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对健康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老师
今年4月份以来,一起由于生活琐事引起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北京大学铊投毒案、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的追忆。在人们还在担心的危害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一学生却因生活小事被室友捅死,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践踏生命的案件,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不直接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但也自觉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责无旁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并通过对身边学生的观察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业压力。许多同学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以为终于可以摆脱高中时代应试考试的压力,但却发现大学又是另一“高压锅”。大量的学习任务、期末考试的临近、缺乏对时间管理的技巧,使学生倍感压力。部分学生为了能获得奖学金,还要拼考试成绩;为了毕业找工作,还要拼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学业的压力使学生的精神得不到放松,容易产生压抑、浮躁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人际关系处理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校期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室友的关系。一些学生或因自负不屑交往,或因恐惧、自卑、孤僻、嫉妒而不敢、不愿意、不善交往。
(3)进修与就业压力。进入大三、大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一些同学选择继续进修来增加自己的竞争资本,一些同学选择努力挤进就业大军,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要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考虑放弃就业的机会成本,并且努力学习后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得到继续进修的机会。选择就业的同学,受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关系的制约,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行业,甚至连得到一份工作都比较难。种种未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所处环境感到无能为力,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
(4)性格障碍。性格障碍,主要是指人格发展不良或偏离的情况。现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或是从小就被宠溺惯了,使得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同学的感受,许多同学并未形成一种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并且容易情绪化,易受外界事情感染,并且难以控制,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5)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从小接受应试教育,许多学生长期近于封闭地只专注学习,强忍着各种压力。压力越积越多,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旦无法承受而爆发,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大部分学生却不能很好地自我缓解压力,缺乏宣泄压力的技巧。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成长背景和自身人格息息相关。
(1)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将要面对许多残酷的现实问题。而随着高校扩张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连年攀升,许多大学生面临失业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同时,以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地固,造成了他们急功近利的行为模式,一旦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或是受了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失去了努力的目标。
(2)成长背景。中国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而不注重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到寒暑假,家长们就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使得孩子没有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若是贫困的家庭,家长们更是寄厚望于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一家的命运。而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只侧重成绩,考什么教什么,大搞题海战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抑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家庭与学校对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无疑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3)自身人格。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格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他们将经历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走向整合的过程。一方面,他们开始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反省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还缺乏完全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处于相对初期阶段。因此,他们容易受社会、校园中不良的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的影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地对待。
三、普通任课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普通任课教师虽然不直接对学生讲授《健康心理学》的具体知识,但是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朋辈相称促进交流。学生有心理问题时,通常是找朋友和同学聊,因此,任课教师在课间课余,少摆老师的架子,而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凡事有商有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才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困惑,然后进行安慰与疏导。
(2)兴趣是打开话匣子的一把锁匙。学生最怕听沉闷的课程,也最“怕”无聊的老师,因此,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兴趣。现在学生流行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也关注社会时事。对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情,通过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任课教师可通过加微博方式,了解学生。同时,上课期间,可以引入一些最近的热点话题,让学生都参与讨论,使他们更加集中精神于课堂之上。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学生至少培养一种爱好。兴趣爱好能使人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培养顽强毅力和思考能力,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并不能一下子全部解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让他们从应对压力的疲劳中解脱出来,从而有精力解决下一个将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大学生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通过谈话、写文章或日记、打球、逛街、旅游等方式进行宣泄,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受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但是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压力,教导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建设祖国未来的重大任务,全社会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曹中秋.当前大学生觉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3(1):139-140
[2]周姗姗.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时代经贸,2011(20):38
