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库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课程是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一种高效的方法,既能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也适合在校内开展网络选修课程,使更多的学生能选修本课程,学到更多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课程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自己首先就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建设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可以不断实现自主发展。通过网络课程建设,为教师学习新知识、增强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提供了机会;是教师进行课程研究、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数据库原理》课程资源平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的有力工具。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课程建设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又会促进网络课程的优质化。
二、《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及对策
网络课程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相关网络学习的指导不够系统
在为期三学期的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课程一直处于开放使用中,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但建设中相对缺乏较为系统的网络学习的指导。在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在线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法。在线参与学习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提供在线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师资培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变革,并在教学中适应这些学习变革的特点;了解新技术,了解网络教学,并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让技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服务,如果教师唯技术、或者理解有偏差,都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也难以实现网络课程的内涵建设。
2、师生、生生互动不足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课程不仅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更能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网络课程面向的是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互动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每周有四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加注重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阐释清楚问题,思维的碰撞更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在需要答疑,但时空受限时,学生更倾向于邮件方式或者QQ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通过访谈,观察发现,由于课程平台的答疑讨论模块的实名制,不少同学处于某些问题的考虑,更加倾向于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常规疑难问题的共享,同时从平台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师生、生生互动显得不够充分。教学中,教学团队始终以应用为目的,建用结合,以用促建,来开展《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针对使用状况,我们将以服务学生学习交流和教师教学工作需要为目标,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结合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对答疑讨论模块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
3、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电子教案,二是PPT课件,三是教学录像,四是FLASH视频文件,五是优秀作品展示,六是案例系统学习等。目前没有实现课程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功能,没有提供按照不同线索连接知识点,以服务学生学习多元需求的模块。对于这一现状,教师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阐述和呈现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课程的教学相长。
4、扩展学习内容模块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 数据库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物联网将人与物联接成一个大系统,涵盖行业、领域之广,所涉及的技术之多,数据库在众多技术中是发展的关键之一,如何定位该专业对数据库知识的掌握及职业发展需要,已成为数据库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数据库课程的矛盾
高校开设数据库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侧重点在于以实际应用为主,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有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我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由于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的差异,对其学习兴趣、教材的选择、课时安排及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把握好一个度。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目前我校该专业该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授课理念以惯性为主
数据库理论除了基本概念还包括设计的范式,比较深奥,讲解多以讲授的方式,在这种观念下,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曲线下降。
2.教材的选择
大多数教材要么侧重理论,要么以具体某个软件操作作为讲解,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相对较少,目前该课程主要以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为主,对于理论的涉及不多,原理知识在课程中体现不是很明确,这对于系统的开发设计来说,没有数据库原理的知识,对于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就不能很明确的理解和解决。
3.教学方法单一
以多媒体讲授理论后软件操作演示,信息量相对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因此缩短,这些信息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度思考。
4.课程安排
课时较少,一般教材都采用从基础到应用的体系,从建数据库,建表,到数据库操作,数据维护与实施,这个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完全掌握其相应的知识。对于系统开发的结构体系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思路,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市场力量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1.转变理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主导者转变成提供知识的支架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跟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材料,通过交流和思考的方式获得知识,调动积极主动性。
2.教学内容要适应发展
(1)提炼教材的内容,延伸应用知识
以项目贯穿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教学,例如:讲授“表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准备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案例,对于其中所设计的customers表,goods表,orders表进行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的讲解,要求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SQL server中,数据的完整性可能会由于用户进行的各种数据操作如insert,delete,update而遭到破坏,这就要求通过各种约束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默认值约束,空约束,规则,默认,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来保证数据段完整性。从需求分析开始到设计数据库,到操作数据库包括表结构设计,完整性分析和设计,如何实现数据的查询,新数据的添加,已有数据的修改,无用数据的删除等。对如何设计数据库的掌握以能理解,对数据的操作以必须掌握,对于SQL SERVERE 2000数据库所具有的数据挖掘功能,决策树和聚类算法以能了解,能够根据数据库中存在的表进行架构,然后用户细分,使用Microsoft决策树进行关联分析,对数据库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重点以应用为主。
(2)改进实验内容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在实验前先把理论知识概括一遍,然后贯穿到该次实验课的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选择相应的示例数据库进行讲解;实验结束要上交实验报告,包含代码以及通过截屏来保存操作的步骤过程。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公开讲解。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驱动,利用所学过的前台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跟前台应用软件综合应用的一个总体设计和总结。对于文档的描述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方法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1)注重第一堂课的讲解
