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第1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6-02

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整体护理。因此,导医护士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门诊导医护理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优势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多为年长护士,临床护理和沟通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性格情绪更稳定,处理工作问题的理性思维也会丰富成熟一些,热情与耐心会更多一些,她们提出的指导和建议会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另外由于她们长期工作在一线,对本院,本岗位的管理和业务相当熟悉,因而对指导病人就诊,协调各种关系,更好服务病人,实施优质护理能做到驾轻就熟,提高服务能力。

1.2 劣势 适应能力差。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环境和任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基本要求等。个别护士感到迷茫困惑,有的护士甚至产生惧怕沟通与交流的心理。怕开口,怕遇见熟人,产生了不知如何是好的沟通不良现象。在与病人沟通中,有的护士认为在临床工作了几十年,懂的很多,在与病人和同事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听完患者诉说。还有的护士自我评价过低,认为导医护士低人一等,遇到沟通不良时缺乏主见,有意回避,再次造成沟通不良。

1.3 原因分析 与病人沟通缺乏自信。二级医院多为基层医院,病人沟通时和护士多使用地方语言,护士也多使用地方语,但医院要求导医护士和窗口科室使用普通话。护士处于特定的心理转型期,正常的语言交流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护士平时不注意对语言有所要求,缺乏主动用普通话与病人经常交流沟通的心境;另一方面,病人多使用地方语言,语言交流缺乏对等性,让沟通变得比较僵硬,失去了亲切感和语言的贴切性。极少患者对导医护士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不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

1.4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过度注意在导医台内的事务和形象,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与病人沟通时,总喜欢简单指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肢体语言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有时的语言和行为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际沟通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病人沟通,使导医护士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处于危机之中,难以起到导医护士应尽的职责。

1.5 不善于观察就诊病人及陪伴 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未将病人看在眼里,难以发现就诊病人的异常和特殊情况,有时发现后也无紧迫感和使命感,难以取得病人及陪伴的信任,交流时不能与病人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致护患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病人对护士的迟钝感到愤慨,从而影响了沟通的深入。

2 培养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对策

2.1 门诊导医工作是在医院一个动态复杂,多因素环境的特殊场所工作,导医工作以患者的诊疗,检查,治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协调好这些关系是导医护士的重点工作之一,导医护士把整个门诊各自独立的诊室串起组成一个新的“就诊系统”,缩短了患者诊疗时间,参与诊治,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只有导医护士认识本岗位工作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服好务。

2.2 导医护士美的培训及要求 患者进入门诊,首先看到的是导医护士,所以导医的形象,服务,言语,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产生的第一印象,只有印象好,才乐意接受进一步的诊治。作为一名导医护士,必须严格着装,帽更白,衣更齐,体更正。在上岗之前仔细检查自己,淡妆上岗,面带微笑,佩戴胸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

2.3 业务素质的培训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提高导医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导医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尤为重要。导医护士必须熟悉医院各科开展的业务项目,学习常见症状的预检分诊,特殊时期如:发热、非典、H7N9等流行期间的分诊及院感管理工作,常见病的健康教育,门诊病人病情突变的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导医护士实行首问负责制,有问必答,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导医服务。

2.4 注重导医护士服务品质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导医护士服务态度。导医护士长期接待病人和病人家属,有时同一种回答可能无数遍,难免心生怨气,时有露出面来,此时导医护士应及时调整心态,修正态度,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和沟通,耐心为病人解答各种问题。导医护士可能会经常遇到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的病人和家属,导医护士必须保持冷静与宽容的态度耐心为病人解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领导联系,协助解决。

2.5 语言培训 二级医院属基层医院,在使用清楚地方语言的同时,要做好国语和手语的培训,提高国语使用率,做好平等交流,满足各级对窗口科室管理要求。

3 总 结

二级医院门诊导医护士是基层医院的前沿,是门诊病人就诊过程中的主导者,提高导医护士善沟通、善观察、善交流、善主动及特殊情况处置能力,满足病人就诊需求,减少就诊时间,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病人就诊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际沟通;新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81-02

以往研究发现在相同资质水准的学生中,当教师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品质也较高①,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新闻专业而言,该专业特性尤为强调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新闻专业教师的人际沟通行为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大学教师人际沟通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希能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人际沟通及其内涵界定

