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行业信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通过对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失信行为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了国家在建筑市场领域建立并进行信用体系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以推动和加快信用建设步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形式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但无论市场交易行为的形式多么复杂,形象和种类多么繁琐,它都必须遵守一项基本原则,即信用原则,否则,市场交易行为就都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我国建筑市场涉及面广,交易额大,可变因素多,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使得建筑市场信用关系严重扭曲,导致信用缺失行为屡屡发生。而信用缺失行为的主体往往就是建筑市场的主体,并且可能发生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经济损失。
1失信行为原因剖析
1)思想观念层次的原因。信用观念淡薄,社会信用基础脆弱是建设领域中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缺乏是历史和体制造成的转轨时期的一种伴生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逐步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改革的进程,信用意识,信用观念没有根本形成,由此出现信用约束的真空,致使信用问题突显出来。2)机制层次的原因。建设领域信用危机有着深刻的机制上的原因。市场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活动,实质是市场主体基于其利益需要而实施的客观行为。但是,在市场交易行为掩盖下的这种利益关系却缺乏一种能够从利益上来制约的利益机制,失信者得到利益远比其守信划算很多,不讲信用得到的收益超过了付出的代价(法律惩罚和道德谴责),益驱动造成了信用环境恶化。3)法制建设层次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建立在法律制度基础上的,需要法律和制度做保障。我国在加强法制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法律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4)社会环境层次的原因。建设领域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我国没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和传播媒体来对每一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传播,企业信用透明度低。一个经济主体不讲信用的行为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受到惩罚,一个守信的经济主体也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得到好处。违约失信与遵约守信在市场经济中均失去了压力和动力。5)信用行为各主体层次的原因。国内建筑企业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没有采取相关举措,把企业信用管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信用管理的职能相对薄弱。其次,企业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资料的系统管理。许多施工企业领导者有一种错觉,即在当今经济条件下能够接到工程就不错了,根本无法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客户进行信用监控,造成信用风险急剧上升。
2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带来的后果
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和失信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全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下,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加剧了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增大了行业风险、加重了社会矛盾和引发了社会问题、工程质量问题严重、腐败问题的滋生、增大的建筑交易成本……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来,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的数额一年比一年大。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加大,工程款的拖欠现象,拖欠数额越来越大,2001年年底,有24859家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占全部建筑施工企业的54.2%;拖欠款影响深度大于50%的企业3850家,占总数的8.4%。
3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初探
针对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与改革,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工程管理局加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使这成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价有效机制
1、严格贯彻执行《当阳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检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勘察设计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质、市场行为及质量安全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将检查结果依照评分标准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动态评价,定期对社会信用评价信息。
2、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信用评价结果的管理及运用。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市场准入清出、招投标评分、差别化管理、评优评先和扶优扶强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将企业信用情况上报市住建委或外地企业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形成企业信用管理全覆盖,以此建立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管理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诚信守法。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市场整顿力度
3、以规范市场为主线,扎实开展“建筑市场整顿规范年”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是严格执行当文,加大巡查力度和频度,严厉查处违反规定无证施工或未批先建的行为;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当文件,强化监管机构责任落实和日常市场行为巡查,加大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等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不到岗履责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专项整治出借资质、施工企业不履责等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劳务分包管理。
4、以工程招投标为龙头,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能。一是严格实行招标文件备案管理,规范肢解发包行为,规范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合同的主要条款。二是继续加强对商品房开发项目的招投标监管,凡商品房开发项目,必须请有资质的招标机构组织招标,必须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拦标价,招标文件和拦标价应办理备案手续。
5、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做好合同备案、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经备案的招标文件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二是逐步参与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计价监管,对招投标前预算清单的编制和竣工后工程结算的编制进行程序性审查。三是搞好价格信息的采集工作。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在市造价信息品种目录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补充编制我市包括市政工程材料价格在内的信息。由本市建筑材料生产厂家提供材料出厂价格,编制厂家提供的地材价格信息,并录入我市推广的节能建筑材料和其它建筑产品或材料等。
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行安全程序化管理
6、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严格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分解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重大安全隐患督办等管理制度,督促建设单位、施工、监理等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事故责任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7、进一步强化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重大安全隐患企业负责人现场督办制度,确保安全隐患消除。
8、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建立我市重大危险源评审专家库,落实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加强高大模板方案编制及审核、专家论证等环节的监管。重点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深基坑、脚手架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治理。
9、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水平,把安全标准化作为质量验收的前置条件,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
