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商业模式典型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典型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模式典型案例

第1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商业模式一词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在当时,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对象并非商业模式,而是在其各自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偶尔提及,并未作出系统的论述和研究。直到上世界60年代,商业模式才正式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而被人们广泛关注。〔1〕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目前,商业模式一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的企业带来了各种冲击。它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巨浪,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计算机技术更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基础。而热烈的商业模式研究也将目光转向了电子商务这一热门营销模式,并且从互联网的角度以及该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

从而为企业层分析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创造了绝佳的机会。至今为止,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如Lee(2001)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为成本模型(转换成本、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以及交易成本),收入模型(产品销售收入和增值服务),价值创造战略模型(目标与业务变革流程以及战略),并对传统企业如何成功转变电子商务企业提出了实施的5个步骤。Dubosson-Tor-bay等则将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为产品创新、客户关系、架构管理以及财务指标,同时,对企业如何在这四个维度下出发进行电子商务模式设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通过案例进行了论证。经过20余年的发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不同的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PaulTimmers考虑了电子商务企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程度的高低和功能整合能力的大小,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整合的观点的商业模式分类。按照这种观点和考虑分类,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可以分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网上商城、电子拍卖、虚拟社区(SNS)、协作平台、中介市场、价值链整合商、信息等11类。〔2〕目前,大多学者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电子商务发起方和接收方的不同,将电子商务分为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间)、B2C(Business-to-Consumer,企业对个人)和C2C(ConsumertoConsumer,个人间)三种类型。

B2B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电子商务是现代B2Bmarketing的一种具体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B2C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借助网络技术,缩短销售渠道,采取直销形式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最典型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就是通过网上商店进行销售,美国的DELL公司(DELL.Com)就是通过B2C模式迅速发展壮大,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国内比较典型的B2C电子商务有京东商城(360buy.com)和1号店(yihaodian.com)等。C2C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网上宣传、交流、购物等电子商务形式,比如淘宝上很多个人开设网店销售产品就是典型的C2C模式。有很多论坛支持的中介模式也相当于是C2C。另外,跳蚤市场也属于C2C模式。

二、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根据以上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上述分类方法主要针对互联网企业,很少从传统企业的角度考虑。而在现实世界中,更多的传统企业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并且势必要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企业在向电子商务迁移过程中,或通过渠道创新提供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或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Intemet结合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但这些都需将注意力集中于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把核心业务流程变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因此,本文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用户的特征,采用Oliveira提出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即水泥+砖块型、鼠标+水泥型以及纯数字虚拟型,〔3〕来对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的模式进行探讨。

1、基于产品特点以及客户特点的电子商务分类

(1)水泥+砖块型。水泥+砖块型的商业模式是指传统企业的一般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一般选择直接与客户交流,并且,其产品或者服务的进行和交付只能在现实的空间中进行。例如现实生活中的零售行业和一般制造业等。这种商业模式因为采取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因此,采取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可以提供较为复杂的产品。在交付产品的同时,因为采取直接面对的交流方式,使得企业在产品交付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服务,如面对面的教授产品的使用方法等。同样的,由于这种商业模式能使得客户能够十分轻松方便的学习和了解产品以及服务,因此,这种商业模式对客户的知识水平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2)鼠标+水泥型。鼠标+水泥型商业模式是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环境相互融合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这种融合,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并由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商业模式采取了面对面的交付方式,同时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而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一般来说,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交付的。因此,相对于水泥+砖块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所涉及到的产品一般来说复杂度不高。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企业与客户之间通常不进行面对面的交互和沟通,因此,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的性能和情况了解有限,故而复杂度太高的产品是不适应采取该种商业模式的。这种模式对客户的知识水平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客户需要自行了解产品及服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纯数字虚拟型。纯数字虚拟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来说都是纯数字形式的,因此,该类产品和服务的交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一般是拥有先进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因此,其产品的复杂度相对也比较高。而因为产品的交付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所以,对客户的知识水平的要求在三种商业模式中是最高的。此类客户必须同时具备熟练的互联网操作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

2、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案例

(1)鼠标+砖块型企业案例分析。上海宝钢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该公司与2008年8月组建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年10月了交易市场平台“东方钢铁在线”(PUBLICMARKETPLACE:www.bsteel.com),面向包括钢厂、贸易商、服务商及钢材用户在内的钢铁供应链企业,提供全面的商务信息支持及通常的交易服务,形成了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方案体系:电子采购(E-PROCUREMENT)、电子销售(E-SALES)、信息服务(INFO-PLATFORM)和电子服务(E-SERVICE)。东方钢铁的个性化应用方案在宝钢集团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宝钢股份率先在网上进行物资采购招标尝试并取得成功。到2001年9月底,宝钢股份公司物资采购处六大类共348个品种物资通过网上招标采购,参与投标供应商达126家,采购数量27.8万吨,采购金额7.08亿元,采购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在销售及用户服务方面,宝钢股份于2001年6月上线了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向宝钢股份的战略用户提供合同生产进度、交货结算及物料质量信息,引起用户的强烈反响,不少用户还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提出了改进意见。目前,139家宝钢直供用户、23家直供用户子公司、15家商以及宝钢各地区公司已经享受了网上商务服务的便利。

(2)鼠标+水泥型企业案例。鼠标+水泥型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灵活性,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使得该行业的企业不得不选择从传统企业到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企业转型。鼠标+水泥型企业最为典型的就是当当网。当当网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科文书业,是一家极为普通的书店。在公司诞生初期,仅有创办人李国庆以及几位退休编辑和印刷工人。这么一家极为普通的小书店能生存下去已经是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发展壮大了。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给了书店管理者一些重要的灵感。1999年,李国庆决定将其商业模式由普通营销,即水泥+砖块模式,转向网上图书商城的经营模式,随之出现了现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当当网。而这一决策现在来看无疑是正确无比的。从成立至今,当当网销售业绩增加了400倍。正是由于这种转型,使得这个不起眼的小书店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网上销售商城。目前,当当网上销售的产品包括了图书音像、美妆个护、手机数码、家用电器、服装鞋靴及箱包饰品等几十个大类,逾百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达到60万种。

(3)纯数字虚拟型企业。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国外主要指银行通过Internet技术,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以及行内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得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的办理各种银行业务。早在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就在业界首先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诸多产品归为一类,提出了电子银行的概念。至今,工商银行旗下的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多媒体自助终端等共同构建了工商银行完整的电子银行服务系统。如今,电子银行已经成为工行为客户服务的重要的方式。截至2011年7月底,该行电子银行客户规模和业务量继续稳步增长: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4%、8.8%和30.2%。该行也成为上海首家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400万户的商业银行。客户基础的不断壮大,直接带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2011年上半年,工行上海市分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额增长超过214%,在国内同业中的领先优势持续巩固。由于银行涉及到的产品的敏感性及时效性,使得网络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平台,因此,这种纯数字虚拟商业模式使得工商银行在市场的竞争中占尽了优势。

三、模式对比及选择

上述传统企业由于采取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电子商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我们从产品和客户的特点的角度出发,对这三种模式来对比分析。产品特点:宝钢的产品大多集中在原材料和半产品,专业水平高,因此产品复杂度高。当当网从销售图书开始,拓展到日用消费品(图书音像、家用电器、手机数码等)的销售,这些产品使用方便,产品复杂度低。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提供金融服务、财务管理、金融信息服务,这些产品没有实务形态,因此,产品复杂度高,可以直接在网上实现物流配送。客户特点:宝钢的产品由于是原材料和半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主要是信息传播平台的功能,因此,对客户知识水平要求较低。当当网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日用消费品,客户不需学习培训就能直接使用,因此,对客户知识水平要求最低。工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多要客户通过进行互联网自助服务,而且还涉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因此,对客户知识水平的要求最高。根据上述相应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以上3种商业模式各有利弊,并且适合的对象也各有不同。水泥+砖块型电子商务模式是可以看作是初步的电子商务应用,适合于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特性复杂,针对产品的售后服务等要求比较高的企业。而鼠标+水泥型模式则适用于大多数产品,如一般家电类产品,日用品以及服装产品等等。这类产品使用方法并不复杂,此外由于其价格一般不高,所以网络交易风险也相对不大,更易被人们接受。纯数字虚拟型模式则适用于网络依赖性较大,客户分布较为广泛的企业及产品。譬如金融类企业。此类企业客户分布广泛,并且交易一般较为频繁,且时效性比较高。此外,这类产品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通过计算机网络完全可以完成交易。因此,具有此类特性的产品比较适合采用此类电子商务模式。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特点以及自身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电子商务模式,并积极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第2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的股权,签约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是否最终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将拭目以待?

