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知识的基本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将自己的茶之路归纳成为三个字:静、真、通。是否以后还有,尚不得知,因为我自觉还未有达到那个更高的境界。
静,是一个习茶之人首先要领悟的。
静,康熙字典释义:徐锴曰:丹青明审也。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
在这个声色犬马、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论是习茶、习香,亦或是琴棋书画。无非是想藉一艺以求静。只有放缓脚步,静下心来,才能俯身内视,将所闻、所见、所学、所思归纳总结,找出自身修行的不足与未来的方向,希冀更上一层楼。
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身静,心静,思静。
学习茶道,首先是借助茶艺的外部手段,通过茶艺的训练,让身体首先静下来。静坐,就是最初级的功夫。最初的静坐,是在台前静坐,不要小看这一门功夫,要能坐下来静静地泡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比如茶馆里面的茶艺师,一坐就是大半天连续泡茶,这本身就是一门功夫。在台前静坐的基础上,慢慢地过渡到席地而坐,在茶台上泡茶,这种姿势可以进一步提升静坐的功夫。而静坐的更高一个层次。是要地席泡茶。在席上泡茶,采用盘坐和跪坐的姿势,都是需要经过训练的,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盘坐30分钟,或者跪坐5分钟,都会是一种挑战。
在身体静下来的同时,还要学习心静。在泡茶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抛开周围的环境,把注意力集中在泡茶的过程当中,从烧水、候水、温壶、烫杯、置茶、温茶、注水、出汤、分杯、奉茶、试茶、品茶、体会、调整、再注水、再出汤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每一个不同的茶品的表现和特点,合理地调整水温,出汤时间的快慢缓急,注意茶汤的香气、浓淡、色泽、爽滑、舌感和喉感、回甘和持久、耐泡程度等等诸多因素,最后以茶笺一一记下,泡茶仪式结束后收拾和清理茶具,归纳收置,最后完成整个的泡茶仪式。这是一个通过专注茶事而达到心静的过程。
静的更深一个层次,是要思静。思静的层次,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除了阅读大量的茶书、茶史、历史、文化、艺术等等各门类的书籍之外,还需要有茶叶生产和制作方面等一系列专业知识,考察茶叶种植的生态环境,了解茶叶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对茶的影响,最后从茶反思到人,从茶叶的生产、销售、品饮等等诸多环节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联,并身体力行,广为传播,或著书立说,流传后世。这是思静这个过程所要学习和修行的。
如果说静是学习茶道的一个手段,那么求真就是学习茶道的目的。这个求真的过程,由外而及内,我归纳成为六个真字:真茶,真器,真功,真味,真知,真悟。
真,康熙字典释义:《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又《玉篇》不虚假也。《韵会》实也。伪之反也。《庄子・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前汉・宣帝诏》使真伪毋相乱。《后汉・马援传》帝王自有真也。
求真,是一个求与辩,再求,再辩,如此循环,生生不息的过程。道家所言,耳目为求真之阶梯。作为一个茶人。要把耳目延伸到眼耳鼻舌身。眼,观其茶,视其汤,察其变也;耳,听水声,听风声,听人声也;鼻,嗅其味也;舌,试其汤,尝其味,品其醇也;身,感其气也。因世、时、茶、人皆变,其真也变也,唯求真的意志不变。只有在求真的过程中不断地排除谬误,进而理才能越辩越真。
求真,还是一个待人以诚的过程。习茶的路上,首先是要待师以诚。不耻下问。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达者为师,只有真正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才能从各种能人那里学到真知。遇到不同的意见之时,不要一概否定,也不要全盘接受,而是以自身的体会和领悟去寻求正确的判断,真者纳之,伪者容之。不辨伪不足以存真。
当自己所学有一定的进益之后,还要以诚向师,敢于破除迷信,向传统之言挑战,在辩中求真。在辩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失,更要以诚待己,虚心承认错误与不足,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真知。在辩论中侥幸获胜,也要以诚待人,不惜以自己所知倾囊相授,在帮助他人提高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辩思能力。
我提出的六个真字:真茶,真器,真功,真味,真知,真悟,是茶人中普遍的一个求真过程。初习茶者往往不辨真伪,每每施以重金以求真,但常常所得非真。习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辨茶的大类。认清绿、青、红、黑,再辨绿中有黄白,青中有闽、粤、台,红中有正山工夫,工夫中有祁门、滇红、闽红、宜红等等,闽红中更有坦洋、白琳等诸多类系。至于黑茶中更有普洱、茯茶、百两千两,更是有如迷雾重重,不胜枚举。习茶者仅在真茶二字上的功夫,往往就要耗费毕生的精力。
俗言道:好马配金鞍。有了真茶,还需真器。中国饮茶的历史久远,自魏晋初唐而明清,历千年而不衰,每朝每代皆有佳器珍藏。世人常以千万金求一美器而不可得,而在我看来,藏器还以一“真字”为要。真者,首重茶器之适茶性,还茶本真。习茶者要首先关注和体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器型对不同的茶的表现程度如何,用心本会什么茶适合用什么样的茶器去表现,根据不同的茶选择不同的茶具。特别要留意的是茶具的胎质、釉料、疏密、厚薄等因素对茶之表现的影响。
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对器物的追求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切记不可以价值作为目的。中国饮茶的历史漫长,时间跨度超越千年之久,历经煮食、煮饮、冲点、散茶直至今日的撮泡和工夫茶,其中每一个阶段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都不相同,从茶具的历史就可以看到茶的历史,以至于投射到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收藏茶器,应该首先着眼于文化和历史,对每一个朝代的器物所代表的文化特征要先有深刻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拜访当代名窑,了解瓷器、陶器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情况下的科学的解释,分析历史朝代生产瓷器的难与易,正确理解藏器的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合理的代价收藏欣赏,切莫盲目地跟随市场炒作,更不应该沉迷于赝品假货。
当真茶和真器齐备,进一步地求真,就要从自己出发,求证泡荼的真功。茶艺是建立在茶和器的充足的认识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什么样的茶适合用什么样的茶具,也就决定了适用什么样的冲泡方式,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茶艺。绿茶有绿茶的茶艺,红茶有红茶的茶艺,乌龙茶有工夫茶的茶艺,一个习茶的人应该广为涉猎,也要有选择地有所专精。
无论茶艺纷繁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一泡茶冲泡得好喝,是为真味。《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虽为后世学者假借神农之名而作,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纵观茶的整个由食到药再到饮料的历史,茶养生益体的功能始终贯穿其中。而茶人寻求茶的真味。就应该从茶的养生怡情健体为切入点。