人际沟通行为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人际之间透过特定管道传达信息的有意义的历程,人际沟通分为以下向度。

1.沟通动机。个人会对沟通之前对于当前所处之沟通状态、目标加以判断,因着这种判断而产生了“趋”和“避”的动机,趋的动机如涉入,避的动机如焦虑、排斥。

2.沟通知识。个体沟通之前经由既有之认知基模中寻找适合的沟通方式,经由后设认知设定策略和目标进行有效沟通的行为。

3.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指的是个体在进行沟通中的外在行为能力,此能力分别为改变自我、镇静、表达、互动技巧,一种行为可能包含一种以上的技巧,如微笑可能包含着表达与互动的技巧。

4.沟通文化。个体进入某一特定的场域中受到其所原有之沟通型态和方式作用而影响其沟通的型态和方式。本研究以高雄县、市及屏东县之公立国民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其人际沟通行为、教学效果现状及两者间之关系与相互影响力。

二、研究方法及其实施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教师本人填写问卷。本研究依文献分析探讨所得,编订“高校新闻专业教师人际沟通行为与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该问卷了解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教学效果。本研究之问卷调查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填写者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高校新闻专业教师人际沟通行为问卷”;第三部分为“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研究者依照学校规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研究样本,主要针对西南地区的数十所高校的新闻专业教师进行问卷的发放填写,问卷委托各校相关负责人员协助分发、施测与回收。

三、研究结果分析

1.高校新闻专业教师人际沟通现况分析。本量表共22题,采5点量表、以5~1分表示在人际沟通行为上的相关认知程度,以平均数和标准差呈现,分数愈高,表示在人际沟通行为方面表现好。就研究结果整体而言,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量表”中所知觉的人际沟通行为,总体单题平均数为3.85,以五点量表的计分标准显示,在人际沟通行为上属“中高水准”,而各层面中平均数大都位于3.62~4.09之间的“中高水准区”。面对教育改革潮流,教师不再固守以教材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管出于被动或主动,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和教学的需要开始与教室以外的人、事、物展开对话,寻求各种协同合作与资源引入的机会。

2.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教学效果分析。本量表共39题,分为6个层面,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教学效果整体平均分数为3.49,属“中高度”水准。各层面之平均数分别为教学信念(3.85)、环境应变(2.52)、组织互动(3.75)、教学执行(3.66)、职业尊严(3.71)、人际网络(2.98),各层面的平均分数以教学信念3.85最高;而环境应变2.52最低。大多数高校新闻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大部分人一直身处于高校这一较为单一稳定的环境之中,使得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在长期稳定的情况下不再习惯变化,一旦出现大幅变化就有可能适应不良,所以在进行相关教育变革时,最好能与教师们沟通好意见并给予一段时间缓冲。

3.性别因素对于教师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就研究结果而言,男女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上并无明显差异,依所得出结果可推出,在现在的校园内男女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整体总层面上的认知上无差异。而就调查所得整体总层面之平均数为男性3.86、女性3.89来看,属“中高水准”。当前的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教师人际之间的沟通需求也愈来愈高,故不论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性别角色为何,为顺利推展教学工作,人际沟通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4.年龄因素对于教师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就整体总层面观之,不同年龄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上是有差异的,51岁以上、41~50岁、30~40岁的不同组别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上皆高于30岁以下组教师,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方面的表现也随之较佳。另外,从担任教师的教龄来看,教领高于20年的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教学效果均明显强于教领在5年以下的教师群体。在教师人际沟通行为各层面与教师教学效果各层面的相互关系中,本研究发现,教学效果与人际沟通行为之分层面与整体总面属正相关关系,教师人际沟通行为表现愈高则教学效果愈高。根据本研究分析以及与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受访教师分享和习得相关人际沟通能力并不是来自于求学过程中的相关课程培养,主要的学习管道大都来自课外的讲座、书籍阅读及观摩等非正式的课程。而就量化研究结果而言,高校新闻专业教师人际沟通行为的认知表现属中高水平,在分层面上依序为沟通技巧、沟通知识、沟通动机及沟通文化,此结果显示面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情境,教师对工作环境需要沟通的情境认知高,对于相关技巧与知识的认知也颇丰,在必要时刻也愿意进行沟通活动,对于所属工作环境中沟通型态的感受虽较低但亦属中上。由此结果可知,在现阶段,教师的认知中人际沟通行为在工作环境中是不可或缺的,故教师在人际沟通行为中自我认知的准备度如相关知识、运用技巧皆达一定水平。

