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老年人生活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生活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生活护理

第1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 干预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47―02

200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5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叫。按照WTO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同总人口一样位居世界第一,并逐年上升,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健康系数成正比,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既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干预与指导。社区医疗服务现已成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初级医疗服务的基础,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突破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滞后,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较为缺乏,社区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较为局限,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远不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活动的有效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几个方面对社区护理服务干预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指导。

1 影响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因素

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是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与平均收入,家庭状况和亲戚朋友信赖的程度紧密相关,以及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和受心理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能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相互影响,以致有些老年人宁可遵循自己老套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接受或改变其健康行为,这是造成老年人一成不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根源。

1.1自身因素。

1.1.1认知老化及功能下降:伴随认知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随之下降,因此,认知功能对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生活,及其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显得非常重要。

1.1.2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都通过行为来改变,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高脂饮食、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等,都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以及广泛存在的特点;有资料显示,只要有效控制不良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因此改变不良行为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1.1.3情绪和情感变化:直接反映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自身健康的重要标志。当老年人离退休或经历了婚姻不幸(如离婚),负性生活事件(丧偶、子女重病等),都可引发老年人焦虑、抑郁、孤独和离退休综合症、空巢综合症等。

1.1.4人格改变:老年人的性格变化因人而异,可由生理因素、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认知和人生阅历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逐渐外向转变为内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保守、猜疑、心胸狭隘、爱发牢骚等等。

1.2疾患的影响:老年人容易罹患各种慢性疾病,据吕探云等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慢性病患病率为77.4%,如老年人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神经性耳聋、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前列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等,对老年人日常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增龄发病率明显增高,如孙敏等发现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3.3%,其中患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者占51.3%,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癌症、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患明显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3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面临着离退休、收入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子女离家、配偶和朋友死亡等诸多方面的重大生活改变,从照顾子女的紧张而规律的生活转向只有老年夫妇的休闲生活,或以被动的形式依赖子女和医护人员的照顾,自我照顾意识淡化,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最终影响健康老龄化。

2 社区的护理干预与指导

2.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1.1将社区居民一般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得:年龄、性别构成、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以及一般生活习惯等,而健康问题与危险因素则可以通过健康体检和相关因素调查来获得,然后进行评估。

2.1.2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及主要内容:依据对社区居民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依次选择致残致死率高、发病率高、相关因素影响面大、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以改变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增加适度运动,达到控制体重、减少肥胖为目的的健康教育。

2.1.3 围绕健康问题展开咨询:护士通过问候、询问、讲解基本知识及方法、帮助咨询对象做出合理的选择、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接受反馈,护士在健康咨询中还要遵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的沟通氛围、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应注意保密。

2.2针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指导。

2.2.1疾病护理需求:据林婷等在福州调查发现;35.37%的老年人需要护士上门服务,23.52%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21.7%的老年人需要康复。为了避免老年人因患慢性病长期住院治疗,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以及卫生资源的浪费,社区护理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专科护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从而降低残障的发生,这样既能满足老年患者疾病护理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2社区预防的需求:预防疾病的发生,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引以为重,邵梅等对河南平顶山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中显示73.7%的老年人有了解慢性疾病防治有关知识的愿望。杨娜等的调查中85.9%的老年人存在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需求。更能说明老年人对疾病预防重视的程度是,在全国各省市的多项调查中,50%以上的老年人都存在体格检查的需求。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从老年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根据个体、家庭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服务。

2.2.3社区保健和康复的需求:在唐开源等对上海的调查中发现72.0%的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缺乏,而且大部分老年人对于饮食等老年保健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徐卓玉等对老年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分析结果显示,58%的老年人对社区卫生的概念缺乏了解,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是一般医疗门诊,忽略了其健康教育、保健康复功能。为此,指导老年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促使老年人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膳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而社区康复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老年病人在社区或家庭通过设立家庭病房或社区康复点,采用医学和人文科学等措施,尽量使病人的疾病好转或痊愈,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心里障碍得到解除,更好的获得生活能力。

第2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 老年病人;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从广义上讲,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称。然而,由于这些障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经常不能被识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些老年人的预后,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近年来,本科对入住老年精神障碍病人除尊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还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109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60-69岁88例,70-80岁21例。

1.2 方法 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L-30)[1]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1]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3 干预方法

1.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安慰、启发、鼓励、保证、暗示、督导等方法,采用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时间为12周,每次30分钟。

