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

第1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初中生物学习的是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而通过实验、实践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精神。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观察到鱼鳍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只要把哪个鱼鳍剪掉,再观察鱼在水中行为的改变,不是很简单快捷吗?而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将生命教育话题引入,剪掉鱼鳍也许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数据,而这种通过残杀动物生命取得实验结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想一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不伤害鱼的生命,又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呢?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在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懂得了爱惜其他动物的生命。同理,在做完蚯蚓的探究实践后,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将蚯蚓放归大自然。通过教育,让学生有了爱护生命的意识,认识到动物的生命同样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爱护的。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教育的延伸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之间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类想要保护自己,就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生物课上开展生命教育不单单是珍爱和尊重人或动物的生命,应该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会。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肆意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然而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医药、工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生命教育的反思及应注意的问题

1.生命教育应保证连续性和实效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时刻谨记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对生命意义和本质产生正确认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两堂课就能够清醒地认识的生命的真谛,因此要长期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确保生命教育的连续性,使得生命教育真正获得应有的效果。

2.生命教育应注意跨学科的综合交流。生物课是中学生所学众多科目中的一门课,进行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局限在生物教学当中,要注重多学科的相互交流。例如,生命教育中可以引入思想品德科目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够更深入地让学生认识生命。

第2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1.1选题背景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现实社会比较缺失人文关怀,人们想要在公益广告里面体现互帮互助与团结友爱。其实以上两点人们心里都明白,可即使这样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去做呢。让人们在看到公益广告的瞬间就能从内心开始深刻的反思,这样才起到公益广告的实际意义。同时公益广告应该尽量在黄金时段和少儿频道播放,看到的人越多越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意义,在儿童频道可以使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到公益广告的教育,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大部分是从小养成的,在他们小的时候能接受好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现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有公益广告。于是分析各国的公益广告就出现了‘公共’的意义。有的国家有人口禁止的问题,不过有的国家却有人口减少的问题。所以公共性概念使得各个地方公益广告的功能也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再者就是所选目的标准也不一样了。但是共同题目上的公益广告也有问题。PhilipKotler在《PrinciplesofMarketing》(1980年)书上介绍过,吸烟对身体不好,在医学上也已经得到了证实,所以戒烟的公益广告是有道理的。可是戒烟以后因为神经紧张而过食多糖等食物使得结果却让自己变胖。吸烟对人的寿命缩短率平均为7年,然而肥胖的缩短率平均却是14年。PhilipKotler在书上警示公益活动目的所带来的危险性。公益广告如果脱离了政治、宗教、商业目的也就不能成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活动。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等各种因素对公益广告的影响很大,这样的情况下对公益广告研究是很重要的。公益广告的在世界上是很少被研究的,其活动的内容也并不突出。到现实社会公益广告的传媒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其广告所在、产生的价值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

1.2选题的意义

公益广告的历史已经有60多年了,不过人们对其研究甚少。公益广告不是销售活动,对企业而言也不产生直接的厉害关系。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已不停留在以往标语式的说教以及单一性的表白,而是要把社会问题以一种新奇的、独特的、鲜明的、超出常理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使人们在瞬间被打动。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动物公益广告相关实例及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对公益广告的设计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通过对动物保护题材体现出公益泡面广告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2.1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公益广告在我国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可是,近几年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一方面,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媒体在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发中也不够自觉,表现得随意、分散。有硬性任务时,媒体为完成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或是有时段和版面空闲时用来填充。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极少涉足公益广告。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商业广告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有在市场行销受到挫折以后,才会想到用公益广告来装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和将公益广告视为企业的调节品的想法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再者,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所以,不被重视和缺乏健全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现状。