5.研究的不足与检讨。首先,是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乃研究者参酌相关文献及编修相关研究问卷而来,由教师自己填写回答问卷,教师填答时可能受限于问卷编制的架构和对描述语句的解读不同而无法完全反映其人际沟通现况与教学效果。教师填答时可能为了符合社会期许,而隐藏其真实想法,可能使研究结果有误差。另外,本研究属于量化之研究,所得结果代表整体性的认知,仅能了解普遍性趋向,无法针对个别学校作解释。其次,就研究样本而言,研究者依照学校规模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研究样本,但问卷由研究者委请各校受托人协助分发、施测与回收,因此,可能无法避免抽样误差的存在及样本流失的情况。

人际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沟通方式和型态也依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在适合的场合使用,需要个体的认知基模正确运作,沟通的能力无法一蹴可及,需要一段时间不断调适、调整,30岁以下的教师通常进入教职的时间不算长,相关职场上的人际互动活动皆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相对于年龄较长的教师在职场和社会上皆经历一段时间的历练在沟通能力则较佳。在人际沟通的分层面上,“沟通知识”、“沟通文化”及“沟通动机”大抵也会出现与整体相同的现象。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在“沟通技巧”、“沟通知识”、“沟通动机”、“沟通文化”等层面的表现能够对其教学效果产生有效的正面的影响。在本次访谈中,多数教师都认识到了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互动频繁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同,教师本身的人际沟通行为更重要。尤其是作为一个团体,学校内部的运作也需要透过互动达成共识,而现在学校的成员背景愈来愈多元化、想法各异,所以更需透过沟通形成共识,这也是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沟通的重要性不因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而显重要,而是时代的潮流所致,不论着眼点在于现在整个社会环境或学校教育中相关的人际互动环节,现在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内的行政运作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透过良好的人际沟通行为协助达成目标。教育是百年大计、国家之根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不但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也影响着教育品质的提升。

注释:

①Schramm,W.(1955),HowCommunicationworks.InW.Schramm(ed.)ProcessandEffectofMassCommunication,Urbana.Ill.: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pp.52.

参考文献:

[1]Anders,B.,&Christian,K.(2002).Estimatingthereturntoinvestmentsineducation:Howusefulisthestandardmincerequaction?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1,195-210.

[2]何丽君.沟通媒介认知、人际沟通能力、沟通满足对自我效果影响之研究[D].台北铭传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

第3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1.1加强沟通能力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相当一部分的医患矛盾,并非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而是由于欠缺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不能有效地向患者传递医疗信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环境下,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基本条件外,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加深医生与患者彼此间的信赖与理解,要求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掌握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1.2加强沟通能力是适应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界都相当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有“三大法宝”即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则认为,上述“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在我国,2008年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生在新的教育目标下,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其掌握并提高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技能。因此,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都将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视为重要任务。

1.3加强沟通能力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合格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

医务人员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其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反映出医护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学识、胸怀、才能和心理等几方面。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医学院校的教师还是临床的带教老师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遵守职业道德,向学生传授与患者交流的经验、沟通的技巧、遇到突况的应对策略等知识,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2.1开设沟通教育专门课程

国外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门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向医学生传授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已有较长的历史。大多数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患者沟通》、《沟通学》等课程;自1987年开始,英国医学会就将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而英国的多数医学院校开设有《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近些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逐渐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根据医学院校实际情况、自身的优势,开设系列课程向学生传授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且多数院校逐渐把沟通能力纳入医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北京大学医学院等尝试开设了《医患沟通学》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学院开设了《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受到了医学专业学生的一致好评,使该门课程在校内得到了推广,教学效果显著。有些医学院校虽未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但其通过《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导论》等课程向学生渗透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医患沟通教育课程设置上,起步较晚,未能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类学科相互渗透、互相交叉,而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但为了培养高层次、综合素质高的医学检验人才,我国医学院校会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式,实现新的医学目标。

