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德才兼备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才兼备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才兼备作文

第1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巍巍中华,源远流长。孔丘、孟轲倡儒家之“仁”“义”;老子、庄周尚道家之“修身”“养性”;墨子主法家之“兼爱”“非攻”。(此处排比使语言酣畅通达,生动有力,气势非凡。)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写道。的确,德才兼备乃历代君王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正所谓“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引用名人名言,典雅精致,极具感染力。)

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天下诸侯,可怜的楚怀王,你怎能让张仪那如滔滔江水似的甜言蜜语蒙蔽视听?你只看到张仪才思敏捷,口若悬河,于是你心灵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屈原被放逐,张仪获得高升。殊不知,张仪乃巧舌如簧、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无德、无行之辈。选择人才标准的错位,使楚怀王最后落得身死异乡的悲惨下场。(设问启发读者思考,使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意蕴深厚。)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备以忠义驰骋天下,以肝胆照耀乾坤,选择人才亦是“忠”字为先,“德”字为首。

刘备惊叹关云长万夫不挡之勇与披肝沥胆之气魄,与之结义桃园。于是便有了关云长“为寻故主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和“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无忘赤帝”的佳话。历史证明刘备当初对关羽既重其“良”又重其“驯”是正确的。(引用名人名言,文句精美,意味深长。句式长短变化,错落有致,富有感染力。)

春秋时期,鲍叔牙向齐桓公力荐管仲的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古往今来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正是鲍叔牙博大的胸襟与高山仰止的品行,而对管仲才能的钦佩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世人对“德”的崇拜是高于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突出,语言色彩更加鲜明。)

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侠肝义胆的豫让虽身怀绝技,却能灭须去眉,吞碳为哑;娄师德,德才兼备不记私仇,十荐狄仁杰。他们是历代帝王所推崇的才,不只是因为他们有“良”有“能”,更由于他们有“驯”有“信”。(“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对偶使句式整齐有力,x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由此可见,“德”是“才”的支配机器,“才”只有以“德”为主体,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正如大雾天的航船只有在灯塔的指引下才能驶入港湾;在沙漠中行走,只有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才不会迷失方向一样。(比喻的运用,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使说理更为透彻。)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评价人才,选择人才,注重才能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品行同样不可或缺,因为厚德才能载物,高尚才能有景行,马先驯乃有能有良,才能恒久立足于世。(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意蕴深厚,回味无穷。)

点评

第2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母亲,我的骄傲

小时候,跌破了头总是哭着喊妈妈;稍大一点,碰到难题也总是找妈妈;现如今,有心事也总是悄悄跟妈妈说。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校长,从小我就在她的小学里长大。大人们都说我的妈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奶奶也经常夸我的母亲是一位善良能干的好媳妇,上天似乎对我特别关照,给了我这样一个好妈妈,让我能从小收到她的熏陶。

母亲从来都不压迫我的学习,很快,我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毕业考,母亲似乎从不关心似的,若无其事的重复着她的工作,重复着家里的家务,似乎我的考试、我的成绩对于她来说根本不重要,同学们天天叫着家庭压力大,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儿。

考试当天早上,吃完早餐的我匆匆往考场赶,刚走到考场,雨就哗啦啦的下了起来,这下我犯难啦,我该怎么回家啊!正当我思绪飞扬时,监考老师走了进来,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文字革命”……

“唰唰唰……”全考场全是写字的声音,此时的我正在构思,写作文,不知怎的,我有意识的朝窗外看了一眼,天哪!我的妈妈,拿着两把伞,正在窗外看着我,再看她的另一只手上,还有两瓶酸奶……顿时,我的心震了一下,似乎作文也有了灵感,手上的笔也变得更加有力,因为我知道,我,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父亲,我的依靠

总是喜欢骑在父亲的肩头,游玩左邻右舍,总是喜欢和父亲一起,去登爬高山……

父亲是位很要强的人,属虎,和虎的性格一样,那么刚强,那么高大,从不低头,从不流泪。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曾经被医院误诊,说我的心脏是有什么毛病,当时,我天天呆在医院,输液,打针,吃药(因为当时并不知道是误诊),一想活泼好动的我怎么能受如此拘束呢?于是我天天发脾气,一向脾气不好的父亲此时也变得特别有耐心,而一次我偷偷发现,父亲竟在洗手间里偷偷抹眼泪……

一次,我翻父亲的手机,我惊呆了,短信的草稿箱里,全是对我的祝愿:

“希望我的女儿快点好起来,我永远爱她。”

“加油!我的女儿,一定要战胜病魔!”

