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

第1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1.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从磐石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上看,磐石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民的文化权益保障不足。为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磐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磐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大力推进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资源,把原有的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街道社区图书阅览室纳入磐石市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利用。全市目前17个乡镇(街道)中已完成12个分馆建设,299个行政村(社区)已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230个,占应完成76%以上。实现所有馆藏资源免费阅览,免费阅读,读者可持证到任何一处网点借还文献资料、图书,有力地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水平。

2.基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磐石市82家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馆舍建设,资源建设,设备设施配置,服务状况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图书阅览室、文化大院网点建设,基本按行政区域进行布局,没有综合考虑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镇财政支持力度,投入水平有很大差距,还有近30%左右的村还没有办公室、图书室,甚至没有村级行政办公场所。已建成的村级文化大院,其藏书也是少得可怜,没有制定和形成长期投入机制,经费没有保障,使得图书资源增长,更新阅读设备及服务人员配置受到遏制。

图书缺乏吸引力,数字资源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室)、文化大院层次低、规模小,仅停留在报刊阅览室水平。相当或大多数书籍为过时的没有文化价值淘汰书,受读者欢迎的新书、社科类、自然科学类、文化教育类、农村科普使用类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村级文化大院用于阅览的电脑、网络系统设备是捐赠的淘汰落后设备,网速极慢或根本就不好用,会应用的人太少,缺少培训。前去借阅或读书的人不到10%,根本就没有利用的阅览室达85%以上,文化服务层次,质量低,对阅读吸引力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不强。80%的村(社区)图书室没有设服务管理人员,在村级文化大院或者图书阅览室50%左右管理人员是村委工作人员或聘请的更夫兼职。业务素质低,缺乏培训,无法承担咨询、指导、互联网检索服务工作。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弱势群体更跟不上服务,更难以选出去开展品评读书、文化交流,深层次读书等基层的文化需求,造成读者对服务水平满意度不高。

3.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均等化发展的对策

努力构建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连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服务群体,改进服务制度,努力保障全体城乡居民平等享用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及读者服务活动。

3.1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提高全民阅读平台

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认真推广并实行全民阅读,是各级党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民应尽的义务。各级政府要将全民阅读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欠账补回来,跟上时展的步伐,文化落后经济就落后,文化落后民族就落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梦、文化强市就必须提高认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程上来,加大精力,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投入力度,改变现状,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使阅读向深度广度发展。首先,做到资源整合。将乡镇文化馆与图书分馆合拼,实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进行统一的文化领域有效传播。大的乡镇街应设有3~5人,也可以招聘公益岗位人员择优录用;文化馆、图书馆面积应在200~300平方米,一馆多用;馆藏书籍按人均2~3本书籍。小的乡镇街应设有2~3人岗位编制;文化馆、图书馆面积应在150~250平方米左右,人均藏书保持在2~3本。村(社区)图书馆面积应在100~150平方米,藏书应保持在5000册以上。市、乡两级财政每年为馆藏书添置10%左右的图书。更新改造陈旧设备设施,创建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

3.2服务标准化,构建有效管理机制

服务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基层图书馆开展服务效果。为使区域内各分馆有序、经常、健康发展,应从管理制度入手、人员配置,业务流程、服务内容统一规范标准,健全基层图书馆及阅览室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机制,奖优罚后。加强对基层馆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使服务人员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系统操作,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服务礼仪,提高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建设手册》《分馆服务手册》《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等,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多级分馆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全民阅读服务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3.3提供数字化服务,突破服务时空限制

目前,在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背景下,无间断不受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服务,是提供信息资源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图书馆应加快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扩大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库互通互联,除提供纸质文献外,积极提供多种电子格式的国内外、图书、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源,多种类型的讲座、课件、考试信息等教学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乡土,文化信息、历史传统文化,各种休闲杂志,音频视频军事等文献资源,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工作、学习需求。

3.4延伸服务,实行送图书下乡

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金做好保障。可实行定期组织人员下乡镇、村、社区,街道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开展每周一次大篷车送下乡活动,将交流、捐赠,添的新书送到村屯,方便阅读。针对一些发展地方或偏远村屯开展送书到屯、到户。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并走进图书馆,文化大院及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品评读书活动,公益性讲座走进最基层,营造爱书读书的文化氛围,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文化艺术展览,读书心得,经验交流。表扬优质服务人员,品质高尚的志愿者团队和个人,为全民阅读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广大群众读书用书,科学致富的热情,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应用科学知识,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和推动学习型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奠定扎实基础。

第2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1 存在的现状

1.1 乡镇图书馆(室)现状

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有的乡镇没有专门的公益性图书馆(室),有的乡镇图书馆(室)没有达到一定的藏书量,报刊、音像制品也很少,资料几年没有更新,运行效率低下。有的乡镇图书馆(室)形同虚设,没有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

1.2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缺乏一种长效机制,其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是配套资金落实较差,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质量。二是农家书屋硬件设施“屋”的问题。有的村农家书屋的“屋”挤占村办公室部份办公场所,有的村甚至将配送的书籍报刊摆放在村干部住房角落里,没有专门的阅读场所。三是部分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版物登记、摆放不规范。目前,西部地区一些农家书屋由于缺乏资金,没有聘用专职农家书屋管理员,管理员是由村干部兼职。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大多数时间没有向读者开放,特别是在偏远村庄外出年轻人较多,光顾农家书屋的读者很少,读者的寥寥无几和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些农家书屋成为一种摆设。