收购股权在资本市场上是司空见惯的游戏了,通过收购进行战略扩张的作用和好处也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选择什么方式?什么时机?用多大的代价如何来收购?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这是资本运作专家研究的事,在此,我不敢班门弄斧。

既然《销售与管理》的马编辑给了我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在此,我想就长城收购冠捷后如何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双赢,谈谈我的个人见解。

收购后反目成仇,两败俱伤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例如:1998年办公仓库公司(Office Depot Inc.)收购了维京办公用品公司(Viking Office Products Inc.)失败案例。2000年美国在线(AOL Inc.)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耗资1060亿美元的合并失败案例。娃哈哈与达能公开决裂的案例等等。

企业家们热衷于收购,原因无一例外的是:收购能使企业更强大,能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但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收购合并研究部主任马克·西洛尔(Mark L. Sirower)对上一轮全球并购狂潮中超过300起重要并购案例的研究,结论是: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识。

在他调查取样的六个年头中,61%的买方对股东财富造成了损害。交易达成一年之后,失败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25%。所有买家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4.3%,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9.2%,通过并购得到的收益甚至不能弥补损失。

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50组失败买家中,两年之后4/5的企业利润率仍为负数,2/3根本没有任何改善。而完全以股权转让进行的合并——有65%的交易是这样的——通常结局糟糕:一年后,它们的收益被同行拉下了8%。相比之下,完全现金进行的交易平均0.3%的获利已经不俗。

笔者认为收购后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收购方是否能够向被收购方输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进行商业模式的再造,只有同时具体以上两个条件下才能使收购达到目的,实现真正的双赢,甚至于是多赢。

企业文化的磨合与改造

据相关调查,国际上并购的失败案例超过7成,其中7成以上失败案例又是因为文化整合不到位。毫无疑问,文化整合决定并购的成败。

在企业文化融合这方面,娃哈哈与达能公开决裂是一个案例,再次证明外资并购中国优秀企业,存在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情结下诞生的娃哈哈企业文化与西方文明诞生达能企业文化的冲突。

美国默生电气公司合并深圳华为旗下安圣电气就是一个在企业文化融合这方面处理不当而导致失败的例子。谁也没有料到,这一闻名遐迩的跨国并购案却导致始料未及的人事危机。并购后,华为的企业文化已彻底延伸到了艾默生网络,而原艾默生的企业文化正在消逝。不能清楚地判断出艾默生和华为究竟是谁收购了谁。在老员工大量辞职的情况下,艾默生原来的传统业务也大量地流失。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正是并购双方由于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巨大冲突愈演愈烈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新组建的公司元气大伤。

2000年时代华纳兼并美国在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失败例子。双方公司的员工文化不兼容,文化融合会出现了问题,一方是很传统的媒体,一方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显然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双方员工互相不认同,互相指责、埋怨,甚至破口大骂。美国在线的员工指责时代华纳风格慵懒、做事被动,时代华纳则指责美国在线的员工攻击性太强。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股东价值非但没有如期望中那样上升,反而损失了2000亿美元。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科技后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进行企业文化的融合,再进行优秀企业文化的培育。

长城集团已经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众多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长城集团范围内,共有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与国内管理人员共同致力于公司的管理与发展,彼此相处融洽、合作愉快,构成了长城和谐发展的独有“风景线”。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科技后,也必须能够做到:“组织上合并,文化上融合”。

冠捷推行了“用心专著,领航视界”的务实稳健的发展战略,“诚信承诺,正直务实”的企业文化策略.基于这些理念,冠捷打造了显示器行业的第一服务——“123随心服务”,第一个以厂商的身份承诺“一个月包换,两年上门维修,三年免费全保”的人性化服务,打造了一条消费者受益,渠道商受益,冠捷受益三方共赢的价值链。

长城是大陆企业,冠捷科技有台资背景,虽然同属于华夏文化,但是海峡两岸的文化差异下形成的长城企业文化和冠捷企业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双方都有各自强势的企业文化,注定了这场整合将变得异常艰难。到底是谁要融合谁的文化?这些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讨论和猜想空间。

因此,对于长城来说,要很好的整合这两种企业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想要很快在收购企业之间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导致员工的流失,最终导致竞争对手的乘虚而入。所以,不妨借用一国两制的思想,暂时维持长城与冠捷的原本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首先要稳定军心,让员工,特别是冠捷的员工,从长城收购冠捷的震惊中平静下来,让员工感受到收购前和收购后并没有多少区别,然后在企业内部逐渐扩大长城的影响,让原来冠捷的员工逐渐接受新长城。攻城掠地只有在军心稳定,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才能攻无不克。

这一点上,IBM收购Lotus公司的成功案例可供长城电脑借鉴,这是当时软件业中最大的收购案。Lotus的企业文化和IBM差距甚远。Lotus的文化就像其产品一样活泼、灵动,员工们可以随意穿着休闲服上班,这与IBM规定的统一蓝服装、白衬衫、尖皮鞋的着装相去甚远;Lotus不算大的规模使得上司对下属都能够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而在IBM,日渐庞大的规模使得任何事情必须靠完善的制度来制约。如果处理不能让两种企业文化得到很好的融合,对IBM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此,IBM采取的是一种平衡的管理方式,IBM并未将Lotus拆解开来,而是决定将它组成一个全资子公司,而仍然保留原来充满活力的品牌。员工享受的仍然是Lotus公司的工资和福利。IBM没有将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强加给Lotus。因此,Lotus公司没有出现人们所恐惧的裁员,相反员工人数却稳步上升。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员工总数膨胀到近9000人,几乎比收购时翻了一番。员工年流失率也从收购前的11%降到6%。

如何整合长城和冠捷的企业文化,对新长城未来的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原冠捷的员工和原长城的员工有矛盾是必将的,这其中有一个磨合期,要遵循的处世方针,长城电脑要本着“坦诚、尊重、宽容”的六字方针。

具体方法建议如下:

一、进行两个企业的企业愿景的整合

企业的愿景通常是以企业的使命为出发点而确定的未来5年或10年后希望达成的目标。长城收购冠捷后,长城需要在综合评估和把握总体的资源、竞争能力、优势、劣势、机遇以及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冠捷的发展愿景。只有在新企业的发展愿景非常明确,并且通过沟通能够被企业中的员工所接受和认可,才有助于企业整合战略的逐步实施,减少可能的阻力和抵制。

二、寻找的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共同点

作为收购后整合战略的一部分,长城电脑需要吸收冠捷的企业文化中先进的成分,通过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来促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同化”。这对于长城提升自身的能力十分有利。

此外,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出发,长城电脑还必须有心理准备放弃原有企业文化中无法被并购企业所认同的文化因素。对于那些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影响不大的文化因素,长城电脑在保持自身核心文化及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以达到“”或互补的目的。

