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

第1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粗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一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为现有规模的10倍。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每年10 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水电装机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第2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锅炉,污染,生物质燃料,环保

一、引言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比例始终在67%及以上,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目前,我国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约1145亿吨,年消耗燃煤12亿~15亿吨,其中大多数直接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煤炭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可开采煤炭储量约能使用150年。另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直接导致能源活动对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简介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简称生物质燃料,俗称秸秆煤)是利用新技术及专用设备将农作物秸秆、木屑、锯末、花生壳、玉米芯、稻草、稻壳、麦秸麦糠、树枝叶、干草等压缩碳化成型的现代化清洁燃料(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生物质成型工艺流程如图1),无任何添加剂和粘结剂。既可以解决农村的基本生活能源,也可以直接用于城市传统的燃煤锅炉设备上,可代替传统的煤碳。其直径一般为6cm~8cm,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2.0%,干基含水量小于15%,灰分含量小于1.5%,硫和氯含量一般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在河南省,生物质燃料是政府重点扶持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

三、生物质燃料燃烧技术

根据试验研究及测试资料,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为:生物质挥发物的燃烧效率比炭化物质快。燃烧着火前为吸热反应;到着火温度以后,生成气相燃烧火焰和固相表面燃烧的光辉火焰,为放热反应。具体的燃烧性能见表1。

生物质燃料专用锅炉燃烧原理如下:

①生物质燃料从上料机均匀进入高温裂解燃烧室,着火后,燃料中的挥发份快速析出,火焰向内燃烧,在气(固)相燃烧室内迅速形成高温区,为连续稳定着火创造了条件;

②高温裂解燃烧室内的燃料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不断地快速分解为可燃气体,并送往气相燃烧室内进行气相燃烧;

③在气相燃烧的同时,90%以上挥发份被裂解为炙热燃料,由输送系统输送到固相燃烧室内进行固相燃烧,完全燃烧后的灰渣排往渣池或灰坑;

④在输送过程中,小颗粒燃料和未燃尽的微粒在风动的作用下于气(固)相燃烧室内燃烧;

⑤从多个配氧处可按比例自动调配、补充所需量的氧气,为炉膛出口的燃烧助燃,完全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往锅炉受热面被吸收后,再经除尘后排往大气。

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特点为:

①可迅速形成高温区,稳定地维持层燃、气化燃烧及悬浮燃烧状态,烟气在高温炉膛内停留时间长,经多次配氧,燃烧充分,燃料利用率高,可从根本上解决冒黑烟的难题。

②与之配套的锅炉,烟尘排放原始浓度低,可不用烟囱。

③燃料燃烧连续,工况稳定,不受添加燃料和捅火的影响,可保证出力。

④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繁杂的操作程序。

⑤燃料适用性广,不结渣,完全解决了生物质燃料的易结渣问题。

⑥由于采用了气固相分相燃烧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

a从高温裂解燃烧室送入了气相燃烧室的挥发份大多是碳氢化合物,适合低过氧或欠氧燃烧,可达无黑烟燃烧及完全燃烧,可有效地抑制“热力――NO”的产生。

b在高温裂解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此过程可有效地制止燃料中氮转化为有毒的氮氧化物。

四、环境影响分析

生物质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主要为少量的大气污染物及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1)大气污染物

生物质燃料纤维素含量高,为70%左右;硫含量大大低于煤;燃料密度大,便于贮存和运输;产品形状规格多,利用范围广;热值与中质煤相当,燃烧速度比煤快11%以上,燃烧充分、黑烟少、灰分低、环保卫生;另在采取配套的脱硫除尘装置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种类少、浓度低。根据河南德润锅炉有限公司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专用锅炉的研究:生物质燃料燃烧后可实现CO2零排放,NOx微量排放,SO2排放量低于33.6mg/m3,烟尘排放量低于46mg/m3。新建使用生物质燃料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查阅该标准可知,燃气锅炉排放标准为:SO2≤100mg/m3、烟尘≤100mg/m3。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2)固体废弃物

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燃烧后的灰分,可以回收做钾肥,资源综合利用。

五、环境效益分析

生物质燃料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物质燃料代替煤等常规能源,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城乡空气环境质量。生物质燃料中硫的含量不到煤炭的1/10,其替代煤燃烧能有效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于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出的CO2与其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中所吸收的一样多,所以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生物质燃烧对空气的CO2的净排放为零。煤炭与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污染物燃烧排放比较见表2。

(2)燃烧后的固体废物可综合利用

灰分可以回收做钾肥,实现“秸秆――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环。

(3)合理处理废弃的农作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仅秸秆而言,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重约为7.06亿千吨,河南省每年达7000万千吨,占全国的1/10。若秸秆等废弃的农作物自然腐烂,将产生大量的甲烷,通常认为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将废弃的农作物做成燃料,既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又可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

六、结论

生物质燃料利用废弃的农作物作为原料,可实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降低了农业废弃物运输成本与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其产品具有节能、环保、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等特点。生物质燃料生产的工艺、方法符合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洪成梅 徐士洪 魏良国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 污染防治技术,2007

[2]江淑琴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与热解特性[J] 太阳能学报,1995

第3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在《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中,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工艺在替代传统石化原料及工艺中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怎样才能把蛋糕做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一份千亿蓝图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咨询师戎志梅介绍,生物制造是生物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对石化行业而言,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可以实现“两个替代、一个提升”,即对化学工业的工艺路线替代、对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替代以及提升大宗发酵产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生物制造业,把太阳能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化学品,有两大突出优点:一是取之不尽,二是相对清洁。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发展生物制造业已经迫在眉睫。”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袁其朋告诉笔者。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已经将生物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并先后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推动产业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此次出台的《规划》则将生物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确立了2015年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年产值分别达到7500亿元和1500亿元的宏伟蓝图。

戎志梅认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第一,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从技术发展来看,我国都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适合新企业进入;第二,我国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发酵产业,相关消费品与工业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具备产业发展的内在条件。

近年来我国在燃料乙醇和丁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沼气等方面发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规划》确立了行业发展目标,生物制造产业将加速替代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为传统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要实现《规划》目标,我国的生物基化学品产业需要在2015年开发出40~50种重要产品,培育大型集团企业20家,形成3000亿元的产业规模,环境污染物排放减少50%以上;到2020年形成7000亿元的产业规模,替代传统化学品的比重达到25%。”戎志梅说。两大待解问题

尽管任务十分迫切、基础已经具备、前景非常美好,但是近几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却难尽人意,突出表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生产成本偏高,导致产业化水平不高。从“看上去很美”到真的很“美”,生物制造产业还需要跨越诸多障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直言,我国生物产业目前总体上仍处在中低端位置,创新成果越到产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杨胜利对此也表示赞同:“整体来讲,对比一些科技先进的国家,我国生物产业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效转化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化等都还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与欧美相比,中国的生物产业在技术和规模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

非粮生物燃料被业界公认为是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政策支持下,中粮、中信、中国海油等央企和一些民营企业先后进入这一领域,分别投资建设木薯燃料乙醇、甜高粱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项目。但是据笔者了解,我国不少非粮生物燃料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最近两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出现了负增长。木薯、甜高粱等生物质原料收集困难、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

“现在采用木薯、甜高粱等淀粉和糖类以及废弃油脂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能源,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但是原料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中粮集团一位从事生物能源生产的管理人员告诉笔者,“由于原料难获得,导致生产成本偏高,使生产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替代原料成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的一条出路。木质纤维素具有易获得、成本低等优势,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的研究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但是现阶段纤维素乙醇产业化依然面临问题。

袁其朋告诉笔者,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核心生产技术和系统研究还不成熟。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前期需要一些预处理,消除原料的抗酶解屏障,提高酶的作用效率。目前在纤维素预处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连续化操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纤维素酶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一大掣肘。据袁其朋介绍,尽管国内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开发一些廉价的纤维素酶,但是现在应用效果较好的还是国外产品。目前,诺维信等国际大公司的产品占据着包括纤维素酶在内的绝大部分工业酶制剂的市场份额。

显而易见,生物基化学品的产业化前景与石油产品的价格息息相关。在现阶段的油价下,单纯发展生物能源产品还缺乏市场竞争力。

袁其朋认为,在现阶段,如果产品体系设计合理的话,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生物质进行综合利用联产生物基化学品,将具有一定的产业化价值。以玉米芯为例,将玉米芯用于生产木糖醇,废渣进行水解后可以生产生物化学品,如2,3-丁二醇、1,4-丁二醇等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售价较高,技术路线打通后应该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另外,木质纤维素原料中木质素的含量很高,目前这些木质素基本都被燃烧或者废弃。如果以木质素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化学品,实现生物质的吃干榨尽,可以降低生物制造成本,加快产业化进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应该加强。”袁其朋说。

据悉,我国的第二代纤维素乙醇和联产生物化学品工艺已经开始走出实验室。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的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龙力生物目前已形成以玉米芯-低聚木糖/木糖醇-纤维素乙醇为主线的产品链,并将投资9000万元建设年产4000吨酶解木质素项目,谋划燃料乙醇和木质素联产工艺。此外,济南圣泉集团和松原吉安生化丁醇等企业的生物质多联产项目也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三剂对症良药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一要以技术为先导,增加科研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降低成本;二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企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三要以政策为依托,完善金融制度,构建产业体系。

连维良强调,要加速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必须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问题,加速形成完善的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国际竞争力。

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支持是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同。“整体上看,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和先进国家在生物产业发展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想进一步缩小这个差距,需要将科技进步、政策推动、金融助力等相关环节整合在一起。”杨胜利表示。

戎志梅也认为,我国应出台政策,让石油公司、汽车制造商和提供农林餐厨残余物的企业都参与配合,才能确保生物能源原材料供应体系和下游市场的形成与稳定。

普拉克大中华区聚乳酸总经理甄光明则建议,我国应针对生物基材料出台配套扶植政策,助推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此,连维良表示,下一步我国将重点通过完善创新激励、强化市场拉动、完善准入政策等举措,研究有利于引导生物企业进行长期研发投入的财税激励机制,建立生物技术新产品需求激励机制,推动生物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然而,要实现千亿元规模的发展目标,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推动和投资拉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完善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于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框架。”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认为,“十二五”期间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确保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第4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cycling economic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bio-energy industrial chain of HB Corporation in Mongolia, which ha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recycling economics and network chain.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ngitudinal extension and circumferential process, this paper further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the network of the bio-energy industrial chain.