2.2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公益广告的形式从世界第二战后开始的。世界第一战的时候英国的招军广告、美国的鼓吹战意的广告也可以说公益广告。但现在公益广告最好从美国战时广告协议(TheWarAdvertisingCouncil,WAC)和战后AC开始。美国AC(当时WAC)的第一广告拍了世界第二战后要聚集国民的力量。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对国家的忠心也很少。世界第二战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对战争没什么关心了。这样的情况下WAC的广告目的是“战争时最危机的就是无关心还有怠慢”。当时世界第二战是对美国最重要的公共的、社会的课题。公益广告的概念被国家的情况、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受影响。比如,美国的黑人大学联合基金(UnitedNegroCollegeFund),和平军队(PeaceCorps),言论自由(FreePress),消除文盲(LaunbackLiteracyAxtion)等的广告在别的国家不选公益广告,英国的招军、韩国的国家安全保障广告也一样,一个国家内可以成公益广告,但不能确定的说是公益广告。所以我们先要看看公益广告的概念。美国的公益广告‘PublicServiceAdvertising(PSA)’就是公共服务的意思。这里放映了美国社会的志愿主义、自愿主义(Voluntarism)。就说‘公共服务广告’。在日本一开始用‘公共广告’,韩国是‘公益广告’,中国和台湾用‘公益广告’。在中国徐百益在《公共关系与广告》上用过‘社会广告’。日本的话植条则夫在NHK的‘新学文事情(1987.5.27)’‘社会广告’的题目上说过公共广告了。‘公共’的概念在JürgenHabeimas的《公共性的构造转换》上研究‘市民的公共性’作家在序论上写“公共性的类别在传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矿大的范围上研究需要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式”。日本的长谷川公一1993年说公共性是“一般来说比私面公共的性质和价值的。具体的含义和社会技能对于社会不一样”。公益广告在广义上包括一切道德的广告,但狭义上包括公共问题和公共关注等要推行。还有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机关与企业或政府一起解决社会问题得逞公共的利益,用传媒对社会人民诉求的。公益广告的英文叫“Publiccommunicationcampaign”。传媒是给人们认识或影响的媒介。WilianJPaisley(1981)说了reform(改革或改进)是公益广告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公益广告必须要包括大众变化的意旨。国际广告协会(IAA)说“公益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形态。一般接受大众社会、经济的利益活动或帮助工作的传媒”。

三、‘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类型和特点

保护动物的意义:第一、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第二、可以减少疾病;第三、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人们意识到保护动物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关心和保护动物也成为平面广告的一种宣传方式。这种公益上的宣告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动物和主动解决动物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1‘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类型

第一,对于动物皮毛的保护;第二,动物生存环境保护;第三,制止动物屠杀;第四,给动物更多的关照。

3.2‘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特点

恰当的主题、广泛的工艺性质和教育性质。相比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在创意方面是相对自由的。主要体现在商业广告是限制商品,而公益广告则是各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让创意者能发挥更大的想象力。①广告的内容,简明的分析事件。因为对象是广泛的大众群体,故而使用简单的画面,通俗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②按照平面广告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的作用。将广告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再通过合理利用和发挥获得很高的教育价值。③适当的夸张,鲜活的语言和图解其魅力在于能带给我们新鲜、刺激且深刻的影响。通过欣赏‘保护动物’的平面广告,人们会理解、尊重和保护动物。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达到保护动物的宣传目的。

四、‘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分析

4.1分析

4.1.1优秀的公益平面广告

当今社会,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和心理满足。广告设计者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受众感情的同时还需要多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启迪受众的想象,使平面公益广告更加深入人心。以下列举的几张公益平面广告图片主要是以动物为主题,把专业的设计语言转化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大众语言——让大家了解动物的珍贵和稀少,并共同去珍惜动物。优秀的公益平面广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色彩很鲜明。对比度很强或者很弱,不强不弱的内容会很糊涂。同样重视形态和空间的对比关系,文字的统一性,色彩的统一性也是很重要的。(2)突出的主题。将内容的侧重等级进行划分,最重要的主体应突出在平面的中心,用各种各样的文字,构成主体的形象。主体的周围需要空白处,比如用较多的文字放在主体形象下面会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3)简洁的设计布局可以让人感受到秩序的、分明的视觉效果。编辑的安排越简洁的话,整体性就会越强,视觉的效果就能更大。(4)指向视觉,使用一部分的元素主动地引导读者的方向,从重要的开始到次重要的,平面上各个构成因素联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信息宣传的作用就会更大。

4.1.2‘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创意特点

‘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创意有几个特点。下面看‘保护动物’系列的公益广告创意的特点。第一,强调动物的可怜性和人的残忍性。现在很多人喜欢动物,有的人在家里养动物。所以‘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里面也强调动物的可怜性。强调可怜性就相对人的残忍性。那么可怜的动物人就屠杀的。第二,‘保护动物’公益广告一般包括环境系列的公益广告。其实‘保护动物’广告是环保类型公益广告的一种系列。所以一个广告上出现两三个的内容也很好的。

4.2分析结果

通过前边作品的例子分析:在公益平面广告里图片和文字一起能让内容更加简易实在,并能传达正确的信息。按照广告的主题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简单、生动的题目和广告语,能够个性的表现和强化平面广告的原始性和艺术性。能让人们在一瞬间就能获得其传播的主体思想。在“强调残忍性”的例子中,应用了广告符号学文化批判的广告符号学这一原理,动物是世界上生物链的一环,人类为了谋求自身的物欲的满足,来对动物大量的残杀,是对生态系统的违反与践踏。在这个例子中,形象的刻画了动物的可爱形象,却被血腥的画面所打破了和谐的画面,三副画面,分别用人类的双脚,剪刀,拖充满血迹的皮草可以看出人类的残忍。这幅画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思想,让人触目惊心!要深入分析视觉符号,首先要了解“符号”的概念和符号的组成。就其本质而言,符号是某种代表另一事物的东西。大部分符号为语言中所用的口语或书面语,但也有很多其它符号形式。“符号的形式可以是语言、图像、声音、气味、动作或实物,但这些东西并无内在意义,只有当人们赋予其含义时,这些东西才能成为符号……任何人们认为意指(即指代或代表)另一种东西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符号。”

