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1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产品的空间位移和旅客出行,以及为产品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物质载体和公共设施,是由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是社会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交通管理体制、交通从业人员等共同组成服务社会经济的完整交通体系。根据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把交通基础设施分为公路、港口、机场、铁路和城市管道等,更细的划分还包括道路照明系统、停车场设施、道路标志牌、交通广告设施、高速收费站等等。而按其可见性,交通基础设施又可分为交通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其中硬件基础设施按其流动性可划分为可移动基础设施和固定基础设施两类。

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城市交通运输得以存在的硬件支撑,可以通过各个路径和方法对交通的低碳发展产生影响,是低碳交通发展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基础。例如,孙红霞(2011)认为低碳交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形成。王光荣(2011)在研究天津市低碳交通发展时认为低碳交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另一方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冷静(2011)则提出通过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一体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提高停车泊位供应等措施来实现低碳发展。而卓健(2010)在研究低碳交通发展时,则指出法国的《交通出行规划》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一是重视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与互补,二是充分考虑交通系统与用地规划之间的整合联系,并将发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以上这些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对低碳交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由于各个研究并未将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所以在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低碳发展的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本文选择将交通基础设施抽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研究其对低碳交通发展。另外,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具有规模大,占地面积广,使用时间较长及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在建设过程或是后期运营过程都会对所在区域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使用不可循环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等,都会对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发展低碳交通,必须首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低碳化。结合以上研究分析,并综合卓健(2010)提出的法国《交通出行规划》所带来的启示,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交通体系发展特征,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并有效推动低碳交通发展。1)提高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自身的低碳环保性,主要包括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低碳性和发展低碳性基础设施两个方面;2)增强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及其之间衔接的有效性,一方面提高硬件基础设施系统间的衔接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的衔接有效性;3)实现交通设施与用地规划之间的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因绿地侵占或植被破坏所带来的碳吸收量的减少,实现城市优质规划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目标。

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自身低碳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低碳化推广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及新型低碳材料在公路、地铁、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鼓励施工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工程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基础设施设计前瞻性,注重长远发展。如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推广温拌沥青技术,温拌沥青的铺路方式比采用普通热沥青铺路要节约30~50%的燃料,减少有害气体排放40%,并具有延长施工季节、延长路面寿命的优点;再比如在地铁运营供电系统中采用逆变装置,它能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回馈的能量实现再利用,可节约高达8%的车辆能耗。推广低碳性基础设施的应用在运载工具方面,推广利用新型能源的环保运输工具,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出低碳车型,淘汰高能耗车船,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禁止老旧汽车上路行驶,确保2013年后在线运营的车船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在场站枢纽和线路通道配套设施方面,积极推广太阳能设施如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道钉、LED节能灯具、太阳能路灯等的应用。

2建设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指通过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场站等基础设施,将区域内不同地点连接起来,在物理上实现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无缝衔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不仅能促进城市土地空间的合理布局,还能大大缩减人们的出行里程和时间,是提高城市交通低碳性、便捷性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交通网络建设虽然布局范围广泛,但资源整合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广州,由于大量的地铁站点未能辐射到居民生活区域,并缺乏配套的P+R设施,居民无法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致使私家车依然大量上路。而在香港则约有70%的地铁换乘站点可以实现同月台换乘,换到另一条线路大概只需15秒,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使得公共交通成为大多数香港居民出行的最佳选择,因此要大力发展低碳化公共交通,必须首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交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交通硬件基础设施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全面推进公交主干网络、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在轨道交通、大型住宅区附近建设配套的公交站点、出租汽车候客站等,不仅可以提高市民出行质量,而且保证了市民出行安全。某些城市地铁运营站点附近,由于缺乏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得黑车运营大量盛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落实重点地区停车规划,提高停车场配建标准。在火车站、公交及地铁站点建设一批“停车——换乘”设施,充分利用资源,扩充停车能力,实现客运枢纽、公交停车和社会停车的多重功能组合,为市民由私家车出行改为公共交通出行提供条件。3)在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的地段设立自行车站、自行车租赁点,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解决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4)建立快速公交(BRT)专用车道,在主要道路两侧划出一定区域作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降低交通安全隐患。建成与硬件基础设施配套的一体化软件设施上世纪30-50年代,各国城市都曾将大规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改善交通拥堵的法宝,但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增加供给无法根本解决交通问题。除了要加强道路建设、完善道路设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必须依靠高新科技手段,利用智能交通等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管理,构筑一体化“数字交通”体系。1)着重建立由线圈检测、摄像监控、GPS定位、手机定位等手段构成,以智能城市公交调度系统、数字交通监控系统为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监控体系。根据智能体系反馈的各道路车辆行驶情况,交通部门可以对道路车辆进行快速有效的指挥和疏导,提高交通运行效率。2)构建一体化电子服务系统,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等电子服务系统的应用。例如,ETC系统可以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中扣除相应资金,这种收费方式不仅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而且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3)构建一体化电子服务设施。在主要人流集散地配置公众交通服务查询终端,实现交通信息对公众的及时,让市民选择最方便快捷的出行和换乘方式。比如通过在公路沿线或站台设置电子显示设备,方便候车乘客清晰地看到下一趟车的到站时间、线路走向及车辆所在位置。