关键词: 生物质能产业;生态产业链网;循环经济;生态工业

Key words: bio-energy industry chain;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network;recycling economy;ecological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09-03

0引言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化学态能,不仅能够发电、供热,而且还能转化为液态燃料和生物基产品,是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家和决策者都非常重视生物质能产业的开发[1]。近年来,伴随着针对生物质能产业创新而发生的“车人争粮”、“人道危机”、“环境问题”等激烈论争,在此背景下,生物质能产业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理论所建立的生物质能生态产业链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成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特点。

1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结构解析

HB集团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主要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林作物以及不能作为食用油的油作物等。HB集团所在城市耕地面积中有可耕地1100万亩,灌溉面积900万亩,有待开发面积760万亩。其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各为190.8万亩、208万亩,另外还有油葵、食葵等经济油料作物,这为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纤维类原料;巴彦淖尔市边际性及周边的土地多为沙荒地、盐碱地、荒坡地,共有2000万亩,其可作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林木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可达300万亩以上。HB集团现已在该市边际性土地上建立石油植物园,重点培育油料作物文冠果,该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周期为2年,主要产于内蒙古地区,适应性强,喜生于沙质肥沃土壤,根系深,有抗干旱的优良特性,一般在干旱沙荒地带生长良好。

目前集团开发的生物质能三大产品包括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该集团以石油植物园、甲醇基燃料系统、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纤维制乙醇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链网(图1)。本文将从企业链、产品链、生产链、技术链四个方面对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进行阐释。

1.1 HB集团企业链解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HB集团主要由三条企业链组成,企业链①:石油植物园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环境处理系统,是以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链中下游企业,该系统的物料投入主要是来自集团内生物质能生产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生产过程中排出各种废水、废渣和废气等废物;企业链②:生物甲醇系统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石油植物园,以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链中上游企业,它表示废水、废渣和废气等经该系统处理后,被集团内其他系统循环利用的过程。其中该系统主要利用回用水工程,将废水经过处理以后,达到了工业用水的要求,因此又重新被集团中甲醇基燃料系统、燃料乙醇系统所利用;企业链③:石油植物园燃料乙醇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石油植物园,以热电联产系统为链中上游企业,它表示该系统以利用甲醇基燃料系统的余热和其他投入为基础,将产生的电、汽、热全部应用于集团内三大生物质能产品系统的生产过程。

另外,可以看出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热电联产系统与集团内三大生物质能产品系统的联系紧密,实现了集团内的水循环、能量循环。

1.2 HB集团产品链解析从产品结构视角看,产品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投入产出为纽带,上下连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产品链。产业链中,上一个企业的产出是下一个企业的投入――这是产业链的“基础内含链”[2]。

从企业链的角度来讲,HB集团仅有三个生物质能产品系统,但从产品链的角度来讲,HB集团生物质能产品共有五种:生物甲醇、生物柴油、生物油、燃料乙醇、碳酸二烷酯等。从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的工艺流程看出,油酸甘油酯通过酯交换、酯化,分别生成了生物柴油、生物油两种生物质能产品;甲醇基燃料系统最终生产出生物甲醇、碳酸二烷酯两种生物质能产品,碳酸二烷酯以生物甲醇为原料,由生物甲醇进一步加工而生成。另外生物甲醇作为中间投入,用于生物柴油、生物油系统中,作为最终生物质能产品生物柴油的中间投入,由此便形成了HB集团生物质能产品链。

1.3 HB集团生产链解析生产链是与最终产品生产直接和间接相关的诸多企业及社会经济的若干部门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链状经济技术关系。

生产链结构及运行有两个突出特点[3]:一是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运行时间上的继起性。所谓空间并存性,是指链条的基本环节在空间上不能空缺,也就是在同一时点上各个环节都必须同时存在;所谓时间的继起性,是指生产链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运动不仅自身不能停止,而且必须一个继一个地有序地跟着前进;二是链状结构之间的比例性和运动的平衡性。只有各环节在组织规模与作业数量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保持各环节在运动中的动态平衡,也只有保持链状环节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整个生产链良性互动,并产生出整合的前推力量。

对于HB集团的五个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系统产品产量和规模的变化都会给其他系统带来影响。如: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存在的意义是保证集团各系统的电、汽、热及时、保质保量供应给其他的系统,这样才能保证集团生物质能产品的正常生产。但是如果三大生物质能产品系统中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扩大生产规模,那么该系统对电、汽、热的需求便会增加,此时就应该相应的扩大热电联产系统的规模。

1.4 集团技术链解析产业链中每个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都有一系列的技术支撑,所有不同环节企业的技术之和便构成了产业链的技术链[4]。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个企业也都有独特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首先就要引起产业链的技术链的变化,只有技术链能顺利对接才能保证产业链生产上的对接,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HB集团各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技术联系,没有了各种生物质能技术的支撑,就不能形成生物质能产业链。

以纤维制乙醇为例,该工艺与发酵法纤维乙醇相比,成本相当于其58%,投资低65%,生产规模是其2-3倍,与天然气制醇类燃料相比,大大节省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是其26%),该技术工艺是由HB集团自己开发的。

HB集团吸纳国内三所在生物质炼制领域技术领先的重点大学作为股东,共同办企业。由大学教授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课题组;用大学的基础研究设施和企业的应用研究、小试生产、中试生产设施共同完成科研开发;由大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应用技术研究结合。队伍精干、具备一流的研发试验设施,形成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显著的自主创新优势和突出的技术特色,能够持续不断地为生物质炼制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2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的特性分析

2.1 生态产业链特性生态产业链一般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对2种以上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5]。生物质能产业链本身是一种借助于高新科技将“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耦合而形成的产业链,因此其必定具有一定的生态特性:

2.1.1 从集团发展生物质能的原料来看,甲醇基燃料系统、纤维制乙醇系统均以植物纤维、草这样的农林废物为原料,这些纤维素类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对其的利用不但可恢复、扩充自然资源增量,还会减少这些废物对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和一定的环境污染;另外该集团利用巴彦淖尔市边际性土地(沙荒地、盐碱地、荒坡地)种植文冠果果树等生物质能林木,原料供应不但做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从而避免以往生物质能产业引起的“车人争粮”、“人道危机”、“环境问题”等激烈论争,而且将能源林基地建设与防风固沙、城市周边绿化融为一体,更是很好的体现了该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的生态特性。

2.1.2 从生物质能产业链的“生态工业系统”角度来讲,集团研发部依据生物质C、H、O循环机理、生物质炼制与环境的协调性、生物质产品技术经济分析等设计和改进生物质能生产工艺,其生产过程中处处体现绿色、无毒和安全的特性。例如:在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利用国际领先的工艺(生物柴油生产过程采用国际先进的汉高法;生物油生产过程采用国际先进的有利凯玛法,这些方法为国际通称的“绿色精细化工”行业),不添加任何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添加剂,且工艺安全合理。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外运的易燃易爆品为工业溶剂油和甲醇,将采用专用车、专用道、专用时间运输。

2.1.3 从生物质能产品利用的角度来讲,生物质能产品较石油能源产品来讲,其本身具有很好的环境友好特性。生物柴油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我国主要依赖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其比例高达70%,然而煤炭的利用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CO2、SO2等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能作为世界第四大能源,是唯一既可再生又可直接储运的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使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循环经济特性循环经济是指为保护环境,实现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循环体系的客观要求,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循环”则是循环经济的中心含义。“循环”是指经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利用[6]。

HB集团循环经济特性主要表现在:

2.2.1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能源原材料的果实、秸秆、叶子等全方位的利用。以石油植物园中生产的文冠果为例,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种子含油量为45%-50%,种仁含油量70%。从能源角度看,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林植物。HB集团将文冠果果实作为生物柴油、生物油投入的原料;其废枝条用于燃料乙醇和热电联产系统;文冠果叶被采摘直接销售到市场,经其他企业加工生产高级茶叶。

