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的实用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的实用性

第1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全国高校中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型高校占据多数,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社会的分工角度看,社会不仅需要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工程基础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人才,而且也需要在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试验、制造、运行的技术实施型人才和从事工程策划、协调组织、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教材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优秀的、精品级教材对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1]。

文章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应用型教材建设为案例,探讨了教材应用体系的建立方法,探讨了精品教材的特性。

2教材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几十种多媒体技术类教材,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等教育的教学需要,这一方面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前景好、需求旺盛,同时也说明人才培养需要多层次的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1) 受学科体系束缚

目前,高校普遍推行弹性学年制,学生自主选择权限得到有限的扩大,同时,快速的扩招加快了普通地方高校学生层次的分化,此外,减少课内学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面对这样的形势,普通地方高校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他们面临“重理论”还是“重实践”两难的境地。

理论固然重要,实践环节也同样重要。扩招解决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接受知识能力普遍下降的现实性问题,这种现象在地方性高校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已经超出本文的研讨范围,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多数多媒体技术类教材受学科体系约束严重,要么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材压缩版,要么是单一技术的膨胀,让教材变成技术使用手册,忽视了教材的系统性和基础性[2]。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其技术发展快、应用领域广,如果固守单一技术,或扼守学科体系都势必造成知识陈旧、技术落后或实用性差的现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遵循多媒体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技术需求,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确定合适的度就成为该类教材的难点之一。

(2) 教材内容差异大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基本元素,研究内容包括这些元素的采集、输入、处理、存贮、传输、集成、展现、输出等多种技术,既涉及到计算机硬件,也涉及到计算机软件,是一门迅猛发展的综合性的交叉技术。但是,由于自身许多技术没有标准,也就无法确立课程标准,造成该类教材的教学内容差异非常大,这给教与学双方都带来不少困难。

多媒体技术及其关联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使得多媒体技术表面上呈现出多、散、新的特点,这给教材的编写带来如下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空间和资源内,如何选择技术、集成技术和整合技术,以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体现“新”,既不能把新出现的技术,全部纳入,也不能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死板地固守“旧”技术,需要在新与旧、难与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必须兼顾适合于学校教学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教师教学的实际状况,否则,再好的教材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落地”需要。事实上,国内普通地方高校财力有限,不可能建立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实验平台,甚至还缺少应用新技术与新成果的师资力量,因此,这使得编写这类教材时常常面临“技术新”与“教师知识更新”和“搭建新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的两难境地。这也是造成不同教材的知识内容差异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应用性体现不足

首先,应用型教材,理应着重强调教材的实践性、应用性,但是,强调应用性不是简单技术工具的操作指南。多媒体技术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属于多数学生的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因此,与该课程对应的教材就要注意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要“应知”和“应会”,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教材需要利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体系训练其应用操作或应用开发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造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

其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心是实际的应用能力,强调理论基础的作用,但更强调理论对应用能力的支持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是用来辅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通常不需要系统掌握,因此,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性技能知识的比例结合问题,也是编写应用型教材的难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人才终身学习,在大学有限学时内要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技术理论基础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既无必要,也不必需。

基于上述理解,纵观国内同类教材,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组织上,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上,都存在不足,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应用性,展现知识应用的方式单一,实例的选择仅仅为验证理论知识,忽视实例与理论的紧密联系。

3教材的编写

3.1基本思路

按照上述分析,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确定为:从应用角度出发,注重理论知识,侧重于技术的应用,以“基础、实用、适用、新颖”为写作宗旨,根据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新要求,适度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新成果,参照国家计算机水平(资格)多媒体技术类的考试大纲,充分利用编写组成员的教学、科研成果,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突出教材的适用性――适宜教师的教和适宜学生的学。

通过调研分析,教材以《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CC2004)作为教材内容设置的参考资料,以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类的考试大纲为教材的内容标准,以此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2教材应用性体系的建立

基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对教材的应用性体系文章提出如下建设思路:

(1) 设置多媒体课件和VCD制作两个任务驱动型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教师以此为任务主线,展开全书的学习和教学;

(2) 设置章节性习题与思考题,着力牵引学生课外的扩展性学习和有兴趣、有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3) 设置探究型的综合性实验,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综合应用与开发能力;

(4) 积极转换教师科研成果,以提高教材案例的实战效果。

按照上述思路,结合课程特点,文章进一步给出了实施步骤:

(1) 选择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实例,围绕这些实例阐述具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步骤,增加应用技术的实战效果;

(2) 以章节性实验牵引学生完成具体的应用操作,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

(3) 以集成不同应用背景的综合性实验为独立章节,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开发能力;

(4) 选择两个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综合性实验作为全书的应用主线,以它们作为实验任务来驱动教学和学习过程,并且要求教材的其他实例的选择尽量围绕该应用主线进行;

(5) 以思考题和探究型的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课外的扩展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提高教材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可操作性。

按照上述步骤,教材通过章节性实验培养学生具体的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通过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串联全书知识,培养学生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

4精品教材建设的探讨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2年年底启动的“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中,对精品教材是这样描述的:“精品教材是指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经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显著,以立体化形式呈现的教材。”其中立体化是精品教材成果的重要特征,包括纸质(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等)、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教材网站,以这些立体化资源建立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3]。

从此可知,精品教材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和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性,但是,本文认为仅仅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地域性。因为人才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因此,不同地域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综上所述,文章认为,作为应用型的精品教材需要满足以下特性:

(1) 思想性

教材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政治思想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性

教材内容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构合理,难度适当,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准则。