茶的真味,可以归纳为生津、利咽、消食、解毒、健 体这五个要点。古书有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习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饮茶经年,且所饮种类丰富,则即便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只要茶一入口,即可品出该茶是否是好茶,究其原因,无非是长期饮茶者对于茶的感知已经深入其心,嗅其味可知其香,饮其汤可知其醇香爽滑与否,茶汤入喉生津,气舒神爽,皆可明鉴茶之优异也。至于入口青涩、干苦、锁喉、久而不化,则可知所得茶品非佳。倘若闻茶有异味、饮之有不适、视之有异色、霉变、污染等茶,则当弃而远之。是以茶人寻求茶的真味,一定要摈弃茶的价格、名气、名义产地等等因素所形成的成见,学会听从自己的本心,学会与茶对话,从茶的冲泡过程中用心体会茶的气息、汤色、清浊等等的轻微变化,结合茶的品饮,从自身的角度找出最适合某一个茶的冲泡方式,把茶的真味展现出来。
探求真茶真器,修炼真功,体会真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获得真知的过程。我们常听人说道,就用“道可道,非常道”这几个字,故弄玄虚,然而有几个人真正潜心修过道,问过道?有几个人通读了《老子》(道德经)?老子究竟是如何解说为人治国的道理的?道家又是如何追求真道的?释道儒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有哪些相同?那些不同?真知的获得,是需要在广泛的汲取古今中外的知识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更通过辨证的方法存真去伪。是为真知。
探求真知的过程中有所悟,并不断地辩证求真,所谓真悟。
求真,也是一个慎言慎行的过程。人有五官,有潜意识,还有成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视觉、听觉带来的第一感受很容易从表面上去判断一个事物,而人的潜意识和成见也往往会在认识之初对一个事情做出不那么正确的判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在试品一款新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种茶的品种、产地、历史、世俗状况以及自己对一个茶的喜好,片面的评价一款茶的表现,然而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把那些世俗心暂时忘记,不经意闲,你体会到了这款茶独有的风韵,不禁为自己当初的鲁莽而懊悔不已。由茶而人生,其道理是相通的,慎言慎行,就是要对一个事物做多方的考察,三思而行,以期得到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慎言慎行,却不是谨小慎微,更不能盲从。儒家传统讲究中庸,这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品德,但是凡事都讲中庸,明哲保身,则真理就无法从对谬误的辩论当中产生。辩论不独是西方的产物,春秋战国时代,就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后因儒家一家独大,并且统治中国人的思想数千年,辩思的优良种子没有在中华大地上开出丰盛的果实。儒家给我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这对于知识的传承是非常宝贵的,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因尊师而盲从,则知识停滞不前矣。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真知的探求而引发的辩论,不等于不遵师。一个人的所思有限,通过辩论而探求真理。是对师道的发扬光大。
通,就是一个通达的世界观,作为一个茶人要追求的至高的境界。由茶而心,由心而道,是一个从外而内的通达的过程,从动作的圆通,到心境的畅通,最后到悟性的明通。
《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追求一个通达的世界观,绝非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从“通”的释义可以帮我们了解到,“通”包含有以下层次的内容:
1、没有阻碍,可以穿透,可以到达,为通畅;
2、懂得,彻底明白,为通晓;
3、传达,为通告;
4、往来交接,为沟通;
5、普遍、全,是为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通古博今,通时达务,通文达理,通天彻地。
首先,茶人通过茶的学习,从最基本的感官做到通:通味觉,同鼻息,通喉舌。通肠胃,身体也从长期的饮茶中累积功用,进而达到通经理气的作用,畅通身体经络,养生健体,继而在习茶的过程中,读万卷书,懂技。懂艺,懂史,懂文化;行万里路,遍考茶山,遍访茶农,遍览群山,遍闻风俗。近到茶人自身气脉的通顺,远到社会人情的通达,再远到宇宙规律的通晓,所谓通文达理,通古博今,在求真的路上,是茶人必修的功课。
古人有云,“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周易・系辞上》)。通过习茶我们学会了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小到各种器、艺之属,大到为人处世之道,均可以延伸援用。古人常以多种技艺共同学习,互相影响,互相参照,共同提高,以致相映成趣,比如诗书画印、琴剑射御、琴棋书画等等,皆是触类旁通的绝佳典范;比如习茶与习香同研,习茶的渐进方法可以用于习香的认识,而习香增进了对香气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又提升了对茶的鉴赏能力,相得益彰;又比如习茶与习花,抑或习画,则每席中有画意,席间有花香,交相辉映,何乐而不为。
【关键词】高职 主题餐厅策划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55-02
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餐厅策划与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策划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饭店餐厅的策划及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本文拟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进行论述。
一、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为:采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采用“引入实训指导点评考核总结”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的。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即设定工作情景,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学生在仿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达到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首先,根据酒店餐厅策划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贯通整个学习过程的18个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先逐一对项目进行学习、训练,并在大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整合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二、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设计
1.专业能力目标。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饭店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主题餐厅策划技能和管理知识;会用策划技能知识,为餐饮部门各类餐厅进行策划。具体见表1。
2.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讲解、现场参观、过程提问、互动纠错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教学方式,在学生个人完成项目过程中,锻炼其专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
