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

第1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1、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描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

2、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育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

3、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讨论。而案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某些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的促进其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案例写作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的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

我们常说的案例研究在许多情况下特指对个别有显著特征的学生的研究,重点常放在对所谓“问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和行为、心理的矫治上。所以,案例研究特别适用于结合教育工作对那些处于极端情形(或特别优秀、或特别差)的学生进行研究和辅导,以及对那些无法预测、控制和重复事例的研究。例如,对学习困难生学习障碍的研究,对某犯罪学生行为原因的研究,对某学生采取特殊教育措施的追踪研究等。

2、案例研究的目的明确

案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而且研究形成问题的根源,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儿童成长有关的具体难点和时机上,加以辅导和矫治,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如某学生读书常不能专心,爱胡思乱想。时常想专心做事,但又不能自控,成绩比以前明显退步。研究者发现此现象后,就要调查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学生出现上述的现象。走访家庭,了解其生活历史,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等,找出问题的症结,对该生加以指导,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专心读书,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案例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 3、案例研究在研究时间上弹性较大案例研究在时间上可根据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确定长短。如对突然犯了错误进入公安局,后突然退学、辍学,或学生成绩显著下降的研究,应及时尽快尽早查清原因,制定方案,帮助和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时间不易拖得太长,以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有的案例研究不要求集中在一段短时间突击完成,反而会随事件的发展断断续续地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如对具有创造能力的系学生研究,或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研究等,要了解他的各科学业成绩,智力测验成绩,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交际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等,如果需要时还要追溯到学龄前,或跟踪研究到毕业。

三、教学案例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表现形式,一般由标题、背景、叙事、评析四个要素组成。

1、标题

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数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基本了解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复合式标题,除正标题(主要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自主探究——(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等。

2、背景

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

3、叙事

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执教者怎么想怎么做的、教学的即时效果——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实实在在地描述,使其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

第2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0-02

一、《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必然性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互动性较差,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不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影响了该门课程价值功能的发挥。从教学改革入手,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实效性不强的现状。

1.案例教学互动性较好。传统的教学互动,更为普遍的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然而,案例教学注重参与式、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形式上更为多样,不单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还包括学生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不是听众,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和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2.案例教学现实针对性更强。案例教学做到了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相对比较抽象。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的授课不能仅仅停留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揭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认为《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本原理不能与现实结合甚至离现实很远,学习理论知识很枯燥的现象。案例可以成为现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

3.案例教学更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目的性更强烈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案例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主体性的舞台。大学生已经不满足教师给予的结论性的讲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会提出一些质疑,喜欢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表现出独立性。大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出来,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选择。但是,由于对《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1.教学案例相对匮乏。《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相关辅导用书数量还不够丰富。案例教学用书的质量有待提高,一部分案例教学辅导书籍所给的教学案例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案例的与时俱进,不能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但是案例的编写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资源案例匮乏的情况,制约着《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运用。

2.案例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班型与课时。《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重点环节是开展课堂讨论。目前教学班级规模比较大,大多在100人以上,这样规模的教学给案例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也是十分有限的。其次,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比较有限。由于案例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案例教学会受到班型与课时等教学条件的制约。

3.教师教学改革观念的滞后性。案例教学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应该看到,目前对于《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少于理论探讨,其重要因素在于,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现代教学技术的操作能力与案例教学技能等。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下花时间选择案例、更新教学案例,而这部分工作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因此,案例教学难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4.案例教学的优势未得到发挥。一方面,学生对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还不熟悉,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互动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不够明确。正是学生对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自主性认识不够,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另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合理、详略处理得不好,就难以形成教学互动。因此在《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中,教学互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案例教学中案例个案的局限性。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案例展开的,然而,案例对实际情况的描述是有限的,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适当的增减内容。《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案例一般都具有针对性这一特点,一个案例只能从某个角度去反映或揭示基本原理。