(3) 实用性

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基础,但更重视应用实践,因此实用性是应用型精品教材的最重要特征。此处的实用性表现在:教材选择的技术要尽量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教材的习题、实例、练习和应用开发题目等都要来源于实际,最好来源于实际的科研成果或典型事例;教材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安排要便于教学的组织,有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先进性

教材内容能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在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下,尽量选择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源[4]。

(5) 规范性

教材的文字表达准确、有文采,适应于知识传播,采用理性的、建设的口气,而不是武断的语气和第一人称式的口语,采用的图形、符号、公式、术语、技术等符合相关标准[5]。

(6) 适用性

教材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适宜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材而不是专著;学生层次定位准确,适宜特定层次、地区的学校选用;技术定位准确、有较高的性价比,适宜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和教师的教学;适宜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5结语

教材是一种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努力建设精品教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要建设成为精品应用型教材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本文提出了一些思想和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为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精品教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陶深. 知识更新、教材建设与创新教育[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4-6.

[2] 笑春风. 计算机特色教材分析与展望[J]. 计算机教育,2004,(8):75-80.

[3] 高等教育出版社启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cn(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络),2002-12.

[4] 张剑平,夏洪文,楼广赤等. 打造国家精品课程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发展[J]. 中国电化教学,2005,(5):31-34.

[5] 闫红梅. 关于计算机类教材写作的几点建议[J]. 科技与出版,2004,(4):29-31.

第2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互联网演变经历了三个过程,即从Web1.0的门户,到Web 2.0的搜索,再到今天Web3.0的SNS双向互动的社交网络。不少人认为互联网真正的核心有两点:一个是云上的,随时可以随用户而改变;第二个是数据驱动。

这种定义反映出业界对互联网的认知欠缺:首先,连接、随用户而改变、数据驱动,抑或“口碑传播”(Word of Mouth),这些概念都是美国几十年来营销界最常见的概念,互联网思维本身并无新意,这也是为何互联网思维自诞生以来遭诟病的原因。更本质的问题是:Web3.0的出现是否改变了市场营销的游戏规则?互联网思维是否可以落实到有章可循的科学战略?

被夸大的互联网思维

实际上,互联网思维或者社交媒体营销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即便在鼓吹“口碑”可以颠覆一切的今天,美国著名媒体营销研究公司Keller Fay Group和Kantar Media仍发现90%以上的“口碑”是通过线下口口相传的。

最近,很多纯电商品牌都在设立线下的体验,阿里和腾讯目前的竞争从线上转向移动端和O2O。随着虚拟经济慢慢走向实体化,线上线下的融合才是关键,因为社交媒体营销严重缺乏有效精确的衡量机制,难以预测和控制舆论效果,而且也很难量化投资回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计算回报?是微博、微信上增长的粉丝数量和评论吗?还是收入增长吗?如果收入得到增长,那么究竟是新粉丝带来的消费,还是老粉丝的重复购买?有多少是网上促销对价格的需求弹性,又有多少是社交媒体互动带来的精准定位?若没有高质量的数据消费链和研究理论指导,这些问题都无从回答。

互联网思维不能包治百病,它并不意味着所有陷入运营危机的传统行业,一旦引入这种思维,就立刻转危为安,也不意味着那些暂时成功的案例可以复制。单纯靠用户量与活跃度的商业模式终究会难以持续。

这也是社交媒体营销狂热在美国渐渐退潮,人们开始回归思考营销更本质问题的原因。一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改变的是产品、服务和传播通路,但是并未改变商业的基本运行规律。另一部分人认为,互联网解构了传统的营销概念,形成了独有的产品思维和媒体传播结构,促发了一系列有别于以往的消费者心理决策过程。

现在仅仅处于大互联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每个个体时刻联网、按需供给、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以顾客为中心”市场导向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互联网思维涵盖了营销中方方面面的沟通、公关、数据、优化、研发和客户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整个价值链中。但互联网有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首当其冲是其特有的媒体属性。

本质是“赚来的媒体”

在Web3.0社交媒体营销中(譬如企业官方博客,微博、微信账号),品牌自己仍拥有控制权,即“自有媒体”(Owned Media)。Web2.0搜索和广告则是品牌付钱买来的媒体,“付费媒体”(Paid Media),目的是吸引眼球增加讨论。

互联网思维更像是“赚来的媒体”(Earned Media),即把控制权下放到消费者手中,它意味着让你的品牌进入免费媒体中,通过社会媒体创造透明且永久的口碑,而不需要靠有媒体的控制或者付费的广告推介。这是一种双向的倾听与反馈,是企业自有媒体和付费媒体高效协同催生的良性循环。在美国营销预算平均被削减20%的经济衰退时期,尤其对创业者来说,这种直接与潜在消费者进行长期沟通交流的能力弥足珍贵。

互联网思维或者说赚来的媒体不会彻底取代自有媒体和付费媒体,但不同媒体的功能和重要性将不断变化。如果企业思考应该使用哪一种媒体,答案是互联网环境下,一切皆是媒体,用自有媒体和付费媒体来产生内容引导传播,服务于赚来的媒体,这样一个有机的媒体组合才最为重要。

付费媒体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测的那样走向衰退,而是以其及时性和规模性演变成为催化剂来引爆讨论点。自有媒体(Web 1.0)角色转变为内容提供方(Content Provider)。“赚来的媒体”则需要品牌与客户的长期互动,并在互动数据中了解用户信息需求,进一步细分定位市场。

