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奥瑞姆自护模式;脑外伤;康复护理
脑外伤是头颅部位尤其是脑组织的创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年轻人的意外死亡中头部伤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颅脑损伤多为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伤及头部所致。随着交通的发达,事故频繁,颅脑损伤的发生有日益增高的趋势。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这些颅脑损伤患者存活率增高。但不少患者留有躯体智力残疾、心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降低了生活质量。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Dorothea Oream)的自理模式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人的自理能力,对护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脑外伤病人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奥瑞姆护理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给予3种护理补偿系统[1]。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把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外伤病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75岁,平均年龄41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30例,摔伤18例,击伤7例,砸伤5例。受伤部位:颅骨骨折37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挫裂伤12例,脑内或硬膜下血肿8例,颅底骨折1例,头皮血肿47例。
1.2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护理。 实验组病人采用奥瑞姆护理模式,评估患者的自理需求,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护理。未清醒前,选择完全补偿系统进行护理,清醒后采用部分补偿系统,出院前采用辅助教育系统对其护理[2]。所有患者30 d内进行对照观察、评估。
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生存质量却无相应改善,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很大负担。不少外伤患者留有躯体智力残疾、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影响着患者经济、家庭生活和工作。因此除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外,临床把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外伤病人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3.1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或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要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以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要,前期护理脑外伤常伴有骨折和胸腹部的多部位、多器官的损伤。患者入院急、伤情重。入院时,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对于伤情较重、昏迷不醒者应保持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还应给予留置导尿,以便观察尿的色泽和尿量。
3.1.1基础护理
1)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心电图的变化,还应警惕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凡出现休克征者,应检查是否有多发性骨折、闭合性脏器损伤所致的内出血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与异物,舌根后坠可用舌钳将舌牵出,确保有效的氧供给。定时翻身扣背,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辅助呼吸。
3)饮食护理:提供含营养成分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专人负责照顾。对于昏迷患者可采取鼻胃管管饲,鼻饲流食应间隔2 h 1次(夜间除外)。
4)高热护理:每4 h测体温1次。通过降温,可以降低组织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
3.1.2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护士及时收集和掌握患者心理问题,抓住重点施教。通过亲切的交谈,用真诚的心去换取患者的信任,帮助其恢复自信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3.1.3并发症的护理
3.1.3.1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口腔护理2次/d,用2%~3%硼酸溶液涂擦口腔,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3.1.3.2预防压疮发生做好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每2~3 h翻身1次,防止压疮产生。
3.1.3.3预防泌尿系感染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导尿管每两周更换1次,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2次/d消毒擦拭导尿口。
3.1.3.4做好切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引流液颜色鲜红,并有凝血块出现,应及时检查处理;预防感染,定期换药,保持引流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道密闭;引流液及时处理,引流装置应始终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3.1.4功能锻炼昏迷的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及关节的功能位置,给予保护[2]。保持正常的卧位姿势,肩关节呈“敬礼”位,肘关节90°,腕关节背曲30°~40°,髋关节伸直防止下肢外旋,踝关节90°,并被动活动各
关节[3]。
3.2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针对患者病情,从智力、语言到肢体运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锻炼,保持肌肉、关节收缩功能。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或引流管的护理,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并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3.3辅助教育系统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辅助教育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获得独立生活的主要方法,以上肢练习为主。首先学习用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物件,如皮球、筷子、笔、纸等。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在学好抓握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此时,加强对家属的指导,使病人获得了归属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满足感。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通过运用奥瑞姆自理模式护理病人,不仅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在锻炼中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有助自信心的建立和疾病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黄世蓉,谭珂.Orem自理学说在临床的应用.当代护士,2001,12(3):33-34
2任会.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家庭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90
[关键词] 自我效能;母乳喂养;分娩方式;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92-04