三、通过管理变革带动文化变革

长城电脑可以考虑通过管理变革的实施来逐步推动冠捷的企业文化的改变,并最终实现文化的“同化”或“融合”。变革的范围不仅应该包括冠捷,而且应该将长城电脑同样纳入到变革的范围之内,以推动文化整合的最终实现。从组织对文化变革的接受程度和文化变革的紧迫性两个纬度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

四、善利外脑、借助外力

企业文化的变革意味着行为的改变。不同文化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长城电脑收购冠捷后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聘请一些咨询机构进行企业组织变革以达到企业的整合和融合,能够显示其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其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五、建立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长城电脑要真正成为将双方的整体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双方员工共同遵守的原则。只有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将是否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使企业的奖惩机制与企业文化所匹配,只有不断地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才能使长城电脑和冠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融合。

商业模式的再造

收购后的整合,实质上收购方在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淘汰被收购方旧的商业模式,以诸多并购失败案例来看,兼并与收购行为丝毫没有解决被收购企业的无效商业模式的问题,而且甚至可能因为让管理层从他们需要应对的核心问题上分了心而使得问题更加严重。那怕是长城的冠捷双方原有的商业模式都很优秀,也存在一个如何进行整合优化和统一的问题,不然仍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仍然会阻碍双方的前进步伐。

用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是很多收购企业的通病,以为收购了,控股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签约只是收购的万里走完的第一步,商业模式的再造与移植是十分关键的,决定收购的路能走多远、多久的关键。

如百货公司(Department store)下的连锁狄乐公司(Dillard's Inc.)1998年兼并商业公司(Mercantile Stores)后才发现,两家零售商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不同。商业公司擅长于“午夜狂欢”打折销售策略,狄乐则坚持天天平价的较保守策略,合并后消费者开始要求狄乐加大折扣程度。并购一年之后其股价下跌了55个百分点,也使狄乐自食苦果相当一段时间。消化不良是并购中的一个典型通病。假如两家公司进行重新设计,设计一套符合两个公司特征的商业模式的话,不至于自食苦果。这是典型的收购双方的商业模式的冲突造成的。

再如西门子将手机部门折价3.5亿欧元,卖给中国台湾最大的手机厂商明基。后明基收缩手机业务发展放弃西门子,标示二者彻底决裂。该并购失败的案例,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完成对收购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合理和有效的重组。

中国显示器市场经历了2006年的渠道变局和宽屏冲击,在2007年将迎来新的竞争局面。随着产业链整合程度的提高和宽屏主流地位的确立,产品和技术将不再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身处第一阵营的显示器厂商来说,“资本战”和“渠道战”才是2007年的重点所在,资本的运作和渠道的布局将成为决定中国显示器市场未来走向的支柱力量。

此次长城电脑的战略性决策和动作,让业界也感知到,长城打造显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决心和长远预期。由于长城电脑已经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收购后在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除了可获得对上游显示器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之外,长城电脑与冠捷科技更可取得业务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产业链,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消费电子产业链,但是这一条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打造主要靠优秀商业模式的来完成其使命,用优秀的商业模式将资本和渠道这二个决定中国显示器市场的关键性要素进行巧妙的成功地嫁接与融合在一起,形成长城和冠捷的核心的竞争优势。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后的整合将主要是商业模式的整合,长城电脑可以以显示器的价值链为核心进行上下延伸和横向延伸进行商业模式的重构。长城电脑以价值链为核心进行商业模式的整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沿着长城电脑或者冠捷的原有产品向横向相关价值产品扩张。以显示器或者电脑为核心价值进行产品、品牌、渠道、终端、人才等价值链的组合与整合。

第二种是沿着长城电脑或者冠捷的原有产品向产品上下游进行纵向相关价值产品的扩张。从卖电脑到卖家电,再到整合家电、通讯等一系列产品的价值链的延伸。

第3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开启移动互联电上店下商业模式4.0时代)

作者简介

曲延明,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艾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实战电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赢时代GOMX论坛特约演讲及评论专家《销售与管理》杂志特约评论专家北京大学零售业研究中心特聘讲师清华大学电商总裁班特聘讲师山东大学电商总裁班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社会导师北京工业大学MBA社会导师出版著作:1.《品牌谋略》(合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标准教材》(合著,中国言实出版社)

刘靖,非典型射手座,老80后;爱电影、爱旅行、爱公益、爱“转型”;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曾沉湎于IT数码信息化行业,转型后专注于传统行业管理咨询领域;目前关注新兴产业及信息通信产业、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战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移动互联网运营和管理、致力于辅导传统企业转型。现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在战略管理、商业模式、集团管控、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方面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现担任多家企业常年管理顾问。曾为中国电力工程集团、首创集团、云南建工、中农矿产、福建中能、邮储银行、浙江敦奴、水晶石科技以及贵阳市乌当区政府等客户提供服务。参与咨询辅导的企业分布在机械、建筑、电力、矿产、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子、数字科技、旅游、化工、服装、银行、动漫等行业。曾任世界500强IT企业产品总监,负责手持产品和便携式数码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发展。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家庭系统和手持设备内置智能软件应用及LBS应用的信息化领域实践先行者,在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大众消费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在任期间,所操作的手持电脑产品品牌从全国排名二十多名成长为排名前两名的品牌,单品销量成长为同类产品第一名。

内容简介

通过对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系统搭建的流程,架构搭建、商品布局、微平台设计、O2O布局等四个主要模块,让商家在设计营销流程、团队建设、产品系列设计等过程中要与微信电商平台紧密配合,打造一个强有力品牌,使其品牌知名度在同类行业中名列前茅,这样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就有可能在无数个电商网店、微信、App中脱颖而出!

目录

第1章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3

1.1发展阶段9

1.2商业模式12

1.3商业布局26

1.4浪潮商机28

第2章微信的商业价值31

2.1微信特色功能34

2.2公众平台功能42

2.3微信营销模式45

2.4N度人脉理论52

第3章个人微信营销体系55

3.1营销要点56

3.2微信入口61

3.3LBS62

3.4朋友圈65

3.5摇一摇71

3.6漂流瓶75

3.7微信钱包76

3.8微信卡包  77

第4章二维码的商业模式81

4.1商业趋势85

4.2商业应用98

4.3应用场景99

第5章公众平台规划方案1075.1开通流程108

5.2商家接入流程112

5.3微信支付方案116

5.4商业价值132

5.5平台设计135

5.6内容为王138

5.7运营团队建设147

第6章公众平台营销体系153

6.1营销要点154

6.2运营策略158

6.3推广策略175

6.4营销矩阵193

6.5订阅号营销策略199

6.6服务号营销策略206

6.7企业号营销策略211

6.8核心总结215

第7章微店的运营策略221

7.1微店四大平台223

7.2微店(口袋购物)运营策略225

7.3微信小店运营策略250

7.4微店运营成功案例261

第8章O2O的商业模式275

8.1O2O的商业模式276

8.2O2O的产业布局283

8.3O2O电子商务293

第9章移动电商平台建构305

9.1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搭建306

9.2移动终端购物流程设计308

9.3移动终端客服系统(CRM)搭建316

9.4大数据营销商业模式设计317

9.5移动支付系统设计327

第10章互联网+行业成功案例335

10.1互联网+金融335

10.2互联网+餐饮338

10.3互联网+旅游340

10.4互联网+酒店344

10.5互联网+零售346

10.6互联网+珠宝348

10.7互联网+化妆品350

10.8互联网+食品353

10.9互联网+服装356

10.10互联网+汽车358

10.11互联网+医疗362

10.12互联网+娱乐367

10.13互联网+媒体369

10.14智慧城市373

10.15电商产业园377

10.16微信海外382

附录388

后记:

第4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空间网络公司的这个项目是典型的烂尾项目,当然也可以说是可再生项目,不同的认识,自然有不同的出路和结果。

李培到底应该怎么看呢?答案不在于单一的舍与弃,而是在于一个如何继承的问题。

延承业务逻辑与基本数据

几年来一直在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技术问题吗?规划问题吗?