……

爱,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朋友,我的支持

我患了鼻炎,需要动手术,住在医院里。

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恐惧极了!天!我不敢想象医生会在我的鼻子里干些什么!麻药万一对我不起作用怎么办?万一手术不成功怎么办?万一我在手术台上醒不过来了怎么办?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在我的头脑里闪现。“嘀嘀嘀……”我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同学发来的短信:

“?,不要害怕,这只是一个小手术,不要紧的,哦,对了,鼻子上不会留疤的,放心吧!要知道,我们都在牵挂着你。”

鼻子似乎有些酸,接着,另一个同学打来了电话:

“加油!?!在手术台上多想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就不会痛了,要勇敢哦!”

第3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改;教学方法;故事;道德品质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不能只是片面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同时还要注意将德育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的德育渗透,教师应该认清新形势,促进德育实效的提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涵,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逐渐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素养,建构积极的人生态度。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遵循的原则

(1)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现阶段正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各种主流或者非主流的思想在冲击着现代小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在衍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缺乏较为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认知水平也较低,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要注意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在日常教学与教学的生活中,渗透德育,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让学生在与主流价值观接触的过程中,逐渐锻炼阅读能力。(2)做到“合于文,立于道”关于道德品质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想观,实际上却与文字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道德教育与文字的脱离,就好似无源之水。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让学生对文章的文字进行品读时,要注意与思想教育并行。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出塞》这篇文章,阐述了辽阔的边疆,但是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出征战役的不容易,之后,再从更深的思想角度进行拓展,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爱国之庄严,享受和平的弥足珍贵。基于此,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当作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接受正确品德理念熏陶的同时,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3)因势利导,丰富多元由于语文学科涉猎范围较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死板单调,而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在趣味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现行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包括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小学语文《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作者对妈妈的爱,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在文字之中渗透德育,通过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热爱自己的妈妈,珍惜母爱,随之进行德育。

2.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

(1)体会语言美,将德育渗透在语言文字中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诸多描写中国大好河山、瑰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语言美,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不断萌生爱国激情,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这些文章教学时,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教师可让学生朗读时反复体会其中的文字美,根据文字的描写,激发学生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现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容易在长辈的宠爱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劳动观念缺失。而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四年级的《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反复阅读,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根据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幸福是拥有很多钱;还有的认为:家庭和睦,吃好住好就是幸福;或者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幸福;等等。当然,这是小学生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幸福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对比较片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幸福需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最终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促使人民共同富裕,而非个人的贪图享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强化劳动观念的养成,促使学生基于幸福的理解,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2)凝聚智慧,将德育渗透在成语故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多的民间成语故事,凝聚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可以说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十分深层的含义和内容,蕴藏的道理十分丰富。语文教师可通过一些民间成语故事,让小学生在听故事成语的同时受到启迪,民间成语故事的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能够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学生会受到感染,并学会分清假恶丑与真善美。例如,《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教师可针对这个故事的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这个成语故事主要是讲有一个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将自己的宝剑掉入了江中,他没有立即跳下去捞宝剑,而是刻记号在船舷上,想等船靠岸之后,再根据刻记号的地方去捞宝剑。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人的做法是否正确?之后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处理问题时,应该随机应变,而不是固化在老套的思维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再如《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晋代将军刘琨和祖逖,为了解救国家的民众,二人相约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之后在自己刻苦努力下,终于为报效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听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学人的刻苦精神,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也能报效祖国。(3)结合生活,将德育渗透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促进学生形成坚毅的性格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前提。而生活作为学生实际参与的一种实践性教育素材,教师可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例如,小学语文中《自己去吧》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可以设置相关的题目“我学会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家中学会了干哪些家务活,或者学会了哪些本领技能?这个实践活动的举办,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完成,还要思考应该在课堂上怎样介绍,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懂得劳动最美好的意义。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视野,积极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高尚而又美好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具备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之余,还能具备健全的人格,形成社会责任感。(4)聚焦写作,将德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环节,通过写作文的过程,学生能够真实地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基于此观点,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统一起来。而学生作文的思想源泉素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提高思想感悟程度,写出的文章要有独立的见解,勇敢敞开心扉,真实反映社会实践。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杨桃》这篇课文,作者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作者根据自己所看所想,将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引发了其他同学的笑谈。这篇课文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基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要尊重客观事实,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行举例,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以及实事求是的具体准备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在此指导下,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有机整合,根据课文所阐明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为人处世方法。除此之外,教学生通过写作文的过程,还可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尽情地倾吐,展示自身的才情,教师可结合习作批改与心理健康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变化,及时地对学生做出适应性的引导。或者可以说,教师的一句叮咛与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莫名的感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3.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渗透教学实践思考