3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绿地侵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2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机制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1公共交通方面

临沂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通过开展公共交通建设,开通城县客运和县际快运,初步形成了“内成网、外成环”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实现了农副产品的便利销售,对于进一步加快构建“农-超联合”、“农-企联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教育科技方面

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的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青年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农村人口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管理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辍学率较高,这就更加凸显了开展农村科教事业建设的重要性。截至2015年年底,临沂市共有各类学校1781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入学率达到100%,有利推动了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完善和教育事业发展。

1.3环境卫生方面

由于环保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污染处理场所,农村地区的生态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临沂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点、沼气池等,大大改善了农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医疗卫生方面,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高效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残暴人数达到916万(201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到85元。

2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瓶颈

2.1整体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近年来临沂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偏低的客观情况,基础设施的全面普及仍然面临巨大工作压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仍然滞后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除此之外,农村地区需要发展的基础设施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提出了较高要求。

2.2缺失政策支持,资金管理困难

如何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最大利用价值,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所必须考虑的焦点问题之一。客观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前期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乡镇企业,都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产业经济发展中来,以便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3.1适当增加投资,优化资源利用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政府增加必要的财政支持,也需要相关建设部门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以便于利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高的建设成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中央财政部门划拨的专项资金外,还可以倡导地方企业进行融资,并给予地方企业一些政策优惠和便利条件。近年来,临沂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采用"旅游反哺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同进步。

3.2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体制

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增加了某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但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政策的失效,所以必须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应将政企分开,企业应独立自主,自负盈亏,为农业生产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所有农村基础设施要尽可能实行资本化和价值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明晰产权,按企业化原则经营。

参考文献:

[1]胡立凯,陈夏萍.绥阳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08):164-165.

[2]陈佳慧,张婷婷.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14):131-133.

第3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围挡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目前,在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施工围挡样式可谓五花八门,规格不一。有砖砌筑围挡,有薄铁皮围挡,有彩钢板围挡,有PVC塑料围挡......。施工围挡的应用曾为提高国内安全文明施工水平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但是通过多年以来的使用证明,砖砌围挡建筑垃圾多、污染环境,铁丝网围挡塑料草皮易产生积灰二次污染、塑料草皮易被盗,薄铁皮围挡易生锈、抗风能力差等存在诸多缺点。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引入,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求通过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1】。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面貌,倡导绿色施工理念,移动装配式围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已经慢慢开始推广应用。

2 移动装配式围挡的选用及主要特点

2.1 选用移动装配式围挡的原因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全国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程建设各方以及广大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绿色施工意识逐步提高,传统建筑施工作业围挡破旧、脏乱、规格不统一的状况,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标准,改善市容市貌。以往城市基础建设围挡应用较多的是砖砌体围挡。砖砌围挡外表容易脱色,遇到地基较差时,基础埋深要做处理,在拆除时会产生扬尘和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薄铁皮围挡标准不高,易损坏,有时候风大就能吹倒,影响交通安全。我们针对传统的城市基础建设围挡的一系列弊端,进行技术创新,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规范美化城市环境。在这种条件下,美观、安全、环保的移动装配式围挡应运而生。

2.2 移动装配式围挡标准样式和适用范围

2.2.1移动装配式围挡标准样式一:砌体+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以混凝土或砖砌体作为基础和立柱,彩钢夹芯板作为挡板,彩钢夹芯板50mm厚。彩钢夹芯板与基础、立柱采用螺栓等有效措施连接牢固。

图1砌体+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示意图

适用范围:城市区域内公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轨道交通工程车站、桥梁、污水处理厂、人防设施等有固定场地的工程及封闭交通时间超过30天以上的道路工程起止点(道路两端头)。

2.2.2移动装配式围挡标准样式二:型钢+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围挡由立柱、底座、板面组成。立柱使用镀锌方钢;底座使用铁板,上开4个孔,配备4个膨胀螺丝,安装时打孔在地面上固定;立柱和底座直接焊接,形成整体;板面由夹芯板和镀锌槽钢包边组成;板面内侧每隔6m设置45°~60°的支撑,支撑用角钢5cm×5cm,以保证挡板的稳固。

