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技术学范文

电工技术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技术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技术学

第1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1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设置的实验项目比较少且形式单一。而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实验设备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可以自行设计常见的电路,进而对书本上所学的定理等进行验证。由于实验教学的原有教学方式多是以小队或者小组为单位,并且实验教材与地点较为固定,而教材中一般会详细列出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并且教师也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且教学前已经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依据教师的讲解或者书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并且将是否完成实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技工院校现有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可以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及常见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书本上的各种理论进行验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实践等综合能力,并学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若学生对实验教学有较高的兴趣,并在求知、探究中有愉悦的体验,就可能很快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革新电工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并且做到寓教于乐,进而让学生在愉悦学习中提高积极性。③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索精神。实验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与探索精神,可以改变机械模仿或随意改造数据的习惯,并严格依据实验规范操作。

2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我院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依据电工电子实验的具体教学目标,坚持优化配置实验资源并协调发展的理念,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分层次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由浅入深、由基础逐渐深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构建出分层实验教学体系。我院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选修课、理论教学等综合起来,开展多元化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让他们了解设计以及验证实验的具体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方法与技能作为讲解重点,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选择与实验相关的应用型项目,并设置实验任务书,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来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实现必要的功能。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个性,并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可以在开展必修实验课的同时设置实验选修课,进而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缺陷。

2.2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并考虑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设置实验内容时,首先需要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注重实验内容设置的创新性。由于现有的电工电路实验指导教材种类繁多,且涉及到多个实验项目,参考性很强。而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或者单纯为了提高分数,多是直接依据现有的参考资料进行设计与操作,完全缺乏创新性。而教师应该根据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同时注重思考,进而达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3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

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验考核应该做到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并从实际出发,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兴趣作为目标,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结语

第2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技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50-02

“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因为企业将来势必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电工学生不仅练好技能,同时还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以下结合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以来开展机电一体化教改,以亲历“电工技术”课改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电工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循序渐进,重建并增强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技校学生大多中考或高考成绩不是很好,加上90后学生普遍较要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由此加重了自卑心,导致自信心不足。电工教改中,通过由浅到深的电工实例,采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下达任务,通过完成简单任务。电工课题实操中,如控制一盏灯,开关的串、并联控制,单相配电线路,综合配电线路等,渐进中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树立自信心。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鼓励沟通,以强带弱的形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地指导,促使完成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

二、教学分小组、定组名、定岗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很欣赏有使命感、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因此培养学生责任使命感十分有必要。

1.责任意识、使命感分析

电工日常实训中,发现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责任感欠缺。对出现问题追查责任时,学生常辩解说“这不是我的错,因为xxx的原因”,类似这样逃避责任的托词数不胜数。

2.定成员、定组名、定岗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划分领地,团队考核,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新班电工实习之初,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使用一个电工技能工作岛,模拟工厂的车间团队,独立考核评价,使各团队展开竞争,并自定如“电力征服者”“电力诱惑”“机电F6”等命名团队,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2)角色扮演,颜色识别,明确职责。电工实训中,每位队员还需参与管理,需扮演企业不同的岗位角色,分别有组长(黄色帽)、物料员(蓝色帽)、品管(红色帽)各一名,余下组员为普工(灰色帽),明确各岗位职责。如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协调等;物料员:负责电工材料收发;品管:负责任务质量的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明确各岗位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岗位轮动,竞争机制。结合电工实习课题,进行岗位轮动,“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将好好找工作”,引导学生珍惜岗位,强调岗位职责。对组长等管理岗位采用可上可下的原则,通过换岗实习,学生能保持新鲜感,更珍惜当前岗位;也使学生学到电工技能时明白不同岗位的要求及责任,做事要换位思考,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三、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学习、计划能力

1.学习、计划能力分析

调查发现电工专业学生入学时大多学习热情不高,较自负,看待问题片面,自主学习能力较差。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父母都计划好了,导致做事的独立性、计划性不强。

2.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

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会更认识到所学不够。例在“行车自动往返控制”教学中,先引入刨床的自动加工视频,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刨床为什么能自动控制?如何实现?如何选择电器元件?