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需求来说,升级后的系统或者是切换后的系统可以从老的版本或者老的系统中能够继承到些什么呢?

能够继承的其实只有两项东西,一是业务逻辑,二是基本数据。而决不是一套技术构架,一堆鸡肋般的代码和一组修补三年还不合身的业务流程。

为了能够恰当的描述为什么必须继承,为什么可以继承,继而可以从容地建设新的系统。笔者不避拙劣,把最近正在研究的这个企业设计五度模型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

任何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都缘于初始的一个朴素理念,或者说是想法,或者说是概念。要兑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通道来帮助,这个通道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面对的是大量的资源与能力的集合,包括许多不可控制的东西,比如这个案例中玩家集中的是热闹的服务器而不是热点的地理区域。

为了保证闭环的现金流出现,需要一个逻辑对业务进行控制,就产生了业务逻辑。事实上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是与商业模式对立的问题。比如在网络上,纯粹的地理区域没有特别的意义,虚拟社区逻辑与热点地理区域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业务流程或者说是业务过程又是保证业务逻辑的,由于业务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资源、能力与需求的冲突,我们通常只在流程面上去处理问题,而经常忘记逻辑方面是否到了进化的时候。这在制造业里面是普遍存在的,“作业标准”是最基础的保障,通常由资源的结构所决定,又往往处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

具体到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BI项目进入尴尬地步的根本原因是对业务的本质逻辑把握不清造成的。

随着业务的开展,这种商业模式所决定的业务逻辑被人所认识,然而这样的认识通常又是不知觉的。人们通常以需求变化来解释系统为什么不适用了。比如收费方式的变化是业务流程进一步靠近业务逻辑的原因,而不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

我们知道,除了那些结构化已经非常清晰的领域之外,体现核心业务处理过程和企业核心价值的系统性应用是必须高度个性化。这事实上是逻辑力量所决定。李培倡导的BI项目是非常了不起的项目,事实上已经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数据分析对于公司进化的积极作用。

业务逻辑是企业基因

首先要仔细研究公司业务逻辑,到底通过什么渠道回收投资,什么方式吸引玩家,吸引什么样的玩家,商业模式变化的条件会是什么,为玩家提供服务的资源与能力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业务逻辑是CIO时刻要抓的牛鼻子,一定要花资源和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来认识。第二步是研究目前技术架构对业务逻辑的适应性,注意绝对不是业务流程。最后确定可以继承到新的版本中的基本数据与业务逻辑组份。

第5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内容摘要:商业模式的分类,一直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构造了以“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与以前相比,该方法具有全面性、实用性、清晰性、独特性的特点,不仅易于对其进行识别控制,还可以根据企业内外部的改变,对商业模式适时加以调整、重构。最后,基于该分类方法,本文还提出了完善未来研究的两个方向。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分类方法 产业链 价值链 资金链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概述

关于商业模式的分类,一直是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学者都尝试过对现有的或未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并渐成了一个研究热点。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分类问题也成为商业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商业模式涉及的面过于宽泛,而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又总是想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而这是非常困难的;二是各产业间有不同的特点,导致了相异产业内部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表现在形态上便有很大的差异,要想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产业的分类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在当前这个各种新因素、新问题、新方法层出不穷和迅速变化的时代里,商业模式呈现出的表象也是更加千姿百态,这无疑都增加了分类的难度。

所以,现有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出现了很多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或者是包罗万象,却过于宽泛,以至于不具有实用性;或者是过于狭窄,许多类型没有囊括在内,不具有全面性(原磊,2008)。而无法得出一个通用的分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发展与深入。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从产业视角出发,根据产业特点选取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元素,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分类,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思路:一是通过逻辑推理,建立商业模式分类标准,从而进行分类;二是通过案例归纳,归纳出一些典型模式,作为商业模式的几种类别。

然而,由此推演出的分类,则不可避免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分类方法过于具体,多是对现有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叙述式的归纳,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佐证,导致相关分类方法和结果缺少说服力,得出的分类结果也多集中在企业行为层次上,如联想模式、戴尔模式、国美模式等,而这些模式仅是从企业有限的方面来讲,甚至更应称为企业模式,而不是商业模式。二是分类方法过于抽象,如基于价值主张和价值实现的二维商业模式分类体系(Rappa,1999),多维商业模式分类体系(Dubosson - Torbay et al,2001),以及一些基于企业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所衍生出来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的指标含义本来就不确定,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而研究者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层次等的不同,对于依此建立起来的分类方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类别反而会陷入越分越乱的尴尬局面,无法达到分类所要求的简化与规范效果。况且,过于抽象的方法,对于实际的企业经营,显然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不难看出,目前关于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的两种思路,带来的是两个相对极端的结果,呈现出一种“哑铃型”的状态,方法的具体和抽象是哑铃的两个重端。而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具体与抽象的中和,提升其层次性和现实意义,则是商业模式分类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有限几个行业,如IT、互联网、汽车、家电等。关于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研究,也因此显得全面性不够,无法囊括所有的商业模式类型。而由于不同产业互有特点,各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反之,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由于受到产业特点、宏观行业政策、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商业模式会在某些方面趋于相同或者重合。如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内部,受流程生产规范性、医药产品销售渠道的特殊性、国家药品限价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价值主张、产品的生产与市场选择、顾客选择、产品定价等一般情况下都无法呈现出太大的差别,未能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态产生明显影响。

基于此,笔者尝试着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视角,放在行业的范畴内。这样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剥离次要成分,提取出主干因素,降低研究的复杂性,从而利于在纷繁芜杂的形态中,梳理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

基于产业视角的“三链条”分类方法

本文以我国的医药产业为例,提出一个适用于具体产业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三链条”法:即根据我国医药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中所处位置和特点,对产业内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

(一) 产业链

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经营活动的肌体,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外在形式与外界环境联系。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R&D)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医药产业链中各链节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其中,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是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的技术基础;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物质保证,也为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是连接医药产品和医药产品消费者的桥梁;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则是实现价值增殖的关键。

(二) 价值链

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每项经营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作为企业运行的骨架,价值链的构建,是企业取得领先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进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价值活动或是构造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价值链来取得优势,或通过价值链再造,形成较合理的制造流程、获得关键环节,从而充分获利。

而在众多的价值活动中,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并非来自所有环节,而是来自链上的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也叫高附加值的环节。如我国医药产业价值链可简化为:新药发现产品生产销售与市场。但药品的增值却主要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即新药发现和市场营销,生产成本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企业价值链再造过程中,可以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的重要活动,采用和以前有所不同、效果更好、效益更佳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如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再造新的营销渠道;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关键业务上;利用价值链的整合将关键环节联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企业在这些关键价值增长活动及活动方式上的不同,也都可以体现出不同商业模式间的差异。

(三) 资金链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和命脉。而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是“现金―资产―现金(增值) ”的循环,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的良性运转。因为它作为一个整体,牵涉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必须通过资金链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与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合作。

同时,现在的企业,不仅处在一个实体市场,同时也处在一个资本化和证券化的数字市场,传统的产、供、销行为和现代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交易合为一体。企业要在衡量成本和收益的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通过对利率与预期利润率的比较,就需要根据资金需求,选择融资渠道。或通过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整合既定资源,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在这个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必须有资金链来支撑和运作,不仅应该包括实体经济的现金流,还要包括一定的投资性收益和融资能力等。

