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学生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生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生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素质

一、人本原理与高职学生的管理

1.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是相对于每年本科高校录取的大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年龄跨度更大。因此,每年高考录取的大学本科学生,年龄相对较为整齐,知识基础扎实,成份单一,思想单纯,学习专一。而高职学生相对来说,有的为往年高考落榜生,有的已参加工作几年,个性差别较大,这些人一般经历了中考和首次高考失败的体验。他们缺乏对潜质和价值的追求,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缺乏与人相处和谐和优势互补的能力,缺乏自力自为的能力,缺乏竞争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一些人有较好的社会经验,他们盼望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

2.人本原理与高职学生的管理。管理学意义上的人本原理,指从管理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出发,强调重视具体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把人放在根本重要的位置上,突出人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管理的效率。高职学生的管理遵循人本原理,首先,要增强高职生对生活的自信心,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当成独立、平等、自由的人来看。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培植高职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和荣誉,要像种树栽花那样,园丁给花草树木培土、浇水、施肥,而丝毫不伤及花草树木本身,因为学生有了自尊心以后,才能自爱,自爱之后才能自重,自重之后才能自强。其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其将有生力量集中到有效的劳动上去,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早日实现成才目标。再次,以人文关怀为突破口,社会对成教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精神鼓励,为高职生营造完善自我,参与互动,参与实践,参与社会的氛围和条件。通过完善人格,形象再造,提升高职学生的内在素质,来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培养高职学生以人为本的理想观念,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品质,其中,核心的东西是德字为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成才。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怎样学习与思考,初试独立生活,必然有许多不适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突破口,引导和帮助学生搞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社会标准的当代大学生,不仅必要,而且重要。这里面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2.以学生自强自立为中心,开展思想工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商品经济时代,一切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来。人生的价值也是这样,只有通过个人反哺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才能体现出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关系学生未来的人生价值目标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多一些正向引导、正向激励和榜样的力量。手把手地教,助效一时,不如让学生通过对比,开动自己的脑筋,启动自我评价机制,开发自己的智慧。学校和管理层要创造这样的条件,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气氛,提供这方面的配套服务,助益学生去自主探索。适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其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进取心。

3.平等对话、协商的原则。学生是未来文明社会的接班人和开拓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应该更多地受到文明人际关系的熏陶和滋润,而不应该受到过多的呵斥和责难。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以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开展工作,以长者的身份、同志的身份、朋友的身份去对话,以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受者。

4.换位思考、系统设计和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一种必然现象,在所难免。有了问题以后,不要怕,不要过于责备,要使学生体会出个体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经常用换位思考、系统设计和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去帮助学生思考问题,逐渐养成学生的处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5.把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来抓。学生管理应该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获得锻炼,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价值。第一,学生的事务存在于学生之中,通过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建设,有利于预防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可以让管理全天全方位地伴随学生始终,使管理发挥全程服务功能。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中的矛盾和问题,最妥当的解决方式是学生自己把它解决好。第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也要求学生在学校就养成民主自治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和民主自治管理能力不应该落后于社会,而应当适当超前。学校应该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纳入实践教学的范围。学生自我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东西有它的学科体系。学校应积极地从系统知识的传授、实践的辅导和指导上下功夫,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在指导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多作一些有益的工作,如组织学生在有关专业和实务方面搞讲座,办讨论班、研究班,班主任、辅导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深入学生中,经常对有关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督促和协调。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凡是学生的出勤、操行、卫生内务可以依靠学生自我管理来解决。此外,学生的文艺宣传、文化娱乐、思想政治工作、纠纷调解、内保等事项也可以依靠学生自我管理来解决。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是学生会、团组织。由团的组织去管文艺宣传、文化娱乐、思想政治工作;学生会除了设立考勤、卫生、内务、等部门外,还应该设立或独立设立学生纠纷调解、内保等机构,负责学生日常矛盾的化解和冲突的调解以及安全防范。纠纷调解和内保人员的物色,可以由同学自荐或者同学相互推荐,人员可以少量固定,多数轮换,便于力量更新和受众面的扩大。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问题;对策;政府扶持

一、“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工”给企业管理带来的问题

1.冲击原有的管理制度。我们调研发现,能批量接收“工”的企业,往往都是规范化管理的企业,他们都有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细则,在制度上对事不对人,是公平公正的,出现生产差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半工半读学生毕竟还是职高生,且多来自偏远山区,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要求他们不出差错很难,虽然适度地放宽管理尺度能体现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面,但这必然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2.人员不稳定影响生产。半工半读的学生和家庭问题相对较多,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相对守旧,且有相当的学生自卑感较强,意志力较薄弱,在枯燥乏味的流水线工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半工半读学生在企业中受不了苦;也有部分学生对工作的预期过高,抗挫折能力不强,难以接受督导的批评指责,遇事容易选择逃避放弃,造成人员不稳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

(二)学校安排“工”遇到的问题

1.企业参与意愿不强。学校在找符合半工半读条件的企业时往往会遇到另一个困难,就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不可能主动、额外地接受半工半读的学生。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相关领导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义务,国家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参与半工半读,其次是半工半读学生的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较高,国家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参与半工半读的积极性。

2.驻企管理学生困难。一是学生刚开始“工”的前期,企业一般只管用工,缺少系统的上岗前的操作规章培训,用人企业往往把学生当成正式员工看待与要求,缺乏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程序,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二是在企业学生遇到问题时,在感情上是更依赖驻企教师的,但驻企教师的不足,难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引领,促进企业和教育同步发展

