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旅游资源的特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特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源的特性

第1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一)选择特色

选择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富有特色的精华部分,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只有选择具有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和区域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空间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具有发展的潜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比如,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它便以帝王之都、唐风古韵作为自己开发的主题定位,以此资源来进行开发旅游。

(二)保持特色

在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的装饰和全面毁旧翻新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特色旅游资源失去了其自然和原始的状态,那么将会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削弱它的特色的价值,从而失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

(三)突出特色

特色旅游开发必须突出资源的特异性和独特性,着重围绕着资源的主题特色进行开发,尽可能地凸显它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强化它的垄断性,加大和其他地区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环境的差异性。比如云南的旅游开发,不但在景观上凸显地方民族特色,而且在文艺表演、民族风俗展现上都强化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协调特色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景观的开发和周围的环境的整体特点要协调,从这种协调中来衬托特色、增强特色,形成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的文化提升,让旅游人文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直接最彻底地让资源特色融为旅游细节。比如杭州的整体旅游风格,整个城市的特点宛如一个大大的城市花园,完全体现了“休闲之都”的风貌。

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

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现实价值,而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潜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开发旅游产品等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活动,使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产生经济价值。这样的经济价值表现为资源的自然再生产的能力之上,主要有为开发、保护和恢复特色旅游资源再生产所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反映的是社会对此投入的价值。以及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调查、评价和依托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交通建设、景点开发、宣传促销等投入的价值,这些都被称为“现实价值”。

(二)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是特色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的是间接使用价值。这种潜在的价值是由使用资源的效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同时稀缺性的特征也决定了特色旅游资源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充分认识其稀有性的基础上,明确其相应的价值。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基础,提高产业标准,在维护和景观设计上都要保持生态资源的完整性。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很好地体现景观设计和主题文化协调的生态氛围,提高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三)文化价值

第2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是旅游产业兴衰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有效运用GIS技术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旅游评价与规划的科学性。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根据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处理基点,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实体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整理、编辑、转化、校正、模拟,运用多维空间系统模型处理分析多种空间目标的动态数字信息,进而为地学研究和规划决策提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系统支持[1,2]。

GIS的构成主要由搭载处理程序的平台如计算器、输入输出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等实体物理硬件系统;融合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的模型或管理分析方法的各种程序如操作可视化系统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等软件系统;描述地学实体数据的属性特性和空间特性的多维空间数据系统;操作GIS的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地理学领域的具象和演变过程进行规律性研究的数字应用分析方法与模型,共五大部分构成。

GIS具有四项主要功能即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存储和管理、空间查询和分析、制图和可视化表达。数据输入及编辑表现为数据采集、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判读、图形变换编辑等;数据存储和管理即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定义、建立以及维护;空间查询和分析即空间数据定位查询、属性数据检索、时空关系查询、拓扑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模型;制图和可视化表达包括各类地图、影像图、专题地图等其他形式数字图件。

二.旅游资源的GIS评价和规划应用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GIS应用

关于旅游资源的评价,即包括对一定旅游要素和分类体系的特性评价,同时包含对相关资源规划开发的外在环境要素的评价[3]。GIS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并对目标数字、图件及影像等数字信息,形象精确的编辑、处理和表达。将GIS技术应用于旅游区域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中,配合现场实体验证,可以快速提高旅游资源的调查精度和收集效率[4],获得更准确的资源要素价值。目前,应用GIS的旅游资源评估方式主要体现为:

依照旅游区域环境目标的特征需求,建立资源数据库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把旅游区域地理空间和特征数据即地理特征、道路、土地使用状况等和校正过的遥感影像图互相重合对照,同时匹配地域环境要素、生态状况等因子,分层次开展资源信息的系统处理和评级。其次,依据GIS及遥感影像图件具有的独特光波谱特性,建立对应的具体解译分析指标,通过目测解译的基本分析方式判读影像图显示的相关旅游资源。

(二)旅游规划的GIS应用

旅游资源规划与决策开发的准确程度,凭借GIS的定量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譬如Williams等(1996)依据GIS全面调查评估了加拿大第三大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的旅游资源性状[5]。辜寄蓉、范晓(2001)通过GIS软件开发了关于四川九寨沟景区的旅游地质灾害预警、岩溶水道空间解析和水文资源预测模型,通过运用这些模型对景区旅游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推演,对九寨沟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和生态要素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6]。

1.旅游资源调查中的GIS应用

常规旅游资源要素调查包括了自然环境空间要素信息,例如旅游景区地形、地质、生物、气候、水体等属性和人文环境要素数据,如区域历史沿革、交通、经济因子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及客源等基本信息。依托GIS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的本质,正是将采集的繁杂旅游数据进行编辑和分析,获取有效直观的优选信息,多元化形式演示旅游数据(航拍、专题旅游地图、多维影象、音频等),实现旅游编码信息在内容与空间上的优化完整性,创建完整统一的时空和专题特性的地理学空间资源数据库。

2. 旅游决策分析中的GIS应用

伴随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GIS已经可以为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充实的基础数据库支持,通过使用GIS的网络拓扑叠置分析功能,将旅游区域资源要素的基本属性数据即环境表层空间因子(地貌、生物、大气、水体、道路等)和区域旅游评估数据图层叠置进行筛选判定最优可行性开发区域,并规划出景区观览路线和基础公共设施的最优分配格局,旅游景区的环境有效承载力范围和旅游保护区域可以借助GIS空间缓冲区模拟分析技术加以确定。最终建立数字高程分析模型(DEM)简化和形象演示旅游区域空间资源实体和旅游行为关系的可视化程度,有利于模拟验证并直观展示景区内各要素和区域整体的旅游规划最优视觉体验观感度[7]。旅游区域规划内在信息认知及与相关行政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程度,也得益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辅助,准确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主要的运用途径表现为:

(1)旅游区开发适宜度分析

旅游地域最优性规划即筛选对景区自然属性、人文特征及经济因素等重要因子有影响力的要素,建立GIS层次分析模型,叠置旅游区空间专题数据矢量图层,进行图形数据处理。同时建立旅游区域突况因子、损失评价因子和旅游灾害应急框架结构体系,并匹配旅游区域灾情发生前后时空变异信息数值,集成分析灾害的破坏阈值和损耗,有助于提高旅游区域灾情类别识别和防护准确度。

(2)客源地属性分析

建立GIS空间模拟分析模型可以精确获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受众结构、客源分布格局和最大效益客源影响因子在地理时空大尺度下的机理特性和数据参数,结合旅游客源出行影响要素的外部内在特征,有利于获取范围更精确地客源地分布区,并匹配旅游者特征数据,分析得出客源地市场的属性和基本状况。

(3)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

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体现在对旅游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的布置,首先需要对水域环境进行层次处理,在以景区开发不干扰区域生态现状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功能扩大水体规划区域。其次依据空间分析技术规划出最佳范围的植被布设范围,并量化地形要素属性建模,绘制区域地形特征、地表坡度数字图形,优选规划区域地表和旅游要素的空间影响关系。最后通过叠置水体、植被和地形空间专题矢量图层,获取最需保护的的旅游承载力景观区域[8,9],完成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更直观展示并预见规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31.

[2]彭望录.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楚义芳.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1991,(4):396-403.

[4]谷上礼.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3):6-10.

[5]HARRISONH LC, HUSBANDS W. Practicing responsible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tourism planning, policy & development[C]. New York: J. Wiley & Sons, 1996:404-421.

[6]辜寄蓉,范晓.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2,4(2):100-103.

[7]付晶“.3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广东省南昆山七仙湖生态旅游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第3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从旅游学的角度,旅游规划的目的是合理组织规划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的销售,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设计成功与否,制约着旅游产品能否畅销,旅游产品销售的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成败,也是衡量旅游规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所以,旅游线路设计方法探索在旅游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区域旅游线路设计方法

(一)旅游线路设计思路

区域旅游业发展目标:目标贯穿旅游线路设计的始终,是旅游线路形成的核心。需明确旅游线路的主要组成成分,即设计客体、设计对象。在进行线路选取之前,明确区域旅游线路所体现的主旨是什么?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中符合这个主旨的旅游资源又有哪些?以及如何选取?

产品组合:根据所选景点之间的引力关系确定具体的产品组合,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选取的旅游线路产品组合应该注意的问题:①所选取的设计客体(即旅游景区,又称旅游资源)的自身特性与核心概念符合,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关系,即总体上一致,个体上差异;②所选择的设计客体中应该“冷热”兼有,既有热门的旅游资源,又有正在发展或者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从而以“热”带“冷”,使“冷”变“热”,实现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③依据资源特性,“冷”、“热”旅游资源应该适当穿插,并保证设计出的旅游线路整个过程起伏且富有变化、节奏感强,从而提高旅游线路的吸引力。

路线选取:从游客及土地利用的角度设计线路,强调通过旅游项目、服务产业的布局,实现目标。本文拟利用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线路,使线路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旅游线路设计

1、产品组合。在满足旅游业发展目标的旅游资源中,应用引力模型对符合旅游线路设计目标的旅游资源进行相互之间的引力测算,以确定旅游产品的组合。具体的测算步骤如下:

首先,对各旅游资源分级,对不同等级吸引力赋值。旅游资源吸引力既体现了资源的自然特性,又体现了资源的经济特性,自然性与经济性同等重要,权重相等,为50%。因此,旅游资源总分值的计算为:旅游资源总分值=自然性赋分×0.5+经济性赋分×0.5。

其次,确定各旅游资源间的物理距离,根据引力模型公式确定各旅游资源间的引力。引力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Iij表示i、j两个研究对象间对应的相互作用强度;ar表示第r个指标对应的值,r=1,2,…;i,j表示第i,j个研究对象,i,j=1,2,…;dij表示i,j两个研究对象间的物理距离;ar中,r=1,a为旅游资源总分值,即吸引力分值。

第三,计算出的吸引力场强不是产品组合的决定因素,要与产品组合的目标符合程度共同决定该产品组合的可行性,最终确定旅游产品组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场强的两个旅游资源间,不一定产品组合的目标符合程度高;产品组合的目标符合程度高的,不一定场强强,必须两个条件都符合,才能算最佳组合。

2、路线选取。在定量选取旅游产品组合以后,旅游线路需要根据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所在社区或周边社区的关系、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确定旅游线路的具体路线。

一般旅游路线分为两种:一种是围绕中心社区的发散型旅游线路,这种线路以一日游为特点;另一种是旅游资源以环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线路,这种线路的特点是,线路不重复,游客可以通过几天的旅游走遍旅游区域内主要的景区而回到出发点离开旅游区域,或者与其他旅游区域联合,在结束该区域游览时,从该区域最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区。本文主要考察区内的闭合环线游,但区域间的联合游览线路思路与闭合线路游览思路是相同的。

