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森林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虚拟仿真;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68-03
实验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拓展式实验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多层次、多模块、衔接紧密的科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核心[1]。广西大学自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以来,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广西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作为国家首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手段创新,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森林保护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森林保护学实验的特点
森林保护学是以保障林业植物健康和森林生态安全为目标,研究病、虫、草、鼠等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灾变规律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学科。它主要由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病原真菌学、病原细菌学、病毒学、植物化学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学和林业植物检疫学等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森林保护学的功能主要是预防和持续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保护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森林保护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一)实验对象的鲜活性
森林保护学实验的对象往往是鲜活的生物体,如昆虫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昆虫的人工饲养、林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等实验的对象均是鲜活的生物体,实验过程需要确保这些生物体正常的生活环境。
(二)实验事件的偶然性
森林病虫害、火灾等是一种灾害,具有偶然性,也是现实中不希望发生的,当它发生的时候也只有在教学进度和时间合适、实验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防治实验。相反,当按照实验教学日历要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验以及森林防火等有关实验的时候却很难找到大片发生病虫害或火灾的森林进行防治和灭火实验。
(三)实验过程的危险性
森林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种常规技术,但是此类实验由于需要使用具有较大毒性的化学农药,该实验过程及其实验废物的排放均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不能开设。
(四)实验时间的季节性
森林保护学实验对象的鲜活性决定了森林保护学实验具有季节性。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温高湿的季节发生比较严重,冬季和春季发生比较轻,森林火灾则在干旱的秋冬季较易发生。
(五)实验场所的开放性
森林保护学的一些综合性实验(包括探索性实验、生产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测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农药药效试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森林火灾扑救、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等实验需要在广阔的林间进行。
二、森林保护学实验虚拟化的必要性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对传统实验教学在思想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等颠覆性的变革。它综合应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以及网络通讯等多种技术,通过构建一个逼真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实验,进而达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2-5]。虚拟实验具有沉浸感、模拟性、交互性、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特点[6],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于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实验”的氛围,具有实验成本低、无污染、突破现实实验中时空的限制等优点[7,8]。
因此,将森林保护学实验中一些由于受到场地、时间季节、实验成本、危险性以及不可再重现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施的实验开发成虚拟仿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虚拟仿真实验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和扩展,具有仿真性、参与感、安全性等特点,与传统实物实验结合,可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森林保护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西大学林业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以虚扩实”的建设原则,建了“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即“森林昆虫、森林病理、化学保护和森林防火”4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和综合创新”3个层次。形成了虚实融合,以综合创新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多层次、多模块、衔接紧密的森林保护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一)虚拟仿真实验的四模块
1.森林昆虫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本模块主要针对森林昆虫的个体发育、行为习性、危害调查与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实验进行虚拟仿真。如在森林昆虫多样性调查虚拟仿真实验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背景,制作调查样线及3D化的智能昆虫模型,每种模型昆虫的数量参照当地森林中的丰富度来设定。开展多样性调查时,可将各种昆虫在树林中出现的限制因子设定为季节,以便在不同季节进行多样性调查时得出的结果与自然界相吻合。对调查到的每一种昆虫,配以真实照片,以便学生进行鉴定,做到虚实结合。
2.森林病理虚拟仿真实验模块。本模块主要针对森林病原物的分离鉴定、病害发生发展与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实验进行虚拟仿真。如桉树青枯病菌主要通过根部和根颈部伤口入侵,在植物体内繁殖,沿着维管束蔓延全株发病,植株失水萎蔫枯死。但这一过程无法在常规的实验课中让学生观察到,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把桉树青枯病症状诊断、发病规律、侵染循环以及防控技术直观呈现,提高学生对桉树青枯病的诊断和防控技术水平。
3.化学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化学保护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地使用农药,根据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农药。农药往往具有较大毒性,实验过程及其实验废物的排放均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模块主要包括农药的毒力测定、药剂室内药效筛选、林间小区药效试验、农药对植物的药害作用、除草剂的选择作用及防除效果、农药残留分析等仿真实验。
4.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真实森林火灾发生与控制实验具有极其危险性与不可重复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森林火灾场景,通过调整参数输入设置不同火灾发生发展过程,针对不同火灾发展阶段调用不同控制火灾策略和技术,直观展示火灾控制效果。本模块主要包括火灾发生过程的仿真演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森林火灾发生与控制技术等仿真实验。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三层次
1.基础实验层次。该层次主要是演示性试验,让学生了解掌握森林保护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专业技能层次。该层次主要是专业技能实验,让学生了解掌握森林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防治、森林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森林火灾隐患的排查与扑救、农药的配制与使用等专业技能。
3.综合创新层次。该层次主要面向学科前沿和林业生产第一线,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此外,森林保护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常常需要解决林业生产上有害生物防治的实际问题。如天敌昆虫的人工饲养及其应用仿真实验可以结合生产实践开展花绒寄甲人工饲养并用于防治松褐天牛。
四、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时空,一些在传统实验条件下难以安排的实验得以全面的开展[9]。但是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只能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和扩展,虚拟仿真实验必须与传统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实验训练。
多层次、多模块、衔接紧密的森林保护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把各种森林保护学实验有机串联起来,注重纵向知识体系和横向知识的相互浸透,注重森林保护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创新各个方面的衔接。该体系把实验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和科研综合创新有机结合,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刘有才,刘士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169-172.
