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保 国情教育 数据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他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
二、结合我国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使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环境专题讨论,掌握有关环境教育的新信息,从而加深对环境教育的新认识、新理解。类似的还有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环保宣传的好素材。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将市面上的各种洗涤用品使用后水质是否含磷、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对比;还将一些能降解的塑料袋与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一起埋入实验田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还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深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四、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 通过创设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涉及的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随机应变,就目前全球关注、防范、重视的环境问题创设实验,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
比如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防范全球气候变暖。那么在教学二氧化碳,讲到温室效应时,可以创设一个实验:收集两瓶气体,一瓶盛空气,一瓶盛二氧化碳,在两个瓶中各放一支温度计,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然后放在太阳光线下照射。过一会儿,观察到两支温度计的温度不一样,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趣。通过简单的实验,使学生分析、讨论、明白,在相同条件下,温度不同是由于集气瓶中所装的气体不同,从而解释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性气体含量的增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散发,使地球的表面平均气温上升。然后再讨论地球表面气温上升会导致什么样严重后果?并结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内容联系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人类必须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多植树造林等,才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2 通过探究、改进实验,防止污染,强化环保教育
在教学时,教师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探究性改进。例如,研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铵盐检验时产生NH3,CO还原氧化铁实验中CO的使用等,往往可能污染或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改进实验,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装置改进(如多余的SO2通入碱液的吸收,可用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NaOH溶液),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再如有毒气体CO等,增加酒精灯燃烧尾气处理装置)。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再者在改进化学实验时,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溶液酸碱性检验实验时可改用点滴板),这样不仅节约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 创设家庭小实验,推进环保教育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没有被人们重视,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外活动和自主探究尤其重要。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实验的能力,也要从中推进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教师应针对教材,不间断地创设家庭小实验。比如,笔者就当地水污染的情况,组织布置学生回去测定水源的酸碱度,了解主要的污染物,探究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净化水源等。再如:如何帮辛劳的妈妈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市场上买一些木炭用纸包住放入冰箱1~2周后观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对水资源、空气的污染等,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对水资源、空气的污染。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努力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徐春放,刘义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化学教育,1999(2)
[2]张魁柱,郭海鹰,刑振清.实验改进与环保意识[J].化学教育,1999(2)
关键词:幼儿园;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心灵;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46-02
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国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保意识是在学生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园处在农村,学生都来自周边,相较于城市里的学生,我园大多数孩子缺乏环保主动性,环保意识也相对差一些。个别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由于地区的局限性、家长的素质,导致孩子难以付诸行动,导致言行不一致。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孩子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因此,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学生一日活动中呢?
一、环境创设――让心灵感受环保的存在
叶圣陶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我们幼儿园根据办园理念“生态南幼,环保南幼”,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上,要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喜欢热爱大自然,之后才能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1)自然环境的创设。一进入到幼儿园,首先就是一大片“生态园”,里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鲤鱼,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围着小池塘仔细观察小鲤鱼。在种植区,为各个班级准备了一小块地,老师可以带着孩子来种一些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幼儿园内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了各种各样的鸟窝,春天的时候经常会有小鸟停在鸟窝里休息。在树上不仅有鸟窝,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环保小卡片,卡片上孩子们写了一些保护环境的办法,孩子们走过路过的时候可以看一看、说一说,提高环保意识。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记得第一次带孩子们来看小鲤鱼的时候,孩子们可兴奋了,叽叽喳喳地在池塘边说着话,有的还用手拍打池水吓唬小鲤鱼。这时,有个孩子就问道:“小鱼儿为什么都在中间不过来呢?”我摸摸孩子的头说:“因为你们在池塘边吵吵闹闹,小鱼们害怕了,而且还有些小朋友总是玩水,吓得小鱼儿都聚拢在池塘中间不过来了。”听了我的回答,调皮恶作剧的孩子也似乎觉得自己做错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我对孩子说:“你们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了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把食指放在嘴边上,相互提醒着:“嘘,轻一点,我们要安静,这样才不会吓到小鱼。”从此之后,每次带着孩子们来看小鱼儿,大家都会轻手轻脚地相互提醒。从孩子们这小小的举动可以看出,孩子们知道要保护小动物。虽然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是量变会引起质变,而且会有质的飞跃。
(2)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区域活动正是幼儿园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途径。学生早晨来园,可以进行区域游戏。除此之外,还有角色游戏、课间游戏时间。所以,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渗透环保理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了切合我园的“环保”特色,教师在每个班级都增设了一个“环保体验区”。在这个区域里面,教师用废旧的纸箱制作了一个“环保箱”,孩子们可以把家里一些废旧的瓶子、盒子、塑料袋等带来放进这个“环保箱”。在晨间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作想象能力,动手制作“环保小制作”。教师在环境创设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环保箱”里寻找适合的材料。孩子们也从此养成了爱好收集的习惯,因为这些“垃圾”可都是宝贝。利用这些“垃圾”做了许多东西,既打扮了教室,又美化了幼儿园,起到了非常好的装饰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一日活动――让心灵感受环保的意义
