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家政服务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实施方案

第1篇: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一、整顿驾驶员队伍

(一)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培训的监管

1、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与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要联合制定机动车驾校考试合格率和驾龄3年以内(含3年,下同)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肇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或交换信息。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每半年向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提供一次驾校考试合格率和驾龄在3年以内的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肇事情况等材料。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每半年要向社会公布一次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并对半年考试总合格率低于60%的驾校和连续两次排序最后一名的驾校进行整顿。

2、市农业局要制定拖拉机驾校考试合格率的通报制度,会同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制定拖拉机驾驶员的交通违法、处罚或记分处理、肇事情况通报制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驾驶培训质量排行榜,并对考试合格率低于60%的拖拉机驾校进行整顿。

3、市交通局、农业局农机管理部门对驾校培训情况要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存在降低培训标准、教学质量低、只收费不培训等问题的驾校进行整顿;对问题严重的,取消培训资格和教练员准教资格。改进驾驶员培训工作,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实际道路驾驶培训内容,推广学时制和驾驶培训计算机管理系统。严禁随意随地进行驾驶训练,实际道路驾驶训练须在公安交巡警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进行,其他项目的训练须在驾校自有训练场地内进行。

(二)严把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关和发证关

1、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市农业局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考试员等级管理、考试员考试权限等规定,加强考试监管,规范考试员考试行为,对违反规定或降低考试标准的,应组织整顿,对问题严重的要取消其考试员资格。

2、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要严格按照公安部第71号令规定的车型进行考试,对报考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驾驶证要增加实际路考内容。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考试系统,计算机考试系统及设施应当进行标定,未达标的不能作为考试合格依据。

3、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每半年将驾龄3年内发生交通死亡事故且负有主要责任的驾驶员名单进行汇总通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市农业局农机部门要组织进行事故责任倒查与整顿。

4、3年以内驾龄驾驶员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对驾校培训和驾管所的考试、发证情况进行责任倒查,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一年内事故率超过 10%的,交通、农机部门对驾校进行整顿,驾管所不得评为二等以上;事故率超过20%的,对驾校停业整顿,驾管所评为等外。

(三)发挥保险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在全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规定颁布实施后,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同时加大对客运车辆乘客人身伤害商业保险额度。

2、保险、交通运管部门要建立客运经营者、危险品运输经营者承运人责任险投保制度,并组织实施。对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二、整顿路面行车秩序

(一)公安、交通等部门重点治理超速、客车超员违法行为

1、各级交通、公路、公安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成立普查组,对一、二级国省道、县道等干线公路的标志、标线设置空缺和合理情况进行普查,并将普查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年内要完善324、104、316国道及省道的限速标志、路口让行标志、标线和减速设施的建设。公安、建设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成立普查组,对城市中心建成区道路的指路、限速、让行及事故多发点段标志进行普查,并将普查情况报告市政府,制定完善规划,年内要完成主、次干道标志、标线的规范设置。

2、各级公安机关要落实每辆交通巡逻车装备一台使用功能完备的测速仪。市公安局要规划指导各级公安机关在国省道、县道干线公路及其市际交界处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超速的公路电子监控设施。县(市)公安机关要将县(市)际道路电子卡口监控设施建设列入规划。

3、公安、交通、农机部门要组织开展机动车超速、超载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公安、农机部门要加大对上路行驶的无牌无证拖拉机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记分的传递制度,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管理。

(二)综合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

1、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法》的规定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整治力度,强化货主和厂矿企业、货场、码头、建设工地等有关单位的责任,制定必要的制约措施,确保源头装载符合要求。落实营业性道路货运车辆日常检验(日趟检)制度。

2、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严格依法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和处罚,并对道路运输经营者依法处罚。

3、市经委、质监局、贸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机动车行业标准,督促我市车辆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产品进行整改。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

交通、公安、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检查并分析我市危险品运输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交通部门要监督危险品运输车辆悬挂符合标准的标志。公安部门划定禁止危险品车辆行驶的区域和线路,严格审批剧毒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质监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组织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罐车进行罐体容器常压检测,并会同公安部门取缔“大罐小车”现象。安监部门要监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福州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危急救援预案》。

(四)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险机制

1、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组织协调,健全紧急抢险机制。卫生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市、县交通事故抢险急救网络,尽快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及时救死扶伤。

2、卫生、公安部门要会同保险机构加强对交通事故定点医院的管理,建立紧急抢险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伤员死亡。

三、整顿交通运输企业

(一)交通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1、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管理。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成立课题组,研究制定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及安全认证办法及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评审。

2、交通部门应加快道路运输业的组织结构、运力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清理车辆挂集经营。督促运输企业加大对包车客运、超长班线客运的安全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包车运营管理制度和安全行车日志制度。

3、严格客运班线管理,对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交通、公安部门要加强监管,监督运输企业落实客运班车夜间运行的规定。公路部门负责做好三级以下(含三级)公路夜间禁止通行客运车辆标志的设置。