如果没有自有媒体和付费媒体的坚实保障,没有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双向的沟通互动基础,那么当危机出现时,很容易发生不可控局面。企业要学习的是,不要在“赚来的媒体”上无法接受负面评论,聪明的营销公关要学会去倾听回应,树立正面形象,扭转不利言论,因为有争议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持续的眼球。

互联网思维是科学战略

那么在“赚来的媒体”时代,“赚”是运气吗?为什么有些产品内容传播得更广?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乔纳·伯杰(Jonah Berger)说过,“红”并不是运气,而是科学战略。

让我们看两个在美国和美食营销有关的例子。Cronut(可颂甜甜圈)是刚被发明的一种Croissant(可颂)与Donut(甜甜圈)的综合体,纽约街头凌晨3点就排满了长队,抢购这种限量供应的甜点,黑市价格更是从5美元炒到了100美元。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秀自己抢来的Cronut,并视此为潮流。另一个故事是搅拌机厂商Blendtec的CEO上传一段视频:他把自己的iPhone丢到了搅拌机里!结果Blendtec公司销售额随即暴涨700%。

饥饿营销、社交媒体、名人效应,我们似乎可以简单总结出病毒式传播的“点”。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使用微博、微信与潜在客户群沟通,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方式、策略可以让产品传播得更好?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不是“网”,而是“人”,是顾客的心理决策过程。乔纳·伯杰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6条让产品得到口碑传播的战略,即社会货币、扳机、情感、公共、实用性和故事。

1.社会货币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传播的内容是富有流通价值的社会性货币(Social Currency)。媒体的“通货功能”与货币一样,在于将潜在信息或价值显性化,使之具有可观察性,转化成全社会可见、可观察、可理解的符码上。人们可以在传播这种货币的过程中得到社会认可和心理满足。比如说,人们都喜欢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的东西,所以网上广为流传的图片往往是美食,旅游和包包等。

这是营销者需要学习应用的重要一课。很多企业盲目地在Email或微博中鼓励顾客分享转发,可是信息内容却苍白无力,与消费者社会心理需求脱节。适当提高社会货币的价值,将有效提升顾客参与积极性。

2.扳机

扳机意为传播内容需要简洁易记,可以让顾客脱口而出。如同在超市里消费者目光及双手所及的货架销量最好,传播媒体的有效性与它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正相关的。越容易被记住的内容,就越容易被分享。

3.情感

品牌和沟通都讲究拟人化,情感化。营销研究发现,带有情感,尤其是正面情感的内容会获得更多分享。正面情感将为品牌带来一种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虽然其他品牌可以通过短时间密集而炫目的炒作来传播其理念和情感诉求,但是最终无法切入人心的情感终究会成浮云。在Web3.0时代,情感交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变得更为直接与细微,甚至具体到每一条信息。

4.公共

公共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传播学者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说:“货币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原有互动模式的杠杆原理就被悬置起来。于是,劳动能够存储和撒播,超越了原来的局限。”与货币一样,媒体兴起同样促进了社会的理性化及大规模的人际互动,有力地整合了社会。最大化制造公共关注点,可以催化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参与。

5.实用性

实用性意味着相关性,意味着你有多了解消费者需求。为什么像“养生宝典”,“10个小动作帮你告别小肚子”这样的标题往往得到最多分享?因为这种总结性和功能性内容让消费者最直接看到价值。另一种方式则是把内容与折扣信息相结合,如转发即可获抽奖机会,但这种没有与产品本身紧密结合的价格优惠,长期下来往往不利于培养重视价值的忠实客户群体。

6.故事

最好的营销公司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营销者当然可以选择每次讲一个故事——新鲜的内容可以引发订阅者更大的关注。另一种方式则是从大局出发,思考品牌的定位与消费者的沟通,确保每次的故事都围绕着同一个品牌主题,然后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工具方式来打动消费者。

第3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用一个词回答就是:故事。发现或创作故事线索一直是我们人类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理清条理的重要手段。而面对眼花缭乱的现代市场营销环境,这也是企业找到未来方向的指路明灯。

为什么是内容营销?

一方面是人的原因,人们虽然排斥广告,但都喜欢故事。故事能够分享,也可以加工,而且会随着讲述者与倾听者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它开辟了通往人类心灵的捷径――人类与故事的这种相互影响得到了大脑科学的证实。

另一方面是商业原因,内容营销能够改变品牌导向,提高品牌知名度,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刺激购买欲,并促成购买行为。故事借由听众的力量传播开来,但经费并未增加,这就是故事所起到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理由也足以让我们相信故事的力量,那就是:你别无选择。

主导型消费者会回避或者忽略那些与己无关或不能给其生活带来增值的信息。无论是通过30秒广告这类传统形式,还是借由社交媒体短信息或长篇电影等方式,若要在对话中引入品牌信息,就必须讲一些让听众感觉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内容。可口可乐、宝马和红牛等品牌都深谙此道。

通过多年来对品牌故事的观察、创作与评判,我清楚地看到,在成功的品牌故事背后都存在着一些共通的指导原则。我将这些原则称为“有关内容的十大金科玉律”。

1.找到你的“理由”

正如文化人类学家Simon Sinek所言,那些成功品牌最在乎的并不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找到你的理由,也就等于找到了你自己的故事。着重于塑造品牌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超越产品本身的范畴。有说服力的品牌故事会围绕价值观展开,明确阐述品牌代表的理念以及存在的理由。

2.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有人喜欢跟只顾谈论自己的人交谈。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企业与消费者的对话变成了单方面的讲话,他们不停向消费者单向传递自家产品的特性和功效。如今,这种方法不再奏效。内容必须具有娱乐性、教育性或实用性。不要再滔滔不绝地谈论你想说的东西,开始倾听你的受众想要表达什么吧。