图2型钢+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示意图

适用范围:城市区域内次要干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施工时间15日以上的道路、排水、绿化、燃气、路灯施工等工程。

2.2.3移动装配式围挡标准样式三:型钢+彩钢板结合的结构型式。以方钢和彩钢板组合而成,0.5mm厚彩钢板为全封闭式结构,底座为预制混凝土块,单块挡板之间用螺栓进行牢固连接。

图3型钢+彩钢板结合的结构型式示意图

适用范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施工时间15日以内的道路、排水、绿化、燃气、路灯施工等工程。

2.2.4移动装配式围挡标准样式四:型钢+彩钢板+镀锌钢丝网结合的结构型式。该结构型式为半透视的移动装配式围挡。围挡上部为镀锌钢丝网,围挡下部为0.5mm厚彩钢板封闭式结构,底座为预制混凝土块,单块挡板之间用螺栓进行牢固连接。

图4型钢+彩钢板+镀锌钢丝网结合的结构型式示意图

适用范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施工时间15日以内有可能影响到行人和车辆通行安全的道路、排水、绿化、燃气、路灯施工等工程。以及施工场地中商业门店前、城市道口范围内、快车道转折处等涉及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的位置。

2.3 移动装配式围挡主要特点

2.3.1 移动装配式围挡工厂模块化生产、现场组装;

2.3.2 安装简单,施工便捷,可循环使用;

2.3.3 结构简单大方、美观,具有节能和环保功能。

3移动装配式围挡设置的总体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3.1移动装配式围挡设置的总体要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工地围挡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方案,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公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市政基础实施工程的施工现场围挡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按工程进度分段设置,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围挡封闭的,在工程险要处采取隔离措施,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2移动装配式围挡施工注意事项:

3.2.1围挡应连续、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3.2.2对于地段要求高围挡的,必须做好围挡的稳固、高处的防风措施,避免冬季风太大而造成的围挡倾斜倒塌等现象。

3.2.3围挡外立面应根据城市文明、企业文化、项目情况等实施符合城市管理要求的美化彩化。

4 移动装配式围挡应用实例

南宁市白沙-友谊立交工程,围挡采用砌体+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合同额2.346亿元。

南宁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围挡采用型钢+彩钢夹芯板结合的结构型式,合同额2.516亿元。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一期道路工程,围挡采用型钢+彩钢板结合的结构型式,合同额1.85亿元。

南宁沙井大道污水管工程,围挡采用型钢+彩钢板+镀锌钢丝网结合的结构型式,合同额1.61亿元。

图5移动装配式围挡应用图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倡导绿色施工已成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移动装配式围挡工厂化生产,安装简单,而且可重复多次使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地上大面积推广使用,不仅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观的档次,还能优化城市环境面貌,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进一步彰显城市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

第4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关键词】发展中大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经验与借鉴

Brazil, India's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Weihong CHENG Zhaohua ZHANG

【Abstract】Brazil, India and other big developing country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com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investment ent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want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 private capital, financial capital, foreign capital as an investment to add. At the same time,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be the focu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selection in order to concentrate its limited resources into the problem of serious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s weak financial investment exist, apparent lack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internal investment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and so on, from large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hould step up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djust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the Government to continue to play the main role of the investment at the same time, efforts to mobilize and guide the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 enthusiasm,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field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rove capital efficiency.

【Keywords】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learn from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它不仅关系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关系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能力。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农产品价格支持对农民收入的间接补贴,也不同于直接支付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而是通过向农业或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良好的环境。换句话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不是简单地向农业或农民“输血”,而是增强农业或农民自身的“造血”机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所涉支持来自政府计划并由公共基金或公共财政提供(包括已放弃的政府财税收入),而且所涉支持不应具有对生产者价格支持的作用,也不应具有对生产者或加工者提供直接支付的作用。

正因如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政策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成为各国或地区政府重点运用的一种国内支持手段。在中国,由于受到国家财政实力、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小、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乏力、低效所造成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已成为加剧中国农业弱质化、农民弱势化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成为完善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

1.巴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为改善粗放的农业生产、开拓农业边疆以及为吸引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创造条件,巴西政府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成为其投资主体。

1.1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投资是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如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除此之外,巴西政府以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如联邦政府为私人修建乡间公路提供低息贷款,甚至还为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提供一定的政府支持。为加快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边疆,巴西政府还积极利用和引导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1.2以提高仓储能力、缓解交通瓶颈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道路、水利灌溉、农村电气化等,井以仓储设施和道路为建设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仓储能力对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巴西政府重视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能力。由于地广人稀,为便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巴西政府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大。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以后,巴西加快了农业边疆的拓展,为缓解开发这些地区的交通瓶颈,巴西实行“北方农产品出口长廊建设计划”和“北部地区灌溉计划”,以改善开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手段,调动民间资本开拓边疆的积极性。