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案例教学,并不是说案例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一方面案例教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立足于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去寻找弥补案例教学局限性的方法,让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1.注重《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利用,调动教师选、编、写案例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是解决案例紧张的途径之一。要培养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与收集案例的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带着审视案例素材的眼光来阅读书报与影视中的一些事件。解决《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不足的情况,还可以采用案例共享制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所高校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把收集案例的范围扩大,案例资源匮乏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2.教师认真学习案例教学的技巧。第一,教师在展示案例时要恰当。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案例内容的清晰展示和案例内容的详略展示,避免与案例无关的信息呈现。第二,重视案例问题的设置。尽量避免案例问题设置得模棱两可的情况,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尽快地步入案例轨道。第三,确定教师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在教学案例中应做好组织者这一角色。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应认真学习案例教学的技巧,以克服案例讨论冷场以及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3.学生要掌握案例学习的规程。学生难以进入案例的讨论环节,有大班情况的原因,也有学生对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怎么做缺乏清晰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除了案例所提供的表面信息,案例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重要信息呢?因此,要不断地引导阅读,不断地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得到重要信息。其次,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分析。运用《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对案例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方案,揭示案例与所学内容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使案例教学的互动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石燕.论“基本原理概论”案例选择的共性与个性[J].合肥学院学报,2010,(9).

[2]朱白薇,温汉雄.《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原则新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第3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22-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学专科学历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既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也不是传统的普通专科学历教育。而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即时上岗的应职应岗能力(含技能),又具备适应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所具备的素质与潜能,包括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项目案例正是起到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贯穿起来的纽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事例(即案例)的分析处理,掌握一般原理及方法,并借助这一原理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

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案例教学法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加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锻炼。但是,企业中的实际项目是想当复杂的,牵涉到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果直接套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易执行,学生也很难适应。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或者设计合适的案例,是一项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搜索和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已有的案例教学研究成果为数甚少。而且该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科学地将案例从实际项目中剥离出来,创建一个适合教学的案例库,是当前案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例来探讨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案例设计过程。

1 设计思想和总体构架

本项目案例是笔者为杭州泰格医药信息管理公司制作的一个医药产品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它与目前市场上的医药管理系统不同,后者侧重于药品管理,适合于药店使用。而本系统主要侧重于新药品在投入使用之前的临床试验与信息反馈。不仅实现了药品检测过程的复杂事务的处理,而且也对药品检测的任务安排也有了明确的管理。为新药品的应用提供了方便、迅速和准确的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测试,并在杭州泰格医药信息管理公司投入使用。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适用于实际教学,笔者发现如果全盘照搬该系统,在教学知识模块的系统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和教学的逻辑性设计了以下案例。

首先根据药品管理系统的不同信息,将其设计成不同的模块,为每个功能模块添加相应的功能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系统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模块:试验管理、任务管理、参试单位(参试单位必须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费用管理、文档管理、工作安排和用户管理等。在每一个模块里面,包含了与其相关的信息。

在上述模块的基础上,将每个模块又细分为不同的子模块,分别执行其不同的功能。为了方便教学,先设计出了总体构架图,如图1所示。

2 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

实际项目是一种隐性知识,教学案例是一种显性知识,怎样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怎样让学生由应试需要驱动型的被动学习变为项目开发需要驱动型的主动学习?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模块化教学,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根据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

2,1用户管理

该模块设置系统用户信息、职责分配和访问权限,如图2所示。

2,2试验管理

新药品在应用之前,需要大量的测试,因此参试单位和费用问题是生产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外任务管理和文档管理也很重要。本系统分为四个模块:任务管理、参试单位、费用管理和文档管理。

2,2,1任务管理

此模块把某种药品检测任务分成三部分:一般任务、访视任务和总体进度,如图3所示。

一般任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测试药品在测试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放在一个栏目中,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了解:药品测试的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实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检测药品目前正处于哪种任务的过程中,该任务的负责人信息等。

访视任务和一般任务栏目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只是记录访视任务的内容和过程,并记录任务执行的所有计划执行时间、实际执行时间和该任务的负责人。

总体进度记录了所有一般任务和访视任务执行的总体进度。

2,2,2参试单位

该模块提供了参与某种药品临床试验的参试单位和受试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该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疑和不良反应,如图4所示。

该模块可以很方便地记录测试单位和受试者的信息,被测药品的主要研究者、测试开始时间和计划测试的例数;并系统地记录检测药品的质疑,对质疑的描述和CRP物理页,产生的不良反应和采取的措施,以及该反应是否与所检测药物有关、是否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和对比。