在电工实训中,老师要适时指出电学的重点、难点,引入新任务。学生熟悉任务,先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白只有虚心学习并有效地吸收消化所学才能不断成长、成才。

3.任务流程化,培养计划能力

电工作业最忌讳的是盲目性,制订计划是电工必做。领到电气安装新任务时,个人、团队须制订计划,故需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根据电工安装任务,组员先制订实施计划;组长组织组员,对电工课题各方案展开讨论,选出优选方案;团队将优选方案上报审核,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小组再讨论,进行修订,制订出具体可行方案;经教师审定批准,小组实施任务;电路装好后,组员进行任务小结,组间互评,教师比较各组的方案优劣、实施效果等展开点评,选出最佳班级方案。

教学中,通过制订(个人初定、小组择优选定、班级最佳评定)层进式计划,增强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重视计划重要性,养成制订计划好习惯。

四、促提升,培养执行力

再好的计划,必须得到良好执行才能实现目标,所以应注重学生执行力的培养。第一,执行力分析。因多数为90后,虽然个性很要强,做事喜欢张扬,但说得多,做得少。普遍依赖性也强,做事主动性不强。第二,共同提升,培养执行力。电工实训中,学生常忽视导线连接等最基础的技能训练,常会急于求成地将电路接好,或许通电也成功,但存在布局乱、工艺差、压胶松动等问题。有的时间观念不强,安装接线进度慢,工艺虽好,但超时严重。

针对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不放弃,不抛弃”,个人相对独立、团队互助、竞争提升的学习理念。根据电工课题的难易,对实训进度总量调控,强调个人接好电路后也不能马上通电。需先自检,然后团队内成员间的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需达到完成团队的三分之二(或一半),才能通电试验。教师不时通报各团队的进度,这样急躁的学生会稳定情绪,认真安装,促使慢性子学生提高接线速度,较弱的学生因有帮助而不放弃学习。

通过训练,学生整体的电工接线工艺、分析处理故障能力有较大提升,并有效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总结反思

作为电工技能人才,应养成“处处总结,得学问,再提升”的好习惯。第一,总结反思能力分析。现在多数学生的口才虽好、个性虽强,却是不善于总结、较少反思的一代。第二,发现分析、精炼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电工课题进行分解、实施任务,采取提问题制度,注重单个任务的小结,阶段总结:要求电工学生针对单个课题内容,提出有疑虑重点(难点)的问题;对所提出的电学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尝试组内将问题解决;各组需提交1~3个以上,经尚未解决、共性的电气问题到班级讨论,教师讲解分析,指出解答难点,引学生开展反思。第三,阶段难点、重点讲解,适时地评选出“个人最佳问题”“最善于思考小组”等荣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训练,培养了电工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善于反思。

六、交流讨论、换位思考,提升沟通合作能力

良好沟通可快速解决问题,分工明确,提升效率,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沟通、合作能力分析。90后大都喜欢出风头,但较少换位思考去体谅理解别人,协作能力较弱。第二,通过团队讨论、任务评价,培养沟通能力。作为电工离不开团体。实训中模拟电气生产车间,具体到工作岛。每个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明确了解电气任务的各自职责,任务分解、讨论、实施、通电、总结评价等均以个人加团队进行。因为个人表现将影响到团体评价,与团队成绩关联,所以学生将不断地较劲、竞争,特别是团队内的相互帮助、监督、沟通、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电工教学中,通过个人自评、团队内互评、团队间评价、教师点评等形式。不断地肯定学生,适时开展最佳电工组员、最有电工创新奖、最优电路方案、最佳用电团队等评选,对获得奖项的成员、团队,将在学业中加分奖励。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打造开放式、互动式课堂,通过任务分解、讨论计划、问题分析、任务总结、评价等流程,使学生不仅锻炼了口才,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七、教学反思