(1)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者,需要德才兼备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付出,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考虑,教师不但要在教育实践中制订科学的教育方案,还要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典范,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处的过程中,要做到德才兼备,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道德素养,为开展德育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新型素质教育提倡德育渗透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更加科学的育人操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品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2)德育的渗透要恰当地结合教材,做到适度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比较丰富,有记叙文、散文、古诗词、文言文等多种体裁,这些教材中不乏形式多样的德育资源。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授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因子,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懂得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与遵纪守法的高尚品质,等等。而对教材内容中德育因子的挖掘,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内在蕴含的含义,真正完成对文章思想的体验。(3)教师要与学生的特征相结合,因材施教不只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开展因材施教,在德育渗透的教育中,教师同样要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将其中可利用的素材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机整合。比如关于德育理论知识的渗透,教师可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从心理上了解德育的概念,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遵循德育的相关规定;而具体的教学资源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教师可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渗透,尤其是高年级教材中,一些课文充满了教育意义,教师可结合其中的故事以或者英雄事迹,在教材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除了要让学生学国的语言文字,还要对学生的心灵给予净化,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感知其内在的深意,开展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美。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到德才兼备,为学生树立榜样,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寻找中心教育知识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巧妙渗透,促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4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仁慧学生 策略

一.把握文本,共生“仁慧”

1.把握教材,找准“仁德”切入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好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及思想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仁德”素材,找准“仁德”思想切入点。处理利用好教材,为我所用,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仁德”的思想,且贯穿“仁德”于教学的始终,这样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水到渠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仁德”教育。为孩子们明天成为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既有仁德又聪明有才智,温文儒雅仁慧健美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观察插图中渗透“仁德”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一边观察插图内容,一边在观察中进行大胆的想象,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仁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插图,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同时又可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一举两得、双全其美。例如在《第一次报母亲》一课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的情景。让学生轻声读课文五、六自然段几遍,慢慢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放飞想象的翅膀,展开想象,此时,“我”内心会想些什么?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心里想到什么?通过观察图片和想象让学生受到“仁德”教育,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再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课文插图画的是萨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的动人的情景。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萨沙当时的心理活动。想象当萨沙听到妈妈说“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会怎么想?当萨沙看到大雨中的蔷薇花时又会怎么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萨沙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令人感动,萨沙小小的年龄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适时渗透“仁德”,让学生和文章主人公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有仁爱,乐于奉献。

二.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仁慧健美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进行“仁德”渗透的重要渠道。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用博大精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仁德”有机地融入其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使学生成为仁慧型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三.作文训练,升华仁慧学生

学生作文既是学生语文文字训练运用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作文不仅仅是那些生硬的文字、优美的词语拼合成的,它还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堆驻,情绪发泄内心的真正的写照。教师教育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读书,读好书,认真搜集生活中写作材料,确立主题,合理取舍灵活运用材料,在每一次写作训练过程,学生的“仁德”都得到一定提升。随着写作练习的逐步深入,仁慧学生素质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5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常见错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65

