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创新思维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的内涵

第1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文化,现代机械设计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辅助。本文将论述创新思维的内涵,分析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浅谈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

关键词:

现代机械制造;创新思维;融入

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等明显的特征。现代机械制造对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成功融入创新思维,方能全面提高机械工程质量。本文将简单论述创新思维的内涵,浅析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并从在现代机械制造中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运用发散思维、善用逆向思维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的策略。

1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思维模式不能凭空产生。一方面,创新思维需要以实践为基础,不以实践为基础,思维就会成为幻想。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就思维方式而言,创新思维包括直觉、灵感和想象等因素;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又要灵活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等明显的特征。创新思维的多向性是指从思维方向去分析,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会从多种角度、各方面、多层次以及不同条件去构思多种设想,探视多个答案。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与单方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之一。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并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和跨越,也正是这种省略和跨越模式使得创新思维在活动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比较微妙。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的方法就能解决。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方法新,不是用某一种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是结果新,生产和科学中的新发明、新发现,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常常是独特的。

2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2011年3月,国家出版了《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提出要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现代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兼顾机械的实用性,追求机械的经济性、通用性和准确性。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符合机械工程的发展需要,为了提高机械化水平,需要不断创新设计方案,全面推动现代机械走向自动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当代科技竞争非常激烈,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创新设计方案,改善技术质量,优化机械设备系统,可以提高现代机械的竞争力。而且,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型机械。任何新产品几乎都是在创新思维的辅助下制造的,现代油漆就是在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发明的,当人们发现传统油漆虽然光洁美观但是容易老化时,清除过程会很麻烦,某工程师在传统油漆里添加了一种化学药品,这种添加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能够保证油漆刷到墙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当清除旧漆时,只需要涂上专门的化学药品就可以全部清除旧漆,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也一样,需要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然后制造新型机械设备。

3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的策略

3.1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准备、酝酿、明朗和检验四个阶段。在创新思维的准备阶段,工程师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来发现机械设计制造中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形成有创新价值的课题。进入创新思维的酝酿阶段之后,工程师就要进行钻研与探究,分析问题的根由,设计多种初步方案,进行多方面的实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明朗阶段是创新思维的突变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也就是机械设计制造的最优方案已完成。最后进入检验阶段,即通过实践来检验机械设计制造方案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创新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3.2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它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角度与不同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答案,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工程师在现代机械制造中运用发散思维时都会具有变通思想,敢于打破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排除既有经验的负面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方案。而且,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思路,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它会迅速转向其他思路,具有灵活多变性,在发散思维的带动下,工程师可以灵活变通,制作更为完善的机械制造设计方案。

3.3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善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探索,也被称作反向法,在现代机械制造中运用逆向思维,工程师要从机械原理和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探索,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制作机械制造设计方案,全面提高现代机械的技术质量。结束语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等明显的特征。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可以创造新型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与竞争力。将创新思维成功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需要在现代机械制造中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运用发散思维,善用逆向思维,这样方能制作出最优的机械制造设计方案,全面提高现代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少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综述[J].统计与管理,2014(11).

[2]江威.略议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绿色理念的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4).

[3]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4).

第2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途径

什么是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最早是由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提出来的,意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结合”。从古至今,社会之所以发展,人类之所以进步,都是因为“创新”的存在。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出另一个时代,是社会前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将思维赋予创新性,并且付诸于行动的能力。如果说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的原料,那么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容纳所有创新思维的转化炉,它将所有创新思维注入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事物,它是一种将思维转化成实践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社会需求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严重。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很多学校开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他们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新”却没有说明“如何去创新”、“创新在哪里”。确实,创新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对于大学生来说,授予其创新的内涵和价值,不如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养成。

面对现在的社会情况,有人就调侃说:“这个社会最缺什么?――人才。这个社会最不缺什么‘人才’。”每年不断增加的困难就业大学生人数其实并不是在警示着高校扩招的危险,而是在呼喊着创新人才的匮乏,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有了发展那些所谓专业内的精英人才才有一展身手的地方。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

再次,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

最后,要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那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教育。良好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够增加对新鲜事物的捕捉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意识教育,是从思想上让学生养成一个创新意识的习惯,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突破自我,敢于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