多年的“电工技术”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上措施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有些措施也存在不足,因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协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部分组员的自律性较差及团队负责人的沟通能力较弱等原因,故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及加强纪律管理,否则学生会消极怠学、无所事事,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总之,笔者认为“电工技术”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电工学生接线训练,还需加强学生电路分析、排查故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技工院校通过不断持续教改创新,也将培养出自信,善于沟通,有责任感、计划执行力,会总结反思,能团队合作,富有激情的高素质电工,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肯定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以明天需求的电工标准,来培训今天的高素质电工人才,将续写技工院校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第3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技能 实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74-02

在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是许多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需开设电工技术技能实训。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新形势、新技术、新产品(如触摸屏、楼宇工程技术等)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使他们更好掌握新技术、新技能,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更好地开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结合南宁学院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的改革情况,对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是南宁学院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的专业有十几个,上课的班级多,上课的老师也多。该课程实训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类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内实验,电工电子集中实践环节,校外参观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等。

二是每个老师开设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与申请使用的实验室各不相同;指导老师熟悉哪个实验室的设备,就用哪个实验室上课,随意性很大,致使有的实验室利用率很高,有的实验室利用率低,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也影响实训效果。

三是对于不同班级同一门课程,由于没有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考核要求,随着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有的实训内容很容易就完成了,有的项目由于时间不够或其它原因就走过场、不了了之。

四是实训场所与教学师资不足。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采用一体化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验室又不够用;而大部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都是同一教师,有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做实验准备,所以在实训过程中有时出现问题较多,或者实训方案比较简单。

五是仿真设备不够。在实训中比较缺乏楼宇工程实际使用的设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术技能提高。

二、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采用集中实训方式,提高学生的电工技术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校13机械班学生在完成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后,安排了两周电工电子集中实训。针对他们的专业特点,电工部分以机床常见控制线路为主线,电子部分以制作实际使用的功放器电路板作为检验,开展从电工常用仪表的使用,到提交成品等过程的综合实训,实训的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实际线路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的操作技能,产品制作的流程及验收的具体要求等。

(二)增加仿真设备、开展仿真实训教学

增加(如楼宇工程等使用的)仿真设备,通过开展仿真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就能了解并熟悉部分楼宇工程的真实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配电线路安装实训时,从工程应用的实际出发,采用了施工现场使用的开关设备,按实际要求进行照明线路、低压配电屏、低压配电箱等项目的综合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能体验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要求。例如在照明线路实训时采取如图2所示的流程方式。

经过实训,学生基本掌握照明线路的布线、灯具开关的安装连接、在施工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等技术技能。开始许多同学都说不会,眼看手不动,但在老师指导和个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带领下,井然有序动起来,并按要求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1.加强实验设备的整合,使现有的实验室可承担更多的实训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场所。例如数字电子实验室增加模电实验箱后,可承担数电、模电与相应电工基础的实验,在同一时间又增加一个场所为学生开设模电、电工基础的实验,有效缓解基础实验室使用紧张的情况,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保证。

2.为搞好实验教学管理,南宁学院机电实训中心正在逐步按现有条件整合实验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落实在实训中分批分组、实训考核的具体要求等。同一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结合生产实践情况,设置和安排实验实训的项目内容,统一安排实训及考核。例如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统一了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及具体的考核要求等,在实训中内容充实、学有所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实训效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督导的好评。

3.为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南宁学院从2014年暑假开始,要求老师每年参加不少于1个月顶岗实习的社会实践。学校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教师进修培训、提高学历学位;采用多种方式联系企事业单位、寻找项目,为教师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如学校组织教师到邕宁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调研,为科研和实验实训教学提供更广的空间。

(四)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实验实训内容

在进行电工常用仪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实训时,根据工作现场的具体情况,不仅要学会电工“三表”的使用与测量,同时还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如验电笔、剥线钳等)的使用等。在进行万用表实训时,指针式和数字式万用表都要学会使用,因为这两种表各有优点,考职业资格证是使用指针式万用表,而现场使用的是数字万用表。在进行基本测量时,除了检测基本物理量电阻、电流、电压外,还要检测一些常用物理量、低压电器与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电位器、接触器、继电器等。