校企合作的过程如果有地方政府的牵引与督促,效果将更快、更好,也更规范。

1.政策优先,扶持企业。当地政府应该就眼大局,因为当地企业的良好发展,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再者,解决劳务问题也是头等大事。基于这两点,当地政府可以制订相关的法规和优惠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持,对参与半工半读合作办学成绩卓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倡导扶助半工半读模式的顺利进展之风气。

2.科研领先,支持企业。政府应重视半工半读合作企业的发展壮大,关注并支持企业高新产品的研发,积极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条件,为参与半工半读的企业提供科研支持,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企业扶持,校企合作,培养社会适用人才

近几年,一些企业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义务。

1.主动提供“工”的岗位。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作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平台,在“工”期间,企业根据学生做工情况不定期举办一些企业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和主题讲座,由企业技工传授操作技能,企业管理者传播职业理念,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让学生更进一步接受、感悟职业教育,实现工作岗位锻炼育人、企业文化熏陶育人,为其将来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2.企业主动获得话语权。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框架内应获得充分的话语权,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根据职业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实训实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合作,协助学校确定人才规格以及就业方向,审定专业教学课程开设。企业还可派出技术骨干到学校参与教学计划及课程模块设计,甚至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应与企业沟通,促使合作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

(三)强化细节,突出学校自身的教育功能

学校应灵活处理“读”的形式,始终围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突出学校的教育功能。

1.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可采用“课堂+企业”的“企业课堂”形式,让学生在上岗实习中学习知识技能;也可采用“课堂+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时强化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灵活分配,滚动推进。

2.加强岗前的教育培训。在学生将去企业“工”时,学校应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踏实工作,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鼓励学生谋求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以保证半工半读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生产运作正常。

第3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学业成绩;体育专业大学生;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8-0087-05

The Mediation Function of Time Management between Perfectionism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ports Majors

QIU Fen1,JI Liu1,CUI Degang2

(1.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 nghai 200241 China;2. Department of P.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whether the time management has a mediate function betw een perfectionis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by Multidimensional Per fectionism Scale and Time Management Scale with a subject of 697 students. TheMediation function is tes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by Baron&Ke nny (1986). The result shows that organization, concern over mistakes、doubt ab out behavior and criticism from paren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cademicachievement of the sport majors. But the effects are diminished when specific a spects of time management are included in the predictive equations. It suggeststhat the time management has a mediate function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acade mic achievement.

Key words: perfectionism; time managem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college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s;mediate function

众所周知,优异的成就来源于学习工作中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及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这 种对完美的追求有时近乎苛刻,人们常常把这种执着追求完美表现的人称为“完美主义者” 。Frost和Marten(1990)将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定义为:完美主义是一种力求高标 准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个人对自我表现要求完美,而且呈现 出过度在乎错误,过度怀疑行为,设定过高个人标准,苛求一切事情整洁有序,并且感觉到 父母对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以及过度要求自己的倾向[1]。Hamachek(1978)将 完美主义 分为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两种类型[2]。Orange(1997)和Sch uler( 2000)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在资质优异和成绩出众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3,4]; 并且,资质优异和成绩出众的学生中,完美主义者的比例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研 究指出,完美主义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和顺应不良的,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表现为更高的 条理组织度,做事条理清晰,时间安排有序[5-7];完美主义强调标准和条理性, 因此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活动。

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关键的问题是学习主体用什么样的 态度和方法对待学习时间,这就是时间管理问题。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个人 以有效运用和管理时间,避免不当的时间浪费,以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追求幸福美满的人 生为目标所进行的有计划的安排时间的一种行为[8]。它是个体对时间价值和意义 认识的基 础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质倾向 。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时间管理倾向反映出人们对待时 间的观念、态度,时间运用的行为特征。Bruce等人(1991)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态度和 技巧与大学生的平均学分绩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实践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就 ;积极的时间管理态度和好的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9]。Therese和Comi la(2000)等人同样发现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类似关系[10]。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还未有涉及从完美主义角度来探讨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从学 业成绩角度来探讨时间管理的影响效果的研究。已有研究虽已证实时间管理与完美主义以及学业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11,12],但将这些变量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也 就是将时间管 理视为中介变量,同时作为前件和后件因素的研究还未见到。然而,这类研究却有助于我们 进一步了解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推动完美主义、时间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体育 运动领域的应用。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包括运动训练和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身体活 动,及运动技术学习中对动作的精准性要求,完美主义在他们身上是否会有更清晰的体现, 并且在时间管理上是否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本研究将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和时 间管理的研究来理解这些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及完美主义和时间管理的内涵,本研究 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完美主义倾向为前件变量,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后件变量,试图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框架见图1。本研究提出 如下假设:H1:时间管理对完美主义的回归显著;H2:学业成绩对时间管理的回归显著;H3 :时间管理是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体育院校和某综合大学体育学院的69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68名,女生32 9名。平均年龄20.4岁(SD=1.19)。发放问卷720份,有效问卷为697份,有效率为96.8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为确定本文的研究主题,查阅大量关于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及其与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 文献,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设计奠定基础。

1.2.2 心理测量法 本研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和时 间管理倾向进行了测量。