第二,加强创新思维力。着重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身边的事物观察起,从小到大,将思维发散,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把现有的知识转变形式成为一种新的概念,因此对于创新来说,累积的知识就是创新最好的原料。创新能力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人才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http://.cn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3]孙冬青.当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6)

[4]胡鹤玖.高职学生创新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06)

第3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创新思维;内涵

美国当代数学家M.克莱因对数学有过这样的描述:“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艺术或一种语言,更主要是数学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于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好音乐的冥想;甚至可能有时以难以觉察的方式,但毋庸质疑的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这种难以觉察到的方式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作为高职教育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其所蕴涵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如此丰富,足以使高等数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素质的得天独厚得学科。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致力于利用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是教育的本质的要求,也是高等数学教师责无旁贷的。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其内在关联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思维。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有价值则应从思维过程角度来理解而不是结果层面的。创新思维是由一系列思维协调互补,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思维主导共同形成创新思维,包括扩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质疑思维、逻辑思维等。因此,从思维类型角度讲,创新思维应具有整体性。

质疑思维更多地反映了人的心理品质,敢于起疑,善于提问,执着追问。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专家权威,能够从实践出发确定问题的存在并定义问题是什么,是创新思维的发源。

提出问题之后,应考虑解决的途径。此时扩散思维这种多路思维,可以帮助人们从问题的结构、材料、功能、方法、因果等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解决途径;联想思维、组合思维和想象思维这些横向思维,能通过同类比较、异类对比等形成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逆向思维则冲破传统,从相反的方向想办法,使问题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系统思维和直觉思维则能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在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跳跃性的得到答案,属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当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灵感思维可以发挥作用,常常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收敛思维将想出的多种途径,比较分析后找出最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逻辑思维则是解决方案的实施办法。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属于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有价值与否要通过这两种思维来实现,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多种思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协调的参与人们的思维过程。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其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主导思维种类有所不同,质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发源,扩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主体,没有收敛思维和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结果就无法证明或证伪,因此,收敛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对创新思维价值性体现的不可或缺的支撑。

二、高校数学蕴涵的创新思维分析

现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微积分为核心,以无穷级数、微分方程为拓展,形成完整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体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充满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收敛思维,体现了数学的逻辑严谨性和精确性。而创新思维则没有(有的也不可能)在教材中展示,必须由教师进行挖掘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导和演示。

质疑思维是科学发现的起点,高等数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呈现,尤其是它们的发现过程,其思考过程体现了质疑思维,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质疑思维品质的熏陶,应该说质疑思维无处不在,当已有的知识、方法对研究对象不适用时,质疑思维可以提醒我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方法。

高等数学是共认的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象思维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数学知识不再晦涩难懂。如函数的图象,导数、定积分、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极限过程的想象,曲线的凹凸性与切线方向变化状况等。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是想象思维的具体化。显然数形结合处于解释层面,不足以成为严格论证,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对高职学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逆向思维是高等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与解题方法产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逆否命题的真伪性,反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反证法,举反例证伪等的内容都包含逆向思维。

组合思维强调内部结构,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求导数、常数变易法、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等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成为组合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良好素材。

联想思维在知识的迁移和推广应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导数在几何上、在物理上、在经济上的应用;一元函数微积分向二元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延伸、平面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向空间解析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迁移等离不开比较与联想。联想思维是横向思维,是由此及彼通过联想产生联系。从数学的角度讲就是一个抽象的规律,在具有同一规律的具有不同物理或社会属性的事物上体现出来,从而用同一抽象规律去解决问题。扩散思维则是从同一问题出发沿不同方向扩散开来,与联想思维有相似之处更有本质区别。高数中的一题多解是扩散思维起,收敛思维终的典型。扩散思维通常是多种思维共同作用。

高等数学也包含着直觉思维。知识的积累是直觉思维的前提,当求极限的各种方法有了较深厚的积淀时,遇到求极限的问题,完全可以进行预判――直觉思维,无穷级数的收敛性亦如此。直觉思维是超越认识程序,快速得到答案,它必须既从整体着眼,又兼顾部分,所以这些知识也有系统思维的要素。