自我效能感最初由班都拉提出,即个体对自己所能完成某一行为的预测和判断,个体成败经验、言语劝说等多个因素均会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在临产妇分娩护理中该理论具有重要作用[1]。由于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的健康需求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使患者接受到的护理服务更为全面、优质,本院提出了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由首次接待孕产妇入院的护士作为其亲情护士,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孕产妇有母婴护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向亲情护士咨询,使护患之间的亲情服务关系能够更好地构建,该护理模式形成的基础为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够使母婴护理服务品质得到更好地体现[2]。本研究收集860例来本院分娩的产妇,对2012年10月后的430例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1年12月~2013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8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的时间分组。对照组共430例收集时间为2011年12月~2012年9月,观察组共430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7月,860例产妇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年龄21~37岁,平均(26.1±4.9)岁,分娩时的孕周37~42周,平均(38.5±6.8)周,有母乳喂养的意愿。将存在多胎、高危妊娠等对实施母乳喂养可能造成影响的特殊原因的研究对象排除。所有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两组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为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责任护士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指导并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的护理模式为亲情-责任交互式。①首接负责制。首次接待孕产妇入院时的护士即为其亲情护士,将亲情联系卡座放置于每个房间的床头柜上,产科健康教育亲情卡放于卡座中间,卡的正面及反面分别为健康教育内容、亲情护士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由于孕产妇待产、分娩及产后需要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更换。②亲情护士在孕产妇住院期间每天与其沟通交流次数不低于1次,以对产妇的需求主动关心,在班及不在岗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可以将面对面交流作为亲情护士在班时的主要沟通形式,后者则可以采用电话的形式。亲情护士在孕产妇出院后需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时间分别为出院后3 d、1周、2周、4周、6周,上门回访在必要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如果孕产妇有母婴护理方面的问题等可以和其亲情护士随时沟通联系,使母婴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3]。③在住院期间负责孕产妇日常治疗护理的责任护士共有三班,责任护士每天评估产妇的健康需求,对产妇活动的指导及护理内容的讲解则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正确喂奶姿势进行指导,保证新生儿的吮吸姿势正确有效,护理对产妇也非常重要,该项也是指导的重点内容。此外,保证产妇能够摄入丰富的营养等。
1.3评价标准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使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进行调查,该量表主要用于对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进行早期的评定,对婴儿喂养方式进行预测,量表共包括两个维度:技能维度包括15个条目,该条目对母乳喂养技能进行描述,对成功母乳喂养的一些特殊原则的认知;内心活动维度包括15个条目,该条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及信念。量表的评分分为5级,总分最低为30分,最高为150分,调查对象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随量表得分越高越好[4]。在产妇出院前1 d由研究者将研究的情况向其介绍,指导量表的填写,由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完毕后收回。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娩方式选择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比例明显较高,而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比较[n(%)]
2.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两个维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两个维度得分比较(x±s,分)
2.3剖宫产及阴道分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两个维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研究对象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4 剖宫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两个维度得分比较(x±s,分)
表5 阴道分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两个维度得分比较(x±s,分)
3讨论
对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完美且天然的食物,可为其提供出生后6个月内的最佳营养,也可对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提升婴儿智力,对其健康非常有利,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替代母乳。目前职业女性的增加及越来越高的剖宫产率等均显著降低了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母乳喂养众多影响因素中对母乳喂养开始及持续时间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的直接经验、替代经验、有效的劝说及个体情绪及生理状态几个方面。传统的责任护士三班轮值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责任护士更换较为频繁,护患之间的关系缺乏固定连续性,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不能连续地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流沟通,与管床医师比较,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依赖性均明显较低。此外,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也不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心理状态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影响,还使护理质量的提升受到制约[5]。本院在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由具有五年以上产科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患者的亲情护士,其产科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护理理论知识渊博,专科技能扎实,在护患沟通方面具有良好的技巧;亲情护士与责任护士共同合作负责,为该护理模式的特点,使孕产妇受到的亲情式护理服务具有连续性,对其存在的健康问题、健康需求进行及时的解答、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为使孕产妇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亲情护士应将情感交流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孕产妇住院期间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使护理服务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护理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是其核心概念,人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挥能够通过自我效能得到准确地反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个体选择何种行为、是否付出努力及是否具有坚持性均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6]。有报道表明,在母乳喂养中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比例明显较高,分别为268例(62.33%)、216例(50.23%),而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明显较低,分别为89例(20.70%)、125例(29.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产妇剖宫产术后因疼痛、受限等导致不能顺利哺乳,且产妇的睡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后没有丰富的乳汁,使产妇在调查表中的相关条目评分较低[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能够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全面提高母婴护理质量。由于产妇在出院后也能就母婴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使产科服务得到了延伸。此外,护理资源在该护理模式中得到有效利用,护士在工作中受到他人的肯定,也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亲情护士与所负责的孕产妇主动沟通交流转变了以往以被动服务为主的护理模式,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具有良好的前景,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月香,吴香莲,喻美贞,等. 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26-29.