2,2,3费用管理

该模块提供了测试某种药品所有费用的管理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将此模块又细分成三个子模块:付款、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如图5所示。

在付款栏目中,我们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了检测某种药品需要的所有费用,以及合同双方的信息。而在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中,包含了在检测此种药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培训、出差等各种费用。

2,2,4文档管理

在文档管理项目中,我们将文档分成了三类进行设计:一般文档、存档文档和申报文档。这样可以使用户能够很方便的对文档进行管理,并在每种文档中添加了保存和打印功能,同时,都建立了超级连接,可以直接打开Word和Excel文件,如图6所示。

2,3工作安排

该模块提供了进行检测药品所要进行的工作计划安排,在该模块的项目任务表中,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显示登录者所要执行的任务计划,而且登录者也可以修改、添加和删除自己的任务计划,如图7所示。

第4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一)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选择案例,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具体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只有典型的案例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一般的学习指导意义,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较好地认识会计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二是实用性原则。会计案例应是会计主体的实际活动内容,依据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去芜存精,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三是综合性原则。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以便于学生对有关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四是理论性原则。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与措施。

(二)案例来源案例库中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1)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师可帮助其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当地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及过程,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3)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根据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经过整理、改编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操作案例。在会计教学中将一些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作为教学案例;还可在网络上搜索下载、杂志、报刊中摘录等,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4)建立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资源共享,可建立校内或校际间共享的案例库。如经常性开展当地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与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将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条件去掉,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会计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均应设置,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让学生进行类似手工会计模拟业务的电算化会计实践,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体会电算化的特点,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的变化。目前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软件很少,教学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是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的功能存在欠缺,对处理数据的时间要求等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一些条件好的院校开始建立ERP实验室,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投入太大,另一方面,网络财务软件对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要求较高。所以,实验室最好有一套设计完善、又适于学生使用的教学软件。组织教学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开发的教学软件应该体现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具有诸如模拟业务的处理,与模拟业务的比较、学生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的自动提醒等普通会计软件不具备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辅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感到疲劳,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如果实验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

三、案例讨论、分析

(一)准备工作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课题、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操作资料的时间、案例操作的具体步骤、案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馈要求等;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加深对分析和处理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以案释教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学科理论知识,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会计学原理》中讲述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设计案例:第一步,给出案例。假设要开一个服装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要有资金,资金可以是自己的存款;也可以是亲戚朋友投入的;还可以是银行贷款。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一是投资者投人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第三步,启发思考。服装店筹足资金后如何运用。第四步,学生讨论。租门面、装修房子、购买工具和布料等。第五步,教师概括总结。服装店老板用筹集来的资金购买工具和布料、交租金和进行装修,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进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实践证明,通过以案释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讨论教师在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后,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演示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而案例讨论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上的债券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比较成熟的时候提出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的价格发行时,双方又应如何处理,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如,如果A单位销售了一批货物给B单位,A单位开了一张增值税发票,而B单位开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交给A单位。假设你是A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假设你是B单位的会计人员又该如何处理。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讨论,明确了会计主体的问题,练习了材料买进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方法;明确了记账凭证的处理依据是原始凭证,以及在不同阶段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收集、审核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在教师提示与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资采购案例,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案例演习及评价

案例演习是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探讨。如果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不要急于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企业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不仅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再如在《会计电算化》关于不同等级操作员的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费力逐条讲解,学生却还是弄不明白。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让其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不同操作员的权限,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也可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第5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73-02

一、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研究现状。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新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也是适应新课程的一种必然产物。案例教学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廖哲勋教授曾这样论述:教学案例的内涵是在特定教学背景(包括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等要素)下产生的案例,是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总结、提炼之后反应课堂本质的教学。优质教学课堂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教学前的案例设计,是教师在课前的所授内容的一种详尽的讨论和对融入新教学理念的探讨,这一类型常见于竞赛课和公开课等,但备课量非常大,准备时间从一个月到几个月不等,而且一般是集中了一个备课组或者是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而教学设计一旦完成,课堂质量和效果都很好。另一类是教学后的反思型教学设计,这一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具有普遍性,着重点在于教师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甚至在两堂课之间的思考和处理教案都是案例教学的缩影。

