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数控编程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编程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控编程的概念

第1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1.1刀具长度补偿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

数控加工中,根据加工工件要求而需要通过换刀指令选择不同刀具进行加工时,刀具长度会发生变化。刀具长度的变化使得非基准刀位点起始位置与基准刀位点起始位置不重合,此时必须对刀具长度变化做出适当处理,避免零件报废或撞刀问题的发生。刀具长度补偿既是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而引入的概念,同时长度补偿也是提高编程及加工效率的关键点。刀具长度补偿使刀具在垂直于走刀平面(比如G17,XY平面)的方向上偏移一个刀具长度修正值,因此在数控编程过程中,一般无须考虑刀具长度。也就是说,每一把刀的长度都是不同的,刀具的长度补偿只是和Z坐标有关。刀具长度补偿由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刀具的实际长度作为刀长的补偿,另一种采用刀尖在Z方向上与编程零点的正负距离值作为补偿值。在具体的应用中,刀具长度补偿还应用于不同规格刀具或刀具磨损后的调整,利用刀具长度补偿指令补偿刀具的变化,避免了重新调整刀具或重新对刀带来的工作量增加,提高了加工效率。

1.2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以“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为原则,不考虑刀具大小在编程后所引起的、由刀具半径值所产生的过切现象。因此需要在编程时引入刀具半径补偿,根据实际刀具大小按照工件轮廓使刀具自动偏离轮廓一个刀具半径,避免多切问题的发生。根据数控加工中对精度、效率及质量的需求,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应正确掌握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及应用方法。通过合理设置刀具半径补偿值,保障加工精度。刀具半径补偿应利用理论轮廓编程,通过预先设定偏置参数实现加工目标。刀具半径补偿概念的应用能够在编程过程中不考虑太多刀具直径大小问题,进而提高编程效率。刀具半径补偿一般情况下只是用于铣刀类刀具,在根据工件尺寸编程后,将刀具半径作为半径补偿值放在半径补偿储存器中,在此后的加工中无论更换铣刀还是进行粗精加工转换,只要更改刀具半径补偿值即可。由此可见,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降低数控加工中的编程工作量及计算工作量,利用刀具补偿实现加工效率提高的目的。

1.3刀具补偿在数控加工中的技巧

在刀具补偿概念应用中,需要正确掌握刀具补偿的使用技巧,以此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刀具长度补偿指令的使用中,应首先掌握正负补偿及偏置量的确定技巧。正负补偿量要根据Z轴的方向确定,如刀具刀位点在编程原点Z坐标正方向,则使用负补偿(G44)。在补偿功能代号H后的两位数字表示的刀具补偿寄存器地址中存放刀具长度的补偿值,以主轴轴端中心作为起刀点,以刀具离轴端伸出长度为H中的偏置量。这样能够避免指令使用错误带来的加工事故,实现刀具补偿应用目的。在刀具长度补偿指令中刀具位置发生变化时,应将坐标的变化转化为工件坐标系的变化,也就是将工件坐标系和刀具一起沿Z轴方向移动一个刀具长度补偿值,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再将加工程序中的Z坐标值放在新的工件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简化刀具长度补偿中的繁琐计算,提高编程效率。在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中,应对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刀具选择以及刀具路径确定等进行分析,利用“少吃快走”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另外,加工中还应改变思维方式,利用刀补参数寄存器常量改变量的方式,加工典型工件,实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具体的刀具半径补偿应用技巧需要数控加工人员在实际的加工中,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提高刀具半径补偿概念的利用率。

2刀具补偿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数控加工中的刀补功能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及取消刀补时,刀具必须在刀补平面内运动。其次启用刀具补偿时,必须了解刀具运动方向,避免加工方向错误造成的工件废品。另外在刀具补偿指令应用中必须采用先下刀后建立刀补、抬刀后取消刀补程序的方式,避免刀补信息不足、程序无法计算等问题的发生,避免抬刀前取消刀补产生的零件报废问题。最后抬刀后取消刀补,这样刀具远离工件,避免刀具多切现象的发生。针对刀具补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生产安全事故原因,掌握科学的刀具补偿应用方法,实现刀具补偿应用目标。