完美主义量表采用Frost等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PS-F)[1]。Frost(19 90)等人 从完美主义心理的产生原因方面归纳出了完美主义心理的六个特征,并设计了反映这六个特 征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MPS-F)。MPS-F分六个 维度,共35个题目:个人标准、条理组织化、错误关注、对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父母批 评。个人标准和条理组织化两个维度构成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其他四个维度构成适应不良 的完美主义。量表采用五点Likert记分(从1-5为非常不同意一非常同意)。量表总分得分 越高表明完美主义倾向越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施测中各分量表的克隆巴 赫α系数在0.666-0.789之间,总体α系数为0.849。

时间管理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2001)编制[8],共44个项目,分为三个 分量表, 即时间价值感分量表(10题)、时间监控观分量表(24题)、时间效能感分量表(10题)。 采用五点Likert记分。本次施测中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652- 0.826之间,总体 α系数为0.889。这说明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3 研究设计与程序以团体测试的方式,在主试的统一指导下对被试进行上述问卷测查,当场收回问卷。在 测验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年级、性别等。学业成绩亦从测试 获取,由高考成绩和各学年成绩的平均分共同构成衡量指标,高考成绩和大学学习成绩都是 由运动技术和文化课成绩组成。对测试指标进行统计,获得本文研究指标的相关信息。

1.4 数据分析首先对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学业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分析,以初步了解变 量间的关系。根据Baron和Kenny(1986)对中介因素分析方法的建议[13],本研究 拟采用三 步中介回归分析时间管理的中介作用。具体操作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首先分析时间管理对完 美主义的回归是否显著;再分析学业成绩对时间管理的回归是否显著;最后运用层次回归分 析考察加入时间管理后,完美主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否变弱,即先以完美主义为自变量, 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同时将时间管理和完美主义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 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在SPSS13.0上完成。

2 结 果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时间管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各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由表1结果所示,体育 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各指标的得分接近3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条理组织化得分较高, 父母批评、错误关注得分稍低。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安排十分讲求 组织性、次序性及条理性,也非常重视细节、要求精确;意识到的父母的苛刻要求较少,对 出现错误的消极反应较少,这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较多的乐观情绪有关。时间管理各指标的 得分都高于3分,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倾向于合理利用时间、珍惜 时间。

表1 完美主义、时间管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P-QWP -Z ZP-PPP-GZP-BZP-YLP-ZFT-JZT-JKT-XNT-ZF

M3.1143.8712.6562.5 0523.2492.9163.0523. 2323.3993.3293.320

SD0.7 9320.7 0970.8 2050.72 3160.6 7730.8 1770 .4 8690.6 0290.5 3560.5 5750.4 960 注:P-QW父母期望,P-ZZ条理组织化,P-PP父母批评,P-GZ错误关注,P-BZ个人标准,P-YL 对行动的疑虑,P-ZF完美主义总分;T-JZ时间价值感,T-JK时间监控观,T-XN时间效能感, T-ZF时间管理总分。2.2 时间管理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的中介作用

2.2.1 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对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和学业成绩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2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 中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与条理组织化(r=0.428和0.472)、个人标准(r=0.468 和0 .471)有关;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期望、条理组织化、个人标准的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2.2.2 时间管理对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的中介作用根据中介作用分析的三个步骤:首先,以完美主义为自变量,时间管理各维度分别为因 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间管理对完美主义的回归是否显著;其次,再以时间管理作 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分析学业成绩对时间管理的回归是否显著;最后运用层次回 归分析考察加入时间管理后,完美主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否变弱,即先对完美主义为自变 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同时将完美主义和时间管理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 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以完美主义为自变量、时间管理的三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的方程1结果可以看出,完 美主义的条理组织化、错误关注和个人标准是时间价值感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分别为0.2 8 0(P

由以时间管理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的方程2结果可以看出,时间监控观是学业 成绩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209(P

方程3的第一步以完美主义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第二步以完美主义和时间管 理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由方程3的结果可以看出,条理组织 化、父母批评、错误关注和对行动的疑虑是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分别为0.145(P

3 讨 论

3.1 完美主义对时间管理的影响完美主义倾向高的个体,对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较好,更加珍惜时间并且更加善于利用和安排时间,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等一 系列监控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条理组织化、个人 标准和错误关注、对行为的疑虑、父母批评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显著;适应良好的完美主 义(条理组织化和个人标准)对时间管理有正向预测作用,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行为的 疑虑、父母批评)对时间管理有负向预测作用,但错误关注对时间价值感的预测作用是正向 的,这可能是因为体育活动使得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乐观开朗,能够乐观地对待事情,对错误 的反应和关注也会使他们认为失败是由于努力不够,要继续努力、付出更多时间才能取得好 成绩,因而仍能促使他们珍惜时间、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包括运动训练 和文化理论的学习,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式,更加需要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分配,以 达到身体活动与理论学习互为促进的良好学习效果。尤其在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时,完美主义 者追求技术动作的精确、完美,重视细节;对日常的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安排有条理,为自 己设立高标准,父母的要求伴随着个体成长并成为对自己制定目标的鞭策;因此他们在对待 时间问题上,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尽善尽美地实现设立的高标准,他们会认识到时间对 达成目标的意义,因而能够充分利用时间,促成完美动作技术的形成和文化课高分的获得。 但若过分怀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反而扰乱对时间的安排和合理利用,怀疑自己在计划时 间里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3.2 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对个人的学业成绩有好的预测作用,好的时间管理有利于个人取得更大的 成就,其中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观对个人的学业成就产生效应[14,1 5]。 国外主要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生的学业压力、时间态度以及短期计划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而 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我国学者则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对中学生、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 著的预测作用,时间监控观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影响显著[14,16]。这与本研究的研 究结果一 致: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影响显著。在时间管理的 三个维度中,时间价值感体现他们对时间的认知、态度,时间效能感则体现他们对时间管理 的信心和管理行为的能力估计;而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例如在 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 ;因此它体现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对时间管理付诸的实际行动,对时间的 计划和合理利用,因此能够有效的预测学业成绩。Macan(1990)等认为较差的时间管理行 为,如不适当的分配时间,是造成学生压力和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17]。 体育专业 大学生由于学习类型和学习内容繁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在学习项目上,使以身体活动为 主的运动技术成绩和文化理论成绩齐驱并进,这样才能最后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只要进行有 效的时间管理,平时就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应付各种学习的 挑战,争取到最佳的学习成绩。