[2]张敬南,张H钟.实验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01-104.
[3]刘亚丰,吴元喜,苏莉,等.生命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120-123.
[4]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5-8.
[5]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8.
[6]谭珂,潘新华,高原.医学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35-538.
[7]张红宾,赵二刚,张颖.虚拟仿真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5,18(3):44-46.
【关键词】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严峻,先进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合理利用、培养和保护森林资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我国森林产业不断发展。
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扩大森林面积,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 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 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 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提高木材生产效率,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不断降低采伐难度,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 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 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 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 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林业质量降低,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改善林业结构,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 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 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反复探查采伐现场,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严格均匀采伐,纵向采伐到底,横向采伐到边,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 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美国建立了森林采伐、经营审批制度,实施森林经营的国有林管理单位和私有林主需据濒危物种保护策略要求留出保留地带,特别是对生态脆弱区森林保护审批制度严格;对一般林分的森林经营和采伐,国有林需要审批,私有林根据各个州规定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审批格局,实行国有林和私有林二元审批体制。国有林采伐权通过竞标方式获得。国有林使用审批机关多、项目多、使用申请者多,国家和地方分工明确、充分调动了地方林业管理积极性。私有林采取激励式审批和法制化管理,用奖励和资助方式促进私有林经营和更新,国家有权对受助私有林主进行技术层面的验收和辅导性约束,依照可持续经营方案规范私有林经营;私有林管理充分放权,各州立法规定了管理实践和标准,要求在采伐后须进行再造林,或保存一定数量母树以利自然更新,并规定了能皆伐的最大面积以及木材和林产品的运输12]。
2注重环保,依法审批,严控林木采伐许可巴西依林法淑定,联邦、州和市管理机构有职权起草“年度森林补助计划”,与经营者签订森林可持续经营协议,监督和管理森林租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执行,加强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市场管理。森林租赁的目的是开发森林资源和服务,租赁授权人发起招标活动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租赁竞标应遵守镶林法踌口相关法律,并符合法律、道义、信息自由、平等、客观标准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森林租赁需得到租赁授权人许可,并签订不与裱林法撅其使用条例和标书内容相互抵触的协议。森林服务的最低租赁期限为5年,最高20年。
巴西通过立法和多种补偿措施,己基本停止大规模的天然林采伐,年采伐面积逐年减少,且采伐方式多采用轻度择伐或卫生伐。巴西推行采伐许可证制度,采伐森林要得到政府批准,以控制林木滥伐现象;具体事宜由巴西环境和再生自然资源局负责,严格管理亚马孙地区树木砍伐的申报手续和审批程序。根据规定,凡申请在亚马孙地区砍伐树木者,必须提出详细报告,内容包括砍伐地区面积砍伐树木数量、树木直径等;砍伐者还要提供树木所在地区的详细地图,表明所砍伐的树木不在河流源头,周围没有泉眼,也不在角度超过45。的坡地上,以避免水土流失。巴西官员要对亚马孙地区的公有土地进行注册,然后由国家森林服务部门决定可被开放利用的区域;伐木者需要提交一份可持续管理计划,阐述如何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对森林加以保护。对于私有林,如在限制使用制度之内或镶林法淑定的永久保护范围内的,必须按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采伐;否则只有按主管当局规定且保证伐区保留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既的情况下才准许采伐,并禁止砍伐原始森林。对于非永久保护性的人工林,允许自由采伐木材、其他林产品或生产木炭。当土地用于农牧业时,仅允许进行生产性采伐。对已准备开发尚未耕作的区域,在建立新的农业单位时,原始森林所允许采伐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既;对南部现有森林覆盖的区域,只有在确保巴西松树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条件下,遵守技术规程,才准许进行合理采伐;对东北部森林,只允许依据森林法并按政府法令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采伐【’]。
3体系完善,分类管理,私有林采伐不审批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注重林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国有林、社团林和私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联邦到地方林区,5级森林管理机构为垂直隶属关系,避免了森林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1975年制定、1984年修改的橄邦森林法职规定一个总体框架和一些重要的宏观管理原则,各州在其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州林情和特点的有关营林计划、森林管理和林木采伐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保证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实施效果l4]。
林业部门严格依照州森林法行使职权,私有林经营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经营自。只有在法定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进行林地转化和初始造林,并充分体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目标。
林业部门按照联邦和州森林法规定,对国有林进行合理采伐和运输;社团林在获得批准和同意后进行采伐和运输;私有林的采伐和运输不需要进行审批,具较大自,有经营目标和优先权自由,但通常他们都会征求私有林协会或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以便长期可持续经营。
德国森林法禁止林木采伐权获得者改变林木采伐方式,严格控制大面积森林皆伐,尤其是成片皆伐林木5hrnZ以上的必须经州政府林业部门严格许可方能进行,同时大力提倡择伐方式【“]。4法规详细,规定明确,严管木材采伐行为2006年新版俄罗斯林业法典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对林木采伐程序、形式年采伐量森林更新和抚育等均有明确规定。林木采伐程序由木材采伐规则、森林卫生安全规则、森林防火规则森林抚育规则确定,林木采伐有择伐和皆伐2种形式。得到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制定林木采伐规定、可砍伐树龄和年采伐量计算程序,联邦政府制定禁止采伐的树木和灌木树种(品种)名录。禁止超过设计年伐量以及违背可砍伐树龄的木材采伐。公民和法人依据林地租赁协议采伐木材,在未提供租赁协议的林地进行木材采伐依据林木买卖协议。以出租方式提供林地用于林木采伐的森林更新由林地承租人负责实施,森林抚育由森林利用者依据森林开发方案实施。
对于所有木材采伐行为,必须出具林业行政部门颁发的木材砍伐许可证;由森林利用者提出申请,经被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审批,审查合格者则颁发许可证书。森林采伐期为13个月至99年,采伐权可以由企业和当地林业行政部「〕共同承担(公司可获得最终采伐权,当地林业行政部门有获得商用间伐材的权利)。在森林中实施建设、开矿、修路和其他项目需要砍伐树木时,
