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型经济范文

服务型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型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型经济

第1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目前,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问题是,建设公共服务政府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关系。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始终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从这次宏观调控的初步实践看,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运行机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都明显地反映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实质性地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下一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客观要求。

一、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前提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要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1、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针对传统体制的各种弊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各级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经济建设的主体。历史地看,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在于,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继续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次宏观调控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当前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相联系。例如,虽然大部分商品市场和一般的要素市场都已放开,但政府对资金、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主导权,土地的非市场配置仍然高达70%左右;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投资主体的角色;在财政支出方面,各级财政支出的40%左右仍然投向了竞争性行业,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在行政审批权改革方面,这两年政府虽然大幅废除行政审批权,但某些重要审批权控制的更严,甚至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从这次宏观调控反映出的问题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1)各级政府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尤其积累和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

(2)政府主导经济造成了低成本扩张,也造成了土地和资本价格的严重扭曲。

(3)政府主导经济事实上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它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使经济效益总体低下。

(4)政府经营城市、招商引资,导致权力寻租盛行、市场信用缺失,严重影响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5)政府单纯地追求GDP增长,严重忽视社会发展,造成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由此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已经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挑战。

(6)政府直接掌握土地等大量经济资源和部分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权力,使腐败问题不仅难以得到解决,而且使集团性、机制性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发展到今天,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解决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快政府改革。

2、我国已进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时机和条件从总体上说已基本成熟。

(1)从市场主体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我国60%的GDP和70%的新增就业都是由民营经济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经济既不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也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

(2)从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看,尽管各种制度和市场尚不完善,但是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政府主导经济不仅妨碍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的形成,还会严重影响市场信用和市场秩序的建立。

(3)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外贸依存度2003年已经达到60%左右,成为继美、德之后进出口总额的第三大国。我国吸收外来投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外商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主导经济,不利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不适应全面开放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通过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一些,不仅会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而且会对我国下一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转轨大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要尽快地实现从经济建设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转变

经验证明,有效地发挥政府经济职能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问题在于,在实践中,我们误把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直接参与投资、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直接参与资源分配等同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性的公共服务。

1、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所谓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保障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向所有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运行必需的经济环境等软件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例如: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三,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四,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前三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软件服务,第四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硬件服务。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硬件,相对地忽视了软件的提供。因此,政府应当熟悉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规律,提高公共机构的服务质量,把政府经济工作的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到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方面上来。

2、政府是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直接的建设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成为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主要生产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很高。2002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有47.76%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的很大部分也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国家审计署对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效果的审计表明,在被抽样审计的526个项目中,有四分之一的项目没按建设责任书或计划完成;在建成的320个项目中,有32个基本未投入运营,18个长期处于试运营或开开停停状态,另有69个运营项目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供水项目的实际能力甚至只有计划能力的3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但由于在相当多的建设项目中,政府既是提供者,又是建设者,没有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因此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有些地方在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中,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因此下一步的改革,应当在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化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打破行政垄断和国有垄断,让各类企业参与这些经济性公共服务的生产,使其成为生产主体和建设主体,尽快改变我国基础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改革严重滞后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我国仍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通过改革不断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已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尽快实现以GDP为中心向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为中心的转变

1、制度创新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制度创新对转轨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世界银行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出,政策性风险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最关心的主要问题,政府仅仅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就能使社会新增投资的几率提高30%以上。GDP增长很重要、资本也很重要,但是保持GDP稳定增长和引进资本的制度环境更重要,更具有稳定性。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年改革、尤其是政府改革的滞后状态,也反映了我们对改革的热情远不如追求GDP增长指标那样高。下一步,以改革为主线,使改革在多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会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2、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改革上,为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政府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对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转轨时期,政府能为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直接投资,而是制度性公共服务,但这个公共服务又常常被忽视。客观地说,严重短缺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为什么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不大,人们对国企改革有种种议论和不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至今为止尚未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方面有所突破。我们知道,经济转轨中明晰产权、保护产权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的核心问题。由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不仅国企改革受影响,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影响。再比如,为什么“圈地运动”愈演愈烈,根源在于我们尚未作出一个较为合理和完善的土地制度安排。中央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并未全面落实。正在讨论的《物权法》草案却仍坚持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不能作为农民的物权抵押。此外,土地市场和征地的补偿制度还没真正形成,70%左右的土地仍是行政批租。仅从以上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两个方面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不在改革上下功夫,我们就难以不断地为企业、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性公共产品。由此,经济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不断增加,政府自身的行为也严重扭曲。

