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与教学的融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

第1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第2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实践策略

近几年,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理想之路在何方呢?笔者认为,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是理性的回归。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学习,能掌握一定的文本表达形式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

目前,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总是把“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完成,而对和文本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表现形式却关注不够。

但是完整意义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文学作品的形式作为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包括两个紧密相联的方面:一是作品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如炼字、遣词、造句、修辞等表达技巧以及记叙、抒情、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一是与内容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式,称为外形式,如体裁、结构、详略、层次等。对于语文阅读课堂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还要了解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那种只注重文本的内容分析,忽略文本的表达形式的教学,是有失偏颇的,是不完整的,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因此,只有把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二、语文教学关注文本表达形式的实践策略

1.根据文本类型,寓关注表达形式于制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中

怎样制定教学内容才是正确有效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教材的类型来确定合宜正确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鉴别出语文教材选文(课文)有四种功能,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显然,具备“例文”和“样本”特征的文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侧重于文本表达形式的教学。而对于具备“定篇”和“用件”特征的文本,则可以分别从文学鉴赏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两方面来设计合适、准确的教学内容。成尚荣说:“一个对阅读课教什么,心中十分清楚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优秀教师,至少可以逐步成为优秀教师;一个对阅读课教什么,心中茫然,只是凭依‘老经验’教语文的教师,不可能是,也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2.指导阅读方法,寓体会表达形式于理解文本内容中

尽管我们强调语文课要着力于形式,但形式必须附着在内容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把理解文本内容和品读表达形式巧妙融合起来,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会表达形式这两个方面,要做到有机融合。

如在老师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从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到慢慢关注“课文怎么写的”,从“感受美”,到慢慢发现“课文抓住了哪些特点,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写出了这种美”。老师再恰到好处地一步步总结写法和学法,使学生从对文本语言、事物形象的感性认识中,又丰富了理性的思考。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事物的外部形象,更收获了如何抓住特点,用优美的词语描写外形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

3.善于运用比较,寓渗透写作方法于领会表达形式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要求的达成,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出现“了然于心而不能了然于手和口”的现象,对优美的句子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很美,又说不出美在哪儿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审美的思维框架,寓渗透写作方法于领会表达形式中。借助教材提供的例子,通过比较的方法,积累词句,渗透写法,学生会发现看似平常的词语、句子蕴藏着不平常,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鉴赏能力,自然语文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4.运用迁移模仿,寓仿写训练于学习表达形式中

第3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一、阅读教学在“小练笔”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积极有效地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文本,从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如:《小摄影师》一课中,“小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从“小男孩乘上电车……”后面要学生续写,明显这个“练笔”的设计与课文阅读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放在小男孩为高尔基照相时的那个句子来引导。让学生明白到小男孩是多么盼望照到高尔基的相来贴在墙上。可是,偏偏又忘了带胶卷,多么伤心,多么失望,眼看快要实现的愿望却泡汤了。此时此刻,你们来写一写,想像这个小男孩是否再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把故事续写完整,保证充分时间让班级的学生去想像。最后,我发现了有很多学生编成了第二天,小男孩带好相机和胶卷……终于照下了高尔基的相片。当相片贴在墙上时,许许多多的同学看了都惊讶地说:“太棒了!真了不起!”

众所周知,九年制义务教材是统编的,从中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八次习作,实践证明这些习作远远不够的。因此有的“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来,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在写作的结构方式上是按“总分总”的关系进行叙述。作者采用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所以课后的“练笔”就出现了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当学生看完题目后,就写了《美丽的紫云园》,有的是按移步换景,把自己爬山时看到的景物描写出来。我在展示作品时向学生讲解了像这种描写的方法就是“总分总”关系。也就是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文进行构思的。而有的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紫云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象。从学生的作文看,孩子们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真的做到阅读与“练笔”相互交融,活学活用,读写并用的学习方法在班级里推广起来了,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