“三链条”法优点分析

(一) 全面性

Timmers曾基于价值链,提出过一种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商业模式的分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一是价值链分解,即识别价值链中的要素;二是建立交互模式原型,根据双方信息关系,在价值链的各环节上形成许多商业模式原型;三是价值链重构,将商业模式原型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商业模式(Timmers,1998)。该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由于既有演绎推理,也有案例归纳,曾得到过研究者的广泛引用。

但仅仅基于价值链的分类方法,缺乏外部环境对企业商业模式影响的认识,且把视角仅放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企业间,涵盖性略显不足。同时,由于没有对资金链进行分析,仅能够根据案例经验对部分组合结果进行考察,无法做出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结果可能发生遗漏,缺乏普遍意义。一个肌体、骨架、血液三者都具备的生命体,才会是鲜活的,而对企业来讲,只有对其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找出其中蕴藏的生命力,也才能对其商业模式做全面、有效的归类。

当然,Timmers的方法虽然不够全面,却也从侧面佐证了将价值链分析纳入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的合理性。将该分类体系置于特定产业之内,则可以摒除一些企业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顾客环境等)。而此外绝多数涉及商业模式活动的元素,都可以在这三条链上找到定位,并通过不同组合,全面地反映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二) 实用性

分类方法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对具体企业商业模式案例“讲故事”式的叙述,而是从产业层次着眼,使商业模式分类的基础提升至一类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在兼顾分类基础广泛性的同时,没有对分类方法的视角进行无限制扩充,而是限于具体的产业,并选取具体的定位空间,也避免了以往分类方法的另一个极端,即过于笼统、抽象、普识,而缺乏实用性。

之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大都没与主流的产业经济理论形成有机结合,而是游离在主流理论领域之外,使商业模式在研究上形成“理论孤岛”。 而本次从产业视角着眼,并结合产业链对商业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则尝试着为商业模式的研究与相关产业经济理论搭建了一个桥梁。

而这个分类方法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以往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研究中的“哑铃型”问题得以解决,从原来“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均衡状态,渐渐向均衡状态过渡。

(三) 独特性

由于商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及分类标准众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任何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完全相同的,每家的商业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但以往的分类方法,无论具体还是抽象,由于没有对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的要素做系统、全面的梳理,没有通过线索将其串联起来,通常是一个或几个元素自成体系,整体上较为混乱。同时,由于没有量化,各叙述式的指标也存在一定意义上的交叉,再加上分类者在主观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很多模式的特点无法呈现。许多本来不相同的模式,在分类后,也难以表现出其独特性。

而本文中的分析方法,则确立了一个明确的三维分类指标体系。每一条链上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或要素组合,都在该链上,有唯一的投影点对应,永远不会交叉。就像手中握了一把散乱的珠子,很难从头至尾将其数目数清,而一旦用线将其串起来,数目便一目了然。

如在为各链上的不同元素分类时,可以采用二进制模型为其赋值。以医药产业链为例,将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R&D)、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分别赋值为0001、0010、0100、1000。如果企业商业模式实质既是药品生产商,又是药品流通商,在产业链中扮演双重角色,则该模式的组合可以记作0110(0010+ 0100)。而此时得到在产业链上的投影,依然是唯一确定的。

价值链和资金链上的要素或其组合,也分别在各自的链条上对应于确定点,并最终在三链组成的三维空间中,对应于唯一的空间坐标,具有无可辩驳的独特性。

(四) 清晰性

由“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三条线出发,对具体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确定的分类体系具有清晰、可视性强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本分类方法选取了三条链上的具体元素作为指标,而这些元素在各自所处的链条中都有明确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严格的定义加以界定和规范,如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价值链上的增值方式,以及资金链上的投、融资模式等。分类标准一旦确定,商业模式的类型也就很容易得到了确定。

而由本分类体系所确立的商业模式,在所属三维体系中对应的空间坐标也都是唯一的,这可以使每个商业模式都易于在众多模式中被辨别出来,使研究者对其认识变得确定、明了,摆脱了以往在纷纷扰扰的或具体、或抽象的定义描述中,“一半清醒一半醉”的状态。

同时,以往的分类方法,尤其是以案例描述作出的商业模式分类,对应的都只是企业在时间轴上的某一定点,而就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却往往成了该类企业商业模式的代名词。而后续研究者对该企业商业模式的提及和应用,其实都是源自之前那一定点,使其带有时间上的惯性。而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资源和组织结构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环境中,商业模式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有时候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而在本文的分类方法下,商业模式的每一次变动,都可以清晰地在“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组成的三维体系中显示出来,不仅易于对其进行识别控制,还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目标、内外部资源的改变,对目前的商业模式适时加以调整、重构。

“三链条”法的不足分析

理论论证不足。本文中三条链的选取,只是通过对商业模式定义、内涵的比较和对各链构成要素的分析,发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大都能很好地蕴含于这三条链之中,即由此尝试着利用这三条链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归类。而在此之前,未曾加以深刻的理论论证。

对各链要素细分和归类不足。在目前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是把产业链和价值链重合,作为一个整体―产业价值链来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在组成上,有一定相似和重合的地方。如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价值的增值,主要原因就依托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而只有对这两条链上的元素做进一步的细分和归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各自的特点。

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资金链的分析,从理论上讲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数据难以获取,加之处理上的难度,很可能只有部分的指标能在商业模式归类中得以体现,从而会遗漏一些甚至是重要的元素,并影响最终分类的完善。

不能很好地体现商业模式的全部内涵。采用各条链上的相关元素作为分类的基础,清晰了分析的思路,但元素却是具体而实际的,也使得方法显得理性但却僵硬,对组织结构、运作机理、组织文化等层面的东西较难涉及。

基于本文分类方法的完善

基于本文来讲,未来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的完善方向,则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进行,即内涵化和外延化。

内涵化。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多少还有些流于表面,只是从众多建筑元素中找出了构造房屋所需要的地皮、费用、砖沙、钢筋和水泥,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了一栋实用、独特的楼房。虽说已经具备了基本功能,但商业模式作为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弹性、隐性、潜层因素需要挖掘,就像楼房的内部还要通过装饰来表现生活品味、文化内涵、艺术意义和情感诉求等。也只有通过对各链条外更深层次因素的挖掘,内外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出更贴切的分类。

外延化。本文的方法只是提供一种商业模式分类的思路。事实上,商业模式分类没有,也不应当有唯一的方法。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研究者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将“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改造成诸如“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的形式,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成“四链条”、“五链条”等新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5)

第6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现代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新鲜的商业模式总是跨行业的。

总有创业中的学生这样问:哪个行业有机会?哪个行业渐入末路?坦白讲,直接将创业方向指引至TMT行业中的哪一类模式,或者其他行业中哪一个细分的领域并不科学。因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回到基本用战略创新的新思维考量,你会发现,寻找下一个创业方向并不难。

下一个5年什么样的创新模式会火?