第3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承载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95-02

1 引言

生态旅游是旅游场不断发展、不断细分的产物,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新型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愈来愈高,“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生态旅游便是人们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也是人们欣赏自然、享受原野风光、探索野生动植物尚存的文明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2 生态旅游开发的自然条件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2°53′~103°21′和北纬28°25′~28°54′之间,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凉山山系黄茅埂山脉以北,境内以中山山体为主,山岭连绵、山川并列、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干湿季分明,最低海拔1375m,最高海拔4042m。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50655hm2,森林覆盖率高达98.0%,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经调查鉴定,有野生维管植物144个科423属92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有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水青、银杏。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9目89科29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川金丝猴,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血雉。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水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

3 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消费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渴望到相对没有被影响或污染的地区去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探索野生动植物尚存的文明痕迹和自然地域文化。因此,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旅游景观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通过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传达保护意识,保护好有限的自然景观,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2)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适时适度的进行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旅游者尽情的欣赏自然美景,探索自然地域文化,从这种活动中不仅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体魄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公共设施及落后的交通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3)生态旅游有利于经济发展。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有利于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互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不断的发展。

4 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4.1 生态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很容易打破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破环很难恢复。因此,必须坚持生态性规划、生态性开发、生态性经营管理的开发利用理念,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4.2 区别传统旅游原则

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种旅游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在发展旅游开发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者、经营者和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使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或文化的同时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和其它自然资源;经营者要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保护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当地居民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4.3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效益调整到最优,而不能强求最大,对游客流量要采取适时调控手段,控制游客的流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5.1国宝大熊猫文化游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保护中国最为珍贵野生大熊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只要保护区管理部门科学地设计出观光路线,在不破坏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的前提下,游客可以观赏到随海拔升高的不同林带栖息的不同动物种群景观。

5.2 野生植物资源科普游

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水青树等,其中:珙桐树又称为中国鸽子树,春天的花叶就像一群白鸽,使人难以忘怀。珙桐树、连香树、水青树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探索地球生命起源,揭示大自然的进化谜题的载体,这对普及科学探索人类生命发展意义重大。开发这种模式的旅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5.3原生自然环境景观游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从低到高分别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和高山草地,只要旅游路线设计合理,在较短的时间内游客就可观赏到不同林带的大自然美景以及广阔的高山草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旅游带来的身心放松。

5.4山峰峡谷景观游

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溪水长流,谷坡陡峭,山峰耸立,有不少的乔、灌木及奇花异草生长,景色怡人,令人浮想联翩。

5.5 彝族民俗地域文化游

保护区地处凉山彝族居住的中心地带,彝族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好,民俗民风文化浓厚,特别是彝族招待贵宾那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使人感叹。

6 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要把保护自然环境放在第一位,各景点选择、开发要合理,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发展旅游,尽量减少对景观进行改造,尽量以原始风貌出现在游客面前。

(2)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要实行科学管理,居民迁入要有限制,游客的流量要有控制,如果超过环境的承载量,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环,造成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就得不到永续利用。

第4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范环保制度

为保证环保教育有力、规范地进行,我园加强了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建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园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分管领导,教研主任和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定期研究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环保教育工作的实施、检查、总结等,在全园范围内组建了全覆盖的组织网络,规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人员和制度上为环保教育提供积极保障,促进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时时处处,环保教育己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计划,做到了全学科、全渠道、全方位进行环保教育。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环保素质

为发挥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我园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近年来我园先后派出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的系统环保理论培训,同时园内坚持自培,如组织教师学习《环境保护法概论》、《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法》等书籍及有关的环境知识,组织教师观看VCD,带领教师参观名胜古迹,从理论到实践,加深教师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教师对自己肩负使命为此必须努力工作的自觉性。

三、实施教育渗透,启蒙幼儿环保意识

根据幼儿教育特点,我园注重对幼儿持续性的、渗透性的环保教育,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接受环保的启蒙。根据环保教育计划,结合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每篇教材的环保内涵,并在教学目标中制定好环保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机、适度地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处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如健康教育领域的环保渗透: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游戏等活动,了解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水,而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来自大自然,以此引伸认识自然的各种课程,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孩子们在认识自然的活动中,学会珍爱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艺术教育领域的环保渗透:通过绘画让幼儿感受到绿树、蓝天的美丽;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清清小河的欢歌……同时,我们还要求中、大班的幼儿学画有关环保内容的宣传画,组织小班幼儿学习欣赏环保内容宣传画。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已能掌握部分粗浅的环保知识,知道了益鸟、益虫等一些小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清清的河流,绿绿的山坡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不要随便破坏它们。