第2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近期,在听取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明大势、看大局”至关重要。总的判断是:“十三五”正处在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节点。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是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十三五”规划重在把握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基本走势

从国际经验看,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由之路。2015-2020年是我国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6年,能否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短期内的稳增长,而且对实现中长期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1、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我国已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未来几年,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趋势,加快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升级,将决定我国的经济竞争力。目前我国生产业占GDP只有15%左右;相比之下,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国,德国生产业占GDP的比重在45%~50%。建议:“十三五”要把我国生产业比重从15%提高到30%~40%。

2、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的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城镇化红利”仍是“十三五”扩大内需的突出优势。我国正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十三五”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4.77%,估计未来几年仍会以年均1~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达到60%左右。“十三五”时期加快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升级,意味着有近4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意味着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性突破。这将为现代服务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3、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大趋势。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接近40%,预计到2020年占比将提高到45%以上,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能达到50%以上。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预计消费总规模有可能从2014年的30.7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45~50万亿元。

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应为 “十三五”的约束性目标

从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看,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十三五”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实现这一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1、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尽管服务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比,现代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尤其是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成为突出矛盾。

(1)服务业滞后带来结构失衡的矛盾。2015年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1.6%,但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服务业相对滞后,服务供给短缺,导致“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不断凸显,客观上加剧了投资消费失衡。(2)服务业市场开放严重滞后。过去36年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工业开放,服务业虽然也在放宽市场准入,但某些行政垄断尚未打破。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教育、医疗、通讯、金融等领域;(3)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占外贸比重12.3%。这一比例远低于2013年全球平均19.6%、美国22.1%和印度26.5%的水平。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2、“十三五”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1)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未来几年,加快投资转型,扩大服务消费需求供给能力,服务业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是有可能的。“十三五”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5%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50%,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2)生产业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十三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生产业占比力争实现倍增;(3)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测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就需要服务业增长年均在10%左右。为此,应把服务业实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作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标;(4)服务业规模实现再倍增。2008-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13.1万亿元提高到30.7万亿元,扩大了2.3倍,实现了规模上的倍增。如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更大一点,使服务业的增速再快一些,“十三五”实现服务业再倍增不是没有可能。

3、形成服务业主导新格局牵动影响转型发展全局。(1)形成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2)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将吸纳新增就业1000万人左右,成为吸引就业的主要渠道;(3)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常态。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将为创新创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4)形成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主导格局基本形成,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将不少于4亿人,服务业就业比例有望达到50%,由此将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5)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服务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低,可以有效地摆脱重化工业的路径依赖,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如果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能源消耗量将下降14%左右,SO2将减排18%左右。

实现服务业主导转型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十三五”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政府的活力,进一步形成推动转型创新的合力和动力。

1、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开放。我国服务业发展不缺市场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重点在于激活社会资本。把破除行政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尽快放开服务价格管制;改善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业市场环境,促进生产业大发展。

2、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十三五”从服务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强国,重在加快服务贸易开放。(1)把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作为“十三五”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2013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达到20%,我国服务贸易在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仅为11.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建议“十三五”即到2020年,服务贸易总额要超过1万亿美元,占外贸比重提高到20%;(2)把加快服务业开放作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点。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需要确立两大战略目标:一是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新机遇,扩大服务贸易比重,初步实现建设服务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二是以生产业“走出去”为重点带动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初步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的新格局。建议把握服务业市场开放的主动权,推进国内自贸区“提质扩容”,以促进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以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为重点形成国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到2020年,服务贸易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3)把教育、医疗、健康、金融和文化娱乐作为加快服务业开放的重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第3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关键词】服务业 经济转型 格局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服务业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14年,全年GDP增长7.4%,而工业增长7.3%,服务业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2%,创历史新高。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服务业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一个历史汇点。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适逢全球以能源互联网革命为重要特征的工业3.0、以制造业数字化革命为重要特征的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能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提升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业的发展水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人口城镇化释放生活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人口城镇化是生活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国际经验看,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我国2013年只有53.73%,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而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2%左右。2015-2020这6年,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意味着到2020年将有近4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这将为生活业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的重要时期。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万亿元,估计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5-50万亿元,有望实现消费规模的倍增。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可能提高到40%-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能达到50%-60%。