三、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加强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在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南宁学院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开放由学生管理的实验室,如创新实验室、仪器维修室和仿真实验室,利用这些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小产品制作、仪器的维修和仿真实验等。其它实验室也采取预约式开放,如数电、模电实验室,通过预约申请、审批同意后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二是设立实验室助理岗位。实验室助理除了帮助老师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协助老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仪器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竞赛、义务维修等。如每年都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职业竞赛,在校内、校外开展义务维修活动等。

(二)重视技术技能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训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普遍对基础验证性实验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实训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指导学生对实验线路进行检查与排故,掌握在操作中的技术技巧等。如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再考虑实训产生的误差因素,便可判断出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在做“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实验时,碰到示波器波形显示不正常等异常情况,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对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逐一分析检查,直到找出并排除故障。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节点连接、支路电流测量及独立电源选择等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实验就做得比较顺利。

在专业实训时,注意把原理图与实训线路对照结合起来,如做继电保护实验时,把继保测试仪与继电保护装置的连接与原理图对应起来,使学生在连接线路时思路清晰,接线不容易出错。

在综合实训时,强调目标要求,介绍工艺流程,指导交流制作技巧等。如制作功放电路时,首先准备并检测好所需元器件,安装线路时,指导学生怎么固定、焊接元器件,最后怎么进行线路的检测与调试,亲自制作成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三)注重社会实践与技术技能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南宁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并通过学校联系、老师推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这个平台,把社会实践与技术技能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总之,开展电工技术技能实训对培养高技能应用技术人才非常重要。为了提高电工技术技能实训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实验实训的教学内容;采用集中实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训效果;增加仿真设备,开展仿真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管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关于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8)

[2]王晔,陈素华.关于本科电气专业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探讨 [J].科技信息,2010(27)

[3]徐长英,张永.《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4]周莉,焦洋. 浅谈高职高专电工实训教学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2015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2015XJJG13)

第4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电工技术》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包括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电子技术等电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防火管理专业学生文理科兼有,电工技术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课时数少,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觉得消防主要是表面见到的消火栓、喷淋、探测器等设备,而电工技术是专业的边缘学科可学可不学,学生对实际消防工程了解少造成这种误区,其实系统中完成不同功能的设备是靠电气线路连接起来联动工作的。经过两年在校学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接触制图、通风、水管线、探测设备等安装工作,初期接触电知识较少。只能做到直接从成套定制的消防水泵、排烟机控制柜接出三相电源线给泵类电动机供电,不探究控制柜中配置的电器设备、不了解控制原理,对学过的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没有印象,遇到问题就找厂家解决。随着前期安装工程的结束,进入到工程的调试和后期维护阶段,就需要全面掌握消防系统的用电设备、控制原理、供电系统等技术,涉及到消防电气设备的联动、调试、维护,很多现场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经过电信号反馈给消防控制中心(器),尤其是查找线路故障时用到的电工知识越来越多,由于前期不重视电工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到这个阶段往往力不从心。

二、《电工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对城市消防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消防工程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消防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就业非常乐观。由于消防工程、防火管理工作领域小,公司规模小,随着时间推移,地区行业就会趋于饱和,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有很高的要求,不会出现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公司就欢迎的局面,到时《电工技术》课程会对学生的职业长久发展开辟道路。

1、对职业纵向发展的影响

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工作岗位从技术人员到项目经理,再到部长,知识全面性可以带来个人职位的提升。火灾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系统、手动按钮报警显示系统、防火卷帘控制系统等消防用电系统,每个系统各自的供电和通信线路、系统之间的联动都是复杂的过程,前期施工时,线缆的选择、布置、连接,工程后期进入调试和维护阶段,各种用电设备之间的信号反馈、联动控制,最能体现项目负责人电知识的综合水平。因此,能够熟练掌握消防报警、线路安装及系统联动且具有电工上岗证,会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在这个行业永远作为一个操作工,此时强硬的电工理论功底有了用武之地,使个人在消防工程领域脱颖而出,增大自己的提升空间。

