成人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面对挫折、承受挑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5 加强成人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成人学生入学教育开展得好,可以使他们从一开始就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并增强他们的事业心。首先,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要让成人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今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是文化知识及实践能力的较量,以促进他们增强学习动力;其次,要加强理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培养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等,使他们在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再次,还必须加强专业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学校规章制度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等等,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航向。
3结论
因此,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对人的观念造成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有成人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并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肖玉梅.现代成人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齐明.关于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5).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有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习惯于更多关注自我,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争论,经过亲身实践来考察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有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较强的优秀传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的公民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展现,这并不是一种偶然,也显示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理想信念淡薄,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受现代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正因为这样,他们大多缺乏理论素养。同时,“90后”大多集体观念松散,表现为组织纪律感淡漠,不愿服从统一安排,喜好我行我素。
而另一方面,“9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令人吃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前途及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偏颇评价和片面认识。在汶川地震志愿者、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身影。在汶川地震中,开进震区的部队中就有不少年轻的“90后”武警战士,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受阅的主体都是“80后”“90后”的官兵。他们在阅兵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万众一心的合作意识,挺身而出的责任感,成为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90后”在整体上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相对于前几代人,“90后”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例如,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不少学生决定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
4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已得到基本发展与完善,和“80后”的大学生相比,信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接触新事物,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开放多元的社会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展示自我能力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未来既有清晰的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信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因而“90后”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更早地考虑以后个人的生存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90后”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善于创新等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90后”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教育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教学仍然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使“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或逆反心理,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是出生于家庭比较优裕的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傲慢自负,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认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容否认,“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失业下岗等问题,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对这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关注和感受,由此产生的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关心“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天赋和优势,积极加以鼓励,使他们的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重视课堂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育的得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及其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要积极改进授课形式,创新讲解方式,着重加强实效。尽可能做到一门课程选派多名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穿插担任教学任务,并适当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或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讲座、讲课,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还需要各科教师加强配合,着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内容去阐明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积极引导,使之向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开发课外资源,重视社会实践,积极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则有较高的认同。
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活跃大学生课余生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广泛性,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有利于造就“90后”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培养崇高的正义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在实践中,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总之,“90后”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时代特点的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教育。
参 考 文 献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姜雅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语言 特点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57-02
教学语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具语言。它是以声音语言为主,同时要辅助我们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眼神等肢体语言,这样多种“语言”的结合搭建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使师生达成共识,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政治性、育人性较其他课程更为突出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语言也应具有特殊性,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学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由于受到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场所的约束,使它的随意性减小,相对其他教学语言来说有更加严密性的特点。
1.指示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是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又依赖于教师用教学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暗示、询问、警告、命令,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一系列过程的顺利实现都依赖于教学语言的维系和沟通,这就是教学语言的指示性特点。
2.规范性
在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来接受知识,领会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汉语标准语言,在与学生对话时发出的语音要标准,运用的词语要得体,造出的句子要符合语法规范,使用的概念要确切,表达的意思要清晰,阐述的观点要明确,做出的推理要规范。中国语言词汇丰富,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语言进行表述,必定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也许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3.通俗性
我们强调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并非排斥它的通俗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要符合口语的特点,即通俗易懂。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要口语化、生活化,便于交流和沟通。同时应该注意,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应避免使用日常口语中的口头禅、方言,避免重复唆。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掌握丰富的词汇,深刻领悟语义的特点和功用,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做到与学生交流的表达方式多样化,语言丰富多彩,修辞方式灵活,这样才能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4.启发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接收新知识、拓宽新视野、开启新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的过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背离,应该打破。现代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教育。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育不能称为现代的教育。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课堂上教学语言可以启发学生更加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学习方法等基础知识。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准确、形象、生动、传情,更应该充满启发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科学思维,激发浓烈的思维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疑问句,并留出相应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唤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双方共同的学习、模仿、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掌握用语言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技巧,鼓励学生勇敢地奔向知识的海洋。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态势语。课堂上,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运用口语进行教学外,态势语也是教师必须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手势、表情、动作等表达特定意义的态势语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可以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到补充的作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面对难题的勇气。所以,在课堂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会多种“语言”的结合运用。