2.印度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受财力等所限,印度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改善这种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绿色革命”带动下,印度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1.多渠道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财政实力有限,为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印度采取了以财政投资为主、私人投资为辅、金融机构配合的办法。联邦政府出资兴建农村电力、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堤坝、运河、灌渠等外部性强、工程投资规模大、一般私人投资难以独立承担的地表灌溉工程。安装水泵等中小型地下灌溉工程,由农民私人投资完成。另外,印度政府积极引导和利用金融资金,如为鼓励农民大力投资打井,充分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印度组织各级银行和信贷机构为打井提供优惠贷款,并对农村用电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业用电免税等措施,鼓励农民打井抽水、灌溉农田[2]。

2.2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印度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修筑道路、开发地下水资源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之外,还尤为重视农村通讯网、电力网的铺设,以及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先进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通过农业电气化促进农业发展。印度还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的发展。如实行农机具国内自给为主、进口为辅的政策,鼓励国内发展农机制造业,使得农机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农用水泵、收割机、脱粒机得到大范围普及。此外,印度还支持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和改善,如强化农村定期市场制度、为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提供制冷储藏设备以及改善农村零售市场的管理和配置、大力传播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等。

二、经验比较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经验

1.1政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私人无力承担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灌溉设施等;

1.2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外资本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依赖国家投入,面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问题,为此.有些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投资之外,积极引导和利用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如巴西政府除了自己作为主要投资者外.还积极利用金融资本尤其是国外金融资本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印度也注重发挥国家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鼓励私人(包括农民)将自己的积累投资于农业,完成农村大量小型农业基础投资,如小型灌溉机械、水泵、拖拉机等。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自的特色。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同。如巴西为扩大出口重点投资交通和仓储,印度结合国内气候情况,在项目选择上,更注重水利灌溉、农村能源设施和道路建设。由此说明,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结合国情选择建设重点,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农业发展瓶颈问题严重的基础设施方面。

三、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此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7.1%、“二五”时期的11.3%、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的17.6%、“四五”时期的9. 8%到“五五”时期的10. 5%。28年投资年平均高达11%左右,使得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增强。但是,自党的以来,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且呈下降趋势:由“六五”计划时期的6.2%下降至“七五”时期的3.2%。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农业投入继续下降:1991~1995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3.7%、2.8%、2.7%、2.4%、2.2%[3]。虽然“九五”以来,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特别是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增发国债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步回升,1996~2002年,分别为3.7%、4.2%、5.4%、6.7%、7.0%、6.8%、7.3%,但是比重仍然偏低,且没有达到改革初期的水平[4]。由此可见,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

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1.2.1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向水利和林业倾斜,对农业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水利建设所占份额最多,林业和生态建设次之,农业在农林水三大行业中所占份额最小。如“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林水的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的达1049亿元,占63.77%,用于林业的达180亿元,占10. 94%,用于生态建设的为260亿元,占15. 81%,用于农业的为86.5亿元,仪占5.26%[4]。这种投资结构显然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对称。

1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偏重生产领域,对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建设重视不足。对农业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1)农产品市场体系设施落后,信息服务更是严重不足;(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地区之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发育缓慢;(3)农产品市场管理不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农用生产资料要素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坑农害农事件屡屡发生等。

1.2.3农业生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大江大河治理,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支持不足。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投资大部分用于农业水利建设。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在“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分别是53.8%、59. 6%、63. l%和63.4%。2001年以来有所降低,2001年为56.3%,2002年为54.5%,但是所占比重仍高于一半[5]。而且.这些水利设施建设多集中在对外部性较高的大江大河的治理,对那些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却偏小。此外,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农田改良等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也偏小。

四、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投资结构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J A.莫利特通过对若干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多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下降0.6%,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就上升0.48%。因此,随经济发展,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该呈上升趋势。按照维利斯?钱纳里的大国模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1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中,每年政府的财政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16%左右。中国1953~1980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上,1982年下降到5%,1991年下降到4%,1994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2 .5%[6]。现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然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却低于10%。虽然我们不能按照国际经验标准来衡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但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偏低,已与经济发展大趋势相违背,而且也不符合中国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下发展农业的要求。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中国如何能较有效地解决资金约束,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政策效应。