2.2.2 通过适当的技术尽量将生产的副产品进行回收。HB集团三大生物质能产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副产品生成。如:甲醇基燃料系统副产品二氧化碳、堆肥;生物柴油、生物油联产系统副产品甘油、粕;纤维制乙醇系统堆肥。其中,副产品堆肥作为有机复合肥用于石油植物园的中间投入进行使用,以实现节约资源、减少集团开支的作用。另外,副产品甘油、粕等直接流入市场,为集团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2.2.3 在各系统生产过程中,一个系统排出的“废物”作为集团内其他系统的最初投入进行生产。以甲醇基燃料系统为例,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就被热电联产系统所利用;集团内各系统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渣”、“废水”等废物,均是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的最初投入。在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中,通过回用水工程,实现了集团内的水循环。

2.3 产业链网结构特性根据以上论述,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既具有生态性、又具有循环经济特性。这就造成在集团内部,一条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有可能另一条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产业链的这种特性,很好的实现了系统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通过上下纵向延伸和横向环向拓展,形成产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构建出生物质能产业共生网络系统。其中上下纵向延伸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深加工,环向拓展就是将上下延伸的产业链排放出来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再深度加工。

产业链网状结构的构建需要多种技术,除包括循环经济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以外,还包括系统优化技术以及共生链接技术。系统优化技术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通过资源、能源工业代谢分析,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等优化配置的软科学技术,可用于指导产业链网状结构的构建;共生连接技术是在构建产品组合、产业组合、实现产业链链接和产业共生时所需要开始的链接技术,这对于构建生态产业链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根据前面对集团产业链的解析结果,该集团目前存在的纵向主导产业链有以下几种:文冠果果实――生物柴油――市场;文冠果果实――生物柴油――生物油――市场;文冠果纤维茎秆――燃料乙醇――市场;生物质纤维――生物甲醇――市场;生物质纤维――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市场;生物质纤维――生物甲醇――碳酸二烷脂――市场。

而环向产业链的构建主要是靠集团内两大寄生型共生系统为媒介进行搭建。环境综合处理系统吸收并消化三大产品系统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并实现了废水回用于集团各系统,实现了水系统集成;热电联产系统利用石油植物园中植物纤维以及生物甲醇系统的余热实现发电,并用于集团各系统对于热、电、汽的需求,但是从对该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耦合程度的考察结果来看,其在纵向延伸的深度和横向延伸的广度可进一步加强,从而构建出更加健全稳定的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状结构。

3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改进措施

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在其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各种链网结构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从而又形成新内容的链状结构,最终形成更复杂的产业链网状结构。根据目前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

3.1 燃料乙醇产业向上延伸与化石能源煤炭产业接轨,利用劣质煤炭褐煤与植物纤维双原料技术,生产乙醇基燃燃料。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该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一部分劣质煤市场竞争力较弱,价格低廉,在对其开采过程中往往造成很大的浪费;另一方面,集团现有的纤维制燃料乙醇气化技术存在着能量利用率低、过程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该技术亟待改善。本文建议结合当地煤炭资源优势在纤维制乙醇系统中将褐煤这一劣质煤作为原料与植物纤维混合制乙醇,在改进技术工艺的基础上,使生物质能产业向上延伸与煤炭行业接轨。

3.2 延长生物甲醇产业链网生物甲醇系统可进一步利用甲醇催化脱水制备二甲醚、再度脱水制备汽油技术,生成最终产品生物汽油,延长其产业链长度,增加经济效益。生物质能产品的主要风险来自市场的竞争,而产品的价格竞争又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该项目直接利用本集团生产的生物甲醇来生产生物汽油,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生物汽油的市场竞争力,与原有生物甲醇产业链相比,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非常明显。

3.3 扩大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的规模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并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石油植物油的灌溉和生物柴油系统中,更好发挥集团水集成系统功能。集团环境综合处理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集成系统的功能,但是其集成程度并不完善,这直接造成以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主导企业的产业链网络中的环链结构不够发达。另外,集团中生物柴油系统也是一个用水量较多的系统,而目前其用水主要来源为新鲜水,因此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的水处理能力势在必行。

3.4 构建CO2利用产业链纵观本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络,我们发现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就是CO2,且以生物甲醇系统为最,每生产一吨生物甲醇就会产生0.1吨的CO2。

结合本集团种植业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现状,可考虑利用CO2发展生态农业。具体做法是:收集各系统产生的CO2气体用于集团石油植物油温室育苗过程,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利用集团中各系统产生的余热来维持温室温度。

4总结

通过对HB集团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生物质能产业链网是一种借助于高新科技将“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耦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链,以此发挥该产业在经济部门中的静脉作用。生物质能产业链网的培育要充分发挥产业集成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的优势。

4.2 生物质能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提高生物质能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HB集团应进一步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的开发力度,使其成为产业链中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品牌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以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生物质能产品的消费者。

4.3 通过探讨各产业之间的链网结构以及其特性,找到产业链上生态经济形成的原因,并借此进一步提出了完善集团生态产业链网内部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几个建议,以实现整个集团产业链网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Bioenergy 2006 Annual Report..

[2]Fischer G,Schratten L.Global Bioenergy Potential Through 2050 [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1(20):151-159.

[3]K. Maniatis,G. Guiu and J. Reisg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erspective in biomass and waste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In:A.V. Bridgwater,Editor,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and waste,CPL Press,Newbury(2003),pp.1-18.

[4]刘贵富.生态产业链研究―产业链基本理论[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6-98.

第5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看到众多的学员及商因为学习宁阳秸秆气化炉技术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山东宁阳秸秆气化炉厂的许国庆厂长打心眼里高兴。身为国内秸秆气化炉行业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许国庆厂长一边倍感自豪,一边深感压力,在气化炉市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对厂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看产品的质量,还要看有没有技术更新研发的能力及相关配套产品。因此,许国庆厂长不断的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对秸秆气化炉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宁阳秸秆气化炉一次次的改造、升级,使秸秆气化炉更加完美,更加成熟。

就在红外线灶头推向市场之际,宁阳气化炉升级换代产品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针对以前老一代气化炉在使用中存在的种种弊弊端,新产品做出了五大改进:1、独特的净化装置,最新研究的净化器能够使油、水、气完全分离,让老百姓彻底告别了油烟时代,用上了比液化气还要干净的秸秆燃气,因该净化器属国内首创,所以一般造假者是模仿不了的。2、增加了压料装置。压料装置在气化炉的下面,装有压料装置的气化炉在不能产生气时,不必停风机,不用加料,只需用手将压料器往下压几下即可燃烧1小时以上,并且可循环使用,尤其适用于使用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作燃料的用户,因为这些燃料比较软,产生的气量小,所以需要压料装置来增加气量。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出现烧空现象,不冒烟,燃烧时间长。燃烧过程干净卫生。3、内部采用旋流进风装置,实现环行燃烧,能充分使炉内燃料得以燃烧。4、使用红外线灶头,这种红外线灶头核心部分采用纳米材料制造,既能将秸秆气体中的大部分水分过滤掉,又能将热量充分聚合在一块,该灶头不但热值高,而且火焰大,火苗可达70厘米,解决了普通液化气灶产生的火力不旺、热值不高,导致做饭时间短的问题。5、增设真空超导取暖装置,由于北方漫长的取暖期耗费的财力往往占家庭开支的一大部分,而有的家庭为了节省开销,只是靠烧炉子来取暖,根本难以抵御寒冷的侵袭,增设的真空超导取暖装置恰恰填补了之方面的空白。

商先赞不绝口赚钱忙

完善之后的宁阳气化炉吸引了更多学员的关注,也吸引了很多的同行到宁阳秸秆气化炉厂来参观考察,批量购买红外线灶头等相关配套装置。

贵州的学员张志军在宁阳气化炉前曾在全国各地考察过很多项目,不是觉得产品成本高,消费者难以接受,就是觉得项目夸大其辞,不切实际,当然也遭遇过骗子公司的情况。最后都被精明的他识破了。在第一眼看到宁阳气化炉时,张志军就有些被吸引了。然而他还是不相信的自己的眼睛,将气化炉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研究了个仔细,并且亲自动手进行了操作。这下,他彻底满意了,气化炉的成本低,一台只要15-40元,原料在各县级城市都可以购买到,手工制作,每人每天至少能做5台。一台炉子的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但他的市场价格才300多元,怎么计算使用气化炉都是经济实惠的选择,尤其是在广大农村,随着燃油费用的上涨,有什么能比把自家的秸秆当燃气来得划算呢?想到宁阳气化炉在农村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志军毫不犹豫的签订了当地的合同。如今在家人的帮助下,他生产销售宁阳气化炉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吉林学员方刚勇在亲手操作了该气化炉后,不禁啧啧称奇,马上签订成为当地的产品生产销售商。他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仅仅五天就可以独立制作气化炉了。回到吉林后,由于他良好的制作技术及推广能力,方刚勇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站稳了脚跟,两个月不到就生产销售气化炉近100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方刚勇说:“难怪别人说做得再好也不如选得好,选准了一个好的项目赚钱真是省心省力,许国庆厂长真是为咱小本投资者办了一件大好事。”江苏、浙江、山西、黑龙江等地的学员在多方面考察之后,最终在宁阳气化炉厂停住了脚步,学到了创业致富的好技术。