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习惯,是融合读与写的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如教学《开天地》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书,营造阅读氛围,创造写作情境,抓住这个时机,设计了“从前山村里住着一位彩虹姑娘……”为开头,让学生续写一个故事的“小练笔”。当学生交上作文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把彩虹姑娘也编成神话故事似的,十分神奇有趣。其中林周筠同学写的彩虹姑娘呼风唤雨,为乡亲们解除多年的干旱痛苦,当乡亲们捧着白亮亮的米饭来感恩彩虹姑娘时,竟发现她早已变成一片云飘走了。故事编得如这伟大的人物一样,为了创造美丽的宇宙,自己却粉身碎骨了。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读写,亲身体验到成就感与自豪感,使学生养成了热爱读书,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

第4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音乐媒体;小学语文;深度融合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下面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一切合理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能仅仅是互相叠加,而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1、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因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依靠其存在的深厚文化内涵感染去引起观众的轰鸣,是一种情境的凝结,也是一种意境的创造[1]。语文教学偏理论教学,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感和无聊感,使得语文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音乐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相互融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抖擞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还能够让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

2、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探讨

2.1选取适合的音乐创设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音乐媒体的使用,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提前对即将学习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教材,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为中心,在选取音乐时选取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符的音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将学生带入相应的语言环境中[2]。比如在讲解到《四季》的有关知识时,涉及到“春天”的有关内容,,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点音乐活跃课堂氛围,为了更好地与“春天”结合,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歌曲《春天在哪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该歌曲,配合语文教学的进行。《春天在哪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春天的景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2将情感与教学内容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音乐素材使得情感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而是要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让学生带着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3]。为了能够让情感和教学相互融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可以融入合适的音乐元素。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很快地跟着音乐的节奏走,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不同风格的音乐体现出的情感也不一样,比如歌曲《神秘园之歌》是一首旋律舒缓的歌曲,体现出一种抑郁、悲伤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聆听这样的歌曲时,情绪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并对相关文章内容中体现的伤害、惆怅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所以,在学习到有关故乡的文章时,就可以利用《神秘园之歌》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加深学生对情感内涵的理解。

2.3利用音乐资源带动情感升华

小学生年级小,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再加上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学生面对文章内容时理解起来很难,不能全面地理解文章内涵。这时候,如果语文教师将音乐媒体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内容的情感需要,尽可能地选择能够诠释文章情感的音乐,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进而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到《长城》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学习这篇文章时会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导入到课堂之上。《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在聆听这首歌的时候,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加感性,在教学过程中听到这样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3、结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想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沉闷的教学气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音乐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最好方式,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从选取适合的音乐创设教学氛围、将情感与教学内容融合以及利用音乐资源带动情感升华等方面入手,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也更加轻松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07):125-128.

第5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一、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来说,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当前我国一些教师运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来看,尽管已经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导致阅读写作一体化没有形成融合性,甚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割裂的现象,不利于有效开展,因而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要更加重视二者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运用阅读写作一体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将其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进而能够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比如可以将互动教学、激励教学、探究教学等运用到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当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总之,阅读写作一体化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阅读写作一体化的重要价值,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由于阅读写作一体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以及自身教学方法实际,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推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来说,在实施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引导,比如我在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切实加大引导工作力度,比如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复习,并且能够将阅读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写作;再比如在课堂上我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内容,特别是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的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学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

2.强化教师指导服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更加重视指导服务作用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比如我在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将课前辅导、课上引导、课后教导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角度,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三导”,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简单的学习心得;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内容等等。

3.加强教学平台建设

第6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阅读教学;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间接的对英语阅读学习起着促进的作用。从英语阅读教学本身来说,其是一个动态的有着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从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全过程中所具有积极作用的层面出发,对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学习动机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从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的角度来看,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强化论、需要层次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

从强化论理论的层面来看,强化论可以用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引起,该理论的观点是学习和动机是不需要分开的,能够引起人动机和引起人学习的行为都能够通过强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得到了强化,就会因此获得较强的英语阅读方面的学习动机,反之,学习动机就会弱化。

从需求层次理论的层面来看,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不同的层面,这五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人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需求层次理论又进一步将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分为人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及创造需要。需求层次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观点主要是建立在人类只有在自身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自身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学习动机相对来说就会弱化。

