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属于一门思维逻辑性较强学科,在实际的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出现厌恶、抵触的情绪,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思维,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实行游戏化教学模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游戏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为游戏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个竞赛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抢答的方式设计游戏,并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在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算式中存在小括号,应该如何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抢答,“14+8-11= 76-(25+13)= (36-17)-12= 80-43+25= 47-15+8+15= 36+7-12=……”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抢答,第一个举动回答正确要给予小组加分,若回答错误则不予加分,加分最多的小组教师要即可给予表扬和奖励,或者是免去这节课的家庭作业等等,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
二、重视学生的“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所思所想,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了解学生动态思维的最好路径就是让学生“说”。从本质上看,“说”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而是展示学生动态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说”,观察和了解学生思维的方向和不足的地方,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分数》教学中,教材中的概念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数的概念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下数学概念,一方面学生死记硬背,过一段时间学生不进行复习就会忘记,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单位1”很容易会让学生陷入概念误区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单位1”理解成“1”,影响学生根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说”,并通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数学概念,并根据学生“说”出的概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的理解和领悟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需求和学况的差异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实际学况和学习需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进行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强化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尊重并发展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另外,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满耐心与关爱,适当的鼓励与赞赏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构建平等、自主、活跃、积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仅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主要提出实行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等措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宏燕.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144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互动课堂 启研式教学 互助合作模式 创新意识
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学生接受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方式的微调,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创建互动性课堂
教学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就每节课中所要传授的知识与要培养的能力,深入地剖析教材。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设计中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数学认知能力,从他们的认知结构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动脑、动手、动口。例如:在教学“椭圆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椭圆的概念,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谈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椭圆形。这样,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个椭圆:用课前准备好的一根细绳与两颗图钉,将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绳长要大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用其中一支铅笔绷紧细绳慢慢地移动,这样,笔尖移动过程中在纸板的轨迹就形成了一个椭圆。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能否从作图的过程中概括出椭圆的定义呢?师生共同讨论:原来笔尖相当于一个动点,图钉相当于两个定点,绳线的长是个定长,笔尖与两图钉间距离之和就等于绳长。这样,椭圆的定义就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中得出,学生由此获取了印象深刻的椭圆概念。
二、互动启研式教学,巩固学到的概念
概念作为数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它是我们利用逻辑推导公式、定理与性质的理论依据。数学概念通常具有多元性、抽象性、发展性等特征。很多概念需要深入地交流讨论才能掌握其实质。而开展互动启研式教学,可以进一步巩固学到的概念。例如:在教学“集合与函数概念”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互动启研式教学巩固概念:①情境导入。就是由教学向学生提供大量与集合、函数概念相关的材料,营造适合进行情境研究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感知集合与函数概念;②问题的生成。启发并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指向比较明确的集合与函数问题,进一步了解集合和函数概念的内涵;③开展互动探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及多角度的补充、修正,使认识变得越来越清晰;④提炼并深化。帮助学生对集合与函数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辨析,确保学生能够在思索过程中构建,以及扩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体系;⑤进一步巩固,通过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运用集合与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到的概念。
三、应用猜想与假设,构建互助合作模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合理猜想与假设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例如:有两实数x、y,且已知实数x,y满足y=x2-2x+2(-1≤x≤1),试求:(y+3)/(x+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学生在原有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通常会形成这样两种解题思路:①学生在对圆与直线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这种学以致用的思路使学生的解题过程非常有效;②用函数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函数方式进行配方,使解题效率变高。学生积极地对以往的储备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应用多种猜想与假设,也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做好引导,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解题思路。不妨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对同一问题让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这种合作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四、交互式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在互动式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问题的紧密的联系,以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基础,设计开放性的数学情境,指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一步发现解题思路。针对问题的疑惑进行互动,提出各自独到的见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一等腰梯形ABCD,两腰BC、AD的中点分别是E、F,EF上存在M、N两个点,并有EM=MN=NF,下底长是上底的2倍,如果AB等于向量a,CD等于向量b,求向量MN。这是“平面向量”的题型,从简单的梯形入手,根据对向量知识学习,不断进行创新。所创造出的题型这道题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并且可以看出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旧模式,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加强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找到较好的解题方式,实现交互式数学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互动性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和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韩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10).