1.3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工作联系较少

在业务指导、资源共享、工作交流、资金争取、活动开展等方面交流合作较少,常常是各自为阵。

2 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2.1 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的兴办,要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有的乡镇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需要进行馆(室)的修建,购置设备和各类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已经建起来的图书馆(室)也需要添置设备,要不断增加更新各类书刊资料。有的村将书刊、光盘资料摆放在村干部家里,没有专门的藏书、阅读场所,农家书屋的“屋”需要单独修建或者在修建其它村办公用房时统筹解决。这些都要求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的修建以及设备、资料更新所需资金从何处来,目前尚没有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资金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解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解决。

2.2 建立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交流合作机制

由于体制的原因,造成人、财、物方面的不同管理。但是,两者都处在农村最基层,在人员培训、图书资料共享、活动开展、资金的争取调剂使用等方面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府的领导协调作用,制定相关的交流合作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部门间的关系,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部门业务工作交流合作情况等。另一方面乡镇图书馆(室)之间要主动密切工作联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就能扭成一条绳,合力开创新时期农村图书事业崭新局面。

2.3 利用图书馆(室)人力资源优势,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促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图书馆(室)的作用,培训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要加强区级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乡镇对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目前,农家书屋一般没有聘用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这些人缺少图书管理经验,其业务技能有待提高。因此农家书屋要选聘有一定文化层次、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同志做管理员,同时建立培训制度。乡镇图书馆(室)可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必要的书刊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讲授图书馆基本知识、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的日常管理等知识,这对于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探索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建立当地图书馆、机关学校图书室等与农家书屋之间出版物交互流动机制,盘活“ 三农 ”出版物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流通。提高出版物的使用效率要利用共享工程,为农民读者提供电子资源服务。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可以率先在地区内建立局域网实现互联互通,将市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和学校机关单位图书室建立共享平台,实现电子书籍资源共享,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2.5 依托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提高农家书屋文献保障能力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民生项目,农家书屋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实际,要使农家书屋与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要有针对性,以吸引农村读者,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由新闻出版部门组织配置。农家书屋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应配置以农业技术类、生产加工类的图书为主。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充实、调整、扩大、完善图书种类。二要利用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图书馆的援助。要利用市、县(区)、乡公共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优势,争取这些图书馆的援助,以丰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如图书馆可将每年定期下架的、剔旧的文献,尤其是过刊,赠送给农家书屋。实行市、县(区)级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室)对村级农家书屋挂钩帮扶制度。由图书馆定期挑选一批适合农村读者的图书借给农家书屋使用,农家书屋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归还图书馆,从而使农家书屋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2.6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联合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越来越好,但农民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认为,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除了提供书刊借阅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提升农民群众的读书兴趣。每月举办一次弘扬“农村文明新风”、“爱书读书”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以“三农知识”、“农村环境卫生”、“农村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知识讲座;积极开展荐书、咨询服务活动;另外,开展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读书活动,组织孩子们在每周星期六集中读书,推荐有教育意义的动画故事、童话故事、卡通等,集娱乐、学习、教育为一体。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三农知识抢答,评选出“读书之星”优胜奖,以示精神激励,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为获奖者颁发实用的生活品作为纪念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读书热情,有力促进了当地的读书活动。

第3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村镇图书馆 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048-05

The Effcetion of County Libraries on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Libraries

Abstract: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local library cause are well developed recently.However, it continues to stay in a lower level.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bstacles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finally come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rough the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unty library to help the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unty library;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国村镇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家书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展使村镇图书馆的覆盖率明显增加;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也使覆盖村镇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基本形成;有关乡镇图书馆管理标准的国家研究也正在展开。这些成就无一不在向众人证明着村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但相关研究显示,村镇图书馆的数量、服务标准、经费保障等建设也并不乐观,上级图书馆如县级图书馆对其的业务指导作用也不明显。其实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主要、并起到承上启下枢纽作用的图书馆机构,且较之村镇图书馆,其在资源建设、人才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如果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优势,在村镇图书馆发挥技能培训、服务理念更新等业务指导作用,村镇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将会得到有效推进。本文以分析村镇图书馆的发展障碍和解决方式入手,重点分析县级图书馆的职能和优势来帮助村镇图书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途径。

1 村镇图书馆发展障碍及解决方式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比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要在2015年之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但是村镇图书馆,特别是村图书馆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因为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并未有其“一席之地”,纵使诸多文件中均有提到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发展村镇图书馆事业,可是作为国家层面并未就村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机制作出专门规定。“农家书屋”项目虽然改变了不少村庄没有图书馆的历史,但是就其性质和现设目的而言并不能完全将其纳入图书馆事业的范畴。首先其资源配置是一次性的,没有长效机制来保证其后续经费支持和资源更新;其次,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总署发起的一项惠民工程,其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因此并非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但是其在全国的大面积开展和良好的群众反响说明了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对于信息热烈渴求的夙愿,由此可见建立村级图书馆以实现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1.1 村镇图书馆发展障碍

“十一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1],特别是对于村镇一级图书馆事业而言其馆舍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的到极大的完善。“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实施基本实现了乡镇图书室的普及化,而“农家书屋”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村级图书馆建设的空白。但是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仅仅只有馆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资源、服务等软件建设,只有软硬结合才能使其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村镇图书馆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1.1缺乏完善的服务规范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与文化部联合了“‘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其中提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应有书报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或场所,活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2]。该规划主要从馆舍、人员、经费等层面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发展提出要求,要求截止2010年末应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4163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67.75%。该规划的颁布实施的最直接作用是解决了乡镇图书馆(室)的馆舍问题,对人员编制和后续财政拨款仅仅稍有提及,未作完善规定。