3结论

第2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摘要:论述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施了教学课程改革后得到的教学总结: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编排、改进教学手段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考试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总结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数控加工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了解数控设备结构及其控制原理,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编程技能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了戴仕雄教授的项目一体化教学,学校提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所以在这个学期我觉得有必要对《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加工技术》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数控机床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特种加工技术和数控自动编程MasterCAM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课程的总学时只有72学时,时间紧迫,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因此,《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

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我校选择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明兴祖主编的《数控加工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我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

制。

三、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幻灯、录像、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控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数控机床仿真操作实训──综合实践数控机床操作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仿真训练。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仿真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2.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然而,考试教育并不受学生欢迎,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学生学到的知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效果是很不好的。所以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比以往好,但由于这是第一次实施课程改革,有些地方还有待完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进行更深的探讨,相信在教与学,学与做一体化后,学生会学到真正的技能,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京 国家精品课程─”数控编程”的课程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5.8

第3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控车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实施步骤 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数控车一体化教学

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法即把《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车工实习融合一体的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职学生采用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我校数控专业实行理论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可以把企业中对员工的许多要求融入进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和敬业精神,生产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文明生产观念,良好职业道德。

三、我校实施数控车一体化教学的步骤

我校把涉及到数控车一体化教学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车实习的相关内容整合成校本教材。下面谈谈具体的实施步骤:

(一) 确定任务

数控车一体化教学学习目标是完成各类回转体类零件(轴类、轴套类、盘类、各种回转体成形面、切断、螺纹)的加工,总目标细分成外轮廓和内轮廓两个大项目,并且每个项目内容细化了不同的任务,例如:外轮廓模块包括数控车床安全文明和生产及日常维护保养、数控车床介绍(组成及工作原理)、数控车床控制面操作、数控车床刀具和对刀操作、外圆、台阶与端面的加工、外圆锥面的加工、外圆弧面的加工等任务;内轮廓模块包括内圆柱面的加工、内圆锥面的加工、内圆弧面的加工、内沟槽的加工实例等任务。

(二)知识准备

将实习任务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每次课知识准备完成之后,每个同学填写评价表,包括以下的内容:

1、图样分析

制定加工工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零件图进行分析,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对工件图样分析的内容、方法和目的。

2、工艺确定

包括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工艺装备等,让学生从全局掌握课题实施的细节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程序编制

数控加工程序是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结果的体现,也是实现数控加工必备条件。

(三)任务实施

首先,学生要进行模拟仿真,校验程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宇龙仿真软件进行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仿真操作结果给一定的成绩。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其次,学生程序校验合格,到机床上实际操作,课前教师要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量具。老师给学生示范工件的加工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四)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整个的实习过程填写教学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包括给安全文明生产、机床操作、编程、以及工件的各个部分打分。

(五)项目拓展

每个任务都给出一个拓展提高的零件图,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余下的时间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师要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变到行动体系教学,会有一个较难适应的转变过程,另外,数控车一体化教师要有全方面的业务能力,例如:教学需要备课,准备工、夹具、量具。一旦开始上课,就没有时间备课,这得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的熟悉。

2、学生已经习惯于学科教学模式,实施之初,也会有所不适。模块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可以在演示中讲,边讲边演示,多授些稳性知识、经验性知识,还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顺利完成转变。

五、结束语

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第一: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二: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第三: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灵活地加以解决。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何锦伦.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提高技能的有效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 杨珍.数控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与探索[J].职业教育育研究,2007(7)

[3]李俊峰;韩桂芬.《数控车床编程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

第4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数控编程》 教学模式和方法 技能培养 技能学习

《数控编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编程技能并能根据实际数控设备合理编制程序的能力为目标。同时它是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转变常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它,并学好它。针对于此,我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上好第一堂课,开启学习数控的大门