3.洞察激发创意

了解消费者和自己的品牌。依靠数据分析获得的洞见和情报是创新的助推剂,能确保创意不只停留在追求新潮的层面,而是与商业挑战以及消费者需求也联系起来。英特尔与东芝联手打造的《The Beauty Inside奇幻心旅》在今年的戛纳创意节上荣获“品牌化内容与娱乐大奖”,得奖原因在于该剧集深度剖析了一个朴素的人生道理与品牌实质的共通点: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4.坚持到底

要勇于宣扬你的故事(但不能不计后果)。虽然有很多品牌尝试过内容营销,但通常是实验性的,或者是作为原有营销及媒体流程走完后的附属手段,这样注定会落得一场空。故事应该是你营销计划的核心,而不是细枝末节。一旦确定所要讲述的故事后,就应利用所有的沟通渠道进行辐射和放大。要把你的媒体计划看作是内容联合计划。

5.核心是社交

做品牌要像编辑一样思考,像出版商一样行事。摒弃营销活动思维,将一个故事推向市场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开始。消费者想要扮演一个角色,他们希望成为维护自己所选品牌和产品的拥护者。品牌化内容能够实现双向对话和深层次交流,把客户变成拥护者和推广人。要让你的内容被人发现、分享,并完善成型。要让行事速度跟上社交媒体的变化,就需要全新的创造性思维,知道如何创造人为设计的社交化体验,并能够迅速将想法变为行动。充分利用数据,改进、优化并调整你的努力方向。

6.不要后就听天由命

如果没人关注,内容再好也没用。这一点听起来显而易见,但再一追问,大多数企业都承认,他们只顾创建内容而没有制定推广策略。重要的不只在于你说什么,还在于你何时、何地、对谁说。要清楚如何利用自有渠道、付费渠道及口碑渠道将消息出去。我不是要强调内容与推广孰轻孰重,而是要齐头并进,把两方面都做好。

7.确保真实

要让你的故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品牌故事应与其宣传的产品扮演相同的角色。可口可乐公司不只是口头上谈论分享快乐,同时也在传播能将想法化为行动的实际做法,比如将可乐罐一分为二,或者让印度的某个人通过自动售货机为巴基斯坦的某个人购买可口可乐。万事达卡的“Priceless Cities”计划将其品牌承诺引入了人们的生活。品牌所传递的个性和理念胜过了你的自诩,任何虚假夸大的信息都瞒不过消费者。要让你的故事真实、可信。

8.成为专家

说到这一点,更大程度上是站在教育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娱乐性的角度,但这却是内容营销的沃土。你的品牌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价值。提到落健,能联想到自信;提到耐克,能联想到健康;提到欧莱雅,能联想到自尊。对于受众而言,品牌是可以信赖的信息提供者。大可以设定一个日程,要知道,从《圣经》的作者到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再到蠢朋克乐队和梅西百货,所有故事的讲述者都是这样做的。只要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吸引人,消费者就会接受。

9.学会放手

品牌形象的塑造和认知已不再单单由你独自掌控。从前,会有一百页的规则手册来规定品牌吉祥物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现在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的品牌形象会受到创意合伙人乃至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不再仅仅由品牌经理或创意公司主宰。要接受这一现实,树立在受众心中的信誉。企业仍要考虑他们自身的利益,但现实情况是,品牌经过了包括拥护者和批评者在内的多重过滤。Jimmy Kimmel与宝马的商业搭配就是一个靠放手而获得品牌成功的典型范例,宝马买下了一期节目的全部广告时段,然后交由节目主持人随意安排。

10.对结果做出预期

第4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学;文化;实用性;应用性

我校的学生是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对学习日语没有兴趣,或是刚开始时觉得新鲜,遇到困难就不能坚持。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高职日语教学如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坚持实用性和应用性是广大高职日语教师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一、实用性是高职日语教学的持久动力

1.师生互动,学生有用武之地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充分互动,学生不当“观众”,而是当“演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日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和学生进行会话,课后可以设计一个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三两一组自编对话,在下堂课的课堂上让学生演练,并对演练情况作出点评和讲解,让学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日语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日语工具书的方法,如何快速地查找单词的具体词义。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课后布置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作为作业,并定期检查课后阅读情况。同时,也可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等其他媒体手段,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精心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讨论、辩论。这样就能把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励学生认真看书,刻苦钻研,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3.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对日语教学的比较优势

网络多媒体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使日语教学摆脱传统呆板的教学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将语言传授给学生。同时,多媒体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弥补教材知识陈旧的缺陷。通过影像资料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日语中最新词汇和表达方式,既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4. 课堂适当引入与日本人交往的常识

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半会就职于日资企业,这就要求在学校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对日企文化也要有所了解。那么,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可以多向学生传授有关在日企工作应注意的基本礼仪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和日本人接触通常的见面礼节是深深地弯腰鞠躬而不握手,并要准备交换用的商业名片;无论是商务还是社交方面的约会,都应准时到达;与日本人交谈时忌讳的话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5.开展第二课堂,营造日语学习环境

一是将班上的学生按学习成绩的优劣,进行科学分组。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单词听写、背诵课文等活动,然后在周末将学生的听写、背诵情况进行统计,以此督促学生在课后去消化所学知识。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定期举行日语角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经过反复的听说练习,达到真正掌握语言的目的。三是组织学生和其他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或者请一些在日企工作的人员参加第二课堂,让学生和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直接了解日企的企业文化和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进日企工作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四是举行日语短剧小品比赛、日语演讲比赛和开展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语言知识的记忆转换到交际活动中,促使学生将已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其为社会服务。