在讲授一门课之前首先要交代清楚所学内容的研究发展历史,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等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
(2)采用机房授课和广播软件结合
通过广播软件,将软件操作演示给学生,对于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先讲解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对于出现该类错误,应从什么方面考虑来解决,并当场解决出现的问题,再强化正确的操作。在讲解实例的现场操作过程中,代码不要从已经准备好的课件或者教案中直接复制过来,应将代码重新录入。在录入的过程,可以讲解对于代码中出现字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对一些关键字应给予高度重视,录入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良好的实践教学和编程习惯可为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完成一个实例或多个实例讲解后,可以变换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评,分析代码或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可以改进,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予以解决。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在课堂上,在参与的过程中,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注重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通过介绍当前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就业形势和职业定位的大方向,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前沿,通过课堂交流和QQ、邮箱等网络工具进行课外交流,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以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对出现问题进行截屏保存处理,这对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有一个解题方案库,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碰到的各种问题。
(4)用任务来驱动课程的内容
实验课除了做一些基础实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和语句的学习外,可以布置一个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开发一个实用的小型的数据库系统,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方式,数据库设计的阶段分步骤进行,并且对应于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成果。通过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对前续后继的课程有个大致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知识的交叉性连续性,使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
4.参照多样性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核
数据库课程操作性强,应以学生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是否能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学习, 具有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打破一份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 通过各种各样方式综合评价。
(1)采用上机考核
上机考核方式, 采用一人一机, 老师给出考试题目,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考试内容, 答卷完成后保存上交至服务器, 由老师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实践水平的一次检验,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平时实验报告
平时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
(3)平时考勤登记
改变随堂点名的方式,以随堂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出勤率,增强了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以及教学中的互动,效果较好。
(4)阶段考核的单元测试
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增加单元测试环节,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在该章节所掌握的程度。
(5)小组任务
项目开发的设计任务以及数据分析的任务,以每个小组成员在该项目中所负责的任务的相应的文档报告,作为课程汇报的依据。该项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展望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不停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教学水平,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经济信息管理应用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岩.SQL SERVER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2]赵彦.高职SQL Server 2000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软件导刊,2009,8( 1)
[3]钟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4]王朝晖.网络数据库课程教改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2)
关键词:藏区 数据库 英语教学 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22
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并被寄予厚望,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小范围试点。尽管相关理论与操作体系尚未完全成型,但人们已经看到了现代技术给语言教学带来的新希望。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也在信息化数据库与藏区英语教学的结合上做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
1 民族个性化数据库建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语言的教与学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虽然我们在习得母语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学习母语承载的文化,但母语习得本身就是在其文化体系之下完成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无意识过程,并且从一开始就完全内化为一种习得习惯。
对大部分人来说,第二乃至第三语言不可能如母语一样自然习得,必须要通过有意识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这样的学习往往缺少目的语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氛围,很多时候只能“望文生义”。但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教学颠覆了这种情况,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文化导入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或多或少被世界各国的外语教育者采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面临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文化教学法往往是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1],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语言人群的“特殊”需要。这对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
笔者在藏羌民族地区工作十余年,深深体会到外语教学中主流文化的“傲慢”,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无奈,并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在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上展开了不间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是,教材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校本教参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就已经被淘汰了。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建设自己的通用数据库,以提高校本教材和教参建设的速度与品质。
1.1 藏汉英比较文化数据库建设
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藏区同样存在“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受教育者文化氛围的不协调性”、“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多样化引起的问题”、“教学中的科学内容和受教育者所信仰的宗教教义之间的冲突”[2]等一系列问题,相比广大汉族地区而言,藏区的文化教学尤为重要和紧迫。虽然有关英汉比较文化的研究甚众,但在案例列举上都大同小异,缺少新意,而有关藏、汉、英三种文化的比较材料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从知网数据库中下载了600余篇相关文章,又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一些比较文化、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著,将所有列举的比较文化案例分门别类录入计算机,从饮食起居到姓名、颜色、动植物等等,目前已经搜集罗列了上千个条目。为提高现有素材的甄别水平,我们一直不间断地研读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论著,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准。