(二)加强对运输企业及其驾驶员的安全监督

1、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协商制定对运输企业驾驶员严重违法、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通报办法,组织通报和加强管理。公安部门要定期公布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较多的运输企业名单,推广客运车辆和客运驾驶员户籍化管理的做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交通、公安部门要协商制定发动旅客举报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实施办法,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对多次交通违法的驾驶员,交通运管部门要责成所在单位予以处理。

3、交通部门要组织引导运输企业对营运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品运输车安装使用行车记录仪或GPS等先进技术装备,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4、经委、贸发、质监等部门要督促机动车生产企业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在新生产的旅游客车和车长大于9米的长途客车上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以及在总质量12吨以上的重型货车、3.5吨以上的挂车上设置反光标识。

四、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

(一)经委、贸发、公安、农机、质监部门要对辖区内机动车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查,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建议撤销其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产品目录。公安、农机部门要严把车辆报牌关。质监部门对已报牌的违规产品要监督企业实施召回,并严格依法查处。

(二)经委、贸发、交通、公安、工商、农机、质监等部门要清理整顿机动车辆的非法改装,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汽车改装的企业,按照无证经营的规定,坚决取缔;对虽经批准但不按国家规定或超范围擅自改装车辆的企业,要严格依法查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对在用的私自改装的机动车要实行倒查,查找源头,并责成改正,对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处理。

(三)质监部门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实施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综合治理和资格管理。组织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按《计量法》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设备定期检验,对违规的检测站要严格依法查处,直至撤销检测资格。检测机构要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实际联网,对上线检测车辆信息实时监督管理。

(四)加强对二手车的流通管理和报废车辆的整顿。经委、贸发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依照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二手车流通、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企业管理办法,实行资质管理,组织开展清理整顿。要依法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市场的监管,督促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管理,尽快建立全市报废汽车回收信息网络,并与公安交巡警、公路稽征等部门共享资源;积极牵头并密切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汽车的行为。

(五)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要组织建立完善报废车辆信息库,对达到报废期的车辆,要向社会公布。回收企业要将报废车辆的“五大总成”进行销毁,杜绝重新上路。

五、整顿危险路段

(一)公安部门要根据事故分析排查事故多发点段,供各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组织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专家进行论证,确定整改路段和整改方案,由交通、建设部门组织实施。

(二)交通部门要根据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总体安排,制定我市国省县道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参照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解决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问题的方案,努力改变我市农村道路(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缺乏的状况。

六、加强责任制?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各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要结合本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把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及村(居)委会,做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各县(市)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实施方案,要在7 月15日前报送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各级政府要着手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优先研究制定今后三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具体工作规划,明确每年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重点解决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特别注重抓好国省道交通干线,县、乡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和客车、低速货车、拖拉机的管理工作。

(三)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步伐。通过实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和公路客运企业对客运班线进行改造及运营班线向乡村延伸等方式,解决非客运车辆载客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方便农民安全出行。

(四)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五)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评价。根据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评价办法,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应适时组织对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的依据。

(六)落实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检查制度。凡发生一次死亡6-9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县(市)区政府在事故发生后30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作出检查报告;凡一年内发生3次-次死亡3-5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由县(市)区政府在第3起事故发生后30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作出检查报告。由市安监局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家,成立调查组,对发生上述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单位领导、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及经济处罚。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对重大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适时组织对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七)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落实办公室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为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七、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一)各县(市)区政府、市宣传、司法、教育、公安等部门、专业运输企业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司法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普法教育计划;教育部门要建立大、中、小学交通法律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学课程,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学校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公安部门要结合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加强对交通肇事、违法人员的法规教育;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将交通运输企业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安监部门要把交通安全宣传列入“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内容。

(二)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工作,通过播放、展示交通安全宣传光盘、挂图教育每一个道路交通参与者。公安部门要适时组织对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与表彰。

八、加强执法检查

第2篇: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立足我社区实际,特制订20__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 为副组长, 为成员的温馨家园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信息档案

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辖区老人生活情况进行详细摸查,对社区内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建立档案。

三、完善服务体系

(一)规范名称。初步确定为杉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二)落实服务场所。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办公场所等服务场所,就近开展为老年人服务。

(三)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设备。

(四)建立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中选派,服务队伍包括: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应争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③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五)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四、规范基本服务

(一)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二)规范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

(三)明确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等不同的服务方式。

五、扎实开展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扎实开展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鼓楼区金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开展工作,我们社区今年主要做以下几项:

(一)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工作,使社区居民更了解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所等专业机构为服务实体、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老人能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

(三)保障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老模范等五类服务对象,视不同情况给予更为积极和加倍的照顾和服务。

(四)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使广大老年人得到更为实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突出生活照料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

(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老人健康体检活动。定期上门走访,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免费按摩,免费保健,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宣传。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带去精神上的享受,进一步丰富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在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居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实际,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平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跃上新台阶。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立足我社区实际,特制订2011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为成员的温馨家园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信息档案

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辖区老人生活情况进行详细摸查,对社区内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建立档案。