另外,2012年1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其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可参照执行[3]。该规范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人员配备、购书经费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却未将广大村镇馆囊括在内,造成村镇馆在国家层面制度规范上的缺失。

虽然不少省市已经出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相关政策,比如江苏省在2012年1月16日的《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广东省于2011年9月29日公布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但是这些地方性条例在与国家标准相比不仅具有地域局限性并且在条款制定方面也不够细致,在人员、经费方面缺少具体的数据规定,这就限制了对于条例的执行、完善与监督。因此,对于广大基层村镇图书馆而言亟需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服务标准,在目前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国家标准的制定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村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1.2藏书量少,缺少经费保障

虽然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少村镇图书馆的设施完善、藏书丰富,但全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镇图书馆多属于2007年之后建成的“农家书屋”。其图书来源大部分也仅局限于当初书屋建成时新闻出版总署所配套捐献的几百本图书和影音资料等。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大部分书屋在建成后没有添置过一本新书,更不要说订阅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报纸和期刊了。藏书数量少并且缺少更新和补充极大地限制了村镇图书馆的发展。不少馆在刚建成时吸引了不少读者,但随着时间增长,缺少更新的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致使不少图书馆不能发挥作用仅成了“样子工程”。

1.1.3缺少专人管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村镇一级的图书馆多没有独立馆舍而是建在镇政府或村社区服务中心内,与县馆相比,村镇馆既没有固定人员编制,也没有国家财政固定资助,因此其管理人员也多由镇政府或村委会工作人员兼任。这些管理人员不仅缺少图书管理分类的基本知识,更缺少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理念。不少管理人员以担心图书丢失的名义将图书馆大门紧锁,仅在上级领导检查时打开,使图书馆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1.4缺少上级图书馆的监督和指导

“农家书屋”是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多个部委所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在县级则由当地的文化局负责管理,和图书馆属于同一个系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有的地区县文化局将这一工作交予县图书馆负责,由县图书馆对本县农家书屋的资源进行分配,人员进行培训。但有的县这一工作是直接由文化局负责,并且缺少与县图书馆的沟通和交流,在岐山县调研时我们就遇到某村的村支书主动找寻到县图书馆,希望县图书馆能够协助他们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和借阅制度给予帮助。

即使县图书馆对其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但是大多数县图书馆只是在书屋成立初期对其进行指导,缺少长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在缺少监督的背景下,农家书屋建成后开放时间不能保证,书屋开或不开全凭管理员的心情,这也致使其功能大打折扣。

1.2 解决方式

村镇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体系的最底层,主要以广大农村为服务阵地。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关注支持,村镇图书馆势单力薄,要解决上述问题非尽其一己之力所能办到,需要得到来自政府、媒体、上级图书馆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1.2.1 政府

公共图书馆事业就其自身而言属于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故其经费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府财政,政府的支持对村镇馆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政府支持主要应该体现在政策制定、经费供给和人员编制三个方面。在现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体制下,镇图书馆附设在政府建设的综合文化馆里,且无相关政策明确表明有政府出面建设村图书馆的打算。只有由政府出面详细制定与村镇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才能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长期持续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村镇馆的资源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不断吸引读者的阅读热情,持续而繁荣的发展下去;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人员编制,目前多数村镇馆管理员都由当地村镇干部兼任,其本身还担任有其他的公职,就连图书馆的固定开放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要提具有基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和服务理念了。

1.2.2 媒体

由于村镇图书馆直面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读书意识不强,对于图书馆的认识相当薄弱,许多农村百姓更是将图书馆与书店混为一谈。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基层群众中营造起良好的读书氛围。特别是电视广播等群众关注度更高的媒体,一方面其应加大对村镇图书馆的关注度,通过制作专题片等方式推广和介绍村镇图书馆,引导基层群众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另一方面,村镇馆自身也应加强与当地媒体之间的公关和联系,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吸引当地媒体参加,从而进一步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1.2.3 县级图书馆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是连接基层文化单位的纽带,与社区、乡镇、街道和村的图书室联系密切,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县级图书馆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它在基层图书室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4]。与村镇馆相比,县馆的工作人员具有人事编制,工作稳定,并且大多接受过专门的图书馆学教育或培训,对于馆内基本业务非常熟悉。不仅如此,县馆每年还有专门的运营和购书经费。特别是自2011年2月三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后,国家更是规定县馆每年有20万元的固定财政拨款,因此县馆的资源数量也更加丰富。由于县馆和村镇馆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故而县馆的帮助和扶持对基层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凡是发展比较好的村镇馆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当地县馆的大力扶持和帮助。比如扶风县大方村的“农家书屋”,他们在借阅制度,图书分类等方面都得到县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当地农家书屋运作良好,图书的利用和借阅率很高。

2 县级图书馆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数量较多,联系群众面广,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级图书馆联系着广大城镇和农村,担负着为本县工农业生产、为广大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的任务,它们要为农村种植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户服务,为他们发家致富提供实用性科技信息。同时,县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也负有重要和直接的责任[5]。根据上述描述,可将县级图书馆的职能进行如下归纳:

2.1 社会教育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基础,而开展社会教育则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县级图书馆为县城居民和广大农民服务,肩负着满足众多人口阅读需要,提高他们文化素质的重任。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涌现出科技户和专业户等。他们迫切需要各种图书情报资料,用来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因此,县级图书馆也有一定程度的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任务。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

