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早产儿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早产儿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早产儿护理方法

第1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胎龄≤34周的早产儿6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出生后立即给予氨茶碱3 mg/kg加入10 % GS 15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组32例出生后即在给予氨茶碱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1 mg/(kg·次)静脉推注,3次/d,72 h或120 h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次数(2.8±0.9)较对照组(3.8±1.2)减少(t=3.38,P

【关键词】 纳络酮;早产儿;呼吸暂停

[Abstract]Objective:To prevent premature newborns from primary apnea with naloxone.Methods:62 cases of prematurity ≤34 w gestational ag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 whom were given, intravenously,10% GS 15 mL plus aminophylline 3 mg/kg three times a day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2 cases whom were given naloxone 0.1 mg/kg intravenously three times a day besides the amniophylline therap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72 hours or 120 hours.Results: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pne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aloxone;Prematurity;Apnea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秒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有人认为其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不成熟、呼吸控制失调有关,也有人提出与内啡肽类物质具有相关性,早产儿在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浆内啡肽(β-EP)含量升高,应用纳络酮治疗疗效显著[1]。我们研究出生时脐血0、12 h β-EP升高与张雪峰等[2]报道的早产儿出生后0、3、6、12 h β-EP升高,且12 h明显升高相似,应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自2005 年以来≤34 周住院早产儿,出生时无窒息及胎粪吸入,胎龄30~34 周,体重1.1~2.0 kg,除外血糖、血钙及其它电解质紊乱,脑CT除外颅内出血,胸片除外肺部疾患。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分为两组,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30 例采用早产儿诊疗常规治疗,生后立即给予氨茶碱3 mg/(kg·次)加入10% GS 15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组32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生后立即给予纳络酮0.1 mg/(kg·次)静脉滴注,3次/d。应用日本产“科林”BP-88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心电、呼吸及SpO2监测,设置呼吸暂停报警,呼吸监护报警参数设定为呼吸停止超过12 s,当超过20 s,心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后,未出现呼吸暂停;有效:治疗5 d后,未出现呼吸暂停;无效:治疗5 d后仍有呼吸暂停发生或病情加重,或改用CPAP、机械通气治疗。表1 两组资料比较(略)

1.4 统计方法

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 =6.65,P

2.2 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极为多见,据统计出生体重

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机制为:纳络酮竞争性地阻断内啡肽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增加脑干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兴奋呼吸,改善通气功能障碍,降低PaCO2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纳络酮还能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增强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平均动脉压,使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亦能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阻断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进程,避免呼吸暂停缺氧缺血对脑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早产儿脑白质的损伤,包括脑白质周围软化,降低脑瘫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在早产儿出生后,注意纠正缺氧、酸中毒,减少β-EP的产生,可增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可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缩短呼吸暂停发作时间和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治疗组使用纳络酮后4 例患儿出现面色潮红、烦躁,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建议对≤34周早产儿出生后常规应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它对于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减少早产儿伤残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王玉增,蒋继芳,张厚玲.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3例[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5):216-217.

[2] 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早产儿早期及日间血浆β-内啡肽变化趋势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15-18.

[3] 王玉增,盛春永,谢 敏.早产儿脐血及母血β-内啡肽浓度与胎龄、体重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67-68.

[4] 辛 颖,魏克伦.有关极低体重儿的几个问题[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63-64.