错误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材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节选自丰子恺《随感》)

观点:1. 羊群走路靠头羊――谈领导作风;2. 莫做温驯的绵羊――论个性;3. 牧羊有方――谈方法的重要。

这些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观点。上述观点是多角度分析的产物,它们分别从头羊、群羊、牧羊人的角度立意,表现出思维的活跃性。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只抓住了一点,没有顾及材料的整体,得到的是从局部引发的片面认识。因为这些观点只涉及到原材料中“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的说法或观察结果。材料的主体内容是谈画画,通过只要画一根绳子却画了两根绳子的错误,说明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强调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告诉我们:面对任何材料,我们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信息,理清其层次及相互关系,再多向引发。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与主旨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只言片语引发观点,就必然偏题。

错误二:只看现象,不见实质

[材料]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大雁在天上飞翔,准备开弓把它射下来,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不同意,争着说:“家鹅煮着好吃,鸿雁还是烤着好吃。”两人争论不休,一直吵到社伯跟前,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两人都同意了。随后再去找雁,那只雁早就高飞到天边去了。(《兄弟争雁》)

这则材料说的是兄弟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意在批评那些只说空话,不尚实干的人。告诫我们确定了目标后要及时付诸行动,否则,任何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

然而,却有这样的观点:(1)放下你的弓箭;(2)各执一端与二一添作五;(3)要把握时机。

这三种观点都是只看见现象,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第一种观点离题最远,看到要射杀大雁便联想到今天的鸟类保护,完全脱离原材料的寓意。第二种观点只就哥俩及社伯谈吃法中引发,说哥俩各执一端不对,社伯采取折中的办法回避了是非,也不足取。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因为这则材料的实质是谈哥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的原因,并非只谈到吃法问题的争议。第三种观点隔靴搔痒,没有进一步从本质上揭示原因――只尚空谈,没有实干。

由此可见,对那些寓含深刻哲理的含蓄性材料,我们绝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所蕴涵的本质中引发,才不会偏离原材料。

错误三: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材料]某中学生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性数学竞赛,当飞机抵达外国机场后,竟连自己的行李也不拿,眼看着带队的老数学家费力地为他提行李。还有一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飞机实验方案,他认为自己的方案能获一等奖,结果只获二等奖。当专家宣读获奖名单时,他竟拒不起立领奖,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为这则材料涉及到中学生的成才,所以不少学生泛泛而谈要“德才兼备”。这似乎扣住了问题的实质,而且是辩证分析,其实不然。材料所指中学生均为学业上的佼佼者,不可谓无才,也就是说“才”已“备”,只是“德”不够。因此,我们要抓住重点,不只停留在对德才关系的静止的机械的分析上。可从成才者角度确立“有才还须有德”的观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失误”,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确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的观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分析的前提下,还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错误四:刻意求异,忽视集中

有的学生为了创新而发散求异,忽视了发散性思维应该以集中性思维为中心扩及其几个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思维反馈,集中到问题的最佳方案上来。求异发散不是无度的,它必须受集中思维的限定。

[材料]E竽充数的故事(略)。对“滥竽充数”这个典故,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求异。原意是讽刺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的可耻下场。

然而,有的学生却有这样的观点:①知耻发愤,终有所为;②能充则充,不能则逃――谈南郭先生的机智。

第一种观点的引发已超出了“滥竽充数”典故固有的内涵,因为这则典故的情节止于南郭之“逃”,至于“逃”以后的内容,其本身也是一种想象延伸,从这延伸的内容中引发出的观点自然偏离原材料质的规定。第二种观点盛赞南郭先生聪明机智,有清醒的头脑,能充则充,该逃则逃,这种连“充”也要肯定的求异违背了典故的精神实质。所以,就材料所作的求异思维必须掌握好“度”,既不画蛇添足,又要是非分明。

错误五:一味逆向,全盘否定

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只要从前或人家肯定的,他就一概否定;只要从前或人家否定的,他就一概肯定,根本无视事物是否具有可逆性。似乎是所有的琵琶都要反弹,所有的文章都要翻案。