数控技术是什么样的技术,数控编程是怎样一个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半天,学生都似懂非懂,因为本身是刚接触,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概念,而又只是理论性地介绍,肯定感觉很抽象。并且这时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因此,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其眼球,适时地安排一次数控实习现场观摩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习现场对数控机床的机床结构、编程的步骤、加工操作的顺序等都可以一并作介绍,然后示范加工一个零件,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进来,既是观摩又是实验。这种先入为主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能够充分激发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重拾信心,培养兴趣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差,而基础知识差又主要反映在数学和英语上。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反映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且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数控能否学好取决于数学水平的高低。况且一听说是编程就觉得肯定比较高深,都抱着“我肯定学不会”的心理。正是这些因素使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已经从精气神上垮掉了一大半。因而在上课之初教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重拾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培养学习编程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和认识数学与数控不能直接划等号,数学没有学好不一定数控就学不好;其次数控编程与计算机编程也不能等同,数控编程只是按照代码格式要求再填写一些坐标即可;最后还可以在上课之初用一些简单的程序去车间试制工件,让学生看到程序在整个数控实习操作中的作用,同时又觉得数控机床的神秘,从而激发对数控学习的渴望。

3.充分利用数控仿真和多媒体技术

数控仿真教学是数控编程课教学很好的补充,利用数控仿真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自己编程的程序,通过仿真加工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效果和模拟加工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其编程和操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在此来检查和校验编写程序的正确性,避免了程序人工检查繁琐的弊病和在实习操作中因程序错误而造成的撞机撞刀事故。并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4.细化知识点,变专业为通俗

数控学习不难,因为数控技术其实是利用数字化信号来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而数字化信号即为0、1、2、3、4、5、6等数字和G、M、F、S、X等字母。数控编程就更简单,就是把确定好的坐标填入规定的代码里即可。同时把编程代码介绍进行细化,加入实例,使学生能够从实例中先进行模仿达到学会编程的目的,变专业的数控编程为简单的填写坐标。下面是我以G01为例进行的代码介绍和编程:

G01――直线插补

格式:G01XxxZxxFxx

说明:G01指令刀具以指定的进给速度移动到指定的坐标值。用于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首次使用轴插补指令时需指定进给量的值。

2.找出所需点的坐标值:A(20,0),B(20,-25),C(30,-25),D(30,-35)。

3.填写程序段:G01 X20 Z-25 F10;AB

G01 X30 Z-25 F10;BC

G01 X30 Z-35 F10;CD

相关知识:进给速度字F的单位可以是mm/min或mm/r。进给速度单位使用mm/r时,若主轴不转动,则轴插补指令没有意义。

在这个实例中,通过建立工件坐标系、找出所需点的坐标、填写程序段三个简单的步骤,就把G01指令的使用转变成只需找出几个坐标就可轻松填写出的程序段或程序。

5.指令学习要注重层次性

数控指令总结起来主要有G、M、F、S、T等几大功能指令,而这当中又以准备功能G指令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G指令可以分为基本指令(如G00、G01、G02、G03、G32等)、循环指令(简单循环和复合循环)及其它功能的指令(如G04、G28、G96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M、F、S、T等代码含义和使用比较简单,只需记住并能平常作业中穿插练习,G代码则不行。这就要按照一定的层次性来学习,先重点介绍几个最常用的基本指令,等能够熟练应用G00、G01、G02、G03等几个指令,可以考虑引入简单循环指令,再慢慢进入复合循环指令,最后把其它功能指令添加进来即可。

6.重视工艺方案的培养

数控编程的学习不仅是数控指令的学习和使用,而且是工艺方案的综合考量。手工编程的基本原则就是工艺路线最短、程序段最少。因此工艺方案的培养应贯穿数控编程学习的始终。从基本G代码指令G00到螺纹切削复合循环指令G76中的每一个刀具移动或切削指令都有走刀路线的合理安排与应用,而同一工件可以用多种工艺方法加工出来。如在锥度零件加工时,就有如下三种工艺方案:

锥度粗车方案:(图示说明)

这样在学习编程时就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案来解决同一问题,最后评讲哪种方案较为合理。

总之,数控编程课的实践性较强,同时可操作性也较强,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充分与技能学习相融合,定能搞好数控编程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力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 数控车床分册).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李彩丽.浅谈数控编程教学.现代经济信息,2009,(6).