2.2 信息传递职能

随着共享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各县级图书馆也同时成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县级支中心,所以也要相应承担起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的职能。县级图书馆不仅有收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的职责,更要积极利用共享工程所提供的优秀文化资源来为群众服务。而配合共享工程所建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除了作为群众享受共享工程资源的途径之外更应该成为引导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网络、熟悉网络,获取健康网络资源的地方。县级图书馆所面向的县乡基层群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信息获取渠道较窄,县级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通过举办网络应用讲座等方式帮助群众拓宽信息渠道、减小信息鸿沟。

2.3 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

县级图书馆除了作为当地信息中心之外,还应该起到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图书馆的信息中心职能日渐削弱,而其作为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则更加得到凸显。除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外,县级图书馆还应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多种读书活动等方式强调自身在这方面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更加扩大图书馆在当地的影响力。

2.4 对基层村镇社区馆进行指导与监督的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县域内的中心图书馆,并对村镇馆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作为中心馆对下级馆在资源组织、业务开展方面有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直属上级,县级馆更有对村镇馆的服务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义务。

与村镇馆比较而言,县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而基层馆员多为兼职,其业务水平和对图书馆事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镇馆发展的好坏。因此,县级图书馆对村镇馆的帮助应该首先体现在人员方面,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来培养其基本的图书馆管理技能和图书馆精神;其次,县级图书馆还应协助其开展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不仅要对管理员进行基本计算机操作培训,还应协助其进行数字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并承担对基层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的工作;最后,县级图书馆应对村镇馆的服务和发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且应该将检查结果作为各村镇馆年终考评的指标之一,对服务好的馆进行奖励,以此激发管理员服务热情,促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3 县级图书馆在村镇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部在2011年所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对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根据该意见,县级图书馆要直接承担对村镇图书馆建设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更加全面的支持村镇馆建设发展。

3.1 指导村镇图书馆开展活动,吸引民众走进图书馆

村镇图书馆,特别是农家书屋开办之初,很多农民对于书屋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群众认为书屋就是传统书店,是卖书的地方。这就需要书屋加强自身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书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读书活动,是对其自身进行宣传的一条有效途径。县馆开办时间长,对于组织类似活动经验丰富,所以应该积极协助和指导村镇图书馆开展工作。在平时举行一些读者活动时,也可将这些活动延伸至村镇馆,以扩大其影响力。 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家书屋办的比较好的乡村,往往是将农家书屋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联系起来。比如陕西省扶风县大方村的农家书屋位于该村社区服务中心内,每到夏季的傍晚村里会组织群众在社区服务中心院内积极举办扭秧歌、打腰鼓等多种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而农家书屋也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放,村民在活动累时就可以去农家书屋浏览和借阅图书,这样一来农家书屋的借阅量得到很大提升,并且在一些热爱阅读村民的带动下,不少从未走进过图书室的村民也有了阅读的意识,村民的读书氛围得到很大提升。

3.2 对村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县级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部门有对村镇馆管理员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的责任与义务。村镇馆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其缺乏对图书馆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因此,县级图书馆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仅应教授基本的图书分类和管理知识,更要培养其基本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使村镇图书馆真正发挥作用,更好为基层群众服务。由于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编制较少,经费也比较紧张,在对基层进行业务培训时可以采取按地区划片的方式组建辅导组,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培训的人员和经费,还有利于不同基层馆之间的人员交流与合作。

3.3 对村镇图书馆运营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县级图书馆作为村镇图书馆的直接上级单位,有对村镇图书馆工作进行监督的责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县级图书馆很少主动去村镇图书馆了解情况并对其服务进行监督。这也就导致部分村镇图书馆在缺少上级监督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开馆时间,有的馆在建成之后甚至常年大门紧闭,难以发挥作用。县级图书馆应该充分履行职责,不定期的其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积极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以便于更好的支持村镇馆工作。

3.4 利用共享工程协助村镇馆设立电子信息查阅平台

截止2010年底,共享工程已经建成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67%),共享工程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8%)[6]。共享工程的广泛实施,对基层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了有效而丰富的补充,特别是缓解了村镇馆由于经费短缺而不能及时为读者提供好书、新书、电子资源等的燃眉之急,极大的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作为县域内共享工程的管理机构,对村镇服务点建设应积极的进行协助。村镇服务点管理人员通常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如何利用设备开展服务只有粗浅理解。因此经常会遇到有关软硬件的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县级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于馆员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至少学会“怎么用”;其次,应该与村镇服务点建立积极而密切的联系,一旦有问题出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下基层予以解决;最后,县级中心应及时将共享工程的相关资源比如光盘等下发至各服务点,使共享工程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5 协助村镇馆建立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度

村镇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其管理人员又往往缺乏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在管理上的缺失和不规范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村镇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文化部2011年第11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依靠群众实现村文化阵地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县级图书馆应该协助村镇馆拟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和服务制度,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村镇馆管理员进行培训。并按照管理规范和服务制度的要求对村镇馆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比,对于实施效果好的基层馆和管理员要给予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热情。

3.6 协助其进行资源建设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但村镇图书馆由于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资源建设方面非常被动。就西部地区而言,多数村镇馆是没有独立运营和购书经费的。其资源来源也主要依靠上级赠书,而且由于缺少后续支持,资源很少更新。资源的陈旧和匮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基层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县级图书馆作为村镇馆的上级单位,应该自觉承担起支持村镇馆资源建设的责任。将一些适合基层农民群众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主动送到村镇馆,进行图书漂流。比如新疆呼图壁县图书馆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将农家书屋作为馆外流动服务点,将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及时流转到书屋,使电子图书,纸质书刊源源不断地流进书屋,以此来缓解书屋没有经费采购新书的压力,增强书屋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7]。除此之外,县级图书馆还应该引导各村镇馆之间进行合作,使不同馆之间的资源能够定时得到交流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合作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不同馆之间的业务往来,使不同馆之间加强学习交流。县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等方式促进县域内各基层馆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促进本县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馆在村镇馆的发展建设中承担着直接而重要的责任。相信在其帮助和扶持下,村镇馆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致富路上的“充电器”,更会成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03-16].http://news.省略/politics/2012-02/16/c_111529579.htm.