二 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使用什么语言必须是与一定的场景相符的,即我们词汇的组合、语义的表达、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都是受到一定的交流对象、交流情境制约的。也就是说,语言是受到语境制约的。作为特殊语言的教学语言,它的独特性更加的鲜明,即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是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是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我认为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是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三个主要因素。
1.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起着主导作用。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却不尽相同,最直接的反馈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有的让人意犹未尽,将自己融入其中,而有的则让人感觉枯燥乏味。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门课程,有的课堂氛围活跃,师生融为一体;有的课堂却死气沉沉,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都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学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语言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和道德情操是分不开的,进而影响着课堂效果,以及知识的传授。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扬长避短,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2.学生对教学语言的制约
学生是教学语言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他们展开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知识基础、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心理、思想道德状况都处于不同的水平上。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同点,对我们思想政治课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同一层次的个体,而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因此更应该掌握运用好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尺度。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看,对大学生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会深入的思考,挖掘问题,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同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最显著的特点还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积极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用教学语言来“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对学生要有丰富的情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尤其是针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特点,我们更应该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躁情绪。我们要创造出让学生情绪高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
3.师生关系对教学语言的制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网络环境;媒介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和研究域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陆庆壬在其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专题研究,并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则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基本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范畴。其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从一个孤立的概念被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中以“环体”的形式把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要素”之一。以此为基础,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例如:邱柏生提出“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即“对全部社会因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协调整合关系的动态研究”。这些不同的研究视角发挥了“殊途同归”的奠基作用,逐渐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域界上形成共识: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存在,它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其二,这种客观条件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那部分环境因素。这既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直观”相区别,又避免了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泛化为一般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理论层面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规律研究,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规律性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要素、特征和功能,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各自形成了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在要素研究方面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开放环境与封闭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等。有的学者还从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出发,提出“外部德育环境、内部德育环境和中介环境(大众传媒环境)”的要素分析法。二是从与一般环境之比较及其自身育人特点两个层面出发,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育人特征,从而与一般环境、其他教学环境相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张耀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表现为复杂性、开放性和易变性,陈秉公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广泛性、直观性、动态性、渗透性、特定性和部分可创性特征。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的总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比如,张耀灿所概括的复杂性实质上也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广泛性,而陈秉公所提出的动态性与张耀灿所提的易变性则是一致的。综合了他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的总结,有学者提出了广泛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是多对有独立特征的统一体: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统一、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统一、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目前理论界的研究循着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分别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过程、内容、方法、效果等,形成了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分析,具体包括传导机制、滤选机制、内化践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沿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考察某一类型环境系统的影响。三是从主体出发,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约束功能等。
4.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者认为,我国古代不仅重视人际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而且重视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关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研究者认为,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主要发展阶段可划分为自然经济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商品经济条件下理性主义环境决定论、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三个时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者认为,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基础,环境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原则,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自然适应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就是环境的美化、净化和优化。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它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规律,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诸多环境要素之间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规律主要有协调控制规律、能动受动规律和适应超越规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方法,主要有社会导向法、整体协调法、筛选转释法、利用优势法、环境隔离法、比较鉴别法、典型示范法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实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于现实问题的研究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浪潮的宏大背景,旨在回应现代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系统探讨各个具体环境的特征、影响及其建设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普及过程而形成的,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即时性等特征。李辉在其博士论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中对网络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谢海光把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部曲”。
2.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