2.在政府继续发挥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从外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来看,各国或地区政府毫无疑问的都处于投资主体地位,同样中国政府也应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承担主要责任,并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投入。鉴于中国正逐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瓶颈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可考虑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增长速度。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根据工程大小、收益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等不同,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合理分担资金。2.部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如市际、县际的公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可在政府指导下,采用招标投标等方式让私人资本建设经营。3.进一步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投资能力。4.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受益对象明确,可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来鼓励和引导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建设。5.在考虑妥善降低银行风险盼隋况下,加大金融支农力度;6.落后地区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与援助等。

3.关注农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另一方面应安排资金投向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在产地建设农产品批转和处理中心、完善农产品市场、农村高速公路建设等。需说明的是,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受益对象明确,更有利于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4.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按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中央主要负责大江、大河、大潮治理,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大型防护林带等对国民经济全局影响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一般性的工程主要依靠地方建设,加强地方的投资责任。2.进一步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互相协助和互相制约机制,避免资金使用分散、资金外流、重复建设等问题。3.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搞好技术经济分析,科学决策。4.基础设施项目的安排要适应新情况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调整,优化农业投资结构,确定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根据轻重缓急,集中资金保重点,最大地发挥资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检查、监督和审计。6.制定和不断完善农业投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性文件,把农业投资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巴西农业概况,中国农业外经外贸信息网(cafte.省略/)[N],2003年5月8日.

[2]苏科五:规则与选择-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徐蓬贤、唐晨光、程国强:中国农业扶持与保护-实践、理论、对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4]何忠伟、蒋和平: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与走向[J],中国软科学,2003,(10),第8-13页.

[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6]罗伟雄、胡晓群: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制度[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第5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一、“十三五”交通规划完成情况

(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二)道路运输情况

1、运力结构:到“十三五”末,全县营运班线客车发展到76辆,巡游出租车39辆;营运货车发展到4128辆。

2、站场设施:投资200万元建设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

3、城市交通:成立了县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上线纯电动绿色公交车28辆,开通了1、2两路内外线城市公交路线。

4、运输管理:“两客一危”车辆已全部安装4G实时视频监控,监控车辆86辆(其中客车76辆,危货车10辆)。

(三)水路运输情况

1、设施建设:新建海事管理处办公楼一栋,投资450万。

2、码头建设:大塅水库新建码头2个,停靠点5个,投资600万。

3、水上运力:拥有水上运输船舶8辆,其中燃油动力船舶4辆,纯电动船舶4辆。客座位371个。

二、“十三五”存在的短板及问题

1、县域出入公路(高速公路、国、省道)道路运输能力基本满足县域发展需求。但县、乡道的建设相对等级较低,承运能力较弱,特别我县地处山区,道路弯多坡陡,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道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成为了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瓶颈。

3、运输管理方面:一是长途客运规划发展与国家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符;二是智能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城乡公交发展较为缓慢;三是全省货运市场的开放,我县货运市场大量流失,以前挂靠的货车陆续转回所在地。四是物流园区建设还存在短板,目前我县还无物流园。

三、“十四五”交通规划发展思路

(一)交通管理方面

加快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管理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运输市场管理。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方面

1、为加快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力争实现铜万延伸至湖北通城高速公路、昌铜高速大塅互通建设。

2、完成江头至温泉环城北路的建设。

3、着力推进提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县道和乡村道路的升级改造。

4、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三)道路运输方面

1、加快城乡公交建设,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城乡公交汽车站,按照线路要求购置城乡公交车辆,建立公交智能管理后台,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发展。

2、加大货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对货运车辆安装4G实时视频监控设备。推广“无车承运人”发展。

3、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4、有序发展网络预约出租车市场。

(四)水路运输方面

第6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

据联合国报告,全球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在2025年前,将新增8个千万人口城市,到205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从当前的33亿增长到64亿,全球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城市化进程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等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云计算、物联网、3G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投入商用,对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城市更加智慧。面对城市发展挑战和信息技术变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共识。据统计,全球超过1D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标与价值

“智慧城市”是指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市政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为此,中国电信建立了智慧城市架构全视图(见图1),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是我们要实现的智慧城市目标,其中最关键是要有高效的政府管理,否则智慧城市无从谈起。

信息泛在基础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

信息泛在基础是通过在传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上,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协同运作等能力,使得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下,信息泛在基础包括四个层面,从下至上分别是感知平面、网络平面、信息平面和交互平面。

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可以概括地看成是由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技术为主。物联网当中也谈及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没有基础的感知绝对不可能做到顶端的智能。智能的另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有序的管理和规范,感知体验逐渐成为智慧城市的新概念之一。同时,网络平面和信息平面必须要和感知平面结合起来。无论感知、信息网络还是应用,现在都要通过手机、PC等终端设备,以多种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这就体现了交互平面的重要性。在以往各界所提出的构架系统基础之上,我们综合了这四个平面,布置出一个更为全面、适用性更强的新平台(见图2)。