把握服务业主导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权

“十三五”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既可以形成6%-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继续坚持工业主导、投资主导,不仅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还会助长投资消费失衡和全面的产能过剩,加剧经济领域的矛盾和风险,并给中长期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我国要在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需要加快投资转型,扩大服务消费需求供给能力,力争“十三五”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5%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50%。

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后,我国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长10.6%。应当说,自2001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占GDP比重后,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这4年外,13年间有9个年份服务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初步测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就需要服务业年均增长在10%左右。建议把服务业实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作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标。

服务业规模趋于再倍增。2008-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13.1万亿元增长到26.2万亿元,实现了规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继续保持这个速度,甚至略低一个百分点,即年均增长速度为8%-9%,我国服务业规模有望从2013年的26.2万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47.3-51.1万亿元,与再倍增(52.4万亿元)的距离已经很小。在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服务业规模再倍增不是没有可能的。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破题结构性改革

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到了关节点。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未来1-2年,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推进结构性转型,不仅对缓解短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十三五”的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

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发展不缺国内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从实践看,改革停留在放松管制上很难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大形势。这就需要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思路,以尽快实现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的全面放开。把破除行政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在加强服务业领域反垄断的同时,尽快放开服务业领域的价格管制,以形成市场决定服务业领域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的占比为6%,仅为货物贸易占比的1/2。2013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达到20%,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仅为11.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建议推进国内自贸区“提质扩容”,以促进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形成国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未来5年服务贸易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至20%。

从多方面破题结构性改革。尽快启动消费税改革,并明确作为地方主体税种,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成为创造市场环境的主体、公共服务的主体;财税体制改革在“放水养鱼”上要有更大力度,为激发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活力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预期,可以考虑对小微企业设置更低的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所得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形成小微企业的自动减税机制;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从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看,调整教育结构迫在眉睫,要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门槛,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的比例。

以深化政府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结构性改革涉及到政府理念的深刻变革,更涉及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的调整。这就需要继续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建议尽快把建立公益法人制度提上改革日程,形成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联动改革方案,形成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新体制。

第4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工业化、服务业、货物贸易、商业存在和生产贸易等。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决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其他因素紧紧围绕着工业化这个基础性因素存在和发展,进一步理清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明确各因素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深层次上认识服务贸易,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服务贸易依托服务业而发展,是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如美国在电信、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业、印度和爱尔兰在IT服务外包、法国和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等方面,根据本国工业化或依托别国和地区的工业化状况,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的服务贸易类型。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类型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

货物贸易结构调整能够增大服务贸易数量、质量并引导工业结构调整。一国货物贸易结构体现了该国工业化水平和类型,货物贸易的技术含量影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是货物贸易中产生最大服务贸易规模和最高技术含量的类别。我国货物贸易中三资企业占半壁江山,且主要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但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我们却难以获得。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变货物贸易结构,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将在引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贸易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生产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直接为工业化服务,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生产贸易也制约着消费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带动消费贸易的发展,推进消费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反之消费贸易的发展,又会引导生产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提高其水平。另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提高工业化发展速率,促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商业存在能够提升工业化水平。商业存在是目前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商业存在的发展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商业存在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商业存在对于弥补国内产业、资源和市场不足,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利润,促进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提升工业化水平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并可带动其他服务贸易模式的出口。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仍有20倍左右的巨大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服务业、货物贸易、生产贸易和商业存在是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些基本因素又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方向,其他因素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其进程。

二、流通规律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WTO的划分,服务贸易有12个大类、160多个小类,在众多类别中如何下手?万事从源头抓起,关键是找出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律,抓住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战略基础、支撑作用的一类或几类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带动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们在分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因中阐述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工业化促进服务发展成为产业,工业化也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现代化,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大流通引发的。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是现代化大流通,现代化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根本保障,研发成为了先导力量,从而构成了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支撑。可见,在市场经济中,流通规律在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所谓的流通规律:即体现为以流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组织能力。流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社会生产组织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美国经济的强大并充满活力主要是来自于流通先导型经济,强大的流通能力不仅带动了美国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还使美国经济在全球配置中获得巨大利润,并掌握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美国GDP占全球的3%-4%,美元在全球的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为62%,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占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分布达66%。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不仅在于生产多少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得到多少份额。全球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美国占2/3,美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排在前列,在世界知名品牌中美国占2/3。