3.3 时间管理对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的中介作用在讨论完美主义对学业成绩、时间管理的预测作用,以及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预测作用 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时间管理在以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时间管理所起 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批评和错误关注对学业成绩的显著影响由于时间监控观的加入 而变得不再显著,这说明时间管理中的时间监控观对父母批评、错误关注和学业成绩具有完 全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父母批评和错误关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完全是通过时间监控观起 作用的。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学业成绩,不仅需要体育专业大学生减少意识到父母是过度苛 刻的倾向,减少对错误的消极反应,减少将错误等同于失败的倾向;而且要通过提高利用和 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提高在学习活动中的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等一系列监 控活动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二是部分中介作用,条理组织化和对行动的疑虑对学业成绩的显著影响由于时间监控观 的加入而变小,这说明时间管理中的时间监控观对条理组织化、对行动的疑虑和学业成绩具 有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条理组织化和对行动的疑虑对学业成绩既有 直接作用,亦有通过时间监控观而实现的间接作用。这提示我们要有效的提高体育专业大学 生的学业成绩,既要调整做事的条理性,强调精确、秩序和日常学习工作的有序性,组织性 及条理性,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同时还要提高时间管理行为,对 时间合理计划和利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1)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中的条理组织化、错误关注和个人标准可有效预测时间管 理倾向的时间价值感,条理组织化、父母批评、个人标准和对行为的疑虑可有效预测时间管 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条理组织化、个人标准和对行为的疑虑可有效预测时间管理倾向的时 间效率感。

2)体育专业大学生时间管理中的时间监控观可有效预测学业成绩;

3)体育专业大学生时间管理中的时间监控观对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具有中介作用:时 间监控观对父母批评、错误关注和学业成绩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对条理组织化、对行动的 疑虑和学业成绩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4.2 建议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应从完美主义倾向和时间管理倾向的角度,共同提高学业成绩。 首先应从完美主义入手对时间管理进行干预,而时间管理中起中介作用的是时间监控观,完 美主义的各因素对时间监控观的预测作用有负向也有正向的:条理组织化、个人标准对时间 监控观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批评和对行为的疑虑则对时间监控观有负向预测作用。

而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对个体行为有积极作用,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个体行为有消极影响 [18];因此,一方面要发挥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19]:教师、 父母、大学生应互 相配合,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事具有条理性,强调精确、秩序和日常工作的有序性;为自己设 立较高的个人标准,为实现这个标准设定一定的目标,并力求尽善尽美地实现这个目标。另 一方面调整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自信,肯定他们的能力,少批评多鼓 励,提出合乎他们实际情况的要求和目标,为培养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提供有效途径;从而 提高时间管理,并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同时,要从提高时间监控观的角度来提高学业成绩。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提高的。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培养他们利用和安排时 间的能力,提高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以 及培养学生多以提高自己成绩或能力为目标,应是改善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适当 的干预,使大学生能够善于驾驭时间,出色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

参考文献:

[1] Frost R ,Marten P, Lahart C, & Rosenblate R. The dimensions of pe rfectionism[J].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449-468.

[2] Hamachek DE. Psychodynamics of normal and neurotic perfectionism[J]. P sychology: A Journal of Human Behavior,1978,15:27-33.

[3] Orange C. Gifted students and perfectionism[J]. Roeper Review,1997(20) :39-41.

[4] Schuler P A. Perfectionism and gifted adolescents[J]. The Journal of S econdary Gifted Education,2000,6(4):183-196.

[5] Parker W D. An empirical psychology of perfectionism in academically tale nted children[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7(34): 545-562.

[6] Parker W D. Healthy Perfectionism in the Gifted[J].Journal of Se condary Gifted Education,2000,11(4):173-182.

[7] Zi F. The patterns of perfectionism in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relationship with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personality, encouragement, and crea tivity[D].University of Georgia, Doctoral Dissertation, 2003.

[8] 黄希庭,张志杰.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 心理科学,2001,24(6):516- 518.

[9] Bruce K B,Abraham T.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 ad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1991,83(3):405-410.

[10] Therese H M, Comila S, Robert 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 orre 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 logy,1990,82(4):760-768.

[11] 佟月华,陈滢.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8),1:84-86.

[12] 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27(4):943-945 .

[13]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 ial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J ].Person Social Psychology, 1986,51(6): 1173-1182.