2.2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聘请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讲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如何使用辅助工具,如何处理专业知识的转化,完成人际交往基础知识及医患沟通理论的讲解,为提供良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打好基础;(2)举办专题讲座,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与学生正面交流,共同探讨,解疑答惑;(3)开展专题讨论,选取典型的医患关系的病例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最佳解决办法;(4)采用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并互换角色,彼此交流扮演心得,从中体会医患沟通中病人的感受;(5)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病例素材库、教学素材库和检验专业网站,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留言板、开辟案例讨论区等相关栏目,建立学生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平台,弥补教师和学生临床接触机会少、临床诊断思维能力难以建立的缺憾,弥补实验室实验条件不足的影响。资源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3对沟通能力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考评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常规考核内容,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医患关系沟通的重要性,还要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可以采取模拟病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如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或者告知病人不好的消息等。教师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进行评估。我国在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考核体系,因此除了卷面考核外,应实施与患者交流的量表评价以及患者评价表等综合评价,量表评价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EGUE量表,评价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其他方式考核。

2.4建立医学沟通技能的课程体系

第4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护患沟通 沟通技巧 和谐

随着整体医学以及整体护理理论的提出,护患沟通对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介质,也是一种护理手段和护理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观整体护理的全部过程,从评估、计划、执行措施和评价,都离不开护患沟通。因此,在整体护理的情况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患沟通的技能。

1 语言沟通

1.1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间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护士美好的语言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1.2健康教育需要语言沟通 病人的疾苦通过语言告诉护士,护士也要通过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即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的核心是教育病人学习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

1.3礼貌性语言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尊重病人。这是护士与病人主动交流的基础,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用礼貌性的语言同患者沟通,这样病人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1.4学会询问,尽量使用普通话。

1.5耐心认真倾听,重视反馈信息。

1.6沟通时注意语气语调。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语言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是以目光接触、表情、手势及社会距离等方式进行人际的信息沟通,有时比语言交流更容易达到目的。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抚摸是非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它能缩短护患间的关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通常要比通过词语表达更能使人得到安慰。

经常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传递,病人常常言行不一,尤其是失语病人,应注意病人的眼睛、表情等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感情、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3 掌握沟通技巧,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3.1.1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气氛。

3.1.2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1.3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3.1.4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

3.1.5道德高尚,尊重患者隐私权。

3.2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3.2.1愤怒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能力地与他们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2病情严重的患者 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3.2.3要求太高的患者 一般过分要求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或同情,从而以苛求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护士应多与其沟通,允许患者抱怨。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3.2.4悲哀的患者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1]。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护士应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早日康复。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改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缺乏现状的需要,同时还是防范和杜绝护患纠纷的需要。应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

第5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长;家庭教育;品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视。如何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并把它与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是许多学校学生管理改革的课题之一。通过对上海某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了解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某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家庭问卷247份,回收230份,回收率为93.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编《中职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二是教育期望;三是教育观念;四是教育方法;五是教育内容,六是家庭人际交往情况。

(三)研究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和分析

(一)教育期望

关于“您对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感觉满意吗?”的回答:11.8%中职一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而40.9%的家长对孩子感到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这说明为数较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生活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母亲职业”与“对孩子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r=0.211,P<0.01),“家长对孩子初中成绩的评价”与“对孩子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r=0.269,P<0.01)。对孩子初中阶段成绩持正面评价的,则越能接受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本身的生活境遇和状态会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现状的满意程度。关于“期望孩子获得的最高学历”的回答:有182名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本科学历,占79.1%,希望孩子获得大专学历的占8.3%;也有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过高,期望孩子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共占10.5%,这反映了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一种心态。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与“希望孩子的最高学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的因素有:“父亲学历”(r=0.219,P<0.01),“母亲学历”(r=0.197,P<0.01),也就是说,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则越期望自己孩子获得越高的学历。另外“父亲职业”(r=-0.174,P<0.05),“母亲年龄”(r=-0.183,P<0.05),“家长对孩子初中学习成绩的评价”(r=-0.210,P<0.01),与“希望孩子的最高学历”存在显著差异,并与之呈负相关。具体而言,年龄越小的父母亲越期望自己的孩子获得高学历,家长对自己孩子初中成绩评价越高,则越期望自己的孩子获得高学历。