俄罗斯服务业占GDP的60%,其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拥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冷战时期建立的发达交通网络、较完善的物资储存和分拨系统所形成的大流通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005年,我国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是GDP的4.4倍,“十五”期间年增长12.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元,年增长14.6%。生产资料交易总额达14.2万亿元,年增长15.5%。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规模中,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而美国国内物流成本为5%-6%,国际物流成本为l0%-25%,国内外综合成本为9%左右,我国是美国国内物流成本的4倍左右,国内外物流综合成本的2.3倍。此外,第三方物流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营业额的5%,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成本高且效率低、库存量大、资本周转慢等问题。流通不仅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大流通不仅是生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服务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化大流通产生的流通速率的提高,使企业到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自发向生产大规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对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高要求日益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迅猛发展。2005年,麦德龙和宜家集团的销售总额超过了我国100强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麦德龙集团在28个国家拥有544家商场,在国内没有仓库,完全靠第三方物流;宜家集团在34个国家开设了商场,在54个国家定牌采购,在9个国家拥有36家工厂,在16个国家设立了28个物流中心,海外业务占集团利润的92%;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就有108个配送中心和3000个分店。

大流通孕育大的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又加快了大流通的现代化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生产社会化分工就缺乏动力,研发缺乏环境,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受限,社会化大生产难以真正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也难有大的突破。而没有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的保障以及研发的引领,流通现代化就难以为继。优先发展现代化流通,可以引发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整个服务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研发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流通是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和集团化生产的关节点,也是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动力。

流通业的现代化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流通业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引发了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和企业的分工向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还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要向分工更精细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反之,这种分工和组织形式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经济进步,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于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在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流通,流通也是解决市场速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认识流通规律,遵循流通规律,利用流通规律,发挥流通规律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理解服务贸易、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极其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就是流通能力的竞争。应把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上升到政策的层面去推进,作为商务领域的中心工作去抓,形成以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引领的现代化引领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

三、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主要是以物化的产品为核心而展开,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主要是以无形的社会生产分工和消费供给方式为核心而展开。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是围绕着产品的质量、价格等而制定,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则应围绕着以社会化大分工为前提,以发展大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为目标,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现代化组织供给方式为核心等而制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在于,货物贸易针对的是有形的物,服务贸易针对的是无形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供给方式。

我们在促进以产品为中心的货物贸易时也强调抓大企业,而实际上关注点、政策着力点主要还是在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上,对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很少涉及,对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也很少考虑。国家通过行政力量促生了一些生产型大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使生产组织方式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迈进了一步,但就整个市场来说这种做法对改变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作用是局部的、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动力在市场,市场是动态的,市场运行的速率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在速率低的市场运行系统中,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势难以全面发挥,因而促成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产生的动力不足,这是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把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作为商务工作的重点,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中心由抓产品转向抓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着力点放在抓流通渠道和流通企业上,放在促生产性和消费性流通并进上,将真正进入商务工作抓企业的实质阶段,并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实际工作。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美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也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大流通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效益,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速加快,企业和产品大量涌向世界,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经济实行跨越发展,不同于美国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通过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的变革加快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力,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制造商品向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上转移,从根本上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以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整体发展全面协调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工业、农业发展同时并举,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高位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走出一条中国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抉择

战略是关于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实施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大流通带动战略),这是根据战略的规定性、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构成战略基本要素的要求等综合考虑的抉择。加深对大流通带动战略基本构成的认识,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这种战略抉择的科学性,把大流通带动战略落在实处。

(一)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就一事物在全局事物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其在全局中的位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全局战略的不同、一事物发展程度的不同等决定了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我国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谐和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和贸易结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所处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又存有巨大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决定了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促进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定位。

(二)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战略成败的关键。战略选择应以战略定位为前提,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从而能够顺应规律,利用规律,驾驭规律,推动事物科学发展。大流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选择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从总体上解决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超越战略。一个战略能否称其为超越战略,关键是看该战略的动力性质,大流通带动战略就是从本质上解决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为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足够推动力,使战略超越成为可能。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导向战略。我国存在着内需不旺、产业和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大流通带动战略解决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在深层次和大范围上启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充分利用和有效协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引导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加快转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均衡战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不均衡。大流通带动战略不仅作用在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而且也作用于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不仅考虑到服务贸易的国外发展,而且也考虑到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基本建设支撑;不仅要解决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要解决服务贸易各类别协调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战略方向和目标