一、重塑“教授”行为
“以学定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施教、学生受教”这一基本关系,不可能在教学改革中被消解。那么,如何使教师“教授”行为成为实现“以学定教”固有价值的有效依托,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本”呢?改良“教授”行为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策略一:重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主动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实施“以学定教”,在将生活中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设定学法训练目标,将学法指导融入教学过程,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掌握较为优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最终成效。
策略二:注重教学留白。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课堂教学的适当留白,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研讨,互动共享学习成果,让学生有体验、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以消化新知、思考问题的空间。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策略三:关注及时生成。“以学定教”不仅表现在教学前的合理预设中,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生成的回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数学新知的理解或者问题解答超出教师预设的范围。此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理解或解答作为新的教学起点,通过追问、点拨、交流、展示等方式,适时调整教学思路乃至教学流程,将预设与生成有效衔接,在有序积极的应答中实现“教”为“学”服务。
策略四:体现课堂等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面对一些数学知识,有时难免会出现反应滞后或者错误的现象。这时,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等待”,课堂等待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情境,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有让学生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可能。
策略五:实施多元评价。“以学定教”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多元评价。因为一个积极中肯的评价,有时会胜过千言万语的讲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在多元的评价中,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教学时,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诸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层次(低、中、高)、多角度(知识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创新等)、非言语性(情感的、动作行为的)等评价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交流、展示中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为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存在”。
二、重建有效“学场”
“以学定教”强调“学”的存在,它离不开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课堂教学应通过有效“学习场域”的构建,使学生置身其中,并被吸引、转化,以使其学会在积极的互动共享中得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
策略一:触发学习兴致。“以学定教”的重点在于“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落实“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尽可能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努力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兴趣相连,以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策略二:实现学习自主。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觉醒,应该成为构建有效“学场”的重要路径。“我们不能被形式和名义上的‘自主’蒙蔽了双眼,有时,无形的‘牵引’和‘限定’比有条件的约束还要恐怖,它带来的危害和灾难有可能更大”(严华银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入手,理解学生个体努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表达,鼓励学生踊跃展示,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
策略三:引导合作分享。“以学定教”的真正落实,不仅要关注个体的自主学习,更要关注群体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效益最大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互助合作能够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交流探讨能够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展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合作分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多地体验来自他人的认可、帮助和鼓励,在获取知识和分享成功的同时,有利于良好学习境况的形成,以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策略四:依托差异分层。“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材施教强调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差异。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用心组织课前预习,精心安排课堂提问,分层设计教学练习。在内容确定、方法选择上,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考虑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各得其所。
策略五:落实“真性”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彼此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摈弃说教式、封闭式的对话,强化师生间、生生间相互的“倾听”与“反馈”;要重视教师在对话中的内在权威性,以及对学生对话的单向包容性,以使学生向教师袒露想法,帮助教师接受学生不同观点;要减少伪对话,去除无效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性对话,以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对话中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 减时增效 素质教育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06-01
1 “减时增效”必要性
传统教育下,学生没有发挥主动性的时间,丧失了亲身观察、体会、思考的机会。通过拼时间耗精力,反复苦读强记,翻来复去地演练模仿教师的思路,把教师的思路缝补在一起,拼凑成自己的“思维”。这种思维层次极浅,不能灵活应变,还要靠“题海战术”强化。而题海中学生只用专注于领会老师总结好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再费大量的时间学会照方抓药,按图索骥。无暇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自己的观点、思想,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只能在无边无际的苦海中随波逐流,无奈地消磨自己的精力和锐气。本质上不是教育培养学生,而是摧残学生;学生不是在发展提高自己,而是在白耗自己的青春。
2 “减时”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的初始发展阶段,资本家普遍靠延长工作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工业产品。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则不断地缩短工作时间,有的国家一度将周工作时间降到35小时,而生产的产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剧增。其原因无非是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则是其先决条件。既然人的劳动效率能够提高,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能提高呢?我们现在的教育仍停留在沿用资本家原始的管理工人劳动的方式,拼时间耗精力,千辛万苦浇铸成绩。
勿庸置疑,减时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以期用更少的时间、更小的负担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是舍弃成绩。
3 “增效”的思路
3.1 学生层面
(1)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互动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合作,教师自己也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五严”规定下,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能事半功倍,的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确实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大部分学生并不是靠可怜的兴趣在读书的,否则学生们应该说高考前的学习是花前月下的美差,而不是寒窗苦读。他们实际上在靠对升学意义的认识而发奋图强,忘我奋斗!对考试意义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他们的动力强度。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觉的学习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现在提倡学生学习是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3.2 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由传统的重教轻学转向以学论教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效率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教,学生要有效地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
首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不要将内容无限制的拓展,反函数内容已删除,立几,解几的内容考查点都有所改变等等;其次,要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重基础,重通法,少讲一些偏题怪题;再次调控教学内容的综合程度,切实做到能综合则结综合,否则就不综合。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
(4)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一、同课异策
一个人在生活与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特点就被称之为个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都是不同的,其主要体现在了兴趣、能力以及气质等方面。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不同的需求进行。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同课异化,不仅可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可以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面对相同的课题时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还可以构建出不同的设计,增强教学中的活力,做好创造性的培养工作。教师还要不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同课异化的影响,来帮助学生实现创造。