早在1870年,哈佛法学院就曾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在我国直到这次新课程改革实验深入开展后,案例教学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形成了案例教学的热潮。经过笔者的调查后发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地有针对性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实践效果。特别是在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著作《案例教学指南》,使案例教学研究形成一定的模式。

2.案例教学的特点。①较强的代表性。案例是典型且代表性的事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案例,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严密的推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客观真实性。所选案例是真实的,不加主观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③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二、案例教学的研究价值

1.案例教学在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案例教学的出现实际已经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沟通与共同促进发展的问题,案例教学承载着教育研究者与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梦想,即如何把抽象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共进的两难问题提供了途径;同时,案例教学研究成为促使教师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使案例教学的存在价值得到了体现。

2.案例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进一步的拓展。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3.案例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郑金洲教授曾对这个问题做过针对性的研究,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形式的应用,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

4.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形成良好教师文化。在互相交流研讨、听课、评课等教研动中互相促进提高,以教师群的合力一起深入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最终提高自身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等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1.教师对案例教学课堂操作待改进。首先,教师不能怀着畏难情绪抵制案例教学的开展;其次,教师缺乏从学生角度对现行案例教学体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案例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和合理定位。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置精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另外也要防止教师任课堂讨论自流,使得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达不到教学目标。加强教师职业培训,也是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尽可能让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真正占有主体地位的参与者。在课堂上,必须积极思考、发言,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学生既可以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能够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学生领会的就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使案例更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将推动教学多边活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学科综合化与教学模式最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各种教学理论的融合及在实践中的发展与丰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理论的繁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6):20-25.

[2]杨晓英.谈生物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5,21(2):22-23.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商利民.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56-60.

[6]于忠海.案例教学应用于新课程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5(4):46-48.

[7]黄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8]高玉娟.新课程高中生物学案例的筛选和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6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 核心素养 高效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there is a lack of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unscientific;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high; the overall level of students’ English knowledge learning is yet to be promoted and other issues. Therefore, we can trough the teacher-student linkage mechanism, scientific questioning strategy, concerning about the individual endowment of students, the “double cast” life education, enhance teacher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build efficient English classroom and enhance core literacy.

【Key words】English classroom; core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78-02

一、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状况问题分析

第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经过调查发现,约有六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本的语言技能和人文修养等;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运用能力与较高的道德品质;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道德素质、人文情怀;约有七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实中,部分教师在课堂只顾个人演讲式的讲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第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科学。

由调查数据可得,约有七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上借鉴现成的案例,进而再设计课堂问题等,约有一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周围其他高中英语教师的以往教学案例,约有二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总结后精心设计的。这表明虽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案例时,注重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但却忽略了内容的多元化与结构化,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

第三,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参与度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提高核心素养效果的关键因素。约有六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问答,然后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进行比较、融合。约有三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约有一成的学生只关心周围的有趣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有不少学生不能认真听讲,这严重妨碍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面向全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

二、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对策

英语教师适宜采取“教师一家长一社会”的三合作协同教学形式、三联动的育人机制,精设课堂教学内容,关注高中生个性禀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支持课堂教学的有效_展,促进高中生成长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培养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首先,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创造合适的情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多阅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因此我们应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积极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革。健全的师生教学共同体,可以清除师生之间的分界线,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其次,在加强师生双向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因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成为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二)以科学发问策略为载体,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

首先,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科学发出提问,一方面是扩大问题覆盖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把问题提给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做好随时回答的准备。因为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被提问到,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进行有针对性、适宜的提问,挑选具有不同层次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有效分解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做到精确理解英语课程标准,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同时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引人入胜。教师进行知识的重点、难点讲解时,要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成为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运用演示等手法进行提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综合性问题的时候,要有效分解问题,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根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真人”。

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精髓,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按照时展的要求,对人才的素养要求修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于一身,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对接,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具有个性禀赋的“真人”。

加强阅读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的去阅读、去思考,从而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阅读,对学生成长为“真人”至关重要。