战略方向和目标就是战略集中指向的方向和目标。在战略筹划和实施中战略的指向不是散射和无规律的,而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方向就是通过把发展服务贸易、拉动服务业、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等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几方面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战略方向,战略总目标即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四)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在战略整个空间进行的力量分配,以及力量分配后形成的战略态势。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战略布局以全球作为其战略空间,战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因此,战略布局中战略力量的使用、分配一定要在空间上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心、重点。大流通带动战略的布局是以我国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为重心,以建立国内外大流通渠道为重点,向我国中西部和全球有重点地扩延,通过基础性、推进性、助推性、保障性4类工程的部署,实现国内外整体布局。

(五)战略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若干个战役逐步完成,确定具有战役性质的4类服务贸易工程,是实现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举措。基础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根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力量;推进性工程是在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方向选择的工程,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助推性工程是对推进工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力量;保障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有效实施的源泉。本文作者曾提出的15个战略工程,仅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部分任务,大流通带动战略4个工程形成的是开放体系,应根据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程进行适时调整。

(六)战略阶段

战略的筹划和实施通常要划分阶段,以利于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各方面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一个战略阶段通常为3-5年。战略划分成阶段,但各战略阶段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战略实施中战略方向和目标通常是不能改变的。大流通带动战略阶段的确定主要考虑: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五年规划相同步,与服务贸易发展周期相一致,与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制定和调整期相衔接。为此,确定5年为服务贸易发展一个战略阶段比较适宜。

(七)战略规划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规划较之计划,具备了许多战略的特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实现,首要的是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方式对服务贸易工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筹划,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是服务贸易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能否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

一个好的规划会以其科学的前瞻性、整体全面的筹划性、内外部的协调性起到对商务工作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个好的战略,不等于就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如果没有一个与战略相配套的好的规划,再好的战略仍可能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关键是对制定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以及对服务贸易战略和规划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选择之后的又一次创造性活动,战略规划较之战略不同的是它直接指导实践,是战略到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由此,战略规划的制定对我们的实践及其领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我们制定规划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赋予了新的要求。

第5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关键词:KIBS;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金融危机下北京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下面运用SWOT对北京市KIBS进行分析:

1.优势。北京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丰富、密集。KIBS是“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导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根据比较优势原则,KIBS在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优先发展。北京聚集着我国众多的著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我国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全国科技辐射能力最强的地区,科技人才拥有量及培养力度为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北京的服务业较发达,是我国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地区。2007年、2008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71%、73.2%,2009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2%。

2.劣势。由于自然资源、环境等约束,北京工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而KIBS与制造业具有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KIBS从制造业中实现衍生、分化,依托制造业扩大市场需求。自身制造业规模较小是北京发展生产业最大的劣势,使北京KIBS缺乏一个重要的内生推动力。

3.机遇。我国现阶段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对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向自主创新性的转变。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科技中心,应率先实现这一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将为北京市发展KIBS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北京KIBS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天津滨海新区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特区”。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其KIBS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4.挑战。北京发展KIBS的挑战来自其他城市和区域。从全国范围看,北京KIBS主要面临来自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竞争。2009年3月25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致力于建设我国的金融中心,必将在金融资源和机构上与北京形成争夺。此外,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吸引外资等方面也会与北京竞争。从全球范围看,随着金融、通信等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北京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纽约、伦敦、东京以及香港等城市的竞争。

二、金融危机下北京市KIBS的发展对策

1.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北京经济产业结构,积极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设北京KIBS必须进行的重点工作。只有在地区生产总值逐步增长的前提下,北京KIBS的建设才能有良好的基础、落在实处,才能扩大现代服务业总量、缩小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

2.合理分布产业链中各行业业务。认真研究产业价值链的业务构成,促进各行业的业务细分,增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相关业务的关联性和功能性,推动产业价值链中相关业务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3.促进各类服务业企业协同发展。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业的发展又主要依托集群化。因此,各类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和强调遵循交叉融合、专业化协同发展的潮流。

4.全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政府在KIBS里面,应该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其核心问题是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第一,打破KIBS中普遍存在的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有序推进北京KIBS的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第二,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对各个行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并形成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5.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有效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有序地扩大KIBS对外开放,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吸引外资,以此来增强北京KIBS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开放,加快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鼓励有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特别是大型的KIBS到国外拓展市场业务。

参考文献:

[1]魏 江 胡胜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范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34.