郑永廷认为,媒介环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直接参与塑造、改造教育对象”。国内外关于媒介环境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如卜卫的《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尼可·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等。学者们把这些研究成果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环境研究的发展。李辉提出,媒介环境不仅影响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张耀灿强调,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此为基础,周从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郑永廷认为:“媒介环境、竞争环境、开放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特征。”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并向社区环境、竞争环境等推进。同时,宏大的时代背景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组织环境等注入现代要素,学者们也将其纳入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周琪.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研究述评[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关键词:思想政治;内部化;专业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朝着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不论是在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在更加精确、系统和现代的教育内部化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概念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科专业性和学科科学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学科建设、相关学术研究以及教育实践工作中主动地构建自身专业学科知识架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部化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与教育本身、教育主体和客体等进行有机融合,在学科建设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教育相关内容组成统一有机的系统,构建专业的、科学的、独立的知识架构体系和教育活动体系。根据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基础和立足点,不论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建设、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还是教育实践活动,都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主要的活动对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当中,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立足的点,从而更好地确定教育主题和教育理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核心是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思想实践发展活动,具有独立、自足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烈的专业色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概念和特征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内部化,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内部化,还有一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内部化。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部化就是建设自身的学科、研究自身学科的问题以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的学科认识体系
当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化倾向十分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在学科建设自觉性上十分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科建设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要从学科发展的规律、学科建设的态度和学科建设应当遵循的理念等方面采取措施,这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自觉构建的学科认知体系。为了在学科建设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培养和建设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定位、内涵、特点和学科价值等等。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培养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情感认同,只有在情感和心理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能够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到坚定。其次,要自觉培养自身的学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自身的学科职业伦理建设,这样才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过程中做到爱岗奉献、积极努力,从职业认同和职业理想方面坚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念”。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判断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科发展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有序进行。
(二)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指在思想政治的认知、理解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研究内容进行探讨,要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核认知当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的科学探索体系。而这一科学探索体系的建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敬业的科学研究精神,这样才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相关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科学精神树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现实相贴近,教育内容要能够将社会当前真实的思想状态和价值取向进行客观地展示,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其次,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精神,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重要保证。严密的论证方式、理性的内容分析以及知识的真理性探究等等,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理性精神。另外,探索精神作为科学研究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学科的科学研究、内容规律的探索以及理论和实际的实践联系等等,都需要科学探索精神。通过以求真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为主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树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工作的科学性。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培养
社会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重要实践基础,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重要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工作,需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对社会的分析、认知、理解和提炼,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深入到社会体系当中,同时也要将社会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研究的内容当中。具体来说,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就要对社会进行仔细观察、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以及注重社会发展的改造方向等等,从多个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使之具有社会关怀性、社会解读能力和改变社会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同时也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件、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批判,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成功的重要体现。
(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需要以一定的边界为限,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化必须要对边界有着较为明确的限定和认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边界意识的构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条件。边界意识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在思想上坚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应具有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从业要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意识的重要体现。其次,在教育活动中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思想政治学科进行区分,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专业化。另外,不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对所谓的边界进行研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倾向性提出来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需要从多个角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4(2):16-21.
[2]叶方兴,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62-167.
[3]刘基,闫立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与重构[J].求实,2011(12):93-97.
[4]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14-19.
[5]李萍.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与组织化[J].科学中国人,2016(5):24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进行探索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作为人类的育德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概念不同而已。
笔者认为,在非阶级社会,随着原始意识和社会交往的形成,只不过是一种德性的萌生,而不是一种确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这种德性是维持原始社会的一切习惯。到了阶级社会,道德教育才与政治生活相联系。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道德教育研究更加深入,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存在,没有科学揭示人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
马克思主要从社会与人的实践性本质、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以“实践”作为根据,科学揭示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本源性论证。认为,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与满足,正是人的存在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社会存在。总而言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认为: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此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就是实践性和阶级性。任何社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都有自身的思想体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决定的。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政治,坚持一定的思想体系和思想的再生产和分配,就是要为一定得经济基础服务,正如所说:“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三、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界观点纷呈。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方向的教学与科研过程,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深刻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我们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内容及其发展方向等,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
其一,时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形态发展
所处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特点也就有所区别。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相对封闭、单一,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鲜明的一元化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表现为一种“排他性的意识形态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日益表现为一种“兼容性的意识形态性”。也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尊重、包容非意识形态性要求和吸收、借鉴其他意识形态中的合理性、普适性内容。
其二,时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发展
这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除了具有阶级性以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等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角度讲,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等。
因此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不要割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这正体现了中国化的时代特性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所揭示和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存在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划分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层次,并能揭示出各种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体系是可取的。