[3]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4-8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18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液免疫存在异常。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 缺乏治愈的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F虽然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但是缺乏特异性[1]。研究显示,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2]。本研究分析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以及免疫球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RA组, 其中男22例, 女78例, 年龄28~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另选择10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24例, 女76例, 年龄22~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项目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用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RF、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RF及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并分别计算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诊断中敏感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指筛检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 真正“患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反映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指检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诊断试验的预测值受到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中患病率的影响。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 RA组RF阳性例数81例, 阳性率为81.0%, 抗CCP抗体67例阳性, 阳性率为67.0%, 免疫球蛋白阳性88例, 阳性率为88.0%。对照组RF阳性例数23例, 阳性率为23.0%, 抗CCP抗体6例阳性, 阳性率为6.0%, 免疫球蛋白阳性53例, 阳性率为53.0%。RA组各项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 RA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例数为98例, 占98.0%;对照组阳性例数为61例, 阳性率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情况比较 RF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81.0%, 特异度为77.0%, 阳性预测值为77.9%, 阴性预测值为80.2%。抗CCP抗体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67.0%, 特异度为94.0%, 阳性预测值为91.8%, 阴性预测值为74.0%。免疫球蛋白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88.0%, 特异度为47.0%, 阳性预测值为62.4%, 阴性预测值为79.7%。联合三者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98.0%, 特异度为39.0%, 阳性预测值为61.6%, 阴性预测值为95.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累及全身各个系统。RF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是特异度相对较差,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存在阳性结果, 造成误诊。抗CCP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 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特异指标, 可用于鉴别非侵蚀性及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关节骨质的破坏[3]。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就会出现, 与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 可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 RA组患者三项检测单独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中, 免疫球蛋白的敏感度最高, 抗CC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但联合三者检测, 敏感度达到98.0%, 显著高于单独检测, 这就说明联合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 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也高达95.1%。
综上所述,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免疫球蛋白诊断RA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常华, 李燕.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当代医学, 2015, 21(22):32-33.
[2] 佘亚辉, 韩媛媛, 周光庭, 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11):1580-1581.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科学的饮食方案。每天的一日三餐,它里面的学问可真是不少呢!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才是科学合理的定量。难怪有人戏言,"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看来这其中还真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呢。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同样明白了许多不宜搭配在一起共餐的食品,了解到许多食品的禁忌知识,也掌握了许多关于食品健康方面的科学道理。
不仅如此,这次实践活动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在活动中,首先增强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面对各小组同学搜集来的成堆成堆的资料,我们在窦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了整理和分类,学会了更合理地安排资料的顺序,学会了科学地筛选所获取的饮食知识。其次,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让我们班同学的心拥得更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彼此交流,为小学六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和窦老师一起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我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很多,懂得了合作,明白了团结,了解了健康,也更深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这些一定会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健康成长。
研究活动之初,老师就曾告诉我们,食品所包含的学问很深奥。活动之后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人的健康意义重大,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味美,关键还要看食物的搭配是否合适。我们要杜绝身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向家人推崇营养健康的食品科学知识和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自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填饱肚子”到惯性“进补”
千百年来,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吃喝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产生和动态更新,受当时当地气候、地理、储藏、加工、运输、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文化、记忆、生活习惯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出于不同的目的,社会上的每一个组织和个人,从家庭、学校、雇主到饮食、娱乐、体育业、医药界以及各级政府,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吃喝信息和饮食文化。
大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我们吃喝需求的颠覆性变化。
过去,我们吃不饱。饥饿和营养不良威胁我们“活着”。那时,吃喝信息和饮食文化围绕一个目的:填饱肚子。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对劳动强度的要求,反映到人们的饮食需求上就是“食物越多越好”。由于物质匮乏和交通闭塞,地理和气候等环境因素造成的营养缺乏带来许多致命疾病。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进补”等方式来补充缺乏的营养,是治病的途径。健康长寿不是当时饮食文化的主流。
现在,我们吃饱了。吃喝需求变了。但是由于惯性的力量,饿肚子时形成的饮食文化驱使我们的眼睛还是盯在“越多越好”,还是停在“进补”上面。健康知识也成为人们不断“进补”的一个借口。
健康旗号下的“不健康”书籍
既然需求变化带来新的问题,呼唤新的吃喝信息,这类信息自然会带来健康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既然有利益,不同的利益集团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逐利。
为了健康的利益集团自然会提供健康的信息。为了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集团就不见得会把健康摆在首位了。因此,关于吃喝的健康信息良莠不齐是可以预见的。由于健康类书籍的“错字”导致健康受损、丧失生命的事发生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实是,市面上不少健康类书籍实际上是打着健康旗号的“不健康”书籍。
面对吃喝信息混乱的现实,不少人发出无奈的感慨:到了21世纪,我们居然不知道吃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吃了!