由于缺乏软件技术支撑,我们暂时将这些资料建立在Office办公软件平台之上,并严格按照三级目录归类存放,方便查找和使用。对于前后存在关联的条目,我们只能以批注、脚注和超链接的方式处理。尽管数据来源非常重要,但因为工作量庞大、人手和经费有限,加上前期没有商业化推广的计划,相关的备注就比较少,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1.2 多媒体素材库建设
在乡土文化与英语课堂相结合的推动工作中,我们创造性地将平日积累的土著文化影像资料插入到课件中。这种尝试将很多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加上学生对于这些民族文化精髓的兴趣远远超过看不见摸不着的异国文化,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受此启发,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资料,继而产生了建设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的想法。
目前,我们建设的素材库主要包括藏羌民族宗教、服饰、音乐、歌舞、饮食、民间工艺等基本文化内容以及本民族师生参加的一些校园和社会相关活动,尤其是英语主题活动。尽管素材数量有限,但我们仍然借鉴了比较文化素材库的建设经验,按照教学需要构建素材库的目录体系,根据目录有目的地主动搜集音乐、歌曲、gif动画、图片、影视资料、活动录像等。
其中,微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全部取材自本校、本地的真人真事,在省级专业赛事中也曾获过奖。英语小导游则是我们的特色项目,将本民族自然景点和人文旅游资源编成英语学习材料交付学生自由选学,再在课堂上模拟小导游,表现突出者可以组织到本地景点现场讲解,实况录像再返回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3 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虽然试点是小型数据库,评价性机制和原则的构建仍然不可或缺。由于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报告,我们只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目标规划、实际需求、操作难度和可行性,探索了几个参考标准。
第一,通用性原则。尽管目前只是小范围试点,但我们都是按照做大做强的设想逐步丰富的,尽可能让数据库在藏区的所有大、中、小学都能通用。
第二,文化立场原则。除了尽可能保持汉语媒介语的文化中立,还要在体现文化差异性的同时,寻求合理的文化共性,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理论探索及相关研究。
第三,素材乡土化原则。尽可能搜集本土素材,以谋求学习者的文化情感认同和既得经验的延续,从而形成有效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第四,系统性原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数据库各级项目体系的完整性,还要考虑到每个子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对于有些有争议的理论,尽可能多地列举,以供使用者自行选择。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尽量不掺杂个人学术取向。
在素材采集上,我们除了借各种宗教节庆和旅发大会等活动积极组织拍摄的同时,也会从藏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节取片段,从优酷、土豆等网络视频库中下载一些资源,以扩大数据库的来源和建设速度。
2 数据库应用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学生已趋向于摒弃仅仅靠教材来学英语的模式, 转而采取从多种媒介和渠道接受输入”[3]。因此,我们必须要竭尽所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迎合学习者的正当需求。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恰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创造、展现(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不具备真实交际环境的学生,能够感受、体验到相对比较真实的话语环境,并获取到更多的非语言信息。更重要的是,数据库中大量的乡土文化素材有助于学生从家庭和社会获得的认知在课堂上得到延续,进而减少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焦虑和紧张,为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持续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素材库并不意味着就能组织好教学,合理运用才是关键。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普遍缺乏信息化和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基本技能与必要手段。以汶川县为例,尽管灾后重建让这里的学校获得了非常优越的物质基础,硬件条件甚至超过了成都地区大部分同级别学校,但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还不足总课时数的2%(平均每个教师每学期使用不超过3次),通常只有在公开课展示时,大家才偶尔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为此,我们采取统一制作标准化课件提高各任课教师的兴趣,再引导他们根据个人喜好和特长予以简单修改的办法进行推广。该方法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
其次,在藏区从事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统编教材的思路展开,无视藏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忽视乃至否定他们从家庭和社会获取的知识与经验,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焦虑和紧张中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疏离和排斥。唯一的途径就是尽可能鼓励他们在既得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向英语学习形成情感和知识的双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无论是双语教师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其他民族教师,真正懂得少数民族文化并将其与英语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的毕竟是少数,而能够同时在藏、汉、英三种文化上兼具修养的更是凤毛麟角。比较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使得普通教师比较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可能。以汶川县水磨中学为例,我们通过对全体非藏族教师进行藏文化普及培训、藏汉英文化强化培训,以及教改理论与方法集中培训,再辅以上述两个数据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收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见表1)。
[表1:卷面成绩
[年级
参数\&7年级\&8年级\&9年级\&120分制\&150分制\&实验前\&17.1\&29.32\&29.26\&实验后\&28.24\&33.19\&34.59\&最近一次测验\&63.69
(150分制)\&35.93\&38.91\&]
表2:活动主动参与程度
[年级
参数\&7年级\&8年级\&9年级\&课堂回答问题\&实验前\&15%\&课堂活动参与\&实验前\&20%\&课余活动参与\&实验前\&30%\&]]
表1中卷面成绩尽量取多次测试的平均分;课堂表现的数据来自任课教师目测,取平均值。因为双语班学生主要来自牧区,小学基础异常薄弱,加上初中三年英语课时总数只有普通班的一半左右,因此卷面绝对成绩和课堂积极性明显偏低,但这其中的进步仍然令人鼓舞。
再次,除了常规教学,数据库也为第二课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例如,我们鼓励学生开通英语微博,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上传到网上,展开互动;通过乡土文化旅游资源英文资料的搜集整理,鼓励学生上街做英语小导游,并将这些录像又反过来应用于多媒体教学,效果也很好。
数据库与集体备课实为同一理念,都是集中优势资源,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而且有利于推广,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发挥更大的效益。为进一步丰富数据库内容,我们不失时机地将第二课堂实况录像资料充实进来,同时还尽可能多地保留教研活动的图像资料以用于新进教师的培训等等。
数据库的建立可以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特别是教材更替越来越频繁,给备课带来更多压力的情况下,数据库通用性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凸显。例如,2012年上半年刚开始着手建设比较文化数据库,下半年就换用了新版初中英语教材,教师的教案和课件都必须重新做,但在数据库的支持下,我们很快就重新组建了新的校本教参。去年《藏族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刚刚立项,这个数据库就直接派上了用场,大大提高了校本教参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数据库建设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效益令人振奋,我们甚至有了建设藏族学生典型语用错误的数据库集,包括英语学习和汉语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寻求英语教学中母语和本族文化迁移的痕迹,并借以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数据库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集众家之长,各取所需,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数据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藏区语言文化与国家统编教材不相适应的现状,使得校本教参、教材的建设成为可能。问题是,使用免费资源的教师明显多于参与建设的人数,尤其是基层缺少研究型教师,有些教师即便有心参与也是无从着手。为此,我们采取与本地高校联手合作的方式,以争取得到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国家办民族教育必须要考虑国家利益,要在国家和各民族发展之间进行协调,很难具体针对某一个少数民族进行改革,至少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如此。从根本上来说,民族教育的出路还是要坚持“民族教育的主体应该是民族本身[4]”,这样才能从目前的高入学率、低升学率向高入学率、高升学率、高巩固率转变。民族个性化数据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让实验学校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对其未来的推广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1]叶小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学的文化冲突与突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2).
[2][4]宝玉柱.民族教育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22,5.