四、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10、调整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实施“项目到组、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完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评价和建筑节能验收,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监管,尤其是加强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一是开展对结构用建筑材料、楼板厚度等结构实体质量的专项整治。二是积极支持和督促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办理,使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合法运作,从而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三是抓好检测服务工作。
11、引导企业创建精品工程,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力度,将分户验收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建筑节能质量监督,加强对施工现场墙体材料使用的日常巡查和监管,监督参建各方履行质量责任,严肃查处使用不合格产品的责任单位。
12、加强装饰装修管理,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装修。一是加强住宅小区室内装修管理,出台相关文件并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对公建二次装饰的督办力度。三是加强装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3、继续加强质量创优活动,完善创优方案。将工程质量精品创建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创优。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工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不断提高我市建筑行业科技运用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授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授信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够强烈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信用经济。在我们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具备有足够的信用以及风险防范的意识。从一方面来说,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要有信用。企业要充分地认识到信誉是企业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信用基础,我们只有坚持了以信用为根本,加强信用的建设,这样才能赢得大量的客户,赢得市场的立足,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的竞争处于不败之地。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授信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企业授信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建立和健全授信管理的组织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涉及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要把企业的风险防范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必须要做到组织人员的到位等工作。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当前的组织体系还相当的不完善,存在大量冗员、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待改善。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授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授信管理的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缺乏了信用记录或信用的记录不良的企业是很难在行业界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而信用记录比较差的个体在信用的消费、求职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建筑业企业一定要立足在做大做强做久这个思路上,树立品牌的意识、形象的意识、诚信的意识,增强和保护自身的信用自觉性与信用主动性,积极地创建以信用为根本的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从另一方面来说,建筑行业企业一定要强化风险防范的意识,要完善信用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的经营所面临的一系列市场的风险、信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表现的形式和可能造成的多种后果,要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自我的保护,要善于防范、控制以及转移经营的风险。
(二)对内部组织人员要具体落实,建立健全授信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以授信管理部门为主要负责中心的信用管理这一体系。大中型的建筑企业可以设置专职的信用管理的部门,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设置信用的监理,将授信管理的业务外包化,由专业的授信管理公司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授信的管理。授信部门要收到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的直接的领导,统一和高效地组织以及协调企业的营销工作、财务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我们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的情况,将授信管理的职责在每个部门之间来进行合理的分工,授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营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根据其业务的范围和工作的职责承担起不同的授信管理工作,要按照不同的管理的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设计,强化财务内部授信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责罚制度,从体制角度上防止个别的部门或人员盲目的决策或投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授信风险。其次,我们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输入,要提高授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内部授信管理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授信管理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的经验。我们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选拔和培养,或者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充实信用人才的队伍,并加强对他们在经营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和业务的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的素质。
(三)我们要抓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各个环节
从事前控制的角度上来看:要加强对企业客户的资信方面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客户,既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财富来源,又是企业最大的外部的风险来源。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授信管理,首先我们要做好客户方面的资信管理。这要求了企业要全面地收集并且管理企业客户的信息,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的数据库,并且要及时修订和充实;我们要实行严格的、经常性的资信的调查制度,筛选信用比较良好的企业客户,淘汰那些信用不良的企业客户。对于客户信用情况的这些调查工作,既可以让企业内部的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也可以委托给专门的社会授信的机构来完成。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授信服务的体系的逐步推动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地利用统一的诚信信息的平台和统一的诚信评价的标准对于业主本身信用状况的评估,这些工作的核心是在于通过对客户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的收集、归纳以及分析,来进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和偿债能力的评估,以防范很可能发生的授信风险。从事中控制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要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的授信管理的相关制度。财务内部的授信管理制度指的是建筑企业在交易的决策过程当中执行的一套科学而又合理的信用审批的方法和相关的程序。这个制度所关注主要的事项在于授信政策的制定方面和制度的合理运用方面。从事后控制的角度上看,我们要严格实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在建筑行业的市场中,大多数承包商面临的最大的信用风险就是业主大量地拖欠企业的工程款,在财务这个方面上显示的是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存在,此现象不仅仅会使企业本身的资金周转方面发生相当的困难,而且还会加大机会成本、财务的费用以及财务的风险。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授信管理最后的也是重要的一道程序,同时也是授信管理的中心的一个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应收账款的档案,建立赊销的审批制度、应收账款的总量控制制度、赊销客户的监控制度、账龄分析的控制制度、欠款的催收制度以及坏账的准备金制度等多种管理办法;对于不同的业主和生产阶段要采取不同、多样的收账等政策;我们要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应收账款这一块的管理和清收工作,我们要明确责任以及权利,要实行科学而又严格的工作业绩的考核制度;我们要坚持对业主资信的状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要严密监督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文件.