三、完善服务体系

(一)规范名称。初步确定为杉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二)落实服务场所。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办公场所等服务场所,就近开展为老年人服务。

(三)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设备。

(四)建立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中选

派,服务队伍包括: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应争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③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五)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四、规范基本服务

(一)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二)规范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

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

(三)明确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等不同的服务方式。

五、扎实开展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扎实开展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参考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xx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xx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统筹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职责,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在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范围,推动养老服务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4.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促进代际和谐。多举措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探索并实行具有蛟河特色的养老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xx年底,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xx%以上的乡镇和xx%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养老大院建设,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中心城区社区和xx%以上的农村社区,完善城乡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xx张。到xx年xx月底全市拥有养老床位数xx张,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xx年底,建立覆盖中心城区、乡镇街区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城区街道和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街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信息,推进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的有效连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2.大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引导吸收社会各种服务资源和经济实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效聚合功能区域内的服务资源,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体现居家养老特点、需求与服务对接、各类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使居家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和医疗服务得到基本保障。

3.加强特殊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陪护、基本生活照料、特殊护理、紧急援助等服务。同时,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探索建立特殊养老群体分级分类服务办法,满足其多样性的服务需求。

4.探索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不断改善老年人基本居住条件,实物配租应优先面向已经登记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老年人家庭。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城区住宅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居住、上下楼和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商品住宅开发,探索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满足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宜居社区。

(二)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推进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在每个城镇社区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养老服务站为载体,全面掌握老年人服务信息,整合服务资源,组织为老服务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政策保障和帮助,形成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第3篇: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2型糖尿病;居家护理方案;专家会议法

2型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老年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因而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方案中,居家养老占90%,因而居家护理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手段。多项研究证明[1-4],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居家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居家护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停留于家政服务层面上,难以满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2011年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随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各地区逐步展开,其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5]。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护理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值得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为社区开展糖尿病护理服务和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硕士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科研小组成员主要任务为确定研究主题、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及与会专家,准备专家会议的资料,对专家会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1.2初步拟定居家护理方案: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线调查,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国内外著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相关文献,并参考相关书籍和政策文件,整理出关于居家护理方案的框架及重要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对7名社区医务人员和8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内容展开,进而补充方案的相关内容。最后经过科研小组反复讨论,初步拟定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初稿,包括居家护理方案构建目的、原则、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以及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6个部分。1.3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在规定的原则下遴选一定数量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的方法[6]。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10名专家中男3名,女7名;年龄37~59岁,平均(45±6.8)岁;工作年限10~36年,平均(19.7±8.3)年;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8名;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事护理教育2名,糖尿病专科护理2名,糖尿诊疗1名,全科医疗/慢病管理3名,社区护理与管理2名。2.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Cr),由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决定,公式为Cr=(Ca+Cs)/2[10],经计算,本研究专家会议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10,熟悉程度系数为0.820,权威系数为0.865,说明与会专家权威程度较高。2.3专家会议结果:会议历时60min,经专家反复讨论,居家护理服务方案的结构由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及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组成。专家认为方案中构建目的和原则过于宽泛,无法体现服务方案目的,建议删除,同时增加“居家护理服务宗旨和目标”的内容;经专家建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中增加“糖尿病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删除“营养师及其他成员”的相关内容,最终居家护理团队由家庭医生、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在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中,针对服务流程,专家建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指导,简化“居家护理服务流程”(详见图1),保证服务实施的简便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服务内容,专家建议将居家护理评估表的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类,分为基本资料评估、基础护理评估和专科护理评估3部分内容。经修改后的居家护理服务包由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居家护理个性化服务包组成,个性化服务包仅由基础护理服务包和专科护理服务包组成,且个性化服务包的内容与护理评估的内容相对应,基础护理服务包的项目包括压疮、皮肤、口腔、疼痛、排便、排尿、排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安全预防9项护理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低血糖5项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专家认为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中应删除“生存质量、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等指标”,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指标针对性地评价每项护理措施即可,最终形成的居家护理方案包括居家护理方案的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三部分。

3讨论

第4篇: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汇报材料

省××××*小组:

按照《关于准备全省上半年就业工作调度会发言材料的通知》(××*[2006]*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市上半年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就业岗位开况。截止上半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人,完成*下达年度计划××××*人的7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在新增就业人员中,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人,实现全年计划××××人的58%;组织劳务输出××××人,完成*下达劳务输出计划的××××*人的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未突破省下达*%的指标。

2、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到5月底,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出、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等措施解决了××*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确保了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名成员实现了就业。妥善安置了××*户城防工程回迁居民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6月份,又通过实施《关于印发××*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解决了全市新产生的××名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在15日内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通过认定、审核和推荐上岗,兑现了市政府向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

3、普惠制培训情况。截止上半年,全市××个普惠制培训基地,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人,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人的75%,培训后有××××人实现再就业,就业率达75%。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人,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人的92%。举办创业培训班××期,对××××人进行了创业培训,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人的61%,其中××*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有××*人通过创业培训创办小企业,带动××××人就业和再就业。