[3]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2.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VFP Programming should efficiently motivat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promote students' interes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the class teaching. Apply project approach in teaching can motivate students'interest towards study, make them feel the demand for work in advance, which can make them to think by themselve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thus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Good teach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VFP课程;教学应用
Key words: project approach; VFP Programm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22-02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学生围绕项目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
1精心设计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在项目实施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就要求尽可能的确立优秀实用的项目。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比较实用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完成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给出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项目的建立、界面的实现、系统菜单的实现以及各个子模块的相应功能。该项目有以下特点:
(1)应用表单,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界面下查看数据。使学生对项目有参与热情,有学习积极性。
(2)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控件可以提高人机交互能力,表单控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操作界面。
(3)完成项目过程中,控件的过程代码设计需要用到已学过的命令,巩固复习了旧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了表单设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5)有准确的答案和评分程序,易于评价。
项目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要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项目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对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注重项目的实用性,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先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已完成项目所需知识和能力,然后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来。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和学习内容都有帮助功能,网上也有大量相关学习资源,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探究和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教师角色转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科教学法,灌输的成分多,启发调动学习兴趣的成分少,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纯理论、全说教的教法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并且理解、记忆效果差,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能力低,所以,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组织辅导、咨询角色转换;工作向设计策划学习过程、组织学习方式,设计、提供学习资源去转变。在学生学习中更多观察、记录,监督和评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学习,实现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项目组织实施
将《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课内教学实验,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VFP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VFP各功能的联系和实际应用系统的构成。
(1)软件预览及功能分析。首先将制作好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演示,分析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以及VFP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设计数据库。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数据库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应用系统的性能。在此过程中,和学生共同讨论、推敲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要、可能的扩充和改变,提高数据库的灵活性,保证所建立的应用程序具有较高的性能。
在实际教学中,演示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表的创建、表字段属性的设置、视图和查询的创建和索引的建立等基本操作,突出重点,把数据库表间的关系、查询、索引和参照完整性等重点、难点知识和抽象原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的理解。
(3)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学习VFP的重点和难点。VFP的程序设计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这部分课程实验教学中,重点强调程序设计方法。在《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要将对象和类通过表单的创建、控件的使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地基本方法,形成面向对象地设计理念。通过编写和分析程序代码,让学生了解程序执行地过程和程序语句地功能,熟练掌握常用函数,表达式地用法。
(4)检查评估。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评价也相当重要,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同学间互评。提出各自的见解,学会与他人交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其次由教师对项目情况评定,和同学一起解决彼此观点中的不同意见,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力。最后由学生进行自评,找出自己的不足,综合三级评定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5)调试和应用程序。最后通过项目管理器,将各个部分组织起来,调试无错后连编成应用程序。至此一个完整地数据库应用系统制作完成。
(6)成果拓展应用
通过项目结果的评价,把好的作品、好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归档,为学生建立作品档案,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把好的作品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学内容地不断加深,课内教学实验一直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地项目。各个课内教学实验练成一个整体,贯穿于整个课程地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际界面、功能及其开发方法和步骤,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总之,在VFP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从实际应用系统开发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来加强课程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前感受工作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项目开发的实际锻炼,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生.项目学习-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关键词:导读服务;导读博客;图书馆;WordPress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78-02
导读也称阅读指导,是指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开展有目的的文献阅读指导工作。馆员通过推荐图书馆书目或者对读者进行文献知识教育等方式来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使其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来提高馆内文献利用率。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在互联网上起着信息过滤和信息中介的作用。图书馆利用博客的优势建立导读平台,开展新型导读服务模式,对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博客的起源及发展
博客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起步于图书馆员个人的博客。1995年11月10日建立的“Jenny Levines Librari—and Site du Jour”被认为是最早的图书馆博客,它是由Jenny Levine所建置的个人博客,主要以图书情报学研究为主,现成为著名的“The Shifted Librarian”。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员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客如老槐也博客、超平的博客,上海交通大学也将博客系统应用到了图书馆学科服务上。这些博客的成功应用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如何将博客引入到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博客,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WordPress及其功能
WordPress是一种是用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开发的开源、免费的博客引擎,用户可以在支持PHP和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它具有插件众多、易于扩充、安装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它的主要功能如下:文章、分类、归档、收藏,统计阅读次数;提供文章、评论、分类等多种形式的RSS聚合;提供链接的添加、归类功能;支持评论的管理,垃圾信息过滤功能;支持对样式CSS和PHP程序的直接编辑、修改;在Blog系统外,方便的添加所需页面;通过对各种参数进行设置,使Blog更具个性化;通过添加插件,可提供多种特殊的功能。
三、WordPress在大连医科大学导读服务中的应用
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网络部尝试引入WordPress平台,建立名为“发现”的导读博客。博客建立两年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访问人数日渐增多,通过这种新型导读服务,为读者推送图书馆的资源,增强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馆内文献利用率。
(一)导读博客建立的目的
图书馆员通过了解读者阅读倾向、阅读目的、阅读需求从而进行科学、主动、有针对性的导读。通过这样的导读博客,更能增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还能将读者的建议及读书心得体会及时反馈。
(二)导读博客的内容设置
博客主要分为五大栏目:好书悦读、影视回眸、心灵小屋、外语视界、书缘讲坛。通过这五大栏目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导读服务。
好书悦读,推荐经典书籍,撰写原创书评。推荐书籍分类涵盖哲学、管理、历史、文学、艺术、医学等。读者也可自由评论、撰写书评或推荐书目,实现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影视回眸,推荐经典电影或热门电影,撰写原创影评,通过这一栏目图书馆员可以将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推荐给读者,让读者品位经典,体会艺术的魅力。
外语小屋,根据读者的英语学习需求,向读者推荐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资料及扩展学习材料。并与学校英语协会合作,英语协会的晨读材料。提高学习兴趣,让读者快乐学英语。
心灵小屋,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美文供读者品读,让读者在劳累的学习过程中放下心灵的包袱,快乐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
书缘讲坛,图书馆每学期会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做报告,这一栏目将这些专家的报告录像在书缘讲坛中,方便没有时间亲临现场听报告的同学一睹专家的风采,汲取学术养分。
四、导读博客的维护
在技术方面,基于WordPress的导读博客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之前的博客内容就会荡然无存。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对博客进行维护:(1)定期备份数据库,使用WP-DB Manager插件来自动实现这个功能。将它设置为定期备份数据库并在主机上保存或者通过Email发送一个附件。(2)优化数据库,可以用WP-DBManager插件自动实现这个功能。(3)定期备份文件,使用WordPress Backup 插件来自动实现这个功能。(4)减少垃圾评论,用Akismet插件运行和过滤垃圾评论。可以节约限制、阅读、回复评论的时间。(5)确保没有不必要的404页面,使用404 Notifier插件可以识别404错误并使用Redirection插件通过重定向来修复问题。(6)自动的基本SEO (搜索引擎优化)安装All in One SEO Pack插件,在插件选择界面中添加你的标题、关键字和描述,使用户更容易通过已有内容搜索到你的页面。
五、导读博客应用启示
(一)在博客搭建过程中的个性化设计
虽然WordPress是一个开源、安装简单的博客平台,但是要做出一个特色鲜明、吸引读者眼球的导读博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完善。在博客搭建期间,需要集中精力寻找精美的主题及实用插件,运用掌握的HTML与PHP等相关知识完善对主题与插件的修改。
(二)导读博客需要有价值的资源来填充
博客不仅需要吸引读者眼球的外观,还需要负责导读栏目的成员持之以恒的用心撰写书评、影评。通过不断的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求、阅读目的来引导读者积极阅读图书馆的经典资源。
(三)宣传推广提升导读工作
好的博客想让取得更大的影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发现》导读博客建立的两年来,通过多种手段来宣传。例如在图书馆主页的信息栏内、在学校贴吧博客推广贴,在图书馆人人网公共主页博客链接地址,向读者发放学生为《发现》导读博客设计的书签等。这样经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工作,导读博客才能让更多读者了解,导读工作才能更顺利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春骅.基于WordPress的学术博客在学科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1).
