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评价理论;阅读教学;态度;介入;级差
一、引言
评价理论是由JamesR.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2003年Martin和Rose指出,我们采用评价资源来告诉读者或听众我们对事物和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从而构建社会关系。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中心,对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必须把评价考虑在内。2005年Martin和White合著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认为评价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语篇作者在运用评价资源时的交际策略,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二、评价理论简述
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是作者对人或事的感情反应或倾向。判定是作者根据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其中包括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尊重和属于法律范畴的社会约束,而社会尊重又分三类: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社会约束则分两类:真实可靠和行为正当。鉴赏是作者依据某领域内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对事物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反应,构成和价值。可见,态度系统就是针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系统,其中的评价资源都可分为积极或消极,显性或隐性。
介入是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协商与话语参与者关系的手段,具有主体间特征。利用介入资源,作者表明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责任和态度,并建立和读者的同盟关系。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单声是指作者肯定且直接地陈述某一命题,对此命题负全责并拒绝引入其它观点,因此单声关闭了与其它声音磋商或对话的空间。多声是指作者把同一命题的几种不同观点引入语篇,创造多种声音共存的空间。多声又分为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前者通过压制或排斥其它声音从而紧缩对话空间,后者则通过强调某一声音的主观性和非唯一性来唤起其它声音,从而扩展对话空间。
级差是作者调节评价语言强弱或精密程度的资源,可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前者调节作者评价立场是基于语义强度和数量,而后者的依据则是语义清晰度。
三、评价理论和阅读教学
(一)态度系统:表情达意的资源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感情,道德和审美。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悲伤或快乐,自信或焦虑,兴趣盎然或无聊透顶。判定是指人行为的态度:赞赏或批评,表扬或谴责。鉴赏涉及对某一领域内语言符号和自然现象的评价。Martin(2005)把情感系统按照以下6个标准分类:
1.积极情感/消极情感:Hewashappy./Hewassad.
2.行为过程/心理过程:Hewept./Hedislikedleaving.
3.有对象/无对象:Hedislikedleaving./Hewassad.
4.低/中/高:Hedisliked/hated/detestedleaving
5.已实现的/未实现的:Hedislikedleaving./Hefearedleaving.
6.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sadorhappy./anxiousorconfident./boredorinterested.
态度系统中的判定针对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能力和韧性,是否诚实可信以及是否有道德,例如:Michaelishighlyintelligent,shrewd,intuitive,understanding,sympathetic,andgeneroustoalmostafaultofhimself.这些形容词体现了作者对于Michael多方面的判断。
鉴赏中的反应,构成和价值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arresting/lovely(积极反应);dull/ugly(消极反应);logical/harmonious(积极构成);irregular/contradictory(消极构成);penetrating/innovative(积极价值);shallow/worthless(消极价值)。
以上便是态度评价资源,语篇作者用这些资源来表达情感,评判人物和事件,其实是在邀请读者分享并认同他的评价姿态,从而和读者建立一种同盟关系,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对语篇蕴含的更广泛的人际意义持开放的态度。
(二)介入系统:协调主体间立场的资源
介入系统使语篇作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别人的话语,在表明自己对自述或引述话语的态度时,也希望读者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得对话成为可能。故介入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对话,参与者包括语篇作者,潜在读者,和其它持有相似或相反观点的人。在介入系统内,对话紧缩包括弃言和宣言。弃言指语篇作者通过驳斥相反立场,以支持某一观点,宣言则指语篇作者通过把某命题描述为高度可信,从而压制或排除其它观点,例如:
1.Youdon’tneedtogiveuppotatoestoloseweight.(弃言)
2.Naturally,givinguppotatoescanhelphimloseweight.(宣言)
对话扩展包括内言和外言。内言指语篇作者表明自己的认知情态,承认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外言则是语篇作者明确引用他人话语,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例如:
3.Itseemstome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内言)
4.Hebelieves/claims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外言)
通过分析语篇中的介入资源,我们可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协调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如何调节自己的立场和读者的立场。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请求读者的认同,这种对话性使得读者能易于分享作者的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篇中那些提示读者对作者观点做出积极回应的语言资源。
(三)级差系统:调节程度的资源
级差是对态度和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个次领域,而是充斥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几乎所有评价资源都可以位于强弱,高低的连续体上。语势分为增强和减弱,聚焦分为清晰和模糊,例如:
1.Heisarealfather/atruefriend.(清晰聚焦)
2.Theysortofplayjazz./Theyarekindofcrazy.(模糊聚焦)
3.Heisextremelyfoolish.(增强语势)
4.Thecarstoppedsomewhatabruptly.(减弱语势)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中的级差资源,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调节评价态度和立场的强弱和清晰度,从而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