第2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5

现今对于早产发生的机理还不完全明确,结合临床经验,大多数发生早产的原因:①母亲因素:产母妊高症,习惯性早产(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心脏病.糖尿病糖尿病.母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等;②胎盘与子宫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畸形,子宫肌瘤;③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④其他: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

早产儿特点

早产儿的体重大多不足2.5kg,身长<47cm,头围不足33cm,哭声较弱,颈部无力。体温不稳定,易受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自身温度调节困难。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抗体少,自身抗体合成不足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肺炎。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导致肺炎的发生。早产儿由于呼吸和吞咽功能较弱,易导致乳汁进入气道,发生呛乳。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早产儿易出现长时间的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是其肝脏调节功能较弱。

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自身产热不足。

自主呼吸困难: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营养不均衡,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量。

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护理

早产儿室配备:早产儿有专门的放置室,室内条件在足月儿室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加配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维持体温稳定:由于早产儿自主调节体温困难,一般体温偏低,所以早产室的温度宜控制在24~26℃。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暖措施,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电子秤称体重1次,并记出入量。

合理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具体身体状况及月龄,制定相应喂养计划。如早产儿能够自行吸允,则进行直接喂养或奶瓶喂养,如吸允能力较弱者,则进行滴管喂养。为防止早产儿患出血症,要对早产儿适量补充维生素K。

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远不如足月儿,消毒隔离条件更加严格。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更应加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时常变换早产儿的,防止肺炎发生。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出现缺氧和呼吸暂停的现象比较多。当出现缺氧症状时要进行给氧治疗,由于吸氧的方式不一致,所以吸氧时间及浓度并不是定性规定的,但一般持续吸氧时间不>3天,最好在用氧时进行血气监测,防止发生氧疗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功能还不完善,所以要求护理人员技能要熟练,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特别注意早产儿室的巡视工作,对每个患儿都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帮助其查找病因,尽快诊治: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仍无大小便。

复查时间及指证:经过治疗后,早产儿的一般情况较好,吸乳能力强,体重增长到2.0kg以上,达到这些要求,患儿就可以出院,一般出院后表现良好不需复查,如出现体重下降、发热及拒绝吸允要回院进行复诊。

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器官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容易导致诸多疾病,所以要特别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对早产儿室各项变化进行实时控,通过各种仪器对病情进行监护,正确预测病情,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将对早产儿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对早产儿的分析,运用各种护理手段和治疗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早产儿能够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1傅兰兰,荣阳,胡晓丹,刘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68-69.

2张永梅,董智红.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18:126-127.

3章小芳.1例早产儿静脉营养药物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9(5).

4卢敏,陈桂芬,姜蓉.1例690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抢救成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8:212-213.

5王兰香.早产儿静脉补钙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9.

6章长莲,陆鲜.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16.

第3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发生率;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23-01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时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关键[1]。本研究现对本院收治的110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且资料完整的早产儿共110例,所选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妊娠28足周到不满37周之间终止者,胎龄评分与实际孕周相符合。110例早产儿中,男孩58例,占 52.73%;女孩52例,占47.27%,男女比例为1.12:1。出生体重平均为2.4千克,孕周平均为35.143周,住院天数平均为 14.00天,出院体重平均为2600.00 克。体质量平均每日增加10~30g,出院72 h内生命体征正常,无再次住院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患儿母亲入院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口服,连用3 d;针对早产儿出生后所患疾病及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酸碱液体平衡及对症处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监护仪器及呼吸支持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等严密心肺监护,抓好体温、呼吸、营养多项管理,严密监测患儿血糖,预防颅内出血。

1.3 临床护理措施

1.3.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较难维持,大多需保暖。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防止体温下降出生后应将早产儿置于事先预热到中性温度的暖箱中,根据早产儿体质量不同调整温箱温度。

1.3.2 监测血糖 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者生后1 h开始喂5%葡萄糖溶液,2-3 h开始喂奶,血糖

1.3.3 呼吸道管理及供氧

早产儿出生后呼吸功能不成熟,呼吸肌发育不全,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此时应及时给予浓度为30%~40%氧气吸入,但不要长时间、高浓度的给氧,以免引起晶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患儿引起视力损伤。

1.3.4 预防感染

早产儿普遍免疫功能差,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处置前要消毒双手、带口罩,避免造成医源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患儿房间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照射l-2小时;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箱内用品每周更换消毒一次。