灵感思维属于思维质变,高数体系中不可能呈现,但是有上述几种创新思维的铺垫,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以后的实际问题解决中,当遇到适宜的条件时,灵感思维定会产生,亦既是说,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数学,不可能对灵感思维直接发挥作用,但可以间接产生影响。

三、高等数学进行创新思维教学的启示

1.当今教育模式以中国和美国为两个极端,美国注重创新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则强调基础知识传授,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美国正试图学习中国知识传授之长,我们则应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是以“直线思维”为思维方式的凡事求真,“直线思维”是沿着单一方向逐步的思维,如逻辑思维,收敛思维。但是,他们在知识的掌握,知识结构的形成中是必不可以的,传统教学一直强调这些,就掌握知识而言是无可厚非的,是中国教育的优势。不能抛弃。

第4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不同于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字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

2.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让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我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孔乙已》、《骆驼祥子》、《范进中举》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时,我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第5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创新思维;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66-0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外语教师来担当此任。创新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和改造,也意味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创新思维既依据对思维对象,即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本质和属性的认识,也依据对人自身的需要和能力的认识[1]。

一、自我实现的内涵与教师的创新思维

(一)自我实现的内涵

马斯洛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概念,即“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尽力去完成。”[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能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是人类中的最好典范,这样的教师能充分开拓并运用自己的天赋及潜力,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最终形成完满的人格。自我充分实现的教师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性。只有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也能获得自我实现[3]。教师的自我实现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会使自己保持饱满的热情并投入全部精力,在能动性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保持高度的创造思维,进而实现服务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

(二)创新与创新思维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从经济领域提出创新理论,他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包括五种情况:创造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4]。本文认为,创新是指从产生新的构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决策、新的规律、新的方法、新的设计、新的解释、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到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严格来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有不同的含义,创新思维只是创新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创新思维

外语教师既有一般教师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外语学科有本身研究领域,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句法、语用、篇章、语义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宏观的跨学科研究,如外语与汉语、心理、哲学、文学、宗教等相关领域研究。这就需要外语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建构起自身坚实的知识体系,能够灵活运用并能触类旁通,实现教书育人、自我实现的目的。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又有其独特性,即在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这需要外语教师不仅具有外语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创新开拓精神,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提升对不同职业特质的敏感度。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以人为本,自主构建

教育过程的核心是“人”,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涵是尊重每个学习者个体,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外语教师作为“以人为本”思想的践行者,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尚的师德和勇敢的创新精神。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前就已经存在自己的教学图式,通过不断学习和阐释新的理论和实践,逐渐构建新的“个人教学理论和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且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创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理论,这也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

(二)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1.建构丰富的知识体系

作为教师,使自己的知识架构越丰满才会更能突破知识本身带来的局限。语言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内容,要认识符号,更要懂得其承载的内容。若是外语教师只懂得语言符号本身,就无法驾驭一门外语课程,因为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会包罗万象,教师对于所教授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时,就无法进行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工作,更无法开启好奇心的运作模式,无法进行创新。教师要具备多元的知识背景,以多元的文化视角,激发创造思维。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要打破很多固化的限制,要从内部自己打破这种局限,语言知识只是一部分,还有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方法手段等都会融汇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这些都源自于教师本身的信念、认知水平及能力。教师在自主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质,这种风格会从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这种反馈是积极正向的时候,会形成良好的影响机制,增强教师本身的幸福感和效能感,促使教师本身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与科研创新

1.教学反思

Dewey(1933)视反思性思维为新知识动源。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由对亲历环境中所产生的模糊感、疑问、矛盾感和不安所诱发。困惑促使我们寻找问题所在,引起思考,而后是有目的地探索,发现新信息[5]。当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及其理由进行审视时,当把缄默的、内隐的个人知识和信念“外显”出来并追寻其来源时,可以达到提升意识、澄清概念、明辨利弊,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6]。外语教师尤其是优秀外语教师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反思中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视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科研创新

跨学科意识的建立,跨学科研究所产生的“杂交优势”是创新成果的摇篮,最易突破与开拓[7]。其交叉复合效应会拓宽研究视野,开拓思路,科研要创新,必须把各种思维方式综合起来运用,包括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8],科研创新需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理念、新观点,开阔的眼界与见识,要根据自身的专业需要和特长,利用培训进修机会,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先进理念。