[2]郝海燕.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晋图学刊.2010(2).
[3]刘光华.博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新举措[J].鸡西大学学报.2010(6).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自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资源在我国高校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大学英语自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和运用,是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传统的一对多课堂教学环境相比,网络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影音传输技术的进步,网络学习能够创造出较传统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更加自然的语言环境及良好的交际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将从海量英文信息中学会搜索目标信息、消化和吸收以满足自身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这些均对当今大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学英语,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有力支持。
一、大学英语自学模式介绍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学模式通常可分为两种,即系统的自学模式和非系统的自学模式。系统的自学模式是指在相对均一的计算机硬件环境下,由学校提供统一的软件系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软件系统地进行自学英语的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和现有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自学软件的高度智能化和学习进度的灵活化。智能化体现在学生经过教师的入门指点后即可自行学习和操练,自学软件会自动对学生做出的听力答案、阅读理解答案判断对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可以对学生的发音与标准读音相比较后给出相似值,智能化的软件还能根据对学生所做正误答案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自动给予学生高一级或低一级难度的学习材料,同时智能化自学软件的反馈及时,生动直观等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起到显著的作用。学习进度的灵活化体现在上课时间和课时长短的限制上。传统课堂教学通常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进行,而网络环境下的系统自学模式则可以使学生在可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及网络资源的任意时间内学习。因为软件系统能够自动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试题难度调整,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学习状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
非系统的自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主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用英文信息,解决实际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学习模式。非系统的自学模式和系统的自学模式主要区别于前者无统一的硬件、软件系统和学校规定的总体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网络资源利用技能基础上,即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主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这种学习通常包括两种形式,一为利用英文搜索引擎或登陆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学生通过利用上述资源能够及时了解到搜索引擎及数据库所涵盖的英文论文,著作等有价值信息。第二种方式为登陆国内外的英语学习网站进行学习。此类学习网站包括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学生可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各个网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和练习。
二、网络环境下自学英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辅助和指导。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外语学习又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再智能化的教学软件也不可避免存在某些局限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灵活直接的有效沟通。所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最大化地得以有效利用。
(二)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比较好的外语学习网络资源,并同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将资源及时介绍给需要加强练习的学生,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计划,让他们取长补短,有的放矢,从网络环境中吸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
(三)对于有些英文数据库的使用需要学校的支持。多数有价值的数据库是有偿使用的,需要学校投入一定资金购买使用权。同时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使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条件,如开设学生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可租用的电脑,学生毕业后送还电脑供下届学生使用。
(四)做好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保持定期的自学心得交流,探讨问题解决方法,分享新发现的英语自学网络资源和学习方法,学生可边介绍边利用黑板,幻灯片,或投影屏幕进行演示,交流时尽量也用英语进行以强化学习和交流的效果。
总之,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多种形式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自身语言综合技能,培养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获取和利用英文信息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将现代化学习手段引入外语学习中来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许乃英,黄慧.课堂电化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
集团公司*月份开始了“向先进学习,寻找自我差距”的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让我深层次的体会到**文化的精髓,《前进的丰碑》更让我找到了我今后工作前进方向的行动指南针,使我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出我个人与先进的差距,找到我个人与先进的差距的形成原因。
细读此书,并结合自己岗位的实践工作,我颇有感慨:从十公司青年项目经理***经理的学习材料,我感受到我们年轻的一代要有敢争先,再争先,敢挑重担的思想意识,要有磨刀霍霍、抱拳擦掌、大展宏图的思想抱负;从老一辈旗帜性人物我看到前辈们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永远报效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事迹的高度敬业精神;更有我们新时期青年一代同龄或年龄相仿同事中要学习的朋友—集团公司人事部员工***,言谈语论中,我能感受到我们这一带人身上优秀的思想光芒: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创新一勇当前的将帅风范。
总之,《前进的丰碑》就象是我思想再次冶炼的大熔炉、我要经过重新的洗礼,去掉我自身思想上的瑕疵,才能把我炼成更刚更强的钢。才能适应我的工作岗位。因为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来**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从中受益良多:工作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业务精炼,性格上从自己的个性突出到习惯性的服从团队、忠于团队也是一很大转变。但是我也知道自己还存在
更多的不足。业务技术还要进一步学习,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学习新的业务技术,保住自己的业务青春。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利用自己的所学,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能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四个一角度(一切按制度管理、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用数据说话、一次把工作做好)严要求,促进步。
我们还应该学习些什么?从本书中延伸到的思考。
新时代新时期,企业竞争处于一个站在国家战略意识的角度上,人才竞争更演绎到历史的高度上去了。我前两天看了电视人物专访,访***餐饮业老总,她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我们现代年轻人是有很多压力,但我们有很多选择”我们年轻一代奋发向前,必能为**的二次创业添砖加瓦。我制定了下一步我的个人赶超目标