教学内容围绕餐饮部职业能力展开,涵盖了餐饮服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求的专业技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个贯通教学全过程的融合项目,即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素质。其中,7个项目即为学习任务,具体见表2。
(三)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课程进度设计主要由周次、学时、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知识与能力目标、授课
方法、考核方式7项内容构成。课程占56个课时,每周4节课,教学安排14周。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主题餐厅策划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宽,技能较多,学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度的难度。为此,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可以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但不是简单地借助PPT讲演,而是以知识要点、难点为主,对较抽象、或具备动态特点的内容,辅以较多的图形、动画形式,让学生多听课,多参与讨论。二是启发教学。结合课程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三是模拟教学。采用模拟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借助设备的配置等教学功能,既可作为课堂演示,也作为项目实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
考核和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考核成绩占90%,评价成绩占10%。考核成绩由基本知识(10%)、基本技能(30%)、期末考核(30%)、教学过程(10%)构成;评价成绩(10%)主要由学生个人评价、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使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重在培养学生主题餐厅策划和基层管理的能力, 改变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关注学生实践技能、问题解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情况,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后,展示自己的项目规划书或项目成果,教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步骤进行现场提问,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的,要求各组成员组合相对稳定,各成员必须分工清晰,以项目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各成员需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并给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
(六)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材。采用自编的讲义。二是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资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餐饮品牌营销》《饭店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餐饮经营策划书》《揭秘餐饮店赚钱的门道》《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卓越餐厅成功的90个秘诀》等。三是其他教学资源。如学院网站上与旅游系相关课程资源及其教学有关的材料等。具体见表3。
(七)首堂课设计
首堂课主要是从课程定位、课程特色、教学场所等方面给学生介绍主题餐厅策划课程以及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的效果。
1.课程定位介绍。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群设计工作任务,课程设计了3个学习情景,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
2.课程特色介绍。一是高职特色: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实效”、“实用”为本。二是行业特色:“校企合作,岗位育人”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三是时代特色: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四是创新特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循环——创新能力,特色追求贯穿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注重素质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考核内容体现标准和创新的结合,提倡鼓励创新的内容。学生的创新反过来又推动教学的改革。
3.教学场所介绍。校内实验室均按照教学与场所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室所有5间,即酒店前厅与客房实验室、餐饮模拟实验室、旅游平面设计室、导游讲解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设备基本齐全,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18家,其中,宾馆饭店类8家、旅行社旅4家、森林公园及景区6家。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8个月的带薪实习期。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岗位育人的目的。
4.教学设计介绍。根据教学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一个贯通整个学习周期的3个情景教学过程,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逐一对18个能力目标进行学习、训练。结合情景教学法,由3~5名学生组成一组,模拟训练,小组独立模拟完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问答、现场参观、过程提问、课堂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效果介绍。为配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认证,如中级餐厅服务员、助理酒店管理师、助理餐饮连锁经营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茶艺师、茶艺师等,合格率95%以上。同时,连续举办4届校内宴会设计比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真才实学,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该学院都举办了毕业生双选会,多家高星级酒店到该校进行招聘,人才需求大。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篇)中企业满意度高达85%以上。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09C145)
民间音乐是相对于专业创作音乐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表演,反映民俗生活、思想情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形式 \[1\]。主要分为五大类别,即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其中,民歌作为通俗性的音乐文化,以声乐演唱方式进行表达,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相对器乐等其他表演形式更容易掌握,并且在实际的导游传播过程中,更为大众所接受,因此民歌的学习在民间音乐课程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文仅包含民间音乐中民歌的传播进行阐述。