(四)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语言不仅能识解经验,还能建构或维持人际关系。换言之,语言不仅有概念功能还有人际功能。任何语篇都在同时实现传递信息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功能。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语篇的局部意义,而忽视对于语篇存在更为重要的人际功能,那么我们对语篇的理解必将是片面的。我们的习惯做法是把语言交流,特别是书面形式的语言交流,看作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交流者内在思想的外化或者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缺乏者提供信息。评价理论对语篇人际意义的拓展,尤其是对于介入系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交流其实是交流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话语,无论是独白还是书面文本,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旨在形成两者间的同盟关系。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有效媒介。语篇中的评价是作者对事件,人物和话语所持的态度。通过分析语篇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主观倾向,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立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概念意义,而要鼓励学生挖掘语篇的人际意义,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评价资源来表达评价姿态。
四、总结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交际功能的有效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具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理论来揭示语篇作者对于语篇本身和潜在读者的评价姿态,具体包括三方面:作者对于自述或引述内容的态度,作者对于读者反应的判断,以及作者如何与读者建立同盟关系。
参考文献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经》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A.《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B.《诗经》、《大学》、《礼经》、《易经》、《孟子》
C.《论语》、《诗经》、《礼经》、《易经》、《书经》
D.《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
2.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例如
A.孟子强调学必有师,虚心涵泳
B.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C.韩愈主张专心有恒,文以载道
D.王夫子赞成熟读精思,由博而约
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A.评价的价值取向 B.语文评价的目的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时代的
A.《凡将篇》 B.《仓颉篇》
C.《史籀篇》 D.《急就篇》
5.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来。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A.注音识字 B.集中识字
C.韵语识字 D.分散识字
6.古人要求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提倡“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说这句话是
A.朱熹 B.韩愈
C.苏轼 D.陶渊明
7.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D.“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A.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达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B.评价内容
C.评价用途 D.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10.调查研究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如调研会等。划分的依据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的功能
C.资料收集的方法 D.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我国长期使用的是方块汉字,而且古代文化典籍又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是封建教育中长期重视语言文字传习的基本原因。
12.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13.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是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的变化。
1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5.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16.教材即教科书,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17.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包括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等。
18.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五、六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19.制订语文教学研究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明确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内容、制订工作规划等方面。
20.调查研究虽然有着不同的分类,在研究程序上各有侧重,但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调查类型和方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______。
22.唐宋以后,出现了《三字经》、《______》、《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1000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3.积极倡导______、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2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______。
25.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是《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时间是______。
2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27.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主要是______,以及在此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28.在______的教学中,“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29.语文教学研究,按照研究使用的手段划分,可分为定量研究和______两种。
30.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理念问题、______、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教材
32.口语交际能力
33.个性化教学策略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36.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37.如何实施作文教学策略?