我国政府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各级政府对“十二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在上海,要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带宽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在无线城市、区域物流信息交换枢纽、智能传感网等领域建成国内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在深圳,建设六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无线城市、三网融合、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智慧应用集成平台、以超算中心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2010年以来,在IBM“智慧地球”和各地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国内大中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中国已超300个城市计划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共性与特性

如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已有许多典型实践案例值得借鉴。台湾,通过泛在、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发展优质网络化社会。新加坡,从无缝政府到智慧国家,全民参与信息化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首尔,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支撑首尔清洁且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香港,政府以身作则,鼓励全民参与,结合香港特点,推进信息化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慧城市建设都有一些共性特征可循,第一,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发展目标展开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三,网络、终端、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可跨越;第四,以城市为视角的基础数据的完备与共享是信息创造价值的突破口;第五,围绕政府关切、公众关心的核心诉求部署应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核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到缓解城市持续发展矛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能力;在二线城市,要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新兴城市,则要加速优势资源转换,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好由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组合而成的宽带城市。中国电信目前在全国WiFi的覆盖点,到上个月为止突破了100万个AP,而光网更大,现在已经覆盖到600万用户,70%的用户接入了20兆网速,光纤到户很快将会实现。在光纤和无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搭建宽带、泛在、协同、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信息化应用。

网络发展――推动网络由传统管道向智能管道转变

无线网络能有效地扩大3G覆盖和WiFi热点地段部署,通过网络优化、C+W协同、增强型技术引入等提升网络容量和频率的使用效率,同时可对网络进行全IP化改造。

有线网络将会完善新一代宽带网络,提供差异化的端到端网络质量保障,全面实施光网络演进,部署业务感知和策略控制系统,提高全业务综合化、智能化承载能力,推进IPV6的试点和推广,协调发展传输网与IP网,推动100G波分技术试点和商用,加快FTTH的进度。

物联网能力平台――传感层的智能管道平台

物联网基础构架已被业内认可并得到大力推广,但在国外,处于传输层面关键环节的运营商们是联手的,他们统一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共同提供传输智能管道。我们要借鉴的也是这样的内涵,而不是把传感器简单地联系起来就可以的,物联网时代对协同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联合,才能打通关节。

云计算――提供公共服务的计算能力

在建立物联网平台的同时,云计算平台也被建立起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当前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云计算,云计算也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空谈化的保障。因此要构建包括应用云、平台云、资源云的整体云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开放四大能力域,形成产业生态环境(见图3)。

IPV6――有效解决互联网地址不足的困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IP地址。互联网业务流量每年以60%的速度在增长,省际带宽已超过11T,宽带用户数超过6000万,全部具备8M以上接入带宽,20M以上支持能力超过70%。而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IP地址,还应该包括标识层面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物联网建设,如果没有标识层面的管理也很难行得通。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其功能范围覆盖了城市的政务、经济、民生三大领域。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扶持政策,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主管部门牵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地方城市纷纷出台智慧城市规划,扶持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相关专业机构出现。在国家引导下,地方政府推动下,产业链各方蜂拥而动,但在智慧城市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期望值过高,存在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指引等,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得以改正与提高。

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应用在各地百花齐放,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智慧城市应用相对集中,缺乏创新性与广泛性。智慧城市需要构筑足够丰富的应用,以规划为先导,要以需求为导向,并且要创新应用,创新模式。中国电信以自身优势和资源为基础,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智慧安全,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保障城市中人、财产、城市生命线和其他重要系统的安全,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通讯、环境、商品供应、社会稳定、灾害防控等;智慧的公共安全解决方案有助于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

智慧交通,打造便捷的城市交通。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道路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决策。

智慧政务,打造高效的服务政府。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其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满意度和美好生活感知度。

智慧环境,打造绿色的城市生态。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第7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2017年1月10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通报了2016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崔小浩委员透露,目前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也已全面启动。截至2016年底,北京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008公里,而新开工城市轨道则达到4条,在建线路达到20条共357公里,在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方面,北京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6年累计下达资金25亿元。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率先突破

崔小浩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和交通拥堵治理是2016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大重点。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方面,2016年北京市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

一是新机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崔小浩介绍,目前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飞行区场道工程也开工建设。交通配套工程也在顺利实施,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启动建设;“五纵两横”交通项目全面推进,其中京开高速拓宽工程、新机场高速(南五环-新机场段)、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京霸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机场红线内预埋段已开工建设,新机场北线高速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京台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二是全面启动了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计划2020年前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网总里程约1100公里,其中本市境内约250公里,投资约856亿元。此外,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新机场红线内段开工建设,将加快促进形成“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同时,将推进设立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保障京津冀城际铁路项目,初期募集规模600亿元。