必须获得林业局签发的森林砍伐许可证;许可证上需标明从事项目的名称、期限、完成条件和环保要求【5】。
5分类审批,依法许可,私有林采伐前只申报
芬兰对国有林和私有林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办法。国有林管理主要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私有林采伐自由度较高,实行采伐前申报备案制度。
为了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目标利用,芬兰形成了以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森林法肋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都有比较详细和明确的规定。芬兰农林部负责指导和监督裱林法锄实施,可颁布有关计划编制和监管的条例和具有特殊重要性生境的条例,有权进一步调控采伐作业,如果森林需要人工更新,则有权确定“非乡土树种”和“森林繁殖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芬兰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实施审批许可,一般被许可行为具有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是一次性的。在资源利用许可中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资源保护许可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许可等。另一方面,芬兰对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进行审批许可,当事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可在法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开展森林游乐等活动的许可等【“]。
6依法管理,分类经营,计划和许可同重视新西兰林业实现了行政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林部是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天然林办公室,加强私有天然林的管理和协调,推动私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管理,审批天然林可持续管理计划年度采伐计划以及天然林木材的出口申请,负责天然林锯材厂的注册和监管。保护部内设天然林保护局,执行依林法》、概护法碍,负责全国国有天然林的监督和管理,根据需要划定国家森林公园和保护区、建立管理机构和巡护队【7]。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林营造冰材采运冰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享有做出一切商业性决策的自。新西兰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愤源管理法淑定对林产品加工业的投资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琳业行动修正案腰求天然林的私有林主在采伐原木之前必须提供可持续经营计划和政府发放的许可证;镶林经营法树天然林资源的利用实行严格管制,在天然林资源采伐加工和出口等方面设置了严格条件;依林法脱许少量天然林资源(约30万hrn,)在符合可持续经营和有效保护的条件下,进行有限量的采伐利用。新西兰人工林主要用于木材生产,发展规模按生产能力确定;天然林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新西兰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许可证和年采伐计划审批制度。森林所有者准备产权证明的副本,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及所属森林的面积、木材产量等相关信息,向农林部递交申请草案。农林部同保护部磋商,审批合格后将发给申请人为期ro年的许可证。ro年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申请审批。每年在进行采伐前必须向农林部递交年采伐计划申请,要详细说明采伐的方式、预计采伐森林的面积及具置等。年采伐计划通常在ro个工作日内得到审批1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
前言
森林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林木在生速度缓慢,如果过度的开发、忽略科学的保护及管理,将给我国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其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面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状况,有必要针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法及措施进行研究。
一、现在国家森林资源状况的分析
林业主要是由林产产品的生产加工、资源的保护经营、公益事业等共同组成,它主要是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因此存在大量的林地资源。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林木资源占有率就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不过随着国家对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我国森林总量正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受到传统因素影响,我国森林资源依旧存在分布不均匀、林木质量差等问题。并且,我国森林资源以东北及西南地区为主,其他地区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森林保护及管理工作均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从而导致了我国森林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二、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2.1管理部门未能发挥作用
林业管理部门是保护、科学管理、利用林业资源的重要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缺乏科学的保护及管理规章制度作指导、各部门功能重合、责任及任务划分不清、仅仅重视面子工程,最终导致这些部门形同虚设,全部成为了摆设,最终无法有效的发挥保护及管理森林资源的职能作用。
2.2过渡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
部分地区为了一己私利、加快地区经济增长,开始明目张胆的非法开发森林资源,建设森林别墅及森林旅游设施,最终导致大量的林木被无端砍伐,致使森林资源总量快速缩水。另外,管理部门对林地与非林地的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林地和非林地保护的严峻形势,从而制约了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制约,相关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工作开展也仅仅是表面工作。加上上级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很多个人及企业大肆偷盗林木资源,造成了森林的过度砍伐及资源流失现象频发。
2.4森林资源林木质量不高
受到森林资源内部树种单一性、生物多样化不足、虫害病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森林资源内部的林木质量低下,无法发挥正常的森林效益。
2.5森林资源产权模糊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国有林区内部大多由林业企业进行管理,但是他们也经常进行资源的开发。有时在不经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大肆盗砍林木、开发林地,最终就出现了森
林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剧烈博弈。并且,部分地区领导无视法律,私自指挥开发资源,最终造成了林企、地方及国家利益产生了矛盾,使得国家利益成为了最后的牺牲品。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森林资源保护方法及措施
3.1对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的法律法规,然后切实的落实相关指导性条例及政策。要求下级单位熟练的使用相关法律,强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部门的制约,提高其森林资源的管理及保护能力。另外,森林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各项法规及政策实施监督,完善监督机制的建立,有效的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的效果。林法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根据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的实际状况,基于可持续发展且多元化的视角出发,要积极的利用税收杠杆控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府要制定宏观政策,维持各方利益的均衡性。