38.简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词语文化 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19-0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邓炎昌、刘润清1989)。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和国家及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语言反映着该民族的特征,包括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是影响交流的重要因素,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根植于其语言。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离不开对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很重要的。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文化导入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围绕文化差异与对比的讲解相对较少,文化导入的针对性不强。
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语导入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崔校平1990)。阅读能促进听、说、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阅读是文化背景与知识积累的途径。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
阅读实质上是学生以自身原有的文化知识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化和语言有着明确的关系。并把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加强文化素养作为大学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积累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应该并重。例如“red”(红色)在汉语中与喜庆有关,而英语中“red ̄letter day”也是 “喜庆的日子”,绝非汉语式的英语。但是在英语中有些就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如“to see red”是 “使人生气或发怒的意思,“red ̄handed”则是“当场”的意思。在老鼠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怕羞的人。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词语的讲解应结合特定的语境,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篇的文化内涵。
2.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语文化导入的内容
词语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文化的特征,词语又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交际的支柱。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可分为词和词组。句子则是段落和语篇的基本组成部分,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于句子层面通过修辞来表现。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导入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习语和典故、修辞和句子层面的文化导入。
词语层面的文化导入应关注联想意义不同的词语和内涵意义不同的词语。如“white elephant”白象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如意,而在英语中则象征着耗钱而无用的废物。那么表达者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容易被学生误解,造成信息交流的误差。
习语和典故方面的文化导入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探讨英汉词语文化差异的比较。例如,现代英语中就有不少源于基督教的词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有很多源自古希腊神话,我们熟悉的欧洲(Europe),有时被称为欧罗巴:Europe is a princess who was abducted and carried off by a white bull to Crete.(克里特岛,希腊文化的发祥地。)。The bull was actually Zeus(宙斯)。欧罗巴(地中海东海岸的一个小国的漂亮公主)被化作雪白色公牛的天神宙斯诱骗,来到克里特岛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作欧罗巴。再如,“银河 ”(the milky way),源自神话天后Hera给Hercules喂奶时滴下的乳汁凝成的一条路,又可指人间通往宇宙宫殿的一条乳白色大道。“永远完不成的工作”(Penelope’s web)源自希腊将领奥迪修斯的以忠诚而著称的妻子Penelope,在丈夫离开她漫长的20年中,许多王公贵族纷纷向她求婚,她都托词说必须等织完布后才能予以考虑。一到晚上她又将白天织好的布拆开,直到自己的丈夫归来。由于习语、典故覆盖面广,已广泛深远地融入到了英美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文化导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语文化导入的方法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阶段性、系统性、层次性原则和中心原则以及文化对比原则。导入应采用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结合语篇本身的内容挖掘文化信息,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多注重英汉语言结构的对比,文化差异的对比讲解较少,文化导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应挖掘材料本身的文化内涵,从词语文化入手进行文化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思想,而且有助于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激发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泛读各种英文报刊和文学作品,广泛积累文化背景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和语料。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学生对该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然而学生面对种类繁多的英语读物和学习资料常常不知所措,难以取舍,这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要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让学生阅读《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十单元Going Home一文时,应介绍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越作战时期,青年人中兴起要求更多个人自由,拒绝接受传统价值观的反正同文化的文章,并介绍黄丝带的寓意,还有人们渴望亲情,回归传统价值观的思潮。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后,就能看到文章所反映出的当时深刻的社会现象,而不会认为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一个美国人犯法出狱后回家的故事。
3.3 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利用幻灯片、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某种知识。
4.结语
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词汇教学则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中词汇的讲解不能只停留在词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层面,还应注意词语本身的文化内涵对语篇理解可能产生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词语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阅读教学中词语文化导入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组织相应的内容和活动,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 2001
[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语言出版社,5. 1991
[3]楼青青. 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中轻工教育,7.2005
[4]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语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2001
张田若,1925年出生于宁波,早年受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系。接触语文教学在1954年,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小学语文课本,凡24年;后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编小学语文实验课本,并从事多个有影响的小语研究课题迄今,又是26个年头。近6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评价:“倾注满腔心血于语文教学,造福于亿万儿童,是他的志愿。”(张田若:《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序》)
张田若先生毕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所展示的奋发精神,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是中国当代小语人的楷模,更是“浙派语文”的荣光。笔者在这里试作梳理,虽难免挂一漏万,但还是不忌浅薄,想作一番以蠡测海的尝试。
一、致力于集中识字的研究,功莫大焉
张田若先生堪称是我国集中识字研究的奠基人,有成就的倡导者和忠实的践行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究识字教学。从一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角度,他对当时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和黑山北关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深入到黑山北关作细致的实地考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展开教学实验。在《人民教育》1962年第8期上发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科应该认真教学识字》一文中,他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多项建议,强调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科中的首要地位”,“对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普通话教学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加以适当的控制”。这对当时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不清、重点不明,“杂”而不“专”是极具针对性的。同时,也对推进“集中识字”新教法,作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张先生深入黑山(锦州),对集中识字教学的新经验,作了认真的基层调查,并在《人民教育》1964年第8期以陈永萱的笔名,发表了详尽的调查报告,不仅从学理高度梳理了集中识字的科学性,而且从操作层面验证了它的可行性,为有计划地开展全国性大规模实验作了理论上、方法上的指导,引领了实验课题的大面积推进。