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审视材料时,必须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旧事物要扬弃。只有吸取旧事物的积极内容,旧事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否定掉,只有把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批判地继承下来,才能形成自己的历史。

第6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关键词:习作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爱好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

本人经过学习思考,想结合以前作文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新课标为指导,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究,着重探讨习作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策略。

1.从体验入手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世间物――心上意――笔下文”的审美转化过程。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不够健全,他们观察事物、记忆事物的方式和成人有极大的不同。不会把世间物摄成眼中像,构成心上意,化作笔下文。即使老师强调了要注意搜集整理资料,但他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都经常抛到脑后,不能和不愿意回忆和思索,因而产生作文的畏难情绪。而对眼前发生的事,学生则感到容易记叙,当时的情感活动容易表达。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设一些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体验沮丧,体验希望,体验失落,体验合作,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例如,可以多采取现场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并体验活动的过程,使之产生需要表达的欲望。如让学生搞“吹泡泡”、“猜谜语”、“贴鼻子”、“扳手腕”、“夹玻璃球”、“七巧板拼画编故事”等活动;做“剪不断的线”、“看不见的字”、“烧不烂的手绢”、“浮鸡蛋”、“玫瑰瞬间变色”等试验;演“打电话”、“老师来家访”、“我当小老板”、“盲人探路”、“挤车”、“借东西”等小品;搞“访问交警”、“了解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社会调查;……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另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事件,掌握第一手材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班门前的月季花长了许多蚜虫,我组织学生用烟叶水去除;帮助父母做家务;引导学生发现浪费水的现象;鼓励学生调查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和方法;校园里的石子多了组织学生拣校园里的石子。通过时间活动,促使学生写出很多好文章《给月季花治病》《妈妈笑了》、《要节约用水》、《捡石字》等。

2.借助联想激发习作兴趣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往往能够有效地激活思维,开拓思路,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第一、借助实物展开联想。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看到过、用到过,品尝过很多实物,他们的联想往往由这些实物引发。例如,一片绿叶、一盏电灯、一面国旗、一个玩具……都可以把这些所见所想记叙下来,就是习作训练,让学生浮想联翩。所以借助实物联想,进行习作训练,易于操作。

3.从寻趣抓起培养作文兴趣

要让儿童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就要让他们在自己眼中的世界里寻找乐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凭空想象是些不出作文的。冯骥才说过:“我们应该把书案搬到田间地头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息。”学生生活范围看似狭小,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喜怒哀乐,怎么会没得可写呢?学生只是缺少发现的眼光。为了让学生长出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能从看似司空见惯的人、事、景物中,发现令自己感动的内容,就非常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美,从而获取习作素材。

3.1在生活中寻趣。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是作文教学的坦途大道。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孩子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快乐、悲伤、困惑都真实地写在文章中,还有许多大胆的想法,独特的体验也表达出来。如,有几名男生酷爱打乒乓球,我就引导他们写写打乒乓球给我带来的快乐;有些学生痴迷电子游戏,我就让他们说说玩电子游戏的乐趣和痴迷的害处;一名男生无意中把教室的钥匙带回了家,害得师生早自习进步了教室,这名学生又怕老师批评,又撒谎说没有拿,后来被老师知道了还是挨了一通批。这样,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就开阔明朗了。因为是学生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的文章富有真情实感。我还组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有意义的故事,印象深刻的人物,于是学生们写出了一些有意思的习作《看烟花》、《爸爸给我过生日》、《我为妈妈洗脚》、《生活教会我要坚强》、《秋游森林公园》、《妈妈的一巴掌》、《我的老师》等。

3.2在书本中寻趣。我把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带领同学们在书中寻找乐趣。学生常常会被书中的主人翁所感动,常常会对书中描写的动物、植物所吸引,在他们的眼里,小动物会说话,植物被赋予了生命,雨滴成为快乐的精灵……当他们在书中寻找到乐趣,就有了想要表达的欲望。

第7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爱心教育 策略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天地,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根据地。班级管理工作时候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决策者,在管理中渗透爱心教育,在学生心中撒下“德”的种子,做一名辛勤园丁,用爱呵护,用心灌溉,为把学生培育成适应时展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一、严爱中的教育