(二)教育观念

关于“您在孩子升学、就业等重要问题上会征求孩子意见吗?”的回答,大部分家长通常在与孩子切身相关的重要问题上会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常常会”的家长最多,占47.0%;选择“总是会”的家长占36.5%。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与“征求孩子意见”有显著差异的因素为:家庭月收入(r=0.157,P<0.05)。也就是说,家庭月收入高的家长比家庭月收入低的家长更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大概是因为月收入高的家长大部分是高学历家长,比较强调民主,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三)教育方法

关于“您教育孩子时,最主要依靠的力量”的回答:选择“夫妻共同商量”的最多,有125人,占54.3%,接下来是选择依靠“自己个人的想法”的,有64人,占27.8%,再次是“参考书刊、网络、电视媒体等资讯”,最后是“寻求专家或亲友意见”。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长是否看教育类书”与“教育孩子依靠什么”有极其显著差异(r=-0.222,P<0.01),也就是说越是经常看教育类书籍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越倾向于求助于他人或是其他媒介资讯。

(四)教育内容

关于与孩子交流的主题:表1显示,超过一半的家长平时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这类家长占62.2%;其余的家长关注与孩子交流的重点则分布在“未来打算”“学校生活”“家常”“社会经验”上,不同的家长侧重面不同。关于“您表扬孩子最多的时候”的回答:表2同样反映出在教育内容上,家长最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有73.0%的家长选择在孩子学习进步时,其次有10.4%的家长选择孩子学会本领,零星家长分别在孩子做好事或者做家务、听话、获得他人奖赏时表扬孩子。这反映了家长在教育内容上是重视品德教育还是才能教育上的侧重点不同。

(五)家庭人际交往

关于“您平时跟孩子交流很多吗?”的回答: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比较多的家长最多,有139人,占60.4%;有21.7%的家长认为交流不太多;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很多的家长,有37人,占16.1%,只有极少数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很少,占0.9%。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频率”因素与“家庭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0.146,P<0.05),也就是说家庭人口数越多,家长跟孩子交流的频率就越高,反之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频率就低。

四、讨论

(一)中职学生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有碍家庭教育的开展

当前中职生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人群的家庭,学生及其家庭生存状况处于相对弱势,受教育情况也相对较差。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多为一线工作人员,低收入家庭比例较大,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单亲或是离异家庭。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在家好好教育孩子,但他们身处的弱势给他们的家庭教育发展带来困难。

(二)中职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误区,有碍家庭教育的实施

1.期望偏离现实,观念存在误区

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家长对孩子获得学历的期望大部分是本科或者大专学历,但有一成家长期望孩子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这反映了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一种心态。在教育观念上,家长认为应该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不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而且几乎大部分家长目前最关心的问题都是孩子的学习,把家庭教育与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等同起来,这是存在误区的。

2.方法陈旧,内容重智轻德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力量尚有“靠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不顾及伴侣想法,不懂得借助他人或是其他媒介的资讯。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采取打骂措施较为常见,重智轻德现象比较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家长平时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而对其他方面比如品德、能力的培养不够。

(三)中职生家庭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有碍家庭教育的发展

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够、交流主题多为学习,比较单一。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但在家庭中的人际沟通进行得并不顺畅。尤其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频率很低,孩子有过多的课余时间在社会中,造成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

五、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社会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特殊途径,对中职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中职生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研究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长方面

作为家庭的主要教育者———家长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质量和效益,进而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及其程度,以至于影响整体教育效益。家长自身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要明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家长自身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时,家长不要吝啬爱子女的语言,要适时用语言表达爱意,让他们能体会到爱。

(二)学校方面

第6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29-01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关键词:激发; 交际; 兴趣

当今社会已跨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交流之中,口语已成为每个人交际交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这总目标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而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不容乐观:

如学生缺乏交际的兴趣;有紧张心理;表述不流利,没有条理;不会倾听;口语不规范;口语习惯不良。要改变这种口语交际现状,首先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入手。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1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事实上,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嘴巴很“紧”, 金口难开,而课外无拘无束,乐于表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就说明不是他们不会说、不能说,而是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嗤笑。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氛围的形成。互动必须是积极的、自主的。因此,营造和谐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小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1.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走向民主,宽容,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多些表扬,少些批评,要允许他们出现错误,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或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