二、保证课堂教学氛围上的活跃化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索然无味的现象,加之教师过于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的效果也就不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中就要不断活跃好课堂教学的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让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且教师还要重新定位自己,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自己则应当站在指导者的位置上来引导学生,但是也应当避免过度地干涉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学生。由于学校方面的限制,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压力,这样就降低了课堂教学中的活跃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要保证自身教学观念上的准确性,不断地分析与思考,找出最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个教师都相信学生是具有创新欲望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潜能。因此,只有通过适当的引导与挖掘,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主体性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转换好教学的方式。
三、适当融入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全面到来,加之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也显现出了相应的优势,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更是这样。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字与图片等,但是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层次,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搜索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并制成相应的课件,这样在课件中也就融入了视频、图片以及音乐等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鲜活课件的影响下,也就可以产生出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也就可以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美术也已经演变成为了视觉上的艺术。当人们进行美术欣赏与创作时,也依靠视觉来实现。因此,通过引入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好相关知识,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师来说,在多媒体课件的影响下,自身的教学压力也在逐渐降低,这样也就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要想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意发展,其中心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详细分析好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最后还要掌握好教学的进度,帮助小学生学习好美术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创意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在创意教学的影响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创意教学。
【参考文献】:
[1]秦原才.《辅导小学生创造美――美术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教改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1):89-89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应该说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都是以统一的教材为载体从人的实际出发而实施的。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如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给予夸奖鼓励。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使是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那将会趣味盎然,不觉得数学抽象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应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重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否则,一刀切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真正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就好比是电影导演一样,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就是说演员的一举一动是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哪怕是课堂生成,也应是教师所能驾驭得了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秩序和情绪体验的融合点,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讲就是要从5个方面研读教材:即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用活教材,即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而,教材的改进加工、丰富开发都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而动,不可随意、盲目的增减改变。
五、优化练习、激励评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策略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方面,将单项与综合、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设计中求趣,在“探索”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到实处。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使其触类旁通,更能启迪思维,点拨思路,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成长。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除此以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做合一 魅力课堂
“教学做合一”认为做是学和教的中心,需要根据做的方法确定学和教的方法,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深化理解,并教给他人知识。与“实践出真知”理念一致。新课改下,为了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让学生真正在做的过程中观察、体验、实践、反思、总结与应用,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教学做兴趣
“教学做合一”属于“生活教育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就是说,提倡在生活中参与实践和学习。由此,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到,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做的兴趣,也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生活素材、生活画面、生活故事、生活问题等,在多媒体、实物、语言的辅助下,创设生活化情境,能有效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做。
如教学《方程》知识时,我拿来天平,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假设苹果一样重,都是200g,左边放一袋苹果和400g的梨,右边放2kg的砝码,天平平衡,请问这袋苹果有多少个?”天平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与生活器材,购物需要称东西,学生能从中感知左边重量等于右边重量,天平才会平衡。如此在生活化情境下,学生将方程的等式与天平进行比较分析,方程左边相当于天平左边,平衡相等于等号,方程右边相等于天平右边。进一步建立方程200x+400=2000。由解答可以知道有8个苹果。创设生活化情境,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做的兴趣。
二、激励实践探究,展开教学做过程
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做实践。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互动交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由此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做合一”指出,做是学和教的中心,“做”即为实践探究过程。需要重视实践探究过程,激励学生全身心参与,运用多方法、多模式,展开科学预设、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建构知识网络,强化综合能力。
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校园绿化面积”的教学做合一。学生分为6人一组,带着皮尺、笔、纸等来到校园中,开始观察和统计有几处绿化,并记录下来,再对每处绿化植被的面积展开测量、画示意图。对于规则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绿化植被,直接用测量、画图并计算的方法。对于组合图形,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在教学做合一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形结合、数学模型思想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应用数学,提升学习质量。
三、引导总结反思,提升教学做质量
“教学做合一”做是学和教的中心,也就是说,学和教的方法需要基于做的方法确定。为了真正实现高效学和有效教,教师要秉承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实践探究,掌握知识与方法,提升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自身实践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提升学生“做”的意识,并在“做”完成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理清思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再细致、有条理地教给他人。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考、实践应用的能力。
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类比划归等数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关于“植树问题”展开课题实践探究。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两端种、环形种法这几种不同的植树方法,经过画图或动手实践(运用教具或在生活中观察统计)、举出特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了解到一端种的情况下,若是一排,总距离为L,间隔为k,那么种植的棵数n=L÷k,两端种即为n=L÷k+1,两端都不种即为n=L÷k-1,若是两排,则在原基础上乘以2。同时,植树问题可以延伸到环形种树、路灯安装、排队问题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在各小组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换经验和方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教师要科学预设,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再结合教师的科学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互动交流、建立方案、动手实践,以此在实践探究中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并通过总结反思,实现学生间的相互教、互助学,优化教学做合一质量,促进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艺术;语言修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82-01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在交际活动中语言始终起着重大作用。有一句谚语说:语言不是蜜,但可粘住一切。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方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一、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如:“在我们讲新课之前,请大家把作业本收起来,老师很感激大家的合作。谢谢你们。”
“小军,老师需要你的合作,请你把书关上……(稍微延迟一下)谢谢(你)。”;“小丽,如果你能认真倾听小王回答问题,老师会感激你的……(稍微延迟一下)谢谢(你)。”;“小明,你的做法(表达)很恰当,谢谢你。”
询问式:征求别人意见,尊重中赢得支持。如:“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我这样做是否给你带来困扰?”你希望怎么做哩?”“你觉得呢?你认为呢?”