二、应用性是高职日语教学的归宿

1.适时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高等性”区别于初、中等职教,“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它是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的应用性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方式,教学要从注重“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和交际实践的目标细化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惟有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日语教学赋予旺盛的生命力。

2.选好教材与开发教材

选择适合的教材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教材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媒介和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为企业一线岗位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适合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的教育特色的教材偏少。高职院校的精品教材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内容也滞后并偏重理论性、书面性,缺少实践、实训类教材。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我们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跨本土、跨文化积极广泛地研究外国原版教材并从中汲取精华,同时开发校本教材,以填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丰富课堂讲义内容,进而更好地、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应用中提高听力

“聋子日语”和“哑巴日语”是目前高职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听懂,然后才“会说”,从“听”到“说”就是应用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既能集中精力而又不过于紧张。每次听力练习之前进行引导,告诉学生注重什么,带着什么问题去听,以明确听的目标。有时学生精神集中不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首比较经典的日语歌曲或讲个日语笑话,利用短暂的几分钟使学生兴奋起来,尽快进入状态。在听力课上,必须把听和说结合起来,适当地给学生增加日语训练的机会,可以根据材料展开复述、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日语的魅力。

4.培养“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保证。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日语教师更多地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相关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为适应日语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功底和较为扎实的教学理论,还应该具有更厚实的实践经验和日本文化知识。学校要鼓励并大力支持日语专业教师走进日企,了解生产实践。通过短期培训和锻炼,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以便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5.增加日语选修课

我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用日语沟通交流,熟悉日本民族特点、风土人情,而且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日语知识。当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就需要增设日语选修课,每周一个主题。选修课主要介绍日本的文化、风俗习惯、礼仪等各个方面。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语知识以及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常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和文化素质。

三、实用性和应用性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中日文化差异

1.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日本人的同学聚会,同事在一起喝酒,多采用均摊付款的形式。在家庭中,母亲与出嫁的女儿,婆婆与儿媳买东西时各付各的钱。这并不是在计较金钱。而是在坚持在金钱上划清界限,保持距离美。再者,日本人请客时会根据客人的数量适量点餐,而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有5人却要点8人的量。日本人认为,将摆在自己面前的饭菜尽量吃完是对主人的尊重,即便牺牲肚子也要尽量吃完。如果剩余过多,主人会以为饭菜不合客人的胃口,主人会不开心的。而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请客时用非常丰盛的美酒佳肴招待客人才能表达自己的诚意,如果菜肴都吃光了,会令主人很难堪。

2.思维方面的差异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国儒家认为,仁者需具备五德,即“仁、义、礼、智、信”。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却改造成以“礼”为核心的日本儒家文化。两者不同在:“仁”强调道德主体对他人爱戴尊敬和宽容,提倡仁者爱人,体现为自我约束的道德。“礼”则强调道德主体维护自己的名分,遵从社会制度和习俗,注重人伦规范。包括人与人交际的仪式。中国人孝敬长辈,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有人情味。而日本人注重礼貌,说话谦和,彬彬有礼,但有些表面化,缺乏深度,人情冷淡。

3.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肯定的表达方式上,句尾经常以“であろう”、“ でしょう”、“ だろう” 、“ かもしれない” 、“ といわれている” 、“ と考えられている” 、“ ようだ” 、“ らしい”等说法结句,避免使用“てはいけない”、“ すべきだ” 、“ 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等强制性意味强烈的词语。其目的是表示自己不能强加于人,给人留下思索判断的余地。 相比之下,汉语表达方式显得直言不讳,经常使用“是”、“一定是”、“无疑是”、“坚决”、“必须”这些强制性意味强烈的词语。

在使用否定表达方式的时候,日本人不大使用“いいえ”,即使不得不表态时,也避免生硬地否定语气,“それはちょっと” 、“それはいいですか”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不至于难堪。例如,当别人邀请你说“今度の日曜日、映画を見に行きませんか”即使你不想去,你也要说:“はい、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行きたいんですが、実は来週試験があって…”先表示感谢,然后再说不能去的理由。汉语表现却与此不同,往往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例如中国人之间谈话说:“下周末我请你去看电影吧!”对方如果不想去,经常会这样说:“不行,我去不了,下周有考试,”中国人往往先说不能去。然后再说不能去的理由。

4.词义表现、语言习惯方面差异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长幼有序,在称呼上,以把对方视为高辈为敬。比如小学生对20几岁的人称呼时,一般称呼为“叔叔”、 “阿姨”。而在日本,则称之为“哥哥”、“姐姐”。再者,在家庭中,哥哥的孩子称呼哥哥的妹妹,再中国习惯上称之为“姑姑”。而在日本,则称之为“姐姐”。在称呼上,日本以缩小辈分之差表示敬意,而在中国却以扩大辈分之差表示敬意。中日对“先生”一词的用法亦有所不同。在日本,“先生”一词是尊称,只用于教师、医生、律师、议员等行业。即使是大公司的社长,也不能称呼为“先生”。而且,“先生”一词在日本不分性别。而汉语“先生”一词可用于任何职业,尤其多用于男性,在中国一些地区,把自己的丈夫也称之为“我家先生”,而日语是没这种用法的。

高职日语教学不同于本科日语教学,学生的生源、教材、学校的属性等给高职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高职日语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实用性和应用性是它的活水源头。当前的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要坚持实用性,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综合能力。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日语水平、素质优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言語表現講談社,1992。