3.2适时的推进林政管理改革
面对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基于林业发展现状出发,制定林政管理改革方案。面对出现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制定对策进行处理,比如定期进行树木成活率验收、林地管理办法、设置森林采伐限额等措施,以高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有效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快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科学建立
国家要重视林业资源的产权管理,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体制的建立,明确森林产权划界问题,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控制森林资源的使用。因此,完善森林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才能对森林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发放林业产权证的方式,进一步对森林资源的使用权进行明确,且森林资源的产权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要求来利用森林资源,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要明确森林资源开发产权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责任,强制其承担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义务与责任。
3.4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
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直播资源等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的重要性,持续宣传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的关注度,让公民自觉遵守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的各项条例,为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奠定基础。
3.5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做好森林资源的火灾、虫灾、气候灾害防护工作将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效果。当前森林大火灾害已经成为森林资源首要威胁。因此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中可以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林木、定时喷洒病虫害防治药物的方式防治病虫害疾病。然后再此基础上,要提高森林资源防火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手段预防火灾的发生,其包括火源管理,林火预报,防火规划和利用森林植物和树木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林火隔阻系统的建设等,妥善的现代化扑火队伍,做到发生森林火灾及时扑救,降低火灾损失。主要的灭火技术措施有扑打法、水灭火法、土灭火法、风力灭火法、化学灭火法、以火灭火法、航空灭火法、人工催化降雨灭火法等。
结语:
积极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森林保护体系等,才能够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让森林资源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雪琴.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
[2]蒋卫丽.浅谈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5(02)
“越来越多的林业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从事木材生产和加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都严格遵守着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但其中极少数的境外林业企业也可能存在一些违规现象和行为。”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
他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来自各方面的报道,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和这些企业所在国的政府合作,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互惠互利合作。
积极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
《经济》:这个《指南》是否也表明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贾治邦:通过《指南》进一步规范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资源经营和木材加工利用的行为,提高行业自律,促进全球森林资源的合法、可持续经营利用和相关贸易活动。达到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开展境外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为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目的。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内容。中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非常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积极推动和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严格管理森林资源,使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森林蓄积量达到124.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65万公顷,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吸收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为减缓气候变暧,为改善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状况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各行各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联合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1179亿美元,分布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就是从事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的颁布,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经济》:中国在促进国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同时,在积极参加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活动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贾治邦:作为国际上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致力于全球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为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在保护和发展本国森林资源,为减缓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恢复森林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互惠互利合作。积极引导中国企业,按照经济上可行、环境上负责、政府促进、企业实施的原则,通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计,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也为世界林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中国还大量进口循环利用废纸资源,2008年进口2420万吨废纸,相当于节约8000多万立方米原木、保护了74万公顷森林,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
《经济》: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国已有许多技术标准和规定,但是由于境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与国内有较大差异,国内的标准体系和规定难以完全适用企业从事境外森林经营利用活动,那么这个《指南》的出台是否就能缓解目前的状况?