1.3.5 健康教育

早产妇往往有焦虑和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态度要积极热情,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帮助解决产妇所遇到的困难,使产妇增强信心。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有效的喂哺方法,鼓励她们与早产儿尽早和频繁的接触。指导产妇主动地观察孩子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2 结果

110例早产儿,经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最终治愈86例,占78.18%;好转17例,占15.45%;自动出院4例,占3.64%;死亡(因呼吸衰竭)3例,占2.73%。同时治愈或好转的患儿预后良好。

3 讨论

早产儿发生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文献报道[3]:早产儿一般死亡率为12.7%~20.8%,患儿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这说明早产儿出生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仍有着重要联系[4]。因此,提高早产儿救治和护理水平是减少患儿后遗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早产儿临床表现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应做到严密观察。护理人员除监测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况、哭声、肢体末梢的温度、患儿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等情况,并将发现的情况详细记录。若发现病情出现变化,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做各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对早产儿还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以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如皮肤抚摸,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等。总之,早产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死亡率偏高,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抢救措施,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8.

[2] Ghezzi F,Tibiletti MG,Raio L,et a1.Idiopathic fetal intradterine growth estriction:a possible inhe6tance pattern Prenat Diagn,2003,23(3):259-264.

第4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3-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28周-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儿[1],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非常低,容易发生感染、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循证思想纳入护理学科的方法和实践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工作,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给予循证护理后观察护理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体重1150g-2050g,平均体重1550g,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为(31±2)周;治疗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体重1095-2100g,平均体重为1640g,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3±2)周。所有早产儿均无心肾脑部的疾病,没有先天畸形,均有自主呼吸微弱、吸吮能力差、进食量低,部分早产儿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低体温等情况。两组早产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早产儿进行循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安排组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据可依和有证可循,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资深护理专家和新生儿科医生;②详细了解早产儿发育特点;③制定护理常规:所有成员负责患儿护理工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共同组织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保证护理诊断和措施要有据可依、有证可循。通过从期刊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查找并列出护理工作要点。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注意保暖:早产儿由于相对较大的体表面积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发育不全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棕色脂肪含量少,所以较多见低体温患儿。保暖措施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相对恒定,患儿入院后立即进暖箱保暖,按照1次/4h测量体温,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较多,早期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其免疫力,但由于患儿吸吮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进行微量泵喂养,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③呼吸道管理: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给予采取头后仰颈肩部抬高的仰卧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时清理呼吸道,结合托背或者刺激皮肤的方法可缓解呼吸暂停,无效者进行复苏。④避免感染和出血:早产儿免疫力差,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3],必须对患儿的口腔、皮肤、臀部加强护理。早产儿由于缺乏VitK依赖凝血因子而发生出血症,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来预防。⑤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

2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或体温异常等问题,而肺透明膜病或窒息、感染等是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4],细心呵护,为早产儿提供合理、有效的宫外环境。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新型领域,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依,合理地分析个体差异,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实践。早产儿的护理对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所以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通过寻找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解决疑惑或者困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工作中。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组,减少了感染、呼吸暂停或窒息、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维持体温恒定。说明早产儿采取循证护理的正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检测结果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5]。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是综合考虑其自身情况、家属意见、护理人员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成果等因素,所以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护理和医疗要求。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兰,王芳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43-344

[2]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3]焦阳早产儿护理64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227

第5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抚触护理法;早产儿;喂养;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eeding and weight influence and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premature baby using touch nursing method. Methods 86 cases of premature babies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comparison group and touch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ou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uch nurs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were treated only with general nursing method. Results Feeding times and weight increasing for premature baby in touch group are obviously more excellent than comparis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 take on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Touch nursing method;Premature baby;Feeding;Weight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称为未成熟儿[1],其出生体质量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低下,且均低于足月儿,死亡率较高[2]。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早产儿护理的一个难题。