之后,因为“”的祸害,集中识字随着整个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冲击,但在拨乱反正之后,在张先生的积极参与下,集中识字教改实验重获新生。1978年,北京景山学校重新编印出版集中识字教材;1979年,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也重新编印出版集中识字教材;1980年5月,中央教科所在锦州召开全国集中识字经验交流会,使因“”中断的集中识字教学实验更迅猛地得到了发展,并成立了以张先生为主导的“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这中间,张田若先生奔走呼号,并为此付出了诸多心血。
应当指出,虽然中国识字教学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集中识字不失为识字教学的发展主流。汉字所具有的“三码”(形码、音码、义码)和“二维”(既有字形的形象思维,又具有字理的抽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一字一形、字数众多而各异的个性,为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汉字虽然众多也有其独特规律和逻辑联系,集中识字正是从它的内在规律入手,理出其脉络和类型,变一个一个识字集中为一组一组识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所以,无论是“字根识字法”,还是“韵语识字法”、“意义分类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等等,都体现着或以音归类、或以义归类、或以形归类的集中识字精神。在人教版教材中看似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编排,也一样以单元小集中识字的方法,渗透集中识字的优势。也许这正是笔者对张先生几十年倡导集中识字是“功莫大焉”的理由所在吧。
二、全心于捍卫“识字重点”,爱莫深焉
张田若先生醉心于集中识字的研究,缘于他对汉民族文字教学的敬重与钟情。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几千年来维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灭的根。张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从来不厌烦做“小儿科”的工作,倾注全部心血于集中识字教学,正是出于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庄重的历史使命感。正如他在《张田若论小学语文教学》一书的“自序”中所说:“我意识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意义是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民族使命感促使我把自己的一生精力全部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他发表于2009年的《捍卫识字重点》一文,从回顾千百年来我国童蒙识字教学的经验入手,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大声疾呼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识字教学,低年级更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文章针对当时否定识字重点的错误认识,有理有据地作出分析批判,并把“识字教学为重点”的基本观点,提升到必须“捍卫”的高度。正是他把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视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所以,在大力倡导“集中识字”的同时,他也十分珍视其他各种不同的识字教学流派,体现了学术研究极富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如他在《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一书中,不仅全面介绍并论述了“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还推介了“识字教学的其他主要方法”。相当详细地评价了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安徽黄剑杰倡导的“意义分类识字法”;浙江温岭市李卫民实验的“奇特联想识字法”;天津市汉沽区教研室和东风路小学提倡的“听读识字法”;以“模糊识字”为本体的“猜认识字法”;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实验的“韵语识字法”;河南省特级教师俞景娥等提出的“字谜识字法”。此外还有“字族文识字法”、“字根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快速循环识字法”等等。张先生对各种识字法的特点、原理、过程、效果、优势和有待思考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梳理,而不带任何偏见,其为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捍卫识字重点的拳拳之心,满溢于字里行间。
三、倾注于小语教学的完整体系,志莫高焉
张田若先生钟情于识字教学,将之作为提升小语教学质量之必须,因此,他并不囿于识字教学,在完整构建小语教学体系方面也有出色的建树。
“”之后,他更为关注集中识字之后的读写教学,并因此完整地提出了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应该为“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和分步习作”的融合和沟通。早在1991年6月,中央教科所就将以张先生为主导的“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的研究列为所级重点课题,由张田若任课题组组长。1992年5月,在张先生的指导下,由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编写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课题在2010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成果评审中荣获了一等奖。近60年来,张先生先后主持编辑出版的语文实验教材共5套,发行到全国达50年,说明他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探索,确实堪称学养丰足、积淀深厚。
1982年6月,在由张田若执笔的《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教学大纲要点说明》中,张先生对“大纲”产生经过、基本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和“大纲”各部分的要求,有相当深刻、透彻的说明。他提出“以集中识字为重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又伴以大量阅读来巩固识字并提升阅读能力,同时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由浅入深的分步习作”的思想,体现了他批判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保持和发扬“集中识字”的优势,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四、忘情于开创阅读教学新路,情莫专焉
中国语文教学一直是以阅读为本位的。古代重于语文教学的伦理教化,以诵读四书五经为本,自不待言。即使到了现代,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语文教学理念,也仍然情重阅读。一本语文书基本上就是一本阅读教材。读汉文必先识汉字,而识汉字又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自然是理所当然。但是张先生是从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序列思维来研究小语教学的,所以,他不仅重视识字教学,也十分重视阅读教学,并力图开创一条阅读教学的新路。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提出了“大量阅读”的新路,确实是了不起的。看今日小语界颇为时尚的“海量阅读”、“开放阅读”、“师生共读”、“推广阅读”、“亲子共读”、“漂流阅读”、“经典诵读”……无不具有“大量阅读”内在精髓的一脉相承。从2000年始,他又连续发表了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其中有《是“阅读教学”,不是“阅读”》(2010年5月),《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2006年),《学成于思――兼论阅读课的多思》(2003年5月),《不要在内容上“发胖”,要在语言训练上务实》(2007年10月),《基础知识怎样进行创造性教学》(2010年10月),《多思与语文教学》(2010年9月),《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2006年6月),《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2010年1月),《不要把训练变成做题》(2010年8月)……天津师大教授、著名语文教学家田本娜所作的《张田若阅读教学思想简述》曾有这样的评价:“张田若同志的阅读教学思想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性质、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到阅读教学过程;对阅读教学过程,从理论的阐述到具体操作;对阅读教学方法等等,都作了较详尽的论述。论述有破有立,既敢于批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既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又在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上有所体现。”显然,这样的评价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五、成就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意莫远焉
高中英语 自主阅读
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和培养?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和培养呢?《英语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受其启发,我们就形成性评价在阅读课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学习和探究。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力。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背景的主渠道。阅读课文教学为学生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创造了条件。