三是完善了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网。2016年,本市重点推动兴延高速、京秦高速、京开高速拓宽工程、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延崇高速、新机场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在建里程达184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本市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已达1008公里。

治理交通拥堵

2016年,北京市重点从轨道交通、城市骨干路网、次支路网络、停车设施、交通节点五大方面发力,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据崔小浩介绍,2016年底16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后,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19条,总里程达到574公里,位居世界同类大城市前列。在建里程也创新高。2016年本市新开工3号线一期、八通线二期、昌平线南延、平谷线等4条线路,在建线路达到20条357公里。中心城范围内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50%,已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

在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方面,北京市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以核心区为重点打造集中、连片的次支路网络,畅通城市微循环系统。北京市在资金支持方面,实现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微循环道路工程建设投资和征地拆迁资金“两个100%”支持,2016年累计下达资金25亿元。同时,下放项目审批权限至属地区政府,压缩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开工。2016年,本市加快建设50条核心区微循环道路,其中20条已建成。

在完善城市骨干路网方面,2016年本市继续推进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道路建设。建成广渠路二期、马家堡西路南延,新增两条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通道;加快建设长安街西延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丽泽路、京良路东延,加快推进“三环半”道路系统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强化了骨干路网支撑能力。

在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在三甲医院、行政功能聚集区等区域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停车设施,给予30%的资金补助。2016年支持建成五棵松地下停车库,新增车位3000个。二是加快推进在中心城周边建设“P+R”停车场,鼓励换乘进城。重点推进建设了轨道交通5号线大屯站、16号线屯佃站、北安河站等一批“P+R”停车场,建成后将新增驻车换乘停车位600个。三是利用首钢立体停车技术,加快推进一批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发挥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立体停车占天不占地的优势,结合社会公共服务、地面公交、街道停车,推进儿童医院立体停车设施、马官营公交立体停车楼、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立体停车设施等建设,缓解停车难。

在增强交通节点运转能力方面,本市2016年开工建设北苑北、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

改善城市环境

建设国际一流和C宜居之都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2016年,北京市在增强水务保障能力、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方面,均取得成效。

第8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创新,建立内贸流通发展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动,促进我县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县的电子商务。利用中部高速公路交汇点和省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的有利条件,由中部()绿色产业园区入园企业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建立示范电子商务村,由点到面进行覆盖,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在我县营根县城设立一个占地50亩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或农场、大的自然村设立一个3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线上线下、实体店全方位的经营服务整合体,实现生活必需品下乡、农产品上城的电子商务新格局、促农增收。(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委、县农业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就业局、县招商服务局)

2.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省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建立起以国道、省道沿线重点乡镇和村为节点的物流市场,辐射周边市县,形成以为中心的中部农副产品物流聚集区,再通过邮政、申通、圆通等快递企业进行配送,进一步完善全县物流网络格局,扩大物流规模,提升服务能力,激活特色农产品与商品双向流通,逐年提高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落实“多规合一”产业布局和园区布局,力争“十三五”期间,打造一家本土物流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县产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邮政局)。

3.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发展以百家、万家惠等商贸业态为主的边锁经营,将其边锁经营店延伸到乡镇、自然村等连锁经营实体店;在县城,把连锁经营店建在社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务员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既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购物需求,又能保证商务质量安全,同时增加我县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工商局、邮政局)

4.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流通。引导流通企业开展绿色采购,设立节能环保产品专柜,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加快以旧换新、收旧售新、旧货流通以及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市场等循环流通网络建设。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鼓励引导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推广使用节水、节能环保技术和节能型装备,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新建大型商务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中小型商务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商局、邮政局)

(二)大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城乡商业服务网络一体化。推进县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按照“多规合一”和“十三五”规划要求,在符合《省总体规划》和县总体规划下,加快城乡加油站、农贸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便民连锁超市等商业网络经营实体;同时积极推进我县5个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康体养生等一系列关联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委、县农业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规划局)

6.加强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一些公益性的批发市场,解决我县分散的、规模不大,规范性不强的零星市场,如在乌石墟建立起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县城建立一个建筑材料批发市场等。采取政府投资或公私合营(PPP)等模式,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公益性改革,延伸开展便民店和社区直销店的公益性升级改造,提高便民服务设施标准化、公益性水平。(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供销联社、县规划局)

7.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鼓励各类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主体进入社区,小区设立便利店、早餐店、药店、维修店、美发店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网点,利用目前十分发达的物流运送、快递配送等商贸经营主体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积极探索社区商业创新,优先扶持社区商业网点连锁化经营,重点鼓励建设专业性市场、便利店、快餐店、维修店、美发店、再生资源回收点及集健康、养老、看护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入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商局、县市政管理局)