幼儿园的课程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落实,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必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应注意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学生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让学生由不自觉到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1)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老师在一日活动中不断渗透。比如,在洗手时要求孩子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每天选一位值日生监督小朋友的洗手情况,如水龙头不能开得很大,依照“七步洗手法”涂肥皂的时候水龙头要关紧,不浪费水。在用餐时,让孩子们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确用餐,不掉一粒米,吃多少盛多少,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在学生进餐前,可增加朗诵古诗《悯农》的环节。每小组在开饭前,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朗诵,让孩子们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品德。除了节约水资源,还要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在幼儿园看到地上有垃圾,要随手捡起来。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教育,学生逐渐转化会自觉行为,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课程领域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还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并且到了相关的环保节日,还要开展一些与环保有关的活动进行教育。比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的某一周全国各地的爱鸟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语言活动“山坡哪儿去了”,讲述一个关于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的故事。小熊旅游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美丽的小山坡不见了,小河不再清澈,花儿不再美丽,绿树成荫的树林也不见了。动物们都搬了家,小熊也不得不搬家。孩子们看了这个故事,非常同情小熊,都为小熊没了美丽的家园而感到遗憾。他们纷纷为小熊出谋划策,想帮助小熊找回原来那美丽的山坡。有的孩子说,我们要在山坡上种满树,这样大树的根就可以抓住泥土;有的孩子说,要帮助小熊把小河里的垃圾捡掉,让小鱼重新搬回来;有的孩子说,我们要阻止人们乱砍乱伐,保护美丽的小山坡……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能想出许许多多的办法来保护环境。
三、家园合作――让心灵承载环保而飞翔
对学生来说,除了小伙伴、老师,最经常也是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家人,特别是父母的生活方式及待人处世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家长对环保的意识不是特别明显。为了使家园教育达成一致,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采取家园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将贴近生活的环保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在家园合作时,正好结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保护绿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来进行。每月,精心撰写相关的阶段成果报告,并计划下一个月将完成的任务。比如,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如何实施。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一次“亲子环保运动会”。在这次环保运动会上,使用的玩具、道具等都是用孩子们回家收集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来的。这次“亲子环保运动会”,不仅让孩子和家长体会到亲子活动的乐趣,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这些乐趣都是环保带来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所以,要注重唤醒学生心灵,培养环保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环保形势的严峻性,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培养环保意识,搜集时政热点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教育为本,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地球的现在与未来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赖亦芬.浅谈幼儿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实践[J].成才之路,2008(09).
[2]郎朗.培养幼儿低碳环保意识的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
【关键词】渗透;培养;贴近;环保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们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尤为必要。另外《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本人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结合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利用教材蕴含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环保意识,渗透环保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渠道。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从空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酸和碱及化肥农药、石油、煤,固体垃圾、金属冶炼等。几乎每章节都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中学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好材料,教师在讲授教材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穿插环保知识进行渗透。例如:在讲授《水》这一内容时,学习目标中已明确要求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水污染的因素等。所以教师要结合目标,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缺水危机。徐州市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早在1977年,我国就发现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报道我国2/3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实验,培养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各地陆续在中考中增设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之后,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各校都纷纷开展起来。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的有效手段。但是通常情况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实验内容、操作过程和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其实,在化学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等一些问题,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环保问题。在处理这些实际问题时,是培养学生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有两方面可以达到此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按照药品取用原则进行实验。二是通过改进实验达到减少使用化学药品用量的目的。在实验中要重视对实验药品的循环利用,对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指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对实验中有毒有害的尾气,要进行处理。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或气囊回收处理。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实验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应用碱溶液吸收,尽可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结合课外,贴近环保主题
结合课堂、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外,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搞一些活动和主题,在活动和主题中要贴近环保主题,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这样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组织学生对居住地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写好调查报告,在校内公布调查结果,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行动,呼吁社会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作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让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努力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85、289页
[3]陆真,杨静,《美国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4年第7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74―0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已迫切需要,具有多学科渗透性的体育学科理所当然担负起这个重任。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渗透环保意识呢?