2.陈舜臣.日本人と中国人,集英社,1984。

3.王铁桥.中日文化差异趣谈,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1999。

第5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B2B营销人员正越来越多地把Facebook作为一个内容和客户参与的渠道。根据营销网站MarketingProfs与内容营销协会(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一项共同研究,2011年,70%的B2B营销人员使用Facebook分享内容,这比上年增长了30%。

下面是Facebook上B2B成功营销的秘笈:把它作为一个连接客户的网络,包括潜在客户和已有客户,也就是说,要把人连接起来。即使你的业务是为其他公司服务的,比如说向商业房地产商卖空调系统,或者给非营利组织提供电子邮件营销服务,仍然有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最终完成购买行为。换一种思考方式――即使对B2B,目标仍然是达到和吸引活生生的人。

同时,Facebook是一个繁忙的地方。它拥有比世界上除中国和印度外任何国家更多的人口。据Facebook统计,它的“公民”非常活跃,平均每个月40次访问该网站,每次访问平均停留23分钟。这意味着B2B营销者可能会与更引人注目的东西在竞争,比如照片、派对邀请,以及高中时代某位帅哥现在的样子。

尽管如此,B2B用公司也可以很好地运用Facebook。以下是用Facebook来增加互动和增加客户的五个方法。对于下面任何方式,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公司必须有一个公司页面,而不只是个人档案(具体操作参见/business)。

1.拿尽可能多地拿“赞”(Like)。让潜在客户“赞”你的页面对于吸引他们进一步参与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只有不到1%的你的Facebook粉丝会再次访问你的公司页面,但是如果他们“赞”了你的公司,就可以通过自动新闻提要来知悉你公司的动态。你的Facebook页面将成为建立知名度和信任的基础。另外,它会成为提供内容共享的平台,内容包括促销信息和给客户提供特惠等。同时最好提供注册表单、联系电话和公司网站的链接,以更快地转化潜在客户。

在B2B的社交媒体书《营销超级明星――如何用博客、Linked-In、Twitter、Facebook和电子邮件来吸引潜在客户》中,作者介绍了软件开发员Brainshark设计的一个有效吸引“赞”的公司页面 这位软件开发员的Facebook页面上有四个主要内容:十分抢眼的橙色箭头,公司概述的嵌入式视频,注册免费账户的链接和测验该公司基于云计算软件的邀请。

2.将“赞”与获取客户结合。 ClearRisk(纽芬兰圣约翰的一家风险管理公司)这一点做得很好。它提供免费并且信息丰富的电子书籍,用户只需要填写联系信息即可获得该电子书。一旦访问者“赞”了ClearRisk的页面,他们将被定向到一个嵌入式的申请表,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ClearRisk就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电子书。

定期在Facebook上共享内容,如电子书、白皮书和网络研讨会。在正文中用链接和摘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而不是给出“现在就注册!”的命令。

社交媒体营销公司Involver在Facebook上通过视频、Facebook成功案例集的PDF文档和客户标识等来传达其品牌价值。它也有明显的招揽新客户的标志――简报订阅标识。

3.举办竞赛或抽奖活动。如果奖品挑选得当,这是一个极好的吸引粉丝的方式。什么样的抽奖工作对于有特定客户群的B2B公司来说有用呢?Eloqua问自己,进而它与虚拟股票交易所帝国大道(Empire Avenue)联合推出一个项目,那些“赞”Eloqua的用户将有资格参与游戏网站抽奖,获得虚拟货币。

切尔诺夫介绍,抽奖活动吸引了很多粉丝,更重要的是,它精准地吸引了公司想要争取成为客户的粉丝。他说:“抽奖活动结束后,我们很少有客户流失,这真是个好兆头,表明我们进入了正确的社区。”

一个忠告:在你推出任何Facebook的竞赛或抽奖活动之前,阅读Facebook的推广方针。优惠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页面管理。抽奖或通知获奖者的信息可以放在“画布”页 (CanvasePage),或页面选项卡上的应用程序,但不能作为放在Facebook主墙上的条目。

4.理解算法。Facebook使用一个叫做EdgeRank的算法,掩埋枯燥的内容,确定哪些内容将自动出现在新闻提要里。因此,在你的Facebook页面放置互动性的和能提高可见度的内容十分关键,比如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力的内容,或者时不时有炒作价值的私人事件或有趣的事件。必须确保你放置的内容是令人信服,有吸引力的,而且与你目标客户群的利益息息相关。

问开放式问题增加互动。

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销售广告。

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针对不同平台发帖(不要自动发帖或在多个平台相同内容)。

发帖上限帖每天最多发1~2个帖。

第6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学科交叉融合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48

Abstract "The basic course of image process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lated disciplines, summarizes the course group a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digital media talents teaching goal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group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work.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multi subject integr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学科交叉是当今知识融合的需要,也是社会生产实践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级高校也纷纷陆续推出各种跨学科专业,以便更好地培养具有开阔知识面、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的毕业生。[1][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是一个跨学科专业,属于计算机技术和艺术设计的交叉学科领域,兼有技术和艺术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PS技术在现实和网络环境中被热门化和普及。“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介绍图形图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图像处理创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

1 课程教学现状

“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对Photoshop软件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图像处理的方法与灵活运用设计创造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满足人才市场专业需求。Photoshop软件作为一个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有的编辑、合成、绘图等功能和操作便捷、移植性强等特点。但是要能熟练使用该软件进行完美的图像处理,还需要艺术设计思想的支撑。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要同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运用计算机操作技能把图像处理专业软件Photoshop操作熟练;其次,只有技术无法完成图像处理美的需求,艺术欣赏和设计的素养和理念也要同时培养;最后,有了技术能力和艺术素养还不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媒人才,还要注重提升创新能力进行适当的艺术创新设计。