二、阅读课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阅读课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独立阅读学习材料的能力、寻找获取、处理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建构语言知识体系的能力和使用阅读技巧的能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必须把教学的重点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视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三、指导学习计划,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意向活动,不可随心所欲地进行。合理的学习计划,良好的目标意识,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要引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时间安排合理,学习目的明确,学生任务明了,学习监测得当,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分阶段执行,既有要长远的打算,又有近期的安排,每单元、每节课、乃至与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具体目标。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
四、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在英语的阅读课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可靠保证。预习可使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发现疑点和难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为下一步听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打下一定的基础。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查阅词典,扫清影响学阅读的生词障碍;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指导课上参与,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引导他们进行多元化活动,使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进行交际活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使课堂变成剧场,学生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新知识点,以交际为中心进行多样化活动,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简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演讲等交际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那么怎样对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 要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要使儿童对于书籍发生有爱,并且有恒地阅读下去,能接受其中有益的东西,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1.在语文课中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阅读课中培养起来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课上主要要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阅读和默读能力。这是上好阅读课的一般要求。至于有些课文密切联系课外读物而教师有计划地介绍这些读物时,更应该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课外读物的主要线索,使儿童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要求。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1)简述书中大意。对于短篇故事,可以简单介绍书中大意;对于较长的故事,在简述大意后再突出介绍其中一二篇,以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提示要点。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重要指导的书籍,要提出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儿童在阅读中,沿着这个提纲进行思考,这样收获更大。
(3)指导阅读的方法,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儿童看书不用心,走马看花,这就要求他们把速度放慢些;有些儿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这就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要以分量来衡量书籍的如何优劣。如果全班只有几本书,可以分成阅读小组,有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念给大家听;如果书籍多,可以教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二、 要为儿童推荐书籍,并给予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鉴赏能力低,不懂得从书海中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后,如何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推荐书籍并指导阅读。近几年,我向学生推荐《院士的故事》、《冰心作品赏读》、《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新地球》等书,不仅推荐而且还要精心指导儿童进行深入仔细的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写科幻故事,并选送儿童的优秀习作参加全国、全省征文比赛。平时,推荐儿童订阅《快乐语文》,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国古典诗词曲赏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故事》、《世界科幻名著故事》等书籍。
2.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推荐有关书籍。如教了《蜜蜂》一文,推荐书目《昆虫记》,教了《祖父园子》,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教了《丑小鸭》,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选集》,教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推荐书目《中国寓言》。这都是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也是儿童乐意看的书。结合课文,介绍有关书籍给儿童阅读,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收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认识能力、知识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原本最不爱看书的,现在成了小书迷,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老师推荐的那些书,连吃饭都要三请四请,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是无价之宝,孩子们爱读书了,他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参加“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陈睿同学的《冰心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一文获得一等奖,并收入《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一书中。《恐龙再生》一文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新地球》一书的首篇。苏宣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获二等奖。选送的作品在在各种报刊中刊登,如《小学生周报》《三明报》等。孩子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我让学生在阅读《院士的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新世纪的我”为主题,让孩子畅想未来,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好文章。其中蔡晨尧等同学写的《下任总编该是谁》、《新世纪的我》、《当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当卡丁车的总设计师》、四篇作文被刊登在《海峡语文世界》2000年第二期上。编辑特别加上“编辑叔叔的话”,指出他们“写出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科学技术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理想”,这些大大推动、鼓舞了孩子的阅读课外书籍和写作的兴趣。此后,《少年军校日记》、《向你介绍我》等多篇文章见诸报刊。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 阅读教学 写作设计
一、背景介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教育部,2003)。教材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而且包括教材编制的话题、处理它们的方式、教材呈现的生活景象以及有意传递的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俞红珍,2006)。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教授教材,而是拓展到掌握教学设计和整合学科内外知识的技能。
针对以上情形,笔者结合本学期本校公开周,以本校教师黄先鸿教师的公开课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4),简述如何整合教材,合理设计写作内容,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案例
(一)教学课型:Reading for wi'iting(Module 3Unit 4 Astronomy)
本节课是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重构新的文本的一节写作课。从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处理,最后到信息输出,着眼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及教材处理
本节课为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NSEFC Unit 4,Book 3。教材中的Reading部分虚构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两个人对太空的探索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有关月球引力的画面,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之中就了解了相应的有关天文学和力学的知识。