1 在教学中追求环境美
优美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理想的教育场所,是重要的审美因素和审美媒介,可以直接构成美的宣传和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学生增强审美的深刻性和强烈度、对学生形成感性愉快和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都具有无言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需要整洁、美观、新颖、舒适的环境,这对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净化情感,使学生把体育作为愉悦身心的课堂,主动健康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其次,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民主,经常用师爱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使师生间、生生间处于心情舒畅的和谐气氛中,真正把体育教学变成快乐体育的课堂。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疲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除。民主的教学气氛催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和理性的和谐发展。
2 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环境熏陶学生
体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而室外校园的环境一部分是体育场地设施,它有育人的功能。那充满绿意的足球场,一条条直直又弯弯的跑道,一个个标准的篮球场,一排排标致的单双杠,一台台整齐的乒乓球桌,还有雄伟、洁净、美观的训练馆,学校雪白围墙上千姿百态的体育动作画图,鼓动人心的标语,构成了优雅校园的亮点。这优美的环境就是一部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使学生感到自己熟悉的周围环境是那样的美好,心情格外舒畅,也激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 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和渗透环境意识
体育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抓住时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1 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启发学生: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水质都被污染了,变成了污水、脏水,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教育学生不要向江河倾倒污水杂物,并且在游泳课中安排一些清除水底垃圾的活动;在进行足球教学时,结合绿色的草坪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教育。
3.2 创设情境,结合游戏,启发诱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例如,在搬运游戏中,可把白色的排球堆在一起当作“白色垃圾”,让学生充当“小小清洁工”,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保教育;在奔跑游戏“穿过小树林”小,让学生想象一下没有森林的日子将会是一个没有绿色、没有生机、风沙肆虐、山洪泛滥的世界,学生的心灵此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就增强了。
3.3 传授理论知识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
例如,在讲授健康知识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要吸烟、酗酒,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讲授跑的原理时,教育学生跑步时要远离噪音,不要跟在机动车后面跑;在学习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时,可介绍韩日世界杯在环保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并联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恰到好处地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4 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春天,遇到风沙天气,提问学生:为什么近几年我国会出现大规模的沙尘风暴天气?夏日太阳当空照时,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臭氧层完全破坏,我们还能在操场上锻炼吗?秋天阴雨连绵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出现酸雨?冬天里白雪皑皑时,提问学生:为什么白雪会化成黑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从心灵深处感到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3.5 结合体育课实际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例如,上篮球、排球课时,球场上有泥沙,教师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在天气干燥跳远时,安排学生用水淋沙坑,保证活动无灰尘飞扬;跑道㈩现坑洼不平时,师生一起动手用煤渣填平。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学校团委、学生会和班级出板报,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新闻、环保的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结合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做好每天课外的环境保洁丁作,保持学校环境清洁。
(3)通过远足、爬山、夏令营、郊游等形式培养学生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保的爱护。
(4)结合运动竞赛和大型活动,教育学生做文明观众,不喧哗,不乱扔瓜果纸屑等垃圾,保护环境的清洁。
(5)变废为宝,将捡拾的废弃物品制作简易器材。例如:废塑料瓶装沙可制成投掷器材;废旧的自行车内胎可缝制沙包;废车轮可制成山羊等;旧的沙包制成绣球等。
(6)结合纪念日,如地球日、吐界环境日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36-02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协调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城市化将会达到60%以上。但一直以来,城市生态问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2]。因此,在《城市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等,都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大学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通过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了解当前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比如,讲到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实时引入目前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雾霾问题,可以通过新闻、图片、视频,给学生讲清雾霾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然后扩展到“PM2.5”、“伦敦烟雾事件”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触类旁通的学到更多知识,又能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以一名受害者的身份面对这类问题,督促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为改善空气污染而行动。再如,讲到水污染,可以引入由于工矿企业污染水的直接排放而产生的“癌症村”事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在,并能尽己所能,通过宣传或其他方式减少甚至杜绝类似事件的重演。再如,“黄浦江死猪事件”,也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件本质,明晰此类事件对生态的破坏力所在,进一步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类似的实例很多,意在教育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责任感。