吃喝需要健康的理念
其实,现实并不是那么无奈。健康素养是我们应对21世纪吃喝挑战的强大武器。健康素养就是利用科学信息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吃喝事关健康,我们要培养自己用信息指导吃喝的能力。
关于吃喝的健康理念与态度最重要。对于先进的理念,我们首先要接受。通过思考,融进自己的思想,再体现到自己的吃喝行为中去。
我们必须明白,饿肚子时的生命需求和吃饱之后的生命需求是不一样的。科学研究发现,吃饱背后威胁我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是慢性病和越来越多的健康危险因素。现在,我们当中每5个人就有1个患慢性病。如果我们哪天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十有七八是因为慢性病。
大多数慢性病都不是单一的病因,而是由许多健康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凡是增加患病和死亡几率的因素就是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可以是生物性的。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维生素缺乏等。健康危险因素可以是心理性的。比如范进中举,巨大喜讯的冲击危害健康;比如晚上和老婆或老公吵架,气得吃不下饭,影响了机体功能的平衡。健康危险因素也可以是医源性的。比如感冒没有并发症就去打吊针。健康危险因素还可以是环境性的。把三聚氰胺污染过的奶粉吃进去,毫无疑问会增加患病和死亡几率。
健康危险因素甚至可以是社会性的。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健康素养的差异。健康素养低,容易在健康问题上受骗。不但不能维护和促进健康,还要损害自己的健康。买“XX核酸”吃就是一个例子。
不健康的吃喝习惯是慢性病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由于不知道怎样健康地吃喝,许多人吃成了胖子,吃成了2型糖尿病患者,吃成了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吃成了骨质疏松和癌症患者。
树立健康的吃喝理念,我们可以避免许多完全可以避免的早老和早死。研究证明,健康饮食,加上规律运动和不抽烟,80%的心脏病和大多数的癌症都可以避免。
及时更新健康知识
现代科技文明日新月异,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进展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健康素养。首先,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在健康吃喝方面有了什么新的突破。
接下来,应该动脑筋去思考、去理解这些新知识对自己有什么具体意义。然后,及时将新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吃喝行为中去。通过分析、综合和评价,慢慢地使新知识变成自己的健康习惯。
关键词:健康;护理;交流;指导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1,2]。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进一步提高其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1 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
1.1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很多为中老年发病,起病突然。然而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医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其健康的需要,为了转变健康观念,促进、恢复、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对患者医学知识的宣传要保持其连续性。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2合理的健康教育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自我护理也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言语、规范的态度举止,通过耐心询问,悉心照料,使患者在最危难之时感到人间的温暖。护士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及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对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个积极及自我防范的措施,也就是说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帮助人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护理活动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才能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防病治病中起到主要能动作用。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向其介绍床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及陪护制度、就餐手续、物品保管等。帮助患者熟悉热水间、卫生间的位置,介绍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者介绍同病室的病友,使其尽快熟悉病房环境、适应住院生活,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防范告知。
2.2心理交流 适当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亲切感。在护理工作中温和的语气,轻柔的语调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同情和关怀。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在不同层次的患者心理树立亲切,文明的美好形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重视交流,解释病情要恰到好处,从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护患关系。在重视语言交流的同时,非语言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非语言交流是使用语言之外的信息交流。护士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姿势、手势来评估患者的状况,患者也可以通过护士的非语言暗示了解信息。
心理交流是护理健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要做患者的知心人,要把患者当亲人,与患者建立起深厚的思想感情,理解和同情患者,要用换位的心理学来打动患者的心,运用恰当的心理交流有时候会达到药物所代替不了的效果。如我遇到一个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本应服用大量的中西药或手术治疗的,可经我与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心理勾通,从而使患者在心理上解除了过多的负担,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结果没做手术,没吃药,自己调整6个月后不治而愈。
2.3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告知其进食的种类,如:高血压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宜进无糖、低糖饮食;发热或服用磺胺类药物者宜多饮水等。注意培养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养成正确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对禁食的患者告知其原因与意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对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流质的患者进行鼻饲护理指导,以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保证患者机体需要。