婴儿抚触护理法是通过对皮肤及各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达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的目的[3-4]。为了寻求更优的早产儿护理法,使早产儿尽快发育强壮,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作者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86例住院的早产儿的护理进行了对照研究,应用抚触护理法与常规护理法相结合,并对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两个指标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86例患儿均为作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分娩的单胎无器质性病变的早产儿住院患者,并均符合以下条件:胎龄≥30w,并且≤35w;出生一般情况好,无窒息,无消化道及腹部病,出生体质量≤2500g,Apgar评分1min、5min均≥8分。将86例住院早产儿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抚触组男28例,女15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0±321)g,身高(44.13±2.55)cm,头围(31.89±2.56)cm;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5±324)g,身高(44.15±2.58)cm,头围(32.05±2.62)cm;两组患者性别、入院日龄、出生时平均体质量、身高及头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 对照组全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①体温稳定护理:将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根据早产儿体重及日龄调节暖箱适中温度,维持早产儿体温在36~37℃,体温差小于0.8℃;②营养护理:尽量指导父母用母乳喂养,对吸吮能力差的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采取滴管喂养或者鼻饲喂养,喂奶后取右侧卧位;③呼吸道护理:取侧卧位以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出现呼吸暂停,尤其是生后3d的婴儿[5];④预防感染:做好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室实行湿式清扫。更换1次/w暖箱,彻底清洗消毒。

1.2.2抚触组的护理 该组早产儿的护理是在采用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配合抚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抚触护理如下:①抚触方法:采用头面部、胸部、腹部、腿部、背部、臀部的抚触方法,遵照国际通用的抚触手法进行[6]:②抚触时间:早产儿抚触时间应放早产儿未吸氧,无呼吸暂停,病情稳定时;2次喂奶之间,宝宝情绪稳定,没有哭闹和身体不适;先从5min开始,然后延长到15~20min,2次/d;③抚触的注意事项:抚触时,手的力度应以做完后孩子的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抚触时就避开婴儿的和脐部;切忌在婴儿过饱、过饿和过疲劳时抚触;抚触者应剪短指甲,摘掉配饰。

1.3观察项目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每位早产儿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并按照设计的统一观察记录表格进行记录,以用于分析研究。

1.4数据处理方法 将所有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并且假设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对照组和抚触组都是选择的是43例早产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别是早产儿的喂养次数和体质量增长指标进行对比。在对照组中,婴儿的喂养次数平均为(8.12±1.86次)/d,而抚触组的喂养次数为(10.12±1.98)次/d,从数据中可以看经过抚触组的护理后,喂养次数平均增长了2次/d左右,从而反应出抚触组能提高婴儿的消化速度,促进婴儿加速代谢成长。在体质量增长指标中,对照组平均增长为(24.3±2.1)g/d,而抚触组平均增长为(30.5±3.6)g/d,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抚触组在婴儿体质量增长上大概高出对照组6.2g/d,最高的高出11.9g/d,平均增长达到25%以上,增长明显。

3 讨论

本次所有86例早产儿中,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护理前两组早产儿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次数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抚触组早产儿喂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191.

[2]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5-718.

[3]Madeline Gleeson,Fiona Timmins. A review of the use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ouch as a nursing intervention[J].Clinical Effectiveness in Nursing,2005, 9(1-2): 69-77.

[4]邹泉. 抚触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 39-41.

第6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发展性照顾护理; 早产儿; 呼吸暂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118-02

doi:10.14033/ki.cfmr.2015.12.059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建立于人性化护理理念上的护理方案,目前在新生儿监护的护理中被广泛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主要理念是将每一个新生儿视为个体生命。注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性,消除环境与外界刺激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新生儿的舒适性[1]。早产儿因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出生后极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一段时间内未进行呼吸运动的表现,呼吸暂停时间达20 s以上,且大多数伴有心率变化、发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产儿症状,对早产儿危害极大,且早产儿的发生率较高,极易导致早产儿长期缺氧,产生脑损伤,甚至死亡[2]。因此,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对确保早产儿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已经有相关研究显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促使其体重明显增加,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3]。本组研究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分析其对呼吸暂停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胎龄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呼吸道管理,提供保暖措施,制定探视时间,减少光线及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 保持头位抬高20°左右,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定时对早产儿舒适性进行观察,每隔2 h作交换一次,给予早产儿利于呼吸的。