[2]颜廷标: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8.

[3]邓丽姝:北京发展生产业的SWOT分析和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2007(9):55,56.

[4]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7):94,95.

第6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一、高度统一思想,营造工业兴县氛围

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服务工业兴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提高全局上下对“工业兴县”的认识,我们在局党委内高度统一思想,形成了服务工业兴县,扶持工业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共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我为工业兴县做什么的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内宣传工业兴县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部门形象”的观念,用实际行动为工业兴县做贡献。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工业兴县战略上,在全系统营造了浓厚的服务工业兴县氛围。

二、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我局以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优化用地环境。一是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承诺书,并通过媒体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二是制定了企业安宁日制,严格控制本单位到企业检查次数,杜绝乱收费行为。去年3月份,一个用地单位反映本系统有一名职工收费800元未开票,经调查核实后,我局责令该职工退出所收费用,并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出台了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要求机关股室、局直单位和国土资源所在受理企业用地申请后,2日内完成用地初审,5日内完成面积测量和地价评估,需要上报省、市审批的,在20日内完成各项用地材料并上报;不需要省、市批准的,20日内完成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去年10月份,一私企老板王某,因急需大量资金周转,想用土地使用证办理抵押贷款,我们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在认真审核资料后,于1个工作日内为其办完了土地他项权利证书。四是实行跟踪服务责任制,把每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落实到局领导、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层层抓好跟踪服务工作的落实。大部分用地单位在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的过程中,除签字盖章外,其余的工作全部由我们来完成。

三、利用部门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

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离不开土地。我局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充分利用国土部门管地和供地的优势,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各乡镇国土所通过开展建设用地清理,选择了一批开发程度高、利用条件好的闲置用地,广泛供地信息,引进企业开发建设工业项目。20__年,我县开发利用闲置土地18宗,面积330亩,其中,有12宗土地,面积270亩,用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第7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一、项目区概况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007~2011年,国家共批复我县65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到目前,全县按照规定的“六个一”要求建成65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其中正常运转的有39个,配备了65台抽渣车、65套维修工具及检测设备,有95名持证技术员。近年来,服务网点为沼气农户解决沼气故障和疑难问题2569个,免费整改病池、废池1482口,维修沼气灶具1236台,为1613户更换管道和小配件,较好地解决了广大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村级服务网点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1、组织形式和领办人员

我县村级服务网点都是按照农业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每300—500户建立一个服务网点,是沼气服务体系的最基层组织,业务工作由县能源站指导、监督和管理。每个网点配备了1名以上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作为网点服务人员。网点分为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技术服务型。领办人员为沼气技术员,网点既承担建池任务,又为沼气农户提供后续服务。优点是服务人员有沼气建设技术优势和经验,加上平常建池,有一定工资收入,队伍比较稳定。缺点是由于大部分时间忙于建池,上门服务的主动性、经常性不够,服务有效性不强。另一种模式是单纯服务型。领办人员为当地有经营头脑、热爱农村能源事业的村干部,网点基本设在村部。网点不承担建池任务,只负责对沼气农户的技术咨询、日常管理使用常识传授和后续维修服务。优点是服务及时性、经常性较强,加上采取的是多种经营,网点运行维系相对稍好。缺点是服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相对较差,服务的内容和能力没有前者好。

2、资金来源和费用收取

服务网点启动资金均采取由县能源站和领办人员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能源站给网点配备沼渣沼液运输车、维修工具、检测仪等相关服务设备和工具,并赊给网点部分沼气器材和配件,网点领办人员自筹门面和流动资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费用收取上,都只收取更换的零配件材料钱,很少能够收取到服务费。

3、网点管理

县能源站负责对网点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服务章程和规章制度,公布了投诉电话、收费标准和材料价格,对网点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网点进行检查指导。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泾川县在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投入、机制、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体系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大。国家虽然对服务网点提供了必要的服务设备和工具,但没有服务经费,目前绝大多数网点都是以建带养,没有向农户收取费用,一旦没有建设项目,技术队伍即会流失,后续服务也将很难保证;二是经济来源少,生存困难;三是服务内容不宽,制度落实不到位;四是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在加大沼气后续服务项目支持的同时,政府应予以一定的财政保障,做到有人管理、有钱办事;相关部门应按照“专业管理、官助民办”的模式,对乡、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站点实行垂直管理,履行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现场操作、实地培训、配件销售、信息反馈等职能职责。

