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电气控制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控制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Abstract: Due to large structure and concealment and dispersibility of components, the loading machine is not suitable for object teaching. The Liugong 856 Loader electrical failure simulation test bed developed by our college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small siz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lab directly.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There is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it occupies small room in the lab. It is of certain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electrical course.

关键词: 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开发研究

Key words: loading machine;electrical failure;simulation;test bed;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H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32-02

历经60多年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产销大国。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表现依然良好。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确定了2010年前投资4万亿用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其中一项是继续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装载机行业最具代表性。我国轮式装载机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ZL50型装载机为主导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独立的产品系列和行业门类。与工程机械其他机种相比,轮式装载机的桥、箱、泵、阀及缸等零部件产品配套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体系。由于装载机应用范围广,因而整个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小,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国内装载机销量超过25万台。国内装载机市场的营业额近年来一直约占我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总营业额的半壁江山,其行业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我省工程机械销售企业进行调查,结合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省装载机的保有量已近3万台。装载机是机、电、液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产品,性能好、价格高,在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应用最广泛的施工设备。随着装载机销量的不断增加,装载机技术服务、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对服务、维修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省工程机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我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目前,我院工程机械分院设有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等4个专业,并分别与吉林柳工机械销售集团等9家企业合作成立了22个企业冠名班,使在校学生全部实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调查得知,有近30%的学生在从事装载机的整机与零部件销售、技术服务、设备维修等工作。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机械、液压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据走访调查,技术人员普遍反映在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能力较弱,因此提高学生在电气系统维修方面的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装载机属于中型工程机械,由于结构庞大,电器元件分布隐蔽、分散,对实验场地要求较高。并且由于装载机车身高大,进行故障排查时,学生来回上下不便且不安全。考虑到装载机以上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并不适合实物教学,因此产生了制作装载机电器故障模拟实验台的想法。实验台与实物相比,由于尺寸较小,可在实验室内直接进行实验。另外各电器元件布置时不受车辆实际位置的影响,可将各系统的元件按系统分块布置,更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掌握。与实物教学相比,所有的电器元件均展现在明处,更加直观,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较好,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占用实验室空间小。

本实验台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开发设计。实验台的特点是可供学生亲自动手安装电器元件、连接电路、组成实际的装载机电路系统。实验台的元件尽可能选用原车装用的部件,各电气系统电器元件的布置既要遵照原车位置,又要方便实训教学,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可准确、形象、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装载机电器元件的结构及各电器元件的控制原理等,让学生利用获得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在工作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我们对国内同类院校及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得知,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尚属空白,装载机生产企业中也没有制造该产品。因此,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的开发不但能使学生对装载机电气故障的查找以及排除方法熟练掌握,满足我分院学生在电气方面的实习实训、综合技能训练要求。同时,可以面向合作企业,对服务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对装载机操作手、修理工进行技能培训,对于提高装载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全国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我们通过对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个品牌的高端机型进行研究比较,选取柳工最新产品CLG856机型为基础进行开发与研究,CLG856装载机代表了国内外装载机的最新技术,在柴油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工作装置电液控制系统等方面极具代表性。试验台是我院与校企合作企业之一的吉林省柳工机械销售集团联合开发,包括装载机信号仪表系统故障设计、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设计及空调系统故障设计等实训项目7个,设置各类故障点50个。其中,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等都代表国内外装载机行业的最新技术。本项目的开发按照市场调研、材料收集与整理、设计方案研讨与制定、实验台设计与制作、实训项目模拟设计、参数测试与调整、项目总结的路线进行。首先,进行项目预测及可行性分析,对零部件市场进行考查,认真记录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及价格,并根据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模拟。以柳工装载机的装修手册、技术读本为参考文献,并综合国内外主要品牌产品特点进行开发与研究,力求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吸取常见教学实验台脱离实际太远的弊病,尽可能的做到实验台一方面接近实际,一方面又利于教学。