基于对教材的灵活处理,本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是重新设计阅读任务,并利用阅读任务的知识再加上学生的想象力和课本所列的语言功能项目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也会对后面学生的写作做好语言输入和铺垫。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了解说明文的文体并灵活应用课文所列的语言功能项目;能力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范文分析及写作训练,让学生基本掌握简单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以及讨论,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和重组信息,把握说明文的篇章结构。
(三)教学设计
1 总体思路
本课采用三段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读、说、写三个教学阶段”。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2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从而引出课文的话题。
Step 2 Reading
【设计说明】所设计的两个问题为文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运用于回答课文后的问题,为本节课的写作做好知识的储备。
Step 3 Discussion
【设计说明】小组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课内外知识的机会,也为学生表达他们想象力,分享有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写作奠定基础。
Step 4 Presentations
【设计说明】通过范文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并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和语境,结合本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和课文的词汇,为下一环节的写作任务做好准备。
Step 5 writing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老师所给的范文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阅读中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写作前准备阶段所呈现的写作要求运用于写作实践。
Step 6 Self-assessment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写作,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小组合作评价及时客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启示和反思
1 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整体性,适度调整写作要求
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从单元整体性的角度把握教材;注意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把握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性;以“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根据所授课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的英语水平,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写作要求进行适当地调整,补充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资源;通过使用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课件,把本单元的重要单词和词组展示在课件中,让学生先感知这些单词和词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 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旧有知识
在教学中,尽可能真实呈现和积极设置情景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旧有知识。
3 基于教材,设计相关作文题目
作文材料和题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尽可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进行适度的调整;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气氛。
4 结合自我评价表,提高合作能力
评价在写作中有很大的作用,从学生自评到互评再到教师评价,学生学到了如何团体协作,如何自我反思。教师可采用“经典”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成功与喜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英语的高度兴趣。
5 反思教学,优化作文自我评价系统
新课程提倡教师做基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指出反思的意义所作,即教师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点,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教学规律,解决教学问题,进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张金秀,2008)。如何进一步改进作文评价表,如何立足于这一个侧面,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作文评价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以英语学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语文核心教学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两大知识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浅显
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比较浅显,极易造成许多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教师一般都根据参考书去解读文本,不从学生的角度去细研文本。有的教师不能独立解读文本,要在参考书,网络的帮助下,才能解读文本。当文本不能被教师深入解读,那么教师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最终导致读写结合的无法实现。
(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想实现读写结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化的阅读文本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理解、去思考文本,从而实现读写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和对话,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但是,当下大部分教师尚未重视起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很少运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
(三)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很多活动来进行学习。当然,这些有趣新奇的活动是能吸引学生学习,可同时原本教学的意义被忽视了。在课堂中,仅40分钟的时间被多种多样的活动所分割,课堂变成了舞台,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这样的活动取代了原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无法实现读写结合。
二、从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由教育教学专家、教授精心选择安排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用词非常的优美并且准确,句式也非常的丰富。它们是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第一手最好的材料,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文章中的内容,教会学生文章的基本知识、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优美的句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充分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
教师在讲解每篇文章时,针对阅读的基础,不可避免地要讲解每篇文章的重点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或句式,并且教会学生掌握该词语或句式,逐渐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各种优美的词语以及各种类型的句式,再加以练习,做到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的课文中有描写树叶落下时,要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使用的形容词,以及各种的比喻。然后教师列举其他的事物,可以是雪花、花瓣,让学生使用这些形容词或比喻去造句。当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写到相关的事物时,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二)准确运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写作中准确的运用,是每位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问题。用错标点符号常常会使整个句子的意思都改变。标点符号过少,句子太长,读起来又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时,要让学生不断地品味句子中标点的使用。要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如何使用各种标点符号。要安排学生多加练习,学生使用得不对,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为止。
(三)用经典段落引导学生
在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读写结合。例如经典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虽然这段话只有4句话,第一句总写了西沙群岛鱼很多,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鱼。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介绍的方法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笔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并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我们觉得鱼确实很多。”有的学生说:“课文里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觉鱼的样子就在我们面前。”于是笔者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学校中亭里的小,请同学们进校门注意观察,看看这些的花瓣、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小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学生有例子参照,模仿效果非常好,把这些小写得非常生动美丽。通过练习,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四)引导学生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有许多以物喻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主人公通过事物的某些特点以比喻做人的道理。平时,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从中领悟的感受,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感想通过文字写出来。