[2]“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EB/OL].[2012-03-16].http://sdpc.省略/zjgx/t20071016_

164970.htm.

[3]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GB/T28220—2011 .

[4]吴慰慈,董炎. 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张改美.县级图书馆在基层图书室后续发展中的作用

———高邮市图书馆服务基层图书室之构想[J].图书馆学刊,2011,(7):34-37.

[6]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EB/OL].[2012-03-16].http://ndcnc.省略/libpage/gxgc/index.htm.

第4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集体资产发包出租等制度执行不严格。随着村级经济规模和社会事务的扩大,各类房屋道路、休闲福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同时,随着村级集体资产的积累,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现象激增。财务管理问题逐个暴露,有的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程序欠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的大额项目,个别村擅自分解项目,私自招投标或搞暗箱操作;有的要求“两委会”集体讨论的事项,一些村不管开或不开,都是被少数人意见所操控,变集体决定为个人决定。二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书面资料不规范。协议要素、条款内容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现象很普遍。甚至不签书面合同,“口说为凭”的现象也时有存在。三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资金收付不规范。如大额的工程项目付款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工程款发票,或以村级应支付费用项目冲减应收取的村级收入项目,或利用财务监督的漏洞,将收入来源作为“小金库”坐支或挪用。第二,在实施“村级财务委托制”中存在难度。几年前,慈溪市实施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这一制度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漏洞或缺陷。因为根据制度要求,村级集体资金的收支款项全部纳入到镇财务会计核算和审查监督的范围。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个镇会计通常同时处理三个以上村的账务,并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审凭证不审合理性的现象。另外,由于会计未亲身参与村集体具体事务,不清楚收支的合理性,可能让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而因无法对收支整体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监督,更有可能使部分资金在账外运行,为部分村或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空间。主要表现为:报糊涂账、制作假凭证或者干脆不入账。第三,资金、资产管理尚不够规范。随着村级富余资金的增长,一些村利用集体资金,进行个人投资或擅自出借,集体资金风险日益积累;有些村里的房屋、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被无偿借用或占有,导致集体利益受损;更有由于不当吸储或高息利诱,村或个人利用集体资金放贷或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账款不符,存款短缺。第四,报销审批手续不符规定。虽然规定:凡支出票据,必须取得合法凭证,即同时写明用途,并做到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证齐全。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额支出未经集体研究讨论后再审批,财监小组形同虚设;票据凭证尚不够规范。开支使用白条及三证不全,未注明款项用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第五,村级财务公开不符合要求。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但在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和公开清晰度上,都与群众监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搞假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捡无关紧要的公开;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不进行专项公开告示等。第六,监督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首先,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在村务公开不够到位、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其次,镇政府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存在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对村级收入是否有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账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

二、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村干部法律、法规意识欠缺。农村民众法制意识淡薄,村干部不重法、不懂法的比较多。部分干部做事只凭“良心”,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与已无关;还有干部以为法律规定村民自治就是村干部自治,上级政府的制度,上级政府的监督,都是空的;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谋私利,故意搞乱财务,混水摸鱼。第二,村级财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当前,村级财务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一般情况下,一个村经济合作社只配备了一名村出纳,负责办理本村的财务事项,并向会计报账。其他干部不闻不问,这样势必导致财务力量难以适应财务规模,内部牵制制度落实不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且,村出纳一般由村干部兼任,村干部年龄偏大,又不注重学习财务知识等因素,导致财务素质普遍较低。还有的不能安心从事财务工作。会计又分管不同的村,不常驻村级财务部门,难以实时指导和监督,致使一个村实际的综合财务力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更不能达到村自治自理的法理要求。第三,村民自治意识不强。农村社会缺乏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政治气氛,只要不涉及土地、财务重大问题,村民对参与村务事务持无所谓态度。多年来,由于大部分村无重大事务需要村民决策,无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问题,村民对村级组织期望值不大,导致部分村民的离心效应和淡薄意识。农民只关注于自身经济发展,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第四,乡镇监管乏力,违法查处力度不足。目前,许多乡镇的农村经营管理、农财审计工作单位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使村级财务管理实际力量减弱,如观海卫镇实际只有1位农经干部来负责管理全镇四十多个村的财务。同时由于业务经费无着落,造成了工作开展困难和“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局面。而且因村组织不是一级政府,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部门在辨别其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时,也存在罪与非罪界定难,查处棘手的情况。

三、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第5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为使兴隆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使兴隆的教育质量成为一个闪亮的耀点,特制定《中江县兴隆镇中心学校2019-2020学年度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学校根据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圆满完成。

一、学校校长是本校教学工作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负总责;教导主任是本校教学工作目标的第二责任人,对本校的教学工作目标具体负责。

二、严格执行教学质量下滑和教学事故领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和单科甚至整体质量显着下滑的学校,将严肃追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学校教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019-2020学年度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项目目标任务分值师资培训

5分1、有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梯次培训规划,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措施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镇中10--20人,镇小10—15人,分校3—6人。32、重视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并着力实施;完成课改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骨干教师、干部培训任务;重视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活动。2教学管理30分