①从本课题立项开始,课题组成员就开始对国内的装载机市场进行调查,并搜集各种机型的相关技术资料。通过对国内市场分析最终确定本课题的实验台采用柳工CLG856型装载机。②确定了机型之后,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多次前往柳工在长春市的销售和维修网点考查,对整车零部件进行筛选,选取实验台上需要装用的零部件进行记录,确定最后需要购买的零部件。③根据所需购买的零部件目录确定实验台的大致尺寸。④考虑到实验台的外观效果决定采用不锈钢材料做为实验台的骨架。⑤实验台大致尺寸和材料确定后,接着需要考虑的是实验台的形状,形状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考虑到实验台上零件的布置,最后课题组决定采用双排台面布置,在下层台面布置一些布线以及一些相对较沉重的部件。在上层台面布置质量较小,需要经常检测的零件。由于同样需要经常检查下层台面的零件和线路,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最后决定将上层台面制成可翻转式。⑥在进行教学实验时考虑到实验台承载,对实验台底部进行了加强,并采用较厚的钢板。⑦对于车上相应零件的布置位置我们采用尽可能布置在原工作位置的方法进行实验台设计,尽可能的使实验台与装载机实物接近。⑧考虑到教学的要求及故障设置的方便性,实验台设计有一个故障开关柜,实训教师只要在开关柜上打开或关闭开关就可以轻松的在实验台上设置故障。⑨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便性,为实验台制做了使用说明书。⑩另外对实验台的电路用CAD软件进行了精心绘制,带有线束颜色与编号的彩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实验台的电路进行学习。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的制作,填补了国内装载机行业电气培训项目的一项空白。提高学生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方面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改变学生普遍在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偏弱的局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工作后设备的技术服务与维修的岗位能力,也可以面向工程机械、交通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面向社会为装载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于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骆培荫,廖凯.浅析装载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J].工程机械,2007(05).

第2篇: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维修条件 预防维护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其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而数控机床的身价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一般都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机床长期安全平稳地运行, 降低维修费用,应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对这样的设备往往更多地是看重其效能,而对合理地使用不够重视,更对其保养及维修工作关注太少。日常不注意对保养与维修工作进行创造和投入,出现故障临时抱佛脚,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勇于实践。要积极投入数控机床的维修与操作的工作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习并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最后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做好维修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高,从中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当维修人员具有了这些素质后,数控机床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很快排除,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效能。

二、具备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不仅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考虑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的采购渠道要快速畅通,同时要有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每台数控机床应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资料以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等。

三、要对数控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

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还要对数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预防性维修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首先,在设备的选型中,应从维修角度来选择数控设备。除了考虑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还应考虑其可维修性参数。可维修性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展水平的技术含量;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等。这里特别要注意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备份系统盘、PLC程序软件、系统传输软件、传送手段、 操作口令等,缺一不可。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 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转贴于

其次,要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第三,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 数控机床如果较长时间闲置不用,机床的各运动环节就会由于油脂凝固、灰尘甚至生锈而影响其静、动态传动性能,从而降低机床精度,严重者会导致油路系统的 堵塞,影响数控机床的使用。所以,在没有加工任务的一段时间内,最好经常以较低速度对机床进行空运行,至少也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甚至每天都应通电。

最后要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总之,数控机床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虽然数控机床的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各类数控机床的保养方法基本相同。只要操作者与维修人员做到认真操作,精心维护,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减少维修费用,从而保证了数控机床更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切实贯彻了设备管理以防为主的主导思想,从而有效的保证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

[2]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3篇: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电气工程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必须积极开拓,建好一批有层次、相对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第一点是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第二点是要具有系统地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和处理企、事业单位中日常电气控制与运行的技术能力;第三点是应获得较好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际工作能力;第四点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锻炼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决策工作。

1.2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按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应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不是毫无联系的排列,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又相互融合的专业体系结构是必需的。根据本专业特点,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涉及本专业的课程可划分为四个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群、自动控制课程群、电机与电能系统课程群。

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本专业应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并优化其教学内容,特别是应加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PLD等内容的学习。由于自动化的发展一直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工业自动化的前途在于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小的控制装置到大型的控制系统都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处理器及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及应用、工业计算机网络等。另外工业工程系统实现的重要原理及技术,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对今后的控制工程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实践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与学习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研究建立了四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它的层次性体现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认识性实践,到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建立知识和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对课程的优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系统性的实习环节。通过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学分平台,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意向、实习兴趣和特长,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组织实验和实习教学。在系统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从元件的选择到系统的组装,从单元电路调试到系统调试,使其具有系统实践应用能力。

2.1 要抓紧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努力建设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开放教学体系,并逐步扩大开放教学的比例。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顺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与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

2.2 要保证实践教学基本条件

我们一方面要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道路。以实现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的目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法

基础课一定要给较多学时,让学生牢固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专业课的门数较多,学时较少,主要给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在重点、难点讲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思想。电气工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必备的两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又一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4 结语

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高等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

1 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通常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开发型和操作实用型三个层次。高职高专应培养操作实用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1]。

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建设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等级制考核。以省级高职精品课程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引领全国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操作实用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

2 课程建设与改革

2.1 社会需求调查。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三类:①机电设计方向,包括:计算机辅助绘图、运用CAD/CAM 技术进行机械设计;②机械制造工艺方向,包括:数控加工编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工装设计与制造、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等;③机电控制方向,包括: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维修、技术改造、管理等。根据市场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机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和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机电控制三个专业方向。