1.3.2 全程给予健康教育 根据《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依不同阶段自编表格式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内容包括疾病认识、易发生的危害行为、药物副反应、饮食及睡眠、自我缺陷、社会功能、用药及复杂情况等。时间为12周,每周评定1次。

1.3.3 自护训练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两方面,采用娱乐,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适当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每天上下午各练30分钟,时间为12周。

1.3.4 其他 1)力争满足其合理要求。2)加强安全护理、安全检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3)转移注意力。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病情总估计均明显下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生活质量 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等评价[3]。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状态与之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功能残缺,多种药物治疗,社会功能损害,还有患者的职业,住院时间、病程、经济状况、个性特征、文化程度,所以对住院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将护理干预整合到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74)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价和物质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分四个维度(躯干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1]。

3.3 老年患者的特点 年龄的增长、体质差、抵抗力低、生理上的衰老,躯体疾病以及退休、丧偶、孤独、经济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3.4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更明显,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行为医学编辑部,2001,10(特刊):74-168.

第3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机制,一般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极易复发,治愈难度较大[1]。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生理上都会有所退化,加上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缺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我院7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前,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实际病情,同时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主要目的以及具体方法,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活经历后,通过劝解、启发以及开导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打消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支持。每周应该进行1次个体心理治疗,每次在1h以上。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够融入到大的集体环境中,如果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具有某种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每周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应该在1h以上。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和患者聊天,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慢慢回归家庭生活,每个月应该进行2次以上家庭心理治疗,每次持续45 min以上。

1.2.2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并且请求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实施。每天应该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进食、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等。同时,应该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陪同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基础运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强运动强度,每天1次。如果患者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回归社会生活。

1.3 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等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分别越低,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

2.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DAS评分以及ADL评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3个月护理随访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3.讨 论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患者的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措施[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个月后的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总而言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其评估[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 1) : 4-6.

第4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自理理论中的自理体指能完成自理活动的人;自理总需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理需求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般性的自理需要、成长发展的自理需要、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自理缺陷理论是指自理体的自理能力小于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缺陷;护理系统学说阐述人出现自理缺陷时的护理活动,包括全补偿系统(患者无自理能力,自理需要全靠护士来满足)、部分补偿系统(患者有能力完成部分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由护士来满足)及辅助教育系统(自理需要患者自己能满足,但要护士提供咨询、指导与教育才能完成)。Orem认为:人具有自我照顾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并且通过学习达到自理的需要。护理干预应注重引导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护理实践的目标是协助患者实现自我照顾,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2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WHO规定,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10%,或65岁的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时那么这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于1997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总数2025年将上升到19.6%,2050年将达到顶峰31.1%,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方面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缺乏。截止2008年,我国注册护士1653297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25人。此外我国老年护理起步较晚,很多医学院校至今未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老年护理人才奇缺,而另一方面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越来越多,Orem自理理论正好可以减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护士对个体自理能力和自理需求进行评估,然后帮助老年人自立,既可以节省费用,也可以使老年人早日康复。

2.2老年人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出现老化,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威胁老年人的慢性病不断增加。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其中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5~3倍,达42.5%~52%。这些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老年人生理、心理、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护理老年患者的时候应评估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从而进行护理,减少医院资源浪费,而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讲,需要借助各种护理系统来进行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疾病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实践证明,防治慢性病最好的医生是患者自己。

2.3家庭结构改变

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存在许多“4-2-1”型家庭,即一对年轻的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此外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有逐渐增多趋势,居家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在这种形势下,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重视并强化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3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状态、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有无住过医院等。

3.1年龄因素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调查显示,60~64岁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2%,65岁~69岁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占5.1%,70~74岁的老年人占9.2%,75岁~79岁的老年人占14.3%,80~84岁的老年人占25.6%,85岁~89岁的老年人占35.6%,9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0%。

3.2性别因素

文献报道,男性老年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比例占7.7%,女性老年人中占10.2%,女性不能自理比例比男性高出近1/3,女性老年人占全部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58%,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弱于男性。

3.3婚姻状况与居住状态

有配偶者生活自理能力好于无配偶者;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好于独居者。

3.4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

文化程度高及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于文化程度低及收入较低的老年人。

3.5心理因素

老年人因退休、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加上体弱多病、丧偶、亲朋好友离世、家庭矛盾等生活事件影响,常出现焦虑,孤独,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许多负性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态度,使自理意愿下降,自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3.6疾病因素