四、开展主题教育,养成自觉环保行为

根据教育内容或重大环保纪念日,我园确定了一系列环保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植树节”、“爱鸟周”等种植花草和放小鸟回树林等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高邮位于里下河地区,利于让幼儿认识水资源的环保问题,有的老师设计了“美丽的家乡”、“珍贵的水”等环保主题教学活动,幼儿通过亲临小河边观察河水受杂物、生活垃圾污染的后果,懂得了爱护环境的浅显道理;在组织幼儿春、秋游活动中,老师提醒幼儿不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等,做个“环保文明人”。同时我园坚持尝试把环保教育渗透到社区活动中,向人们宣传环保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了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对幼儿来说也是十分深刻和难忘的,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做“环保文明人”的光荣,也培养了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树立环保意识。

五、推进家园互动,激发家长环保热情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为了让家长加入我们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来,我园通过有计划的环保教育教学活动和知识宣传资料,定期更换环保宣传栏中的内容等,把环保小知识和最新的环保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从中获得更多的环保方面的最新知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家长了解环保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在各班开展的“室内美化、绿化环境评比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布置班级自然角和动物角的材料。幼儿被这生气勃勃,绿意葱葱的环境所吸引了,在早上来园、活动间及离园时,都要跑到动物角和自然角中,去看看“小动物怎样了,它饿了吗”,“小蕃茄长得怎么样了”等等。在每年的植树节期间,我园都开展爱护花草树木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学习许多有关树木的知识,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并提议家长在休息日时带孩子去蝶园广场、运河西堤、马棚渡假村等地,看看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了解到树林也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家,逐步培养幼儿明白"爱护树木,绿化环境"的浅显道理,很多幼儿还跟父母一起种植了小树苗。

六、加大设施投入,打造文明环保校园

近年来,我园在改造环境硬件方面也作了一系列投入:投入两万多元改造幼儿厕所,将幼儿洗手等生活用水引回厕所,节约水资源,消除臭气污染,达到既安全又环保的效果;投入四万余元改造幼儿厨房,改善了厨房排污状况。重新布局园内绿化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减少垃圾排放,实行垃圾分类,做好废物回收工作,各种包装外壳分门别类由保育员负责收集送回收站,重视废物利用和一物多用,倡导环保生活意识。教学楼上“与生命相约,与环保同行”的醒目标语,和幼儿环保绘画作品构成了一幅生机蓬勃、积极向上的画卷;美丽的高邮八景与操场四周20多年树龄、四季长青的樟树相映成趣,共同营造了浓郁的绿色环保氛围。

第5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多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科学化的防疫和防治疫情蔓延是养猪业的重中之重。规模化养猪场一旦发生疫情,如果按照重大疫情防控规定,某地出现重大猪病疫情,那么30公里以内的所有养猪场都要捕杀。所以说,做好疫情防治工作,消灭传染源是控制动物传染病的社会性措施,对防控全社会的重大动物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动物疫病传播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只要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动物传染病就失去了传播的条件,就可以避免某些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甚至可以扑灭疫情、最终消灭传染病。但对规模养殖场来说,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动物只是防疫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隔离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切断这些传播途径是防止重大猪疫情发生的最关键措施。

规模化养猪隔离工作的重要性

严格隔离是防止病原传入规模养殖场的有效途径。在无法彻底消灭传染源、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不到100%的情况下,做好隔离工作更加重要,这也是在生产实践中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方法。注射疫苗对种猪起不到绝对的保护。受细菌的致病力、病毒毒力、动物的母源抗体、动物本身的营养、饲养环境、健康状况、免疫程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疫苗免疫注射的抗体保护率只能达到一定比例,保护率不能达到绝对的100%;受免疫时机、免疫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一般只能达到70%~80%,这是兽医工作者和养殖场技术人员都了解的常识。因此,政府采取集中免疫注射的方式,只能提高全社会整体动物的免疫力,大大减少动物疫病在社会上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可以控制社会范畴的重大动物疫情;但对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控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实践已经证明,虽然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免疫接种工作,但多数新发疫情是在病原的致病力增强后从规模养殖场传到附近农户,或仅在养殖场之间传播,受危害最大的是规模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做好隔离工作的原则和主要措施。做好规模养殖场的隔离工作,可以借鉴生产SPF动物及产品的做法,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隔离工作:

自然环境隔离。建场选址应离开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养殖场到附近公路的出路应该是封闭的500米以上的专用道路,场地周围要建隔离沟、隔离墙和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场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要隔开,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畜禽舍要防鼠、防虫、防兽、防鸟;生产场要有完善的垃圾排泄系统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独立的隔离区。一般规模养殖场都设有隔离区,用于对本场患病动物和从外界新采购动物的隔离,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建议重新认识隔离区的涵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各方面都独立运作的隔离区,重点对新进场动物、外出归场的人员、购买的各种原料、周转物品、交通工具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隔离。

与外界动物和病原微生物隔离。规模养殖场要贯彻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方针,避免引进患病和带毒动物,避免将患病和带毒动物遗留到下一批的畜禽。

人员隔离。做好人员隔离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饲养员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变质、注意观察猪采食和健康状态,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向兽医报告。杜绝运输相关动物及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

建立和遵守完善的隔离制度。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季节性疫情的防控与措施

冬春季节是疫病的高发期。猪场每年到这个季节都易出现问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冬春季节应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防止外来疾病传入猪场。认真做好人员的管制,减少本场人员进出猪场次数,杜绝外来买猪人员、车辆进入猪场。尽量停止从其他猪场引猪,猪场应做到只出不进;猪场确需引种时,为确保安全生产,有条件的猪场应对新引入的种猪进行蓝耳病、伪狂犬、布鲁氏菌病、猪瘟等病的抽血化验;运输肥猪的车辆应该严格消毒,最好不要让这些车辆接近猪场。因为运猪车辆是污染最严重的,很容易将携带的病原传播到猪场。

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含量。严格按照“清污-冲洗-消毒-晾干-转入”的消毒程序,认真做好腾空猪舍的消毒;同时,猪场的走廊、过道及场区空地等要定期消毒,必要时要用对猪只无害的消毒药物带猪喷雾消毒;要做好灭鼠杀虫工作,防止猫狗等在猪舍窜动。

疫苗防疫。切实做好对猪群危害性大的猪瘟、五号病、伪狂犬、喘气病、链球菌等疾病的免疫,不要让这些相对能得到控制的疾病参与猪群“高热病”的发生;对往年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的猪场,还要进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免疫。注意免疫时要认真做到一猪一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另外,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对员工进行流感疫苗免疫。

第6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意义;提高;渗透;支持

一、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意义重大。

上学期,我校申报了自治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在平常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教育。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教师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我喜欢看电视,最喜欢看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喜爱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 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我每次看完后都会感觉到自己又增长了一些见识,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自己看到的这些案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个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孩子的行为。

三、通过课堂进行法制渗透。

这学期我执教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九课《自然之道》,这篇课文通过叙事说理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人们不遵循自然之道,而导致许多幼龟受到伤害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在上课过程中,借总结课文得到启发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浅显适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的讲解,并且通过案例《两村民非法捕杀运输野生麋鹿被判刑》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利用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少动物濒临灭绝,大自然已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希望更多人能对野生动物手下留情,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让学生初步知道,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通过一张张血淋淋的人类残害动物的图片,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

记得去年三年级时,在上《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极大地消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同学们都为之叹息,惋惜。大家都说小山村的人们呀,你们真的不该这样做,多么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毁于一旦。使学生深深地知道了不爱护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从而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讲到了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森林保护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学生及家长发放法制教育调查问卷,从问卷回收上发现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很有必要,但就是作为家长他们认为自己的法制知识有限,所以对孩子的这方面教育大部分要靠老师的教育指导!而我们作为老师,既然家长把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任务加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更要提高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一点不假,小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通过自己的良好的言行来影响教育孩子。同时,对小学生看电视、上网等进行控制,少儿不宜观看的节目不允许他们观看,对他们看到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则进行正确引导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家长的法律意识淡漠,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我们老师虽然在学校会对学生各方面提出要求,教育他从进校起就做个文明守纪的孩子,然而对于少数孩子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法制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子观念,从而提高孩子的守纪意识。

五、法制渗透教育无处不在。

第7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动物;法律主体;自然权利

一、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取得合乎法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探究动物能否享有法律主体地位,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法律主体。简单来说,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①从这个概念上讲,法律主体之所以为法律主体,其关键在于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现假设赋予动物法律主体的地位,现用反证法来这个假设:

原命题:动物不享有法律主体地位。

假设:动物享有法律主体地位,那么动物得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首先,我们来讨论动物作为法律主体地位的权利如何行使,又如何以自己的名义承担义务的问题。根据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也不存在无权利的义务,动物所享有的每一项权利都存在与之对应的义务。如果说动物享有生存、觅食、等权利,那么其相对应的义务何在?是在享有生存权利的同时负有不侵犯其他动物生存权利的义务,还是在享有觅食权利的同时负有不侵犯其他动物觅食权利的义务,抑或是在享有权的同时负有“计划生育”的义务?显然,这个假设所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人类不能规定动物在生存的时候不侵犯其他动物生存的权利,更不能规定动物时还要负有计划生育的义务。由此,动物所享有的某些权利找不到其所对应的义务,更无所谓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法律关系了,故反证不成立,原命题正确。