古语:严师出高徒。严于律行,严于律己。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画出一条边界线。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做一名掌舵手,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严爱”并不代表教师必须拥有一张严厉的脸孔,而是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因此,心中有一把明尺,运用一双慧眼,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因此施教,教育过程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案例1:小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尤其在数学方面,上课老师讲的知识点一听就懂,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是小明的作文成绩特别差,总是为自己的语文成绩拖后腿。小明作文成了班里的“典型”,语文教师总是拿小明写的作文与班里作文写的好的学生进行比较,批评像小明一样没有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学生,小明每次想要多看一些课外书弥补自己不足的时候,总是被教师的嘲讽和学生的讥笑打回原形,小明回来也干脆不在作文上下功夫,对写作文产生了厌恶情感。

分析:此案例中,小明对作文的厌恶情感,主要来源于语文教师的严厉讽刺、嘲笑;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敏感,自尊心很强。教师的“严爱”应当注重方式,一味地打压必定起到相反的效果。严爱应当从心出发,呵护学生自尊心,激励学生而不是刺激学生。

二、用爱搭建沟通桥梁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当贯彻“与人为善”管理理念,和善的面容、平和的语调,将满满的爱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给学生一种归属感,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相反,倘若学生没有更多的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对学生漠不关心。常常会导致班级中一些拥有自负和自卑心理的学生走入心理盲区,学生跟教师产生隔阂,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

案例2:小亮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较强自卑心理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眼神游离,不注意听讲,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趴在自己的桌子上,活在自己那个安静的世界中,与周围学生的欢声笑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一次他跟班里的一位学生发生冲突,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问双方发生矛盾的原因,小亮:他说没有看到我。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拥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以自我我中心,不断否定自己,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被周的环境影响。“没有看到我”这句话本没有什么不妥,普通人听到之后大多一笑而过,但是,小亮却认为这是一句侮辱人的话语,他会认为对方不尊重他。这就是冲突爆发的导火索。针对这种拥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将从自己的世界中拉出来,淡化学生的自卑心理,经常与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尽量扫清孩子的心理障碍。另外,班主任可以为他们组织一些才艺比赛,让欢乐的气氛感染学生,打开学生那扇冰封的心门,鼓励他们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这个独立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收获满堂的掌声,得到他人的认可,容易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用爱意温暖他们的内心,多一份关爱,多几倍关怀,构建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氛围。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进步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成长阶段。自律性、自主性较差,意志较薄弱。行为反复无常是学生现阶段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单单进行一次的谈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管理班级中一些经常犯错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理性分析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另外,这里所说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也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差的学生在某一方面也有自己特长或优势。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各学科都很优秀,但是他(她)们可能在语言表达较差或者劳动方面不积极;相反,一些学习成绩中下游差的学生,虽然学科成绩一般,但是这部分学生可能在体育方面有优势,擅长长跑;擅长跳高、跳远等;又或者这部分学生对音乐有特殊的天赋,精通音律。又或天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美术方面有有特长等等。班主任应当运用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发掘学生的内部潜能,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给几句积极的评价,鼓励性的话语,点燃学生的进取激情,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去克服困难,完善自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班主任应当扮演好自己的园丁角色,用爱呵护这些祖国的花朵,从心出发,在日常管理中渗透爱心教育,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爱的熏陶,不断完善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秉福.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4,(13).

[2]乔清梦,步利.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第8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导者、教育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班主任对学生一般教育,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个别教育”促进“集体教育”,在培养优秀生和转化后进生的基础上,搞好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在此,我就如何开展“个别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通常,人们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但分数往往掩盖了优秀生的缺点、弱点,也埋没着后进生的优点、长处。我们班主任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

1 优秀生的培养教育

优秀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优异、听话守纪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决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去认识优秀学生,要随时发现、防止和消除优秀生可能有的、甚至已存在的缺点和弱点,及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1.1 帮助优秀生改正自负行为。 优秀生由于在学习上、表现上出类拔萃,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宠爱、同学的羡慕,容易产生优越感,出现自负心理。为了防止他们出现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班会、团员活动的机会,组织讨论,如“满招损,谦受益”等古训,或找他们个别谈心,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力补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使自己更优秀。

