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教育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当前,《中国法制史》课程传统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粉笔+嘴巴+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自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台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台下学生埋头苦记,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案例教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重要前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内容起自夏朝,讫于当今,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专有名词多,所涉及历史典籍、数据浩繁久远,加上与现实的距离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困惑。如果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有些概念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仍可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而这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的方法并且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声音、图片、flash动画等,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法制史学习,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乐趣。[1]
(三)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提高素质
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法律职业化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上好案例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历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扩充知识面,课前认真地选好备好案例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案例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外,还有几分畏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亲和力、感召力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打破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
(五)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体现了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法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实际阐释与证明。恰当地引入案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对古代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变化;从文本到社会理解立法与司法二者间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们深究导致二者差距的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兴趣,也使学生们得以从中探寻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为今天的法制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六)案例教学的使用促进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课的教学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而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非常好地实现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古代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与“古代的法制”这个“实际”、“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了历史上办案的方式、分析案件的思路与方法、适用法律的过程、支持判决的理由以及案例的意义等等,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善于、勇于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素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二、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鉴于中国法制史纷繁众多的过去,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一类理论问题用一个或者若干个案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加以说明,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问题时,无宇追逃案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案例。在收集这个案例时,考虑到目前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掌握能力,在收录原文的同时,也要收录对它们的白话文解释。
(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有一定的疑难性
案例太难或过易都不好。案件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分析,从而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件太易会使学生一猜便知,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比如在讲到魏晋时期法律的儒家化问题时,有的老师就会讲到费羊皮卖女葬母案。其实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儒家关于服制制度的态度,还涉及其“尊尊亲亲”思想。费羊皮卖女确实罪不可恕,但卖女是为了尽孝,符合儒家思想,最后免除了刑事处罚。只要配之以白话文解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教学要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如小组发言、限时发言、扮演案例中角色等不同方式来授课。其中由学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多学生参与。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情理法司法审判精神,可以依据史料记载案例,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完整再现当时的审判场景。学生在模仿古人判案过程中,以古人的心态和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故能深刻体会古代法官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审判原则,感同身受中理解了相关法制史知识。
(四)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具备案件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应变能力,以灵活驾驭课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干部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49-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当前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的学习型政党,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搞好干部教育工作,而干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关系教育成效。调查显示,近年来自领导干部的改善教学方法的呼声较高,其中案例教学法特别受领导干部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法学院,之后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等各个行业,并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证明,
“案例式教学”最能体现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国内外教研人员的充分肯定。
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教授知识过程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参加的对真理的探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能力、形成思维方式,最直接的途径是实践锻炼。有效的案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各种案例中的实际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方案及实施步骤。
二、案倒教学法是干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全面发展、注重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克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只注重知识传输的缺点,它不是教给学员现成的理论或提供对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把能力培养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好方法,是干部教育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兴趣
当前,随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相对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中不少人不但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而案例教学正好可以激起这部分学员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因此也成为学员们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往往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因而能够较快进入角色,比较利于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训练领导干部的开放式系统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领导者养成“直升机视野”。所谓“直升机视野”是一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能力。见“树木”的能力指分析、理解和管理单体复杂性的能力。见“森林”的能力指概念化能力,即在整体上理解与管理相关事物复杂性的能力。案例是对现实情境的模拟,它所呈现的事实往往折射出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困境,因而疑难情境成为案例的核心要素。案例教学促使学员体验案例中实际的疑难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方案及实施步骤。领导干部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训练自己开放式系统思维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训练领导干部的“六项本领”