研发路上步伐永不停滞

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国家积极支持的重点开发项目,享受国家多项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煤气等一次性资源供需缺口逐年增大,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低价、节能、安全、洁净的新型燃料进入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一直都在积极寻找能源。如何将低热值的秸秆资源转换成高效、洁净的生物制燃气,造福人民,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因为气化炉广阔的市场前景,宁阳气化炉的研制成功及不断完善,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前来考察洽谈事宜,而且《创富指南》《现代营销》《新财路》《生意经》《打工文摘》等杂志也纷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跟踪报告。面对着众多媒体及商的期待和信任,多年从事气化炉研究与制作的许厂长认为,生物质能源开发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而且农村市场也是一个潜力大的大市场,只有不断的升级研发新产品,才能为客户带去更好的产品,为商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许国庆厂长为保护众多学员及商的利益,现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2007303056527,希望模仿者遵守法律,不要侵害专利权。

第6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谭天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催化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工作。现任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项目介绍

石油作为一种天然矿物资源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现代文明,为丰富人类的生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减少和资源逐渐枯竭,全世界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石油作为燃料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严重性。基于能源和环保两方面的共同问题及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大大低于国土面积7%和人口比例20%的事实,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生物柴油的成功开发是开辟新的再生能源,且有利于环保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我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并已列入有关部门国家计划中。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实施),这充分说明国家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在中国推行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这也给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生物柴油和传统的石油柴油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以可再生的动物及植物脂肪酸单酯为原料,可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二、环境友好,生物柴油燃烧后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普通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为普通柴油的20%,CO2和CO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0%,无SO2和铅及有毒物的排放,混合生物柴油可将排放含硫物浓度从500PPM 降低到5PPM,可达到欧洲Ⅲ标准;三、不用更换发动机,而且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

目前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植物油脂和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碱性催化剂下转酯化反应,但该方法合成生物柴油存在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化学法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动植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催化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对原料油脂无选择性等优点。但是,目前酶法又存在脂肪酶成本较高,酶使用寿命短和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形成产物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因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酶法生物柴油的工业化例子。

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选用经多年选育得到的酯化专用假丝酵母脂肪酶[发酵水平8000(U/mL),活化产品20000(IU/g)],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固定床式酶反应器,以及全新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和反应分离耦合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酶法合成生物柴油中脂肪酶成本偏高、酶使用寿命短和副产物甘油、水难以回收等技术问题。

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先后受到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能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中国石化集团等项目的重点支持。获发明专利2项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本项目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经济指标情况:一、采用固定床式“酶反应器”合成生物柴油,对于植物油及废油等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均可达到95%以上,最高转化率可以达到96% ;二、建立了生物柴油“精馏”装置,分离精制收率高于86%,分离后产品中甲酯含量大于97%;三、在建的年产500吨生物柴油中试生产装置上,反应器内固定化酶使用寿命超过20天,并且正在建设一套万吨级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四、燃烧性能明显优于0号柴油,在0号柴油中添加20%生物柴油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明显降低35%以上。

技术专家点评

王孟杰北京泰天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2006年至今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生物能转换技术专业委员会(CAREI)主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能源相关研究及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对生物柴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工业化利用的水平。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生物燃料油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础性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大部份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甲酯化材料及催化剂选择上,即研究开发新的脂肪降解和酯化合成工艺,找到一条既经济又可行的燃料油合成的工艺路线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的关键问题。现行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超临界方法和生物酶催化法。国内外已工业化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大都采用化学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故寻找一种理想的合成工艺是当前一大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由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天伟院长课题组开发的“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成果,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对原料油脂无选择性等优点。该成果中选育了一株适合于生物柴油转化的脂肪酶高产菌株,使得酶法合成生物柴油中昂贵的催化剂更为廉价。开发的以膜纤维固定化脂肪酶方法制备生物柴油为国内外首创;开发的旋液甘油在线分离装置,实现了生物柴油的连续酶法转化,其中新型连续式膜反应器可连续反应500小时以上。在采用北京市地沟油、煎榨油及菜籽油进行酯化和进行了生物柴油的中试工作中,生物柴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达93%以上,产品收率达86%,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符合国外同类产品指标。

北京化工大学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上解决了酶法合成中的催化剂酶成本高、副产物难以回收等问题,并正在建设一套万吨级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工业化装置。成功解决了国内传统工艺(化学法)中,产量小、能耗高、产品转化率低,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果。

市场专家点评

徐志文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还担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妇联执委、秦皇岛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秦皇岛市侨联委员等职务。

石油是世界各国主要战略物资,并且已占到全球商品能源消费中的40%。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且本国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国内产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增加,因此发展替代能源凸显其迫切性。另外,伴随着当前的油价高涨,以及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关注,昔日踉踉跄跄前行的生物燃料骤然间前景光明,人们开始坚信这些燃料对环境是友好的,因为这些燃料基于可再生的动植物油而不是基于石油等一次性消耗的矿物原料。

根据对未来石油价格的趋势性分析,我们认为投资能源领域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远投资是有前景的。之所以选择了国家明确支持的生物柴油进行投资,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技术水平的先进性,通过了解北京化工大学的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兼具理论和工业化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在200吨/年酶法生物柴油装置运行试验表明,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3%,产品收率达86%,产品纯度高于97%;二是市场前景好,我国作为柴油消费大国,目前每年柴油消费量为7000~8000万吨,其中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2015年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缺口达3000万吨。若按照国际上采用比较广泛的标准(B10-B20标准)计算,到2010年国内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000~2000万吨。由此看出,生物柴油市场非常广阔,我国的生物柴油市场更是有着极强的上升空间。

但仍需要指出的是,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上马该型项目采用廉价原料是生物柴油能否规模化的关键。同时,生物柴油虽然属于国家能源产业化发展方向并予以明确支持,但仍需国家相关政策细节出台。

投资专家点评

周春兵新加坡中星资本资深顾问、上海国邦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曾先后在多家跨国公司担任产品经理、营销总监、总裁助理、高级咨询顾问等职位。

生物柴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工程师Dr. Rudolph Diesel于1897年就提出来并演示了使用花生油作燃料的发电机。由于取源简便而又快速获利的石油开采技术风靡全球,使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技术被冷落了一百多年。随着石油的价格高涨、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又重新获得生机。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分析,到2015年,我国原油供给进口依存度将由现在的30%递增到50%以上。为防止能源短缺引发的灾难性局面的出现,我们就必须寻找到石化柴油的良好替代品。

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教授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项目与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和传统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项目已经进行了中试并建立了万吨级的工业化生产装置,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化基础,但在项目运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快建立适当规模的样板示范线,该样板项目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应是完全基于市场化的运作情况下的真实结果,而不是中试前的研究数据或非经常性政府特殊支持下产生的补贴收入。

第7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文冠果;生物特征;经济价值;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3-0051-03

1 文冠果的生物特征

1.1 生物特征

文冠果(Xan thoce rassor bi falia Bge)为无患子科文冠果属(单种属),又名文冠树、属落叶灌木,文冠果又叫文官果、崖木瓜,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无患子科的树木。文冠果为落叶乔木,树高可长到8 m高,树干可长到1 m粗;冠幅可达9 m;叶为羽状复叶,互生;花瓣上带有黄色或红色的斑点,许多小花组成20 cm长的大型圆锥花序,着生在枝条的顶端,花期4~5月,果期8~9月。圆形的蒴果很大,秋天成熟时黑色的果实开裂,露出黑亮的种子。树皮灰褐色,粗糙条裂;小枝幼时紫褐色,有毛,后脱落。

1.2 习性

文冠果喜光,耐半阴,具有抗旱、耐瘠薄特性,根系入土深,主根发达,萌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属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平原、沟壑、丘陵、黄土地和岩石地上都能生长,耐盐碱,在撂荒地、沙荒地、粘土地都能生长。一年生苗主根深1 m以上,有较大的侧根20多条,但不耐水涝,在低湿地不能正常生长。在土壤疏松的地方根深可达10~20 m,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

文冠果抗寒能力强,在气温-41.4 ℃的能安全越冬。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仅100 mm的沙漠戈壁地区也有散生野生树木。但能够生长发育的地方并不等于它的最佳生长条件,而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生长好,海拔700~1 800 m、土层深厚的黄绵土和黑垆土上、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是文冠果的最佳生长环境,果实体积大,产量较高。

文冠树是我国北方的珍稀树种,天然分布于北纬33°~46°、东经100°~125°,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以南,东起辽宁,西至青海,南至河南及江苏北部。生于海拔52~2 260 m处的荒山坡、沟谷间和丘陵地带。集中分布在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省均有少量分布。

2 经济价值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是北方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量为35 %~40 %,素有“北方油茶”之称。据权威部门检测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含油率达30.8 %,去壳后种仁含油率高达66.39 %,含蛋白质25.75 %,粗纤维1.6 %,非氮物质3.73 %,文冠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 %,其中亚油酸占36.9 %。符合国家Ⅰ级食用油标准,属上等食用油。油和花粉可制成高级美容护肤品。因此,文冠果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有北方油茶之称,社会经济效益重大。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中药材,而且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寿命高达千年的优点。文冠果开发潜力很大,种仁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可作为极品食用油和清洁生物柴油;产量高,生产能力优异;枝、叶、干、根、花都有独特作用;升值途径多,开发潜力巨大;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

2.1 文冠果结实早,油质高

在播种当年就有花芽形成,2~3年即可开花结果。项目种植“文冠二号”长枝型品种,2年生园就有3 000 kg/hm2左右产量,5年生园可达4 500 kg/hm2以上。8~10年后株产20~30 kg,个别单株达50 kg,产种子30 000~37 500 kg/hm2以上。