2.2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高职课程需突出工学结合,双证融通,强调实践性、职业化、一体化;课程设置要抓基础和抓应用,淡化中间。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机械图学技术:包含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Pro/E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绘制产品零件图和装配图,能正确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绘制产品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熟练运用CAD/CAM 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和加工编程;取得国家制图员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

机床与控制技术:包含机床、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机床维修技术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特点,能正确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掌握液气压传动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掌握工程中常用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掌握典型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取得电工或钳工中级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加工技术:包含机械制造基础冷加工部分、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数控加工技术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产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取得数控机床操作工(车或铣或加工中心)中级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机电控制技术: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机械机构、PLC、组态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机械机构、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组态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其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掌握自动生产线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

2.3 课程的实施。以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说明如下: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核心设备是由PLC、变频器和交流伺服驱动器组成的控制系统,高端的涉及到分布式控制系统。从设备的布局到元器件的焊接和参数的设置,从专业素质到心理素质,从大到小,从综合能力到基本能力,从电气到机械,从强电到弱电,从硬件到软件,能够具备动手能力为重点。这些教学内容可由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讲教师讲,也可由相关课程的教师讲,还可由外部企业专家共同商讨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

2.4 教材建设。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在PLC课程教材建设中,以解决利用PLC实现机电液气控制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课程内容,按典型PLC的典型应用实例进行技能训练;突出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方便学生使用;内容简明扼要,穿插各类图片、表格、标志、标识;典型案例的选择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适宜;加强校企合作,我校和信捷电子合编实验指导书、共同组织实训、共同编写教材,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

2.5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与学生一起提出合理的项目任务,由学生进行咨询、制定项目计划方案,计划方案经教师认可后,由学生合理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并自我进行检查评估。最终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学生实施项目的结果做出评价。

2.5.1 精心整合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分解到三大模块中,同时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对应的实践知识有机融合的原则将每个模块再细化成若干个子模块,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5.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力求教学过程一体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备好教学内容。要围绕岗位应知应会要求,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应的技能融合起来,做到彰显理论,强化技能。其次,精心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示范、技能训练、技术纠正、巡回指导等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上,教师要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现场对照实物,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讲解理论知识,同时要将讲授与演示、示范结合起来,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要用较长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练习,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共性错误要集中讲解与示范,予以纠正。总之,现场教学要精讲多练,讲练合一,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先从理论到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然后再从技能到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5.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力求教师能力一体化[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仅由一名专业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要求专业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理论,又要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发生错误还要及时纠正。作为教师,自己要练好内功,力求自身能力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作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让专业理论教师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让实习指导教师对理论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要多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的不足,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中有乐,在乐中求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考核方法。按“等级制”进行综合过程考核。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可向老师提出,并与教师进行沟通,让师生双方都认为评价结果是合理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师与学生互评,随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能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支持项目驱动式课程教材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势在必行;缺乏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与企业合作的的力度还需加大。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雯虹等.机电专业发展建设的探索.北京:决策探索.2007

第5篇:电气控制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焊接质量 聚乙烯燃气管道 焊接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welding of PE gas pipeline weld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to ensure welding quality industry develop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Keywords: welding quality polyethylene gas pipe wel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Q3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聚乙管道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燃气输配行业中,聚乙烯管道的焊接质量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和至关重要。这促使行业相关制造商、管理机构和国家监督部门对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焊接技术问题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重视和规范,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究聚乙烯燃气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状况。

1 聚乙烯燃气管道元件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上世纪在管道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进步,特别是在燃气输配行业中,聚乙烯燃气管材、管件、阀门、钢塑转换等(通称聚乙烯管道元件)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具有超过传统的金属管道的势头。

燃气用管道元件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经过多次性能改良目前PE管生产主要用专用的混配料,分为PE80和PE100两个级别,目前燃气公司多用的为PE100级别的聚乙烯管道元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PE燃气管的研究工作,从1982年我国首先在上海使用PE燃气管试验输送人工煤气开始,到今天的大面积使用,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国内推广使用PE管的要求,国家于1995年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GB 15558.1-1995)、《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GB 15558.2-1995)和《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1995)。随着行业应用技术的变化和提高, 又于2003年《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一部分:管材》(GB 15558.1-2003代替GB 1555.1-1995);2005年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二部分:管件》(GB 15558.2—2005),并废止(GB15558.2-1995);2005年修订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2006年颁布了《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TSGD2002—2006);2008年修订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以及其后的钢塑转换和阀门标准制定。以上一系列实践、研究、标准规程和规范的制订、更新,为聚乙烯燃气管道元件的发展、生产制造和应用确定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施工标准。