领导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横向上,它可能跨越政治、文化、行政、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生态等多个领域,纵向则往往涉及价值判断、定向决策、引导实施、激励群众等环节。2005年7月,总书记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激发社会刨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笔者认为,总书记提出的这“六项本领”是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的系统阐述。领导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具体体现为“六项本领”是否增强。“六项本领”无一不涉及复杂事物,增强“六项本领”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员的综台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领导能力方面,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成效,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六项本领”。
三、干部教育案例教学课程实例
笔者在2009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实验对象为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在册学员共29人。本次案例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采用自愿结合的原则,让学员自己选择组建学习小组,并推选一个小组负责人,担负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次,阅读分析案例。在正式授课前3天,教师将案例材料分发绐各个小组,向学员简单介绍案例内容,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教师要向学员介绍案例教学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明白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入案例学习状态。学员要认真阅读案例相关资料,深入思考案例的过程和细节,搜索相关资料,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讨论分析阶段。
各小组学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干涉,只适当维持秩序。经过小组集体讨论,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互相沟通合作,找出讨论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一、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分析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备受欢迎和推崇,有着必然的客观现实意义。教师在借助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通常都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一些??际场景进行形象处理,然后让学生对那些抽象的道德法治知识有深刻的感知,进而引发其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有利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性的法制思维[1]。同时,采取案例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所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关注,其鼓励学生在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时应大胆质疑、自由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相关事件事实的见解。借助于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并不对问题分析的解决设立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的分析有道理,教师就应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因而,这种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着很强的价值意义,不仅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步骤
1.精选案例
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进行精挑细选。这些教学案例通常是教师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或备课时收集的,通常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大多都是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件和热点之类的时政问题,所选择的这些案例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案例的展示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选好案例之后,教师还应将这些精选的案例用正确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在具体展示时,应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有效激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的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带着对案例情境的感知去探讨课本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拓展思路。
学生在对案例有基本的认识后,就开始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环节其实是联系案例实际去探索理论知识的过程,带着案例去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通常,教师可采取列提纲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简单知识点,并掌握学习中的疑难点,当然,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理论知识,如果在自学时或讨论时遇到了疑难点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反馈给老师。教师掌握这些方面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指导,再给全体学生精讲讨论时的疑难点和重点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为学生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3.案例讨论环节
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这一讨论主要是学生基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的方式不一而足,可以以小组讨论为主,也可以以全面谈论的方式进行,通常小组规模以4~6人为最佳,在讨论时组内成员可发表其各自观点,然后设立小组发言人让其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和讨论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充分做好小组发言准备并积极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对其发言进行补充,也可提出反对意见[2]。之后,教师再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小组讨论中难以解决的焦点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和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受到启迪并产生新知,进而实现以“理”释“例”、以“例”明“理”等目的,这样就很好地兼顾了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点评和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29-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旨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由于英语作为基础课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效果,为此,为了迎合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要求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英语表达技能、认知能力等进行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由此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空间,且就此活跃课堂氛围。以下就是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中应用的详细阐述。
1.案例教学法优势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应依据课堂教学难点提供案例,并设置问题,由此来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查阅文献等形式来获取问题答案,即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
第二,在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案例资源,并确保教学案例取自于日常生活,继而引导学生在案例教学法的导向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同时,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贯穿可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承担医生、商人、法官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快速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传授法为主"的教学特点,继而由此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渐推动教师由主导者转向指导者,即注重鼓励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课堂主导地位,讨论、分析教学问题,由此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中的具体应用