教学管理30分3、积极开展各类示范校创建活动;制定切合实际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并在年度工作中有所实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门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课表;着力实施课程改革。24、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善,领导机构健全;考评细则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教风正,学风浓,考风严;检查考核落实,激励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每月大型检查至少一次,小型或单项检查每月至少两次,记录详实。学生要100%做作业和交作业。125、在教育教学和公务活动中自觉使用普通话,严禁使用盗版或非正常渠道教材、教辅。16、认真落实特教随班就读工作;特困生、寄宿制学生管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经验、有亮点。17、强化行政联系村小、年级、班级、学科制度。行政深入联系工作落实,效果显着。28、重视学科性活动,形式多样,适度适量,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效果显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每周一次,全期至少十五次。29、认真组织好中小学月(周)考、期末统考、毕业班的升学考试(实考、体考),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措施得力、针对性强,效果显着,记录详实。310、幼教布点合理,中心校附设园带头示范作用突出,保教质量高;积极有效地指导村级园(班);社会力量办学秩序良好,办学行为规范。211、狠抓毕业班工作,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计划,目标明确,了解、掌握和解决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学生成绩、问题及时,效果显着,质量提升快。212、各种教学常规资料(包括普九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填写规范,装订整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种资料及报表。213、教职工劳动管理制度完善,执行情况好,无迟到、早退、旷课(会)现象。1教研工作10分

教研工作10分14、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蹲点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计划具体,措施落实;大力开展上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优质课活动、主题集体备课;全校性大型学科教研每月至少一次,全期六次;集体备课,每月至少一次,全期六次;积极参加县教师技能大赛:每科至少1人次参赛。315、认真开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材研究,落实备课要求和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和参加共同体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镇、县、市及以上教学研究活动。116、配合业务部门,做好质量监控工作。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教学监督指导制度、阶段教学效果分析制度、教学工作通报制度),发挥“四个平台”(教学交流平台、考核评估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教学效果分析平台)作用,狠抓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相应记录详实。417、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学科竞赛。118、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每校有校级课题,中心校有县级课题,示范学校有市级课题;积极撰写教学经验论文,每年发表教研文章不少于5篇。1电教电仪5分19、充实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达[XX]省标,教育技术装备达[XX]省标。120、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设备并达到《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按要求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做到学生使用规范的教材,教师按大纲要求传授信息技术;各学科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121、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师的作用。122、开好、上好实验课,实验制度完善,实验报告记录完善,演示分组实验开出率90%;电教课达总课时的15%以上;组织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关竞赛活动;做好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重视设备使用,存放规范。123、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采购、使用、贮存,制度齐全,职责分明,人员落实;充实图书室,逐年增加图书,图书管理规范,师生借阅率高,阅览室定时开放,并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1教学质量50分

教学质量50分24、幼儿园入园率达78%以上;义务教育“四率”达国家规定标准,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为6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规定标准;积极开展规范化乡镇幼儿园创建工作,效果明显。825、毕业班合格率、优生率、平均分、升学率达到基本目标任务。中学:各科进入县前5名,同类学校前3名,综合名次进入同类学校前3名;小学:语文、数学均进入县同类学校前6名,综合名次进入县同类学校前5名:兴隆小学前4名、兴安小学前9名。1526、县统考年级优生率、合格率、平均分达到基本目标任务。中学:各科进入县前5名,同类学校前3名,综合名次进入同类学校前2名;小学:语文、数学均进入县同类学校前6名,综合名次进入县同类学校前5名:兴隆小学前4名、兴安小学前9名。1527、完成中小学招生任务和普职高送生任务且符合规定要求。普职高送生任务:普高:145人,职高(含春招):120人。初一招生:413人。小学送生:镇小268人,分校145人;一年级招生:6周岁以上儿童100%入学;幼儿园招生:镇小280人,分小120人。1028、中小学毕业生接受实用技术培训达100%;“2112”富民工程帮扶贫困户2户,建立示范基本2个。2奖励加分升学考试、县统考:单科获镇、县第一名,中学单科高于御河中学,小学高于实验小学;学校、教师个人获县以上教学综合、学科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县以上指导奖。倒扣分降档次至一票否决受到县以上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迟报、漏报、瞒报、误报等重要教学情况和数据的;越级上报信息,主管部门又不知情的;工作处于被动的;严重违反招生、考试政策,买卖生源的;教学质量明显下滑的;其他事项。考核单位(盖章):被考核学校(盖章):

第6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内宿生 管理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我乡是全县边远乡镇,距离县城90多公里,大部分村级学校远离主干道,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发展较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乡提高了农村教育的建设水平,调整了我乡农村教育的布局,撤并了边远村小高年级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集中力学,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迅速提高我乡农村教育质量,加快科教兴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撤拼已基本成型,内宿生猛增,已占在校生的四分之一,但要如何加强内宿生管理,如何利用好在校住宿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搞不好,那么就达不到我们竭尽全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衷,实施农村学校寄宿制也将事与愿违,甚至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开心来校

1.1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年来,我乡地地域宽广,人口分散,全乡共有14个村委,一所中心小学,12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资源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办学成本高,师资不足,学科及课时难以保障,加上地区经济状况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实行寄宿制办学,全乡只保留了6所村完小,6所村小和3个教学点(保留低年级学生),目的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从师资到设备,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实行,有力地夯实了我乡教育基础,改善了我乡办学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亮点。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实行学生寄宿的好处,把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宣讲到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高高兴兴送孩子寄宿,配合学校的工作。

1.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远离家庭,上学路程加远,生活上要自理,部分学生有厌学弃学心理。学校和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入学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家庭状况,只要有一个学生未按时报名入学,中途退学,学校就要及时派专人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区别情况做好有关工作,决不能因实行寄宿而使一个孩子失学。