2.4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漏服,不得随意停服;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方法、禁忌及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若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与护士。
2.5作息指导 凡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对活动受限或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其床上功能锻炼,多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并告知活动、休息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
2.6特殊指导 凡需进行特殊检查及治疗、护理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腰椎穿刺和造影患者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指导,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合作。
2.7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指导 这是健康教育的总结。患者恢复健康后,医生开出院医嘱,护士在患者离开病房前给予出院指导,告知办理出院的手续与方法及需要特别注意事项,进行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的指导。
出院后指导是健康教育的延续。出院后的随访宣教,是医疗服务的延续。可以采取电话回访、登门拜访、不定期的学习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是生活习惯、饮食、用药及心理护理宣教,让患者在家中也能接受健康教育和指导[3]。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也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护士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加深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才能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心理上不再担心或恐惧,能够积极、主动、平静地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促进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
提高慢性病人员的健康意识在近3个月的慢性病管理计划中,通过慢性病知识讲座、一对一的复诊服务,不断向慢性病人员灌输慢性病相关知识,使慢性病人员能够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提高健康意识,正确对待自身的慢性病问题,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帮助慢性病人员有效运动在慢性病管理中使用能量监测仪,使服务对象的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占总运动量的比例都有直观的显示。慢性病人员可以直接看到运动的图形,管理人员讲解图形的意义后,慢性病人员自己就可以知道运动的效果如何,从而对运动实现客观而有效的监管。
指导慢性病人员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为慢性病人员讲解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各种不良的膳食习惯对慢性病人员的危害,从而让慢性病人员重视日常的饮食摄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普及饮食知识,告诉慢性病人员每人每日应该摄入多少盐、油、水,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该如何安排,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怎样才算合理,如何做到膳食和运动的总体平衡,为慢性病人员发放一套“健康礼盒”,内有“控盐勺”、“控油壶”、“腰围尺”、“计步器”等日常健康管理工具,指导慢性病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控盐勺”、“控油壶”,帮助他们更精确地掌握这两个指标。另外,告知慢性病人员对于蔬菜、水果、鱼、肉等食物要进行登记,然后再平摊到每一餐、每一个就餐的人,最后得出自己每餐的每种食物摄入量。对按个出售的食物,灵活运用食物交换份图谱,将其换算成客观的数值进行计算。通过软件系统将膳食和运动的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定量分析慢性病人员每日的能量平衡情况,即摄入热量与消耗热量、三大营养素热能及三餐热量是否平衡,从而有效指导慢性病人员通过膳食和运动的改变来达到二者的平衡。
另外,为每个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把平时开展活动的情况及电话回访的信息进行记录,完善健康档案,将其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发放健康处方,注明饮食、活动、自我监测与科学用药的要求。定期发放宣教手册,并邀请专家举办相关知识讲座、面对面地解答病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定期电话回访,提醒患者复查身体、注意饮食与休息等。
实践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慢性病人员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建立科学的就医以及诊疗观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控制整体医疗费用。
何为健康意识?健康意识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②为维护自身健康而必须具备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理念;③积极参与、自觉维护自己与他人、公众健康的意识。
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对实现自我健康保护、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健康政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的人知道:幸福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就是拥有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需要呵护和管理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健康意识,就难免会遭受疾病的困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往往由于忙碌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有的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甚至要钱不要命,结果往往是丢了健康,甚至落得人财两空的结果。