二、对比式教学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体无完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在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好多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中国的污染,可以和伦敦相比较,伦敦曾经也是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但现在伦敦的天空非常蓝,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绿色,树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形态各异,伦敦已经成为一个绿色的城市;伦敦街道的两边都是绿“墙”,灌木丛很高,围着杂生的草地,路边任由野草生长,黄土就不露天,非常干净。在灰尘、噪音比较大的停车场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能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一个小火车站旁,用铁丝网围起野生的植物,任其自然生长。利用自然的力量绿化城市,花钱又少效果又好。这些杂生的、野生的草坪不用杀虫剂,人可以随意在上面活动,既安全,又增加城市人的活动面积(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而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种植的多是人工选择的树木和草坪品种,需要不断的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这样即浪费了稀缺的淡水资源,又会因为喷药、施肥污染了环境。
再如,讲到水资源问题时,在阐述清楚我国的淡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现状的同时,用对比式的方法讲解国外的节约用水、净化水资源的先进做法。比如以色列,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以色列特别注重加大使用循环水的力度,把工业与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水,集中进行净化处理后二次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对海水淡化后的生活使用水也同样如此.再者,以色列不断增建集水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贮在降雨季节的天然降水资源,在农耕时用于生产种植,等等,一系列的节水、科学用水措施成就了以色列的沙漠绿洲。学生们在了解了相关的内容后,便清楚了我们该怎么做。
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生态现状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参与当地的生态环保现状调查及监督工作。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当地企业的治污排污情况,最后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一方面让政府及老百姓了解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政府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再如,可以安排学生调查所在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积极地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尽到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到相关部门查阅资料,充分了解所在超市居民对生物资源、能源等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计算出当地的土地承载力,定量分析当地生态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为当地政府指定宏观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总之,通过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价值。
四、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着极具“校园特色”的环境污染现象[3]。如教室里到处可见的“课桌文化”,漫步校园的“早餐文化”,随时都可看见大学生一手拿一次性塑料杯,一手拿塑料袋装着“包子、馒头、煎饼”,殊不知,饱餐后扔弃的塑料杯、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再者,大学食堂、餐厅剩菜剩饭问题严重。根据中央提出的光盘行动,及时教育学生倡导节约为荣,节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吃饭尽量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吃多少买多少,这样即节约了粮食,又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污染源。还有教室的“长明灯”,洗漱间的“长流水”,教育学生必须坚决杜绝,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有种罪恶感。
总之,《城市生态学》的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的丰富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进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城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到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把保护环境作为自觉自愿遵守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使他们重视环保事业,对保护环境具有神圣的使命感,造就大批具有较高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实现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如氧气、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提炼等内容,除了讲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外,教学中更要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生物与环保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实验中的环保知识,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实验是最吸引学生的环节,也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最好的途径。生物实验中有的会产生有毒气体,有的药品具有腐蚀性,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将产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学生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剩余的药品应该如何处理,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很好的环保教育。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
三、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还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学生机房,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四、通过各项课外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2.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74―01
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而环境问题的解决,首先寄希望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要唤起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环境问题和工业流程问题的题目,诸如水污染及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等。下面谈谈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准备实验,有的放矢
中学化学教材中,Cl2、HCl的制取,强调要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可说明Cl2、HCl的毒性,向学生指明这样做的目的。而Cl2、H2S、SO2、浓H2SO4、HNO3等性质的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学生的危害较大,也污染了环境。据此可向学生讲解:实验室条件下的排放量与工厂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由此可以推知,工矿企业排放的有毒气体必须经吸收后才能排空,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样结合实验情境,因势利导,环保教育就水到渠成,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以巩固被唤起的环保意识。比如对于NO2的制取,我进行了这样的改进:在盛有一小块铜片的试管中,加入1ml左右的浓硝酸,然后立即用带有导管(导管中间用一橡皮管连接,在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可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立即充满试管,打开止水夹,NO2气体则通过导管进入NaOH溶液中,这样有毒的 N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此改进使实验简单易行,也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建立起环保意识后,开始了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