[2]李建勇.生命周期视角下看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研究[J].湖南大学,2008.
一、民营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
(一)一味追求产值,忽视应收账款风险
民营建筑企业为了资质升级和保住现有特级、一级总承包资质及完成利润目标,对拟承接的工程项目和发包方建设资金来源没有专门进行考察,对财务可行性没有系统分析就参加工程招投标,中标后对施工合同条款没有细致研究就盲目施工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收回,增加了坏账风险。
(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项目是滚动进行的,老项目尚未完工新项目就已经启动了,其中大部分项目是要垫资的,造成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又没有有效的制度、流程保证清收的质量,应收账款常年挂账和积欠,造成资金周转效率低下。甚至有的民营建企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和承接工程量的多少直接挂钩的,使民营建筑企业盲目抢占市场,较少考虑发包方的信用风险。
(三)行业竞争不规范
近年来,建筑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使民营建筑企业为了承接工程,在参加工程招投标时不惜通过打价格战,压低中标价和通过垫资等有利于发包方的合同结算条件作为中标的筹码。同时,严重的层层分包现象使实际施工方不能与发包方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造成总承包方占用、挪用实际施工方的工程款。
二、民营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
对于财务实力有限的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如不能及时收回,将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安全,由于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应收账款中总有一部分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因此应收账款越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财务风险就越高。而且,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必须花费部分费用管理和收回应收账款,为此要付出额外的管理费用。此外,我国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则当期利润并没有形成现金流入,使企业经营成果夸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经营风险
对在建工程进行施工、组织新项目施工、开拓新市场、支付各种保证金等往往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大量地被应收账款环节占用,因此会使中小民营建筑企业的现金流不断干涸,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如果长期未能收回,企业为保证项目正常施工,只能通过各种方式筹资,背上资金包袱并以牺牲项目利润为代价。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可能会迫使企业进一步压缩建筑成本,以减少自有资金的投入,直接导致工程项目质量的降低。
(三)市场风险
企业应收账款过多会导致其不能按时支付建材款、人工费,甚至职工工资有时也难以按时发放,造成诉讼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企业社会信誉。同时,建筑企业是整个产业生态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如果无法及时收回欠款而发生财务危机,财务风险就会沿产业链条的上游材料供应商、劳务公司传递,形成大量三角债,危及整个上下游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民营建筑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指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达到付款条件并已完成工程量结算,应向发包方收取的工程结算进度款。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评估和应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程序。按照风险管理的思路,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工程项目承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全过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一)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流程
1.收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潜在客户和建筑市场相关的内外部各种信息,并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落实到企业的行政部、财务部、审计部、预算部、市场经营部、工程部等职能部门。在承接工程前应该对潜在的下游客户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潜在客户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的各种风险因素。具体来说,这些风险因素大致有潜在客户是否具有不良信用记录和失信记录、潜在客户现金流量是否正常、潜在客户是否经营不善无法支付工程款、潜在客户的主营业务是否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交易双方是否可能产生合同纠纷、潜在客户有意占用应付工程款、潜在客户蓄意商业欺诈等。
2.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持续评估。完成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后,企业要对收集的风险信息结合应收账款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集体讨论、行业标杆比较、外部专家咨询、情景分析、实地考察、查阅信用记录等,定量方法包括可行性数据预测、查阅客户财务指标。其次,通过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后,将这些风险因素的分析评估结果与客户承接、合同条款、信用政策等环节联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承接该潜在客户的工程,以及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对工程质量、计量、计价、取费(税)、付款条件等如何约定等问题,并设计合理的信用政策。最后,企业应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识别、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因素和原有风险因素的变化重新评估。
(二)建立信用管理机构进行项目考察和合同评审
民营建筑企业可以从提高效率和灵活性角度,从财务部、审计部、预算部、工程部、法务部、市场经营部抽调力量组成临时性的信用管理机构对拟承接施工项目前期调研和审核,避免盲目参与项目招投标活动。在项目招标阶段,信用管理机构就招标工程信息进行项目估算,同时结合招标信息弄清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工程款结算方式、保证金比例及工程验收方式等,并到项目实地调研测算工程成本和利润,提前规避财务风险。另外,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合同签订时,信用管理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尽量使合同条款不产生歧义,避免后期因合同纠纷而产生应收账款。