贾治邦:《指南》能进一步规范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资源经营和木材加工利用的行为,提高行业自律,促进全球森林资源的合法、可持续经营利用和相关贸易活动。达到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开展境外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为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目的。
《经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指南》的主要内容以及将会起到的作用?
贾治邦:《指南》强调了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时,应该自觉遵守国际公约,尤其是我国政府和森林资源所在国业已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贯彻执行我国针对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所在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经营利用活动中,要切实从所在国国情出发,遵循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基本要求,合法、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守所在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涉及影响生态环境的作业采取规避或减缓措施,对高保护价值森林,注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指南》还强调了中国企业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活动,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和作业等措施,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境、生态脆弱区、自然景观、森林流域水量与水质、林地土壤生态环境和更新幼苗幼树的影响,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快速恢复,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目的。
《指南》既吸纳了国际倡导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又考虑了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简单说,《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企业遵循国家原则,互利合作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原则,政府指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原则和节约资源的原则。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促进社区发展的方式在境外开展森林经营利用活动。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森林资源所有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全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
《经济》:《指南》是一种由政府倡导的企业自律行为,如何保证落实是关键,请问是否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障《指南》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森林经营;培育;分类经营;森林更新;采伐强度
要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加强森林的培育,而培育方式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1.实施分类经营
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森林经营,主观上仍然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采伐方式必须贯彻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把森林划分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同时还要根据林相情况、林地状况、立地条件,详细地调查林分的各项因子,依照分类类型确定森林培育的各种抚育采伐更新方式,使采伐方式与森林经营目的和生态效能相适应。如重点防护林的经营目的就是以发挥其各种生态效能和防护效益为主,因此绝不可以进行皆伐,只可以进行一些更新性质的采伐。对其中的成过熟木,采取卫生伐,必须以采伐成、过熟木、病腐木、枯立木及被压木为主,解放优势树种。对幼、中龄林采取抚育伐的作业方式。尤其是人工林在给以培育时,应在保留好目的树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然树种,以利于形成针、阔混交林,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能和防护若能。而对一般公益林中的中、近熟林,特别是人工林,采伐方式应以大强度的抚育为主,伐除40%左右的非目的树种,伐后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得充分发挥不同林分类型的综合生态效能。
而对于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采伐方式,伐后通过更新速生树种,加大培育投入,改变林分类型,进而改善林分结构,缩短经营周期,尽早地向社会提供高产出、高质量的商品材。在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材同时,经营单位还可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的支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生态林建设的发展。
2.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的大小不但可以调节森林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森林内的幼苗、幼树及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采伐强度的变化使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合理的抚育伐强度,使林木的光照面积及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面积相对增加,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就相对加强,这样也就进一步加速了林木的生长,促进其提早成林,尽早地发挥其生态效能。反之,若采伐强度确定的不合适,则会造成林木的营养空间不足,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低,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其生长;或者营养空间过大,光照过强,则叶绿素遭到破坏,致使林木枯死。因此,依据分类类型、林种、林分类型、树种、林龄、立地条件等因子的不同,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根据林分结构、立木的公顷蓄积量、生长状况、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等因子,本着采伐量不大于林木生长量的原则,在充分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采伐强度和合理的采伐量。
3.采取正确的集材方式
在森林的抚育伐作业生产中,采取什么样的集材方式,是保护生态和环境致关重要的生产作业方式,它不仅对伐后迹地的天然更新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保留木及林冠下幼苗、幼树及林冠下的人工更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林地生产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皆伐作业方式的小班应尽可量采用畜力集材,通过木材在迹地上的拖拽,可以增加天然下种与地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天然更新频度,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4.合理的确定更新方式
4.1采伐迹地清理
采伐迹地的清理是进行更新前的准备工作,经过伐木、打枝、造材、集材的山场还有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其中包括:枯立木、造材截头、梢头及枝桠,它们留在山场上不仅不利于以后的作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森林的更新及幼苗、幼树的生长,同时这也为森林病虫害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所有这些,都对森林的生态和防护效能形成了隐患。因此,采伐结束后,必须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格、方向进行堆积处理。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经验,最适合并且有利于促进森林更新和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生态效能的清理方法就是带状、横山岗堆积,带宽1米,高1米,带间距可根据造林树种的株行距来确定,或20米,或30米,枝桠梢头木等紧密堆积。带状堆积法不仅用工少,操作简单,作业规范,剩余物自然腐烂,还可以长期向林地输送肥力,利于森林更新,能促进森林生长。