对于创业者来讲,选择行业和定位非常重要。企业很容易界定自己所属的行业,或从产品或从服务。他们要么把行业定义得无限小,比如定义自己是收垃圾的,那成长空间必然就是收更多的垃圾,这样的商业模式缺乏想象空间;要么走另一个极端,定义自己是做环保的,这又会让人觉得你的公司什么都在做。

仔细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现代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新鲜的商业模式总是跨行业的。

苹果原来是做计算机的,后来又做MP3。乔布斯通过iTunes来拉动iPod的销售,这与剃须刀的商业模式似乎完全吻合:我给你刀架,你不断买刀片。苹果把消费电子音乐的出版和剃须刀的模式绑定在一起。

目前大家似乎比较关注纯粹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这种纯粹的互联网行业其实面临很大的运营挑战。未来5年,如何把传统行业嫁接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才是大趋势。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最容易、最有价值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的领域。O2O模式就是个典型。比如易到用车,用互联网改变出行方式,利用第三方剩余运力打造一个调配系统,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了解周围有哪个商务车是空闲的,这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将你的行业分解或融合

从企业层面来看,没有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改变行业结构,能够提高行业的赢利性。因此,创新应该从竞争与合作来考虑,跳出传统的竞争与博弈关系。

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差异化,找到融合,这些具有很大意义。为什么如家、汉庭这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能改变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如果说竞争要素包括价格、地点等,五星级酒店会把所有要素推到极致;反之,价格便宜,所有要素都下降。可如家、汉庭的思考角度很独特,即出差在外的人最关心的要素是什么?能否把这些要素进行提升,把其他要素往下调整?如果要睡好觉、洗好澡,那所有跟睡觉和洗澡有关的元素都要强化,做到中等偏上水平。这样,其他的大堂装饰、捏脚、吃饭就会变得并不重要。这样,原来住星级酒店的顾客会往下走,因为洗个好澡睡个好觉足矣;走亲访友的也被吸引过来,毕竟不用花费太多就能满足基本要求。这种定位就完美地找到了边界,形成了融合。

其实,很多行业都处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状态。行业的分解和融合是有规律的。当产品服务功能性受限制时,行业的整合空间就比较大。

反之,当行业完成整合之后,又会出现分离趋势。纵向整合的行业就是典型,比如医院,链条长、科室多,结果导致看病难、价钱贵、反应慢。这个行业人就会分解掉,最早出现专业体检、眼科,再到专业验血,还有社区诊所。最终,80%的病人会被截流在医院之外,享受专业化的分工服务。

颠覆起来,把非主流变成主流

企业会经常发问:谁是我的客户?

如果说游戏的目标市场是年轻男性,当你把游戏机做到速度快、图像逼真,追求惊险刺激、让人如临其境时,就放弃了女性和中老年人市场。换句话说,这些人群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你把游戏设计成预想的那样,导致他们没了需求。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跳出目标客户的特性来寻求共性,把共性做到最大化。

假使后来居上的竞争者要对现有竞争者构成颠覆性威胁,就要问自己: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功能过剩?

当产品服务功能过剩时,如果将产品复杂的功能简化、降低成本,从而把对价格较敏感的用户拉过来,或者把原来不用的用户吸引来。这必将催生两种立足市场:低端客户市场和非客户市场。同时,这种立足市场还会把一个商业模式从非主流带入主流,甚至会对主流的竞争对手造成很大颠覆。

几乎所有的健身房都在追求设备越全越好,规模越大越好,沐浴间干蒸湿蒸样样齐全,最终会员费高居不下。这就是典型的服务过剩,因为80%的器械使用率极低,大部分人冲个澡就走。如果把多余设备去掉,场地面积减小一些,网点多铺一些。让每个点都能实现盈亏平衡,进入低端市场,就会让对价格敏感的人去健身,也能吸引原先不健身的人。

卡拉OK行业有两种极端竞争者:一种走钱柜范儿,一种扎根小巷子。钱柜是典型的服务过剩型模式,它追求音响效果或高级饮料。对于大众而言,关键是找一个地方能和朋友在那儿自娱自乐。所以创业者可以考虑,谁不去卡拉OK?这样,如果在社区边建一个规模小、平民化、干净整洁、设备够用、消费低的卡拉OK店,周边的人都会是潜在用户。

格兰仕也是个典型案例。当初,GE和松下都在中国外包加工,格兰仕如果做同类产品毫无竞争优势。但格兰仕关注不用微波炉的人,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常用炒菜功能可以去掉,体积也可以做小。这样,功能简单格兰仕产品一下就把那些不用微波炉中国用户拉了进来,并占有全球市场70%的份额。

体验式经济

经典战略思维强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同时又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另一方面,即核心刚性。当外部市场发生变化时,核心竞争力往往会成为应对变化的障碍。微软的PC操作系统做得最好,但在PC转手机的过程中,在一个更小的物理空间里,当芯片速度没有那么快时,如何做到非常好,这需要不同的思路。微软并不缺资金和人才,但为什么做得不够好?因为,这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了创新障碍。

从创新角度看,企业要跳出传统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很多人都认为,所谓升级就是将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拼产品和服务性能。同时,大家又都希望用产品和服务去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消费者一直处于被理解和被满足的状态。我们是否真的到达企业核心竞争力层面了呢?

那就先来看看体验经济是什么,从产品服务层面走向体验层面,用体验经济的思维重新思考过去的产品服务经济。在体验经济概念里,产品和服务可以一样,但体验一定千变万化。在这里,消费者会定义自己的需求,他们不处于价值链的末端,而是从尾端转变为参与到整个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来。

苹果手机为何能打败诺基亚?因为诺基亚是瞄准每个细分市场,满足各类需求,而苹果开放平台后,有60万―70万的第三方应用软件来替它打造应用。同样的物理平台,但是大家使用手机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产品可以一样,但体验不一样。苹果的一款手机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是因为其中有顾客参与的空间。

第7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韦乐平:

1946年生,杭州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曾任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和网络发展战略的研究,连续多年参与领导我国863通信科技攻关,并直接领导了高速信息示范网的攻关和实施。

如今,电信业转型的问题为很多人所关注。从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来看,融合问题目前很突出――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对去年出现负增长、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不断下降、传统固话业务用户流失,固网转型对全世界固网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1大固定电话网络的中国电信,我们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现在所说的“融合”,跟过去电信搞的“综合”完全是两码事。“融合”实际上是对“综合”的反思,是一种演进式的发展。电信界20年前热衷于“综合”,如今开始转向“融合”,这里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技术路线的不同。

“融合”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多个不同层面和巨大的投资。先从大的方面说起,就是3网融合。如今很多人讲3网融合,但其实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错的。所谓3网融合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IP通信协议,最终促进行业监管政策和组织架构上的融合。至于各种业务的基础网本身,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的需要将会、竞争和发展。这个内涵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以后再来看“融合”到底怎么做,这是一个大前提。

3网融合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它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重大障碍,是管理体制造成了3张网的分隔,尤其是广电网和电信网的分隔。中国3网融合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监管,是一种体制上的障碍。部门利益、部门权利正在阻碍融合的实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生产关系障碍生产力发展”的典型案例。

有人认为3网融合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比如广电的力量比较弱、难以同电信展开全面竞争,这是事实。但是20年前两家却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什么电信业今天比广电的盘子大6倍?这就是体制造成的,说明市场化机制有利于企业发展。广电的体制再不改,与电信业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恐怕会越来越大。要完成广电体制的改革,我认为要做到4个分离:政企分离、网台分离、制播分离、商用台和公用台分离。这样的话,广电体制就活了,资金也不用靠国家了,一定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除了监管问题,3网融合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电信、广电、互联网这3大体系是3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电信是高质量,高可靠性,收费相对也高;广电是中等质量,中等收费,最严格的监管;互联网是低质量,低收费或不收费,低监管。3网融合需要解决这3种商业模式融合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说到商业模式,必须提及大家最关心的IPTV的问题。商业模式一直是制约IPTV在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电信也一直在探索IPTV的合理商业模式,但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从全球来看,IPTV商业模式的问题目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中间除了不同商业模式融合的困难,还有由于内容提供者在价值链中拥有最强势的地位,使留给IPTV服务提供商的利润空间并不乐观。

其次,IPTV需要跨行业作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谁来为跨行业的运作制订统一的标准?谁来做总体上的考虑?这2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互操作是任何网络能否规模发展的大前提,只有实现了互操作,设备成本才能下来,才能打破垄断。中国电信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总的来说,IPTV的形势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码中国电信的IPTV业务在上海、台州、福州、厦门、西安和汉中6个城市已经落地了。

有人会问,IPTV的总体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不是有一些点可以寻求突破?