老年人的患病情况、患慢性病的种类数对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影响。林红等研究显示,随着患慢性病种类数的增加,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以心脑血管病导致的功能障碍作用最强,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3.7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人及社会应尊重、关心老年人,应支持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充分发挥老年人对社会的作用,有利于老年人重拾信心,增强自我概念,提高自我效能,促进身心健康。此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间存在一定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经济补助、教育、环境、医疗保健等多渠道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4Orem自理理论

在我国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戴莉等研究显示,应用Orem自理理论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缩短住院日,并使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傅红飞研究显示,Orem自理模式能提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李静研究显示,Orem自理理论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李彩云等研究显示,Orem自理理论能提高脑梗死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汪生梅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Orem自理理论能使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5小结

第5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期;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25-01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逐步发展, 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 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老年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 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2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2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3充分的安全感。4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5充分地了解自己。6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7生活目标切合实际。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9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10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相关研究表明, 老年人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问题:

3.1 依赖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缠身, 自理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往往需要他人照顾, 老年人常会感到自身毫无价值, 会被社会抛弃, 从而成为家庭的累赘, 这样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3.2 敏感多疑与固执 由于多年来有一定的生活习惯,进入老年期后会不但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且顺从性差,从而会产生固执的情绪。同时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这会让老年人产生敏感、多疑、爱絮叨等表现。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语, 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 进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3.3 焦虑感和恐惧感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自身躯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容易患许多慢性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会担心患病,因此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容易产生焦虑感或恐惧感。再次,当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同事、朋友相继离开了人世,会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

3.4 孤独感和失落感尤其是缺少家庭温暖的老年人在情感上缺少沟通和慰藉, 孤独感和失落感表现得尤为严重。老年人退休后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 大多数老年人从退休前的整天忙忙碌碌到现在的每天无所事事, 失去了与昔日同事共同学习的机会, 同时他们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再加上身体及其他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行动不方便等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减少, 往往会产生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3.5 抑郁 情绪失调和心理失调是老年期抑郁常见的表现。根据有关研究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 ― 23%, 而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4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于老年期的心理护理我们要综合考虑医疗护理、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调节因素,利用多种手段对老年人心理护理,帮助老年人能够度过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

4.1 帮助老年人过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家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现实生活中,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希望享受儿孙绕膝之乐,这些是每个老年人的愿望。作为子女们应当经常与老人进行心理和生活方面的沟通,在遇到事情的多与老人进行商量,让老年人感觉到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些丧偶老人独自生活,他们时常会感到寂寞,子女就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以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4.2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 老年人离退休后, 人际交往减少, 空闲时间增多, 易感到空虚寂寞。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老年人走向社会, 积极与他人交往。比如跑步、结伴旅游、打太极拳、打球等体力运动,或者下象棋、打牌等脑力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 增强体质, 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能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延缓其大脑功能的衰退。

4.3 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帮助他们适应并安排新的生活,让他们能充分的与自然、社会和人接触。这样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愉悦自己的心情,又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他人的交往,可以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找到生活的动力,摆脱孤独感和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乐趣。

4.4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我们首先应该指导老年人认识到衰老的事实, 让老年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年龄大, 身体方面再也不与年轻时同日而语, 因此不必过分关注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应当放松心情, 尽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其次要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积极面对人生, 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和豁达。只有老年人都能拥有豁达、乐观的心态, 善于自我调适, 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就会有更大的提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 我们应当遵循其心理特征,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我们不但要在物质上给予老年人关爱更要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关爱, 同时我们还应当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在他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多各种活动锻炼自己,才能帮助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从而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 陈水萍.老年期的心理护理初探.内蒙古中医药.2012(1):172―173

第6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5-02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阶段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如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记忆力下降,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社会人变为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 焦虑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唯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1.4 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意识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和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单调和等待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 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 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衰退的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因为躯体的某种病症,从而产生孤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使得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帮助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区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家庭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指导家属多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该理解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人的愿望。

3.5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作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性的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的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及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6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提高。

3.7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 老年人应仁慈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4 小结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所以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

[2]王青 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第7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延长了。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中,解决好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4.5岁,无意识不清,精神障碍者。

2 心理问题

2.1 老年人虽然可以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却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且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死。他们嘴上说不怕死,尤其是当一些老同志去世了,其实心里对死充满了恐惧,表现出极大的求生欲望。一部分老人希望得急病速死。怕久病缠绵,自己遭罪,又会拖累别人。还有一些老人因身体多病,会有日益衰老和死亡临近的感觉,因此悲观绝望甚至想早死了之。表现出悲观消极的态度。