:从外在到内在的,主要是:
我将系统学习数据库知识,加强自己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我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扩大自己的综合知识面,使自己提高一个档;
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机械知识方面的知识,使一些行业工具软件使用更加得心应手,更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有限公司
一、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现状
本研究依据印度国家教育规划与管理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EducationalPlanningandAdministration)的《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我们站在哪里?2011-2012年度分析》(ElementaryEducationinRuralIndiaWheredoWeStand?AnalyticalReports2011-2012)等重要文献,发现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
据统计,2011年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平均生师比为30∶1,基本达到合理水平。但仍有39.57%的初级小学的生师比超过30∶1,有30.58%的高级小学的生师比超过35∶1。在被调查的35个地区中,有22.9%的地区生师比超过全国均值水平,甚至有些地区平均生师比达到了59∶1。[2]生师比高,反映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足。
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凸显教师数量的不足。据统计,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学校中,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的学校比例为10.59%,学生人数在25-50人的学校比例为19.54%,学生人数在51-100人的学校比例为26.76%,从总体来看,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比例为56.89%;从学校教师数来看,一个教师也没有的学校比例为1.06%,单师学校比例为9.07%,教师数为2人的学校比例为29.62%,总计有39.75%的学校教师人数不足3人。[3]面对大量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如果仍按照生师比配置教师资源,将无法解决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师资短缺的许多现实问题。
(二)教师队伍结构失调
首先,印度农村女教师缺乏。目前,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各类学校中,女教师的比例只有39.95%,其中初级小学女教师比例为41.78%,小学女教师比例为41%、有中学部的小学女教师比例为51.46%,高级小学女教师比例为29.12%、有中学部的高级小学女教师比例为34.15%。在所有被调查地区中,68.57%的地区男教师多于女教师,17.1%的地区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人数的两倍以上。[4]
其次,学科教师和特殊文化背景教师缺乏。在印度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在单师学校,教师教授多门学科的情况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教师的缺乏。另外,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学校中,来自“表列种姓”(ScheduledCastes)和“表列部落”(ScheduledTribes)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了20.89%和12.80%,而目前这两类身份教师所占比例分别只有14%和10.6%。[5]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学校中,85.4%的教师达到了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其中24.8%的教师达到了高中学历水平,38.3%的教师达到了本科学历水平,22.2%的教师达到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6]从整体来看,虽然教师学历达标水平比较高,但实际专业发展水平有限。研究显示,印度农村教师在纠正学生学习错误、向学生解释学习内容或过程、自身基于数学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归纳学习材料中心思想等方面都明显存在不足。[7]此外,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据统计,有50%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板书、口头宣讲、让学生做书面作业、提问、检查书面作业等传统活动为主,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个人或集体背诵、板书、小组合作学习、使用丰富多样学习辅助材料的课堂教学比较少。[8]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教师向城市教育岗位流动。受经济水平、工作条件、薪酬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岗位对教师来说缺乏吸引力,更多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调动到城市学校任教,这无疑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生师比,增加了农村教育岗位的空缺。
合同教师的频繁更替。目前,印度农村合同教师主要由准教师(ParaTeacher)、兼职教师(PartTimeTeacher)和社区教师(CommunityTeacher)组成,三类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2.8%、0.4%和0.4%,三者之和占教师总数比例为13.6%。[9]由于合同教师的任职期限没有统一标准,增加了教师人员更替的频繁性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
教师缺勤问题突出。目前,印度农村初小教师缺勤率达13.8%,小学教师缺勤率达到13.3%,34.8%的初小和48.5%的小学存在程度不同的教师缺勤现象。[10]由于教师缺勤,无法为学校教学提供所需的师资力量,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成因分析
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标准化学校的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多学科和多年级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在印度农村,由于人口分布广,小规模学校比较多。2004-2011年,印度农村初等学校中,小规模学校(学生数不超过100人)从426472所增加到690812所,增长率达到了61.98%。在一些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师数量少,一个教师要同时教授几门课程或者同时承担几个年级的教学工作,进行复式教学。印度农村初等教育两个年级的课堂教学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课堂存在复式教学现象,甚至有的地区复式教学的班级比例超过了80%。[11]学科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年级教学的跨越性无疑给教师的备课、教学材料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大班额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据统计,目前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学校的平均班额为30人,从班额规模来看,比较理想。但仍有28.6%的地区班额超过全国均值水平,甚至有些地区的平均班额达到了78人。[12]大班额教学意味着教师要面对更多的受教对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二)工作环境艰苦,难以吸引和留住教师
首先,教师工作条件差。一般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上下班乘车困难且交通费用高,基本的住宿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大大降低了教师选择在农村任教的意愿。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女性一般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再加上住宿环境的限制,女性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她们选择在农村任教的意愿更低。
其次,学校基础设施匮乏。据统计,农村学校中,1.52%的学校没有校舍,45.71%的学校没有围墙,45.63%的学校没有运动场,48.41%的学校没有图书馆,83.85%的学校没有计算机,6.04%的学校没有饮用水,16.45%的学校没有女厕所,58.42%的学校没有通电,20.93%的学校教室需要不同程度的修缮。[13]恶劣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对农村教学岗位望而却步,即便选择了这一岗位,也很难长期留任,必将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激励措施不足,降低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薪酬制度不合理。一方面教师薪酬差距大,同工不同酬,合同教师薪酬低。一般而言,合同教师薪酬是正式教师薪酬的35%,随着第六届薪酬委员会建议提高正式教师工资,合同教师薪酬水平有可能降到正式教师薪酬的25%。[14]另一方面,教师的薪酬主要与学历挂钩,与所学专业和所教的课程有关。[15]教师实际的工作表现一般不纳入到教师薪酬评价体系中。
教师职务晋升机会少。农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岗位工作多年后直接退休,大部分教师没有晋升机会。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社会角色规范的制约以及缺乏女性领导者的积极示范作用,女教师晋升的机会少之又少,她们中成为校长或教育管理者的人有限。[16]同时,晋升标准资历化、政治化、受裙带关系的影响,忽视教师实际的工作表现。[17]