1.2 引导优秀生走出受挫打击。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心理还不够成熟,接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优秀生更为突出。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关注这个问题,及时帮助、引导他们建立健康心理,避免挫折给优秀生带来消极情绪。我班的黄兰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勤奋,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因作文走题,成绩考得不够理想。只见她在试卷发下后的几天都闷闷不乐。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指出一次考砸了并不代表她不行,鼓励她只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笑对胜败,不为分数而活,走向生活,快乐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过几次的谈心疏导,她走出了受挫阴影,重新快乐地学习。

1.3 教育优秀生克服嫉妒心理。 因为优秀生在班上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他们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往往听到老师赞扬其他同学,就嫉妒他人。例如陈威同学,是一班之长,在一次劳动课上,我发现他拖地时毫无章法,就让他向旁边的那位女生学习拖地,我话音刚落,就听见他小声地嘀咕:“会拖地,有什么了不起!她能和我比学习吗?”听到他的话,我知道他心理已不平衡,于是把他拉到一边,首先指出他思想认识的错误,然后告诉他一个人除了学习,更应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一颗博大的胸怀。通过我和风细雨般的循循善诱,他认识到了错误,对学习、对生活都充满热情,嫉妒心理也渐渐消失,生活能力不断增强。

2 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通常有一种复杂的病态自尊心——平时表现使人觉得他们似乎没有自尊心,实际上却有极强自尊心。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这类学生时,关键要从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入手,去关爱和帮助他们,达到教育目的。

2.1 用诚心维护自尊。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后进生时,只有用自己真诚,才能溶化他们思想上的坚冰,达到教育的目的。我教过的陈珊同学,人长得很漂亮,但经常与男同学鸿雁传情,无心学习,成绩较差。我发现后,步把她叫到我的房间,先肯定她对英俊的男生有好感是每个青春期女生的正常表现,然后指出她在读书时期过分投入这种事情的错误。最后与她讨论、交流、如何交朋友。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她感受到我的真诚,走出房间时她红着脸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一定会改的!”事后,我又多次找她谈心,肯定她的进步!现在,她学习认真多了,书信也越来越少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第9篇:德才兼备作文范文

二、培训目标和要求

(一)培训目标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实际状况出发,根据自贡市教育局开展“三大计划”的要求,引导、激励、帮助参培教师在现有起点上加快持续发展,进一步使参培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创造条件使参培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教学个性鲜明、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市级骨干教师。

(二)培训要求

1、提高教师修养,铸造师德师魂。不断提高参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养成参培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表风范。

2、研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理论水平。帮助参培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分析现状,反思教学实践,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掌握本学科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总结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3、拓宽学科文化视野,建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在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帮助参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幅射作用。

4、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与交流学习,以及自主研修,提高参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能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5、能在学校与区县级学科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辐射作用。

三、培训内容

(一)内容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语文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实践与考察。

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岗位实践,送教下乡,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员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通过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打好基础。

4、课题研究。

开展教科研专题讲座,学员参与本校现行课题的研究等活动,使学员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能主持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二)书目介绍

1、必读书目:

《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师师德修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2、选读书目: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走在行知路上》、《王松舟课堂教学艺术》、《给教师的建议》、《薛法根课堂教学艺术》、《教海漫记》、《课堂教学艺术集萃》、《语文教学通讯》、《当代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四、培训、管理模式

培训班运用“集中授课——参观考察——听课评议——在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

⑴、培训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心得和“四区两县”语文骨干教师的需求,参培教师填写培训内容当初问卷表,从菜单中寻则研修专题,根据教师需求修改培训方案,切实将其本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培训教师到校后,把培训方案发到他们手中,提倡参与与研修,在学习、互动、观摩、实践、反思中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形式:以课题研究式、自学式、专题研究式、菜单式、沙龙式、对话式、开放式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⑴、坚持在职、自学为主原则,面授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阶段性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

⑵、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为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