4、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到6月底,各级税务、工商部门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总计××××万元,其中:国税减免××××万元;地税减免××*万元;工商部门减免××万元。为××*名持证创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万元的52%。上半年,我们还按照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要求,完成了对××××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认定工作,按照月人均××*元的标准,发放养老、医疗社保补贴××*万元。

5、失业保险工作情况。上半年,全市失业保险扩面××××人,失业保险参保总量达到××××*人;征收失业保险金××××万元,年内共为××××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万元。

6、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市建立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服务场所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市场建设面积××××平方米,*个县区级市场建设面积××××平方米,××个街道保障所建设面积××*平方米,××个乡镇劳动保障站建设面积××*平方米,××*个社区保障站建设面积××××平方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实现了四级联网,资源信息共享。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彰显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效能。上半年,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政府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并根据当前我市就业工作的发展现状和今后几年内的就业工作任务,在总结分析近年来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效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6]××号)。各级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也相应出台了*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扩大了优惠政策惠及的就业困难群体。优惠政策措施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集体企业离岗失业人员;由过去的“4050”大龄困难对象惠及到“零就业”家庭成员;由过去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普惠到进城务工农民;由过去的政策公共职介机构拓宽到非政策的组织机构;由过去的技能培训提升到创业培训。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并释放了应有的效应,推动了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

2、全力做好我市“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年内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是*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着力点。为落实好这项政治意义重大的任务,专题召开“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工作会议,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列入重点援助范围,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空间,大力挖掘“零就业”家庭成员再就业的潜力,提升就业能力,并通过入户调查,摸清了“零就业”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施方案》,通过落实责任、分类指导、政策帮扶、市场服务等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干部对××*户“零就业”家庭于5月14日、5月15日进行了回访,了解详情,把政策送到家庭,于5月底前全部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又于6月份对××*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进行了稳定就业、稳定收入进行了检查,又确保了新产生的××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名成员实现了就业。

3、开展“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为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是保障“4050”灵活就业人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市××××*小组召开市、县、街道、社区专门会议,布暑这项民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政策宣传单,让百姓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我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加紧工作,组织人力全力开展认定工作。截止6月底,全市为符合条件的××××名“4050”人员进行了认定。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行一统一、二结合和四项原则,形成内部布局合理、操作规范,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基本办公设施,全面开展“一站式”就业服务。一统一,即建设标准统一;二结合,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资源相匹配结合,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就业相结合;四项原则,即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各县、区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劳动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本地区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劳动就业服务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确定劳动就业服务场所的建设规模,并把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性。二是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类劳动就业服务场所作用的同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现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坚持规范运行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强化功能。四是坚持建设投入同级财政为主体,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原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在就业服务中充分显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使我市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注重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为指导,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服务领域,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进一步提升普惠制培训力度。观念问题和素质问题,是制约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瓶颈”。年初以来,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一是开展了以需定培的技能培训服务。通过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资格的评估整合,改进了对再就业培训基地办学方向的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了微机、美容美发、车、钳、电、焊、汽车摩托车维修等××多个工种的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二是重视创业培训,上半年,我市召开了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各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施税率优惠、建立设融资渠道,提供社会保障等有利措施,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市新办企业从业人员就业、参加社会保险实施细则》,共××条,同时,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力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突出操作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训。在培训期限上,采取以短期为主,长短结合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采取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操作技能上,规定技能操作培训不得少于部课时的60%;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学时制、业余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对再就业培训基地管理上,加强了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着手打造化工等二产技工品牌培训基地,加强再就业基地建设和管理,鼓励各级培训基地和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同时认真选配师资,由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实习指导;培训教材要选用省厅指定教材或讲义。

三、存在问题

1、劳动力资源质量储备不够。随着我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一批新建项目的开工,劳动力资源储备不足情况初现端倪。在6月份的全市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中,岗位供需比达到了1:0.87。这主要是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价格的上升,服务业需求旺盛,多种因素拉动就业的结果。但同时,也展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技能人才储备匮乏。在3月份组织的全市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中显示,全市未就业的离岗失业人员××××*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人,中专和高中学历的××××人,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分别占总数的*%、××%和××%,同时,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中级××*人,初级××*人,无技术职我的××××*人。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劳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缺乏政府统一组织管理机构,劳务输出工作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劳务输出人员或投亲、或靠友,规模小,组织的集约化程度低;到外地后,工资待遇低、无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3、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在很多方面较国发[2002]12号文件进行了延续、调整、扩展和充实,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更加实惠,在宣传方面虽然也下了很多功夫,但需要政策的老百姓的认知度并不高,老百姓只是粗略地知道政策,但对政策的体会和理解还不深入。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政策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完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