[2] 黄海燕,徐旭娟,沈美云,等. 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69-1271.
[3] 蒋凤菊,温秀兰,何晓玲,等. 参与式健康教育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46-47.
[4] 周洁,刘爱英,何晓娟. 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5):4257-4260.
[5] 徐相婷. 家属参与性护理计划对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19-321.
[6] 陈丽. 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67.
[7] 陈娟慧,尹心红.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5-37.
[8] 蔡玉娟.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提高临产妇自然分娩信心方面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07,15(5):276-277.
[9] 谢金莲. 产前针对性培训对剖宫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23-24.
1对产妇和家属方面
1.1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
通过护士面对面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教学,让产妇和家属直接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及时指导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育儿观念和方法,不断强化护理技能,直到全部掌握。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率平均为93%,传统模式为55%[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率
母婴床旁护理,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接受产妇和家属的监督,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4],获得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满意率平均为92%,传统护理模式满意率为74%[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3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实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婴24小时不分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协助,如早吸吮、喂奶姿势、正确含接、挤奶方法等,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对乳量少、凹陷、皲裂、乳汁淤积等乳房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1.4有利于产妇建立育儿信心,增加母婴感情
通过床旁示范和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产妇能够自行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也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新生儿的信心和兴趣。母婴同室提供安静、卫生、舒适的环境,床旁护理使产妇与新生儿之间同步休息和活动[9],促进母婴交流,利于培养母婴之间的感情。
1.5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
产妇按需哺乳可刺激缩宫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贫血,延缓排卵,推迟再次妊娠的时间,还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减去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恢复到正常状态。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恶露排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对腹部手术切口或会阴侧切伤口进行观察和自我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伤口恢复过程的认识,配合护理和进行自护,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1.6有利于预防产妇产后抑郁
护士精心陪伴和指导护理,加上整个家庭参与母婴护理,形成和谐愉快氛围,减少了初为人母的焦虑和不安,利于产妇调整产后情绪,减少产后抑郁。
2对新生儿方面
2.1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单个床旁护理,一人一套护理用物,可降低集中护理引发的婴-婴交叉感染。对产妇和家属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教会洗手方法,接触新生儿做到勤洗手,有效预防家属自行护理时对新生儿的感染。同时,新生儿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中多种类型的保护性抗体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和过敏现象发生。
2.2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有一定的视听及感知能力,母亲与新生儿频繁地说话、抚触等都能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令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抚触还能抚平不安情绪,给新生儿以安全感,减少哭闹,加深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刺激宝宝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3对医院方面
3.1有利于探索母婴护理新模式
促进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升医院品牌形象,适用社会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各项护理操作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完成,护理人员除具备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反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演示和指导,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既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3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操楠[10]认为新生儿的所有护理操作都应在床边完成,当着产妇及家属的面进行操作,护士会更有自律性,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会更强,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扎实做好基础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也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