二、大同部分旅游资源的旅游线路设计

(一)大同旅游业发展目标。大同旅游线路设计的目标是:利用大同已有的特色“王牌”产品,丰富游览内容,深化开发层次,带动一批具有大同地方特色的专项系列旅游产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完善大同旅游产品结构,创造全新市场形象。同时,搞好重点景区和景点的配套建设,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积极推动不同行政区划的横向联合,做到开发一处,带动一片,突出可操作性。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力求规划一项,实施一项,合理规划中长期项目,使资源开发形成梯度结构。创意设计参与性旅游产品及地方特色产品,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烈、生命力长久,易于形成广泛市场的产品。

根据大同地区旅游资源结构、旅游活动方式、旅游市场结构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近期内,大同应以文化产品和工业旅游为主,充实观赏内容,创立观光―度假,观光―专项等复合型产品,丰富大同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使大同旅游产品层次得到快速提升。然后,通过广度开发,有选择地重点开发自然风光游、生态旅游、科考修学、娱乐休闲等专项旅游。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和逐渐成熟,大同将成为多层次、复合型北方旅游胜地。

(二)大同部分旅游资源场强计算。大同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目标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包括:云冈旅游区、中心旅游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华宫矿工业旅游区、采凉山自然风景区、方山景区、雁北湖景区、水神堂景区、觉山寺、慈云寺。根据引力模型要求,只选取各等级旅游资源吸引力作为指标,即r=1,a为吸引力指标对应的各等级旅游资源吸引力值,i,j=1,2,…10;dij:表示i,j两个研究对象间的物理距离。

(1)对各等级资源吸引力进行赋值。

(2)确定各等级资源间的物理距离。

(3)计算得出各等级旅游资源之间的场强。(表1)

(三)大同旅游产品组合及路线设计。由表1可知,随着两资源间距离增大,受资源级别的影响云冈旅游区对除恒山旅游区以外的旅游资源影响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同理恒山旅游区也是这种变化趋势。同时,目标要求以文化产品和工业旅游为主,有选择地重点开发自然风光游、生态旅游、科考修学、娱乐休闲等专项旅游。因此,利用云冈旅游区与恒山旅游区作为带头产品形成两个主要产品组合,以符合目标要求,具体组合为:一是云冈旅游区、晋华宫矿工业旅游区、中心旅游区、采凉山自然风景区、方山景区、慈云寺;二是恒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旅游区、觉山寺、水神堂景区、雁北湖景区。其中,由于中心旅游区是大同旅游区最主要的交通出入口,因此两个组合都选取这个旅游区为旅游线路的一个部分。

建立两条旅游路线,它们分别是在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旅游路线及以恒山悬空寺为核心的旅游路。

第一个组合旅游线路可设计为:中心旅游区(一日游程)云冈旅游区、晋华宫矿工业旅游区(一日游程)方山景区(半日游程)采凉山自然风景区(一日游程)慈云寺(一日或二日游程)中心旅游区。(四日或五日半游程)

旅游路线的特点:风情、美食旅游宗教旅游、工业旅游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线路,这个线路是发散式和闭环式相结合的路线。路线既体现了目标所要求的已有的特色“王牌”产品带动一批具有大同地方特色的专项系列旅游产品,又体现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体现了大同地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丰富游客旅游经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加游客在当地的逗留时间,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个组合旅游线路可设计为:中心旅游区(一日游程)雁北湖景区(一日或二日游程)水神堂景区(一日游程)觉山寺(一日游程)恒山风景名胜区(一日或二日游程)。(五至七日游程)

旅游路线的特点:风情、美食旅游避暑、度假旅游观光旅游宗教旅游宗教、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线路,这个线路是完全的闭环式路线。路线体现了第一条路线的优点之外,由于各景点之间存在的空间地域距离相对较大,旅游线路沿线有许多现成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如雁北湖景区到水神堂景区路线经过阳高县的六棱山风景区、云林寺等,可以发展旅游线路周边经济,丰富旅游内容,在不给游客带来旅游疲惫感的条件下,保护一些虽不算有名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以及自然环境,从而达到著名景区持续有度发展,新兴旅游产品蓬勃发展的效果。

三、结论和展望

第4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一、引言

旅游是一项涉及经济因素的人类活动,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文化因素,而旅游行业是集合两者于一身的综合产业。旅游业的主要特性是经济和文化,可见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根本。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上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追求对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文旅游便日益成为人们的热衷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含义

人们在悠久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积累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逐渐建立起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文化根基,这就形成了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以来而形成的文化精华。人文资源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人文旅游资源,利用文化吸引人们。人文旅游资源结合文化和历史而形成,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风情特点。人们在进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了解文化和历史,产生独特的文化感受。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有实际存在形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没有实际存在形态的人文旅游资源。建筑物、交通设施、部落房屋、工艺品、庙宇甚至墓地都是有形可见、实际存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实在物质的方式存在,旅游者可以直观地观摩和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信念信仰、歌曲民谣和传统舞蹈都是人们时代相传而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者可以通过具体的重现而感受到。人们虽然看不到曾经在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但能通过旧址古迹和历史文物来了解过去的情况,还能了解到哲学思想、书画文化等精神方面的文化资源。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使得人们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促进对民族历史国家的认识,得到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体会美妙的自然风景。对旅游者有好处,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好处。