1.2营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有学生在说或表演时,其它学生不屑一顾、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试问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1.3烘托环境,缓解紧张氛围。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适当地布置一下教室,营造环境,如将教室布置成森林、宾馆、设计成舞台、家庭等。能最大限度地克服羞怯感,缓解紧张情绪,迈出敢于、乐于与人交际的第一步。

2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利用图画创设情境。

图画包括图片和绘画。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图片和绘画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趣,引起学生交际欲望,“情动而辞发”。如教学《春天在哪里》时,课前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把眼中的大自然画下来。上课时,从欣赏学生的绘画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2.2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天性。利用选、讲述与交际活动有关的故事,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人到口语交际活动之中。这样,复述、讲评、编故事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无需老师作过多的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转向要交际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急切表达的需要。

2.3游戏表演法创设情境。游戏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学中可以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创设游戏或表演的情境,化静为动,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内心,从而产生表达、交往的需要。如教学《该怎么办》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家长和学生,想象他们之间的言谈举止。

2.4媒体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兴致浓厚,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我该怎么做》时,利用多媒体创设花瓶的破碎声,让小朋友注意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2.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模拟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对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直接帮助。如教学《问路》时,就可以分别模拟向出租车司机、卖地图的阿姨、卖冰棍冷饮的叔叔问路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进行如何问路、指路的训练。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各种问路的经验技巧,又能提高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

3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学生接触面窄,生活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功课——做家务——睡觉。当要他们表达交流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 “无话可说”,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我们必须将他们从封闭的校园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眼睛学会“摄像”,耳朵学会“录音”,双手鼻子学会“复印”,心灵学会“感悟”;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有所发现;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滑冰、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又如,节日,安排精彩的活动,平常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开展扶老助残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鼓励学生平时注意收看新闻联播、广泛阅读各种有益的书籍,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学校、村里发生的重大事情,……总之,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都是口语交际的材料。有了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交流起来就会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说不完的话”。 

总之,为了改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开始,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由敢说到主动参与说,直到会说、善说,让“金口难开”变为“口若悬河”。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2007第5

第7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言艺术;行为艺术;生活艺术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11-1

一、运用教师的语言艺术

作为教师来说,运用好语言艺术极为重要,一方面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业务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面,运用科学的、精炼的、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趣味性的语言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学情境中实现师生间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信息的教学交往;另一方面,在教学交往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师生间的人际沟通上,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要善于用平等、民主、尊重的言语跟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作为班主任,对班里每位学生的思想、言行、作业和成绩时刻要有个清晰的了解,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关注和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民主、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主人翁精神,形成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学会感恩、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科学人生观意识。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以调查、合作、讨论、比赛的方式加强这些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也可以通过个别交流的形式来加强培养,这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最直接的形式,当然对班主任语言艺术的要求也将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提高;其次,作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除了在课堂的教学交往之外,也注重于与学生的个别沟通交流,诚然,语言艺术的要求和班主任是一致的。都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用平等、温和和耐心的言语打开学生的每一扇心门。

二、注重教师的行为艺术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态度,甚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这个词历来成为教师道德行为的一个标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注重教师的行为艺术。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各种现象都已有了一定的评价,为此我通过无记名建议的形式,让学生每人写出自己心中喜欢的老师的形象,结果多数学生都写:①喜欢与他们多沟通交流的老师;②经常跟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的老师;③性格开朗健谈的民主化老师;④不土气,相对时尚,甚至有点酷的老师。

鉴于学生的建议,我作了多次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身边的老师,我们到底做到了多少。因此,在我们与学生沟通交流谈心之余,要尽量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强调教师的生活艺术

首先,让学生感到校园环境的美好。校园环境一方面要我们去创造,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去维护。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教室、过道走廊或操场等公共场地,有一张废纸,我们就应该捡起来放进垃圾桶,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给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让学生愿意亲近我们,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对学生生活给予关注。学习和生活、工作和生活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生活,班主任关注的要更多些,而作为任课教师,在上课的同时也要多关注,比如象学生的饮食、服饰、发型、精神面貌,特别是生病的学生,我们要关心到位,必要的时候,甚至也要给予一定的照顾,人非草木,学生也很容易动情,相信以我们的真情肯定能换取学生的真诚,我们自然也就成了学生信任的人。