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层面来看,该理论的观点是行为会受到结果因素与现行因素两个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该理论中的结果因素指的就是强化,这里的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强化三类。当人能够确信自身的能力能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时,学习者进行就会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效能感,会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自我效感形成的因素包括学习者自身行为的经验、语言劝说与情绪激发等等。

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作用现状

从目前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现状来看,主要呈以下特点:

1.学习动机发展趋势。从目前英语阅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看,工具型动机呈加强的发展趋势,而融合型动机则呈弱化的发展趋势。融合型动机主要表现在英语阅读学习者为了达到与英语本族语人员进行交际和沟通的目的而学习英语的愿望,该类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英语阅读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及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兴趣。与融合型动机相比,工具型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英语阅读学习者出于自身某类目的或者实际需要而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动机。从我国英语阅读学习情况来看,大学生中工具型学习动机占的比例较重,大学生融合型学习动机较强,而社会型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多数情况下呈融合型学习动机与工具型动机融合的特点。

2.外在学习动机呈增强趋势。对于英语阅读学习者来说,其学习动机容易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举例来说,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工作或者学习要求的限制,必须将英语作为学习工具与工作工具。从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多数英语阅读学习者都是受外在学习动机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好英语是为自身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对于已经工作的学习者来说,主要是为了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而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英语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极强的影响。从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应用层面出发,应不断强化英语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从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3.成就型动机呈弱化趋势。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英语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表扬和认同,就会因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加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进入大学或者进入工作后,成就型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影响呈明显弱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习者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成就型动机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也因此呈弱化的表现。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融合型动机的影响明显降低,更进一步限制了教学过程中动机作用所具有的积极教学作用的发挥。

三、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的应用策略

从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来看,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反则,则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全程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从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进行应用的策略来看,主要应用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激发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全程来说,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英语阅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伴随着英语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越来越高。从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化论的层面出发,英语教师应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用的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方式有:通过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学生,用课堂提问或者考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材选择时,应关注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内容是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动机。从强化理论的角度来说,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特点而确定的英语阅读材料,能否更容易的被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材料选择是阅读材料的真实性也是必须关注的因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对英语阅读材料语言的控制有效的调整阅读材料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合理性。

2.关注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的个人需要。学习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的应用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并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生活和学习等多个方面出发关心学生。从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较多,而英语阅读全程中所安排的课时较少,因而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自身的自觉不断的将课堂的教学知识进行消化的基础上,不断在课堂外扩展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阅读知识。值得强调的是,英语阅读在课后是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训练的,而这些都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全程中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个人需要,从而从学生需求发展变化的层面出发,不断的激发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合理应用教学评价。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合理应用教学评价,是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结果。具体的应用策略内容包括,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英语教学全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不断的督促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整个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关注给学生设置成功体验的机会,学生个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是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因素。具体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英语阅读教学全程中通过树立学习榜样,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及时且全面的评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所具有的积极影响。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英语阅读监督和评估来增强学习动机对学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积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自行设计的教学考核方式,或者通过学生自我测试,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估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水平进行监督与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使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能够极大的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阅读的全过程,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玲.Dornyei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第7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群文阅读读写结合实施方法

群文阅读的兴起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影响。群文阅读摈弃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模式,从多文本的关联度中来梳理相似性文章,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展开阅读,并从师生集体交流互动中建构知识。可见,群文阅读不仅在阅读过程中注重从文字间撷取闪光点,更重要的是,群文阅读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了重要导向。显然,从阅读实践中来拓宽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同样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作为教学的共同体,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正如康德所言,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以交流、分享、情感沟通为基础的群文阅读,将拓宽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大有裨益。[1]

一、小学群文阅读中读写融合的方式

读与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阅读的过程是增长心智活动的有效途径,由外而内的吸收知识,写作的过程是对自我心智外化的过程,从自我经验、心得体会中由内向外表达。阅读与写作本身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1.巧用“留白”来延伸读写结合