目前“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校内和其他兄弟院校都非常多,但大多集中在把该课程看作一个软件实践操作课,从如何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入手,比较关注其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获得,针对该课程所需要的艺术素养、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创新素质等涉及较少,没有从该课程所属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进行探索和改革。要想真正培养具有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数媒人才,必须从课程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本质出发进行全面改革。下面以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阐述课程组对“图像处理基础”课程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的措施。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图像处理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使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平面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组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从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等方面重点考虑。

2.1 兼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

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内容即要能反应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又要能体现广告、装潢、包装等行业的最新发展,把学生引领到技术和行业的前沿。课程组教师在每学期授课过程中会逐渐摒弃陈旧知识,及时把图像处理的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例如授课软件版本从最初的Photoshop 5.0更新到Photoshop CS5,由于受限于硬件设备,更高版本的软件无法在教室安装。授课过程中,高版本软件的功能会补充介绍,涉及到的简单案例操作会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复杂案例会分析和录制视频辅助学生课下学习。行业应用也会及时更新,例如装潢设计会实时引入市场流行风格,从中国古典风格、欧式风格、日式风格、后现代风格等都会有所涉猎。

只有熟练和前沿的技术或者较高的艺术素养还不能够制作出合格的数媒作品,也不是该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好的作品离不开熟练的技术和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课程组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注意用艺术思维指导设计制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艺术设计思维。

2.2 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促进实用性

“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求是指计算机技术和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对于技术基础课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操作训练,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该课程和广告、装潢、包装等热门行业都有相关。运用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内容能够模拟和再现行业作品。恰当运用自身的艺术素养,能更好地分析优秀的行业作品。但是,“单一的技术”或者“单一的艺术”都无法最终呈现好的数字媒体作品。只有计算机技术和艺术设计思想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学生在分析行业作品的基础上,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改进,实现包含一定自我创新思维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兼顾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交叉学科专业鉴于其学科交叉性,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专业,其教学方法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交叉学科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的特点。“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就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交叉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引入了TRIZ理论指导下的全案例教学法和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方法。

3.1 TRIZ理论指导下的全案例教学法[3]

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可以看出,各岗位对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数媒人才的需求更大。案例教W法从哈佛问世以来一直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各高校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培养和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些欠缺。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理论是一门知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创新方法,若被引入课堂中来,能辅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

“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组教师结合课程所属专业的学科交叉性,总结归纳已有教学方法的优劣势,在充分调研历届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全案例教学法,并配合TRIZ理论为指导。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来源不再只是老师,还有完成案例的合作者,而且一个学生会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合作完成案例所需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

3.2 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方法[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生源是文理兼收,学生普遍缺乏该专业所需要的艺术认知和计算机技术的实操能力。“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实践课,能充分体现该专业对学生艺术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同时,该课程课时比较缺乏,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来提高学生的数媒素质。因此,课程组教师积极引入了泛在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新手段进行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无处不在的学习。

为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意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微博资源,通过浏览知名人士的微博内容,提高对艺术的认知;通过浏览企业的微博,了解市场在艺术层面的需求;通过和兴趣相投的博友交流,共同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交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威客平台涉猎和承接一些项目,使其了解市场需求,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根据客户需求主动地扩大知识面。微信和微课学习沟通起来的便宜也是有目共睹,课程组教师也鼓励学生在充分利用其上资源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

4 结语

作为一个学科交叉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的必须专业基础课,“图像处理基础”的授课内容充分体现了对交叉学科所涵盖的不同学科内容的需求。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程授课目标,从技术和艺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必须有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得当的教学方法辅助。我院该课程的课程组教师在完善和提高自我知识体系的同时,紧跟专业发展脉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泛在学习、TRIZ指导下的全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受人才市场欢迎的应用创新型数媒人才。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02015074)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沈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4(13).

[2] 许清晓.基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额《虚拟现实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

[3] 李慧娜.全案例教学法结合TRIZ理论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

第7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CORAL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课堂。听说活动交替进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在表达,交际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起到交际衔接和促进的作用,并把握时机,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突出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将听说课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某些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其充分认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好哪些技能。有了这些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就要让其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真切的感受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从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启蒙人,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对英语语言初步的感知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有效的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就要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切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活泼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先给他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其次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障碍。通过听和模仿语言材料,先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加鼓励。具体的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可供参考:

(1)材料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大意,主要情节,细节。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具体情况和材料的难易程度安排在听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后可以布置故事复述的练习,选材为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倌,在商店等。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3)短剧表演。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或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短剧,并进行小组评比。

(4)英语儿歌和绕口令练习:儿歌和绕口令不仅是练习英语语音的语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听音,辨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同时还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素材。

(5)英语歌曲,歌剧表演:音乐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比较英汉语言的差别,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表达是的汉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

3.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语歌曲,观赏英文影片,进行课堂语音和听说测试,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课后的听说练习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上面已经提到了利用局域网或校园网给学生提供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如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英文短剧剧本等训练听说的材料,汇编整理后自主练习,再让学生自己组织参加一些英语晚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听说,而且为学生今后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除了教法课之外,其它的英语专业课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无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听说课是其中最灵活,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根据笔者在该专业八,九年的听说教学实践,形成了对该课程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和改进,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中能听能说,重要的是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适应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2]郝建平,李静纯.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虞苏美,李慧琴.大学英语听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8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一、中国旅游业概况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国内旅游,纷纷出境旅游,目的地有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2017年春节假期,615万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欢度新春佳节,创出了出境游历史新高,引来世界瞩目。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2014年出境游人次首次破亿,2016年更是达到了1.22亿人次。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已实现12年连增,刷新历史纪录,中国出境游迎来“井喷”。2016年,携程旅游首个“一带一路出境旅游指数”:根据各国的统计,预计2017年我国赴“一带一路”国家出境游人次将超过2500万。而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游客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