1、立足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关键是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下半年,我们仍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做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弘扬创业精神,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帮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做优,推动盘锦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拉动就业。全力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全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生产业、面向居民的生活业、面向社会的公共业,吸纳就业。同时,紧紧围绕居民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发展家政服务、医护服务、商业饮食、家电维修、物业管理等各类便民服务业,大力开发社会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同发展城市的绿化、环保、卫生、交通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城市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2、落实政策扶持就业。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最关键的是确保把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在放大政策促进再就业的效能的同时,为劳动者成功创业提供支持,重点是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扶持被征地农民和其他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将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结合起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提供贷款等方式增强未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再就业资金的制度性保障,进一步增加再就业投入。

3、统筹安排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着力抓好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管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培训、输出、参保、维权”一条龙服务。同时,免费向进城求职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按规定做好求职登记和就业登记工作。有组织地开展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下乡活动,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

4、多渠道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实现“在15日内确保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人就业再就业”的就业援助工作指标,一是加强零就业家庭的申报登记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状况,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全方位搞好跟踪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预警预报制度,对于产生新的零就业家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15日内至少提供一个适当的就业岗位。三是开展社区岗位开发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托社区基础工作平台,通过寻岗、买岗、创岗等多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四是认真做好“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的社保补贴发放工作。

第5篇:家政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任务,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服务经济主导发展战略

(一)强化认识。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必然选择。未来一个时期,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把服务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居民消费的先导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半岛、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动力,实施服务经济主导发展战略,加快服务业“创新、集聚、融合、开放”,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构建以生产业为主体、生活性

服务业为基础、公共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战略定位。着眼于国际国内区域战略布局和国家蓝色经济区战略,加强服务经济规划引导,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探索和争取欧亚大陆桥头堡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先试政策,努力把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区域性科技、信息和文化中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各区市政府)

二、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

(四)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率先建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生产功能明显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服务业的消费拉动功能、就业推动功能、税源涵养功能、产业调整功能、开放先导功能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服务、辐射沿黄流域、面向东北亚的区域业中心。

到年,具体目标任务是: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力争达到60%以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60%。

——服务业实现全部税收580亿元,比年翻一番;其中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370亿元以上,占全部地税收入的70%。

——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50万人左右,占全部城乡新增就业的70%以上。

各区市服务业和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见附件1、2。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城乡建设委、市会展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区市政府)

三、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

(五)统筹协调促进均衡发展。实施统筹战略,走促进服务业均衡发展之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统筹发展陆海服务业。积极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核心服务平台,提升海洋科教、研发、信息服务实力,着力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科技与教育、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统筹发展城乡服务业。围绕县域特色旅游资源、工业园区配套、农业生产、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旅游、物流、商贸、科技信息服务业。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均衡发展便民服务业。加快推进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进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新型社区服务业态。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六)技术创新引领科学发展。实施创新战略,走以自主创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之路,加速服务业现代化,提高服务业高端控制力。依托先进技术创新新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加快培育IT服务、通信增值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第三方支付等新型商业模式。依托先进技术引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开展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服务。依托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采购供应等流通产业,突出信息技术在数字媒体、数字旅游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七)要素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实施要素集聚战略,走促进服务业集聚之路,加快形成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和强大的服务输出功能。

制定出台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服务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加快完善总部企业环境、政策和商务服务体系,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来青落户,建设区域性总部基地城市。

(责任单位:市经合办、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八)产业融合实现联动发展。实施融合战略,走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之路,全面延伸服务产业链和提升服务业带动力。引导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具备条件的电子家电、信息设备、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逐步由“生产制造”向以“服务制造”为主转变。出台实施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的意见,逐步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一大批生产业企业。结合产业的关联性,促进文化、旅游、会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产业的联动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地税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统计局,各区市政府)

四、突出服务业重点领域

按照生产、生活、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优先促进生产业聚集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推进生活业便利化,提升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大力支持公共服务业均等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九)集聚发展生产业。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业辐射能级、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布局建设一批生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中介、会展等生产业。

到年,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223%提升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会展办、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十)大力提升生活业。依托新型城市化,充分发挥生活业在扩大消费、吸纳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中心,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为方向,提升发展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生活业。