1.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上学、生活都加大开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如无资助或补助,部分学生就会因贫失学。因此,一要继续落实“两免一补”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给予资金或实物上的帮助。此外,广泛吸纳社会各个渠道的公益捐助,增加救助金总额。三是加强救助资金管理。所有救助资金打捆使用,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要对贫困寄宿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补助标准,张榜公示,加强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那些“不救不得读”的学生的手中。

2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管理和服务,让学生舒心住校

2.1大力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

把完善和配套设施设备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下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争取社会捐赠、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一批资金,分期分批逐步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使新建成的农村寄宿寄宿制学校尽快步入现代教育的轨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取得教育效益。

2.2突出抓好学校管理

首先,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要突出“细微”二字,想得细、做得细、查得细,杜绝制度上的漏洞。其次要思想到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制学校带来的新问题:(1)管理难度大。(2)责任重大,涉及交通、饮食、治安、医疗等。(3)要求高,管理头绪多,寄宿制的管理不再允许粗放式,而是精细。(4)运输费用高,开支项目包括学习、吃饭等。(5)许多的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三要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定,做好来客登记工作,保卫人员要可靠、得力,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学生学校学生信息汇报制度;做好学生的矛盾化解工作。第四是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寄宿制学校要成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要明确主管领导和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更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校长职责、教师职责、专职管理员职责。第五是确保必需的运转经费,配齐配足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打足给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或是对重新布局后的学校教师进行统筹调度,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抓好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学校应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及多媒体教室,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4加大校园环境治理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校内绿化、美化工作,对一些附属设施也要尽快完善。二是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营业场所和摊点,治理“脏乱差”,净化校园环境和风气。清理校园周边的黑网吧,打击社会无业游民对学校的危害。

3推行高效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成

3.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按照要求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保证课时,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2提高教师素质

第7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去年农村工作,部署今年农村工作。

20*年,全市农口部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遭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局部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3232元,增长11%;粮食总产达到333.2万吨,连续五年增产丰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对此,市委是满意的,是肯定的。

20*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对农村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我市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按照稳定增产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守住耕地红线;禁止耕地抛荒,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良种良法和机械化生产,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求粮食总面积稳定在8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326万吨以上。二是基地建设。按照“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标准化示范区,培植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生产区域。继续抓好米业、牲猪业、果业、乳业、竹业等基地建设,突出抓好丘岗山地开发,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业为重点,加快脐橙、蜜桔、椪柑、烤烟、油茶、黄花菜、金银花、百合、玉竹、蔬菜等产业带建设。三是龙头企业。一手抓现有企业,一手抓新增企业,依托农产品加工,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和客户,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粮食、柑桔、生猪、乳业、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力量扶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把基地放到*,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整体效益。四是市场销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合作组织、营销大户把握市场信息,抢占销售市场。推行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推广“超市加基地”经营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创造“国字号”品牌,树立*农产品市场形象。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市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市区及县市城区的防洪堤建设。抓紧实施**寨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消除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加快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二要抓好农村道路和电力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工程建设,尽快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抓好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开通城乡公共交通车,形成方便、快捷、安全、畅通的客运网络。理顺电力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取缔非法木材市场。开展植树造林,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三)进一步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三农”问题,核心是利益问题。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既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根本途径。一要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坚决杜绝“三乱”行为,确保减轻农民负担不反弹。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一方面,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帮助他们就地就业;一方面,加强信息服务,搞好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去转移就业。利用返乡务工人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制订优惠政策,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创业增收。二要发展公共事业。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适度提高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和资助标准;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图书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优抚及“五保”供养、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要维护农村稳定。抓好农村工作,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农村争端解决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匪村霸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特别是地下,严厉打击盗窃牲畜、农机具等侵财犯罪。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防宗族、宗教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组织。加快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和土地管理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征地制度,加强征地管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托管、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龙头企业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完善农村集体园场、水域等资源承包经营制度,推行租赁、招标、拍卖、入股等承包经营方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经营性林地产权的集中流转。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城和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村镇合作银行试点工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农村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林地林权、渔权等有效担保物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开展农户联保贷款。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利用农业资源,搞好农业招商引资。四是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完善中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流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杜绝新的债务发生。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补贴补偿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调动农民创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第8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六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

二、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1年,全县人均GDP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1降到2.6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

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具体指标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

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紧紧围绕*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20*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

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以建设中等城市和*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20*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20*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

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

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积极推进*、*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全作的示范园。以县内重要交通轴线为依托,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廊道,引导工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既有产业极核又有产业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温泉开发、休闲度假开发和农家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蔬菜、禽兔、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同时,注重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变市民”。围绕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外开放工作,分产业研究规范招商政策,规范土地储备供给机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加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消除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并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劳务收入。大力鼓励和引导非农产业农民彻底变市民,将农村人口比重降低在10%左右。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5亩耕地考虑,有计划地逐步把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合格产业技术工人。采取引进高职教育院校办学、引进院校师资授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实用劳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机电职业学院、商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打造*西部职教基地。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就业培训机构和资源,理顺就业培训体制,集中力量抓好就业培训,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与有关职教院校联办农民技术夜校,努力做到农村适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农村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全覆盖,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4、积极发展劳务信息咨询、劳务中介等就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畅通劳务输入和输出渠道,促进各类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用工难”、“民工荒”问题。

(三)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环境体系

1、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平台,同步规划和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适时调整解决与二者统筹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划问题。