3.4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模式体现了产妇及家属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等多种权利的被尊重,有利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5]。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相处时间增加,产妇参与护理,解除了产妇担心护士对孩子不好、怀疑抱错孩子的误会,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和认可,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3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是指在妊娠前无糖代谢和糖耐量异常,但在妊娠期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有文献表明,其发病率已从1%~5%上升为1.7%~16.7%[2]。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如不及时控制,将会造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先天畸形等严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3],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有文献指出,孕产妇的血糖水平与母婴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因此有效地控制孕产妇妊娠期间的血糖对于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本院对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实施不同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产前检查确诊,排除孕前糖尿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伴有感染类疾病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28.1±3.4)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4例;孕24~37周,平均(32.7±3.5)周。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3±3.6)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3例;孕25~38周,平均(33.1±3.6)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调整饮食、胰岛素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入院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了解该疾病和明确其对母婴的影响及危害,帮助患者正确看待妊娠期糖尿病并提高重视程度,告知患者控制好血糖可有效避免母婴的影响及危害,使患者认识到控制血糖十分必要,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②心理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产妇,故其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以热情、亲切的态度,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各种心理障碍,并例举多个成功治疗案例,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7],正确的饮食结构应为既要确保孕妇与胎儿的营养必需,又不可造成孕妇摄入过多糖分,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孕妇体质量、运动强度和病情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饮食安排,保证孕妇每天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尽量低脂肪、低盐饮食,鼓励孕妇少食多餐,分5~6次/d进食,多食水果、蔬菜和杂粮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动物性食品,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④运动指导:适当运动能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制订并指导孕妇开展合理有效的有氧运动,如孕妇体操、哑铃操、散步、中速步行、孕妇瑜珈等,嘱咐其避免空腹和剧烈运动,一般于餐后30~60 min进行运动,15~30 min/次,1~2次/d为宜,孕妇在运动时需要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⑤预防感染:应加强孕妇卫生宣教,帮助和指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持腹部及会清洁,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清洁和保证空气流通,预防感染的发生;⑥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血糖监测工作,主要监测孕妇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晚上临睡前的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出现则需及时进行调整,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并教会孕妇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以便及时了解血糖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的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孕产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围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围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围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肥胖、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对孕妇和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血糖水平高低与母婴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血糖的控制决定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8-9]。顾晓红[2]的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下健康新生婴儿的概率明显较之正常孕妇低,尤以巨大儿、早产儿为甚,长期高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危害巨大,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要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对孕期血糖的控制是关键,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经治疗和护理后母婴均安全出院,观察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与顾晓红[2]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母婴的妊娠结局,可能由于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孕妇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帮助其建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正确治疗等健康行为,从而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对母婴健康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应贯穿于整个妊娠期,并有效结合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实现全程的无缝隙护理。
[参考文献]
[1] 谷秀玲.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0):59-60.
[2] 顾晓红.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1(4):57-59.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62.
[4] 管瑜,丁红香,徐晓杰.POCT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在筛查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10):2058-2059.
[5] 王韶红.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400-401.
[6] 吴连方.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8):462-463.
[7] 贾改英,王宏霞,王桂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3):371.