另外,法律主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自由得表达意志,即意思自治。哲学上讲认识论意识的作用时,第一条就讲到人能能动得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而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其行为并不具有目的性,而是源于其作为动物的本能而做出的,如蜜蜂的筑巢行为,蜘蛛的织网行为,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向人类无法表达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言以蔽之,动物不具有也不可能进行意思自治。

二、动物作为法律主体是否具有虚伪性和不可操作性

事实上,动物是否成为法律主体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作为动物主人的人的利益的保护,即“人本位”思想。法律最早即来源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是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亦人类的需要。后来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所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也都是基于如何更好得保护人的利益。尽管现代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产生了新兴的环境法等,我们仍不能否认法律中浓厚的“人本位”的思想。

从这个思想上看,动物倘若作为法律主体,则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当东北虎吃人的时候,我们是从动物主体的角度保障它觅食自由的权利,还是从人本位的角度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很显然我们会首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并且实践当中也是这么做的。进一步来说,即便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的地位,当动物与人发生安全冲突的情况下,我们会首先保护人的利益,那么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与其他法律主体地位(这里着重强调自然人的法律主体地位)本身就具有不平等性,不妨称其为“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虚伪性”。人类美其名曰“保护动物、保护生态”,说到底还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种形式性的法律主体地位存在了反倒成了形式主义的悲哀,这种虚伪性的存在尚不及不存在。

此外,动物作为法律主体的可操作性较差。首先,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的理论不足以支撑环境法的发展,传统或者通说上,“物”一直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而存在的,从语义上讲,动物首先是“物”的一种,以其能发生运动的特殊性而称其为“动物”,那么“动物”理所当然得应作为“物”的一种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传统的法学观点还认为,人们通常讲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科学上的生态关系;在法学上,环境或环境因素要么是人的所有权能的对象,要么是人类能够共同使用或享用的特殊‘物’。因此人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实质上还是人与人关于环境的关系,即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来理顺人与环境的生态关系。”②倘若现在赋予动物以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那么很多传统的观点和经典理论都将改写,但在目前环境法发展的情况下,其他各项与环境法相关的理论和法律发展都不完善,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的地位似乎超越了环境法发展的水平,而因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而改写传统理论的成本也过大,因此其实现上具有不可操作性,或者说,至少目前发展水平条件下不具可操作性。

三、动物作为法律主体有迫切的必要性吗

对动物威胁最大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所以对动物的保护依然要从人身上入手,通过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例如近来社会反响比较大的活取熊胆的问题,我们只能通过对行为人进行行政甚至是刑事上的处罚和惩罚来规范其行为,从而达到保护棕熊的目的。而非让棕熊坐在原告席上一纸诉状将行为人告上法庭。

从权利的角度看,由于权利的分类种类繁多,为了研究的需要,这里不妨再创设一种新的分类:“自然权利”与“法律拟制的权利”。动物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自其出生所自然享有的权利,是动物本性的一种体现,不妨把这种权利称为“自然权利”。人,自然人,作为动物的特殊群体也享有这样的“自然权利”,例如吃饭、睡觉等肌体权利。但人作为动物的特殊群体还享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特殊权利,这种权利是在劳动和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由法律拟制和创设的权利,如受教育权、工作权等,像这样的权利不妨称其为“法律拟制的权利”。我们对动物的保护仅限于对其自然权利的保护上,保护动物的生存权、生长权诸如此类,而这些权利所遵循的原则并非法律,而是自然存在的自然法则,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用法律的规范、将法律的触角伸到自然界的领域。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图腾信仰;生态;伦理观;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61-0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大自然这个“衣食仓库”中获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它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然而,“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尤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力推进,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失控和无序行为,致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在工业社会发达的今天,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却依然保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人们的,而图腾信仰则是他们信仰的原生形态。

一、图腾及图腾信仰

在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是这样定义图腾的,“用来命名氏族集体的物种被称为图腾。氏族的图腾也即是每一个氏族成员的图腾。”[2]11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独有的图腾,不同的氏族拥有不同的图腾。“图腾一词,本为阿尔冈昆部落的奥杰布韦人所使用,来指称该氏族用来作为名字的那种事物。斯库克拉夫特最早引申了该词的含义,并提出了‘图腾体系’的概念。”[2]133后来,民族志学者广泛使用了该词。