1.2.2 腹部按摩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排便次数及形状,每日作腹部按摩,按摩在喂奶3 min后进行,促进肠胃蠕动。以脐为中心,四指合并,以顺时针方向运动,同时保持一定腹部压力,速度适中,保持每次按摩时间为5 min,早产儿腹胀症状严重时,可以根据早产儿情况,适当加强按摩压力,延长按摩时间,缓解腹胀症状。

1.2.3 环境护理 密切关注早产儿环境,可以采取模拟子宫生长环境的方法,形成鸟巢的生长环境,密切对温度情况进行调节,避免因温度不均衡而影响早产儿自身体温。确保机体中热量聚集,在鸟巢内不利于散热,保持良好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情况。了解早产儿住院时间及每日体重增长。呼吸暂停标准:心电监护下出现呼吸暂停20 s以上,心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增长体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实施后,可减少浪费医疗资源,促进疾病恢复。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每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早产儿身体各个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导致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增高。极易导致早产儿因脑部长时间缺氧,出现脑损伤,或者死亡[5]。因此,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对提高早产儿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发展性照顾中,能根据早产儿实际情况,科学展开护理模式,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模式,针对早产儿实际情况,合理保持短期吸氧,保持适当的头部角度,从而利于舒适性[7]。通过每日做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模拟子宫环境,能促使新生儿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预防因临界性缺氧引发的呼吸暂停症状,促使血液循环改善,保护呼吸道通气质量[8]。在一个类似于母体的环境中,可以让新生儿感觉安全与舒适,增强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早产儿因自身发育不完全,生产后极易出息呼吸暂停症状,严重影响脑组织,甚至可能导致早产儿死亡。因此,临床需要针对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的护理方案,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发展性照顾方案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是人性化护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早产儿呼吸方法,帮助早产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消除外界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阮淑琴,吕俊英,吴改林,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窒息监护治疗59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4(20):52-53.

[2]陈莲丽.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1):53-55.

[3] 庞宏.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4(1):21-22.

[4]金淑芹,刘金秀,杜占彩,等.简易水床及护理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4,24(29):2710-2711.

[5]钟华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紧急处置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35):246.

[6]张秀兰.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67-68.

[7]何惠优.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作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9-30.

第7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体重增加上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腹胀、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4-01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K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这对早产儿的身体及智力的发育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胎龄

1.2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患儿出生后连续3d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②呕吐次数达3次/d或以上。③胃内潴留量24h内超过前次喂奶量的25%。④有明显腹胀(24h内腹围增加1.5cm以上)。⑤胃内容物呈咖啡样,大便隐血呈阳性表现。早产儿出生后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视为喂养不耐受。

1.3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多潘立酮片囗服给药,剂量0.3mg/kg/次,每天3~4次.同时给予鼻胃管喂养,喂养奶浓度由稀至稠、由少至多,待患儿恢复吸允能力后口饲喂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喂养指导: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经口喂养早产儿选择奶嘴孔以倒置奶液能滴出最为适宜。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患儿出生后8-24h内给予喂养,初次量1-2ml/次,体重在1000g-1500g,每隔1-1.5h1次;1500-2000g,每隔2h1次;2000g以上的,每隔3h1次,并根据早产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奶的浓度据患儿消化情况从1∶1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

1.3.2非营养吸吮:吸吮动作可促进早产儿胃肠系统的分泌功能。林名勤等[2]研究表明,对早产儿利用胃管进行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胰岛素的分泌,对胃肠道的发育、生长、功能的完善及喂养耐受性的提高均具有良好效果。