健康的身心来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自于健康意识。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健康意识,人们才会懂得调控自己的生活,掌握一定的保健与急救常识,自觉地调整好心态,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养生,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要以为呵护健康、定期体检、养生保健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青壮年乃至少年同样需要注意呵护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注意养生保健。有些人认为自己平时又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必要去进行健康体检。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许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等,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一旦等到你有了“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一定要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史,不要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才想起呵护自己的健康。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营养指导;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gnancy nutrition guidance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outcom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10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guidance)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utritional guidance), comparing related indicator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of pregnant women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vaginal deliver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Nutritional advice for pregnant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can reduc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Nutrition guidance during pregnancy; Delivery outcome
S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孕妇越来越注重在孕期营养的摄入,但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孕期生理功能的变化[1],可能会增加孕期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对妊娠期的母婴均有非常不利的危害,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妊高症、巨大胎儿、羊水过多、早产、宫内窘迫、感染等发生风险增加[2]。及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给予干预治疗,调控孕妇血糖水平稳定,维持在相对健康的水平,对于改善妊娠结局的意义重大。为了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了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相关科室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04例进行该次研究。患者年龄分布在23~32岁之间,平均年龄(26.8±3.2)岁;孕周在22~32周,平均孕周(28.3±4.2)周。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指导)和实验组(营养指导)。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相关孕期糖尿病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的内容包括饮食习惯、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等内容。
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孕期营养指导[3]。首先对孕妇饮食习惯进行了解,对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指导孕妇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保证满足孕妇孕期的营养需求;孕妇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以判断血糖水平;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建议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防止孕期体重过度增长;组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组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并监督,提高孕妇对医嘱的依从性。
1.3 检测标准
对孕妇进行干预后,将孕妇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对比,包括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测定指标结果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给予常规指导的对照组孕妇中有57.7%发生并发症,显著高于实验组发生的概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发现给予孕期营养指导的实验组孕妇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例数分别为36例(69.2%)及16例(30.8%);而采用常规指导的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29例(55.8%)及23例(44.2%)。提示给予孕期营养指导可以提高孕妇进行阴道分娩的概率。
2.3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进一步将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采用孕期营养指导的实验组中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分别为1、1、0例及0例;而对照组中出现的例数分别为4、3、1例及3例。实验组发生围生儿并发症的概率(3.8%)显著低于对照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报道。但是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加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慢性炎症、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因素相关[4]。且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对孕妇及新生儿都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在处理不当的前提下,产妇生产后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为了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该次研究。
该实验中,选取了1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Ρ攘阶樵懈救焉锲诓⒎⒅⒌姆⑸情况,结果显示:给予常规指导的对照组孕妇中有57.7%发生胎膜早破及羊水过多等并发症,显著高于实验组发生的概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可以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陈彩芳,叶艳贞,黄小琼.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4,14(3):31-34.
[2] 潘小佳,胡善荣,孙园,等.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20):134-135.