到年,生活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128%提升到14%以上。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十一)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改善民生质量、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为导向,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公共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合理配置市区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到年,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113%提升到12%以上。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五、打造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十二)加快发展四大主导产业。适应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发展经济占比高、税收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物流、旅游、商贸和房地产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发挥主导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促进物流业现代化。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推进国内外合作,拓展海陆空经济腹地,加快提升航运资源配置、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完善物流产业布局,依托前湾港区、港区,提高集装箱中转和大宗货物吞吐量;支持国际空港在沿黄流域经济腹地城市设立“异地货站”,延伸空港物流产业链;优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大力发展海铁、公铁多式联运;依托环湾重点区域、工业产业功能区及陆路枢纽、城乡市场和社区,规划建设9大综合性物流园区、12个物流中心和8个商业配送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设施群。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国际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航运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集聚区,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物流信息支撑体系。推进物流业与工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发展第三、第物流。推动跨国物流加快发展,参与建立中、日、韩十城市物流战略联盟。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91%提升到10%。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2支持旅游业高端化。以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为目标,大力促进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努力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实施“依托主城、拓展两翼、海陆互动、辐射纵深”的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重点培育度假旅游、海上旅游、邮轮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会展节庆旅游、乡村旅游、购物旅游旅游产品。探索建立中日韩邮轮游艇产业合作机制,建设东北亚邮轮经济圈,促进建成邮轮港口城市。加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与商业、交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大项目,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完善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公共服务、旅游标识等体系及配套设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加强国际和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36%提升到45%。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会展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3推动商贸流通业便利化。以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便利化和连锁化水平,增强区域商贸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区、郊区和三大圈层商业空间布局,城区高端核心圈层要建设轨道交通换乘站和中心站商业配套设施,增加新型零售业态和标准化社区品牌连锁便利店等便民网点;郊区商业设施圈层要加强城郊型商业中心、城镇商业中心及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战略辐射圈层要增强与半岛城市群的合作,加快培育和建立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实施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计划”,开展“十百千”企业集团创建活动,培育1户销售额过500亿元全国连锁百强企业、2户销售额过100亿元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加强流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132%提高到135%。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4保持房地产业规范发展。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着力点,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业地产开发,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城市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推广组团式开发新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居住地产、旅游地产、商贸地产、临港地产、空港地产,实现与城市新型快速交通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规范发展房地产交易、中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42%提高到43%。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十三)壮大提升五大高端产业。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蓝色经济区及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要求,壮大提升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的金融、文化创意、中介、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五大高端产业,加快高端产业规模化,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1引领金融业创新发展。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在完善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强化金融区域带动功能,培植金融市场交易和定价功能。优化金融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金融城,提升香港中路金融街,加快形成“一城、一街、三区、多组团”的金融业发展格局。

进一步完善法人金融机构体系,争取成立大型金融集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重组海协信托公司,推动银行上市、融资和跨区域发展,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引进知名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法人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以货币、外汇、证券、期货、黄金交易为主的金融类要素市场功能,支持建设港区油品期货交割库、黄岛区股权交易系统、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探索建立区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大力培育商品交易类、权益交易类等非金融类要素市场,引导其进一步提升金融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探索发展蓝色金融、离岸金融、财富管理、第三方金融外包服务和电子支付等新型业务。争取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42%提升到6%。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2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发展。以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中心为目标,加快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图书大厦等文化设施,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化,加快培育日报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等10大文化龙头企业和100家重点文化企业。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视动画城等一批高水平园区建设,发展影视动漫、工业设计、演艺娱乐、出版传媒等产业,拓展数字文化市场。建成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市出版物交易中心,强化文化市场交易功能,提升“音乐之岛”和“影视之城”魅力。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左右,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74%提升到10%。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城乡建设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3提升中介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以建设区域性中介服务中心为目标,推动中介服务业由粗放发展型向规范专业型转变。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发展金融、鉴证、科技、人力资源、文体等五大中介行业。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管理制度,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功能完善、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3%提升到32%。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4引导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优先发展。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为目标,突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建设“数字”。开展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城市一卡通”工程和“无线城市”建设;发展通信、广电和卫星通信等传输业的增值服务,推进下一代互联网(NGN)、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数字集群通信网、无线城域网建设,完善城市信息化体系,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扶持发展软件产业,依托市南软件园、崂元软件园等园区,进一步提升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软件龙头企业,打造“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2%提升到3%。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5支持科技服务业领先发展。以建设区域性科技中心为目标,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中国蓝色硅谷和橡胶谷,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主体建设,深化与中科院等国内外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重点科研机构,推动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等载体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支持发展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监测等专业技术服务,提升科技对产业的服务能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海洋科技服务能力。开工建设科技馆,增强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功能,加快数字和网络技术应用,开展数字家庭、社区等民生科技服务和安全领域技术研发,提升城市智能管理和社会安全发展水平。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14%提升到2%。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民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十四)积极培育六大新兴产业。适应新技术、新需求、新领域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发展前景好、增长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会展、体育、节能环保、居民服务、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快新兴服务业产业化发展,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推动会展业品牌发展。以建设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为目标,推进展、会、节、事一体化发展,实现场馆现代化、展会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提升会展交易和消费功能。优化会展业的空间布局,推进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嶺海国际博览中心、北部国际会展中心三大展览功能区,规划建设小麦岛海上国际会议中心,完善现有会展展馆的综合及配套服务体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会展机构和企业,承办国内外高端会议和品牌展览,打造一批国际知名会展品牌。全力办好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会展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05%提升到07%。