(三)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制定工程承接准入标准
企业可按工程规模的大小分级制定工程承接的客户准入标准,建立行业中客户资源动态管理系统,运用“5C”系统给客户建立信用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准入标准和档案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减少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的工程进行承接,并对承接后往来多、金额大、风险高的客户加强监督和预警。
(四)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并加强结算流程控制
第一,企业应该明确以工程项目部为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回款承担第一责任,从而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管理。第二,对客户的性质、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状况、信誉等方面进行资信调查和内部准入评级。第三,与发包方共同设置封闭回款账户以防止工程款被项目经理坐支、贪污、挪用的现象。第四,因项目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期施工是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集中的阶段,项目部应该积极联系和配合发包方、监理方、造价审计部门根据施工合同的结算进度对已完工程量的核量及工程签证工作,积极组织单项工程验收,达到结算条件后应抓紧向发包建设方报量和工程进度结算工作,推进结算效率。
(五)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财务管理及内审监督
企业应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首先应明确财务会计核算模式,根据企业核算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项目部独立核算并由总部并表核算模式,也可以采用项目会计核算由总部直接负责,项目部财务室仅只作为报账单位模式。其次,设置规范的应收账款账户,详细记载应收账款产生的计价依据、时间、合同实施情况、增减变动情况,并做好账龄分析。同时,审计部应通过定期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对照施工合同、工程签证、预结算单、审计报告、请款单、分包合同等内外部工程资料检查有无应收账款异常现象、有无结算差错、有无玩忽职守和舞弊等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应收账款事后管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收账政策能以较低的管理费用取得较好的收账效果。企业可通过前期风险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对客户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对于A级信用客户应选择宽松的收账政策,主要以联系函及电话催收为主;对B级信用客户应采用较严格的收账政策,可考虑派出专人进行督促,订立还款计划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对C级信用客户及逾期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客户应借助法律诉讼、以物抵债、财产保全等手断提高企业的收账效果,这也可以对其他潜在违约客户起到警示作用。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具体分析各应收账款的性质、金额、账龄、发包方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状况等因素,计提坏账准备金,有效化解企业的坏账风险,弥补坏账损失。此外,还可通过对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竣工验收、工程交付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发包方确认并支付合同工程价款,必要时提供付款担保。
四、结论
现今,大力发展的建筑行业,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着。由于行业的重要性,使得其被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即使如此,但整个建筑市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或多或少还是出现些问题。如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串标、暗箱操作,总承包中标后的非法转分包等。这些现象不仅给潜在的投标人造成了伤害,且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故研究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招标机构在工作中易产生漏洞
招标机构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受招标人委托,完成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控制价的编制、招标公告、组织专家资格审查及评标,完成招标备案、辅助招投标监管机构对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由于招标业务起步较晚,对这一系列工作程序管理的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之机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招标中的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协同招标人或投标人进行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行为,如内定中标人,透露潜在投标人信息等。
2、串标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建筑标的物亦随之走向市场,成为商品。招标人为了能获得经济适用可靠的商品,采用招投标的形式选用经济实力强、管理经验足、行业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为其服务。同样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及发展,依靠自身的实力参与竞争获得商品建造权。
这种供求关系的建立,本应能使建筑行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一些职能部门中的一些人,滥用手中的权利,带着私心,利用着这种供求关系,将工程内定给某施工单位,谋取私利!形成了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标。
正是这样的供求关系形成的竞争异常激烈,使得地域保护越发强烈。地区内部的施工企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施工企业为了排挤利益集团以外的潜在投标人,互相串通、内部确定中标单位,形成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标。
3、评标定标的方法不科学
现阶段对于招标工程的评标办法,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方法。且有些招标人对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熟悉,往往都是以最低价中标为评标标准,明着是给国家省了资金,实际情况大家可想!