2、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按照“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的总体要求,实施城市肺叶恢复计划,建设森林公园绿色休闲长廊、城西绿化带和城中绿化园。加快璧南河和璧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城西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林区管理。沿山、沿河、沿库利用荒山瘠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大力营造生态林、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抓好水源清污治理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保质量。进一步加速中心镇和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场镇和村社农户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3、大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72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的要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质量和档次,扩大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以全新的城镇形象融入*主城区、成为重要功能区。进一步研究制定既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住宅购买力、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房地产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土地出让、开发、建设、房管等税费政策,刺激城镇大发展和人口向城镇大集聚。

4、围绕城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注重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功能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示范村、推进示范村比例。大力推进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切实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50%的建设任务。

(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1、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搞好城乡交通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进一步策划建设与多点融入*主城区密切相关的交通快速通道,完善对外通道体系。加速县城至各街道镇乡的公路主干道改造升级,规划建设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城乡快捷交通路网。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和农村人行便道建设,不断拓展农村水泥(沥青)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五年内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基础上,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重点,构建质优价廉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城乡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2、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体系。抓好三江水库、高洞水库、盐井河水库、璧南河大灌区、场镇供水等重点水源设施建设,并积极谋划新的重大水利项目。实施安全供水计划,抓好农村人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抓好主要河道护堤整治工程、饮用水源清洁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和微型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水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延伸。

3、加强城乡能源保障设施建设。加强重大变电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广大农村供电质量。加强城乡天然气管道安装延伸,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结合蓄牧业特别是禽兔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建设家用沼气净化池,有效利用生物清洁能源。

4、加强农业各部门惠农支农政策和投入机制的统筹工作,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探索建立综合性农业投资集团,科学集中农业项目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镇村面貌显著变化。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制定促进农村教育合理布局、师资合理配备、资金合理投入等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2011年初中升高中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

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站为合理补充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重点,加强街道镇乡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篮球场等健身活动场所和村图书室。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农业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群众文化队伍。

4、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加强以村级党员活动室、行政办公室、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容供销服务、便民药店、文化娱乐、五保家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搭建好载体和平台。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警务室和村综治工作站,统筹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六)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构建城乡一体的改革发展体系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公民现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打破户口二元化结构,推进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将辖区内的所有户口统一登记为“*市*居民户口”,最终实现以身份证明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内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制度和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到2009年,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从20*年开始,对全县范围内土地被征用农民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实施有稳定就业与居住的农民工落户制度,凡在城镇务工经商并购买住房实际居住有稳定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及父母均可按实际居住地申请根据居民户籍。20*年底前完成50名%街道、镇乡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其余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实现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

2、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搞活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定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合利用此类土地资源的政策措施。结合土地征收后的土地整治储备工作,积极探索剥离土地耕作层异地重植复耕办法,促进建设用地置换和耕地资源平衡。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在符合规划的地区修建标准厂房或其他生产设施出租,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开展城镇有房户人口普查和挂靠城镇户口人员普查,全面掌握已进城居住的农业户口人员情况。研究制定鼓励已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政策措施,采取土地换社保、提供免费培训、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就地入学、生活困难时享受城镇低保等多种办法加快其彻底实现“农民变市民”。研究制定对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的有效机制,推进土地成片置换治理,形成对农村集体资产重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镇建设用土指标调剂的多角度促进。

推进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对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中的农民安置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点内的农村居民住用房,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对符合城镇规划且已集中建设的农民居住房用地被依法征用或依法确认为国有土地后,可不再进行房屋拆迁,农民住宅纳入城镇房屋管理,直接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积极探索城乡居民房屋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同化。

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保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个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全同制度,实现各类企业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全覆盖。加快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结合补偿金储蓄式保险制度的建立,加快将土地被征占农民纳入社保范围,享受城市社保待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逐步实现与城镇低保标准同步提高和接轨。着力统筹城乡安居生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镇困难户和农民变市民的住房问题。

4、推进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机制。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投入,形成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批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带全局性的问题。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投放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村镇银行、贷款担保公司、社区性金融合作组织等,不断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比重,逐步达到30%左右。积极探索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物权化,允许其作为贷款抵押,增强农民融资能力。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发挥政府资金扶持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农业重大风险灾害转移分摊机制。

5、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要求,合理整合县、街道镇乡农村综合管理部门,适度整合归并县直部门,减少职能交叉。优化街道镇乡机构设置,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内设机构,增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创新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城乡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村卫生院、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城镇管理工作,探索城管委托执法机制,推进市政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改镇政府为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管理层级。配套推进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对成建制的“农转非”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对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根据居住地集中程度可单独建立社区或并入相邻城镇社区。根据城镇化进程推进情况,对以农业经济为主、居住人口较少的边远乡镇,可探索建立乡公所管理农村事务。

四、工作步骤

为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规划筹备阶段。用三个左右时间,编制好城乡统筹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按程序进行报批审定;用六个月左右时间,即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基本情况的普查、主要规划的修编以及重要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同时,在这一阶段还要搭建好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工作。

第二阶段,试点探索阶段。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等街镇和重要的行业部门进行试点,形成比较成熟的改革模式、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同时,抓好其他镇乡和行业领域的规划完善和方案准备。

第三阶段,面上推广阶段。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分类指导各类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阶段。按照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路,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机制,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具有较高质量和推广价值的经验与做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统一思想。通过动员教育、报刊媒体、进村入户座谈、典型引路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的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个个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合力推动。成立*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城乡统筹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街道、镇乡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推进城乡统筹。三是加强督查。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统计制度和单独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量化分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

第9篇: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小编整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欢迎查阅。

2021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

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

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

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

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

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

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

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21-2022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