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78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2例,女性患儿为36例。足月儿分娩69例,早产分娩5例,低体重儿4例。
年龄为1天-7天,平均出生年龄为(3.25±1.5)月;体重为,2.1-4.15kg,平均体重为(2.9±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20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通过皮测黄疸仪测试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2.1.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患儿在住医院期间,各班护士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2)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对患儿皮肤发生黄疸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疸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4)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1.2.1.2护理对策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2)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蓝光照射疗法护理,蓝光照射疗法时注意用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及避光尿布保护会,保持暖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单面罩2-3小时翻一次,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78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98.43%。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86-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造成的,会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1],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造成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为了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4 h~7 d,平均(3.2±0.7)d,黄疸出现时间11 h~5 d,平均(2.6±0.4)d;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日龄6 h~7 d,平均(3.3±0.8)d,黄疸出现时间10 h~6 d,平均(2.7±0.5)d。两组患儿性别、日龄、黄疸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制定的黄疸标准[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2)排除生理性黄疸和先天性胆道畸形患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营养支持、纠正缺氧等一般治疗。在治疗前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游泳治疗护理 患儿在住院后及早安排每天1次游泳,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室温控制在26 ℃~28 ℃,水温控制在38 ℃左右,要保证游泳水质的清洁,颈部佩戴特制的游泳圈,在患儿游泳时用护脐贴保护患儿的脐部,每次游泳10~20 min[3]。
1.3.2 抚触治疗护理 在患儿沐浴或者游泳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治疗,抚触时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的顺序进行,每次15 min,2次/d,连续抚触5 d。
1.3.3 光照治疗护理 将患儿放置在消毒好的光疗箱中,照射温度设定在30 ℃~32 ℃,箱内湿度设定在50%~60%,每天照射6~12 h,对于重症者可延长至24 h[4]。由于将患儿放置在光疗箱中后患儿会产生恐惧心理,因而要用软毛巾包裹患儿适应几分钟后再进行照射,并且对患儿进行轻柔,从触觉和听觉上对患儿进行安慰,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并且及时对患儿补充水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1.4 观察指标
(1)胎便初排时间和胎变转黄时间;(2)血清胆红素和体重,其中血清胆红素测定采用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的变化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血清胆红素异常造成,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游泳治疗护理可以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胰岛素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能量消耗以增加患儿食欲;抚触治疗护理可以刺激体表神经,使脊髓排便中枢得到兴奋,从而促进胎粪的排出,还能够加速血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小肠对血清胆红素的重吸收;光照治疗护理能够改变血清胆红素的性质和排泄途径,在血清胆红素被氧化后产生胆绿素,并促进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以减少血清胆红素的水平[5]。通过本研究发现,早期干预护理患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改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国内文献[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游泳治疗护理、抚触治疗护理和光照治疗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血清胆红素的排出,缓解黄疸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萍.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2-94.
[2]肖翔燕.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以及排便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21(1):81-82.
[3]兰平.茵栀黄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340-3341.
[4]陈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5):141-142.
[5]刘丹华,李岚,刘彤,等.两种不同阶段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7-118.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4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xplore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neonates with severe hyper bilirubin emia.Method:108 cases of severe neonatal hyper bilirubin emia patients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and the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severe hyper bilirubin emia in neonates.Result: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108 cases of neonatal hyper bilirubin emia were: infection, perinatal factors,breast milk jaundice, polycythemia factor, hemolytic jaundice factors. For this, infection factors was 46 cases(42.59%);perinatal factors was 27 cases(25.00%); breast milk jaundice factors in children was 15 cases(13.89%), red blood cells increased was 12 cases(11.11%), hemolytic jaundice factors was 8 cases(7.41%). Infection factors in this study was main factors of hyper bilirubin emia.Conclusion:Neonatal disease wih high blood bilirubin was the main,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for the risk factors build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work, and effectively reduc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ppear high blood bilirubin.