三、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独特性

人文旅游资源大部分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能复制的资源。它们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就算是同一时代,同一位置创造的人文资源,也可能根据本身的特点而富于变化。比如圆明园,虽然宏大而壮观,但每一个建筑,甚至小到每一片瓦砾都别具匠心。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历史的名画,也是独特的,代表了具体历史文化的特点。不管后来的科技多么发达,人们想复制这些人文资源,或者重建一模一样的人文资源,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外表看起来一样,但就其内在价值和独特的历史风格来说,都不可能一样。所以人文旅游资源是独特的。

2.丰富性

人类的文化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文化各异,也存在很多差异,各种丰富多样的文化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动植物界存在许多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品种,失去任何一种动植物,整个大自然都会失去平衡,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同样的,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各种各样的文化,整个文化系统才会协调稳固,世界才会和谐发展。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它们想要利用文化渗透来入侵其他国家,利用自己的文化,吞噬本土的文化,这是令各个国家都十分担忧的问题。因此,正因为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丰富,更应该保护好,开发好。

四、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

1.有利于保护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和精华,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有效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如果不开发那些条件有益的优质人文旅游资源,就会浪费旅游资源,但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力度也要控制得当。

2.有利于丰富旅游者的精神文化世界

根据旅游现状的调查可知外国来华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大多数人把大量的金钱花费在文化旅游上。文化是旅游的中心,旅游业的精髓在于文化。风景只是旅游资源的表面美,而文化是旅游资源的内在美,只有文化充实了旅游资源,这样才能更加吸引知识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人们。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让旅游者了解文化、增长见识见闻、培养情操,在浓厚的人文气氛中,体会文化的内涵,得到一定的文化提升,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旅游者得到了心灵的享受,也会促使旅游行业走上一个更高的水平。

3.有利于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增加当地的客流数量,拉动当地旅游行业的消费,同时而且还增大餐饮住宿购物消费等其他多个行业的收入。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并不高,但产出高,是一种消耗少但效率高的产业模式,大大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人文旅游资源不像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不可以再生,很容易被越来越多的旅游客源所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的变迁,也很可能日益失去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人文旅游资源则可以再生利用,产生的经济价值很大,投入不高,也不破坏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能够有效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发挥更多优势。

五、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1.完善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估体制

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估工作应该由中介机关开展,评估者将结果交付中介机关,中介机关与政府进行直接联系。政府不是主导的责任人,而把权利下放和分发,评估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时,不会受到利益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增加了评估的客观有效的效果。在评估过程中,根据专家的科学判断和客观依据得出评价结果,而改变了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评估体制。地方政府应该对评估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制度化,从而约束中介机关的评估工作,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正确有效。

2.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设立一个高的出发点,然后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与国内外的旅游发展动向一致,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现实情况,分析自身的各项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规律。针对每个人文景点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开发策略,有整体开发规划,也有局部开发规划。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与其他资源的开发协调一致,而且要突出重点,有先后难易之分。在开发方案的实施方面应该有近期和远期的安排,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3.政府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托角色

政府在过去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总是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政府通过宏观的手段来调节旅游业的运作,但这并不说明政府能够完全决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政府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旅游行业进行控制和规范,在人文旅游资源开放工作中应该扮演依托和支撑角色。

4.加大人文旅游资源的普及活动

虽然人文旅游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但很多人对人文旅游资源并不是很了解。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通过学者、政府和社会舆论等各个方面的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人文旅游资源。

5.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做好保护工作

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固然重要,而且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有利于其保护。但如果不合理有效地开发,就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再开发是不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权衡好保护人文资源和发展旅游经济的地位,不要因小失大。

六、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注意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不能在无限制的开发过程中以以破坏人文旅游资源为代价。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增加人文旅游资源的魅力。注重开发的科学性,提高开发的效率和效益,但不要纯粹以经济利益为有效考虑原则,而不顾及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

正确发挥政府的角色,政府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角色中至关重要。政府既不是唯一主导者,也不是被动的参与者。政府需要作为督促和引导的角色参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发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公平、正确、科学。充分发挥人文旅游资源的人文内涵,有些旅游资源本身具有人文价值,但正式因为没有合理的开发,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特色,导致人文旅游资源的浪费。

第5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1.1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旅游资源之所以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是因为其地域稀缺性和独特性。这种稀缺性和独特性也正是旅游资源能够继续开发的优势所在。一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客源流向、客源流量以及旅游开发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地域组合、品位、分布状况、空间结构,所以旅游整合的基础必须是当地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资源域稀缺性和独特性的优势,尽可能地保持区域的自然风貌和特色传统,通过整合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

1.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涉及到三个方面:区域定位、产业协调和形象塑造。区域定位分为内部定位和外部定位。内部定位是指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以此为出发点,对区域内各地区的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潜力作出分析,找出内部发展的重点;外部定位是指把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整体,了解本区域在系统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以及竞争劣势,以此来为本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作出定位。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它与其他产业又存在竞争的关系,因此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不可以平面发展旅游业,要既看到旅游产业的效率与功能,又让其他产业也协调发展。共同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1.3保护性原则

为了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了旅游产业通道的成功构建。必须要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贯彻保护性开发原则,要对具有特色性的旅游景区的社会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进行原生性保护,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上广泛运用景观生态学思想。

1.4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是各个地区进行旅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互利是合作的动力和目标,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参与各方合作的牢固程度,使得参与各方按照整合的目标和规划尽好义务并且承担责任,共同享受旅游整合带来的利益。平等是指参与整合的各方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即使是旅游资源多、知名度大、经济基础好、行政级别高的区域也不可以凌驾在旅游资源较少、知名度大较小、经济基础较差、行政级别较低的区域之上。互利是指通过合作,参与整合的各方都能得到比未合作之前更多的利益,这是各方进行合作的内在动因。