2.1案例准备。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特点准备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案例准备过程中为了保障案例资源的广泛应用,应注重将案例获取渠道扩展至杂志、报纸、企业商务文案、互联网等领域中,由此来满足高职学生英语知识学习需求。
例如,某教师在《Unit One movie!Part five Vocabulary in context》课题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即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其中,同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所需复习的单词、句型,然后选择1名同学对句型含义进行讲解,同时在句型解读过程中回答教师所提出的"yes"or"no"的问题。其次,在学生句型分析完成后,教师再次为学生呈现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案例,并提出:Do you know him?的问题,由此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想,且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继而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
再如,某教师在《Unit One movie!Part five Vocabulary in context》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1],即为学生呈现了"Modern Time"电影片段,并将其作为案例资源,提出:What kind of the film is it?课堂问题,且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探索问题答案,同时随机选择2名同学对问题进行解析,由此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率。
2.2课堂分析、讨论。在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逐渐诱发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将案例教学贯穿于课堂中,并注重以课堂分析、讨论的形式达到英语知识教学目的。例如,某教师在《金融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抽象英语知识的理解,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中央银行几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案例资源,从而确保案例信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贴近性。同时,在教学案例提供的基础上,教师亦将45名学生划分为6组,并确保每组小组成员为5-7个,且给定学生10min讨论时间,要求学生以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对案例内容进行探讨,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2]。此外,在课堂问题分析过程中,亦要求教师应注重发挥自身"监督员"职责对学生讨论行为加之正确的引导,由此来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并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情境中,挖掘自身潜力,深化自身对英语知识的了解。
2.3案例总结。在高职英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率教学状态,强调对案例进行总结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综合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情况将讨论分析结果以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在分析报告内容完善过程中明确案例分析难点及解决方法,且注重以英文形式进行标注,由此达到案例总结目的。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助于实现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等的训练,因而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其的有效落实[3]。
3.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高职学生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人才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注重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真实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达到最佳的英语知识教学状态,并就此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季月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4(07):88-8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潜在价值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促其准确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此,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索,认为将这一教学法引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任职教学中引入案例法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往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重视分析和抽象;轻视认识的能动性,忽视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经验;课堂教学以教材、以教员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传统的教学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头脑,使得教学改革难以深入。案例教学法重视知识的双重性,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展现了以学员、以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生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
(2)案例教学的引入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传统的教学对于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的任职教育教学其结果恰恰相反。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强调学员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发现,展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活力,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所以,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无疑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教员通过案例――精心挑选的来源于实际的具有典型性的真人真事,为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架起了桥梁。
(3)案例法的引入有利于促进教员和学员之间的关系。教学不仅要求学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教员围绕学员关注的各种问题选择案例,在课堂上让学员参与讨论和分析,这能有效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正确分析案例,这样有利于学员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知识;有利于增强教学互动,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员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积累职业经验。任职教育要求教员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和智慧。但在传统教学中,概括化的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知识与具体情境相脱离,而依靠有限的部队实践去积累实践经验,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案例教学为教员提供了经常性的深入实际、研究现实问题的机会,成为教员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平台。
二、案例教学法在任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精心选择案例。案例教学关键在“案例””,因而“案例”的挑选尤为重要。案例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起、承、转、合”作为各类文体在篇章结构上的大致规律,对案例也是适用的。通过选择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强的案例,学员们也会感兴趣,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法通过以案例形式反映实际的问题来夯实理论知识。它注重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能力的培养,因而无论教员还是学员都必须认真准备,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在教学开始时,教员应提前将所选案例分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学员积极思考,并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总结或提出问题,做到上课有备而来。
(3)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案例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重在发现的教学理念。通过激发和挑战学员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尤其是进入讨论阶段,讨论的目的是让学员从事实中引伸出观点,从某一结论中获得更多知识、提升能力。案例教学在辩论中经常可能出现学员认识模糊或偏离主题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员善于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控制辩论的主题和情绪,启发和引导学员围绕案例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完整的认识或正确倾向。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法;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方式即在教学中通过对生活或法律案例的引用,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动和课程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通过案例导入,创设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案例的甄别与选择环节,教师围绕单元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真实性、典型性以及多元化的案例,多视角、深层次地为课程内容进行辅助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属职业型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实现社会劳动人才结构的多元化。《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说教性质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接收率。为提升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案例与课程缺乏典型联系性;第二,案例导入缺乏情境渲染;第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下文对其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提升策略