[14] 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 心理 科学,2001,24(6):649-653.

[15] 任泽港,柳春香,何克,范向阳.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 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5-129.

[16] 李茹锦. 不同成就目标定向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 Maean T H, Shahani C, Dnboye R 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 rre 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 logy,1990,182 (4): 760-768.

第4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教学;观察;临床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19-03

Application for 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 thinking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DU Yueliang1 WU Zhuyu2

1.Department of Neph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0,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0,China

[Abstract] As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campus to the clinical,not only learning environment changes,also it means the transition of th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as a qualified clinician,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Moreover,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vital to promote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 thinking method in a role in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Clinical teaching; Observation;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对临床往往充满新鲜感,却容易困惑于复杂的临床疾病表现,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准确地应用到临床,他们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也是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做为一名医学院校高校教师,在每年的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都在为能让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努力。临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2]。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3]。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接触患者、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必须较早得到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4]。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感悟,总结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临床思维教学方法,即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与同道探讨。

1 正确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产生

1.1 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

人类认识事物的正确思维建立在客观现象之上,首先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口,然后在观察基础之上进行思考,结合相关理论经验,得出初步想法,然后付之实践,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对照,评价对错得失,然后总结经验,循环式前进。

1.2 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缺失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工作繁复庸杂,患者病情往往瞬息万变,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正确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临床,更不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更谈不上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1.3 临床思维的概念

欲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思想。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临床思维是医生认识疾病的过程[5],正确的临床思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所获得的感性资料如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加以分析综合,最终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过程[6]。

1.4 临床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个人心得

一般来说,临床思维的基础有三个要素: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7]。其中,正确的思维方法无疑是极重要的。所以,要让医学生成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授予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显得尤为必要。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教学经历及以上认识,本人总结认为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解析

从观察临床现象入手,进而思考现象间的联系,结合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得出初步结论(诊断),再回到床边,解释临床现象,对照自己的诊疗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循环,这就是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2.1 独立认真的观察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基础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外在属性和各事物间外在联系的行为。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基础,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对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准确及时的观察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是发现临床问题的主要途径[8],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重在视触叩听。特别强调观察必须是医学生自己亲历而为,否则可能是盲目的。在临床教学活动中,要非常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独立分析的临床思维[9]。

2.2 科学思维方式是关键

思维是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述有高度抽象性事物,借助语言和文字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求精、去伪存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多种逻辑思维的结合。医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领域。临床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反映疾病的思维方式[10],临床思维必须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律[11]。临床常用的思维方式还有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强调综合性、全局性、整体性、可能性等观念,抓住主要矛盾。这些都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思考方法。

2.3 阅读是知识经验的源泉

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12],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丰富和补充知识,拓宽思路,开卷有益,对医学生来说更能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只看病,不读书,犹如航海没有指南针,是盲目的;只看书,不看病,犹如在海上漂浮,没有目的。

2.4 对照是临床诊疗的标尺

对照自己诊疗的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把临床实践与临床理论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及学习,不断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而努力。这一过程的重复,就是认识疾病、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增进能力的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切实贯彻了人类认识论的精髓,并在临床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教学应用

3.1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科学指导作用

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渗透到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13]。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指导医学生迅速融入临床工作,提高个人临床诊疗水平均起到很好的作用。

3.2 临床教学应用举例。

在讲授肾病综合征一节,本人从一例患者的诊断入手,生动而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应用,不仅让大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习了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探索兴趣。举例如下:在门诊遇到一位双下肢及眼睑水肿的患者,初步检查尿蛋白(+++),考虑为肾脏疾病,但不能确定是肾炎还是肾病综合征。进一步抽血化验,检查血浆白蛋白等,结果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血脂升高,初步符合三高一低表现,诊断考虑肾病综合征。收入院后查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4 g/d,进一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肾病综合征有原发、继发之分,并且肾脏病理类型各有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及进行肾活检。接下来就对患者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查,排除继发因素,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再次结合文献,这种类型肾病的治疗可以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下一步就是与家属沟通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3.3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显著教学效果

经过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解,一个疾病的诊疗过程得到完整正确的展现,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既掌握了临床诊疗能力,也为以后的医学事业注入了良性发展动力。

4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推广意义

4.1 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14]。这是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临床教学中的主要环节[15],也是帮助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教学途径。

4.2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及教学推广价值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效果,逻辑思维清晰,概念简单易学,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突出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应用中,一方面易于医学生学习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在临床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值得行业内大力推广。

4.3 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迫切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临床思维的培养在教科书中很少提及,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欠佳,医学知识与临床诊疗脱节,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优秀临床思维能力和高尚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重视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临床教学中传授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使医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所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综上,高等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存在诸多矛盾的问题,临床教学是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一环[16]。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鉴别一个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判断一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恰又是这一环节最为薄弱,致使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难以完成从一个医学院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17]。因此,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将临床思维培养和考核贯穿临床教学各个阶段,通过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如何培养临床思维是更关键的问题,方法很重要,本文的研究成果能给临床教学带来卓有成效的改变。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正确培养,特别是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大力推广应用,能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造就高水平的现代医生。

[参考文献]

[1] 彭奕华,许红雁. 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104-105,114.

[2] 黄利川. 探讨医学生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08,6(10):1056-1057.

[3] 范慧,徐援. 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病案,2012,13(3):58-60.