4.2森林更新
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及生态效益补助工程的要求和各地森林立地条件,对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更新方式主要有:
天然更新,一个作业小班能否进行天然更新,主要取决于伐前的林分类型及附近是否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母根。具体地说,伐前林分类型若是以山杨、白桦为主,山杨、白桦在树种组成系数中应占5层以上,且母树分布均匀,并具备天然更新的条件,可以进行天然更新。同时母树的保留数量要在小班中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可以避免因人工更新使林分类型变化,从而破坏森林生态。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如上所述,若小班中山杨、白桦在伐前株数组成系数中占3―5层,且呈团块状分布,镶嵌性比较强,宜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对出现更新不好的零星小块或林间空地,可以进行人工撒播山杨、白桦种子,以加速其天然更新,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人工更新:对不符合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条件的小班,应采取人工更新。但是人工更新树种的选择非常关键,要做到适地适树,营造乡土树种,同时做到良种壮苗。对于林冠下更新的要选取阴性树种。更新造林的各个环节要按造林技术规程执行,植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以提高其造林的成活率。
关键词: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
森林资源破坏容易恢复难,对林木采伐进行限额管理是减少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通常都对森林采伐进行必要限制。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审批制度是林业部门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法定职权、实现林业社会功能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在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急需理顺管理体制,尽快解决现行商品林采伐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美国、巴西和德国等6 个林业典型国家的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审批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启示,探讨完善我国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林权制度改革解放林业生产力和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法规健全,制度灵活,重视森林经营方案美国1930 年颁布依林使用后强制性再造林法沧要求采伐权所有者采伐国有林后须支付再造林费用;1960 年颁布镶林多种用途及永续生产条例坎规定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林地生产性经营和采伐活动申报许可制度,对在国有土地上采伐圣诞树、薪材等实施审批,对私有林的采伐量和行为人都要进行审批;1976 年颁布帼有林经营法坎对皆伐做出限制,规定了采伐特许权的最高期限以及必须以竞标的方式销售木材11 ]。
美国建立了森林采伐、经营审批制度,实施森林经营的国有林管理单位和私有林主需据濒危物种保护策略要求留出保留地带,特别是对生态脆弱区森林保护审批制度严格;对一般林分的森林经营和采伐,国有林需要审批,私有林根据各个州规定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审批格局,实行国有林和私有林二元审批体制。国有林采伐权通过竞标方式获得。国有林使用审批机关多、项目多、使用申请者多,国家和地方分工明确、充分调动了地方林业管理积极性。私有林采取激励式审批和法制化管理,用奖励和资助方式促进私有林经营和更新,国家有权对受助私有林主进行技术层面的验收和辅导性约束,依照可持续经营方案规范私有林经营;私有林管理充分放权,各州立法规定了管理实践和标准,要求在采伐后须进行再造林,或保存一定数量母树以利自然更新,并规定了能皆伐的最大面积以及木材和林产品的运输12 ]。
2 注重环保,依法审批,严控林木采伐许可巴西依林法淑定,联邦、州和市管理机构有职权起草“年度森林补助计划”,与经营者签订森林可持续经营协议,监督和管理森林租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执行,加强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市场管理。森林租赁的目的是开发森林资源和服务,租赁授权人发起招标活动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租赁竞标应遵守镶林法踌口相关法律,并符合法律、道义、信息自由、平等、客观标准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森林租赁需得到租赁授权人许可,并签订不与裱林法撅其使用条例和标书内容相互抵触的协议。森林服务的最低租赁期限为5 年,最高20 年。
巴西通过立法和多种补偿措施,己基本停止大规模的天然林采伐,年采伐面积逐年减少,且采伐方式多采用轻度择伐或卫生伐。巴西推行采伐许可证制度,采伐森林要得到政府批准,以控制林木滥伐现象;具体事宜由巴西环境和再生自然资源局负责,严格管理亚马孙地区树木砍伐的申报手续和审批程序。根据规定,凡申请在亚马孙地区砍伐树木者,必须提出详细报告,内容包括砍伐地区面积砍伐树木数量、树木直径等;砍伐者还要提供树木所在地区的详细地图,表明所砍伐的树木不在河流源头,周围没有泉眼,也不在角度超过45 。的坡地上,以避免水土流失。巴西官员要对亚马孙地区的公有土地进行注册,然后由国家森林服务部门决定可被开放利用的区域;伐木者需要提交一份可持续管理计划,阐述如何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对森林加以保护。对于私有林,如在限制使用制度之内或镶林法淑定的永久保护范围内的,必须按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采伐;否则只有按主管当局规定且保证伐区保留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 既的情况下才准许采伐,并禁止砍伐原始森林。对于非永久保护性的人工林,允许自由采伐木材、其他林产品或生产木炭。当土地用于农牧业时,仅允许进行生产性采伐。对已准备开发尚未耕作的区域,在建立新的农业单位时,原始森林所允许采伐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 既;对南部现有森林覆盖的区域,只有在确保巴西松树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条件下,遵守技术规程,才准许进行合理采伐;对东北部森林,只允许依据森林法并按政府法令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采伐【 ’]。
3 体系完善,分类管理,私有林采伐不审批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注重林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国有林、社团林和私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联邦到地方林区,5 级森林管理机构为垂直隶属关系,避免了森林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1975 年制定、1984 年修改的橄邦森林法职规定一个总体框架和一些重要的宏观管理原则,各州在其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州林情和特点的有关营林计划、森林管理和林木采伐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保证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实施效果l4 ]。
林业部门严格依照州森林法行使职权,私有林经营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只有在法定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进行林地转化和初始造林,并充分体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目标。
林业部门按照联邦和州森林法规定,对国有林进行合理采伐和运输;社团林在获得批准和同意后进行采伐和运输;私有林的采伐和运输不需要进行审批,具较大自主权,有经营目标和优先权自由,但通常他们都会征求私有林协会或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以便长期可持续经营。
德国森林法禁止林木采伐权获得者改变林木采伐方式,严格控制大面积森林皆伐,尤其是成片皆伐林木5 hrnZ 以上的必须经州政府林业部门严格许可方能进行,同时大力提倡择伐方式【 “]。4 法规详细,规定明确,严管木材采伐行为2006 年新版俄罗斯林业法典于2007 年1 月1 日起生效,对林木采伐程序、形式年采伐量森林更新和抚育等均有明确规定。林木采伐程序由木材采伐规则、森林卫生安全规则、森林防火规则森林抚育规则确定,林木采伐有择伐和皆伐2 种形式。得到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制定林木采伐规定、可砍伐树龄和年采伐量计算程序,联邦政府制定禁止采伐的树木和灌木树种(品种)名录。禁止超过设计年伐量以及违背可砍伐树龄的木材采伐。公民和法人依据林地租赁协议采伐木材,在未提供租赁协议的林地进行木材采伐依据林木买卖协议。以出租方式提供林地用于林木采伐的森林更新由林地承租人负责实施,森林抚育由森林利用者依据森林开发方案实施。