文冠果籽实含油量特别高,出油率30.8 %。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占92 %以上,其中:油酸52.8 %、亚油酸39.4 %。文冠果含不饱和脂肪较为稳定,比南方山茶油高3 %~8 %,是超特级的高级保健食用油。文冠果油较橄榄油、花生油比较,其饱和脂肪的含量比橄榄油低1.78倍,比花生油低1.9倍。它的品质优于花生油、芝麻油,其保健作用也是色拉油、橄榄油等无法比拟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食用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料成为人们预防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保健措施。因此,近年来,北京及各大城市市场涌现出大量的橄榄油、山茶油及花生油。城市居民的食用油正在由大豆油、调和油、色拉油向花生油、茶油、橄榄油转移。2006年春节,北京市场橄榄油和山茶油的销售量占食用油销售总量的16.8 %,花生油的销售量占食用油总销售量的43.6 %。橄榄油的平均售价51元/500 mL;山茶油的平均售价32元/500 mL;花生油7.5元/500 mL。按本方案中文冠果种子8元/kg计,文冠果成品油的出厂价可在16~25元/500 mL之间定价,利润空间较大,市场竞争力强。

2.2 文冠果油是高级药,更是天然保健品

文冠果油比一般油料的浸透力强,是生产高级美容护肤品的首选原料油。同时,文冠果油具有消化血液脂质物,软化血管,消除血栓质,阻断皮下脂肪形成,降低血脂、胆固醇的特效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别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文冠果油过去在药店里曾经论滴卖配药。形成产业化后必定是制药行业的重要原料。文冠果树花期较早,花芳香、含蜜量大,有丰富的还原糖,是北方早春的蜜源植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别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油分中亚油酸是中药“益寿宁”的主要成分,国内已开发出“亚油酸滴丸”,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常期食用文冠果油具有极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

2.3 文冠果的果壳及枝、叶的价值

文冠果壳有两大价值。一是提取糠醛的原料,工业用途广泛;二是生产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孩尿床、大人尿频尿滴,男性前列腺肥大、炎症等药品的原料。目前,文冠果壳市场价4元/kg,且供不应求。每亩文冠果可产与种子同等量的果壳。即上述按产种子量测算的效益应增加50 %经济效益,才是文冠果果实的实际产值。

文冠果枝干是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物,可生产口服“风湿灵”或提取浓缩生产“风湿贴膏”。文冠果叶具有消脂功效,可生产减肥茶等减肥饮品。文冠果每年修剪的枝叶及冬天文冠果的落叶都可收集利用。目前文冠果枝叶的价格是4元/kg。每年每亩文冠果枝叶的收入约为种子收入的10 %,该收入可用于购买农家肥料并支付管理人员及劳动工人的工资。

综上所述,文冠果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市场前景广阔良好。种上文冠果,等于摇钱树。

2.4 文冠果是高雅的观赏植物

花期长可持续近一个月左右,是城市园林绿化、河道两岸、高速公路和铁路绿化带建设的理想的绿化旅游观光树种之一,也可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大中型盆景植物,可人工控制树型,创造各种奇景,具有瘦、拙、艳、香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树质坚硬,纹理美观,具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文冠果树也特别耐寒,在-41℃尚能安全过冬。

2.5 文冠果木材坚硬质密,色泽棕褐,纹理美观,可制作高档家具及农具

在延安、甘肃陇东,农村老人认为文冠果木对身体健康有利,常用于修制烟袋锅。文冠果木材、根材是上好的雕刻材料,在农村,常以文冠果木为原料,雕刻成小老虎、小狮子或小碾子,用于拴小孩。迷信的观点认为,具有避邪气、驱鬼怪的功能。小孩头疼脑热,他们会将小老虎用水煮,取少许汤给小儿服用,这可能与文冠果的药用价值有关。

2.6 文冠果叶饮料。文冠果树嫩叶经焖炒加工后可替代茶叶作饮料、清凉爽口

小文冠果是优质蜜源植物,花期较早,花期较长,花芳香、含蜜量大,有丰富的还原糖,是北方早春的蜜源植物。

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文冠果结实早、产量高,种植三年即可挂果,水浇地产种子1 500~3 000 kg/hm2,按10元/g计算,产值15~45千元/hm2;五至七年后,进入盛产期,产种子7 500~15 000 kg/hm2,产值15~30万元/hm2;八至十年后,进入高产期产种子22 500~37 500 kg/hm2,产值45~75万元/hm2。

3 发展前景

3.1 文冠果开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996年文冠果的研究取得突破的进展,发现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特别是中医药多年的使用及近年来的研究、化验分析和应用,让人们对文冠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至2003年山西、陕西、湖北、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河南的文冠果栽培总面积约25万hm2,其中内蒙古赤峰市翁旗中部分布有1 800 hm2保存较完整的人工文冠果林(40年左右)。至2008年,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和山东等地相继建立起文冠果基地[1]。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紧缺日益加剧,石化能源不仅面临枯竭,且对环境污染与对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已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和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重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于2007年联合实施“林油一体化”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全国选择了四个树种资助其大面积发展,文冠果是被选中的北方地区唯一树种。因此,文冠果一下子又红火起来,出现了一籽难求的局面,沉寂多年的文冠果再次复苏。种子的市场价格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1元/kg发展到2008年秋季的160~200元/kg。

2006年12月21日,来自中国改革前沿温州的谷飞云,早早就嗅到了文冠果的商机,投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陕西文冠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文冠果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生物能源和生物制药等资源的开发、新产品研发及产品生产、销售等综合性的投资。

3.2 文冠果是理想的可生物能源

2008年内蒙古被纳入国家林业局全国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示范省份,计划建设400万亩文冠果原料基地。内蒙古是文冠果最适宜生长省份之一,无论是气候、土壤、海拔,还是地貌特征都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大规模种植。内蒙古不仅有丰富的荒山荒地适宜种植文冠果,而且群众了解文冠果生长特性、具有一定管理和栽培技术,有规模发展该项目的潜在优势。

2009年,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石化公司选择了内蒙古赤峰、甘肃兰州、新疆阿克苏等城市作为生物质油料资源的开发备选点,与法国开发署合作开展《中法生物柴油合作项目》。国务院将以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纲发展项目,到2020年,使生物燃料消费量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 %左右,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提出201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200万t,2020年生产料年替代石油1 000万t。

3.3 阿拉善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文冠果种植历史

阿拉善盟属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阔,是文冠树适生优势区域之一。在阿拉善盟的孪井滩示范区崇庆寺、昭化寺现有胸径15~20 cm文冠果两株,估算已有100年以上树龄。同时在阿拉善盟的头道湖、哈什哈、伊克尔、吉兰太等地现有数十株树龄较长的文冠果树,目前结果性状稳定,丰产性良好。

3.4 先进科技是促进文冠果产业发展的基础

阿拉善盟沙舟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院企合作企业之一。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农科院获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的“实用型、多功能”简易育苗温室的制作工艺和配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了蔬菜、油葵、西瓜等作物的工厂化育苗生产和栽培试验、示范项目并获得成功。

三年来公司的科研人员针对文冠果这一适合阿拉善盟发展的珍优经济树种,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及当地珍贵的品种资源开展了大量的品种选育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国内首创的“文冠果诱导生根、工厂化容器育苗、活体移栽、四季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容器育苗使苗木根系完整、粗壮强健的特点,克服了文冠果苗怕伤根的缺点,破解了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带基质整体移栽,成活率达100 %,而且打破了季节限制,在春夏秋整个生长期都可种植。在文冠果丰产栽培方面运用“合理密植、整形修剪、花前花后施肥、疏花疏果和果实膨大期管理五大技术措施”破解了文冠果“千花一果”的致命难题。

文冠果容器育苗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突破,完全可以克服文冠果苗木移栽难成活和植树季节受限等诸多严重缺陷,可将苗木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8 %、植树时间延长100 d以上。另外,不仅可以弥补阿拉善盟没有大型文冠果育苗基地的缺憾,而且还将使我盟的文冠果育苗走在全国前列。如果文冠果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林木育苗领域全面推广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文冠果造林质量,对我国北方文冠果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为我盟的文冠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随着文冠果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将会在阿拉善盟文冠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培育出文冠树容器苗20万株,推广种植133.33 hm2;以后每年培育千万株,推广种植6 666.67 hm2以上;十年即可建成百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百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建成后,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数亿元,每年可生产生物柴油20万t,产生数亿元的经济效益,而且文冠果树龄可达千年,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5 研究和开发价值高

文冠果油是文冠果资源上的一种最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途的产物,文冠果油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占到了90 %以上,所以其营养价值较好,是一款值得开发的高档食用油。另外,油酸、亚油酸目前在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开发出许多国家特效新药。同时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文冠果油进行的气质鉴定结果发现含有丙丁酚。丙丁酚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促进其降解,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还有抗氧化剂作用,所以也是值得提取研究的活性成分。文冠果种仁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文冠果皂甙,对于人体有积极作用。目前对其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报道还不是很多,对其结构以及作用机理也没有彻底搞清楚,所以,文冠果皂甙具有可观的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3.6 国际生物能源应用广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生物柴油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物柴油已成为新能源研制和开发的热点。而在生物柴油原料的选择上以植物油脂为主,即所谓的能源植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开展能源植物的栽种研究,并通过引种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一次满足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生物质能源需求的需要。专家认为,生物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 %来自生物能源。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第8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能源供给 能源价格波动 燃料乙醇