[4] 许静,范群铭,徐晓璐,等.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院学生的临床思维[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95-396.

[5] 邓毅,吴元庆,初亭. 注重医学生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85-86.

[6] 郭丹杰. 长学制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35-37.

[7] 刘春枫. 正确诊断就诊者所患疾病临床思维方法之管见[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39-240.

[8] 果磊,娄人树,苏琦霞,等. 临床研究生观察性研究能力的培养[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291-1293.

[9] 肖卫东,陈炜,杨桦. 逻辑教学在八年制普通外科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88-389.

[10] 胡静雯,李骐含.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2):22-23.

[11] 杨海力. 诊断的思维逻辑与结构化表达[J]. 淮海医药,2012,30(6):560-561.

[12] 陈清,范谦,李婧. 临床实习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 中国病案,2012,13(12):41-42.

[13]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 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4):412-414.

[14] 杨波,王丽炳,彭泳涵,等. 实习医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67-1268.

[15] 陈文韩,郭剑虹,陈锦生,等. 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 现代医院,2010,10(3):118-120.

[16] 彭侃夫,吴雄飞. 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 重庆医学,2009,38(2):227-228.

第5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信息化 体现 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仅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利用信息化的快速、高效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体现

高校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再开发,以信息传输为平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它具有收集、整合、处理、存储、传输、应用的功能。我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处招生管理系统,完成新生报到工作。

学生处招生管理系统,能充分掌握学生入学时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生源地、籍贯、身份证、准考证等个人基本信息,并能快速分班。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新生报到信息表,让新生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信息,便于班级管理。

(二)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完成每年一次的注册学籍工作,并能掌握学籍异动情况。

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位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利用学籍管理系统,能够统计各个系或各个班情况特殊的学生,如:未缴学费或休学、退学等情况,从而快速完成学籍注册工作,并准确地掌握学籍异动情况。

(三)校园一卡通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进程。

大部分高校都能实现校园一卡通。学生人手一份的一卡通便于学生生活(如打水、打饭)、学习(选课、查分、上机、图书馆阅读)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方便了学生,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利用网络QQ、飞信、邮箱、论坛、微博等平台开展各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

各系部利用飞信群、QQ群、邮箱、论坛、微博等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利用其及时性、实效性的特点实现与学生在线交流,完成班级管理、毕业生跟踪服务、第二课堂开展等工作,促进院系沟通,培养师生感情。

(五)以学生处及各系部、教务处、组宣部、团委等校内网站覆盖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点。

利用学生处及各系部网站将学生奖惩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奖助补贷工作、保险理赔等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等情况及时上传网站;教务处利用教务系统完成学生选课、查分、成绩登统、评教等工作;组宣部根据国家及省市的文件精神,开展有利于学生党员及广大同学的思想教育,开辟“红色阵地”,加强党员教育宣传;团委利用网站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大型校园文化等活动。

(六)学院办公平台对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建立一站式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平台。

学院网站尤其是办公平台软件将学院各个部门及各个工作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提供了便利,让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学院的大事小情,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所述,各大高校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为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议

(一)丰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推进高校数字化的重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及建设中更多的要植入本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知识架构体系等,而单纯地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实现工作信息化难以提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有力实施的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坚持创新,把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完善到最优化,就要在技术上和观念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比如在信息化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仅仅通过简单的数据传输是难以达到的。这就需要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者创新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三)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安全性。

信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会遇到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未曾遇到的问题。大量的信息资料和管理数据会暴露在网络上,因而,要组建优化网络管理队伍,提高软件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意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对学生网上言论及时做出反馈,旗帜鲜明地跟帖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思潮要敢于批评。

(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针对性。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适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依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在利用信息科技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中只体现学生共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郭宝增.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

第6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智能化;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15-02

落实信息化管理是保证高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前提,在管理学生信息的过程中要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信息空间,推动校园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智能化管理应用范围的扩大及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趋势,必然会促进学生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因此智能化关联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工作智能化管理的意义

作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信息的管理对于学校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近年来,各大院校扩办学规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使得学生的信息数量和信息种类快速增长。如果仍以人工方式进行学生工作和信息管理,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容易出现误差,无法保证学生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稳定、完整统一、安全可靠的学生工作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逐步步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带动了各大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进度不断推进,各大高校校园网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而作为校园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并成为高校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学生工作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方便学生更好地管理个人信息,同时以全新的方式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管理工作负荷,降低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一般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系数。

二、智能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技术的进步,为高校建立立体化、全覆盖的智能化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具体而言,智能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主要由以下管理系统组成。