二、联系化工生产,拓宽知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普通硅酸盐工业(特别是水泥)、金属的冶炼(特别是高炉炼铁)、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石油的炼制等都可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而且这样的讲解,也便于学生联系实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1. 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法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SO2等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SO2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就造成了4000多人死亡。SO2造成土壤、湖泊、河流的酸化,严重污染了环境。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尾气必须净化回收。可启发学生从SO2的性质出发选用合适的吸收液,然后指明:我们一般用氨水来吸收、生成的亚硫铵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这样一举两得,既避免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原料,进而向学生指明:从化学角度来看,只有暂时未被利用的物质而无不能利用的“废物”。
2. HNO3制硝酸
HNO3制硝酸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NO和NO2,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也会造成污染。NO能通过光化学氧化作用转变为NO2。NO2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造成肺损伤,引起胸闷,眼部灼伤和头痛。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其废气中就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为了消除其对大气的污染,变废为宝,我们常用碱液去吸收,使之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化工产品。
3. 制水泥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并损害肺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严重的伦敦和纽约烟雾中就有粉尘,造成了数千人死亡。目前水泥厂都装有除尘装置,将回收的粉尘与粉煤灰、煤渣混合制成建筑用墙砖,实现废物利用,又减少了普通粘土砖厂的土地用量,既提高了环境质量,又保护了土地资源。
4. 炼铁、炼钢
1 在生活细节上进行环保教育
即使不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生活细节,随时随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室外光线足够亮时要及时关掉教室里的灯,夏天和冬天尽量少开空调节约用电;中午吃饭时,强调要少用一次性筷子和碗,注意卫生和环保;学生打草稿时提醒他们要节约用纸,感冒了用手帕,不要用餐巾纸,因为造纸厂是重污染工厂;尽量少用塑料袋,少吃口香糖;冬天天冷了,尽量穿人造毛的大衣,不要穿真皮毛大衣;洗手时要节约每一滴水,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都与环保有关,关键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关注细节,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环保,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2 将环保教育纳入备课
每个认真负责的教师都会认真备课的,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应该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环境方面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经常关注新闻动态,及时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如最近两年频繁出现的“赤潮”、“热岛效应”等。只有教师从思想重视了,把环保教育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才能真正地做到传授知识与环保教育融会贯通。
3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尽可能多的把物理知识与环保结合起来,如学习光学时,介绍玻璃墙造成的“光污染”,虽然视觉上享受到玻璃墙的美丽,却给附近的居民带了很大的烦扰。提醒学生出去游玩时,不要在森林里乱丢玻璃瓶,因为玻璃瓶装水后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容易引起火灾。学习声学时,指出噪声污染是世界四大污染之一,长时间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生活,会使人心烦意乱,引起耳聋、心跳过速、神经衰弱,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导致心身损害。对噪声的控制是环保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除了在技术上提高隔音材料的质量外,植树造林、种植草坪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噪声,提醒学生保护好我们的绿色环境。学习电学时,强调不要乱丢废电池,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锌、铅、镉、汞、锰等。据专家测试,一节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要节约每一度电,因为每发一度电都要消耗能源并且可能会污染环境。学习热机时,让学生知道,人类在享受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汽车尾气严重污染了大气。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汽车尾气的主要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刺激眼、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等。学习能源时,让学生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再生能源,它们的形成经历了数万年的时间,越用越少,很快就会枯竭。目前人类对各种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造成全球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
4 在拓展型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设置了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体现科学知识的扩展、延伸与综合能力的深入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上学期开展了一个结合环保知识的拓展课题,学生参与程度高,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例如,学完“家庭电路”后,笔者开展了“家庭能源消耗的调查和节能对策”拓展课题,分为四个环节完成:一、搜集数据,调查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二、集体交流,比较各个家庭消耗电能的多少,评出最环保家庭。三、搜集相关信息,查找相关资料,想出节能对策。四、集体交流,互相交换意见,归纳总结出既节能又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最可行方案。方案列举如下:①家用电器用完后及时关掉电源开关。 ②电冰箱不要塞得很满,避免频繁取放食物。 ③指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减少收看时间。 ④把空调设定在符合实际的温度范围,依户外气温变化决定开闭。⑤电饭锅煮熟饭后及时关掉电源,利用余热保温。⑥一家人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洗澡。等等。
5 适当做些环保方面的练习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适当做些环保方面的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下面这道题目,即考查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境教育。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气候与热污染
夏季的海边,海风轻拂,昼夜温差小,气候宜人。而沙漠的夏季,白天气温可达60℃,夜晚能降到10℃。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水和沙石上升相同的温度,水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水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气温的作用。
气温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人造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工业、交通和生活,每天都消耗大量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失在周围空间,成为环境热源。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它们通过冷却水和烟筒向环境散热,造成工业热污染;汽车、空调、冰箱等现代化家庭设备工作时,都向环境散发热量;城市里过多的人口散发的热量也很可观……大城市散发的热量可以达到所接收的大阳能的2/5,从而使城市的温度升高,这就是常说的热岛效应……
(1)请在文中关于“海边昼夜温差小”的原因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2)从文中找出两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减少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