一、 引言

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同步增加,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占到总量的20%左右,它与电力构成能源体系中两大主要能源类型。近年来,高增长下的中国通过大量进口石油,保证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而进口原油达2.39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我国国内原油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对国际原油输入的依赖越来越大,这将导致我国面临能源供给和能源价格安全的双重压力。为了缓解能源供给安全压力,国家已经在海外积极拓展油田投资和开发,着力解决原油供给问题。但是,现阶段国际形势为我国原油的海上运输蒙上了一层阴影,以日本、韩国及其列岛构成的我国外海第一岛链①,若出现政治动荡,会对石油海运造成阻隔之势。马六甲海峡是我国航海贸易运输的主要咽喉,从该海峡运输的石油占总进口石油的4/5以上(马晓宇等,2007),而美国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的势力渗透更是试图掐住马六甲海峡这个国际海运的咽喉,若遭遇紧张国际形势,中国的原油输入障碍将直接影响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国际石油的定价权,大量原油输入国内,其价格传导效应将十分明显,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将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甚至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能源从供给和价格两个方面对经济造成影响。一方面,能源的充足供给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龚志民(200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测算了能源缺口下的中国经济;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基本形成(于全辉和孟卫东,2008),能源缺口一旦出现,将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的产出减少。能源缺口对产业的影响程度不一,能源密集型产业较非能源密集型产业更易受到供给影响(Lee and Ni,2002),所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理应引起我们的警觉。赵涛等(2009)利用嵌入能源消费的CD函数模型,推导并实证研究了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再次验证了能源作为基础要素投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源作为工业产出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波动将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在价格体系的各个层面。Davis and Haltiwanger(2001)通过分析油价波动对创造就业和失业的影响,发现石油价格和货币政策造成的失业作用要比创造就业的作用大得多。林伯强和王锋(2009)研究了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指出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指数上涨幅度最大的是PPI和GDP平减指数,并可能引起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在国际能源价格出现波动和全球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下,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发展。然而中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第一,生物质燃料是否是缓解原油安全威胁的唯一途径;第二,全面发展生物质燃料是否会导致对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第三,全面推广生物质燃料是否会影响使用燃料的机械设备的技术改进或者替换问题;第四,生物质燃料较传统能源是否具有优越的成本收益率。明确回答上述问题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前提。

首先,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等)是交通运输和动力机械的能源,不能被煤炭直接替代,电力替代(如电动汽车)的可能性从短期来看也不高。这是因为:液态能源的发动机已经广泛深入社会生活,通过液态质的生物质燃料替代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巴西、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生物质燃料利用给出了很好证明。目前巴西的汽车均使用100%生物乙醇或22%~25%的混合乙醇汽油;欧盟出台政策规定将生物柴油使用混合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10%;美国更是通过立法明确了燃料乙醇作为替代燃料的社会地位(曹俐和吴方卫,2010)。上述各国的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掘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如巴西甘蔗含糖量居世界首位,美国的玉米产量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在生物质燃料的技术研发方面有重要成果。反观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燃料的需求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通过各类能源作物的生产来提炼生物燃料存在可行性。

其次,中国液态生物质燃料,特别是燃料乙醇的原料已经过渡到非粮食作物的阶段,即通过边际土地的开发避免“与粮争地”问题的出现。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食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提出扶持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中国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不会对有限耕地的配置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可能影响属于外部性范畴。液态生物质燃料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正负外部性并存。正外部性包括:在能源安全约束和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当石油供给出现缺口时,生物质燃料弥补汽油和柴油所带来的经济溢出,表现在对整体经济的促进、对资本和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优化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非粮能源作物种植、原料搜集和燃料利用过程,生物质燃料具有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生态溢出效应。而负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液态生物质燃料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燃料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成本,甚至包括原料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对上述问题的既有研究还没有明确结论,特别是对外部性问题涉及的研究不多。但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的关键阶段,增长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虽然液态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成本较传统能源没有优势,甚至略高于传统能源,表面上不具有竞争力,但由于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存在外部性,发生了市场失灵现象。只要清醒认识影响生物质燃料产业市场失灵的真正原因,充分分析该产业的对社会经济作用机理,理清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综合影响,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就可以达到既能弥补能源缺口又能健康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的目地,而国外生物质燃料利用较好的国家就是良好例证2009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巴西也突破1300万吨油当量,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在2010年为2200万吨,而中国的燃料乙醇仅有100万吨左右,生物柴油则更少。。

众多学者也对液态生物质燃料的社会经济影响做了研究。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因石油价格和生物原料将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Yang et al., 2008),寻求发展新的生物质燃料原料将十分必要,同时能够给供给不足的汽油提供有益的补充。发展非粮液态生物质燃料能够避开可能的“与粮争地”和“与人争粮”困境。张锦华等(2008)通过构建燃料乙醇的行为分析框架,分析了短期和长期动态均衡下的生物能源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给出通过开发非粮食原料来补充能源供给缺口和避免粮食安全的建议。王子博(2009)利用历史数据构建潜在产出测算模型,认为液态生物质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作为汽油或柴油的替代品,对缓解能源缺口具有重大意义。章辉和吴方卫(2009)通过对未来汽油市场的供给情况的预测,分析模拟了我国发展燃料乙醇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燃料乙醇对缓解汽油需求和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一定作用的结论。上述研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可能影响,但是较少将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补充对原油供给和原油价格波动同时联系起来。

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正外部性中的经济溢出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需要准确分析发展燃料乙醇对我国能源供给不足和价格波动的潜在威胁缓解机理进行梳理。同时,当我国面临因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产出不足以及因价格传导引致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时,燃料乙醇的补充途径如何?对其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与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建立一个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框架,基于原油供给不足和原油价格过度波动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影响,并结合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实际状况,回答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二、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必要性的现实依据:能源结构与价格冲击

(一) 能源结构、原油对外依存度与燃料乙醇利用现状

1990年以来,中国的GDP从4.5万亿增长至2009年的34万亿元以上2009年不变价格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同趋势增长。199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9.7亿吨标准煤,而到2009年已经超过30亿吨标准煤。从增长速度分析,历年GDP增速一直维持在8%以上,并于1992年和2007年前后达到高位。相对而言,能源增长速度的波动较为明显,整体呈现波浪型曲线。在1999年前后的能源消耗增速一度下降至原点,随后与2005年前后达到高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下滑势头较为明显。

中国能源消费的绝对数量一直不断增加,而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原煤比重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一直维持在70%左右。原油的消费比重仅次于原煤,平均维持在20%左右。其余能源的比重与前两类能源差距明显。

中国原油消费数量不断上升,2009年达到3.8亿吨。中国原油国内产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国内产能很难实现。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油需求剧增,从国际进口原油成为主要选择。例如,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到2009年已经突破2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3%。在煤炭和电力充分自给的情况下,中国原油供给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危机。居高不下的能源强劲需求以及无法逆转的原油大量进口,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能源供给安全问题。

燃料乙醇是汽油的有益补充,而中国的燃料乙醇产量2008年仅为102万吨油当量数据来源:2010年《BP能源统计年鉴》。,2009年仍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但是汽油的消费量在2008年已经达到6145万吨,是燃料乙醇总量的60倍左右,明显的能源结构差异反映出中国燃料乙醇产业整体规模不足的状态。按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划分,中国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以粮食作物为原料和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两个过程。中国最早的燃料乙醇研究和发展规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的侧重点是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实验室科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燃料乙醇生产开始进入试点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家投入资金建设燃料乙醇的生产基地,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随着中国陈化粮的消耗和中央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逐步重视,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受到限制。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在这个背景下,2007年政府批准在广西建立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并于2008年初正式投产。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研究工作已接近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步入中试和产业化培育阶段,其中,中国科学院于在2007启动了“纤维素乙醇的高温发酵和生物炼制”重大项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相应研究课题,同时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创新性研究。虽然纤维素产业化生产尚未实现,但是现有的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拓展纤维素应用的领域。中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正在不断创新,更高效率的提炼技术推陈出新。美国、巴西和欧盟的经验说明,燃料乙醇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大且商业化程度最好的生物燃料,乙醇混合汽油的性能与传统汽油相似,可以预见,中国的生物质燃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 国际原油价格的冲击: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现实依据

外部冲击对国内能源价格存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而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体系也会产生影响:外部价格输入将提高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后会移动一国的菲利浦斯曲线并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能源价格上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的价格水平,第一是通过生活资料的渠道直接反映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第二是以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形式,从工业产业链的上游传导到下游,间接地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林伯强和王锋,2009)。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可用于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该方法避开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函数的问题。在向量自回归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变动来考察它对内生变量及其未来取值的影响。为了反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各类价格体系的影响,本文下面进行VAR脉冲响应分析,考察随机扰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路径变化。

下面利用VAR脉冲分别对国际原油价格与燃料动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进行分析。对平稳性检验结果分析可知(如图3、图5和图7所示),VAR模型的全部特征根倒数均在单位圆内,这说明VAR模型平稳,进而可以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国内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冲击影响。从脉冲结果可知(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上述三类价格的冲击存在明显稳定性,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有正向影响,这进一步说明原油对外依赖将带来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威胁的判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国际能源价格环境都显现出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而其中燃料乙醇产业如何缓解可能的能源安全威胁需要进一步分析。