民间音乐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导游专业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导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为例,民间音乐是该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导游专业的学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音乐的知识,具备带领旅游者到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和广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讲解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导游员。导游员能否提供个性化服务,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而有特色的导游风格,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导游过程中的实际表演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
一、民间音乐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演唱技能
民间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不仅仅在锻炼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在锻炼学生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掌握也非常重要。据了解,在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导游专业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穿插一些欣赏,涉及实践的并不多,所以学生往往在修读完该课程后,真正能将此门课的内容结合到实际导游中的人很少,因此最终也未达到学习此门课程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并有目的地扩大时间范围,使学生又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民间音乐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较多,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课时有限,因此应对一般教材中的授课顺序及内容进行调整,可分专题型模块进行,以民歌部分的内容为例,可以根据民歌流传的不同区域,选择具有地域色彩和地域文化的民歌来分成若干个专题,比如:广西民歌、湖北民歌、江苏民歌、河北民歌、陕北民歌、藏族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木卡姆等若干个专题,课堂上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起源、概况、现状等内容,从民歌的背景出发,了解民歌的主要种类及传承价值,学会理解分析民歌。这部分知识的课堂学习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运用音响、投影等电教手段介绍民歌。民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演唱该地区的民歌做准备,同时为学生拟写导游词时提供相关信息。范晓琴 :论导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传播能力的培养——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专业为例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二)基本技能的学习
基本技能的学习是在开展综合实践前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理论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从每个专题中挑选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让学生学习,以民歌的演唱为例,广西民歌《壮乡美》、《世上哪有树缠藤》、《多谢了》,湖北民歌《龙船调》,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放风筝》,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等。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准确的演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课前应要求学生聆听相关音响资料,并朗读、背诵歌词,课堂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循序渐进,清理思路,把握重点,难点,培养自身的演唱能力。这样会对课堂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然后应该将歌曲中音准和节奏的难点抽出来专门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民歌的演唱。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以演唱为主,与欣赏、聆听、模唱等参与活动相结合,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技能。采取此种教学方式,在我校导游专业2009、2010级学生都能学会演唱,积极性高,完成效果较好,同时因为可以将学习到的表演技能作为个人的才艺,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成为个性化的导游已经成为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的标准,掌握一定的才艺可以为成为个性化的导游提供有利支持,比如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茶艺表演等等,都可以作为才艺参加各种比赛做好准备,而有特色的导游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外,应更注重开展综合实践,它是唯一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手段。因此如何将民间音乐教学的内容用于综合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堂实践和景区实践这两个环节去实现。
(一)民间音乐的课堂实践
在学生掌握民歌的演唱后,从内心有了与别人分享民歌所带来的美感的时候,就达到了与听众见面的阶段,应该有目的地扩大实践的范围,在课堂上加入模拟导游的环节,更要让学生明确在旅游景区传播民间音乐时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相互的组合及具体安排,使学生具备传播的能力。