第5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控车床;避免撞刀;方法

1 编程问题引起的撞刀

数控车床的自动加工过程是由程序控制的,保证程序的正确、合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地撞刀事故。

1.1 要搞清进给速度F的单位

进给速度F的单位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分钟进给,另外一种是每转进给,两者相差很大。对于不同系统的数控车床,其默认进给速度的单位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编程时,首先要搞清楚该车床的进给速度单位是每分钟进给,还是每转进给。这样才好确定进给速度的值。如果单位搞不清楚,就很容易出现撞刀事故。

1.2 要设置合理的换刀点

在数控车床上,当用多把刀加工一个零件时,需要在加工过程中自动换刀,编程时要设置合理的换刀点。换刀点的位置应保证刀具转位时,不撞到工件或夹具,换刀点常常设置在被加工零件的外面,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量。

1.3 设置合适的循环起点

应用循环指令编程时,应注意设置合适的循环起点,要保证循环起点与切削终点的连线,务必在零件的外面,不能和零件的任一位置有交叉,否则退刀时会发生撞刀事故。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循环起点的位置,离工件的外圆有1~3毫米。

1.4 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

程序的走刀路线必须按照图纸和工艺单要求,合理确定走刀路线,为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的精度,应选择合适的加工顺序和装夹方法,以确保加工的顺利进行。在确定走刀路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先粗后精、先近后选、先内后外、刀具集中的原则。

1.5 对指令的正确理解

G00指令的功能是快速定位,此指令的走刀轨迹有可能先移动X轴,再移动Z轴,也有可能先移动Z轴,再移动X轴。走刀轨迹不确定。用G00指令退刀时一定要格外小心。例如,在加工零件内孔时,当内孔加工完成后,需要镗刀快速退出内孔,并回到工件端面外60毫米处,如果用G00 X60 Z60编程,这时数控车床会两轴联动,镗刀会与零件发生碰撞,造成镗刀与工件损坏,严重影响车床的精度,这时可以采用程序段G00 Z60;G00X60。即刀具先移动Z轴,然后再移动X轴。所以,加工内孔时,用G00指令退刀,应尽量避免两轴同时移动。退刀时先退Z轴,再退X轴。加工外圆时,一般先退X轴,再退Z轴。这样便不容易撞刀。

1.6 充分利用程序校验功能

现在的数控车床都具有程序校验功能。当程序输入并保存后,可以先进行程序校验(仿真加工),认真观察刀具的走刀轨迹,看刀具与工件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有问题,应立即检查并修改程序。确保走刀轨迹的正确。

2 错误操作引起的撞刀

⑴在输入刀补值时,有时会把“2”号刀补的值输在“1”号刀的位置上,把“0”输成“O”或忘记输“0”;把“2.68”输成“268”等。这样,数控车床启动后,刀具在执行刀补时,有可能直接冲向工件及卡盘,造成工件报废,刀具损坏,机床卡盘撞坏等事故。⑵操作者对键盘功能键的具体含义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对机床功能参数误修改,易造成撞刀等事故。⑶返回参考点或回零时,顺序应为先X轴,后Z轴,如果先Z轴后X轴,机床小托板容易和机床尾架相撞。

解决方法:操作者在输入刀补数值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对于初学者,在没有完全理解数控车床功能前,不要随便修改系统功能参数,一定要搞清基本原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引起的撞刀

第6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控;椭圆;宏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 宏程序概念

宏程序就是将一群命令所构成的功能,像子程序一样登录在内存中,再把这些功能用一个命令作为代表,执行时只需写出这个代表命令就可以执行其功能。在这里,所登录的一群命令叫作用户宏主体(或用户宏程序),简称用户宏(CustomMacro)指令,这个代表命令称为用户宏命令,也称为宏调用命令。使用时,操作者只需会使用用户宏命令即可,而不必去理会用户宏主体。

用户宏即可以在用户宏主体中使用变量;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运算;可以用用户宏对变量进行赋值。

2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椭圆轮廓程序编制(见图1)

编制如图1所示椭圆凸台加工程序,深度8mm。

3 采用极坐标编程方式

椭圆的方程有一般方程和极坐标方程,这里用到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X=aCOSα;Y=bSINα。该零件从图纸上得到的a=30,b=20。将椭圆的极角设为#1,X设为#2,Y设为#3。根据FANUC的宏程序语言,椭圆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2=30*COS[#1], #3=20*SIN[#1]。分析极角的变化范围,极角从0°变化到180°。将#1的初始值设为0,而终止的条件为≤180。