再次,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除了围绕成绩展开,可以围绕班风、学风、校风展开,可以围绕时事新闻、国家大事、历史典故展开,可以围绕生活、习惯、情感展开。比如在涉及到情感主题班会时,可以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社会而进行,学生是最容易动情的,班主任参加是无可厚非的,假如任课教师也积极参加的话,师生之间的情感必然会进一步升华,即使曾经和老师有点摩擦的学生,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优良品德态度的形成。

第8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口语;训练;竞争机制;加强

英语课堂中口语训练举足轻重,也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成效,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培育了大量的哑巴学生,甚至老师也成为了哑巴老师,在探讨是否应该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要拼命的背单词,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英语学习模式,重笔试轻口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如果不提高学生口语的运用程度,那英语的教学也必然走到一个瓶颈。

根据数年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中口语的训练做了以下总结:

首先,必须明确口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不能只是我们考察学生的武器,如果只有纸上谈兵的功效,那语言显然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摸样。我们可以忽视语言的语法性,可以忽视语言的书写性,但绝对不能忽视语言的表达性,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支架和桥梁,只要能听懂就是成功,没有必要非得强调所谓的语法正确性。

其次,口语应该具备随意性,自由性,宽松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特别强调语法是否正确,单词是否会拼写,课堂纪律是否安静,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可却最容易忽视学生口语是否掌握。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他说的并不完美,只要敢于说出来就是伟大的,而学生的敢说肯说,才是一节英语课是否成功的标志。

在这里,我就英语课堂中口语训练,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一,应该设置良好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轻松的说出英语。教师所选择的话题必须是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不能过于学术性,要尽量的生活化,甚至可以讨论当下敏感的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在英语中探讨话题。

二,应该设置竞争机制。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可以编制几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增进口语之间的交流与表达,在组与组之间可以加入竞争模式,以适当的惩罚奖励来刺激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组和组之间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模式,每节课都加入一个辩论的模块,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大胆的用英语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用管语法是否正确,甚至我们可以将惩罚的模式变成口语的朗诵,英语歌曲的表演,用尽所能让学生说英语,听英语。

第9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小学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2岁―12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恰处于这个阶段,所以小学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对语言的掌握能力也最强。如果能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进行良好的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增强他们在陌生环境中的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的规范性。

(二)学龄前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是在自然语境中无意识掌握的,而且习惯于偏向诉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随心所欲的特点。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龄前儿童更注重关心自己,忽略他人,自己说自己的,忽略了交流的原本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词汇量可达2500个-3000个,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语句不恰当、语言不规范、用词不准确等现象,个别学龄前儿童甚至说着一口方言版普通话。从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口语交际的特点

(一)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口语交际的情境性是指口语交际具有特定的话题。即使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交流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流,人们说出来同样的话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们要掌握口语交际的灵活性,区分不同的说话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二)口语交际的复杂性

口语交际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还是谈话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同样的话语,用不同的感情或者表情,表达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们通过声音高低、语气轻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些,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复杂性。

(三)口语交际的动态性

在实际的过程中,人的思想必须跟上大脑的运转,嘴巴也要跟上思想的运转。口语交际要求人们在交谈的过程中,迅速地把自己的思想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组织语句的速度也要快,要不然会出现断字的情况,比如你本来想说“你吃完饭了吗?我们出去玩吧”,结果说成了“你吃我们出去玩吧”,容易闹笑话。口语交际是双向动态的交流,学生还需要根据对方的话语,回应相应的话语。

三、提高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增加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

口语教学并不是应试教学,而是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增强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了解口语交际的社会价值,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根据不同的班级选择更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循环。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较为长远的教学工作,不是一天就能达成的,万不可拔苗助长。教师要设定长远的口语交际规划与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二)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让学生看到口语交际的魅力。知识渊博是教师进行有效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熟悉社会学、语言学、生物学等多科知识,才能出口成章,熟练应对各种教学情境。掌握多学科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口语交际教学,展现口语交际的魅力与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

(三)合理利用资源

学校的资源与力量是有限的,教师要合理利用周边资源例如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等,多层次、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口语交际来源于社会,所以教师更应该将口语交际与社会、家庭相结合。教师可以联系社会团体,让小学生接触学校以外的大交际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说服家长让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愿,大声大胆地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