(四)培训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在职培训机会少。据统计,印度农村教师中只有38.38%的教师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在被调查的35个地区中,有26个地区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比例低于50%,有些地区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比例甚至不到10%。[18]
培训内容远离农村教师实际工作情境。据统计,只有6.2%的农村教师表示培训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大的相关性,向教师提供的培训往往是无关紧要的、过分的理论化、过时、与实际工作情况脱节。[19]特别是农村教师需要经常面对多语言、多种文化背景、多年级、多年龄、多学科教学的实践困境,他们急需获得适切性的帮助与指导。而传统的师资培训主要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对农村教师特殊需要的关注。
培训者素质不高。由于培训者缺乏初等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专业的培训知识与技术,缺乏对初等教育教师及其教学的正确认识,再加上缺乏到农村学校培训的意愿,由他们提供的培训,其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三、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补充的多样化策略
面对农村初等教育教师发展的困境,印度一直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师补充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学统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建立区域教育信息数据库。具体而言,区域教育信息数据库涵盖以下信息:1)建立超编和缺编学校数据库;2)建立岗位空缺数据库;3)建立学科教师空缺数据库;4)建立女教师以及其他类型教师数据库等。[20]以此作为教师资源配置和调动的重要依据。
合理配置教师数量。首先,印度政府详细规定了初等教育的生师比。如1-5年级班级规模在60人以内的学校,应配备2名教师,班级规模在61-90人之间的学校,应配备3名教师,班级规模在91-120人之间的学校,应配备4名教师,班级规模在121-200人之间的学校,应配备5名教师,班级规模超过200人的学校,生师比应低于40∶1;6-8年级的生师比应维持在25∶1。[21]其次,取消单师学校,保证每所学校至少有2名教师,“并尽可能保证其中1人是女教师”。[22]再次,规定每个班级至少有1名教师。[23]
合理调整师资结构。具体措施包括:1)补充女教师。如提出,“针对单师以及跨年级教学的情况,补充教师,其中2/3新雇佣的教师为女教师”。[24]2)补充特殊身份教师。如招聘“表列种姓”身份的教师,同时鼓励受过教育并有美好发展前途的“表列部落”的年轻人参与培训,从事部落地区的教学工作。[25]
(二)改善工作环境,吸纳更多教师投身教学工作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印度《普及基础教育计划》(SarvaShikshaAbhiyan,简称SSA)提出,从2010年起,每年给基础教育学校划拨三类经费:1)学校维修经费,用于学校校舍、厕所、围墙、运动场等的维修,根据学校班级数量的多少,每所学校每年可获得5000-10000卢比不等;2)学校发展经费,用于学校黑板、桌椅、粉笔、登记簿和其他办公设备的购买,初小学校每年可获得5000卢比,高小学校每年可获得7000卢比,小学学校可获得5000-7000卢比;3)教师学习材料经费,用于购买教学挂图与教具等,每名教师每年可获得500卢比。[26]
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其中包括:办公室、商店和校长室;独立的男女生厕所;安全且足够的饮水设备;运动场;学校要有围墙或防护栏。此外,每个学校应该有一所能够提供报纸、期刊、各科教学用书以及故事书的图书馆,每个班级都要有教师学习材料。[27]
为教师提供住房或者工作补贴。如提出为部落和偏远地区教师提供住房,[28]为教师提供生活补贴、山区补贴以及住房补贴。[29]以此激发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任教。
(三)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建设
实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化。2010年8月,印度颁布了《教师任职最低资格标准》(MinimumQualificationforAppointmentasaTeacher),依据这一标准,印度政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通过在职培训计划,培训所有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初等教育教师,提升其专业水平,使全体在职教师符合任职资格规定。[30]
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包括:1)设置统一而灵活的培训内容。2009年10月印度颁布了新一轮的《教师教育国家课程框架》(NationalCurriculumFramework,简称NCFTE),该框架在统一规定教师培训内容的同时,要求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不同,确定具有层级化和差异性的培训内容。2)了解教师需求,每年更新培训内容,研究开发教师培训资料,特别是关于学生发展、学生知识、社区知识和最新教学方法的资料。[31]3)建立情境指导模式。2007-2011年印度拉贾斯坦邦巴兰地区建立的“基于学校现场”的教师教育指导模式,培训者深入农村学校及教师课堂实际,进行现场的教学诊断,在倾听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教学处方。[32]4)提供特殊培训。如“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身份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语言、文化表现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特殊培训,包括语言的培训、文化敏感性的培训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等。[33]
加强对培训者的选拔与培训。首先,选拔培训者时,侧重对候选人教学背景和品质的关注。如古吉拉特邦提出放宽招募标准,以吸引资历差但热情的年轻人进入地区教育培训学院职位。[34]其次,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如为他们提供在职进修课程、奖学金资助计划等。[35]
(四)探索多元途径,扩大和稳定教师队伍
首先,吸纳相关人员,拓宽师资队伍来源。印度政府从当地选拔知识青年,充实教师队伍。由于地方知识青年来源于当地村庄或社区,懂得地方语言,因此,他们在促进社区与学校沟通以及促进学校有序运转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6]另外,对于某些教师数量急缺的学科,可以考虑返聘退休教师。由于退休教师有多年的工作经历,不需培训可以直接上岗,能够迅速补充学科教师岗位的空缺。[37]
其次,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稳定教师队伍。为了留住优秀合同教师在农村任教,印度政府一方面努力提高合同教师薪酬,另一方面建立优秀合同教师转正制度。如2007年,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将合同教师薪酬提高到正式教师薪酬的68%。[38]古吉拉特邦、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规定,对于代课满3-8年的优秀合同教师可以直接纳入正式教师队伍。[39]另外,建立基于“工作表现”的教师评价体系。如拉贾斯坦邦的乌代布尔市在27个月的持续试验过程中所采取的薪酬奖励措施在激励教师工作投入度方面效果显著,使教师缺席率从44%下降到27%,学生的测验成绩也得到了提高。[40]
四、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补充改革的启示
印度与我国同属亚洲发展中的大国,国情和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师资补充方面,印度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建立区域教育信息数据库,科学配置师资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教育信息数据库,涵盖农村师资数量、结构、岗位空缺以及教师调动与离职等相关信息,为科学配置师资提供依据。其次,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综合考量生师比、师校比和班师比多个因素。除了考虑生师比之外,印度政府在政策上还规定每所学校至少要有2名教师,每个班级至少要有1名教师。对师校比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印度农村单师学校教学的弊端,能够有效抑制因学校唯一一名教师缺勤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问题的发生,能够减少教师工作中的孤独感、为教师提供同伴支持,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以及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资源。对班师比的规定,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中。而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主要依据生师比,但由于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分散,小规模学校比较多,如果仅以生师比作为教师资源配置依据,无法满足农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再次,印度政府重视发挥女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多次通过教育立法的方式,给予女教师优先发展的权利,以期扩大女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数量,这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女教师不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路径。