2 聚乙烯燃气管道焊接机理

聚乙烯材料的焊接,由于分子量不一,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所以聚乙烯材料的焊接可以视认为混合物的焊接,基本有以下两种焊接方法。

(一)热熔对接法:使用专门加热工具对元件两端部加热至粘流状态后,在压力下将其焊合。

(二)电熔连接法:将非金属材料制电熔管件通电加热至表面熔化,使之与相接触的另一元件焊合。

它们的焊接机理均应为:用外加热能的方法,使分子间相互运动、渗透,使分子量相对在同一区间的两种聚乙烯材料的端表面粘流、熔化,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焊合。

3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质量的影响因素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不论是热熔和电熔其质量影响因素都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⑴ 焊接操作过程的正确性:由经过培训且合格取得国家认可考试机构颁发的特种设备非金属焊接操作人员来保证;

⑵ 使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焊接设备和专用工具:通过设备正常维护和检定保证;

⑶ 合格的管道元件:由制造厂家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且制造厂家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

⑷ 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按照相应规范执行并进行必要的焊接工艺评定;

⑸ 正确的焊接环境:在焊接施工过程中主要要考虑天气、正常焊接工艺参数适用范围、供电电源对焊接设备输出参数的影响等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相应的预案来应对。

4 焊接设备及机具的发展水平

目前在国际国内使用的电热熔焊机在电子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发展比较成熟。产品技术标准发展比较快,国际上有ISO12176-1(热熔)和ISO12176-2(热熔)两个标准,国内有GB20674-1(热熔)和GB20674-2(电熔)两个标准。除此而外,在多种杂志上出现高校、企业根据生产研究进程形成的大量的论文,这对电热熔焊机技术的发展和日臻完善都起到了很大作用。综合工程中的焊接设备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目前国内的电热熔焊机发展水平:国内市场上的电热熔焊机性能、技术、质量水平高中低档各有秋色,因成本引起的销售价位不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从技术角度来讲,高品质的电熔焊机、热熔焊机均达到焊接聚乙烯燃气管道所需的必备电压、时间(或温度、压力、时间)程序控制功能,且精度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工程质量跟踪要求,该类焊机具备管理信息录入和存贮、输出功能,这些信息包括工程编号、焊工编号(最根本有效的项目)等;如此该类焊机就可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在工程管理配合到位的情况下,可提供有效的焊接质量跟踪数据。所以,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工地用焊接设备质量和性能发展水平与国际同等产品质量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5 焊接过程作业的规范性

聚乙烯燃气管道焊接接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非常有效的事后非破环性检测方法,其质量保证主要诉诸于规范地、标准地、正确地焊接过程作业。此方面设计三个问题:

⑴ 作业过程的标准化:这一点在《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TSGD2002—2006)有明确的规定,相关规程里也有不冲突的表述,应该培训焊工严格执行;

⑵ 作业人员的培训:国家于2010年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 Z6002-2010),对作业人员资格取得应具备的素质和考核管理方法做了详细规定,目前全国20多个考试机构在开展此项工作,这对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焊接质量保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人员培训过程中,要特别重点强调和让他们具备焊接过程完成后的非破环性检查能力和责任心。

⑶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PE材质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有差异,其可焊接的最佳温度就有可能不同,相应其它焊接参数也可能要做调整。这一点就需要作业人员和管道使用方要有此意识,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焊接参数的适用性。

6 焊接过程程序的发展

电熔焊接的熔接过程因管件大小不同和特殊工况要求可以增加预热阶段。

热熔焊接目前国内多采用的德国焊接技术学会的DVS2207-1标准、英国的焊接标准和TSGD2002-2006里附录的焊接参数标准,这三个标准在使用时要注意跟进相应标准的最新发展成果。除此而外,国际上在这方面还有如下发展趋势:

将热熔焊接程序按如下分类,熔接程序常见的有等压焊接冷却和降压冷却两种,按国外标准可分为三种:一级低压熔接、二级低压熔接、一级高压熔接。焊接参数一般采用的欧洲标准DVS 2207-1995,此外还有美国标准和英国标准。国家规范TSG D2002-2006里提出的参数就最接近于欧洲标准。

综上所述,为确保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焊接质量,在今后的技术工作中还需作如下工作:

⑴ 焊接设备的质量监管工作:形成相应的管理程序、检验标准,对焊接设备定期进行质量确认和校验工作;

⑵ 焊接工艺评定工作:该项工作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机构的确认和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的应用;

⑶ 熔接程序的优化和新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技术培训中心.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技术教程.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63-200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马长城,李长缨.城镇燃气聚乙烯(PE)输配系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5558.2-2005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1部分:管材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5558.2-2005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