【Key words】 High blood bilirubin; Newborn; Infection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00,China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1]。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有胆汁排泄异常、胆红素合成慢、新生儿肝脏摄取量较少、胆红素分泌过多等。近几年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越来越多,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2]。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分析新生儿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愈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其中男59例,女49例;顺产65例,剖宫产43例;早产患儿20例,足月患儿72例,晚产患儿16例;出生体重4000 g的18例。发病年龄7 d的患儿47例。
1.2 诊断标准
所选患儿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所示,若足月儿在出生时其(脐血)总胆红素>51 μmol/L,或出生24 h内的总胆红素>102 μmol/L,或出生48 h内总胆红素>153 μmol/L,或出生72 h后总胆红素>205 μmol/L,早产儿总胆红素>255 μmol/L,则可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
1.3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46例,其中肺炎感染的新生儿15例,败血症10例,其他感染21例,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42.59%;围产因素27例,其中胎龄因素4例,新生儿重量因素5例,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7例,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3例,其他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15例,占总因素的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12例,占总因素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造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3-4]。对于新生儿以及早产儿,医护人员应细心照看,因为此时的幼儿的血脑屏障不成熟、肝酶发育不全、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较低,大量血清胆红素涌进脑组织,聚集在神经细胞膜上,形成核黄疸,进而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5]。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要以预防为主,对于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产妇及幼儿要严格监督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中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的42.59%;围产因素占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占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占总数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占总数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3 d后,主要是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以及尿路感染等,对于此类患儿应当进行尿培养和血培养,为预防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应加强对孕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先传工作,从而有效的防治败血症以及脐带炎的发生。其次是围生期因素,其中包括胎龄因素、新生儿重量因素、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等,窒息新生儿多会伴随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等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儿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动功能,造成患儿血胆红素升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会造成患儿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对于此类患儿应加强围生期的护理工作,对于异常分娩的产妇,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或产伤,从而有效的避免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因素, 占总因素的13.89%,因近几年母乳喂养逐渐增多,新生儿患有母乳性黄疸也随之升高,患儿多表现为黄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退,因为部分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活性较高且含量较多,可以使胆红素葡萄醛酸酯发生分解,与胆红素相结合,生成未结合的胆红素,使小肠进一步吸收,加重患儿肠肝循环,提高了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所以,应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早治疗。
综上所述,造成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防治工作以及围生期的护理,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婕,谷献芳.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4-135.
[2]陈南侠,班树萍,余丽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55.
[3]赵培侠,刘小红,康燕,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366-367.
[4]刘芳,杨素艳,杜志方,等.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2):34-35.
[5]王艳,张军,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4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药泡浴 ;晒太阳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很重要,笔者采用中药泡浴,晒太阳等方法预防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足月顺产后第二天出院的新生儿960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大于等于2000g,Apar评分7~10分,外观无畸形,母亲健康,无乙肝病史,肝功能检测正常。
1.2方法
我院自2004年三月始实行顺产后产妇、婴儿无特殊情况,第二即可出院,第三天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上门为产妇及新生儿服务,包括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日本“美能达”牌JW-120)跟踪监测黄疸情况,分别取新生儿前额、胸前部为测定点,两者取平均值得TCD读数,每天监测一次,直至新生儿黄疸过高峰期,(即新生儿出生第6、7天)。
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四组,生后第三天起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中药泡浴法:(阴雨天多采用此法)中药(药物组成:茵陈50g,山栀子50g,如阴黄加生姜)煎水5000ml待至温水,泡浴15~20分钟,每天1~2次,共3~5天。②晒太阳法:上午及下午各直晒太阳(眼睛盖上眼罩,男婴保护好)半小时~1小时,平时放在光线充足处,冬天有条件的家庭可调至室温28~30度左右,尽量暴露皮肤,使皮肤与光线有直接的接触,多喂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及足量多的小便。联合组:采用联合晒太阳及中药泡浴法。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四组在治疗前经测胆红素读数无明显差异。
1.3 TCD读数诊断标准[1]
新生儿出生72小时,正常TCD读数为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出生72小时,TCD读数血清胆红数257-291umol/L,诊断黄疸发生。若TCD读数超过标准上限,则回医院住新生儿科治疗。
2结果
2.1四组观察结果
所有采用中药泡浴及晒太阳未见任何副作用,四组间黄疸发生率及黄疸发生持续时间及黄疸住院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见表。
2.2中药泡浴
从上表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黄疸发生率、黄疸的持续时间及住院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及体会
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主要原因是由于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至发黄,中药茵陈是传统的退黄利胆的良药,山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泻肝利胆之功,两者合用更加强清热利湿退黄的效果,阴黄者(皮色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所致,需在上两药的基础上加生姜以温阳化湿而利胆退黄。中药泡浴治疗作用机制是根据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体表面积大,药物以透过皮肤吸收的生理特点。[2]
而使体内胆红素迅速排出体内。晒太阳是利用未结合胆红素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转化为异构IXaE型,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3],而中药也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故此两者联用以防治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新生儿高胆血素症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故需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我院由于实行了产后48小时若无特殊就可出院,随后由资深的护理人员上门跟踪护理,新生儿血胆红素的高峰期均在出院后发生,(一般在第2、3天开始出现,第5、6天为高峰期),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有部分家属由于知识的缺乏,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家属就很难动员他把新生儿送回医院治疗,这就对开展这项工作就造成很大的难度。中药泡浴加晒太阳不但经济、方便、有效且无毒付作用,比起口服药物更易于让家属接受,更适合推荐用于家庭。
参考文献
[1]丁国芳整理,新生儿黄疸干预摧荐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26(9),468-469.