通常情况下,作为图腾的对象大部分是动物或植物,并且以动物居多;非生命体则十分罕见。图腾通常不是指一个个体,而是指一个物种或这种物种的变种。例如,一个氏族的图腾是蛇,它不是特指这条蛇,而是把所有的蛇都作为这个氏族的图腾。图腾分为氏族图腾、个体图腾和性别图腾三类。图腾是维系一个部族成员之间的纽带,是一个部族感情认同与精神信仰的对象,成为该部族心目中最神圣和最美好的象征,部族成员对图腾充满了尊重与敬畏。

二、图腾信仰的生态保护功能

(一)氏族图腾的生态保护功能

图腾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氏族图腾,即整个氏族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图腾。被认为是氏族图腾的动植物就具有了神圣性,人们对它产生图腾禁忌,从而对它产生敬畏和崇敬之情。通常,人们不能把图腾动物用作日常食品,不能对它进行捕杀;对于图腾植物则不能砍伐和采集。谁要是触犯这一规定,谁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将招来灾难。这不是说部族总是要人为地惩罚这种犯禁行为,而是人们从灵魂深处相信亵渎图腾动植物会自动招来死亡。图腾信仰具有道德力量的制约,图腾信仰的生态功能也正是由于图腾禁忌而完成的。

鄂伦春族的熊崇拜。鄂伦春人认为熊是他们的祖先,熊与自己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族称公熊为‘祖父’(‘雅父’),称母熊为‘祖母’(‘太帖’)。”[3]他们对熊极其尊重,对它不直呼其名。他们把熊看作自己的祖先,把熊看作本氏族的图腾,所以,鄂伦春族对熊加倍保护,规定不准猎杀熊。

(二)个体图腾的生态保护功能

“除了占据首要地位的非人格的和集体的图腾以外,还有专门属于每个个体的图腾,这个图腾表达了他的人格,他完全以私人的方式对其进行膜拜。”[2]138在某些部落中,每个个体都和某个特定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关系,就像每个氏族与他的图腾所保持的那种关系一样。这个个体将拥有这个动物的本性,既拥有他的长处,也拥有他的缺陷。“例如,一个以鹰为标记的人会具有高瞻远瞩的天赋;要是以熊来命名的话,据说就很容易在战斗中受伤,因为熊举止笨重迟缓,很容易被捕捉;如果作为标记的动物受到了藐视,那么这个人也就成了被轻视的对象。”[2]209他们认为,要是动物死了,人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所以禁杀和禁食同名的动物就成了一个普遍的法则。他们不仅仅是禁止杀害和食用图腾动物,而且还必须保护好个人的同名动物,防止他人对其进行杀害。

(三)性别图腾的生态保护功能

“在集体图腾制度和个体图腾制度之间,兼具这二者特色的是性别图腾制度在具有这一制度的各个民族中,部落中的所有男人属于一方,所有女人属于另一方,而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氏族。”[2]210在这两个性别团体中,每一个团体都相信他们(她们)与某种特定的动植物具有神秘的关系。例如,“在库尔奈,所有男人都认为他们是鸸鹋――鹪鹩的兄弟,而所有女人则认为她们是朱顶雀的姐妹;所有男人都是鸸鹋――鹪鹩,而所有女人都是朱顶雀。”[2]216每一性别都把与他们(她们)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动植物看为他们的保护神,不仅要禁止捕杀和食用,而且要加倍小心的对待、保护它们。

三、图腾信仰的生态伦理观

(一)对自然的亲情和伙伴意识

“在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中,大自然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能给他们带来吉凶祸福。”[4]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不仅仅是资源索取关系,更是根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人类,养育了人类,自然界中的其他的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兄弟、伙伴和朋友,它们与人类存在着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

在许多神话故事里面可以看出人是由动物逐步的演变过来的。例如,在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里面就有说到,“一些澳洲社会则认为,在人类之初有某些奇异的动物,人类就是以某种不可知的方式从它们衍生而来的,或者是半人半兽的混合物,或者是某种尚未成形的生物。”[2]216虽然神话里面包含着许多想象和夸张的部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他们认为自己是由动物演化过来的,动物与人类具有亲属关系,是自己的祖先。在氏族图腾制度中,人和图腾动物之间建立了谱系关系,使一方成为另一方的亲属,人和动物之间存在着亲情。图腾是氏族的庇护者、保护神。所以,对待动物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在个体图腾制度中,人们把图腾动物看作自己的至交、同伴和朋友,人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友情,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对待图腾动物要想对待自己一样,因为图腾动物和自己是紧密相连的。

(二)对大自然的敬畏意识

“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在生产和生活中,人类一方面在努力摆脱大自然的压迫和束缚,另一方面却由于自身力量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又不得不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这种两难的境地使早期人类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敬畏和恐惧。”[5]他们认为如果破坏了自然,那么自己是会遭到惩罚的。例如,如果图腾氏族中的某一成员捕杀和砍伐了他们的图腾动植物,那么他将会大难临头,甚至有生命危险。正是由于他们对大自然的这种敬畏心理,使得很多动植物才得以繁衍。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他们不再对大自然敬畏和恐惧,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宇宙的主宰,自己可以征服自然。他们对大自然失去了敬畏心理,却换来了无穷的自然灾害,这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惩罚。人类尝到了苦果,于是开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