#1=#1+0.5; 这里0.5是调整椭圆的形状精度的语句,该数值在粗加工时应该取较大值,以利于数控系统进行计算。精加工时该数值应取较小数值,以满足零件图纸为宜,例如0.1。如精加工取的数值过小,则不利于数控系统的计算,在加工过程中已出现刀具移动迟滞,反而影响表面。

4 采用椭圆标准方程进行编制

椭圆的一般标准方程为,这里设#1为X,#2为Y,那么该方程就变为,这里如果将X也就是#1设为变化量,那么将其转化为FANUC的宏程序格式为#2=20*SQRT[1-#1*#1/900]。

综上所述,在加工公式曲线时,可以不采用计算机编程,而是利用FANUC系统宏程序的编程。按照分析公式、变量的选择、初始值和终止值的选定等编制宏程序,而且宏程序的编程格式、变量的选择、公式的选择都非常灵活,程序可读性非常高,使加工更加高效、快捷。

参考文献

第7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与传统的实操教学方式的对比,以及使用数控仿真软件的心得,探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施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的重要性,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科学规划实验实训室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学方式 仿真软件 开出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机械专业逐渐分离出很多细微的专业方向,像数控专业就是其中的一类。现阶段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数控专业,但在这一专业领域里怎样规划合理且又适用的实训室成了众多学校头痛的大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配备数控仿真实验室与数控加工车间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室,来达到数控专业实训课教学的需要。

一、传统的实操教学方式

自从数控专业开设以来,都是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首先由老师在课堂里讲授理论知识,教给同学们编程知识,使他们掌握编程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到实训车间里进行数控加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学校存在的数控系统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相隔一段时间,使之在上完理论课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能出现对所学知识有个遗忘的过程,导致对所学知识出现不熟悉的现象,又需要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实操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数控仿真软件教学方式

在数控专业,如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方式,只需要配备一个仿真课室(大约能满足一个班的教学需要,当然可以放在数控车间的旁边),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通过局域网连接起来,然后再装上仿真软件,就可以完成理论与实操教学。这样,我们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中,可以将编程、仿真教学及数控加工实习安排在同一时段,完成编程的教学之后立即在电脑上完成实操教学。当学生们在仿真软件上能够熟练地操作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再适当地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编程知识,同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完成实操的教学。

三、配备数控仿真软件实验室的重要性

1.减少设备投入,合理利用设备

大家都知道,数控专业如想学生们在毕业时能够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掌握编程的方法及技巧,又能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适当地懂得一些数控机床维修的知识,才能算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可要真正地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针对不同的数控系统,掌握他们的性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随着机床行业的发展,新的数控系统的不断开发,导致现阶段市面上流行并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像FANUC、PA、SI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MITSUBISH等,且他们的控制面板及操作方法完全不一样(主要是对刀方法不一样)。学校很难做出如此大的投入,配备各种系统的数控机床(因为数控机床的价格是昂贵的)。如果选择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的话,只要选择合适的数控仿真软件(而且很多数控仿真软件已经做得很成熟,且能完成很多种类数控系统的教学),就可以完成多种系统的教学需要。

现阶段市面上比较常用的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系统,在上面就可以完成FANUC、PA、SI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MITSUBISH等系统的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实操教学(见下页图)。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数控车间合理配备数控机床,这样就可以为学校节约很多设备投入费用。

2.学生知识面拓宽且安全

前面所论述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依靠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授编程知识,再到数控车间进行实操教学,针对各个学校对数控专业设备的投入情况不同,学生也只能掌握学校里仅有设备的操作方法,很难去操作其他的数控设备,这对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我们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可以在上面完成很多不同类型的系统的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多种数控系统的操作方法,为他们的就业带来便利的条件。

因为数控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安全系数较低。一台机床最多容纳3~4人操作,这使得数控车间能提供的工位相对较少。如在数控仿真软件上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所编程序进行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编辑修改。不会出现像在数控机床上实习,如程序错误,就有可能出现撞刀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故。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学生直接操作数控机床,很难保证学生的安全,但在数控仿真软件上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且相对提供较多的工位。