(责任单位:市会展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城乡建设委、世园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2加快培育体育服务业。以建设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升体育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市体育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引进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突出海洋特色,大力发展帆船、航海等海上体育运动和休闲项目,做大做强国际帆船周。加强体育市场培育和监管,建立和完善以健身休闲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为支柱,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场馆服务等多业齐头并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产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培育体育新兴业态,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会展办、市商务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业。以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为契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德生态产业园等园区。加快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产业低碳化发展;发展环保工程服务,培育一批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碳交易市场,争取设立面向全国的排放权交易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绿色消费,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公用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4积极支持居民服务业。加快建立覆盖社区居民、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和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引导各类服务设施对社区开放。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大力发展家庭保洁、衣物洗涤、烹饪、家庭护理、婴幼儿看护等家庭服务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差异化家庭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适应城市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向社区覆盖和设施规范化建设,加快规划和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5提升教育培训业发展质量。按照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各类教育,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建设有关高等教育校区、职业教育园区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布局。整合教育、劳动保障、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集团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建100个对口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双高”名牌专业。引导教育培训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办学起点高、理念新、与产业升级、国际接轨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规划改造和引导发展适应少儿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公共场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6积极培育医疗保健业。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和海滨疗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全市医学中心和区域性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鼓励设立民营、合资、独资医疗机构,发展综合性、特色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医疗延伸服务。培育医疗保健消费市场,鼓励发展医疗美容、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推进社会化、专业化康复护理服务,形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医疗、海滨疗养、中医养生的城市品牌。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六、科学构筑服务业发展布局

按照城乡统筹、七区一体和产业融合、功能复合的要求,依托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色和交通条件,整合空间和要素资源,加快构筑“环湾集聚、梯度推进、五区带动、多点支撑”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协调、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十五)加快环湾集聚。按照建设环湾型城市框架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围绕中心城区,积极构筑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带,加快形成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产业高地”效应。

东岸。包括市南区、市北区、区、区、区以及即墨温泉等区域,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一般不再布局低端工业项目,加快城区老工业搬迁改造,腾出空间重点用于发展旅游、商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港航服务、海上体育等产业,建成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带。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局、市金融办、市旅游局、市商务局等有关单位,市南区政府、市北区政府、区政府、区政府、区政府)

湾北岸。包括城阳区、高新区以及新产业基地、少海新城等区域,重点布局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发展科技、信息、生物等技术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加快培育以海洋高科技产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人才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业平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联盟和技术联盟,打造总部企业基地、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科技商务中心和创业投资高地,构筑以高端人才集聚和高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带。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合办、市规划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区政府、高新区管委、市政府)

湾西岸。包括区、保税港区以及胶南市部分区域,重点结合先进制造业,布局生产业,发挥开发区、保税港区、港区、出口加工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提升保税港区功能,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形成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产业体系,打造以国际航运、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带。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规划局、市金融办、市商务局等有关单位,黄岛区政府、港区管委、市政府)

(十六)引导梯度推进。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胶南、、即墨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衔接融合,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布局现代服务业;发挥平度和莱西深入半岛腹地、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抓住机场搬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有利机遇,规划半岛陆路物流枢纽,建设服务半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的现代商品集散与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海、陆、空港优势,加强与半岛城市、沿黄流域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合作。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有关单位,胶南市政府、市政府、即墨市政府、平度市政府、莱西市政府)

(十七)实施五区带动。重点规划和推进前湾保税港区、新港城及周边区域、北部生态科技新城、世博园区及周边区域、温泉旅游科研新城等五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提升经济能级,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1前湾保税港区。突出功能整合提升和政策效应聚集放大,构建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港港联动的“多区港联动”发展格局,形成内外互动、合作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

(责任单位:保税港区管委、黄岛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金融办等有关单位)

2新港城及周边区域。统筹规划和推进新港区、临港产业区、琅琊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争取建设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枢纽港、大宗散货商品交易和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交易中心。

(责任单位:胶南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有关单位)

3北部生态科技新城。依托高新区及周边区域,重点建设发展大学科技园、市工业研究院、中科院光电分院等科技孵化器和科技研发力量,突出抓好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商务中心(TBD),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有关单位)

4世博园区及周边区域。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中高端房地产、商务商贸和都市产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国时尚、特色、品牌”的商务居住示范区和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基地。

(责任单位:区政府、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市体育局、世园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单位)

5温泉旅游科研新城。发挥温泉资源优势,突出旅游服务、科研、教育和文化内涵,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集聚区,并做好与风景区的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中国蓝色硅谷的核心区。

(责任单位: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

(十八)强化多点支撑。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服务业发展导向,按照可规划、可管理、可统计、可考核的原则,规划建设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科技信息等24个年营业收入或经营规模过100亿元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组织认定一批已建成的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到年,24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相关区市政府)

七、加强服务业重点建设

(十九)突出重点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以生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定向招商等方式,在金融、现代物流、商贸、科技信息、会展等产业领域规划和引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优选推进总投资7000亿元的55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每年推进实施110个,力促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实施十大战略性工程。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服务经济载体和城市综合体,重点推进大港区域功能转型及邮轮母港和配套工程、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区、前湾国际自由贸易港(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中心)、滨海新区和新都心、城阳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城、客运北站商务区、海上国际体育运动中心等十大战略性工程。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文广新局、市经合办、市金融办、市体育局等有关单位,相关区市政府)