[2]张素琴、顾卫等.退黄洗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L1C9:983-985.
[3]张淑琴、蔡宝萍.新生儿常见疾病诊疗手册.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1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
1.3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2新生儿黄疸分类
2.1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2.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3.2 进行新生儿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 .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3.3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对于母乳性黄疸,停用母乳3天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并消退,一般不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黄疸早期可予口服给药干预,达到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的目的。苯巴比妥是肝酶诱导剂,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5mg.妈咪爱散剂是一种微生态调节剂,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1/2包。静脉输注白蛋白,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4 增加喂养次数,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以促进太分的排出「2.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对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天期间,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的排出,奶液过稀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足。
3.5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光疗期间予黑眼罩覆盖双眼,尿布包裹好会,其余部位充分显露,定期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两奶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3.6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3.7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喂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3.8 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若为母乳性黄疸,轻度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正确的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今就我科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432 umol/L的临床病例,采用蓝光持续双面光疗照射45例的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45例,所有病儿血清总胆红素均>432 umol/L,其中男26例,女19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 例。生后发病时间最早15 h,最迟17 d,
1.2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体检,处理后,即放入蓝光箱,我们采用持续双面光疗的方法,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
1.3 方法
1.3.1 仪器 使用EKS-02A型双面蓝光治疗仪(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产),波长为425~475 nm蓝光,光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35~50 cm,光明强度为2152.0-4949.6LX。
1.3.2 环境准备 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避免过堂风。
1.3.3 患儿准备 剪短指甲,处理皮肤、脐部,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带好眼罩,防止损伤视网膜,全身(只包小尿布),男性患儿保护阴囊。患儿进入蓝光温箱后注意记录入箱时间。
1.3.4 照射温度与时间 保持温箱温度为30℃~33℃,采用持续双面光疗。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每次8 h,1次/d,共照射18~30 h,平均为26 h。
1.3.5 观察项目 ①精神状态:好、一般、差;②吃奶情况:好、可、差;③体温:38.5℃;④心率:140次/min;⑤呼吸:40次/min;⑥黄疸程度;I度黄疸限于面、颈部,巩膜轻度黄染;II度黄疸遍及躯干及大腿;III度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包括手心、足心和分泌物;⑦大便颜色;暗灰黄色、黄色、黄绿色;⑧皮疹。
2 结果
共治愈患儿43例,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为4.3 d。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予治疗,1月半后并发胆红素脑病。光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2例,青铜症1例,均予暂停光疗后好转。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进入光疗温箱后,患儿取平卧头侧位,均给与人工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做好箱前交接班,特别是箱温要交接清楚,看清温度,24 h记录一次箱温,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4 h记录一次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随时记录母乳量、呕吐量、尿量、大便次数及大便的颜色。
3.2 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新生儿蓝光治疗中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要洗手,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新生儿,若接触则需要戴口罩。要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2 特殊护理
3.2.1 患儿应裸位于床中央,以获最佳光照位置。如患儿因烦躁移动,护士巡回时应予以纠正。
3.2.2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被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疗效。
3.2.3 全部使用双面蓝光照射,一般每2 h更换一次,可以昂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是应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3.2.4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如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4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治疗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广泛,熟练地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条件[3-5]。笔者认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密切注意光疗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呼吸、心率,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护眼,生殖器等及吃奶情况。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德凤,马莉,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凤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争议,中国使用儿科杂志.