2.2 老年人普遍的心理较为敏感。从心理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衰老引起的身体形态的变化,导致老年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受到挫伤。因为感觉器官功能的下降,如:听力下降,眼花迟钝,给老年人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以至于引起敏感、猜疑、甚至偏执。由于神经运动机能的下降,使老年人各种操作和动作变得缓慢、不准确、不协调,甚至迟钝、笨拙。老年人为此苦恼,又不服气,总是愿意提起自己的“当年勇”,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喜欢抱怨,不愿意理解别人。在接受治疗护理时,他们会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各项处置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担心吃错药、打错针。

2.3 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因此说话重复唠叨。说过的话会忘记,因此就会不断重复说同一件事。再三叮嘱,总怕别人也会忘记。同时思维散漫,说话抓不住重点。总是凭老经验办事,固执、刻板、循规蹈矩。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影响人际关系。

2.4 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年人与社会的交往少了。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精神创伤,如家庭不和睦、经济困难、无人赡养及丧偶等生活中意外的事件,给老年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幸。尤其是丧偶,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因为精神上的重大打击,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加速衰老和死亡。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双方都存在者死亡人数的七倍”。

2.5 有许多老年人因为疾病缠身,整天卧床不起。不愿意活动,不主动运动,不注意身体和机体功能的锻炼及恢复,致使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结果想多活几年的愿望落空了。

2.6 因为希望健康长寿,老年人会经常自己去药店买药吃,导致毒副反应。对身体和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另外,老年人容易轻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尤其轻信媒体广告及宣传单上宣传的许多新药、保健品。不惜重金滥用新药、补药,往往事与愿违。

3 对策

3.1 护理人员要热情对待老年患者。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耐心开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和死亡,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识。告知他们衰老和死亡是人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要善待自己。开朗、乐观,笑对人生,颐养天年。

3.2 护理人员要尊敬老年人、善待老年人。跟老年人说话要用尊称。要耐心、专注、细致。回答询问时语速要慢,表达要清楚,语调要平和,不能有不耐烦的语气。对非原则性的要求可适当满足,给予必要的尊重。在给老年人做各项处置时,要有耐心,讲解要详细清楚,使老年人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要冷静沉着,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做好救治工作。增强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让老年人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和预后情况,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解除他们的心理顾虑和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对老年人的护理要更周到、更细致,及时提醒。比如服药,应按时按量看着老人服下,并随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

3.3 积极宣讲滥用药物不利于健康,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就医。千万不能听信别人或自己滥用药物,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还可能因为药物的毒副反应,引起其他疾病。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讲解,做好健康指导。

第8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81-02

我国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4亿,占总人口的11.3%,65岁以上人口为10045万占总人口数7.69%。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者将上升到20%,2050年将到达25.5%,这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我国老龄人口数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1.4%,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人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老年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国际社会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城乡敬老院社会养老的设施与服务还不完善,需求与供给之间得不到有效平衡,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对绍兴市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为养老机构或社会相关部门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绍兴市各城乡敬老院入住的老年人,且须是年龄大于60岁和入住时间大于1年以及神志清楚有认知判断能力,能与调查员正常沟通,愿意配合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对象60名。

1.2 方法:本次调查使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对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采取现场访谈、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自编调查问卷量表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原职业及经济来源。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居住环境、娱乐方式、自体感受、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人际关系、个人爱好、婚姻状况、经济来源等。

1.2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人口社会学特征样本人群符合纳入标准者共60(男32,女28)人,60~69岁7人,70~79岁23人,80~89岁29人,90岁以上1人;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33.3%,小学占36.7%,婚姻状况:丧偶46.7%,未婚28.3%;原职业:农民53.3%,工人15.0%,干部16.7%,个体3.3%,其他11.7%;经济来源:31.7%来自退休金;28.3%子女提供;38.3%来自其他。