4、总承包单位非法转包或非法分包,危害工程质量
有些施工单位自己没有真正的施工力量或某些专业工程的施工力量薄弱。在工程中标后,将工程非法转包或非法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收取所谓的管理费,以包代管。这样的非法转包或非法分包,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或没有资质的企业顺利进入建筑市场,为“豆腐渣工程”埋下隐患。
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之解决措施
1、对招标机构的职业行为进行规范
(1)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完成招标人委托的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控制价、招标公告、组织专家资格审查及评标,以及招标工作的备案、对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时,应该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之规定。
(2)参照行业中其他专业的职业资格制度,如造价师职业资格制度,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的终生责任制。推行招投标管理师制度,对每个项目的招投标行为都能找到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对招标机构的执业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并根据继续教育和考核的结果,决定其是否能够继续执业。
2、对串标行为要治本
(1)对招标人实行建设项目责任制,负责发包工作的发包人代表对发包工作的结果应该承担责任。如果工程因为串标或其他行为,发包给了不合格的承包人,而导致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包人代表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此对一些行政干预应该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2)打破区域壁垒、行业保护,严格禁止投标人之间暗箱操作等串标现象;职能监管机构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投标行业中全面建立信用档案。如果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旦被确定有不法行为,坚决将不法行为记录在企业的信用档案中,并形成企业在今后招投标中的负面分数。这样应该能大大提高企业自律性,真正以自身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3、制定科学的评标方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制造成本,也有它的规律可循。低价制造出的商品,结果可能是在流通领域的疵品(豆腐渣工程)多了、国家的资源被严重浪费,要改变就得做到:
负责项目招标的招标人代表至少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
坚决抛弃最低价中标的思想,缓解恶性竞争的现象。
制定科学的、公平的评标方法。此处概要介绍江苏省南京市的政府工程评标方法之一。即:所有符合资格要求的潜在投标人的报价取平均值,再根据投标人代表现场随机抽取一个K值系数(0.95、0.96、0.97、0.98)乘以报价平均值后,略高于这个值的投标人即为中标候选人。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及市场资源价格,确定成本并考虑利润后报价。
4、严格禁止转包工程、合理引导分包工程
投标人在工程中标后,工程主体结构必须自己完成。发包方及监理方在中标人进场施工前,应该督促中标人进行工程的监督备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如确认有非法转包工程的行为,应该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坚决清退,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并通报行业监管部门,将不良行为记录在企业的信用手册中。
根据工程的发包性质,如果是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其中涉及到设计任务或专业性很强的分部分项工程,总承包单位确需分包的,应在投标时,将该部分内容写入投标书的附录中并与说明。中标后可与发包人一同,通过公开招标选取符合资质要求的分包人,并到工程监督机构进行分包合同的备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Abstract: Infrastructures continue to increase, while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of documents is not perfect, market management was more confus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we must recognize the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process, and then taken to strengthen measures to preser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引言:质量检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质量控制的手段,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测报告是评判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在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做到科学检测,要掌握工程质量检测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人员素质问题
通过垄断,牺牲行业整体利益,捏造虚假数据、收受红包、吃请篡改数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检测人员大部分是单位及上级领导亲属,而非专业人士,还有人用假职称、假资格证书,部分人员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均达不到检测要求,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松散,制度不健全,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2、样品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不正确取样:没有按材料产品标准规定的抽样规则取样,如水泥取一袋、涂料取一桶等情况普遍存在,取样不规范的样品其检测结果就不能准确的判定产品的质量。
试样作假:进部分好的材料取样,取样后进差的材料(如防水材料、涂料腻子等);已取的试样在送检测机构过程中另换样品;混凝土强度试块不在浇注现场取样制作而由搅拌站提供或取样后添加水泥或单独拌制混凝土制作。反映出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存在缺陷,以及见证的不到位。
见证不到位:一是见证人没有对取样、封样、送样全过程见证,在委托单上提前签字盖章的情况普遍存在,根本没有见证。二是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直接让材料供货方取样送样。
3、结构实体检测及验收不规范问题
3.1检测方法错误。混凝土芯样采用检测规程无换算依据的尺寸(如采用直径75mm);砂浆强度检测方法选择不当,使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砂浆强度.应按标准中对每种方法规定的检测目的\限制范围合理选择.或两种方法组合使用。
3.2检测质量控制有缺陷。检测人员的素质不高,应具备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施工、检测实践经验,检测主检必须由较高技术素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检测过程控制粗放,全过程都必须有专职技术人员检查、复核把关,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才能有保证。
3.3验收合格判定不正确。提高验收标准,要求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标准试块强度的验收也没有要求100%。