[3] 赵惠娟.孕期健康营养指导对孕期营养及分娩结局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65-266.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血脂异常人群6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中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空腹血清TC≥5.18mmol/L,和(或)TG≥1.70mmol/L,和(或)LDL-C≥3.37mmol/L,和(或)HDL-C<1.04mmol/L,符合以上1项或多项;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干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0岁,平均53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中学16例,大学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3~60岁,平均52岁;文化程度:小学1例,中学15例,大学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活行为方式、既往健康状况、服药情况、家族史等。对照组血脂异常人群保持原有生活饮食习惯,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干预6个月。
1.2.1健康教育
根据血脂异常受试者的体检报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使受试者充分了解血脂异常的病因、病理发展及其危害性等,制定可行的健康管理计划。
1.2.2膳食干预
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制定每位受试者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原则: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戒烟和限盐,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1.2.3运动干预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如太极拳、慢跑、爬山、爬楼、骑车、打球、游泳等简便、有效、可行的运动项目,保证中强度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4d,60min/次左右。1.2.4跟踪随访通过电话、短信或家庭每月随访受试者1次,了解受试者干预措施实施的情况和健康状况,根据受试者在执行健康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3血脂检测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含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HDL-C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儿童;口腔卫生;影响因素;调查
乳牙龋病有患龋率高、发病早、范围广、进展快、自觉症状不明显等特点,龋坏影响其咀嚼功能,引起局部感染和疼痛,还可影响恒牙的发育,对儿童颌面部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采用统一标准对十堰市农村及城市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白浪开发区3个区6所幼儿园城市及农村儿童各180名,共计360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问卷调查,由工作人员进行复查。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乳牙龋病现状
2.1.1儿童乳牙患龋率:总患病率为53.5%,男性为53.8%,女性为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为46.8%,农村为70.6%,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均为2.78,其中城市为2.20,农村为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 患龋频数分布:无龋率42.50%;患1-5颗龋齿的人数占38.470%;患6颗及以上龋齿的占19.03%。城市患6颗及以上龋齿人数的比例为12.96%,农村为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3各牙位患龋率由高至低顺序为:上颌乳中切牙、上颌乳磨牙、上颌乳磨牙、上颌乳侧切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侧切牙、下颌乳中切牙。
2.2单因素分析
2.2.1家庭基本情况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家庭的孩子数与儿童患龋率相关,只有1个孩子的患龋率较低。中等收入(5-30万元)家庭的孩子患龋率最低;孩子的出生体重、孩子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的方式、以及孩子是否由父母照顾与患龋率无相关性。
2.2.2儿童日常饮食习惯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儿童平时进食新鲜水果、橙汁/苹果汁(不包括鲜榨果汁)的频率与患龋率无相关性;儿童平时进食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糖水、可乐/雪碧等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均相关,很少进食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糖水、可乐/雪碧等的儿童患龋率最低。儿童睡前是否经常吃甜点或喝甜饮料与儿童的患龋率相关,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儿童患龋率最低。
2.2.3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的次数与患龋率相关。3岁以前刷牙的儿童患龋率(47.5%)、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儿童患龋率(47.4%)最低。
2.2.4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家长是否帮助孩子刷牙与患龋率无相关性;家长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与患龋率相关,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与患龋率相关,每周/每天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孩子的患龋率最低(47.0%)。孩子是否使用含氟牙膏与其患龋率无相关性。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与患龋率相关,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很好的家长,其孩子的患龋率最低(37.3%);家长的学历与孩子的患龋率相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其患龋率最低(44.5%)。
3 结论
3.1十堰农村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高,龋齿充填率非常低,卫生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儿童龋病情况进行控制。
3.2 十堰农村儿童龋齿与社会因素有相关性。家庭年收入与儿童的患龋率存在相关关系,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患龋率最低。因其儿童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可以得到父母的教导,发生口腔疾病的机会就会少一些,而相反对于家庭经济收入地位低的家庭,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就低下,儿童发生口腔疾病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4 讨论
4.1良好口腔健康习惯是预防龋齿的重要措施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看牙医和限制含糖食品是预防龋病的几个重要因素。刷牙可去除口腔不洁物,还可以按摩牙床,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提高上皮角化程度,预防龋病。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使龋病早期得到控制,降低失牙率,减轻龋病的危害。使用氟化牙膏是有助于提高釉质抗酸脱钙能力,通过氟的促进釉质再矿化作用,抑制龋病的进一步发展。
4.2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很大一部分龋齿的发生十堰市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儿童食用的含糖食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食品,而不是如糖块、软饮料和巧克力等零食食品。但消费高糖食品的量和频率的增加却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减少儿童蔗糖的摄入量,特别是睡前蔗糖摄入量,对于改善儿童龋齿状况很有好处。
4.3合理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是预防龋齿的重要因素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自身的口腔健康行为,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一49.
[2]石四篇.儿童口腔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洲:44一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