8.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大型商业网点适度集聚、合理布局要求,结合我县目前正在进行的旧城改造工作,在工业品市场原址上建设县商业中心,集中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特产店、便利店、娱乐网点,和目前的百家超市、鸿泰超市、特产超市、万家惠超市等构建我县商业网络,同时把连锁经营延伸到下面乡镇、农村,提升级我县的购物环境和提高我县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打造商业品牌,引进精英企业入驻,促进我县商业业态多样化、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发展,逐步构建设施完备、布局合理、业态多样、功能完善、品类丰富、服务优良、管理先进的城市商业体系。(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招商服务局、县市政管理局)

9.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路网、电网、互联网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广大消费者网上购物、网下实体店服务的流通体系,确保农资、农副产品、粮油、日用消费品等经营资源上下联动,实现日用生活必需品下乡、农副产品上城的流通体系,进一步整合加快消费终端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依托全县发达的物流体系、快递配送体系、邮政系统、供销合作联社实体经营网络,拓展代收费、代收货、充值、还款等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邮政局、县供销联社)

10.加快电子商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网、电网、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物流、快递商品极时送达;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力供应,确保网上购物需要;大力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积极推进县城城区无线网络覆盖应用;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扩大4G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大力推防进光纤入户,加快公共场所免费开放WiFi接入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三)全面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

11.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对中小微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万家惠、百家、鸿泰、特产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国有、民营流通企业相互参股,支持商贸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工行、建行、农行、信用社、长江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全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直供直销体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支持万农惠、百家、鸿泰、万华等零售企业共建采购和配送体系。(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工商局、县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

12.增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万家惠、百家、鸿泰、万华等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培育他们面向县城、乡镇小微流通企业提供资金信贷、信用担保,建立起城乡网络全覆盖的流通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用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融资的方式,扩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贷款抵质押品的范围。鼓励百家、万家惠、鸿泰、万华等4家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联合采购,降低商品采购成本,促进终端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工商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

13.鼓励实施品牌战略。结合我县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建立起绿橙、蜂蜜、铁皮石斛等我县品牌产品,推介和保护等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实施品牌战略,在批发、零售、配送、物流、会展、餐饮、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品牌企业。支持完善品牌产品线上线下、县内岛外、国内国外等营销网络建设,畅通品牌产品流通渠道。积极发展品牌产品专卖店、专业店。(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工商局)

(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14.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理程序、方便市场主体,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牵头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县各有关单位)

15.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工作机制,推进打击侵权假冒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强上下级和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执法信息交流和协作。建立商贸企业信用档案,积极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教育活动。(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工商业联合会)

三、有关要求

第9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宁夏发展特色经济具有自身的客观性,符合现代特色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特色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发面的意义。

(一)特色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想摆脱经济滞后的发展现状,在市场上能有竞争力,必须要发展自身的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就是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自身具备的资源优势,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形成有效的市场占有率,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大力扶持枸杞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乳制品产业以及葡萄等相关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效益,扩充市场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宁夏由于农业优势发挥不够,产业分级不合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想最大限度地吸收市场,就要注意农业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合理地产业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二)特色经济是形成市场竞争力的途径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发展特色经济,而特色经济是市场形成的产物,所以,发展宁夏特色经济具有市场竞争力。宁夏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都与市场产生不可磨灭的关系。只有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市场上取得占有额,提高新的增长点,使经济得到进一步的飞速发展。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往交通瓶颈突出的问题,把发展区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完善交通网络,把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传输平台作为建设重点,推动区域的信息化发展;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源泉,必须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注意区域流域的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各种灌溉工程,提高整体的效益。例如在银川市发展奶牛产业时,要把多种灌溉措施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三是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开展扶贫工程。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准则,积极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的整体水平。

(二)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地转变观念,科学地规划未来农业的发展。例如宁夏贺兰山东麓,由于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适应葡萄的发展,可以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合理分配资源,抓住这一重点,发展特色葡萄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把发展特色农业放在当前发展首位,要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向导,树立品牌意识,使特色农业经济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三)推进产业升级要不断地引用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推进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比如内蒙古的奶制品产业和云南的烟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多种有针对性的扶助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整体效益,带动产业的升级。

(四)提高品牌效益宁夏特色经济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品牌效益。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服务的效益,创建品牌,占领市场。同时,要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空间。例如回族的清真食品,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欢和模仿,可以通过提高这一产业的整体效益,树立品牌,使回族的餐饮业面向世界。

(五)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随着宁夏资源的不断开发,中药材产业也迅速发展,例如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和枸杞产业。在发展这一特色产业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环境的规划,积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