三、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读写能力
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获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W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结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在国际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采用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黑板与粉笔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工具,这样的教学枯燥、死板,学生的英语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网络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赋予了新的功能,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阐述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前言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同样教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尤其是网络环境与小学英语之间的有效结合,真正的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学生会被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所吸引,从而将精力与注意力高速集中于课堂,这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本质方法。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工具学科,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很显然,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也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并且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在进行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除了能够利用录音机播放英语磁带,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外几乎别无他法,在这样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听力能力自然停滞不前。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出现了本质的颠覆,听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听力能力快速提高。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在进行《Atthezoo》这节课程的听力教学时,以往的录音播放听力,学生只能听见声音,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载体,将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示在投影屏幕之中,这样的听力教学,刺激的是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这对于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将自身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到听力环境之中,这就是听力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
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跨文化交流不但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构建语言主义教学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致使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只是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英语教学也成为哑巴式教学,直至新课程教学标准推行,才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了纠正,并且将学生的英语口语放在教学首位,而网络环境技术的发展,更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推动力量。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在学习“animal”这样一节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屏幕让学生将自己的图画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用自己会的英语句子,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容出来,这样就给予了学生更多口语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环境以及网络信息具有公开性、无限性的特点,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论坛或者网络语音聊天室的方式,让学生与一些国外的小朋友面对面的进行交谈,学生可以借此来更好的感受英式发音,同时国外的小朋友也可以借此来学习中文,这无疑是符合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形式的,这是教师即使苦口婆心传授也难以获得的英语口语教学成效。
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因此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但是很显然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教学资源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英语阅读教学显得有心无力,但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环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为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再一次被唤醒。如在学习“myfirend”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从通过网络环境,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歌曲或者故事短片,从而让学生被这样的教学情景吸引,使学生浑然不知的走入到教学意境之中,从而对本篇文章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永远的学习动力,这将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开始。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份阅读书单,并让学生在网络中下载这些阅读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积累量,这样是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所独具有的一种优势。
4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一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训练形式枯燥乏味,并且相对滞后,这使得学生无话可说,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却从本质上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在网络环境下,为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更具优势。首先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在网络环境之中,学生可以进入英语网站搜取各个方面的素材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改变以往无话可说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的文章更富新意。其次是网络环境快捷,便于交流,这就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交互式的写作环境,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写作想法,写作灵感也将会犹如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e-mail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件,并将这封信件发送到父母的邮箱之中,这样的写作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十分的耳目一新,而很多学习平时也有发电邮的习惯,这样的写作训练无疑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了以往学生对于英文写作的怯懦心理,降低了以往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压迫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写作教学可谓是一举多得,这就是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发挥。
5总结
英语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在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可能,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因此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甄别网络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伟霞.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13-115+118.
[2]刘彦臻.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行动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4,(01):75-78.
[3]刘元宵.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87):100-101.
[4]孙凤杰.简述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15,(16):64.
[5]王利美.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