(四)自我发展

1.创新意识的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将创新思维非智力人格特征概括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易于被奇怪复杂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9]。教师的认知发展聚焦于教师知识的发展,教师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知识体系的架构,知识体系越完善,独立性、自信心才会更强,才更敢于冒险,进而创新思维的人格特质才更容易显现,进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形成,要经过长期而辛苦的准备和酝酿,在准备阶段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和学科的知识储备,对于英语教师,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掌握相关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围绕教学、学习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调研,在潜意识层面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验证,把创新思维付诸实践,形成客观的存在事实,当有成效之时,也会促成教师自身的自我实现。

2.社会环境的支持系统

根据心理学家Csiksentmihslyi的理论,个人的创造活动、领域、圈子分属三个系统:第一,个人的创造活动镶嵌在个人背景里;第二,创造活动所在的领域镶嵌在文化中;第三,创造活动所在圈子的成员镶嵌在社会中[10]。教师的创造活动,源自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产生离不开整个大的社会背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来自于所属学校等管理部门的支持,学校的培训支持政策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都对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尤其高校公共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若是在严苛的没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发展与提升是不容易的,没有进步就难以具备开阔的思维与眼界,没有眼界也就难以具有创新能力。第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第二,创新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第三,教师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提升,需要教育大环境的支持,如学校的政策,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职称评定体系的标准。

参 考 文 献

[1][9]贺永立,张万仪.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马斯洛.人格与动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朱霞,何其宗.人本主义的教师观.[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6-9.

[4]李淑文.创新思维方法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5.

[6]吴一安,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3,170.

[7]连淑能.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14-18.

[8]章士嵘.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85.

[10]Alan Carr.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15.

Abstract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mor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with creative thinking to fill the pos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elf-re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s closely linked. It is suggested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theory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through grasping the rich knowledge and the moder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mutual improvement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ir students through continuous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第6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去认知、感受形态,在大自然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伴随着形的存在。我们所能看到、感觉到、触摸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以形态的形式存在着。大自然的可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浩瀚的大自然丰富多彩、幻变无穷,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我们要对大自然的形态进行提炼、归纳和分析,吸收艺术营养,开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具有对简单形体的写实能力与相应的表现技巧,能够将物象元素按照创意或设计需求来进行取舍的技能,以及能够根据形式美法则来构图、组织画面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多视点,多视角,构图反映物象。然后进行形态的采集、重构、解构。在现代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对大自然物象的构造进行拆卸和分解,再将其基本构件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建构,使之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这种对于现实形态的拆卸,分解和重新组合就是艺术中的解构与重构,是现代造型艺术中最常见的造型处理方式。对于形态而言,就是对形态元素的观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代表中国传统的形态元素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历史底蕴,名族特色进行研究分析和继承。中国艺术设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要从民族本土的东西上找灵感,把民族审美情愫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整合与重构真正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譬如,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迥异,民间艺术博大精深……设计的多元化性特征要求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多方面寻找设计创新灵感,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文化注入,赋予设计作品一定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对于创作者来说,除了要观察、分析形象,还要进行采集、重构形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它涉及具象、抽象两种形式。这样才能结合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全新、立体、多维的思维方式,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1.元素的联想训练

对造型元素进行加工、处理、再整合,可利用联想与转换,由一个形联想到多个形。

2.元素+元素的蒙太奇处理训练。

通过象形、象意的手法将两个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同构处理。电影的蒙太奇是利用时间差的一种剪接方法,通过镜头的切换,打破时间空间的概念,将几个世纪来自不同时期的人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很短的时间了解到几个世纪的历史,使不现实的历史有了视觉上实现的可能性。视觉图形的蒙太奇则是将不同的元素通过一个共性的连接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比如;由绳索联想到绳子之类的东西;由高跟鞋联想到女人等,以及与与之共性的物象。