(四)以生活教育为重点,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活人”。

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以帮弱促进英语学习的均衡发展。坚持“生活教学”理念现行,始终将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首先,将教学内容的核心定格为生活,这样才能全面使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上的满足,发挥其个人在社会整体运行中的重要价值。其次,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是课本,但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中,而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鲜活的素材相融合,在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时,将“活的知识”融入生活,以“双铸”生活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铸就具有双重素养的“活人”。因此,以立足生活的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铸就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加强教育教学与生活的互助功用,借助“活书”“活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 (五)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为关键,培养具有思维品质的“智人”。

只有善于思维,懂得思考,才具有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因此,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因素,根据不同特质的学生来确定“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方法论意识并非仅指教学方法的选用,更多的是唤起教师关于教学方法论的内在觉醒。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灵活地将教学各环节、各元素有效地融合,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反省、走向反思性思维,成为会思考、有思想的“智人”。这不仅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培养思维品质的智慧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与学者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上是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探索出一些提升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效果的现实路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刑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规范之一,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罪犯犯罪行为的申诉判断,罪与罪之间的界限以及刑法的适应等各种问题。而对于刑法学来说,其实践品格为人所熟知。然而,即便是社会对刑法的宣传力度比较大,人们具备了相应的刑法常识,这并不代表社会各界能够对其进行深入贯彻。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学院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过去的刑法教育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刑法条例的解读上,对于刑法条例的应用范围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刑法学教育教学理念的进步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与刑法学教育相关的书籍陆续面世与出版,这对我国传统的刑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课堂实践教学效果等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曲新久主编的《刑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就是很好的代表。《刑法案例教程》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刑法总则部分,共有十三章,涵盖了绪论部分、犯罪及其构成相、正当化事由、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罪数形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第十一章是关于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概述;第十二章介绍了刑罚裁量制度的相关知识点;第十三章论述了刑罚的执行与消灭相关内容,包含减刑的适用条件、假释的条件和追诉时效的期限等知识。第二部分为刑法分论部分,是从十四章到二十一章部分,涉及到了分论问题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而且多是以案例的分析为主要支撑,对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典型事件案例进行了相关的法理分析,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者在阅读该教程时,不仅会感受到刑法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还可以降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能尽快形成相关刑法知识的理性认识,所以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本教材借鉴了当代刑事法治的先进理念,尤其是融入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很好地区别了以前只局限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教材内容体系。从《刑法案例教程》的内容体系来看,该教材的编写希望能够为刑法论的学习者和相关法律的适用者提供一些实际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学习法律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对该书的研读,从相应的刑法案例中加深对刑法理论的认知,收获许多新知识,最终以此为依据,去解决法律适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刑事一体化”理念的精神指导下,教程覆盖了大部分与刑事、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并选择了很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教学案例,从到裁判的整个过程进行展现和评论,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刑法学的相关知识大有帮助。

《刑法案例教程》能够满足教师的多种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在编写质量和编写体例上也有新尝试。首先,《刑法案例教程》中的教学案例丰富多样,并且结合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对刑法学中涉及到的概念、理论和知识应用等进行了详细阐释。案例的导入和分析思路清晰、评析到位,能够很好地满足刑法学教师多样性的教学需求。而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读懂教材内容,形成对刑法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最终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法学意识,这是该教材的一大亮点。其次,本书引入了很多在学术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献著作,为学习者延伸阅读范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增强本书的指导性和通用性。最后,教材植根于我国现有的刑法分则与实践,对相关的罪名进行了认真地选择和深入剖析,同时导入了很多最新出现的刑法罪名和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案例,所以能够很好地满足刑法学教学的时代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刑法学知识的能力。

总体上,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刑法案例教程》的案例非常丰富,而且是比较常见的案例,让读者能很快理解并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其次,教程结构体系完善而富有特色,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典型案例的导入让该书更有可读性,完全没有专业书籍的生硬感。再次,该书的内容阐释通俗易懂,表述形式非常简洁,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突破疑难困难。最后,该书对相关刑法知识的描述,充分结合了现有刑法的相关规定,所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刑法、应用刑法。最后,该书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尤其是书中的典型案例,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利用教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副教授)

项目资助: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流转机制创新研究”(2014181);中国残联2014―2015年度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心理健康视角下残疾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以驻马店市为例”(2014&ZZ0004)。

第8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资料拓展;阅读教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1-01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其内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文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引入一些必要的资料,与教材文本形成必要的联系。这样,两者相辅相成,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在资料拓展方面,怎样才能使其更加有效呢?