这个建议说得很对,但涉及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所谓“连接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问题。很多人说现在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但我认为,从我国视频业务的运作历史看,内容并不为“王”,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从历史上看,凡是赢利的业务多半是连接型业务,电话业务、短信业务、VPN(虚拟专用网)皆如此。具有连接性的业务才是具有卖点的赢利业务,而内容型业务尽管吃带宽很厉害,但收入能力很弱,人们习惯于为连接型业务所付的钱远高于为内容型业务。一个短信,几十个字节,1毛钱一条,每年收入约300亿元;而一部电影占据高达几个G的字节,只收几毛钱,却很少有人愿支付。

第8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在商业模式的魅力与迷惑

商业模式作为独立概念成为中国商界显学,风险投资(VC)与新经济创业潮的推动是关键。在《赢在中国》赛场上,当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商界大佬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时候,并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都还没有把商业模式作为口头禅。

乔布斯在创造iPod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要为“音乐迷”(他本人就是)创造一款时尚的、大容量(容纳5000首乐曲――多么疯狂的想法)的音乐播放器。即使在创造iTunes时,他也只是想要提供一个合法的、低成本的正版音乐下载渠道――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平台。再比如,马云做淘宝网时发明了诚信通、支付宝(支付宝创造了第三方支付新产业),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而不是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有的商业模式。

提示这个被人忽略的现象,是想说明以下与商业模式有关的错误观念:1.商业模式描述不清晰,说明项目不靠谱,不会成功;2.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要素;3.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法宝。

当年在历届《赢在中国》上侃侃而谈的优胜者,如今并没诞生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脑白金、新东方的迹象。最早复制Groupon模式的第一季《赢在中国》十二强选手任春雷创办的团宝网,近两年净亏损近4亿元后正处于生死边缘。

这并不是说商业模式没有价值,而是借这个事实厘清中国商界对商业模式认知的基本概念:商业模式反映企业的经营逻辑,但并不一定要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然后才能做出好企业。从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里能够分析总结出一个商业模式,但并不能依靠一个商业模式造就一个成功企业,这两者完全不是对等的逻辑关系。

不是有个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好的团队(即VC所谓的关键是投人),公司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成功要素(KSF)从来没有所有企业都通用的单一及组合要素,如商业模式、定位等概念,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里的因素之一。

累计亏损近5亿美金的Groupon能实现IPO,成为市值比肩Google的互联网公司。而为何亏损4亿人民币的团宝网要倒下呢?显然不是因为两者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或中国团购市场太小,也不能说团宝先烧钱后赢利的经营模式犯了天条,甚至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更不是投资人有眼无珠,只能说中国团购“时运不济”:2011年中国概念股遭到大规模阻击,加上Groupon上市后股价疲软,对于A2C(美国至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复制型企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失去兴趣,一个业绩阴晴不定的Groupon就够投资者烦心的了。

重要的现实是,创新性的企业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相反。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带有不可预估性,能够描述清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平庸的“模仿式创新”,潜力有限。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带动企业的进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进步。

除了市值5000亿美元、现金贮备800多亿美元、富可敌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将商业模式打入废纸篓。商业模式的理论因新经济(互联网)而成为显学,但商业模式在所有行业都在发挥“增长加速器”的作用,那些敢于打破行业领导者的垄断及其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成为塑造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Amazon的电子阅读产业链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改造,不仅让出版社与Amazon实现电子出版的利益分成模式,个人作者也可以绕过传统的出版社、书店在Amazon系统上实现个人出版,内容的创新带动Kindle电子书与Kindle Fire平板电脑迅速实现硬件销量的暴增。

宣称与Amazon商业模式相同的盛大文学,由于内容仅限于网络文学,受众面过窄,其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的销量不温不火。而偏重硬件的汉王电纸书,由于缺乏电子阅读内容的支持,加上错误的产品价格定位,正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

商业模式存在“橘逾淮则为枳”的现实问题,说明即使相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商业环境、企业资源、经营战略的支撑。Salesforc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没有重新发明CRM(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让CRM从SAP、ORACLE等巨头的垄断中,变成任何企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的管理工具,大幅降低管理软件的使用门槛。虽Salesforce创导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已风行全球,但要在中国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商业模式的魅力与魅惑同样巨大而真实,这需要我们从更加科学、务实的角度解剖商业模式这个“魔方”究竟与企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既不要神话化,也不要妖魔化,而是真实地厘清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本质及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商业模式的定义流派甚多,有些商业模式的观点或是玄而又玄,如利益相关者动态合约结构(魏、朱武祥的《发现商业模式》);或是无所不包,如实现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经营要素整合系统(李振勇的《商道逻辑》),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等。

这些商业模式观点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成一家之言,但总体来说将商业模式凌驾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之上,甚至提出先有商业模式后有企业、商业模式是最高竞争力等偏激论点。这样将商业模式无限拔高、泛化、神化,只会让商业模式变成中国商界总喜欢抓的救命稻草,最后失去企业成功之本,在模式崇拜中走向企业的覆灭。

企业成败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模式、定位、创意、传播等各种被神化的单一经营要素,商业模式也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企业成功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组合。每个成功企业的组合结构、要素优先性都不同,说某个单一或组合要素是所有企业成功、争胜的武器,不符合千百万成败企业的经营现实。同样的要素、同样的组合,对A企业是制胜关键,对B企业可能是毒药,正如Groupon与团宝案例所显示的。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企业战略是围绕商业模式对经营价值链的整合。在这个概念框架内,商业模式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最核心的问题:企业收入从何而来?这个命题包括以下细分课题:1.为什么收入可以由此而不是由彼产生(价值定位或利基定位)?2.收入来源的规模、结构及费效比。3.实现收入的关键活动、渠道、支持要素是什么?4.将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对勘后产生的赢利结构。5.由此组合而成的企业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供应链、外部协作资源等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但这些要素不应放入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之中,否则商业模式就会无所不包,反而失去了商业模式的“锐利锋芒”(即核心价值):企业收入的实现逻辑。

我们认为,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各阶段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对这个问题发生迷失或误判,才是企业胜败的转折点,而企业管理、治理结构、营销管理等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优先级略后的运营要素。

苏宁电器最近宣称要向“全商品”企业转型,引起市场热议,即苏宁这个品牌不再与电器这个品类挂接,而是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卖场,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门店),我们称之为苏宁的沃尔玛化。苏宁新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苏宁商业模式的再定义,即苏宁实现收入的手段再次发生巨变,这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不大,也谈不上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只是企业收入模式的变化。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精确地说,是实现收入的战略及手段。将这个问题界定清楚,就是商业模式清晰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通过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与时俱进地达成收入目标。

2010年,面对京东、新蛋等电商的快速崛起,业内在讨论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要不要进军电商。有论点认为在网购消费者“门店看货、网上下单”的消费模式下,如果苏宁、国美电商化,可能会导致门店消费者转变为网上购物者,这样实际上未必会增加总体销售额,只是同一消费者购买渠道的改变。有人甚至总结为:不做电商是等死,做电商是找死。站在中国商业环境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分岔口,传统的门店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涉及到商业模式的改变或再造。

笔者在《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路径》一文中明确指出:京东的快速崛起已经证明,制造商挡不住网购平台低价销货的诱惑;渠道商自然明白,与其让别人挖自己墙脚,不如让挖走的墙脚仍然在自己的仓库里。家电强势渠道商抛开思想顾虑,全心全力进军电子商务后,京东、新蛋等网购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受到真正有威胁的挑战。