2旅游信息整合

具体说来,在政府方面,应该以旅游信息合作机制主要组织者的身份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通过统一的信息标准,建立跨地区的旅游信息平台和大型的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在旅游公司方面,他们可以采取合资、建立战略联盟等合作方式开拓信息市场。

3旅游资源整合

如果具有地域集中性的资源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那么就可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将具有地域集中性的资源归人一个资源区。如果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能够相互补给和联系,那么就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整合后旅游资源在数量、种类上的优势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延长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时间,从而增强旅游整合系统内各个地区个体或要素。

4.吸引力旅游市场和产品整合。

4.1旅游市场整合

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各异,旅游市场整合就是将目标市场基本相同的旅游资源绑定在一起、共同开发,让它们联结成为旅游线路,整体向目标市场推出,促使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在这些旅游景点之间流动,从而使参与整合的各个景点原有的市场范围得以扩大。旅游市场整合需要对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并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对交通路线建设的限制以进行跨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建设,从而使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在城市和景区之中泊由流动,形成区域旅游大市场。

4.2旅游产品整合

部分旅游产品由于区位条件较差或者资源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市场竞争力较弱,旅游产品的整合就是将这部分旅游资源根据精品化(关键在于用一条旅游线路将区域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联结起来、集中展示。这种方式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主题化(关键在于选定某个主题,根据主题在区域内选取旅游景点,然后将它们整体推出,这种方式可以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完整的旅游体验)等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塑造新的市场形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5区域旅游形象整合

旅游形象是指旅游景点、景区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在旅游者心中的综合印象。旅游形象整合是指对旅游整合区域的自然情况、历史内涵和风俗等重新进行考查和分析,在远旅游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升,重新塑造一个可以代表区域特色的新的形象。

5.1整合的类型和方法

如果整合的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不分伯仲、很难分清哪个更占优势,且无法进行旅游形象提升,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将整合区域中的几个旅游形象并列呈现给旅游者;如果整合的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强弱悬殊,弱势一方很容易受到强势一方的“形象干扰”,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以发达地区的旅游形象为主,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形象为辅,主辅形象互相补充、交相辉映;如果整合的地区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都不很明显,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先提取各个地区的资源特色,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创新,最后提炼出一个概念化的形象。

第6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混淆的原因

(一)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本身性状的改变较小

因为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性状一般不进行改变,例如自然风景区、历史遗迹等的开发,首先要强调保护,杜绝破坏和改变自然、遗迹原貌,因此,旅游开发主要是建设旅游经营环境和服务设施,对核心旅游资源保持原貌,以导致人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概念的混淆。

(二)旅游消费的非消耗性

旅游资源具有永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可以重复使用。旅游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旅游者付出金钱所购买到的只是一种经历和感受,而并不是旅游资源本身。无论是登山、滑冰、泛舟,还是观光、休疗,游客所能带走的只是对旅游资源的感受,而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因而,人们用传统的资源与产品的概念和关系来理解旅游资源和产品时就产生了混淆。

(三)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间有一个交换环节,在时空上可以分别实现,而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在于旅游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过程。这一特性让人们很难界定旅游服务到底属于旅游产品还是属于旅游资源。而通过对传统商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劳务是旅游产品的部分而非旅游资源。人力资源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之内,应该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另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享用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资源,即,面向游客开放的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同样的自然景观或者历史遗迹如果面对的是旅游开发或再次开发,那就是旅游资源。

(四)旅游开发不同层次的不同叫法

简单来说,旅游开发可以分为景区开发和区域开发,在区域开发里又可以分为很多层次,例如村级区域、乡镇区域、市县区域、省级区域、全国范围等,总体来说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在讨论更大范围区域旅游开发的时候,往往被称为是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一个区域丰富的旅游产品确实增强了区域旅游发展的实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将景区旅游产品称为旅游资源已经脱离严格旅游资源的涵义,而是一种泛化的旅游资源用法,就好像古文中的通假字。

(五)人文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某些组成部分极为相似

有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中人工建造的设施和建筑极为相似,它们都具有人为建造性,而且都为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很难从表面区分它们的不同。但是,从建设这些建筑和设施的初衷可以看出他们到底是旅游资源还是旅游产品。

例如,苏州园林当初的建设是为了建园者自己享用,因此属于旅游资源,而同属于人工建筑的深圳中华民俗村,它的初衷就是为游客欣赏,所以它就是旅游产品。有人会说历史建筑属于旅游资源,现在建筑属于旅游产品,这种观点仍然不妥。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以及我国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等现代建筑,同属于现代最新建筑设施,但是因为它们的建造初衷是奥运会比赛和水利发电,因此,它们对于旅游开发来说是旅游资源,而不是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关于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问题,吴必虎将其划分为资源产品共生型、资源产品提升型和资源产品伴生型三种模式。共生型是指资源品味较高、具有较强吸引力,不需要经过大规模开发既可转换为某种产品的情况;提升型指旅游资源品味较低,将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开发强度较大的情况;伴生型是指某些功能上属于其他类型的设施或场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的情况。

实际上,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利用的旅游资源是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综合体,因此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产品不是单单依托于某个单体旅游资源,而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除了上述三种关系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具有三种关系,不如说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存在依存关系,而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与其所依存旅游资源之间的依存程度是由有差别的,见表2.由于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复杂,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依存关系又千差万别,所以很难用具体的程度来表述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依存度,但可以推测的是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依存度几乎是一个连续的谱系,而为了理解得直观,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定性描述出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依存关系,见表3。