1.教学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的教学和基本信息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基本信息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来更新数据库,其拥有对学生信息修改、删除、添加等的功能。同时学生进入系统后,也可以查询自己的信息,并进行一些修改操作。而课程管理是继学生管理后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指的是对学校课程信息的修改、删除、添加、查询等操作,能够管理学生的选课信息。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以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自动化、规范化、系统化为目标,主要任务是利用计算机来及时、准确地对课程信息进行删减、增加,方便学生课程的安排,为学生提供课程培训的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用户权限管理设计。教师、管理员及学生是大学生管理系统的三种主要用户,不同用户在系统中的功能权限各不相同。教师用户通过该系统能够维护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授课情况和授课学生信息,同时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员是实现该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用户,可以管理学生奖惩信息、设置培训课程信息、管理学生、教师和班级的信息。而学生用户在该系统中能够管理个人的基本信息,查看教师信息和个人信息,还能对个人奖惩信息、考试成绩进行查阅。(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的重点就是学生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具体功能分为添加学生、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查看学生信息等。管理员在管理学生信息的过程中要以管理员的角色登陆系统,教师用户在系统中可以查看所教授的课程中学生的信息,学生登陆系统后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并查看个人信息。(3)班级管理设计。大学生管理系统将班级作为基本单位,结合学生的课程要求来管理学生。管理员管理班级是实现班级管理设计的主要途径,具体功能主要涵盖添加班级、修改班级信息、删除班级、查看班级信息等。(4)课程管理。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和需要设置的教学课程,管理员对课程管理的具体功能分为添加课程、修改课程信息、h除课程、查看课程信息等。(5)成绩管理。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成绩管理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由管理员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而成绩管理具体功能可以分为录入成绩、修改成绩信息、删除成绩、查看成绩信息等。

2.学生宿舍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学生宿舍不仅是学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校园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学生宿舍管理也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基于智能化管理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宿舍管理任官或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本系统对新生办理入住,对毕业学生进行迁出,同时对上述学生的资料进行一定的编辑和存档;相关人员也可对所有学生的信息进行查询;学校财务人员可以对学生住宿期间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记录和查询,系统可以对上述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具有查看收支明细的功能。

3.智能考勤系统。学生的考勤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十分繁杂、单调的管理任务。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可以建立起智能考勤系统,实现学生考勤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具体而言,智能考勤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学生的实时出勤查询功能。在智能考勤系统下,不需要进行任何考勤设置,即可实时查询学生的出勤记录和缺勤情况。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查询班级或部分学生的出勤记录并提供详细的出勤明细。(2)基本出勤处理功能。智能考勤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对各种出勤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自动判断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上述查询功能中还可以按特定条件进行查询,例如可以输入分钟数,查询迟到时间大于此数的所有学生。(3)考核自动扣分功能。智能考勤系统能够按要求自动统计某时段内出勤应扣操行分数,方便学校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三、智能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实施建议

1.建立准确完善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虽然信息化管理技术已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大部分高校仍在采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式以实现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是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一,也给学生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建议高校建设数据唯一、可以共享的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2.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实时、准确采集学生信息是实现高校学生智能化管理的物质基础,建议高校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上述信息的自动采集。以学生的考勤信息采集为例,高校可以在教学楼或教室门口装上基于RFID技术的无障碍通道。当上课学生带着贴有RFID标签的卡片进入或走出教室时,管理系统就会记录下相应的时间。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考勤情况只需查阅记录便可统计出来。

3.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其应用价值。学生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积累归根结底是为了使用,高校要基于这些信息生成对管理决策提供有益的分析结果。例如,对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自动生成经常晚归或夜不归宿的学生名单,进而对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追踪,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因此,减轻工作量并不是学生管理实现智能化的唯一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据信息加工使数据进一步增值,从而为广大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业已成为学生管理的趋势。对学校而言,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政策、经费和人员上予以充分支持,最终建立健全与学生管理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规则和制度,以保障智能化学生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刘嘉滨.高等教学管理中智能化管理技术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2):247-249,278.

[2]骆锦程.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的智能化管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5):33-35.

第7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书院制 高校学生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ing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ode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 Reform

WANG Falong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Overview main analytical college system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this paper and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proposal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college system;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管理的改革,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新形势背景下的产物,是对学生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针对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应该在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真正发挥出“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1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相关概述

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的新型学生管理体制。与古代书院制度不同,现代意义上的书院制实质是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简称,强调“以生为本”,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并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塑造任务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最早实行书院制国内高校是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内地的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这三所高校实施书院制与取得的成效为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推行书院制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模式的借鉴。

2 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新思想与新观念不断的涌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校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在高校扩招以及收费制的实施下,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学生观念趋向于消费者观念,学生存在花钱受教育的思想,并希望获得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率的教学。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与教育环境下,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2.2 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

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实施的必要性。首先,学生管理理念落后。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过分追求学生的意志统一、绝对服从,“重教育、轻管理”的思想严重。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制约了学生多元化需求及个性发展。其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在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其辅导员流动性较强,且整体素质不高,有的高校尽管拥有相对稳定的学工队伍,但因各方面因素造成其忠诚度与归属感不强,进而对学生管理工作失去责任心。最后,科层管理缺少民主参与监督。我国高校的科层管理体制忽视了民主与监督的内容,不能适应新时展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难以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使得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3 创新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3.1 转变理念,合理设置管理机构

高校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高校管理的主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其真正参与到管理工作。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效学生管理模式,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各高校应该建立总的书院管理办公室以指导和管理各书院的管理工作,而各书院也应该建立自己的职能机构,如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以及党政工作办公室等,通过层层递进的管理机构的设置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2 加强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

为了提高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学校应该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合作,给予书院各项工作指导和建议。例如,学校教务处应该在通识课程设置上与书院的教学办公室合作,从而配置好教学资源。书院与学校的专业学院是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学校各级部门应该在职能明确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发挥出团队合作的最大效益。