2011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比2010年的10亿元增长近6倍;2011年实体门店苏宁电器的销售收入为938亿元,比2010年增长24%。2012年,苏宁再次提出沃尔玛化转型,仍然是沿着收入的逻辑在调整商业模式。对苏宁的这次转型,还是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依然认为苏宁的沃尔玛化是符合苏宁“资源条件”的方向正确的战略转型。

苏宁这次从电器向全品类扩张的战略与管理挑战可谓巨大,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凡客诚品2011年出现业绩大滑坡,其CEO陈年自己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凡客诚品的全品类扩张失控,导致大量无效SKU及产品存货过大。这说明全品类扩张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不同的企业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认为苏宁的资源条件支持其作这种转型,苏宁有什么独特的资源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宁遍布全国的门店、有谈判能力的采购关系、线下作业积累的顾客服务经验。在商业地产成本节节上升的背景下,苏宁的门店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门店经营的多元化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所谓定位专业的电器品牌会对苏宁形成威胁更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中国还有谁可以形成如苏宁这种门店规模的专业化电器连锁企业?二是苏宁巨资打造的“系统的力量”:一个集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全面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力量在2007―2010年苏宁赶超国美中已经显现威力,在2011年苏宁易购电商中也经受了考验。

苏宁的两大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积累,可以说独一无二,支撑着苏宁的战略。本次苏宁沃尔玛化转型,围绕这个商业模式,需要苏宁在门店结构、门店运营、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配送服务等层面实现企业经营要素的匹配,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管理工程。苏宁的战略,考验的依然是苏宁的战略设计能力与管理系统效能,而不是该不该转型的问题。

商业模式驱动企业增长的主要途径

当我们将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为收入实现逻辑,并将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关系确定后,就能避免过于复杂庞大的商业模式定义与理论带来的思维困扰,清晰锐利地找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优化来驱动企业增长、进步乃至进化的现实路径:企业收入实现路径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经营逻辑是设计并制造一项产品或服务,建立销售组织与分销渠道,配以线上及线下的宣传与推广,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典型4P的运作模式。新经济催生的新型企业如Google、Amazon、Facebook、Groupon等,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经营逻辑: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可以“提前”被资本预支的,投资额/估值/市值与现有业务收入及赢利没有比例关系,而是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这种新经济带来的商业模式超越了传统企业经营逻辑,在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之外,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商业模式:

免费模式:流量转化广告收入模式,如IM(MSN、QQ、Skype)、杀毒软件(360电脑管家)等。

价格杀手模式:减少渠道环节,压缩渠道增值空间,如淘宝、凡客诚品、麦考林、当当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C2C、B2C服务网站等。

收入变形模式:不卖产品卖服务的收入模式,如租车、开心农场DIY种菜、绿化植物租赁等;关联销售,如动漫等;线下线上联动,如网游等。

第三方收入模式:如维络城电子优惠券、团购模式等。

服务外包模式:线下营销外包商,如华谊嘉信,企业经营(管理价值链)外包商,如客户关系管理云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 IBM、埃森哲)、培训外包(安博、聚成等)、个人管理外包(诺亚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等。

以“收入实现逻辑”为商业模式之纲,能够快速切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首先必须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中确立的存在价值,是当今商业环境及资源允许企业进行大胆解构、重组的商业模式创新试验田,是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进步的现实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跳出产品经营的传统逻辑,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设计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并依据顾客特性设计赢利模式、渠道模式,从而整合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总结了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逻辑架构(见下页图1),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方法论工具。如图1所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对四个要素进行的万花筒式组合:

1.开放性经营模式:免费IM、杀毒等是希望先建立客户流量与黏性(客户端依赖),然后通过广告、关联产品获取收入及赢利。这是用开放性经营模式吸引用户。

2.开放性收入模式:电子阅读是一个轻硬件收入、重内容收入的开放性收入模式代表,Amazon的Kindle以及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在于Amazon平台上的10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中国的出版机构不愿意放弃印刷产品的蛋糕,对电子出版冷淡观望,造成了中国电子阅读内容供应不足、以盗版图书为主的混乱现实。盛大文学的网络出版,以小说为主要产品,吸引的是青春期的年轻人,这种内容的阅读与网游无异,绝不是电子阅读作为人类知识产品数码化的内容本质。

3.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产业是典型的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的形象授权、主题公园、动漫播映、政策奖励甚至广告植入等,成为动漫产品设计、制作的主要赢利来源。

4.省略)

第9篇:商业模式典型案例范文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余东文从一个CFO视角,立足最佳商业实践,探索、凝炼并提出了系统性的产业投资应用研究体系。客观地说,这不仅是一个学术性的“研究成果”,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对产业投资实战中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或“军规”,同时,与案例相辅,它更像是一个产业投资CFO实战手册。

在结构上,作者从如下几个维度去阐述,意图超越财务思维,吸收前沿性观点,融合工作积累,研究最佳实践,力求提出独立、创新的见解,而又不随波逐流。

一是围绕产业投资的设计,从价值原理、理念、战略、策略、标准、方法等思维角度,结合案例,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见解,同时吸收了西方营销学的驱动力原理、管理学的最佳所有者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控制原理、价值构成原理和价值守恒原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了股票的投资理念,组合成为价值投资、风险意识、最佳时机、投资偏好、异质思维五个核心理念。投资策略从中国华润集团的华丽转身入手,将其系统性地总结为战略一致性、四结合(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与商业模式相结合、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与产业整合相结合)、借力联盟、周期规划七个方面。

产业投资标准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故介绍了复星集团的投资标准,结合作者服务单位的控股股东—亨通集团寻找第二产业的现实需求,提出建议。

二是从情报搜集、可行性分析要素、定量分析方法三方面,概括了可行性论证的要素。情报搜集虽然仅介绍了一个案例,形似理论化,但都是从活生生的成败案例中概括成条文。

三是总结了投资管理机构的三种模式、通用的决策流程,引入了IBM的“六顶帽子”思考法,并提出了消除偏见的方法。在投资方案评估中,提炼了十六方面的评估要点。投资决策是投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投资决策质量至关重要,提示了避免错误决策观念/思维方法的十个注意点。

四是结合国内企业时下如火如荼开展的内控及风险管理,从作者公司实践出发,展示了企业的产业投资内控流程,描述了产业投资的风险点,摘录了实务中常见的六个方面风险的控制措施。

五是把握宏观经济政策,预见未来是产业投资研究的必备内容。第六部分回到现实,在述及十二五规划的特点后,分享了德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让企业更为冷静地认识当下的投资热点产业。对中国未来的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了预测,对出现的端倪表示了担忧。

此外,案例是作者实证研究中的核心,在最后一部分,作为重组的亲历者,剖析了中国华润集团重组中国华源集团这一重大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了点评。

因此,本组文章独特的价值在于,这不仅仅是一位CFO的企业产业投资报告,更是所有CFO们的产业投资实战参考手册。

案例链接

中核浦原商业模式创新

上海中核浦原总公司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在沪的全资子公司,十年前系以液体流量计的制造及销售为主业,涉足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国际国内贸易、消防设备安装等多元化投资,其时经营非常困难。在新任总经理刘泽玲的带领下,中核浦原聘请上海市经委及发改委、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中核集团等专家会诊,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让公司重获新生:

① 退城进郊,将土地置换收益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② 清理参股公司,收缩战线,集中发展主业。

③ 举全公司之力,大手笔投资主业。以土地置换收益、现金奶牛-合资公司光华?爱而美特的分红款投资新项目,从液体流量计迈入气体超声流量计、核安全级电容式变送器,既强化了在中核集团内部的竞争力,又进入了崭新的市场领域,拓宽了产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