2、网点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服务整合,增强市场生存能力

服务网点可以考虑交由沼气生产工、乡镇农技服务站或农村日杂商店经营。沼气生产工熟悉农户的基本情况,具备较为系统、全面的日常管理、科学使用和综合利用的知识,是最佳人选。乡镇农技站与能源站业务相关,相互之间协调沟通配合容易,也是合适人选。农村日杂经营的内容与沼气配件有关联,经销商只要对其经营人员稍加培训相关的知识,就能很快掌握沼气后续服务技能。同时,为保证市场生存能力,后续服务针对不同情况,必须收取合理的材料费和服务费,切忌无偿服务。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服务技能培训

要物色年轻有文化、热爱沼气事业的人员从事后续服务。同时,对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日常管理、科学使用和综合利用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

4、完善制度,提高效率

进一步加强沼气后续服务站点建设,做到有服务人员和门店、有服务制度和服务承诺、有开展服务活动记录;规范服务行为,坚持持证上岗,杜绝乱收服务费;购置和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安装假冒伪劣配件,切实做好建池管理、使用维修、综合利用等仝方位服务。

第8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市支行出国分理处一名普通的综合柜员超过成功。首先要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飞扬,共铸优质服务品牌。

一滴水要怎样才能永不干涸?这个问题曾经让年少的我想了许久,直到参加工作后的一天,大家一起作智力测验,一个朋友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的心狂跳,因为让我困惑多年的答案呼之欲出,我假装不太在意,可全部精力都在等待那个正确的答案,大家猜了很多可是那个朋友始终摇头,最后大家说是不是你也不知道答案呀!那朋友淡淡的说;“其实答案很简单,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这就是我等了多年的答案,而在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了,不论是沧海一粟还是浪花一朵,都必须有他的承载。一个人也一样,永远不可能单独存在,只有在一个集体的依托下才有可能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有幸在××分理处这个年轻的大家庭里生活工作,每天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走进自己的人生舞台,我不是优秀的歌者或舞者但我在为我自己而活着,有价值的做人就是我的初衷。用青春去谱写人生最美好的过程。我的同事们大多和我年轻相仿。我们每天用计算机键盘绘出了满天霞光,用算盘珠拔落了万颗星辰。每天记账,结账,做传票,写账簿。虽然没有赫赫显目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们尽心尽力,忠于职守。我们用这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工作勾画出生活的轨迹,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金融市场的陆续开放,外贸银行大量进入,我国金融机构之间及国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谁拥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谁就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要想在同行业站稳脚跟,服务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好服务呢?人们往往把服务理解为态度,即态度好=服务好。其实不然,服务有其更深刻的内涵。服务——应把它看成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记得诗人徐志摩有一首着名的诗叫《再别康桥》,其中有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其实我们的服务应该达到诗人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境界,或许那是非常理想的境界,实现起来很难,但我和我的同事们将不断努力,向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完善服务体系、全程跟踪服务,全面进行客户渗透。例如: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基金销售火爆的契机,大力营销个人网上银行,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认真讲解。仅仅八月,我们分理处就销售出了××个客户证书。柜面压力大。很多琐碎的u盾下载和客户解释工作,我们没有丝毫烦躁与怠慢,认真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其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从而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与好评。使我们分理处个人网银客户激增,个人网银u盾客户也迅猛增加。缓解了客户在柜面排队等候的现象。促进了电子银行业务“大提速”,有效的分流了柜面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的工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为我们工行的事业发出一份光,一份热。我作为前台岗位一线员工,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已。充实自已。提高自己。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用几年来在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同志,工作中有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会细心的互相予以解答。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要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然,优质服务不仅仅包含这些,更重要的是凝结着一种先进的文化。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想客户所思,急客户所需,办客户所盼,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要求,让客户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最终归宿。

第9篇:服务型经济范文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制作预报是今后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现代化气象预报业务的基础。数值预报的发展与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性,要求数值预报模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较细的物理过程以及预报时效等,而这些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是现代气象预报业务的主要工具,高性能计算机则是数值预报业务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平台。