在模拟导游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景区场景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照景区的特点,设计一个模拟导游环节,拟写导游词,这同时也完成了学科课程内容的交叉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歌的传播与模拟导游课程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思考、互动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然后制定方案,模拟导游。如:现在需要导游将广西那坡壮族民歌《壮乡美》传播给来壮乡旅游的游客。可以是车导,也可以是在进入壮乡之前的一个向导。要求学生拟写导游词并完成一次民歌教唱的模拟导游。此部分为自主性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基本掌握技术要领时,给学生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方案、实施导游,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这一环节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服务能力的关键,它既能突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音乐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同时也让学生具备演唱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
(二)民间音乐的课外实践
导游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培养学生传播民间音乐的应用能力,还必须走出校门,安排景区导游实训。
以我校导游专业为例,一般安排近程实训一次,为桂林市周边的景点,按照不同景点,分小组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讲解,安排一位同学进行途中讲解,详细的对这一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进行讲解介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到达景区后可以安排一位同学演唱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慢慢引导他们对了解民歌产生兴趣,然后可通过普及民歌知识、民歌教唱等方法使游客对这一地区的民歌有充分的了解和喜爱。完成导游后,由同组的同学对导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最后老师总结,结合不同讲解方法,让同学们掌握在景区传播民间音乐的要点。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整个导游的过程,同时起到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也可以使游客感受游览景区之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从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导游,必须担负起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因为导游本身就具有非常好的平台,就是能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所到之处,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自身的音乐修养,演唱能力推动民歌歌曲的传播,为解决“人亡歌息”之危尽一份力量。
立项编号:
校本教育科研课题立项
申报书
课题名称农村民间艺术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单位名称 XXXXXXXXXXXXXXX
申报 人 XXXX
申报日期 2020年9月1日
填表说明
一、每项课题限报申报人一名。课题申报人即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实际管理人,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二、每一申报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校本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小组主要成员是指除课题申报人之外的直接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包括科研管理等人员。
四、申报书须经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教科处加盖公章后方可立项。
五、本表数据申报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若某项表格内容较多,可适当调整表格大小,但要保持整个申报表的美观。
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2字(包括标点符号);
申报编号和立项编号:申报人不用填写;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成果形式指:专著、研究论文集、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网站)、其他。
六、填写本表须先下载电子文档,在电脑上填写完毕后打印,手写无效。凡签名和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七、本表交送一式二份。请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封面请勿用塑料封皮。
八、申报人在报送本申报书时,须同时将电子稿发送至学校教科处。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农村民间艺术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课题
申报人
姓名
职称、职务
电话
课题研究小组 人 员
姓名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职称、职务
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
签名
负责人曾担任或参与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是否结题
课题研究人员近5年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作者
日期
二、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价值及意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农村民间艺术是是我国广大农村同胞长期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优秀农村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农村民间艺术引进校园,不仅是对农村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农村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民间艺术对促进农村的“两大”文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农村民间艺术的建设存在着诸如门类发展不平衡,门类消失,资金馈乏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了解农村民间艺术现状,找准症结,解决好民间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将农村民间艺术与校园特色文化结合,通过校园更加有效的使农村民间艺术得以教学、传承是极为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农村民间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发展困境1.农村民间艺术师资问题教育成功与否与师资关系密切。当前农村民间艺术教师师资主要面临三大问题:“缺、弱、差”。“缺”是缺乏能教授传统技艺课的教师,如书法、茶艺、戏曲等。“弱”是指仅少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农村民间艺术素养,多数中小学教师在农村民间艺术内容方面基础薄弱。“差”是指教师教学的效果差,甚至“一讲就错”的现象极为普遍。2.农村民间艺术课程设置问题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学校大力宣传优秀农村民间艺术进校园,导致校园变成了“大杂烩”。农村民间艺术课程设置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农村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课程设置易散乱,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3.