旅游资源的概念

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学界已有很多研究和论述,而且争议很大,张凌云(1999)列举了16种,丁季华(1999)给出了10种,李伟(2006)总结了8种,文章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9种加以评述。以上有关旅游资源概念的阐述,主要围绕对游客的“吸引”展开,而且很多阐述还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这样的旅游资源概念的阐述虽然从一定程度说明了旅游资源的范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区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概念,也没有清楚地说明二者的关系,因此很容易导致这两个概念的混淆。

综上所述,给旅游资源进行如下定义: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是旅游产品的根本,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以旅游开发为目的形成和人工建造的,经过策划、设计、建造之后能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自然、社会甚至精神因素,旅游产品与其存在一种依存关系。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1.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产品与其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而二者的依存程度因旅游资源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人工建造的旅游资源,以旅游开发为分界点,之前就有的为旅游资源,之后建设的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

3.从人造建筑和设施的初衷看,以旅游为目的建设的为产品,以旅游之外目的建设,现在拿来发展旅游的为旅游资源。

第7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36-01

一、古镇概况

洛带古镇整体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但是这条长约1.7公里的古街却被既不合理的商业规划给破坏了整体的面貌。对洛带古街对两旁的商业店铺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小商业店铺300多家,共分为7类,具体分类如下:

1 饮食类,包括特色小吃、茶楼、快餐店等120多家;

2 服饰类,包括服装(部分服装店铺也同时经营照相业务)、鞋帽、围巾等,共80多家。

3 工艺品类,包括银饰、木雕、水晶、陶艺类等共50多家;

4 娱乐类,包括魔术、冒险、操作类等23家;

5 商店类,包括超市、杂货店等共8家;

6 住宿类,共3家;

7 其他服务类,包括银行、医药、理发、干洗等共11家。

其中饮食类和工艺类中还可以体现出客家文化的饮食特色和手工艺制作色,能够让游客接触到客家文化;服饰类中大部分都是经营现代服饰,同洛带客家人没有任何关系;在规划中最为不合理的是娱乐类,各种“鬼屋”、魔术、碰碰车、射击等游戏在古镇中喧闹,彻底的破坏了古镇整体的客家文化氛围。商业和文化的分离,导致的就是古镇文化沦为商业的附庸,最具有生命力的古镇在商业的不合理规划下变成了“死亡和空虚”。

二、古镇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经济轻文化、景区商业化缺失文化内涵

对于古镇旅游来说最主要是古镇本身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去古镇旅游主要是想去体味那份独特的文化。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开发者注重于经济的开发轻视了文化的开发,景区的商业化失去了景区本该有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短期生活方式,游客追求的是文化的享受和美好的回忆。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件都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经历,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渊源。洛带古镇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是旅游开发的依赖基础,开发创新旅游商品应着眼于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旅游商品单一,质量差,产品定价混乱

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好友。这就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材料、制作、工艺、包装都要有较高的质量。而古镇中的旅游商品单一,做工粗糙,档次低,包装简陋,甚至有欺诈现象出现,产品定价混乱。

(四)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严重损害了旅游地环境

每到旅游旺季旅游地都会超负荷接待游客,致使旅游地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更影响旅游地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要限制旅游地游客数量,不得超过旅游地最大接客量。

三、旅游商品的基本特点

一是具有纪念意义,也就是能保持对某次旅游经历的纪念,或能触景生情,唤起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历的回忆。这是很重要的特点。

二是具有保存价值,主要是指旅游商品所代表的事或物的价值,另外就是旅游商品本身的材质是否适宜于长期保存。

三是馈赠性,要从特色、价格和包装等方面加以考虑,便于旅游者将所购的商品馈赠亲朋好友。

四是实用性,主要是指土特产要具有使用价值,包括生活中的使用和观赏等。

五是便于携带性,旅游购物非大宗货物贸易,不依赖于专门储运手段,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依赖自身能力携带,因此要尽量考虑不易损坏。

六是特色包装,为了馈赠和携带,包装要讲究,包装本身就是旅游商品质量和特色的体现。

四、开发策略

(一)寻找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

在旅游业中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的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古镇旅游资源独特性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独特性一旦受到破坏,旅游活动就会失去展开的条件,也就也谈不上开发,那就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了。在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使经济与文化处于一个平衡点之上。

(二)商品开发应与旅游资源想协调

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还是使用性能、包装装潢等都应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在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应与旅游资源相协调,适宜的开发的商品不仅能提高销量,更能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和游客管理

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统一调度,尽量杜绝强卖,欺诈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要规范商品定价,保证产品质量。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保护旅游地环境和旅游资源,同时要控制旅游地游客的流量,保证游客量在旅游地最大承受游客量之下。

第8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旅游 旅游资源 分类

虽然国内外还没有关于体育旅游的确切定义,但是体育旅游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大陆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体育旅游资源也是该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

体育旅游类型

(一)按旅游者参与的目的划分

按是否直接参与,划分为参与、观赏、竞赛三大类型。参与型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是体育运动项目的直接参与者;观赏型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远离其常住地,观赏体育活动、体育建筑场馆场地、体育艺术景点、各具特色体育文化的体验过程,如观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其他大型运动会或大型体育赛事;竞赛型体育旅游是指以参加某种体育竞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人员,为了参加某种体育竞赛,在本地或外地逗留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