2、对职业横向拓展的影响

防火管理是一个小专业,专业对口就业面窄,经过膨胀发展期后会进入平缓期,广泛应用的电工技术是扩大职业面的一个支撑点。电工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2],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电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设备智能、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电工技术的工作人员来运行、维护和检修这些设备,尤其是高级技术的电工人才。掌握电工知识,可以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更宽的职业发展道路。从业不仅在消防工程与运行管理领域,还可以到弱电工程、低压配电、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器设备销售等相关领域。学生可以在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不再受小专业的束缚。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的理念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充分将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道学了什么和自己能做什么,在教学效果上反映出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期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工程应用需要划分知识模块

定位于防火管理大体学生的就业方向,本着消防工程的职业特点,将《电工技术》课程划分为基本电路知识、低压电器设备、消防系统中各种电动机控制、导线的选择与连接、用电安全等五个模块,各模块知识相互联系,以工程实例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在中间设定常见故障,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解决方案,对不合理的方案不要直接否定,了解他的思考过程找到问题点,如果偏离理论,使学生会用、活用、巧用电工知识。

2、合理安排实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高职学生特别喜欢实际动手操作,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非常抗拒,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先导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实例分析等环节,结合教学仿真操作软件,知识深入浅出。在实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工技术课程直接在实训室完成,真正做到行为先导教学。

3、授之与渔,在职业道路上有续航能力

《电工技术》课堂上对学生既要“授之与鱼”又要“授之与渔”。高职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不高,对知识通常愿意直接吞下肚,没有咀嚼品味的过程,久而久之接受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对职业发展不利。课程内容既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对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增强续航能力。

4、重视顶岗实习,与企业密切配合

第5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在高职院校《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三创”教育,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对教师能力、教学场所、教学资源等都有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提供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所以“三创”教学环境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

2“三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能否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三创”能力的有用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用电工技术》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整合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是工科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实用电工技术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发《实用电工技术》课程的应用项目,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以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出来的项目为学习载体,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2)拓宽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视具体内容和任务实施灵活交替。课堂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理论+实验+实训”转变为“项目+情景”,为避免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导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体现主体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阶梯式课堂项目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其中创意、创造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具体方案如下:例如:三相电度表电路的组装项目中,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首先讲解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与分析计算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自主完成该项目任务打好基础;在任务实施阶段,鼓励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分组讨论设计电路,然后正确选择及检测元器件和电路设备,按装配图组装电路,最后进行测试和评估,此阶段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完成阶段,是在实施完成各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实际产品的制作,此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小组分工,进行协作及探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课程开展了以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网络支持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教师研制开发了与课程配套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以搭建教师和学生间信息化互动沟通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项目教学资料的下载及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报告单等作业材料的上传。

(4)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也应向着评价牢固知识和创意、创造、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学生“三创”能力将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我们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综合评价成绩应覆盖各个方面,具体标准为:理论知识占40%(闭卷考核),综合能力占20%,学习过程占20%,学习态度占10%,平时作业占10%。

3结语

第6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电工技术》 应用

《电工技术》是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普遍觉得这门以物理电学部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难学难懂。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的表现力,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它在电工类课程特别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具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前提条件,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积极探索、自主发现创新人格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能给学生一个较强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接,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画面播出的同时,伴随画外音及电流声,这时图、声、光并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怎样短路的?短路有怎样的危害?有怎样的特点?