农村民间艺术教育边缘化问题在扑面而来的升学压力下,大多数学校领导及教师依然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不少学校围绕应试教育的内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考点灌输,所以学生对古代优秀农村民间艺术的学习仅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和系统学习。其次,在“重成绩轻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基础教育管理者对农村民间艺术认识不清,片面追求学校“升学率”,加之农村民间艺术师资也匮乏,导致不少学校纵然有其心,也无力执行。最后,尽管许多学校积极开展“优秀农村民间艺术进校园”的宣传活动,但是学校在实际开展此类活动时,也是重形式轻内容的“一阵风”。甚至有些学校认为优秀农村民间艺术教育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所以配备两份课表来应付教育部的突击检查。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1.农村民间艺术源自于历代的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认知与体验,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知识。因此,将农村民间艺术较好的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提供给小学美术教学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美术。例如:农村民间艺术教学当中,教师可通过讲述民间传说故事,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进行美术创作的丰富素材,让学生借助于绘画充分地表达将对美的真实感悟。2.将农村民间艺术较好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既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在传统艺术当中如何来有效的应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还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紧密联系所学的美术知识。形成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在开展农村民间艺术教学当中,就可充分运用京剧艺术来作为导入内容,来让学生认知与了解色彩所蕴含的意义。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总体目标:对于当代的小学生,美术老师应不断地为他们传授农村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让学生能够把我国传统文化继续良好地传承下去,充分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等特点,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学习中国结、中国画、剪纸等农村民间艺术,让他们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提高其思维能力。成果状态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民间艺术在校园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组织的策略。2.通过学生活动组织策略研究过程中,使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3.积累农村民间艺术教学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范例。4.撰写论文,在实践探索中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成果与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实践,提炼出富有价值的经验与理论。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我校在农村民间艺术教学的教导能力及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社会的肯定。6.通过本课题使更多的农村民间艺术被学生学习,助力农村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美术课外教学中积极渗透农村民间艺术元素除了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农村民间艺术元素外,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美术教师的特长,开展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等艺术学科。(1)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的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严格的制作工艺。其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都得到大家的喜爱。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简单多样、好学易做。(2)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国画以它特有的工具材料,出现别具一格的面貌,吸引了部分爱好者。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除了讲解传统绘画技法技巧,欣赏大量名家名作,还结合现代审美思想,以彩墨游戏的方式学习,学生在自由创作中,体验国画的独特魅力,保持很高的积极性。(3)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我们把剪纸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学生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进行练习。(4)互联网+教育融合农村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互联网信息时代是对教育的新变革,同时也是农村民间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键点,如何把握与实践好教师的辨别与实践尤为重要。农村民间艺术美育教学对接互联网+教育进课堂,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互联网纵横的世界,互联网+教育走进小学课堂,美术课堂丰富多彩,传统文化艺术轻松渗透美术教学当中,以节日、主题、风土人情等角度出发打造文化课堂,尤其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提高绘画兴趣的同时,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引导孩子去观察、想象、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绘画的语言,老师作为助教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把农村民间艺术的元素融入创作,在不断变化着的创意美术中,与农村民间艺术有效连接。