3.理论与实践可以联系更紧密

如果学生自己所编写的程序能在数控机床上运行,并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对于学生本人来讲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由于实习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学生不可能一上完理论课,马上就操作数控机床。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对自己所编程序进行仿真模拟,显示整个切削加工过程,以及当前坐标位置、切削速度、快进、快退速度,当前所用刀具等。如果学生所编写的程序有错误,电脑就会显示出错号,程序暂停运行,让编写者做出正确修改后,程序才继续运行,模拟切削加工可一直显示到加工完毕。学生通过这个仿真系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编辑修改,检验自己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编程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四、小结

第8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tter radius compensation and subroutine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fact to process programming and operation. A typical part serving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detailed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cutter radius compensation and subroutine, which offers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CNC Milling.

关键词: 刀具半径补偿;子程序;数控铣削

Key words: compensation of cutter radius;subroutine;CNC Milling

中图分类号:T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031-02

0 引言

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工件轮廓时,由于刀具半径的存在,使得刀心轨迹和工件轮廓不重合。如果编程人员根据工件轮廓编程,工件会被多切掉刀具的一个半径值。若在编程时候给出刀心轨迹,其计算相当复杂,尤其当刀具磨损、重磨或换新刀而使刀具直径变化时,必须重新计算刀心轨迹,修改程序既繁琐,又不易保证加工精度。为了简化编程,CNC可以在相对于加工形状偏移一个刀具半径的位置运行程序,而直线与直线或直线与圆弧之间相交处的过渡轨迹则由系统自动处理。事先把刀具半径值存在CNC刀具补偿列表中,刀具就能根据程序调用不同的半径补偿值并沿着偏移加工形状一个刀具半径的轨迹运动,这个功能称为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如图1所示。

当刀具补偿概念出现并应用到数控系统中后,编程人员就可以直接按照零件轮廓编程;即使刀具半径发生变化也无需更改变加工程序,使得编程工作大大简化。同时,如果零件轮廓的深度较大时,可以将零件轮廓编写成子程序,利用主程序控制每次的加工深度,实现轮廓的加工。实践证明,灵活应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和子程序,在数控加工中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就刀具半径补偿和子程序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

1.1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2]

1.1.1 建立刀补格式

G17G18G19{G41/G42}{G00/G01}X■Y■X■Z■Y■Z■D■;

1.1.2 取消刀补格式

G17G18G19{G40}{G00/G01}X■Y■X■Z■Y■Z■;

其中,①在进行刀具半径补偿,必须用G17、G18、G19指定补偿是在哪个平面上进行的。②X、Y、Z为所选插补平面内(G17、G18、G19)刀补建立或取消的终点。③G41、G42的判断方法:处在补偿平面外另一根轴的正方向上,沿刀具的进给方向观察,当刀具处在轮廓左侧时,称为刀具半径左补偿;当刀具处在轮廓右侧时,称为刀具半径右补偿。④执行G41或G42事先一定要将刀具半径补偿值存入参数表中,用D代码来制定偏置值,即D00—D99,由于D00的偏置值总是零,故D00往往不设定刀补;通过D代码数据正、负号的不同,可实现G41、G42功能转换。

1.2 刀具半径补偿在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①刀具半径补偿模式的建立与取消只能在G00和G01指令模式下才有效,且刀具必须要移动;完成后必须用G40取消。

②G42为刀具半径右补偿,铣削时对于工件将产生逆铣效果,常用于粗加工;G41为刀具半径左补偿,铣削时对于工件将产生顺铣效果,常用于精加工。

③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不需要修改程序,就可以用同一把刀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只需把精加工余量加到刀具半径补偿值中,先进行粗加工,然后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去掉加工余量,就可以进行精加工。即:

粗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具半径+精加工余量

精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具半径

④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和取消刀具半径补偿时,刀具必须在所补偿的平面内移动,移动距离应大于刀具补偿值。

⑤编程时应该注意:G41、G42不能重复使用,即在程序中前而有了G41或G42指令之后,不能再直接使用G41或G42指令。若想使用,则必须先用G40指令解除原补偿状态后,再使用G41或G42,否则补偿就不正常了。