按运动强度和危险性等,将参与型体育旅游分为休闲健身、技术竞赛、冒险刺激、拓展四种类型。休闲健身型体育旅游,一般运动量不太大、危险性较小、安全性有保障的活动,如钓鱼,打高尔夫球、保龄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活动筋骨、放松身心,不在乎运动技能技巧,更不会刻意追求名次;技术竞赛型体育旅游,一般都需要具有某项或某几项运动技能技巧,在体育旅游活动中参与是目的,但名次也是重要的,有的干脆就是为夺取名次而参加体育旅游的,如定向穿越、驾车越野、帆船、滑雪、溜冰、射箭、滑翔伞等;冒险刺激型体育旅游,通过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来挑战自我,在战胜自我中实现自我,如登山、攀岩、漂流、溯溪、探险、蹦极、热气球等,这类旅游者往往追求的是过程中的感受,并不在乎名次的竞争;拓展型体育旅游,是结合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某些活动形式,组织旅游者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满足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意愿的旅游形式。

休闲健身型体育旅游可以分为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四种类型。休闲体育旅游,如钓鱼、登山、冲浪、骑马、打高尔夫球、跳舞、游泳等;度假型体育旅游,是指以消除疲劳、调整身心、排遣压力为主要目的的具有体育意义的旅游活动;健身体育旅游,如打保龄球、打网球、健美、溜冰、打台球、潜水、打羽毛球;娱乐型体育旅游,是指以娱乐性的体育健身、疗养、体育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通过旅游活动进行健身娱乐,达到快乐、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目的。

冒险刺激型体育旅游可以分为极限型和传统项目两种。极限型体育旅游,如探险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旅游、狩猎旅游、激流旅游、攀岩旅游、高山探险、森林探险、徒步旅游、骑自行车旅游、热气球邀请赛旅游、冰雕雪橇旅游、沙漠汽车拉力赛旅游等;传统项目体育旅游,主要指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旅游,如帆船、滑雪、射箭、滑翔伞等。

拓展型体育旅游一般在水上(包括人工和自然水域)、野外山区陆地和人工设计的专用场地上进行活动。水上拓展型体育旅游,一般有游泳、跳水、扎筏、划艇、溯溪、漂流等;野外山区陆地上拓展型体育旅游,一般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越野(徒步、驾车、各种飞行器)等;人工设计的场地体育旅游,一般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形式的旅游式的活动。

(二)按体育旅游活动的场所划分

按体育旅游活动的场所,可将体育旅游划分为陆地项目、水上项目、海滩项目、空中项目和冰雪项目。陆地项目包括山地项目、草原项目、沙漠项目、森林项目。山地项目主要是依托山地资源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这种类型的体育旅游者喜好的项目一般为登山、攀岩、越野、狩猎、高山速降、高山探险、秘境探险。山地体育旅游一年四季都可开展活动,选择范围也很广。草原项目一般包括骑马、滑草、摔跤等活动。沙漠项目包括滑沙、骑骆驼旅游、沙漠探险旅游等。森林项目包括森林探险等项目。水上项目包括陆地水域和海上项目,主要是依托水体资源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这种类型的体育旅游者多在夏季或温热带地区进行活动,主要有冲浪、滑水、潜水、帆船、漂流、溯溪、钓鱼等。海滩项目是利用陆地和大海之间的海滩开展活动,包括冲浪、潜水、游泳、帆船、海底探险等活动。冰雪项目以北方冬季的冰雪或人工冰雪场地为依托,开展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滑雪、溜冰、冰帆、雪橇等。空中项目主要包括滑翔伞、热气球等,危险性大,对器材要求高,参加此类项目的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

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目前国内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袁书琪等所论述的体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类似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柳伯力等在《体育旅游导论》中给出了多种分类方案,其中根据体育旅游特性,划分为大众和极限体育旅游资源两大类,大众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开展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极限体育旅游资源开展探险、溯源、寻秘、寻踪等较高运动难度和强度的活动。根据体育旅游活动性质分类如表1所例。周立华从普通和开发两种视角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首先,从普通视角可以按功能分为娱乐性资源、观光性资源、探险性资源,按动机分为休闲型资源、观赏型资源、民俗型资源,按承载分为脆弱性资源、耐受性资源、再生性资源、不可再生性资源,按成因分为自然资源、人工资源、人文资源,按地况分为海滨资源、沙漠资源、热带森林资源,按目的分为参与型资源、观赏型资源。其次,从开发视角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和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与旅游资源类型的关系可以用表2列示。

参考文献:

第9篇:旅游资源的特性范文

1 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1世纪最大的文化是环境,最大的资产是生态。”这种观点越来越多被人们所认同。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舒适性资源,是人们观光、游览、休闲等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和客体,一方面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发展旅游的依存条件。巩固和强化旅游环境资源价值观,重视其环境价值,为了适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克服以损耗旅游资源和恶化生态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效益。

1.1 旅游资源的生态依赖性

中国的旅游业在近二十年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产业化的程度经过初期的培育与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对完整的产业系统。通常情况下,旅游业的成功与自然自然环境所具有的吸引力带给旅游者的愉悦息息相关。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依托一定的空间才能进行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价值共同构成了吸引旅游者的力量。因此,旅游产业一方面依赖生态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依赖于生态资源保护。另外,自然景观的不可再造性和不可移置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产业完全依赖自然可再生性。