(二)创设良好工作环境,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农村教育岗位对优秀人才是否具有现实的吸引力,使他们愿意来,并且能够长期在农村任教,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的整体面貌。首先,要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继续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促使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达标,保证每一所农村学校具备完成正常教学所应拥有的教室、运动场、图书室、办公室、水、电、教学仪器、教学用书等基本条件。其次,应加快农村教师住房条件的改善。目前,我国多数农村教师既无建房的宅基地,又不能享受城镇职工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房改优惠政策,其住房条件无法得到保障。[41]为此,国家应着手加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使教师安居乐教。同时,还要考虑为教师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偏远地区补贴等,以留住更多农村优秀教师。
(三)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培训指导的适切性
首先,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机会均少于城市教师,且农村教师培训多以专项骨干教师培训为主。显然,还需要积极探索并建立针对全体农村教师的常规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培训支持体制。其次,培训中要正确处理培训的普及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相对于印度而言,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才颁布并开始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如何在确保教师培训基本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农村教师的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索。再次,建立情境培训指导模式。我国师资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讲座式为主,统一、僵化的培训方式降低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培训的效果也不明显。为此,探索地方化和具有情境依存性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此外,从来源上看,目前我国主持集中培训的大多是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不够了解,无法针对教师日常教学面临的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从专业素质来看,由于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限制了培训者素质的提高。为此,一方面,应吸纳优秀中小学教师进入师资培训者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者素质。
(四)拓宽师资来源,稳定教师队伍
一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主、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资源共享性等特征。
一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地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二是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多媒体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介入,使信息传输更便捷,远程教育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学习成为学习者主动的选择。三是多媒体远程学习的设计更为个性化。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诸如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因素。四是远程教育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学习支持,不仅局限于教师答疑和批改作业,还包括对学员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指导。
例如,对学员有比较详尽的学习指南,突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指导学员如何控制学习过程和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技巧,指导学员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员以自学为主,大部分学习时间与教师、同学是分离的,没有教室更没有课堂的氛围,这种学习形式会使得许多刚刚开始远程学习的学员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帮助学员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树立长久的学习信心。
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远程教育从为劳动者提供学习机会扩展到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彰显出远程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发展远程教育,即成为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相对于社会公众,各级公务员在拥有信息资源和技能方面优势明显,这为各级行政学院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整合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卓有成效的公务员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务员远程教育通过数字图书馆,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数字图书馆为各类教育提供文献资源保障的优势和效率,也将在公务员远程教育事业中得到最为显著的体现。由此可见,远程教育不只是一种技术,因为技术只是传送内容的手段,重要的是本身以及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巨大变革,这才是远程教育的主要意义。一是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往“统一调训、集中授课”的公务员培训形式,把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传送到每一个终端,使得教学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从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自学为主。通过远程教学,将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之中,而面授的学时将大幅下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合理的智能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独立的学习和研究。没有数字图书馆的全面介入,公务员远程教育就无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有数字图书馆与远程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备的公务员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充分满足公务员终身教育的需求。二是远程教育把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传送到每一个终端,教与学的过程超越了时问和空间的局限,能够有效化解公务员培训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工学矛盾,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营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同时,远程教育应用于公务员培训领域,可以弥补传统培训中包括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因为进行集中培训所需的交通、住宿、课酬等费用,有利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三是远程教育引进优质培训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的需求,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保证学员各取所需,提高学习效率和培训质量。
三
数字图书馆在公务员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数字图书馆为教师备课提供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图书馆,教师在远程教育中备课,就可以通过网络课件(包括讲课视频、文字资料、参考文献、在线互动、考试测评)、跨库检索系统等方式,来筛选并获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二是数字图书馆为各级公务员参加远程教育提供文献资料支持与服务,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信息的技能和方法,能够满足多样化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需求,学员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三是数字图书馆是各级公务员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的第二课堂。通过数字图书馆,参训公务员不仅可以突破基本教学课件中学习内容的局限,还能利用更广泛的数字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