3.3 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宿舍教育的功能

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是陪伴大学生的最主要生活环境。因此,在书院制改革背景下,以宿舍为依托,充分发挥出宿舍教育的功能是最好的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方法。我国高校应该借鉴香港书院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管理工作由班级转向宿舍,建立学生自主的宿舍管理模式,发挥出宿舍的教育功能。学校应该安排相应的教师入住宿舍,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面向宿舍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文化特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进而发挥出学生的才智,并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3.4 加强书院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高校的书院文化,应从书院中的人际关系、学习风气以及发展理念建设出发,突出书院文化的特色。各高校在建立书院文化时应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建立书院的院训、院歌、书院名称等,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人文精神,并不断创新文化系统,优化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建立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高校在聘选辅导员时应该遵循“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原则,从而增强辅导员的管理力量;高校还应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增强其归属感与工作责任感;最后,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增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水平,使辅导员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科学的管理学生。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高校应该广泛的应用这一学生管理模式,并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在不断优化的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培养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第8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所谓“以人为本”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才作为当今时展最宝贵的资源,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资源。无论是从企业界还是到学术界,都十分强调人本管理。对于高校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为高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如何充分优化配置“人”这一核心资源,高校的管理者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展现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高校“以人为本”管理的意义

(一)符合党的理论方针

同志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同志也曾说,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为人民提供服务,是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也是判断执政党的试金石。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曾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尤为重要。

(二)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价值判断,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关键都是在于“人”。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对象,能否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教育成功关键的所在。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不仅能让高校正确完成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能动性,挖掘教师内在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育人质量。另外,在这种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完善自我。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更为重视个人的个性发展,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价值,维护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建议

(一)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的指导思想,高校对学生管理的理念创新最重要的目的是为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理念的创新来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和教师是存在等级观念的,即教师对学生是自上而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可以说,在学生眼中,教师或管理者是绝对的权威,这使得教师、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管理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缺乏个性和主见,这与人本管理思想是相悖的。因此,在当今时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创新传统的师生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拉近师生的距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需要,发挥引路指导作用。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完善内部管理服务体系

高校内部关于学生的管理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内部管理服务体系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保障。因此,在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教师、管理层应摒弃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控制转为服务,把操纵转为指导激励,这对学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情操意志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突出当代高校的服务功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小事做起,来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大学生学生与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等的建设与管理,满足大学生基本生活方面的合理需求。再者,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激励,转变传统对学生的说教管理手法,正确运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道德激励等激励手段来突显、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

(三)变“被管理”成“自我管理”

当今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时展的中坚力量,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他们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具有自行选择和控制的意愿。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价值在于个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中创造价值。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之外,更要将其体现在实践中,转化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转变学生以往“被管理”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就是说,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自身的事务管理中来。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当代大学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是大学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在学生管理中正确应用“以人为本”思想,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9篇:对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人本化管理 教学质量 关系

[作者简介]江静(1971- ),女,安徽寿县人,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32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39-02

高等院校如何转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最适合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理念,更是高等院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大力加强对高等院校人本化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努力发掘人本化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高等院校人本管理的本质含义

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全体师生为本,将全体师生的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将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高等院校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法的出发点与归宿,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实现高等院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不但涉及面广,而且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以及高等院校各项教育改革等内容。加强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可以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1.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认清自己的角色。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实践服务本位思想,才能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服务本位的前提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通过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管理人员转变为服务人员,自觉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尊重和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从本质来讲,高等院校管理既具有管理的职能,又具有服务的职能,因此,管理人员既是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又是高等院校的服务人员;既参与高等院校的管理,又参与高等院校的服务,主要工作就是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

2.通过多种方法实践服务本位思想。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调查、倾听等各种方法,全面了解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了解存在于全体师生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不断创造条件来满足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高校活动的动态管理。同时,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还要努力转变管理方式,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对全体师生的理解与尊重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方式关爱师生,从而使整个高校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高等院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尽量将管理过程去行政化,切实简化各种程序,真正提高办事效率。

3.严格组织纪律与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认识到人本管理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创建一个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高等院校可以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完成对教学计划、过程、质量、考试等多项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实施人本化管理还是一个激励管理的过程。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优秀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成果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从精神、物质上激发教职员工参与教育教学与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各种创新实验活动。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努力实践人本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创建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1.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管理人员除了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外,还要健全保障制度,认可教师的劳动成果。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除关心基本的生活条件外,更多关心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劳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大力加强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必须在人本化管理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为高校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科研等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要认真关注教师的创新教育活动,关注教师能否通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还要尊重教师参与教学的权利,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在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外,还要关注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启发,能否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制度既要促进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教师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专家评审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也不宜使用固定的形式,而要努力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与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在学生的评价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优质教师资源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大力加强人本化管理,培养丰富的优质教师资源,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注入活水,搞好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四、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

1.建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在人本化管理之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真正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关爱。当代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一代,和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有着更强的参与意识,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强烈的选择、决策与控制的愿望。为此,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生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2.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必须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高校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在体现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切实拓宽专业口径,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逐渐建立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专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高校和教师还要认真安排大学生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高校和教师要听取大学生关于课程方案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在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整体部署,并按照课程方案设计稳步进行。为保证课程方案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方案既要满足课程安排的内部逻辑,又要在分析形势发展的前提下更新课程内容,分析课程是否能够满足专业连续发展的需要,从而不断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此外,课程方案的设计还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考虑可行性,在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安排一些选修课,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4.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课堂是我国大学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课堂评价体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改进。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高等院校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充分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行人本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段宝岩.大学之道 以人为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