(一)关联案例导入,强化学生理解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中,以法律基础单元为主的部分单元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具有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特点,涉及到法律知识与国家政治机构的组成模式,中职学生在理解和吸收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该课时的具体内容,选择关联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案例,在进行课程知识讲解时将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地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含义,牢固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握。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第一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课程中,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途径。教师可以选择劳动权益保障案例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目前,公司拒签合同的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同时出现了合同签订短期化的新问题,小李在广州某企业从事销售职业近六年,与企业的合同签订以一年一签的方式进行,该方式使得小李对公司的用人理念缺乏安全感,小李认为,在该工作环境下,自身工作能力技能无法的到培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再次求职的难度呈伴随性增加,如果被公司解聘,自身的劳动权益无法的到保障。案例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化,帮助学生认知到合同的短期式签订侵害了劳动者的权利。教师通过导入案例深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
(二)创设案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案例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案例情境,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案例导入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的第一节“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认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对其判罚措施。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探讨价值的案例,重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某省发生一起八毛钱抢劫案,犯罪人员沈某、王某在对学生安某、陈某进行抢劫,结果只在陈某衣服内搜出八毛钱,事后两位犯罪人员被警方抓获,法院判定抢劫事实成立,判处刑期一年并缴纳八千元罚金。教师根据案例特点,提出问题:抢劫金额只有八毛,法院的判决是否过重?以此激发学生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抢劫行为的危害性在于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危害了社会安定,因此对该行为的判罚不以抢劫金额的量度为转移。教师通过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课程要点进行自主思考,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案例讨论,实现双向交流
教师在以课堂讨论为基础的案例导入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案例辅助效果中的说教性和指导性,注重联合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在接触到案例后,通过捕捉和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缜密的思维活动,针对讨论主题提出思考与判断,教师将讨论观点进行整合与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锻炼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深化了教师的思考,有助于教师完善教案内容。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3,14(03):116.
关键词: 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生命教育;教法尝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用课文中的案例教学使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贯彻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危机自救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其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理解生命意义和价值。所谓的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下面就结合初中政治课的案例教学法谈谈生命教育的尝试。
一、明确政治课中的生命教育意义
现在的中学生心智不够健全,对生命缺少敬畏之情,现状堪忧。在物质生活日渐宽裕的今天,家长不舍得再让孩子们吃自己过去所吃过的苦了。家长不仅尽可能地给学生宽裕的物质享受,而且对孩子舍不得打骂和教训、这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心理,说服教育和鼓励教育更是乘风而行,以至于连批评也都成了受到批判的教育方式。缺少批评和指正使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施为,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缺少面对挫折和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打击后又不能理智地思考和分析,偶然负气就一时冲动走向自杀的边缘。中学生在内心深处,也迎来了一个寂寞的青春,他们开始觉得不被父母理解,开始觉得老师所说的高高在上脱离现实。青春不仅是躁动的,还是寂寞和孤独的。他们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生命。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们来说有隔靴搔痒之感。从社会到老师,都担任的是教知识以获得高分的职责,很少有人注意到对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也很少有人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往往是某些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决的共同障碍。所以,对中学生通过政治课的教学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意义是重大的。
二、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比如在讲《珍爱生命》时,我用事例:事例:在非洲草原的旱季来临时,即将干涸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鱼,为了求生,它努力挣扎希望到临近的水源中,对人而言这个距离虽然近在咫尺,但对小鱼而言却需费尽所有力气,并随时要经受蚂蚁的袭击。小鱼最终跳到了清凉的河水里。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真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通过对生命的感受,体会到我们应该真爱生命,因为生命是顽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2. 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内涵。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重要的德育阵地,其教材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包容了当今人类生命的观念体系、行为体系,如《自己的生命来自于父母》、《保持良好的心境》、《法律保护公民人身权益》、《崇尚社会文明》等等,具备了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诸多素材。把这些充分挖掘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以熏陶感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新教材在编写上也有意识地选取了体现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效果。
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三、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 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 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和实践型人才为特色,因此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观点,着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而源于古希腊“启发式问答法”的案例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可以满足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本文通过介绍案例教学的理论以及目前案例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应用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并认为,通过实施真实的案例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学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案例教学教学环节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研拟出的,在当前管理学界、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等机构用于培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宗旨为“搭建起实务与理论的好桥梁”。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找出案例的关键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所用案例都是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和场景,要求学习者运用交际、决策和分析能力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强化知识和技能,并且案例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胜于知识的获得。在此,教师主要起指导、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学习者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在互动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契合