体谅式:体谅别人的处境与想法。如:“我知道你……”
认同式: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如:“是的”,“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选择式:用选择式代替是非式。如:用“你要……还是要……”代替“你要不要……”
回避式:回避一些不利沟通的词语。如:少说“我”、多说“我们”;少说“但是”,多提“建议”,多说“而且”。
模仿式:模仿对方情绪状态,模仿别人说话速度。
二、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简练、鲜明。所谓准确,就是要发音标准,遣词得当,观点明确,语气清晰,推理符合逻辑,造句符合文法,用语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深刻,耳目一新。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实感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经渭分明。这样的语言才会是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才能像春雨一样侵润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科学知识的美好的思想一道带进去。
譬如,有些教师在对知识点的阐述时不够明确,仅围绕着教材教参绕来绕去,不能化抽象为形象,不能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没有生动的叙述,学法指导不够明确,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模糊。还有的老教师在教学中,杂音很多,语言不简洁连贯,如“嗯”、“哦”、“啊”、等语气词过多,学生听起来就会很吃力。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幽默、含蓄、富于启发性。启发其实就是我们课堂中的提示。启发性的语言,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启发性的语言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的时候,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启发性语言又好比一支号角,在你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准确的引导学生,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教《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和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其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们这样启发他们:“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启发,孩子们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也很快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是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表扬学生,去认可学生。举例如下:
1.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
2.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
3.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4.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5.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6.你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
7.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
8.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9.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10.谢谢你指出了老师的错误,使老师不会错一辈子。
11.你的进步可真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12.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13.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
14.对学习较吃力学生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式
1.平等师生地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以往数学教学多半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很多时候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学习太过于被动,较难将知识全数吸收。另外,初一学生心智尚还不够成熟,遇事往往率性而为,师生之间不够平等,不但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抗与逆反心理,更会让其对教师的不满上升为不喜欢这堂课。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不局限于以往教导者身份,而应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此软化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框架形象,在教学时多和学生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温和、欢快。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具体应做到: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提出不同要求;要做到经常训练,毕竟凡事贵在坚持;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表现良好时,要经常鼓励,反之,应适当批评;严格管理必不可少,教师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制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2]。
2.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生活。
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手不离书本,教学内容与进度始终按照教材进行,对于教材内容并无太多想法。静止的教材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主导教材,而非跟着教材走,教师要对教材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师可在掌握好教材内容与班级学生总体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对教学顺序做出科学、大胆的改变。
同时,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教学虽然必须使用教材,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学内容绝对不应止于教材,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起到用教材教学的作用,更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如教师讲到“概率”这一概念时,可以联系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这方面,随着彩票的兴起,不仅成年人,很多学生对其也十分关注,买彩票能中到奖吗?中奖的概率是多少?这很快就能吸引学生。之后教师可模仿彩票中的庄家玩摸球游戏,并逐步揭穿庄家的骗人把戏,既可教会学生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又可更好地教导学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远离,远离赌博的正确观念。
3.按照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
受各种学习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定然不尽相同,教师想在课上顾全所有学生会有一定难度,此时便可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1]。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差异,采取分类建组模式,再针对其差异确定不同目标,因材施教,最后在考查阶段应进行分类考核,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这样的针对性教学降低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习优秀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其的重视,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4.强化教学自主性,发挥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除了对学生学习时获得的直接经验要重视外,还应让学生建立起与当前学习内容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2]。如初一数学教学中,很多题型都可以套用相对应的数学公式,这些都是现有的答题技巧与经验,但是公式毕竟只是纸上一点墨水,如何把公式活用起来,并在此公式上进行适当扩充与探究,不止于简单地套用公式,而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如对以下这道题的解答:方程式20=x/4,教师可以这么问:“什么样的x满足等式20=x/4,怎么可以知道x的具体值?是乘还是除?同时当x解答出后,可以继续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发展出:‘那么方程式20=4/x中的x又是多少?’”通过教师这样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将“学会”晋升一个台阶,真正做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