1.3.3腹部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须先温暖双手,右手放在患儿下腹部,全掌接触患儿皮肤,沿顺时针方向由右腹轻推向左腹,再逐渐转向右腹,在右下腹终止,左手沿右手方向依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5-6min,3-4次/d,应缓慢进行,力度以患儿皮肤出现皱纹为宜。

1.3.4回流灌肠:每天清晨用温生理盐水(30-40℃)约10-15ml清洁灌肠,每12小时1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保留10min,顺时针轻揉腹部,直至排出胎便。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

1.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

3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多由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引起,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胃潴留等,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的1/3,大便稀薄,且潜血实验呈阳性。早产儿由于怀孕时间短,胃肠消化吸吮功能不成熟,吞咽和吸吮协调能力差,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同时胎龄也较小,一般早产儿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在33-36周左右才基本完善,而36周以下的早产儿一般无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加上体重较轻,免疫系统差,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早期的微量喂养,刺激了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完善,提高胃排空率,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加快;腹部抚触促进了早产儿喂食量的消化,减少胃残余量及反流,进而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4]李彦丽.护理干预对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

第9篇:早产儿护理方法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干预组早产儿的体重开始增加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出现腹胀、胃潴留消失、呕吐消失时间也都早于对照组。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其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的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9-01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KG的活产婴儿。随着医疗技术和环境的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很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这对早产儿的智力及其体质发育有很大影响。笔者对收治的早产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胎龄

1.2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患儿出生后连续3d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②呕吐次数达3次/d或以上。③胃内潴留量24h内超过前次喂奶量的25%。④有明显腹胀(24h内腹围增加1.5cm以上)。⑤胃内容物呈咖啡样,大便隐血呈阳性表现。早产儿出生后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视为喂养不耐受。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多潘立酮片囗服给药,剂量0.3mg/kg/次,每天3~4次,同时给予鼻胃管喂养,喂养奶浓度由稀至稠、由少至多,待患儿恢复吸允能力后口饲喂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 喂养指导。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经口喂养早产儿选择奶嘴孔以倒置奶液能滴出最为适宜。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患儿出生后8-24h内给予喂养,初次量1-2ml/次,体重在1000g-1500g,每隔1-1.5h1次;1500-2000g,每隔2h1次;2000g以上的,每隔3h1次,并根据早产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奶的浓度据患儿消化情况从1∶1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

1.3.2 非营养吸吮。吸吮动作可促进早产儿胃肠系统的分泌功能。林名勤等[2]研究表明,对早产儿利用胃管进行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胰岛素的分泌,对胃肠道的发育、生长、功能的完善及喂养耐受性的提高均具有良好效果。

1.3.3 腹部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须先温暖双手,右手放在患儿下腹部,全掌接触患儿皮肤,沿顺时针方向由右腹轻推向左腹,再逐渐转向右腹,在右下腹终止,左手沿右手方向依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5-6 min,3-4次/d,应缓慢进行,力度以患儿皮肤出现皱纹为宜。

1.3.4 护理。每次喂奶后予早产儿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半小时,高度为30cm可预防早产儿胃-食道反流。

1.3.5 回流灌肠。每天清晨用温生理盐水(30-40℃)约10-15ml清洁灌肠,每12小时1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保留10min,顺时针轻揉腹部,直至排出胎便。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

3 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多由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引起,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胃潴留等,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的1/3,大便稀薄,且潜血实验呈阳性。早产儿由于怀孕时间短,胃肠消化吸吮功能不成熟,吞咽和吸吮协调能力差,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同时胎龄也较小,一般早产儿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在33-36周左右才基本完善,而36周以下的早产儿一般无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加上体重较轻,免疫系统差,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早期的微量喂养,刺激了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完善,提高胃排空率,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加快;腹部抚触促进了早产儿喂食量的消化,减少胃残余量及反流,进而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