①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所谓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在地球表面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是人类大力开发下得以保存下来的经数亿万年演化的珍贵景观,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环境,自然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所突出的是物质的物理特性,特别强调人的官能感受,自然美的形态,和谐的色彩,音响等美感,使其具有观赏价值。物种的多样性能给予旅游者不同的感觉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群落外貌的差异及季相变化极具旅游观赏价值,而群落的内部环境光照、温度、湿度等与外部环境存在差别,能满足人们疗养、保健等目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旅游的绝对吸引因素,在旅游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

②人文、社会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几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人文旅游资源以形写神表现出历史文化的内涵和韵味,突出一种历史特性,是将动态的历史静态地显示出来,而社会资源则是人为载体的一种社会现实,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史,人文社会旅游资源是人和自然共处的历史展现,它动态平衡中不断调适,最终以和谐状态存续到现在,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必须维持这种社会生态的平衡。

1.2 旅游资源的环境价值

旅游资源并非独立存在,从形态上附属于土地面附着物,如森林、河流、滩涂、草原、文物古迹等,而且它往往与更广范围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结合在一起,因此旅游资源很难从自然资源或环境中单独剥离出来。旅游资源具有价值难以市场化、无法分割和不可交易等许多环境资产的特征,属于环境的一部分。

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①满足人类对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源本身可持续利用的需要。②满足其所处生态环境系统的需要,维持所处区域基本生态过程的健康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处于极为脆弱的生态区,旅游资源的环境价值越来越突出,其环境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容量、观光、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符合旅游资源特性的自然资源往往具有以上价值。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合著的《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提出了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之和共同构成环境资源的全部价值。①所谓直接利用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食品、医药,以及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②所谓间接利用价值是指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等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选择价值是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利用、别人将来利用的支付意愿。④所谓存在价值是指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

1.3 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正负影响

①正面影响。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而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为环境保护和改善奠定物质基础,并且对环境保护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为此,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并对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给与高度的关注和认可。在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方面,旅游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发展旅游改变当地居民的观念,同时增强他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当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时,这种作用会更加明显。同时,政府观念也会改变。肯尼亚的安波沙提国家公园,每年的旅游创收达800万美元,而养牛业创收只有45万美元,当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可以赚取外汇,就颁布“禁猎令”,建立多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发展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让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②负面影响。旅游业并非是人们长期所认为的无污染行业,在旅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各种废物,在一定程度上,其所产生的“旅游公害”难以弥补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旅游开发建设会对土地造成占用和浪费。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等设施的不断建设,占用浪费了大量土地和耕地。例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规划施工、过量接待设施的兴建以及大量游客的涌入已经使公园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使植被、空气和水体都不同程度遭受了污染和破坏。

游客的各种行为也会导致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导致捕杀,除了吃之外,游客还喜欢购买动物毛皮、象牙等动物制品。游客购买稀有植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当地居民进入保护区采摘天然稀有物种,导致大量奇花异草濒临灭绝。据统计,我国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35年来,已有27种植物群数日趋减少,有7种已经灭绝。

旅游活动是外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双方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在整个过程中也会进行渗透,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尤其严重。例如在四川泯江上游的羌族地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本“十里不同羌”的羌族,由于盲目仿效其它羌族的服装,使不同地区的羌族在服饰上日趋相同。原本淳朴的民风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严重衰退,无偿互助变成争夺客源,中青年人以家传物品为幌子销售造假商品,并强制游客购买商品,导致旅游目的地犯罪行为增多。

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当代旅游高速发展之时,旅游带来的种种环境破坏也与日俱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业的关注。旅游是人类发展行为的一种具体方式,对资源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的发展、保持环境资源效用的持续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根本上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摒弃旧的传统发展观,树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实践活动的指导中。

①资源计划原则。旅游景点的开发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旅游景点的开发都要以牺牲土地的其它用途为代价。在决定占用某块土地进行旅游项目开发之前,要对其所有不同用途可能带来的社会收益和可能付出的社会成本进行比较和权衡,尽可能使这些资源的配置符合当地目前和将来的最佳利益。1990年在温哥华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在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旅游行动战略》别强调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所有开发决策都应反映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合理配置。②临界点原则。在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方面,要将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使用控制在不会导致该地环境的质量发生任何不可接受的变化限度内。自然环境对某种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过量就会出现环境恶化问题。③预警原则。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面对拟开发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发性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恶果的情况下,要假定项目的开发和旅客活动的开展肯定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采取预警原则的意义在于要求那些准备开发和使用旅游资源的有关企业与组织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要对其开发工作有关的环境保护承担责任,以确保其开发行为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重大破坏性影响。

2.2 旅游生态开发与生态旅游

旅游生态化是针对人类应对环境危机,适应“回归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需要提出的。生态思想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背景中,生态化将通过对观念、技术因素的渗透及单独的生产力因素成为产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环境基础。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限制的旅游方式,对旅游者的人数、旅游行为、旅游者经营开发模式等都有一定的限制。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对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生态旅游仍然暴露出不少消极问题。①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规范的要求,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了解不深,多只停留在森林旅游、野外探险等表面形式,目前我国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处处可见,但多数无法满足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在生态旅游方面,生态旅游的供求不平衡,不适应是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人均数量较少的生态旅游资源、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生态需求之间存在供求矛盾。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在数量扩张的发展态势下,单纯依靠生态旅游来完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是不切合实际的。

旅游生态化概念的提出,不是旅游方式的转变,而是旅游科学发展理念的确立。旅游生态化,是采取一切生态保护的手段,将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开发经营中最大化地采用各种生态手段保护环境,把旅游产品的建设、生产、消费、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打造成一个生态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