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划分出层次,二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贯穿的层次,在基本规律中体现具体规律,在具体规律中反映基本规律。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从它的复杂关系中,揭示其必然的、本质的关系,不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因素、准则、任务等作为规律来研究。根据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一般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能动反映论和灌输论,揭示了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社会发展规律,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经济制度、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就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依附于时代任务而发展变化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鲜明的独立个性,以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会有强制性的灌输色彩。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 政治教育 生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38-02
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革命,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和娱乐都与网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网络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各种不同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道德风貌、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网络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不断的生活化。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渗透性
内容越直白、目的越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抗拒情绪。由于网络具有公平性、开放性等原则,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恰恰能克服这一缺陷,其一般不会明确、直接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变得更委婉、更通俗甚至更时尚。这样就避免了引经据典地直率劝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常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融合,甚至可以将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包装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对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其不但注重利用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网络环境,还擅长利用网络传播集图画、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身的资源,这不但可以充分调动了网民的积极性,还使网民对其形式和内容有不可拒绝的吸引力,让网民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选择性
人们在生活中要解决众多的矛盾和选择,这种选择和矛盾来自环境的相互作用,必须依靠自己做出选择。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具有自主选择性的网络平台。网民在网络中可以主动、自由地进行选择,而不需要受到他人的支配。网络中的点击、查阅、浏览、评论等行为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提高内容形式的可接受度,使网民能够在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要契合网民的生活、了解网民的需求、满足网民的利益,还要符合网民的兴趣和爱好。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从设计目标、设计手段和设计理念上契合网民的生活。此外,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传播上的优势,即具有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操作便捷、覆盖面广的特点,网民可以从中获得内容丰富、具有正面意义、数量众多的信息。为了提高网民的自主选择能力,必须让网民明白“怎么选择”和“选择什么”的问题。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同化性和多元性
每个网民对网络生活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网民都是以独特的生命形式存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主动参与思想交流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方式。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还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从而让网民可以挣脱现实生活中的枷锁,抛开种种顾虑,真实地展现自我,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个体的差异也不会使网民像一群绵羊被人牵着鼻子走,反而是让网民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尊重和照顾网民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地使网民的网络需求得以满足,使网民的天赋和个性在网络中得以发挥。对网民不同需求的
满足,能使网民得到存在感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更加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够给人带来乐趣,因此在尊重网民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使自己的呈现方式能够对网民进行同化,使每个网民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激发。在网民的思想碰撞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从不同纬度和更深层次来影响网民,而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其不但会引发个体新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迷茫,还会激发个体自我意识的期待和追求、新的感受和领悟。
二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生活包含了人的全部活动,在说明一切精神性东西时,可以从生活的第一性原则来进行,从而对精神性的价值和本质进行揭示,所有宗教、意识形态和历史原则莫不如此。因此意识形态无需对独立性外观进行保留。认为生活对意识有决定作用,而意识不能决定生活。因此,根据的生活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唯有与网民的网络生活融为一体,并通过网络生活表现出来。
2.现实依据
第一,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的学习、办公、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人们获得了选择信息的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网民会对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自主选择。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必须与网民的网络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其生活化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特点,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二,人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包括创造性、自主性、自为性和能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的流通性得到很大提高。新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而那种传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无能为力了。因此,为了顺应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人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网络体验和,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成为网络信息中的一种。这样一来,人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得到了传播。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需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往往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并存多种所有制成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此种经济成分除了能够使易变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呈现在中国的经济活动及经济方式中,同时还会有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出现,特别是现在整个世界正在被逐渐崛起的网络社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及新的机遇。
三 如何有效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
1.从网民的网络生活选取教育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在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从这点可以说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作用非常重要。长时间以来,中国都是按照领导意志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主观设计并且搞“一刀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从而非常严重地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选择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内容,并且真正地做到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各种问题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教育引导网民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应该把网民的认识都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
2.教育方法应融入网民的网络生活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桥梁是教育方法,要实现教育目标只有找到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单向灌输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对实现教育目标非常的难,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的互动来实现,其体现的是平等的精神,而传统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为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唯有和网民的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办公、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等网络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让网民在网络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3.教育目标应引领网民的网络生活
由于网络是一个万花筒,因此,网络中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也是一个庞大的垃圾场,往往造成众多网民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因此应该将引领网民的网络生活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想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使网民的网络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开展;(2)批判消极、颓废的网络生活,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
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运用策略
1.选择具有渐进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由于在获取、认同、接受、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网民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可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所以我们应把握渐进性的特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应用。在应用时还应该注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逐步深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逐步深入这两个层面中。
2.选择具有多层次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选择多层次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是由网民的层次性所决定的。只有通过对多层次的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才可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从基础性目标、主体性目标、拓展性目标三个方面来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