[8] 吴结英.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5):7826-782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关键词】母婴同室 安全 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母婴同室已是目前医院产科的基本住院方式。其优点是: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如:窒息,感染,意外伤害等,加之母婴同室病房探视人员较多,对病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母婴同室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现将我院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一、母婴同室的常见安全问题
1 、 新生儿窒息 婴儿误吸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故容易发生呕吐和溢奶。溢奶、喂哺过多,喂哺后即平卧,极易发生误吸,甚至引起窒息。
2 、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多发生在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及母婴传播感染等。
3、 新生儿意外伤害 多见于新生儿烫伤,新生儿摔伤。
4 、 产妇睡眠型态紊乱 产妇睡眠时间不足,不能入睡等。
二 、 母婴同室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
1、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多发生在母子同床同被的情况下,被子盖得过于严实,导致新生儿缺氧窒息。对此,应向产妇进行卫生宣教,新生儿适当保暖,盖被时应露出口鼻部位,棉包不能包得太紧,保证有充足的新鲜空气。
2 、母亲喂养姿势不当
压住新生儿口鼻,特别是夜间躺着喂养而母亲睡着时,也可见于喂水或喂药不当,造成新生儿呛咳而引起窒息。应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和手势,夜间易采用坐位哺乳;人工喂养时速度不易过快,奶嘴喂养时奶嘴不易过大。不能让新生儿吃得过急,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以排出吞入的空气。
3、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亦是引起窒息的重要原因。
应告知家属及时帮助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生后1-3天新生儿易取侧卧位,头遍向一侧。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刚出生时羊水吸不净或反复负压吸引易造成新生儿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易致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出生时的清理呼吸道非常重要,既要吸净又不能过度。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后应嘱咐家属让新生儿头偏向一侧,若吐出羊水及时擦净,防止误吸。
5、医务人员因素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 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和业务上严格规范产科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使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也是职业保护,需时时牢记医疗安全,定期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护理措施。定期举办专科护理培训、专科护理查房、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等。科室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按制度落实每日与每周的考核工作。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护士工作,每周召开患者座谈会,倾听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诊疗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凡是工作人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化脓病灶,胃肠道疾病等传染性疾病均应暂离工作岗位;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及接触新生儿或母亲前后均应用消毒液认真洗手。
6、家属因素 母婴同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直接接触致病菌的机会应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凡在家属中有患传染性疾病的,均应做好与新生儿的隔离工作;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减少病房人流量;母亲在喂养前应洗手,并用温水擦洗,以减少哺乳过程中的感染性机会。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1)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2)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以免发生意外;(3)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
7 、新生儿自身的因素 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尚末成,皮肤角质层较薄,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均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且新生儿含IGA抗体较少,对致病菌的抵抗力差。对此,应加强对新生儿使用物品的管理与基础护理。直接接触新生儿的被服应高压灭菌,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加强新生儿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感染新生儿应做好隔离工作。
8 、环境因素 病室内的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新生儿磅枰,操作台,治疗车等物品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应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空气传播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母婴同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对预防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很重要。母婴同室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40 min,温度控制在22 ℃~24 ℃,相对湿度在55%~60%。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1~2次。(3)污染的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随空气的流动也是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母婴同室应每日紫外消毒一次,每次30~60 min。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9 、新生儿意外伤害
1 、新生儿烫伤 多是因为洗澡对不注意水温,热水袋与新生儿贴身接触,或热水袋漏水引起。新生儿淋浴前应常规侧水温或用手背感觉,有条件的应用恒温热水器。使用热水袋保温应先测好水温,用双层包布包好,并应确认无漏水后,放在离新生儿10cm处,并应加强观察,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气泡,防止烫伤。
2、新生儿摔伤 可见于新生儿转动过程,新生儿淋浴称体重等工作环节,也可见于母婴同床,抱养方法不当等。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认真遵守各项工作的操作规则,沐浴区地板应保持干燥,不放杂物,称体重时应双手在两边保护。
10、 产妇睡眠形态乱
1、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可因母婴同床,担心婴儿窒息或摔伤而不敢入睡。此时,应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告知其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新生儿就不会有危险,消除顾虑,使其可以安然入睡。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新生儿入睡时,产妇应尽量多休息,以增加体力。
2、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应尽量调为白天醒多睡少,而夜间的睡眠时间长,同时,在满足新生儿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恰当的安排好哺乳时间,以利于睡眠。
,总之,通过采取以上预防对策,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新生儿在母婴同室中的安全隐患,让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参与到婴儿的护理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家属及产妇护理婴儿的知识,且为婴儿以后的护理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摘要】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而且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就危及母婴生命。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母婴安全重于泰山。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本文就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科护理 安全意识 安全防范