如图2所示,在毛坯为100mm×100mm×40mm的方形坯料上,要加工尺寸为76mm×76mm×12mm的凸台,其水平面上的加工余量为12mm,加工深度为12mm;所用刀具为Ф10立铣刀;先粗加工,留加工余量3mm精加工,粗加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就是5+3=8mm,即为D01=8mm。精加工时把半径补偿值修改为5mm,即为D01=5mm,即可用同一个程序完成粗精加工。

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加工该零件的刀具强度不够的情况下,一次性下刀深度为12mm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分层切削,假设每次3mm,重复4次轮廓加工,从而达到所需深度,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使用子程序,即:将零件的轮廓加工编写成子程序,在主程序只需要调整每次的下刀深度值,便可实现零件的加工。

2 子程序应用[3]

在一个加工中,如果其中有些加工内容完全相同或相似,为了简化程序,可以把这些重复的程序段单独列出来,并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子程序。主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某一子程序,通过指令来调用该子程序,子程序执行完后又返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后面的程序段。

2.1 子程序的编程格式[4] 子程序是相对主程序而言的,子程序和主程序一样都是独立的程序。都必须符合程序一般结构。不同的是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子程序结束必须返回到主程序的原来位置并执行主程序的下一程序段。

子程序格式如下:

O××××;(子程序开始符及子程序号)

………………;(子程序内容)

M99;(子程序结束)

2.2 子程序的调用格式

指令格式:M98 P_____ ××××;

指令功能:调用子程序。

指令说明:P_____为要调用的子程序号。××××为重复调用子程序的次数,若只调用一次子程序可省略不写。

2.3 子程序在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很多编程实例都是用了子程序。下面以图2的零件为例,将子程序应用于该零件的加工(即:Z深度的简单XY轮廓加工),实现零件的粗、精加工。具体思路如下:将零件的轮廓加工编写成子程序,通过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并在主程序只需要调整每次的下刀深度值,即可实现零件的加工。该零件的参考程序如表1。

3 结论

数控程序的编制,除了要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外,还要求程序尽可能简短,以减少编程的工作量。从上述文中可以看出,对于批量生产的、加工轮廓不是很复杂的零件。在应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余量的铣削完全可以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和子程序来完成,既能简化操作又有利于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韶坤,冉莹.刀具补偿功能在数控铣削编程的合理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11.

[2]申晓龙.数控加工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第9篇:数控编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培育课题;辽东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1-02

1.前言

《数控技术与编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知识。国内多所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尽快培养出能胜任数控工艺编程工作岗位的数控操作人才。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企业,新进设备多为数字控制,急需能快速上岗的数控操作人员。另外,围绕教改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感兴趣者较多,希望能多安排实训内容、增加数控自动编程等实践内容[1-4]。因此,从社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渴求来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的改革

根据《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对《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除一些计算过程繁锁、理论性太强以及过时的、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比如,删除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内容,删除穿孔纸带等过时内容;结合目前的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加自动编程方面内容。同时增加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进行合并;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进行合并。这样,《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建设好实践教学体系,与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丰富数控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际调研研究,建立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5]。

(1)课程实验

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开设数控编程实验,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训练;利用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数控技术考核改革

融入职业技能考核,实行“双证制”教育。将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涵,将课程教学全面覆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包含的全部知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制”教育[6]。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综合相应工种应该掌握的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实现技术工人的“零距离上岗”。

3.成效分析

《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之后,分别对05级和06级数控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反馈(Z0501班24份、Z0502班21份、Z0605班30份、Z0606班32份)。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教改前和教改后的学生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改革的态度,如表1所示。

表1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前后比较

由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改实践,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突出面向综合应用、加强工程实践环节的原则,形成了该课程的总体结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本次教改侧重数控工艺编程能力的提高。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实训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比较分析,强调实践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比以前扎实,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教改之前,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对编程题的失分率高达32%,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改之后,学生在考试中编程题的失分率下降到8%,学生编程时能主动考虑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所编程序的实用性。

4.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快速胜任数控操作岗位。而《数控技术及编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论文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为目标,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融入了职业技能考核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实行“双证制”教育体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宫衍香.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5:94-96

[2]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5.12(6):126-127。

[3]李谟树,张钟,覃岭,周华.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81-83

[4]郭剑.关于校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26-127

[5]董德民.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44-245

[6]高宏毅,周洁文,韩倩.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