(二十一)完善基础支撑体系。规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推进港、青连铁路、海青铁路、青太客运专线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铁路运输枢纽和欧亚大陆桥头堡。推进建设城市地铁、青荣城际铁路,健全半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完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加快通信网络和重大信息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城市。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房管局等有关单位,相关区市政府)

(二十二)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大宗商品、产权、资源环境和金融产品等四大类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油品、橡胶、化工、企业产权、技术产权、航运船舶、股权、矿权、文化产权、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加快形成小企业交易平台大市场发展格局。围绕高端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平台项目,扶持发展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业支撑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有关单位,相关区市政府)

八、支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二十三)实施服务业标准化。开展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重点推进旅游、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体育、社区、家庭服务、中介服务等领域标准试点、示范和标准制(修)订与实施,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的标准体系。

到年,新开展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0个,累计达到25个;组织制定50项具有特色的服务业地方标准,累计达到100项;生产业龙头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率达到50%以上。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四)加速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从行业、地域、企业三个方面做强服务业品牌,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到年,全市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名牌25个,累计达到80个;新培育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25件,累计达到50件,其中,国家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46件。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五)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大企业培育梯队。通过培育与引进,实施品牌战略和资本运营开展兼并重组,扶持和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较大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集团。

到年,力争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过50亿元企业达到60家;1500家过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九、深化服务业重点改革

(二十六)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国家要求,积极开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科技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领域改革试点。

推进金融体系、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开放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加快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试点离岸金融业务。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口岸管理体制,探索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支持前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深化旅游市场化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推动重点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推动旅游与文化、商业、交通等行业联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开展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工业、市场、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七)完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积极搭建平台,完善担保体系,鼓励银行资金支持服务业重点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扩大服务业利用民资、外资规模和比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经合办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国家部署,打破部门和行业限制,降低准入条件,培育多元化市场竞争主体,推动服务业垄断行业市场化进程。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活力。大力发展服务业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一批民营服务业企业。加快社会领域、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改革,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经营性文化艺术、竞技体育、出版发行、社会养老、家政服务等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二十九)培育要素市场体系。在加快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同时,围绕大宗商品、产权、资源环境等方面,积极构建各类特色鲜明的商品类、权益类交易市场,重点建设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国际航运交易中心、矿权矿产品交易市场、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完善油品、铁矿石、橡胶、煤炭、棉花、纸浆等大宗进口商品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品牌交易、商标交易、版权交易、文化产权交易、碳排放交易及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新型市场,积极建设城市商贸和农村流通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重点建设国家海洋人才中心,加快培育发展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新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单位,相关区市政府)

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展国内外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产业融合度和国际竞争力,带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三十)积极实施定向招商。完善定向招商体制机制,实施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每年引进一批发展层次高、产业带动强、税收贡献大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大企业,引进一批服务业先进技术、管理理念、通用标准和高端人才,提升服务业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实际利用内、外资金额累计分别达到3000亿元和100亿美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经合办、市实施定向招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三十一)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大力发展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劳务输出、对外工程、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有一定优势的国际服务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采购分销、物流等机构,收购国际品牌和销售网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集团。

到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国际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由年的85%提升到10%以上。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和国内企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依托市南软件园、崂元软件园、即墨鳌山服务外包基地等园区,实施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积极承接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业务,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打造“接包全球”的品牌效应。

到年,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分别达到15亿美元、10亿美元,分别提高到年的75倍、77倍。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技局,相关区市政府)

(三十三)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开展泛黄海中日韩次区域间经济合作,推动前湾保税港区拓展自由港功能,重点突破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邮轮旅游、游艇产业、离岸金融、离岸保险,建设中日韩经济合作试验区,加强与日韩在邮轮经济方面的合作,探索建设中日韩邮轮经济圈。推进“落实CEPA示范城市”,与香港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建设鲁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加强与半岛城市、环渤海城市、沿黄流域城市的区域合作,在海港、空港、铁路、旅游等产业领域建立紧密分工的协作关系,提升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合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十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区市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本地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抓手,切实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加快发展。

(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加快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多方联动”的服务业产业协调、综合改革、定向招商、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大企业和品牌培育等工作推进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六)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意见和促进金融业发展意见,制定出台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出台支持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等具体政策措施。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财税、资金、土地、价格收费、人才等扶持政策。切实落实好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建立完善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按照全市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设立市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培育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物价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七)完善统计体系。全面整合服务业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源,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和调查力量,合理增加服务业统计调查经费的投入,以保证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和掌握服务业发展的动态。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八)加强考核奖惩。加大服务业考核力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在全市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将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纳入市政府对部门的绩效考核。修改完善区市服务业考核办法,将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招商引资、大企业培育、综合改革、税收就业、统计分析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健全约束激励制度,奖励先进、强化问责,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政府)

(三十九)建设人才高地。完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以高素质人才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突出企业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实施海外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领军人才。加强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长期合作,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为服务业人才落户发展提供便利和保障。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市政府)

(四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国家和省市的支持政策,介绍国际服务业最新发展动态、先进技术,树立和推广服务业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