对于所有木材采伐行为,必须出具林业行政部门颁发的木材砍伐许可证;由森林利用者提出申请,经被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审批,审查合格者则颁发许可证书。森林采伐期为13 个月至99 年,采伐权可以由企业和当地林业行政部「〕 共同承担(公司可获得最终采伐权,当地林业行政部门有获得商用间伐材的权利)。在森林中实施建设、开矿、修路和其他项目需要砍伐树木时,必须获得林业局签发的森林砍伐许可证;许可证上需标明从事项目的名称、期限、完成条件和环保要求【 5 】 。
5 分类审批,依法许可,私有林采伐前只申报
芬兰对国有林和私有林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办法。国有林管理主要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私有林采伐自由度较高,实行采伐前申报备案制度。
为了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目标利用,芬兰形成了以于1997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 森林法肋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都有比较详细和明确的规定。芬兰农林部负责指导和监督裱林法锄实施,可颁布有关计划编制和监管的条例和具有特殊重要性生境的条例,有权进一步调控采伐作业,如果森林需要人工更新,则有权确定“非乡土树种”和“森林繁殖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芬兰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实施审批许可,一般被许可行为具有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是一次性的。在资源利用许可中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资源保护许可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许可等。另一方面,芬兰对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进行审批许可,当事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可在法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开展森林游乐等活动的许可等【 “]。
6 依法管理,分类经营,计划和许可同重视新西兰林业实现了行政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林部是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天然林办公室,加强私有天然林的管理和协调,推动私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管理,审批天然林可持续管理计划年度采伐计划以及天然林木材的出口申请,负责天然林锯材厂的注册和监管。保护部内设天然林保护局,执行依林法》 、概护法碍,负责全国国有天然林的监督和管理,根据需要划定国家森林公园和保护区、建立管理机构和巡护队【 7 ]。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林营造冰材采运冰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享有做出一切商业性决策的自主权。新西兰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愤源管理法淑定对林产品加工业的投资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琳业行动修正案腰求天然林的私有林主在采伐原木之前必须提供可持续经营计划和政府发放的许可证;镶林经营法树天然林资源的利用实行严格管制,在天然林资源采伐加工和出口等方面设置了严格条件;依林法脱许少量天然林资源(约30 万hrn , )在符合可持续经营和有效保护的条件下,进行有限量的采伐利用。新西兰人工林主要用于木材生产,发展规模按生产能力确定;天然林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新西兰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许可证和年采伐计划审批制度。森林所有者准备产权证明的副本,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及所属森林的面积、木材产量等相关信息,向农林部递交申请草案。农林部同保护部磋商,审批合格后将发给申请人为期ro 年的许可证。ro 年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申请审批。每年在进行采伐前必须向农林部递交年采伐计划申请,要详细说明采伐的方式、预计采伐森林的面积及具置等。年采伐计划通常在ro 个工作日内得到审批18 ]。
建立“造血型”良性循环机制
建立“造血型”良性循环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现有“输血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完善和补充。建立“造血型”良性循环补偿机制的关键是为提供生态屏障的欠发达地区构筑一个发展平台和空间,为其提供发展机会,激发其发展潜力,从而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贵州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允许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和生态脆弱区招商引资和异地发展,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并以发展所取得的利税返回支持林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还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方式,虽然不直接投入资金,但通过技术的提高,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谋生手段,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林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发展促保护,通过保护促发展,实现贵州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借助BOT开辟新型融资方式
BOT(BUILD,OPERAT,TRANSFER)英文即“建设、运营、移交”的意思。在典型的BOT项目中,政府将某项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商业公司、私人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后者经过一定特许期限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BOT方式不失为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条途径,从直观上就可以看出,BOT方式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了财政预算外的资金来源渠道,减轻了财政负担,减少了公共借款,并且能够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落后的状况。以BOT方式吸引外资或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系统,以林地流转为依托,对我省宜林荒山荒地和未成林地进行投资,经过其经营和管护成林后,政府对森林进行评估,把这些森林资源从经营者手中购买回来或者让经营者入股合营共同开发,是一种双赢的战略。
探索公益林自我收益补偿机制
针对贵州省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者,在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以下经营活动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生态公益林进行自我收益补偿。
一是从现有林调整到经营目标所需的某类生态公益林,有树种更新、林种调整(如用材林改建成生态公益林)等更新采伐活动;二是生态公益林达到防护成熟等公益成熟后效能衰减时应及时采伐更新;三是生态公益林经营过程中的抚育间伐、卫生伐等技术利用;四是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内小片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可局部经营商品材、特殊用材、经济果品、野生植物的人工栽培等;五是生态公益林内非木质资源(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山野果、木本粮油、野生花卉、树脂树胶、野生动物等)的合理经济利用;六是开展森林旅游、进行立体经营等。以上经营活动的物质产出,均可作为生态公益林自我补偿的渠道。