(三)对大自然的知恩图报意识

许多少数民族是非常注重知恩图报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对自然给予的恩惠、帮助,他们不是抱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无所谓的甚至是不知足的心态,而是怀着感恩、敬畏的情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例如,在莫斯写的《礼物》一书中,部落首领会举行夸富宴,把各种值钱的东西抛向大海,举行这一仪式,看似荒谬,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部落首领取得地位、等级的象征,而且也包含了对大自然知恩图报的思想。他们认为人类向大海索取了各种海产品,而且在大海上航行,大海为他们提供了各种食物,那么他们也必须回报大海,让大海能够一如既往地为人们提供各种食物和服务。这一简单的仪式,可以表明古代部落对大自然的知恩图报思想。现代的人们,总是把原始部落的人看作是愚昧、落后的,但你是否想过,那些被称为“愚昧的”人能认识到自然界的重要,懂得知恩图报,而我们作为“文明人”就只知道向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而后是遭到大自然的残酷惩罚。那么真正愚昧的是哪些人呢?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我们不能带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思想去看待他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合理先进之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6]我们不能拥有歧视的眼光,而是要具备虚心学习的态度。

图腾信仰是宗教的基本信仰,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少数民族还存在着图腾信仰。虽然图腾信仰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它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对我们现代工业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种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7]如果每个人能够像具有图腾信仰的民族一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大自然看作是自己的祖先、兄弟姐妹,自己的至交朋友,懂得知恩图报,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变。我们也才能够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家鲜,张朝举.当代云南白族作家文学中的生态意识勘探[J].大理学院学报,2012,(8):5.

[2]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何星亮.图腾的起源[J].中国社会科学,19891,(5).

[4]刘玉鲜,唐文.图腾崇拜对生态保护的意义[J].艺术探索,2009.8.23卷(4).

[5]李金玉.初民的“生态保护”――万物有灵观和图腾崇拜所蕴涵的天人观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第9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范文

以环境体验为主题,为幼儿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环境里,有游玩器具,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拥有一个快乐的乐园。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怎样去帮助幼儿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呢?比如,可以从“我和环境做朋友”的主题入手,进行丰富的实践与了解,让他们知道自己就是环境的小主人,让他们去保护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幼儿理解环保教育,实施有效的幼儿环保教育呢?笔者以为可以三管齐下。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安排涉及环保的教育内容。比如,在体验场中放置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空余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让幼儿体验场地的奇妙,培养对小动物及舒适环境的喜爱之情,产生想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同时,让幼儿在自我感受的前提下,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动物灭绝了、环境污染了,我们会变得怎么样”“各种各样的动物”“环境污染”“稀有动物”“如何保护动物”等话题。要让幼儿知道环境的好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开展对应的环保教育,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

环保与日常生活串联在一起,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式之一。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间段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教幼儿节约水资源,培养幼儿洗完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平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将环保知识渗透到其中。如教学《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教幼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平时,还可以让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瓶罐、纸盒、餐具,教师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变成好玩的、好看的玩具。这能够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同时,帮助幼儿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教育幼儿看见垃圾要捡起来,不随地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财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活动室要简洁、大方、舒适,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制作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板,增强幼儿环保意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空余时间,让幼儿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指导幼儿如何去环保。实践和活动相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环保情感,帮助幼儿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幼儿将环境保护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表现的形式。

二、寓环保教育于幼儿教师成长中

教师是幼儿们学习的样板。教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和动作。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才可能影响幼儿对于环保的认识,带动幼儿参与环保活动。所以,要重视提高教师环保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不断学习各种环保知识,关注身边的环境,确定环境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落实中,通过多途径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幼儿园可以为教师订阅相关杂志,购买有关环保资料,指导教师在网上收集有关信息。平时,要知道各种环境纪念日的时间和意义。还可以邀请专家给教师开讲座,让教师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并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开展环保活动,展示环保成果,组织知识竞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从小事、琐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幼儿、教育幼儿。比如,自己看见垃圾就捡起来,自己动手做环保类的东西。这样言传身教,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寓环保教育于家长学校中

在对幼儿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与家长合作,让家长起到带头作用。让家长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多做环保的宣传,多关注周围的环境保护。幼儿园要适时开展各种环保活动,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一系列环境节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环保教育不应全部都是理论知识,还要有鲜活的现实生活内容。想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要让幼儿尽情地与大自然互动,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珍贵。我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和大自然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