3.元素替代训练

是对物体联想与转化能力的设计。它是一种形和意的转换,在保持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其图形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一种异常的组合形式,虽然物形之间结构不变,但在逻辑上要求要张冠李戴,从而产生新的含义和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进行替换的作品内涵得到完全延伸或产生相反意义,使作品具有新的指向,使图形产生意想不到和更深远的意义,这种方法在设计和绘画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四是改变元素训练,在忠实于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化,在对比表现中产生不同的感觉,增加画面的风趣与幽默感,使之更生动、和谐。

二、结语

第7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作用;教育

一、引言

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化的教育、人格化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教育,力求塑造学生们的情商与智商能够共融、和谐,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品质。“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了语文才能为其他各学科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具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性维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多一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创新人才就会多一些。由此可见,语文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素质教育大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方式,重视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以及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小学教育改革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途径,也只有素质教育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每一名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只有在适当的教育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很不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纲要求,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纳入到新时期素质教育大纲的要求中,也由此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2.创新思维的培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有利于发掘人脑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记忆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优化。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日益明显的个性发展是区别于其他个体的一种独特心理体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而创新能力的本质就是创新,是与众不同,是独特。创新思维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个性更为明显,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3.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大胆的改革,这必然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创造力的可开发性和普遍性为基本原则,提倡全新的人才观,强化人才的个性化观念、人才成长非同步化的观念以及人才培养的非标准化观念,强调利用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来评价人才,通过分析从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勇于打破常规,超越程序,帮助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实行教育评价的标准及方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4.创新思维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国力的重要保障

具体到小学语文的创新思维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让语文教学富有时代精神,伴着创新教育的旋律,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看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勇于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小学语文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理解多维性、运用可变性和内涵外延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全球经济化、竞争激烈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保证。

三、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深藏着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尤其在小学阶段,这种精神需求更为强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想象力也最为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极具创新潜力,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了。小学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们感受到愉悦和满足。现实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虽然实现素质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一定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莉媚.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J].新作文,2010(1).

[2]陈海旦.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第8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呢?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中进行创新教育,激发、拓展、引导、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做到:①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②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例如,一些中文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近似短语,有的学生经常混用。如,be mad of ... 和be made from... ,都含有“由某种材料制成某种产品”的意思,部分学生不能准确使用。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我就把这两个短语和它们的用法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区别:制成品能看见原材料 ―― 制作简单,用 be made of...(of 由两个字母组成――简单 );制成品不再象原材料―― 制作复杂,用 be made from...( from 由四个字母组成――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读思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互补,活化语言材料,拓展创新思维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图文并茂,都有情亦有形,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教材中课文,插图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要还是靠文字表达思想,“形”与“情”寓于字里行间。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如果单靠教师的朗读或单纯放一放课文录音来呈现课文,就会显得呆板而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心理学理论表明:凡是有鲜明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学课文时,将这两种教材适当穿插、合理运用,就会烘托出一个自然的英语情景。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听课文,就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绪体验,既看到了“形”,感到了“情”,又听到了声。

三、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是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学生在回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有利地引导了创新思维。

四、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第9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有职责和义务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人类文明史,从人工力量到蒸汽机的发明,从飞鸽传书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需要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创新思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它的直接影响、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一个人的事业天地。试问一个只有体力的人和一个既有体力又有脑力的人,在工作中谁更受老板欢迎、发展前途更大?所以,创新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中学语文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课改后面对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四方面的见解,旨在从根本上切实落实初中语文课改政策,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树立新思想,重塑教育观

教师必须要打破旧的教学思想、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前教学只注重概念内涵、知识积累,是不加思考的学,机械的学,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取舍,进行创造性教学,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树立“注重基础,在基础上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观。

(二)创建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师生的关系即是简单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缺少创造性,大多数因循守旧,依赖于固有的思想,很少有创新作品。教师应该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强调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要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充满乐趣的教学情感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学、去思考,开发创新思维。爱莫比尔说过:“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里基础,当人民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所以,只有创建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最大化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开阔知识的海洋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都是滔滔不绝,不停的口述,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上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精品文章,却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难以领悟其精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可以通过幻灯片体味文章蕴含的美感,可以通过动画片段感知真实的情景情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了教学的空间,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把课本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更加生动化,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消除学生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初中语文老师应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一些色彩效果、动画效果、音响效果,优化课堂学习过程,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