留白是书画中的艺术特色,在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的留白中,让学生从自我想象与语言表达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启发学生读写结合。如在文章叙述讲解中,对于耐人寻味的悬念设置,以情节为空白,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对于《将相和》中,蔺相如看到廉颇负荆请罪,会说些什么?有学生写道:廉将军,您为何下跪?在下受不起,快快请起。每个人都会犯错,而知错能改,何罪之有?为了国家兴旺,您我应该以大局为重,共同辅佐君王成就伟业。可见,从文章“留白”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进行补白训练,增强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2]

2.结合仿写迁移来突显读写训练

仿写是从原文本的表达上进行模仿和叙述,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领悟。仿写迁移至心理学上,作为写作教学的有效手段,便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仿写对象,并从立意、构思、写作手法上进行模仿,体验写作训练。需要强调的是,仿写迁移不是“照搬”,而是教师阅读指导下,以新的写作形式来进行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在具体仿写迁移训练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仿内容,如在《松鼠》一文中,对于松鼠搭窝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启发学生进行模仿。明确仿写的切入点,结合“先……再……然后……”句子格式进行仿写,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以钓鱼的过程进行训练、以放风筝的顺序进行训练等。对于仿写内容,教师切忌对原文的拼接与组合,要启发学生从原文写作技巧和方法上,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和思维特点,明确仿写思路和内容,提升知识迁移。二是仿形式,所谓形式,主要从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进行训练。小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对事物的认知相对简单,特别是在生活中的观察力较低,不利于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因此在仿形式写作训练上,要从原文的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教师要善于从中来梳理写作架构,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如何安排详略内容,结尾如何收笔等等。如对《我的家乡》一文,从文章结构的梳理上采用“总、分、总”方式。如有学生写道:我的家乡在豫南一个美丽的田野上,那里有望不到边的麦田,有弯曲的河流,有丰富多彩的风俗风情……;开头结束后,结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家乡的美丽风景进行了描绘;在结尾处进行总结:我爱我的家乡,她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我爱我的家乡,她是我人生成长的摇篮。

3.创新改写

对于读与写的融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理解文字,从写作中运用文字。创新改写作为高难度的写作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以根据群文阅读教学实际,有节奏的开展。改写创新要注重创新性,从题材的选择、从写作手法的运用独辟蹊径,体现二次创作的特色。如对于《狐狸与乌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之改写成情景剧本,让学生从篇幅变换、人称转换、体裁重构中体验改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文材料的理解力和想象力。[3]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对策

1.读写结合避免走入误区

群文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要避免两者的机械练习与分离,正确理解读写融合的方式。如有些教师过于讲解阅读,偏重于对文章的探究,而忽视写作方法的提炼,在写作教学中,又撇开了阅读训练,进行单纯的写作方法指导,使两者无法有效融合。还有教师在强调读写训练的同时,过于注重形式,忽视读写过程中各要素的衔接与对应,要么只读不写,无法从阅读训练与写作上进行良好平衡。

2.注重群文阅读拓展,服务读写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良好的阅读是提升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倡导多读书,少做题。群文阅读的开展,要强化阅读量与阅读范围的拓宽,结合群文阅读要求,从课内文章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中,来促进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拓宽群文阅读,一要注重理念上的拓展,将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衔接,让阅读走进学生的思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二要注重阅读形式的拓宽,不仅要注重文本阅读,还要通过阅读实践活动,结合网络阅读、音像阅读来丰富阅读方式;三要注重阅读内容的扩展,特别是经典范文、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故事等材料,都纳入群文阅读范围中;四是注重阅读时间的拓宽,如课内、课外、课前、假期等都是阅读关键时间。

3.强调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写作常常遇到“无话可写”的尴尬,其根本在于缺乏自身的生活体验。叶圣陶提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因此,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来感知真情。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关注周围的点滴,培养自我的敏锐视觉,用发现的眼睛来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三、结语

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与读写结合实践,在应用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适用性。注重对群文文本内容、文本主旨的分析,引领学生从关注身边生活,从联系事物的共性与特点上,拓宽阅读半径,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梅.形神兼备巧妙迁移——浅谈小学语文随文仿写的训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年10期.