[3] 王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诊疗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学; 黄疸,新生儿; 病因; 婴儿,新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1]。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院儿科5年来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现将其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06~200712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新生儿292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占收治新生儿疾病的30.82%。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42例,女48例;高胆红素血症出现时间为生后8 h至28 d,其中生后1~2 d 15例,3~6 d 62例,>7 d 1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2)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3)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2]。
1.3 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220.6~299 μmol/L 68例,300~350 μmol/L 14例,>350 μmol/L 8例,最高达591 μmol/L。
1.4 常见病因及发生率 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5例(27.78%),其他依次为ABO溶血20例(22.22%),母乳性黄疸18例(20.00%),感染性疾病15例(16.6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8例(8.89%),其他原因不明4例(4.44%)。
1.5 治疗及转归 本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凡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采用光疗,光疗时间18~72 h,并予保暖,纠酸,抗感染,供能,纠正窒息,保肝,肝酶诱导剂等治疗。大部分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发生核黄疸,死亡1例,主要因系小于胎龄儿,死于新生儿休克。
2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重者或由于诊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研究发现当早产儿血中胆红素≥136 μmol/L时,即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并有明显的远期影响[3]。应引起广大儿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的重视。它分间接胆红素增高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两类,但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发病首位,是多病因导致的结果。
本组病例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7.78%),该因素为综合性因素,与母亲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及用药(催产素等)、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喂养不当、脱水、酸中毒等有关。故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做好分娩时的处理,预防新生儿窒息、硬肿症,搞好新生儿护理等,都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ABO血型不合溶血占第2位(22.22%),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致脑干听觉传导通路损害和高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如母亲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死产史,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应警惕母子血型不合,做到早诊早治。光疗指征应适当放宽,应尽可能减少核黄疸的发生[5]。
母乳性黄疸占第3位(20.00%),主要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预后好,其预防主张早开奶,勤喂奶。
感染性疾病占第4位(16.67%),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占9例,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则主要系宫内感染所致。
G6PD缺陷为8例(8.89%),窒息、缺氧、感染可能为诱发G6PD缺陷的诱因,主要发生于男孩,多在出生后24~72 h发生,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可能并发核黄疸,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药物性溶血或蚕豆病史,应警惕。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这可能与胆红素代谢酶的暂缺乏有关,或系多种综合因素所致,故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1153.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305.
[3] 于海青,单若冰,谭丽群,等.降低早产儿黄疸干预标准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6):259261.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7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预防和治疗措施得当,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010~2011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现将其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男227例,女133例,男女之比1.69:1;早产儿102例,足月儿258例;顺产105例,难产34例,剖宫产218例,急产3例;出生体重1900~2500g 32例;~3999g 297例;≥4000g 23例;不详8例。
主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轻度黄染124例,中度207例,重度29例。生后黄疸出现时间≤24小时32例,~72小时201例,>72小时115例,不详12例。发热15例,哭闹58例,纳差26例,反应低下18例,抽搐4例,嗜睡2例,角弓反张和尖叫及肝、脾肿大各1例。
并发症:合并感染288例(80%),其中脐炎120例,皮肤感染102例,肠道感染54例,肺炎62例,败血症50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尿路感染6例,单纯局部感染92例,同时感染2个部位和(或)系统以上195例;红细胞增多症14例(3.89%),母乳性黄疸各17例(4.76%),窒息13例(3.80%),溶血病7例(1.90%),肝炎综合征10例(2.86%),颅内出血7例(1.90%),硬肿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各3例(0.95%)。
方法:采静脉血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103例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均>221μmol/L(12.9mg/L)、最高达322.5μmol/L,2例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均>257μmol/L(15mg/L),血清结合胆红素73例>34μmol/L(2mg/L)。乙肝两对半均阴性76例,HBSAb阳性76例,血细菌培养阳性64例,其中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4例,大肠杆菌2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枯草杆菌各5例。胸片有点和(或)片状阴影13例。
结 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本组3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诊断标准1,其中早期高胆红素血症89例(24.8%),晚期高胆红素血症271例(75.2%)。
治疗与转归:本组病例除病因治疗外给予酶诱导剂、白蛋白、光疗、停母乳等综合治疗。治愈192例(53.3%),好转155例(43.0%),自动出院10例(2.8%),胆红素脑病3例(0.9%)。
讨 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代谢紊乱、红细胞增多症、溶血及酶的缺陷为常见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本文结果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占同时期新生儿总住院人数的14.09%,其中早期高胆红素血症89例(24.8%),晚期高胆红素血症271例(75.2%)。本组病因以感染因素为首位(80%)。感染可引起细胞膜的破坏,产生溶血,同时影响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减低,血中未结合的血红素增加,重症感染使肌体耗氧增加,葡萄糖的无氧代谢增加,发生代酸,使Hb对氧的亲和力下降,组织缺氧而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加重高胆红素血症2。单纯局部感染是否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唯一和(或)主要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及多种病因作用,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易致高胆红素血症,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在有缺氧、酸中毒时很低的胆红素易致胆红素脑病3。早产儿即使血胆红素浓度