三、 模型的基本假设

本研究着眼于汽油和燃料乙醇构成的液态能源市场。 D(x) 代表液态能源市场的总需求, S(x) 代表液态能源市场的总供给,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取得均衡时满足:

D(x)=S(x)(1)

把总需求分成两个部分: x1 代表汽油数量, x2 代表燃料乙醇数量,表示总需求的液态生物质燃料需求部分,并且假定化石燃料和燃料乙醇的使用效果相近,即两者具有明显替代性。总需求表达式为:

D(x)=D(x1)+D(x2)(2)

通常情况下,影响液态能源市场的总需求有如下因素:汽油的价格( Pp ),燃料乙醇价格( Pb ),政府对燃料乙醇消费的补贴( Ps ),居民收入( Y ),国内生产总值( G )。通过下述函数表示:

D(x1)=F1(P-p,Pb+,Y+,G+) (3)式中函数 F1中的自变量都是D(x1)的自变量,自变量变动对通过影响x1后作用于D(x1),下同。 (3)

D(x2)=F2(P+p,Pb-,Y+,G+,P+s)(4)

其中,字母上方符号表示该变量变动对函数的影响,如 P-p 表示 Pp 价格上升将导致 D(x1) 需求量下降。

由此,总需求可表示为:

D(x)=F(Pp,Pb,Y,G,Ps)(5)

在现有文献中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近似理想需求模型(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简称AIDS)、线性近似模型(Linear Approximate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简称LA/AIDS)、FAO需求预测中的各种恩格尔曲线模型以及恩格尔函数模型。考虑到本研究的一般性探讨,本文采用较易分析的双边对数形式,即:

ln D(xt1)=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Gt (6)

ln D(xt2)=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Pts+a″5 ln Gt (7)

ln D(x)=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Pts+a5 ln Gt (8)式中a1和a2的符号是由(6)(7)两式对应系数决定,考虑到现阶段汽油使用的绝对性比重,燃料乙醇的替代不会对整体能源结构产生根本性改变,认为合并后的(8)式中的符号与(6)式符号相同。(8)

另一方面,本文把总供给分成两个部分,即:液态化石燃料汽油的供给函数 S(x1) 和生物乙醇供给函数 S(x2) ,其中 S(x1) 包含国内原油产出和国外原油进口,可表示为:

S(x)=S(x1)+S(x2) (9)

通常情况下,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有:燃料乙醇价格( Pb ),汽油提炼的技术进步( T1 ),影响原油供给的冲击(Shock)(包括国际原油供给不足和国际原油价格过快上涨),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进步( T2 ),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补贴( I ),燃料乙醇原料的开发和生产成本(C)通过下述函数表示:

S(x1)=G1(P+p,P+b,T+1,Shock-) (10)

S(x2)=G2(P+p,P+b,T+2,I+,C-)(11)

在农业供给分析中,现有研究主要运用一般性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模型、投入需求系统模型等,本研究运用农业供给反应模型。为便于对比分析,供给分析仍然采用双边对数形式,即:

ln S(x1)=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1+b′4 ln Shocktb (12)

ln S(x2)=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2+b″4 ln It+b″5 ln Ct (13)

ln S(x)=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1+b4 ln Tt2+b5 ln It+b′6 ln Ct+b7 ln Shock(14)

四、 框架分析与解决路径

框架分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它依赖严格的前提假设和约束设定。为了满足分析的合理性,本文对液态能源市场进行宏观假定:

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中,燃料乙醇对汽油的替代是通过乙醇汽油形式进行,且此种替代可以瞬时完成。

第二,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避免因粮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不提倡使用粮食作物(如玉米)生产液态生物质燃料,本框架中所涉及的燃料乙醇都是指由非粮作物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

第三,国家财政有能力通过补贴和其他倾斜政策促进边际土地开发和非粮作物原料的种植。

第四,燃料乙醇具有替代和互补的双重性。乙醇汽油中的燃料乙醇与该部分汽油是互补的关系,而作为混合状态下的乙醇汽油与传统汽油是替代关系。

(一) 开放经济下的市场出清:需求不变,供给结构可变

在短期内,我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不变,但是不同的能源结构下的经济运行平稳性不同,本节试图通过能源供给角度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回答缓解能源安全的途径和出路。

情形1:短期市场出清下的汽油供给

t 期的汽油需求比例为 at% , t+1期 的比例调整为 at+1%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有:

S(xt1)=at%D(xt) (15)

S(xt+11)=at+1%D(xt+1) (16)

因为短期需求不变,当 at%≤at+1% ,有

S(xt1)≤S(xt+11) (17)

此时出现能源需求结构调整,两边取对数可得:

b′1 ln Ptp + b′2 ln Ptb + b′3 ln Tt1 + b′4 ln Shockt

b′1 ln Pt + 1p + b′2 ln Pt + 1b + b′3 ln Tt + 1 1 + b′4 ln Shockt + 1 (18)

短期内考虑技术进步不发生变化, Tt+11=Tt1 ,则:

Pt+1pPtp>Shockt+1Shockt-(b′4/b′1)•Pt+1bPtb-(b′2/b′1) (19)

当中国经济未能改变对传统汽油的依赖时,中国国内油价将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直接影响。从(19)式可知,国内汽油价格 Pp 的上升幅度受到国际原油价格(Shock)以及燃料乙醇价格 Pb的 直接影响。由于燃料乙醇在液态化石能源的结构所占比例较小,其价格变动对汽油价格的影响程度有限。由此可知,我国国内汽油价格直接受制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旦出现短期能源价格过快上涨,高度依存度下的中国国内油价势必同步上涨,从而传导至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领域,并最终通过PPI和CPI等价格指数显现出来。

情形2:短期市场出清下的燃料乙醇供给

t 期的汽油需求比例为 at% , t+1 期的比例调整为 at+1%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有:

S(xt2)=(1-at%)D(xt) (20)

S(xt+12)=(1-at+1%)D(xt+1)(21)

因为短期需求不变,当 (1-at%)≤(1-at+1%) ,有

S(xt2)≤S(xt+12) (22)

此时出现能源需求结构调整,两边取对数可得:

b″1 ln Pt+1p+b″2 ln Pt+1b+b″3 ln Tt+12+b″4 ln It+1+b″5 ln Ct+1

< 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2+b″4 ln It+b″5 ln Ct(23)

短期内,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进步T2和开发和生产成本C不变,那么可得:

Pt+1pPtp

从燃料乙醇发展对国内汽油价格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的替代关系,汽油价格Pp可以依靠大量的燃料乙醇Pb输入市场得到释放,即利用乙醇汽油的价格来影响传统汽油的价格。国家对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的补贴越高,燃料乙醇的价格越便宜,由此可以带动传统汽油价格的下降。所以,要降低国内传统汽油的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扩大燃料乙醇的市场注入实现。

推论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仍以传统汽油为主,那么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甚至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优化,可以通过扩大燃料乙醇供给,以及乙醇汽油价格的调控缓解因外部原油价格造成的国民经济影响。

(二)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长期市场出清:供给可变

在长期状态下,能源供给可变,我国将面临来自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原油供给不足的双重压力,本节试图通过分析上述情形出现时的能源结构分配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来缓解因能源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形1:燃料乙醇供给总量不变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价格影响

燃料乙醇供给不变,随着我国液态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结构趋向于传统汽油的主导优势的加强。由此,我国传统汽油的供给和需求在第t期和第t+1期可分别表示为:

由(27)可知,我国的原油价格波动方向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方向相同,由于燃料乙醇的供给幅度不变,其价格对汽油价格的波动不造成影响。当不存在外部原油价格冲击时,通过提高我国汽油提炼和使用的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物价稳定(Pp)和经济增长(G)。但是,出现外部原油价格波动时,我国将面临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这是因为中国存在较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要控制国内汽油价格的上升幅度只能通过闲置汽油的使用,这将导致 GDP的减少。若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只能通过牺牲高物价带来的社会分配成本。由此可见,我国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面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情形2:燃料乙醇供给总量不变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供给影响

如果燃料乙醇供给不变,随着我国液态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结构趋向于传统汽油的主导优势的加强,这 时出现k%的原油进口缺口。我国传统汽油的供给和需求在第t期和第t+1期可表示为:

当我国出现外部原油供给不足时,我国GDP面临增速放缓的威胁。此时,原油缺口比例 k %越高,GDP增长速度减少的幅度 e-(a′4)-1k% 越大,来自汽油价格和燃料乙醇的价格缓解将无任何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空间没有得到扩展时,由于国际原油供给紧张将直接导致我国国民经济产出减少的严重后果。

情形3:燃料乙醇供给增加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价格影响

假设我国开始扩大燃料乙醇原料的种植,燃料乙醇产量按照 m %速度增长。由此,在第 t 期和第 t+1期 我国燃料乙醇所占比例分别为 qt% 和 qt+1% :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未能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qt+1%>1 ,此时有:

由此可见,我国仍将面临我国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面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已经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qt+1%

此时可以保证在高增长下的汽油价格波动平缓,还可以利用对燃料乙醇的补贴来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同时完成经济高速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

情形4:燃料乙醇供给增加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供给影响

假设我国开始扩大燃料乙醇原料的种植,燃料乙醇产量按照 m %速度增长,那么在第 t期和第t+1 期我国燃料乙醇所占比例分别为 qt% 和 qt+1% ,此时若出现国际原油供给紧张的局面( k %为正常条件下的原油供给缺口),即: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未能根本改变原油缺口带来的能源供给不足时,即 (1+m%)qt%(1-k%)qt+1%>1 ,此时有:

所以,我国仍将面临因能源缺口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已经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1-k%)qt+1%

此时可以保证在高增长下的汽油价格波动平缓,还可以利用对燃料乙醇的补贴来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同时完成经济高速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

推论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在供给可变的条件下,要解决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需要大力推动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供给,改变我国以传统汽油为绝大多数比例的供给结构,缓解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可以保证国内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而不需要受到能源供给安全的威胁。

五、 结论

我国国内原油产能上升空间有限,经济增长引致的对原油的需求将从国外进口补充,由此造成的国际原油输入的依赖将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运行。

(一) 调节能源结构将缓解国际油价的输入性影响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我国对液态燃料的需求不变,国际原油将从价格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外部油价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从而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仍以传统汽油为主,那么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影响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甚至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我国若扩大燃料乙醇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使得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优化,那么当我国遇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时,燃料乙醇扩大供给,可以缓解因外部原油价格造成的国民经济影响。

(二) 增加燃料乙醇产能将最终缓解能源安全

在长期市场出清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和供给缺口影响我国经济和民生。首先,在供给可变条件下,国际原油价格将快速影响国内汽油价格,进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引起因通货膨胀造成的民生问题。要解决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需要大力推动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供给,改变我国以传统汽油为绝大多数比例的供给结构。其次,如果因为政治原因,国际原油供给出现输入,我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增速放缓的不利局面,唯有使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加大燃料乙醇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我国的国内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从而不会受到能源供给安全的威胁。

六、 政策调整

从现阶段看,国际油价波动和原油的高对外依存度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运行不断深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能源安全问题将越发突出。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可以通过原料开发政策、研发政策和补贴政策推进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 以项目带动原料开发

考虑到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与粮争地”和“与人争粮”的潜在威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坚持以非粮作物为主,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使用非粮的替代产品生产燃料乙醇是解决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木薯、甘薯和甜高粱是较为理想的生产原料,但是中国现阶段对上述原料的产业化种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大面积推广。2007年,中国在广西建立以木薯为原料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产量20万吨,成为国内首家定点生产非粮燃料乙醇企业。目前,广西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新天德能源公司等广西木薯乙醇企业已经具备50万吨产能,并已启动的海南椰岛木薯乙醇10万吨/年规划、广东华灵集团木薯乙醇50万吨/年的规划。现有的燃料乙醇企业项目已经考虑到“近原料”的因素,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避免增加过多的生产成本考虑。考虑到非粮原料的分布,中国可以省级项目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开发燃料乙醇原料的道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在资源丰富的区位建立大型燃料乙醇生产汽油平台,根据加工业就近原料基地且交通方便的原则,就近种植和开发当地能源作物,尽量避免来自运输和半成品产业内贸易的成本。

(二) 加快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提炼和运输技术研发

我国的纤维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草、秸秆、农作物壳皮、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等。但是,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仍然受到制约,主要是由于纤维素乙醇存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限制,所以其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和中试阶段。中国政府应当在纤维素的预处理、水解和发酵三步重要的生物转化过程同时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打造国际交流平台,让国内的研究进入国际同类研究中去,争取早日实现提炼技术的突破。中国已经开始产业化的探索,其中,利用秸秆类纤维素水解提炼的企业和研发单位分布在山东、河南、南京、北京、黑龙江、上海、安徽和苏州等地,涉及到的作物有玉米秸秆、甜高粱秸秆以及其他农作物秸秆等。黄季和仇焕广(2010)指出,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有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影响我国产业化程度最大的是原料预处理技术,其次是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

中国应该首先开发廉价高效的木质纤维预处理技术和平台,通过依托此平台不断探索新的预处理技术。其次,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纤维乙醇专用水解酶,降低开发成本;开发高效全糖发酵技术,着重关注基因工程方法的运用,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要完善原料收集和运输体系,试点配备专业搜集工人作业,保证高效安全。

(三) 优化燃料乙醇的各阶段补贴

中国对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的补贴从2002年开始,经历了保本微利补贴、定额补贴和弹性补贴三个阶段(曹俐和吴方卫,2010)。现有的燃料乙醇补贴应从中间投入环节、附加值要素投入环节、产出环节、消费环节和研发环节进行针对性补贴。面对各个环节的众多补贴,更应该理性对待。

首先,要明确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地位和目标。居高不下的原油消费催生了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条件。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39亿吨,而进口原油达2.39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作为我国能源多元化的战略之一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资源潜力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科学测算并规划确定生物燃料乙醇在能源多元化战略中的比重,进而确定生物乙醇的发展数量、速度与规模。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物燃料乙醇的补贴原则。深入调查研究不同省市国土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可用于种植木薯、甘薯和甜高粱的边际性土地资源的状况以及纤维素乙醇的资源潜力,结合当前生物乙醇的技术水平,切实做好关于相关原料基地的建设和产业规划的全盘部署工作。同时,补贴金额应与国际油价挂钩,采用动态平衡的原则,建立与国际油价挂钩的生物燃料乙醇动态补贴机制,在国际油价涨跌时,根据成本和油价的波动情况,规避在油价持续低迷时企业业绩的不稳定性,实现总体动态平衡。

第三,要继续完善生物燃料乙醇补贴的措施。在中间投入环节,对非粮能源作物的补贴,采取直接价格支持,税收减免,现金直接补贴等手段。对购买非粮能源作物种子以及相应农业机械予以直补,购买化肥可以实行免征增值税等;在附加值要素环节,加大资本领域的补贴力度,对非粮生物乙醇的生产设备,对边际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从事非粮生物乙醇的劳动力予以直接现金奖励或政策倾斜;在产出环节,适当放宽进入门槛,实施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基于产出的动态补贴;在消费环节,加强对生物乙醇储运、分销、销售环节的设施投入的补贴,可在试点省市的生物乙醇网点的建设上予以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在研发环节,建立生物燃料乙醇的研发专项资金,对于研究机构以无偿资助为主,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生物燃料乙醇核心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Davis, S. J. and J. Haltiwanger, 2001, “Sectoral Job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Response to Oil Price Chang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48,465 512.

Lee, K. and S. Ni, 2002, “On the Dynamic Effects of Oil Price Shocks: A Study Using Industry Level Data,”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49,823 852.

Yang, Jun, Huanguang Qiu, Jikun Huang and S. Rozelle, 2008, “Fighting Global Food Price Ris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Response of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Domestic and World Markets,” Agriculture Economics , 39,453 464.

曹俐和吴方卫,2010,《中美生物燃料乙醇补贴政策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2期16―26页。

龚志民,2006,《基于我国能源缺口模型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探析》,《能源技术与管理》第1期113―115页。

黄季和仇焕广,2010,《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林伯强和王锋,2009,《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2期66―79页。

马晓宇、张子阳和胡利明,2007,《中国石油在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安全研究》,《中国水运》第1期 28―30页。

王子博,2009,《论中国的产出缺口与宏观经济运行》,《商场现代化》第2期353―354页。

于全辉和孟卫东,2008,《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系统工程》第6期68―72页。

赵涛、尹彦和李煜,2009,《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33―39页。

章辉和吴方卫,2009,《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影响宏观视角的实证分析》,《林业经济》第3期39―45页。

第9篇: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范文

不久前的《2007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投资在去年为600亿元人民币。报告预测,2007年这一投资额可以增加160亿元左右,总额达到760亿元人民币。而这其中,风电占240亿元,小水电占240亿元,生物质发电占60亿元,沼气占100亿元,太阳能占100多亿元。

由此可见,新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油价高企下的机遇

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在给我国石油供应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例如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企业都在新能源的大好形势下蒸蒸日上。

上述报告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风电市场之一,在未来5年间,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将建设30个左右100兆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并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形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营造出风电场开发的广阔市场。

“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望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孕育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顾杰近日指出。

江南证券的分析也指出,近期国际油价运行于140美元上方,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凸显新能源开发紧迫性,资本市场上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此时更多资金正在寻找新的石油替代能源,特别是当前油价高企,石油替代产品的开发自然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符合产业政策的石油替代品是甲醇、二甲醚等,是比较成熟和有前途的新兴清洁能源。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也逐渐与新能源对接。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国内汽车厂家推出大量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秘书处项目经理赵丰年认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将成为今后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首要门槛。

与此同时,各种民营资本、私募基金也开始投资国内这一领域,弥补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初期阶段资金的不足。

新能源风险犹存

除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之外,新能源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07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在拥有的丰富新能源资源中,中国的实际开发量却很小,并在技术、规模、发展速度上依然较大落后发达国家。如风力发电机兆瓦级以上的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依赖进口,尚未掌握纤维素大规模生产生物液体燃料的关键技术等。

以风能为例,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如下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可取、不需运输;分布广泛、分散使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然而,在全世界风力发电装置迅速增加的同时,风力发电也面临许多难题。

在风力发电的发展初期,容量小,电量少,风能资源间歇性的特点,相对整个电网而言微乎其微,因此它不会引起电网的波动和不稳定。但是一旦风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风力发电供应稳定性问题将逐步体现出来:规模越大,风险就随之加大。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调整新能源公共政策、形成支持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通过多渠道解决资金和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