[2]房志荣.“为写作而教”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18期.

第8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六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体现在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逐步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再加上我们的有效指导,就可以让农村孩子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更为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农村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5.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正确处理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小学的教学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不过我们也需要冷静的对待融合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万全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并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9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LUP教学模式

所谓“LUP”就是Lead-in(导入)、Understanding(理解)和Practice(操练)的首字母的缩写。LUP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视听结合,读顺口后再说,说活后就用,真正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交际性,而“三网融合”电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校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做到自主学习,而且对高中的英语课程难以适应,由于单词量太多,学生都很难理解文本的内容。但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网融合”电化教学模式却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下文就如何利用“三网融合”电化教学模式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模式图及操作要点

1. “三网融合”模式图。(具体见图1)

图1

2. 操作要点。

(1)导入(lead-in):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利用精选的复习检验内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以旧引新,导入新课。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新知识后,遗忘就随之而来,如果能及时地进行复习,遗忘的速度就会减慢,使得绝大部分所学内容能长时期保留在记忆中,语言学习尤其如此。不过,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对复习的内容一定要精心编排,使之对所讲授的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复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句型替换、朗读表演、遣词造句和听写等。

(2)理解(Understanding):就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可通过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电脑等媒体模拟情景,配合录像情景介绍课文或对话,也可以通过手势、表情、简笔画、实物等媒介,把语言和形象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所学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启发和引导学生总结语言规则,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操练(Practice):操练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操练,即Imitation Practice,如领读、模仿表演以及口头进行机械式的替换练习等;另一方面是自主进行实践性操练,即Oral Work,学生尝试独立使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如复述、用单词或词组造句、句型转换、看图说话和情景表演对话等;第三方面是带检测性巩固操练,即Production Practice,主要是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以上三方面可以用一体机去完成,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一步步来实现。

二、LUP电教模式在各种英语课型中的运用

依据教材的编排,英语课可分为听说课、阅读课、语言学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不同的课型。一般来说,每个单元的第一课为听说课,第二课为阅读课,第三课为语言学习课,第四课为复习课,第五课为写作课。下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LUP电教模式在个别课型的运用进行探析。

(1)听说课:这种课型在新课标中编排较多,通常要求学生学会在某一情景中如何进行交际,学会使用某些习语及词汇。根据《大纲》中的“尽量使用外语,适当用母语”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思路与学习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Warming up,笔者主要是通过实物演示情景、幻灯或录像再现情景、口语录音模仿情景和创设新情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待学生都理解后就让学生跟着进行模仿练习,并且用一体机放图片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交流。②用一体机进行交流。笔者会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f you have four days, Which place do you want to go?这样,学生就根据图片说心里话,从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③用录像或口语录音带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模仿表演,再利用一体机下载回来的录像创设情景来组织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2)阅读课(Reading):从必修阶段,阅读语篇的篇幅逐渐递增,并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在这种课型中,笔者的做法通常是用一体机显示与课文有关的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然后回答问题;学生在仔细阅读一遍课文后,教师适当讲解语言要点,再依据课文情节用一体机显示出更多、更详细的问题让学生理解作答,学生通过模仿朗读、看图说话、复述课文等方式获得相关知识。如在高一必修一Unit 4的阅读课中,教师可先简要复习前一课学过并且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关键词汇,并以启发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并播放课文电视录像片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并回答问题,根据教师给出的课文内容整理简表梳理课文线索,说出每段大意,整理课文结构。最后,设计一个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模仿课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语言学习课(Learning about language):这种课型是对阅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这一课型中,教师要对阅读文章中和本单元出现过且要求掌握的语言点进行归纳讲解,并进行重点操练。笔者的做法是:复习课文,用“三网融合”一体机呈现所学语言点,并作适当讲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三、LUP教学模式的特点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笔者发现应用“三网融合”电化教学模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具体特点可归纳如下。

(1)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材料范围内能流利地听说外语。因为“三网融合”,教师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一些有关教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来源更为广阔。

(2)教学过程交际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的语言。通过教师提供的模拟或半模拟的情景和语言环境,学生进而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