(三)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预计突破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1.农村民间艺术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农村民间艺术的农村民间艺术,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农村民间艺术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农村民间艺术与美术是母与子的关系。美术是农村民间艺术之子,则必然存在着农村民间艺术的基因,那么通过对美术的了解也能了解孕育它的母体。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农村民间艺术,也为了更好地通过农村民间艺术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农村民间艺术,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2.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农村民间艺术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农村民间艺术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农村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农村民间艺术被慢慢记忆起来。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3.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农村民间艺术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不仅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绘画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入农村民间艺术,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学习中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美学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和理解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研究思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大部分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有着对农村民间艺术学习的能力和基本知识的掌握。首先剔除教育界对于农村民间艺术在美术方面的认识不足,运用新的视角对审美能力和实用角度评价的提升,在农村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中下功夫。一幅好的作品诞生从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是情感,艺术形式的表现都需要一个本源,那就是农村民间艺术的体现,教师必须依据农村民间艺术的农村民间艺术实际教学,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美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在新的环境下用好信息化更加使学生对课程充满期待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收获,教师作为引导和参与者,利用有效课堂时间,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体系,任何一个美术教育的点不可能一节课达到目标,放开对美术教本的依赖,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达到让农村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实践活动。研究对象及范围:本校教师与小学学生预计突破的重难点:重点:1.积累教学案例,为教学研究提供实践范例。2.根据农村民间艺术发展背景的特点,寻求各个课型、各个课堂环节中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模式与策略,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归纳总结。难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我校农村民间艺术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社会的肯定。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线;2.以学生对学习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等的学习意识为辅线;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和安排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至11月) 研究准备阶段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第二阶段( 2020年12月) 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织开题报告会,进行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 研究实施阶段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子课题组实施研究,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组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汇报集。第四阶段(2021年11月至12月)结题推广总结阶段 总结二年来在农村民间艺术与校园特色文件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组织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把农村民间艺术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运用方法进一步优化、固化,让农村民间艺术得以传承,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1.研究成果集,含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精选、课题研究报告等。2.课堂活动实录光碟、图片、简报等。 (二)实践类成果 1.试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活动比赛等成绩成果。保证措施 1.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校务会主任任组长,领导、组织、协调课题组工作。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2.校务会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为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将拨出资经让老师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这样订阅的面更为广泛,老师们从书上可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料。不仅如此,现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们也可以从信息网上获得更多的资料。 3.学校的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4.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地展开,取得好的成果,校务会将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举办各种培训,开展各项活动,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出版教师研究成果、论文等。 推广范围: 本区乃至本市村小学校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划分及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承担人
1
2
3
4
5
6
7
8
预期成果(最多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本课题预计研究周期:
中期检测时间
年 月
终期结题时间
年 月
三、审核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