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因此,查找并分析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保证母婴的安全十分必要。
1 临床资料
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者在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本科护理人员的回顾总结,查阅护士长质量控制记录,护理质量考核记录,及护理缺陷差错讨论记录,找出产科护理工作中显露出的安全隐患。
2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分析
2.1 存在的护理隐患: 产后出血、宫腔积血未及时发现:前置胎盘保守治疗期间未交代饮食、大小便注意事项;大出血抢救时操作不集中,出现慌乱;剖宫产术后病人下肢反应异常未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下床小便时出现头昏;静脉输注硫酸镁或静滴缩宫素引产时家属私自调快输注速度,未及时发现;胎膜早破病人私自下床小便;胎盘早剥未等家属签字及做好术前准备送至手术室;先兆早产孕妇静脉输注硫酸镁保胎过程中临产未及时发现;产后阴道压纱布未及时取出;家属私自用热水袋给婴儿保温及刚手术后的病人保温;执行医嘱代签名;输液卡不写静脉输注速度,不写时间;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吻合;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涂改;非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护理记录不连贯,语言描述不当等。
2.2 隐患分析①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不按常规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缺乏主动性,对未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预见。②抢救经验不足,产科抢救病人相对较少,一旦遇到低年资医生当班,容易出现忙乱,抢救工作不协调,缺乏统一指挥。③工作中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④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不愿意主动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交代孕产妇及家属要注意的问题不愿多次强调,不愿意做具体的指导,认为说过了她们就应该知道。⑤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⑥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水平不高,格式化、语言重复、模糊、主观性强、缺乏动态的病情观察及连续的护理。
3 对策
3.1 强化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方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3.2 定期组织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护理部制订的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和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要求落到实处,并且在工作中随时进行检查。
3.3 完善工作制度及流程根据产科疾病特点制订抢救工作制度及各种抢救工作流程,组织讨论学习,并进行演练,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套管针静脉穿刺、心电监护等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开展各种急救仪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孕产妇、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等的培训和考核,从而增强护士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和急救水平。
3.4 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统一护理文书记录标准,加强与医生的沟通,避免医护记录不符,护士长每天检查急重危病人的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的质量,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水平。
3.5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加强护士情商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杂志、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产科健康宣教相关资料,整理成适合不同层次病人及家属健康需要的资料,用她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与孕产妇及家属交流,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不再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
4 总结
总之,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而且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就危及母婴生命。因此,时刻把母婴安全放在首位,要有危险意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断消除事故隐患,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参考文献
[1] 李艳明.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07.
[2] 王蓉.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医院等级;护理人员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1054-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母乳具有营养防病,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婴感情,促进母亲康复等优点。但哺乳期间产妇患有疾病时,往往与哺乳产生矛盾,此时产妇常被医务人员告知给婴儿断奶,如果执行婴儿患急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高危儿患病的可能性增加更为明显[1]。因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的影响很大。而有些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我国护理人员的母乳喂养宣教工作明显不足,不仅是由于其指导方法和力度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母乳喂养宣传的问题上,少部分医务人员仍在扮演负面的角色[2]。为探讨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笔者对4所医院在产科工作的9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6~7月在4所医院产科工作的护士。其中:二甲医院3所,共63名,三甲医院1所,共27名;中级职称18名,初级职称71名;大专及以上72名,中专17名;工龄10年以下的53名,10年及以上者36名。调查对象在产科(产房、母婴同室病房、门诊产科)工作1年以上。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在4所医院产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调查表由34个项目构成,包括护士一般情况及临床常见的妊娠合并症,除一般情况外,每个项目有“能哺乳”、“不能哺乳”、“不知道能否哺乳”“其他(请说明)”四个选项,请护士在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栏目内打勾或在“其他”栏目内说明情况。测试人员现场指导,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填写时间为5~10分钟。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对填写内容进行检查。发放问卷90份,实际收回89份,1份无效,有效率98.9%。
1.2.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将“能哺乳”、“不能哺乳”合并为“知道”项目,将“不知道能否哺乳”及“其他”合并为“不知道”项目,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见表1、2。
2 结果
2.1 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产科的护理人员是否知道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知识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等级医院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能否哺乳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 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调查发现:89名护士中,二甲医院63名,三甲医院26名,对是否知道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知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对肾功中度损害产妇、糖尿病产妇、甲亢产妇、甲低产妇、梅毒产妇哺乳认识较为明显,经统计学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