二、旅游交际英语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在出境游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特开设了一门以培养学生实用英语技能为核心的文化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基本能力,而且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涉外旅游、交流、游学、访学等情况下使用的常用英文词汇和礼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涉外旅游交际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技能。该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英语知识的学习期间,学生经过大一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英语的实用性与应用能力。因此,该课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社交能力,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掌握旅游交际中所需的基本英语语汇和交流技能,并提高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常规能力,为学生参与“走出去”和“迎进来”等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做准备。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该选修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设定为:掌握旅游英语相关的专业词汇、句型、表达方式等语言知识;掌握旅游行业专门用途语言表达习惯、旅行、饮食、服务、景点文化介绍等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地理、宗教、民族、风俗民情、风物特产、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主要设定为: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旅游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旅游翻译能力;能用英语独立地进行涉外旅游、交流、游学、访学等活动。

3.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主要设定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旅游英语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奠定基础;了解和学习中外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的人文修养。

4.课程的重难点

(1)课程的重点为:专业词汇的识记;旅游交际英语相关常用术语和句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课程的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n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以一次完整的旅游行程为设计思路,使学生基本掌握旅游活动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词汇与重点句型,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料与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英语的实用性。该选修课课时每周为2课时,一个阶段为9次课,一共为18课时。其课程安排内容如下:

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互动,通过模拟旅游交际的各种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强化学生对旅游交际相关的口语听力能力的训练,反复练习实用句型、惯用词汇和常用术语;注重信息化教学,使用微信、QQ等自媒体,充分结合课堂与课外的教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既提高了英语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四)课程的考核评价

旅游交际英语是选修的公共基础课,为考查科目,它的考核评定采用过程评价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的结果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学习效果、学习表现等过程性评价,不能以单一为主。其中,过程考核满分100分,以60%计入最后总分,过程考核项目包括出勤、作业(含纸面作业、互动交流等)、课堂表现等;最终考核为实践考核,满分100分,以40%计入最后总分,考核内容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以小组的形式拍摄制作一个以一次旅行为主题的视频录制片段,其片段可以以旅游交际英语课程上讲的任一一个教学项目为主题,最终评分由组内学生互评,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加以统计得出分数。

三、结语

第9篇:社交媒体的实用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文化教学 文化导入

基于英语新课改的要求,我国英语教学的目的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要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和世界文化素质。对于语言学习和教学来说,如何让学习者具备外语言本族人具有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语言知识是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某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个人或者集体想要掌握目标语言文化的过程就是外语教学的本质。语言学习应该继承语言的文化,因此语言教学与传授语言文化息息相关。

一、英语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

想要获得好的语言学习效果,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顾英语的文化背景而急于快速获得英语语言能力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学习误差。近来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听、说、读等更方面的训练,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媒体等各种途径获得英语的语言知识,但是学习的成效并不理想。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缺乏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很多英语的语言表达依据文化积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通过单纯的字面意思无法解释。比如red在英文中不仅有红色的意思,也有残暴和血腥的象征,我国学者在翻译红楼梦时就因为这一点,而放弃使用red一词来译名。可以看出,在理解英语文化背景后学习英语,对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内涵更有帮助。

就课堂教学效果来说,在进行语言知识结构讲解时穿有关的特色人土风情,神话故事等,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更好地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让英语教学更富趣味性。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语言知识通过英语文化得以丰富,语言是表达文化的背景,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在通过对文化的了解后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综上,教师应通过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介绍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内涵。

二、语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原则

以知识的实用性为主,适用为度,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与学生所学语言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化,确保语言实践与教学文化的紧密联系,避免出现语言教学出现过于抽象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的主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方法,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步骤、分层次的开展教学,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塑造英语文化意识,使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开拓。

三、语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课堂教学中英语文化的穿插。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例如加强对中西方文化习惯和社交礼仪方面差异的讲解,向学生灌输英文的文化背景,从而对所学语言知识有更好的体会。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通过有趣的学习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知识的兴趣。可以就课本教育为基础,引入与课文内容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对话活动,通过有效的设计,要使学生在对话中运用到所学的语言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例如网络和多媒体,生动的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文化背景的学习成为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方式。

2.将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优秀的英语原版电影作为一个集合声音与图像的文化载体,其无论是观赏性还是趣味性都能够有效的吸引大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在观赏电影的同时,学习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和标准的英语发音,充分体验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英汉文化的差异。通过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使学生树立重视表达内容而非仅限于语法形式的新观念,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通过理解文化来促进语言的学习和积累。

3.开设有关文化背景的课程。开设有关文化背景的课程这一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且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对英语文化形成整体上的清晰认知。开设这类西方文化介绍课程,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培养文化认同的能力。

4.将深层文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文化教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指导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标和内容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这个重要的阶段,深层的文化内容应该是文化教育的主体,引导学生关注深层文化,帮助他们培养深层次思考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理解创造能力。

四、总结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并且两者在不同的名族中体现出广泛而巨大差异。在现今新课改的进程中,英语文化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重视度,更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英语文化信息,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培养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