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机遇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根据《意见》,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贵州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过程,对促进贵州省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角度而言,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发展的关系、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处理好各类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在主体功能区划分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整合。基本的操作思路是,要将大部分重点公益林区划分到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获得来自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以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另外,尽管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是集聚经济和人口,但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也要规划森林保护区域;反过来,即使是在限制开发区内的林地,也可在生态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发展特色产业。总的方向就是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机遇下,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因地制宜地对林地区域进行规划,使得贵州省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同步。
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
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仅靠贵州省自身财力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不现实的,必须进一步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此可向国家提出如下建议:
1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立法。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立法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可持续性及政策实施的力度。建议国家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将生态补偿范围、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在立法工作的具体操作方面可采纳有关专家提出的分步实施办法:一是先行出台国家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措施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在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国家生态补偿条例》。三是在《条例》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法》。
2加大中央政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国家完善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纳入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如森林面积、公益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并逐步加大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权重,加大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建立生态保护和补偿的激励机制,对西部省区通过自身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补偿的努力给予奖励。此外,还可探索对重点生态区域(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生态要素(如重点公益林)实施国家购买等新措施,以建立生态保护和补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1可以维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加快森林自然更新、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岭南八局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也是内蒙古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是幼、中龄林面积大,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生态功能差。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稳定健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满足社会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逐步使林分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林内可燃物载量减少,病腐木减少,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增强,增强森林抗性,充分发挥森林有益功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森林安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落实发展、民生、环境三同时原则的需要,让天然次生林资源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必须紧扣发展、服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切实做到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由于天然次生林资源大多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经营管护区内农、牧、林矛盾较为突出,加之保护和经营管理对象较为分散,给日常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必须进行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实现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措施
2.1加强林地资源封育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资源的封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积极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满足人们对林地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满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对林地的需求,争取区域林地资源整体效益最大化,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封育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重要地段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成果不受破坏;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严格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特殊树种资源保护,对特殊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2.2因地制宜、确定森林抚育对象
森林抚育对象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划定的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内亟待抚育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按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并结合具体林分和林木生长特点,抚育间伐的作业方式可采用透光伐和生态疏伐等方式。
2.3对稀疏林分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
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稀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局部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不仅能够摸索、总结人天混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适宜地区大规模培育特殊树种,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发展,为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做出一定贡献,而且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4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森林防火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耗资工程,因此,极大制约森林防火的投入。实际上,从灾害经济学的观点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由减少的灾害损失来体现。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抢险救灾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天保”工程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