本组病例中围产因素占的比例较低,但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提高新生儿护理,预防感染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对高危新生儿应加强监测胆红素,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及早干预4,促使新生儿排出胎粪,使肠道内胆红素尽快排出,减轻黄疸,达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目的5。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据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达38.9%6。本组母乳性黄疸患儿4.76%,没有出现胆红素脑病,预后良好。
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可能与胆红素代谢酶的暂缺乏有关,或系多种综合因素所致,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减少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7.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存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儿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足月儿110例,早产儿31例,早产低体重儿10例,足月小样儿4例。
1.2 方法 将光疗箱清洁,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馏水到2/3满,接通电源,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据新生儿病情随时调节,相对湿度55%~65%[2],将患儿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睛状),以防损伤视网膜,全身,用尿布遮盖(男婴尤其要注意阴囊的保护),放入预热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1.3 结果 通过对15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疗,重视存在护理问题并加以总结,及时整改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均治愈出院。
2 存在护理问题
2.1 环境的变化 新生儿光疗时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灯光刺激及温度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表现为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肤损伤的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保护措施不当,皮肤易损伤。足月儿指甲超过指端,活动时容易划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肤;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肤擦伤;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引起红臀;光疗时间长,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眼罩处皮肤容易损伤[3]。
2.3 体温变化 光疗时荧光灯产热较多,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温中易发热,体温可达38~39℃,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红、哭闹、躁动不安等。
2.4 体液不足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者会引起脱水。
2.5 哺乳方式改变 光疗时新生儿与母亲分离,哺乳方式改变,新生儿室采用奶瓶喂养,有些新生儿不习惯用奶瓶,引起哭闹不安。
2.6 知识缺乏
2.6.1 护士自身知识缺乏 少数护士对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认识不足,如灯管灰尘,机箱湿化器的清洁处理不到位,灯管的使用寿命,新生儿皮肤扑粉或涂油剂等,均能影响光疗的效果。
2.6.2 家长知识缺乏 由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够,与家长交流不到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认识,对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预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如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医患矛盾。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其详细介绍光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通过良好的有效沟通,155例中无1例发生医患纠纷。
3.2 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针对环境改变,哭闹不安,护士应能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如尿湿、饥饿、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或腹胀的不适;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音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缺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可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
3.3 皮肤护理 入箱前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双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紧适度,能容纳一指为宜,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双脚套上袜子,减少与有机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肤损伤。光疗期间因过热,容易引起红臀,应及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潮湿及大便污染;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防止发生红臀,如发生红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状思密达均匀涂抹于臀红部位皮肤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禁止在患儿身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3.4 加强巡视和观察
3.4.1 观察眼罩有无脱落及眼罩处皮肤有无擦伤,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尖滑脱情况,并及时处理。
3.4.2 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随时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效果,发生警报信号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保持患儿体温36℃~37℃,及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防受凉或发热。由于散热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易致体温过低。足月儿夏天光疗时,也可因热量过高而发热。曾有1例患儿,体温36.5℃,进入光疗箱时,由于当班护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疗箱玻璃的通风,再加上夏季室内温度比较高,新生儿的体温升高至39℃,另一护士巡视时及时发现,汇报医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疗时应该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同时应保持通风,早产儿需置于暖箱内,以补充额外的热量需求。体温超过38℃,应停止光疗。
3.4.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光疗护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指导于临床,要密切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变化,光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检测血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儿哭声、吸允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发汗、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嗜睡、腹泻、呕吐、惊厥等,以及患儿大小便的性状、色、次数和量,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合理喂养 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护士应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间歇喂养,保持奶量摄入,每2餐喂奶间歇要给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儿哭闹,大量出汗引起的脱水、发热、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喂奶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3.6 蓝光箱的消毒与处理 使用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内、外,用清水擦拭1遍。湿化器水箱用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灯光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光疗效果,每天应清洁灯下及反射板,灯光使用1000 h必须更换[3]。在光疗箱旁边悬挂一本登记本,以记录光疗照射时间。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时停止光疗[4]。
4 小结
通过密切观察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满足新生儿需要,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能减轻患儿焦虑,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