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的这一要求和方向,也为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案例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契合,将案例教学引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满足其教学特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要求。
教学方法即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法依据学法确定其教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案例教学所依据的认知主义、联结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现代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和互动学习等,主张学习者在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
另外,案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利用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情景化的(contextualized)环境下,通过与真实业务相关的具体内容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需要运用交际和团队合作技能完成既定任务。因此,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结的体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方向,即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高技能、实践型人才。
三、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深职业经理人加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提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实践性课程的中心环节。
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案例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用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角色转换问题
为满足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需要既精通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专业学科的教育背景。同时,教师需要转换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转换成课堂实践的指导、监督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有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法。
2.学习者的素质和素养问题
案例教学对学习者也有特殊要求。学习者除了要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具备一定的储备之外,还要能够读懂长篇的案例,进行严肃的讨论。同时,学习者还需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抛弃传统教育中被动等待教师提供答案的心理,养成预习案例、自主搜索资料、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教学环境的调整问题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通常是教师站在黑板前面,学习者坐在固定座椅上,面对教师听讲。由于案例教学大大有别于传统教学,因此,Piotrowski指出了调整并优化学习环境的必要性。Welty也提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U型设计,这不仅有利于大家面对面交流,而且方便引领讨论的人对活动实施控制。另外,他还建议使用旋转座椅、在两面墙都挂上黑板、教师面前放一个小桌子等。因此,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室或者使用小型会议室等以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4.评估方式的调整问题
鉴于案例教学以学习者集体参与讨论为主,不提供唯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并且学习者需要完成多种形式的任务,因此,在质和量方面对学习者的表现进行评估不能遵循传统教学的单一评估方法。Welty提倡对学习者的持续参与活动进行评估。Jackson也建议通过自我评估、同伴反馈、教师反馈以及个人日志等方式进行评估。
四、对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鉴于目前我国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教学观念应该发生转变。由于采用案例授课的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评估者或顾问等,但其主要角色还是作为促进者,对其授课技巧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对其知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授课技巧,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充分互动,即交际式教学,因此教师在此方面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案例教学的课堂应以学习者为中心(focus on the learner),给学习者以极大的施展和发挥其知识和技能的空间,因此需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观念。
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为了顺利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做好心理准备,如教师可以事先将案例教学的特点介绍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大胆表达、勇于挑战权威,积极参与讨论甚至辩论,放弃怕“丢面子”的心理。同时,教师应该让学习者在案例教学前了解背景或相关知识,这也有助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在课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习者介绍与案例有关的背景知识、概念、基本原则等内容,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习者查找相关内容,这样做还有助于案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设计15分钟左右的与案例密切相关的热身问题(warm-up questions)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强化对案例的记忆,而且有利于之后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次,教师应该及时对学习者参与案例教学活动进行动态的反馈。由于案例教学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对学习者任务的履行情况要特别关注,重点强调任务履行的过程(process)而非问题的解决情况(solution),这一点不同于传统教学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特点。此外,由于案例教学涉及很多动态的环节,如讨论等。因此,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表现所做的反馈和评估不应只是静态的,也应该是动态的(ongoing assessment),不应局限于以学习者的总结报告为评估标准,而是要动态地观察、跟踪每个学习者在参与案例前、期间和之后的表现。
最后,教师和研究人员应该选择和编写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案例教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国外跨国公司的案例,有些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就此展开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选用和编写适合我国高职毕业生未来就业企业的真实案例,形成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使案例更具时效性,以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操练、探索和研究。
五、小结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近十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现状与其应发挥的作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存在着严重的“低专业对口率”和“高就业失业率”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关系不大,即理论脱离实践,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与就业企业的需求脱钩。而基于真实企业情景的案例教学法强调自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学习者交际、决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改革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理念,使高职教育更加符合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瑞林,张冠兰.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7(8).
[2]董玲.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法的研究——浅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3]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13(6).
[4]王玲.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