2 2 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人口问题和养老问题的综合。在这个日趋老龄化的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先找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再针对各个影响因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敬老院是我国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场所,[2]评价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妥善解决部分城乡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问题、保障其身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绍兴市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一些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3.1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发现有92.5%的老人认为身体状况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调查中有78.3%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差,患病种数越多,患病程度越重,生活质量就越差。分析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下降,病情加重导致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也随之下降,无法正常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生活甚至连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躯体及心理承受的痛苦也不断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3]所以应完善敬老院医疗保健制度,与当地医院或卫生院建立固定的对接关系,定时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对已患病的老年人及时监控病情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一般老年人可以提供一些与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对生活自理受限的老年人应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把关心、爱心、细心、耐心、真心用在老年人身上,减轻老年人躯体及心理的痛苦,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照护人员素质及居住环境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居住在敬老院,接触最多的是照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水平会给老年人产生最直接的心理体验,影响其对敬老院生活质量的评价。因此,应加强照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稳定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3 是否有文娱爱好、是否经常参加健身及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影响敬老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文娱爱好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轻老年人寂寞孤独的心理,又可以修身养性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同时有共同文娱爱好的老年人可以再一起交流学习,可以增加老年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加强社会联系与支持,有利于敬老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4]因此敬老院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融洽老人之间关系,通过院内的文娱休闲服务,改善健身设施等措施来尽力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及时检查和更新敬老院内的健身设施;定时为有共同爱好老年人举办经验交流会;开办一些兴趣班培养老年人的文娱爱好等等。

3.4 家人对老人关心程度及到敬老院探望的状况也是影响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老年人虽然生活在敬老院里,但仍然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家人的探望能够缓解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理,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点,相关部门可以建议老年人的家人多来敬老院探望,给老年人多一些关心,也可以鼓励老年人多与家人联系,还可以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并邀请老年人的家人一同参加以增进双方的感情,从而间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影响绍兴市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各影响因素对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绍兴市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的特点,应展开综合性全方位连续可及的卫生服务保健,建立生活质量的检测的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如:注重对患病老人的病情监测治疗和康复锻炼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还可鼓励身体状况许可的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娱体育活动,设置老年人需要的健身娱乐设施;为老年人提供表达 内心感受宣泄情感的出口[5];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我们应共同努力让入住敬老院的老年人有一个较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关锐.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必要性分析.护理学报.2009,16(6):7~9

[2] 周东明,谭经专.农村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1,17(4):368~369

[3] 关锐,化前珍,张磊等.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89~92

[4] 蒋圆圆,李毅本,杨振莉等.健身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9(6):739~742

第9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19-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老年护理学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传播大量的信息,具有非常好的互动性,并且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向学生传递较大的信息量,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得到改善。护理学教学,尤其是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这些生动形象的课程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我国家庭人口在结构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一个亿,占我国总人口的7.12%;80以上老年人增速更快,每年增长约在5%以上。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年龄的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的20%,而80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也会增加到7200万人左右。社会各界都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的养护问题,因为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老年人自身,更是牵扯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老年人的养护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全社会更加关注。

二、学习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老年人不同于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进入衰退期,表现在身体状况的衰退,社会活动的减少,心理状态的萎缩。加强老年护理就是为了延迟老年人的这种衰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伤残,并且预防疾患的发生。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人体进入老年期之后,各方面功能出现衰退现象,一方面各种组织器官功能日渐减退,储备能力逐渐降低,各种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不断增加,肌体适应能力降低,免疫功能也逐渐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行动迟缓,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或者出现交通事故等意外,感觉功能的下降容易导致一些烫伤事件的发生,手足协调能力下降,反应速度也逐渐降低,这些都可能导致涉及老年人的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在生活上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行辅助,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恰当的营养膳食以及医疗保健方面的护理。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随着生理方面的不断退化,很多老年人一方面在心理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情绪变得不稳或者抑郁,脾气变得暴躁或者多疑等等,甚至出现人格的改变;另一方面有些老年性希望通过学习改善生活,却面临着记忆力不断衰退的现象,甚至不能有效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在进行老年人护理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热心和耐心,通过有效的感情沟通,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和人生观念,以达到尽享天年的目的。

3.老年人的社会特点需要进行护理。进入老年衰退期之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再加上老年人退休之后社会交往的减少和经济收入的降低,甚至一些老年人出现丧偶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不适应等问题,就导致了老年人面临很多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社会学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让老年人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4.老年人的病理特点需要进行护理。老年人因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其病理特征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病较重但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二是与老年人在交流方面有一定障碍,采集老年人病史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导致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病史;三是老年人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四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现象,甚至一种疾病掩盖了另一种疾病的症状;五是很多老年人对一些药物不敏感导致用药效果较差,甚至出现不良反应等现象。

三、信息化教学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