在讲授“电容器”这一章节知识前,为了使学生对电容器这一基本电子器件有更深刻的印象,可制作各种有动态效果的电容器动画,再结合电容器的教学录像片制作的课件作为背景知识介绍。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学生一下子就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激起了他们深入了解电容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欲望,在此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在整堂课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相信通过观看电容器精美动画给学生留下的课堂记忆,以及电容器知识会让学生回味无穷。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数字图像片段,如《中华大百科全书电子版》“电磁篇”中有电磁场应用―防盗报警装置动画的剪辑镜头,加上教师联系理论知识讲解,都会使学生激动和兴奋不已:“电机篇”中有讲述电动机、发电机理论知识的视频资料和微型电动机在家用电器中应用的精彩镜头;“电路篇”中有介绍电子线路的华丽动画片断,这些视频资料都为学生创设了理论知识背景,对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跨越知识过渡、深刻理解各知识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技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沉浸其中,学生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电工类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若干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学会学习扫除拦路虎,也是教学中的常规问题。有些现象在传统的实验中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在《电工基础》“楞次定律”教学中,研究金属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规律时,由于这节课是重点又是难点,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实验法。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做实验,根据实验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楞次定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磁力线又看不见摸不着,磁通的增加和减少把握不好,电流的方向也很难描述,所以有的学生完不成全部实验或不能正确判别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得不到实验结果,影响课堂效果。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演示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电流和磁场变化的全过程,先做金属线圈插入和拔出磁铁,观察感应电流方向,然后调换磁铁极性重复插人和拔出金属线圈,模拟实验使静止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加以控制,学生观察到形象的磁通变化,看到感应电流方向,便能自主得出结论,最终归纳出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这样适时进行模拟实验。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学生也投入其中自主地积极参加讨论,深刻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电工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的。但有些知识无法在演示实验中得到解决;有的实验经历的时间很短(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等);有的实验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如电磁感应现象,电场、磁场的不可见等);有的实验很特殊,难以操作,甚至会发生危险(如短路现象造成火灾等)……光凭口头讲述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实验或环境来弥补不足,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实验情景中学有所得,印象深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把练习的习题集设计成有交互响应的CAI课件,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把一单元中所有重要公式、概念及相应的习题设计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先让学生练习,然后把正确答案以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出现在屏幕上,必要时还配以鼓励性或祝贺性的音响效果,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效果文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给中职电工技术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为无数实践所证实。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

电类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而且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周期短,因此,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实践应用速度。但是《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又非常强,如果教学只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那么势必减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由于受时间和黑板的限制,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更多实践的范例。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这个限制,可以事先在电子教案中加入大量实践的知识,如常用低压电器的新产品应用及优点等,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根据技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现在的技校学生不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认真的,都偏重与实践,有对课本外新知识好奇的特点。因此,增加大量与理论相联系的实践范例,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在踏入社会全面接触实践前具有一点必要的实践方面知识,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促进关于教材的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力.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J].电大理工,2007,(1).

第7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载体;电工技术;操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92-02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多年来,从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可知,电工技术有成熟的教学内容,连贯的知识体系,经典配套的实验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路中基本元器件的特性及作用,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会使用常用仪表进行电路调试与检测。该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而言,要将单一知识点转变为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要清楚具体应用。因此就需要适合的教学载体来完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学做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1 教学载体的选取

教学载体是贮存和携带教学信息并包含完整工作过程的实物。它所传递的是付诸于内在认知反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时往往要跨越直接经验的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得到间接的知识。不能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射到感觉系统来掌握知识,要通过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而完成。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形式各异,利用视觉、语言、肢体等能产生多种感官反射,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载体,是非常必要的。载体不一定复杂庞大,但一定要适合教学目标,并具有连续性,利用合适的教学载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传递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认知反应,激发学习动力,有效地掌握与职业标准相对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使教学成为快乐的学习活动。

2 教学载体的实施

每一个教学载体实施前,都应对其包含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实施方案,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整合。让学生认识到经过职业教育的学习,他们将掌握未来工作实践技能,预先积累专业经验,这些能力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实际操作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元器件,电工工具,了解其作用,到组成简单电路,再到相对复杂的电路,依据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理论有实践,合理序化教学内容,确定适合的学习载体作为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动用自己的眼、手,亲自触摸,参与体验,协作沟通等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主动学习,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尤其能够为他们未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1 有明确的学习项目为载体

教学载体使教学内容得以表现和传输,面对具体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明确检验标准。例如:

学习项目1:配电箱的安装

学习目标:学生能根据配电箱控制的对象,合理分配箱内元件的摆放,导线的选择,以及箱体的安装。

学习项目2:照明灯的安装

学习目标:安装普通照明灯和双控灯。且配电箱内的照明漏电保护开关能接通与分断照明电路。

学习目的:

1)学生会识别元件,会根据电路原理图合理设计元件摆放,并完成电路的连接;

2)学生会选择相应的工具及仪表,并能正确使用;