一、资料拓展数量要适中

在阅读教学中,资料拓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但是,这种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教师一味注重拓展,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在阅读拓展方面,数量一定要适中,使学生需要的知识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

如,苏教版年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一课,主要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环保意识,知道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要注意保护动物。在教学时,为了丰富学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不少教师都拓展了陶行知的相关资料。这一做法并没有什么错,但有些教师拓展的相关知识太多,除了向学生介绍陶行知这个作者以外,还把陶行知的一些相关故事讲给学生听。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了教育目标,偏离了教学的主线,舍本逐末,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资料拓展数量要适中。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只需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以及他的教学理念就足够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想通过资料拓展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但由于数量过多导致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是主次不分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堂资料拓展只有数量适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资料拓展要以文为本

在阅读教学中,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拓展无疑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资料拓展只有基于文本、从文本出l,才能真正起到为解读文本服务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资料拓展时,一定要围绕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算是恰如其分的拓展。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主要通过三个典型事例的叙述,表明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在滴水穿石启示的论证上,作者精心选择了国内外三个典型人物的事例,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认识,教师大都采取资料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资料拓展的时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这些人物的介绍上,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了教材文本,丧失了资料拓展的本意。因此,在这一课的拓展上,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主,适当向学生拓展一些其他人取得成功的事迹。这样的拓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说服力也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资料拓展脱离文本,导致资料和文本不能合为一体,影响学生对说理文的理解,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资料的拓展要基于文本,要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服务,这样的拓展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三、资料拓展要由内而外

资料拓展作为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要想使其更加有效,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基础,注重资料的由内而外拓展,并把内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达到拓展为阅读文本服务的目标。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目前人类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方面已经做出的贡献,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热爱海洋、热爱科学的理想。在教学时,教师以文本素材为媒介,从海洋与人类的联系出发,由内而外进行拓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资料拓展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资料拓展由内而外,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整合运用,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学习效果很好。

第9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5-0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和盘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在独立探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发现、敢于发现和善于发现,对于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发现的生长力――培养发现意识

学生虽然是天生的发现者,但是他们敏锐的发现意识、积极的发现欲望仍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拥有一颗乐于发现的心灵,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如在教学课文《天火之谜》时,我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开启了发现之旅: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1:什么是“天火”?

生2:“天火之谜”最终解开了吗?

师: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并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深入地读课文获得答案。现在,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天火”就是雷暴,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那么,你知道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吗?

生:不知道。

师:古人也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因而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甚至是迷信。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很多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那么,“天火之谜”究竟是谁解开的呢?他是怎样解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选择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再进行文本解读,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深度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可见,从课题入手,让学生主动“破题”,再把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相比较对照,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发现的助推力――激活发现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激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深入,这是营造阅读教学良好氛围、保证学生阅读能力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如在教学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时,我设计了“维生素C大联盟”的活动,激活学生的发现兴趣。1.激疑释疑,储备知识。分小组讨论:(1)什么是维生素C?(2)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3)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4)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2.查找资料,准备素材。(1)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检索,阅读关于维生素C的资料,并做好记录。(2)请家长协助,准备你喜欢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3.开展活动,交流赏析。(1)分小组介绍所带的含有维生素C成分的食物。(2)动手制作维生素C食物拼盘,提醒学生使用刀、叉、勺等工具时注意安全。(3)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

可见,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抽象的营养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也充分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

三、发现的拓宽力――提升发现能力

发现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和自行发现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各种发现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为了发现而发现,使发现流于形式。而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让知识学习饱含情感因子,进而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情感氛围中去主动发现。

如在教学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他们受到一次感恩教育的洗礼?让文本中的情感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呢?其实课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即这是一次“迟来的回报”――作者觉得这一抱来得太迟了,感觉这一抱让时间倒流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这一情感。1.情境带入。播放“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然后让学生把在和妈妈相处过程中,最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2.以情入文。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再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3.诵读达情。教师选几篇写得较好的小诗或儿歌,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背景音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