数值预报发展迅猛

1982年2月16日,我国第一个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简称B模式)在中型计算机上建立并正式投入业务应用,结束了我国只使用国外数值预报产品的历史。1991年6月15日,我国第一个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称T42)在CYBER大型计算机上建立并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这一系统的建成使我国步入了世界少数几个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先进国家行列。

近些年数值预报又有了大幅进展,2005年12月14日,首次建立起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GRAPES全球同化与中期数值预报系统,它将成为我国新一代的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升级的基础,为改进我国国家级的指导预报水平和增强对国家安全需要的全球预报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在气候模式系统方面,我国也建立起了由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模式及其耦合的海气耦合模式、区域气候模式组成的气候动力模式系统,已经成为制作季节和年度气候预测的重要工具。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支持。

1991年6月,在CYBER大型计算机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称T42);

1996年5月,在Cray-C92系统上建立了区域台风路径预报系统;

1998年,在Cray-C92系统上建立了核污染扩散传输模式系统;

1998年6月,在IBM SP2系统上建立了北京地区中尺度模式系统;

2007年8月和2004年9月,在神威I系统上分别建立了华北地区中尺度模式系统(HB-MM5)和NMC中尺度模式系统;

1999年,在Cray-C92系统上建立了森林火险气象条件预报(模型);2004年9月,在IBM SP系统上建立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

2000年3月,在神威I系统上建立中期集合预报系统T106L19/32成员;

2001年6月,在神威I系统上分别建立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2002年9月1日,在IBM SP系统上建立了全球T213L31全球中期分析预报系统(简称T213);

2004年6月,在IBM SP系统上建立了紫外线等级预报系统及全球台风路径预报系统;

2005年,在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建立了海浪数值预报系统;

2005年12月,在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建立了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2006年4月,在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建立了Grapes_Meso模式系统。

气象服务走向深入

目前,中国气象局高性能计算机有以神威Ⅰ系统、神威新世纪集群系统、IBM SP系统、IBM高性能计算机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总峰值能力达23TFLOPS以上。神威I系统在建设后,主要承担MM5、集合预报、空气污染、台风路径等气象业务模式,目前只承担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的任务,拥有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金属所、总装29基地、上海药物所、医科院药物所、北方计算中心、中国石化集团等60多个用户。

IBM大SP系统是上一代数值预报系统的业务用机,主要承担T213、HLAFS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目前承担的是天气、气候的科研任务。IBM小SP系统则运行气候资料数据库和科研等业务工作,随着业务模式移植到新的计算机系统上,整个系统的利用率逐渐下降。

神威新世纪32P、32I系统分别承担的是青海、武汉MM5的业务模式,以及IPCC任务、CAM、REGCM等科研模式。其系统利用率整体情况比较平稳,由于承担了IPCC气候变化预估任务的作业,对磁盘的需求很大,磁盘空间比较紧张,使用率超过80%。

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目前主要的天气气候业务科研模式的重要基础平台。系统共有446个用户,系统磁盘和CPU使用率都比较高,CPU利用率今年平均为48.68%,磁盘利用率超过70%,承担的应用有:

业务模式系统,包括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和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常规观测资料处理、全球数值预报T213模式、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MM5、台风路径预报系统、区域数值预报GRAPES模式、亚洲沙尘暴业务系统、环境拓展模式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包括:海洋资料同化、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海气耦合模式季节预测。

准业务及重点科研项目,包括T639和T213全球集合预报、WRF区域集合预报、T213台风集合预报、人影指导预报、海浪预报系统、精细指导数值模式和专业服务模式,IPCC未来气候变化评估,沙尘暴、紫外线等大气成分数值准业务模式。

科研模式,包括风能资源评估方法试验、CCM3、Regcm3、GRAPES等科研模式。

在现有使用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用户数和资源使用率最高,而神威I系统由于所有的业务已经移植到新系统,CPU利用率下降最快,维持在3%以下。

从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的发展进程来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数值预报系统基础平台,每一次数值预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都有与之匹配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支撑。

运行速度将大幅提升

气象应用一直是高性能计算机使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007年6月的全球TOP500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中有19台是主要应用于大气科学和气象预报。而国内的银河、曙光、神威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对于气象应用也有很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