3)学生会依具安装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

2.2 有明确的学习步骤可操作

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生以分组形式构成学习团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根据工作任务,制订方案,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参考书等),通过完成某些实际任务,帮助学生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在学习项目1中要求配电箱能够对照明、插座、三相负载等进行漏电保护控制。就需要了解配电箱的安装要求。绘制安装接线图,选择并识别总断路器、3P和1P漏电保护开关、零线汇流排及接地汇流排等所用电器元件。能合理选择黄、绿、红、蓝、黄绿双色导线,进行配线。正确选择并使用相关电工工具,根据配电箱安装要求,在箱体安装高度,箱体内各电器元件的固定,箱内开孔边缘的绝缘保护,相线、零线、接地保护线的铜芯导线的选择,导线颜色的排序,电器元件的接线等方面,进行操作,遇到问题讨论协商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指导。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的制作。图1为配电箱接线图,图2为配电箱完成安装图。

学习项目2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此为载体,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与配电箱的安装做到有序衔接。绘制电路原理图,自主进行整体设计,需要了解电器元件符号的规范画法,灯具与开关的连接关系。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双控灯的开关与普通照明灯的开关的区别。学会用万用表判断单刀双掷开关的触点位置,灯具及开关的安装位置要符合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工工具,按照接线规则进行连线,完成照明灯的安装,会用仪表进行检查。图3为照明灯完成图。

3 学习后的评价总结

学习项目完成后展示各小组的制作成果,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将各自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拿出来分享,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协调配合。有利于在下一个学习项目中,更好地发挥其不同的智能强项。通过通电检验的成功,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使其感到学习可以从枯燥变得有趣,将外部的实际操作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操作。

设计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人,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为目的,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且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也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8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设计性实验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自己对实验设计,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程序流程图等等,并对最终的结果与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整个环节老师不需要讲解实验内容,只要全程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相应的解答。我们在电气控制部分的实验内容里有几个综合题目,比如“三相电机的可逆控制”、“星三角降压启动”等,实验中给学生可供使用的原件清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自己画图,选择元器件,连接电路和检查调试。而老师或助理实验员只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解答学生疑问,并最终在通电时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实验安全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使其与实践联系起来,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刚开始接触交流电,从开始的害怕,迷茫到后来亲自试电动作,废寝忘食的学习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这类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与工程实践领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电子电路部分里,我们将日光灯电路实验和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实验相结合为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连接日光电路,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分析功率因数的改善方法,得出一系列实验结果。因为日光灯实验紧贴生活,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兴趣,都想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么连接的,在积极动手组装电路的同时,要解决交流电压三角形关系的验证,并联电容改变功率因数,使用交流功率表,认识起辉值等问题。这样学生就比较深刻和系统的学习了几个知识点,印象深刻,反映良好,也把原来将日光灯电路实验过程简单和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实验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解决了。

2推进实验室开放制度,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实验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学生实验课时的短缺问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同时大大增加了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做设计性实验提供了时间和场地的支持,使他们在规定课时之外,也可以完成实验项目。由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时间较长,且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那些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时内不能完成实验的同学和想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实验的同学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平台。开放实验还会有一些教学计划之外的趣味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想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参与到实验中去。比如步进电机控制设计,伺服电机的控制与设计,异步电机的控制设计等等。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还会选拔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比赛,比如电工技能大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等等,营造出非常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室开放,使得学生可以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实验,充分了解和使用实验仪器,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我们实验室开放几年来,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3改变实验考核方法,强化实验成绩

实验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准绳,也是督促学生认真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效率的利器。我们重视实验考核,加强每次实验的考核,并计入成绩,当次实验情况占单次实验成绩的5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实验成绩的50%。从实验预习、签到、实验独立操作,到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原理及相关电路图的认知、误差分析和思考题的解答等方面逐一细化;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随机抽查、提问,坚决杜绝实验“照抄”现象,让每个实验小组都能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就从制度上管理学生,培养了学生实验的独立性。

4结语

第9篇:电工技术学范文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由于中职院校专业技术性极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并以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为例,分析目前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4]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