3.4报告更改问题。委托的内容经常更改是个普遍现象,改的内容各种各样,见证没有尽责是主要原因,报告的更改应由委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见证人和单位确认后签字盖章报检测站,经审核批准后方于更改。
二、加强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的几点加强措施
1、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健全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检测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检测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建立检测机构信用体系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条重要主线。
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使信用好的检测单位享受到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使信用差的检测单位体会到失信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将检测单位的信用作为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信用实行动态管理,对发现有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的检测单位,坚决要降低等级和清出目录。引导检测单位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检测单位的综合实力。
2、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系统
目前,工程检测管理软件在单位质量检测上面的应用并不完善,而仅仅是成为代替手工操作的工具而已,所用软件有些系统功能较差、有些功能不全面,严重影响着工程材料的检测效率和结果。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所需软件系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系统要能够准确并及时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提供准确依据,尤其是涉及到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的不合格检验项目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传送给相关部门,有效地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对所有工程的编号、名称、委托单位、联系人、监理单位、见证单位等信息进行登记,信息将在收样管理、报告编制等子系统得到调用。为了便于管理,具体样品收样与报告发放工作往往会放在窗口进行;同时考虑到在同一界面上处理收样信息、报告发放信息,可以清晰的体现各试验项目的业务处理情况,因此该软件系统将样品的收样管理、报告发放等工作放在同一子系统中进行处理。该系统应实现钢材焊接、钢材力学、砼抗渗、砼抗压、砼抗折、砼配合比、水泥土、砂浆、砂浆配合比、砂、烧结多孔砖、烧结普通砖、石试验、水泥等多种试验类型的收样管理、报告发放管理。对于每种试验项目,系统均有独立的收样窗口,显示各自试验项目的收样信息。
3、做好取样检测
3.1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3.2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的不良现象。故材料抽取样关一定要加强。
4、保证驻点现场检测
用改革创新的思想引领全面工作的开展。我们先后在重点工程中,选派了优秀的试验人员、投入了先进的设备,设立了驻点试验室。现场试验室的设立,方便了委托单位的委托工作,参建各方能够及时了解到试验结果,为工程施工的进度提供了便利。协助委托单位编制检测方案,方便委托单位做好取样检测方案的编制和委托送检工作,协助委托单位编制取样检测方案。我们工作的主动,促进了委托单位见证取样检测频率的落实,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通过参与近百次的现场抽检工作,为监督部门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性,使试验人员了解了现场施工的进度状况和质量要求,为工程质量把关做到了心中有数。
5、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鉴于目前各种规范、技术标准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应由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牵头,委托检测站定期举办各种试验检测规程、规范学习班,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从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的素质,确保监督、检测工作质量。
关键词:诚信评价体系、监理行业、现状、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诚信在市场行业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对于人来讲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诚信对于一个行业来讲同样非常重要。在现在的社会里诚信成了行业立足之根本,在一个行业中其灵魂就是诚信。诚信的建立使行业得以生存与发展,才能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使之能够长期发展。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诚信就是生命,是一个行业要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现代社会是文明的市场经济社会,如果失去诚信会让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使行业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导致行业的倒闭,所以,失去诚信等于放弃。很多事实证明,用诚信创办行业就能够聚集更多的财富,行业会办的更好,财源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广阔。但如果失去诚信的话,行业必须会消失于这个市场。现在各行各业间都具有非常激烈的竞争,经营手段也是各种各样,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投机取巧的手段,对于行业生存来讲,这些手段具有非常大的威害。行业生产的主体是员工,消费的主体是客户,能够推动一个行业不断发展的就是这两者,如果行业对员工不诚实,对客户不诚实,是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的。地沟油、三鹿、达芬奇等这些例子都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用蒙骗的手段只能得一时之逞,早晚有一天会被揭穿,一旦谎言被揭穿,他们将会无路可走。
二、建筑监理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分析
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想使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得到不断的加强,就要把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以及评估体系都建立起来。通过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分析,不管是企业的信用,政府的信用,还是个人的信用,信用评估或者信用评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信用的核心问题就是不对称的信息问题,而要想使不对称的信息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要做好信用评级,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市场主体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首先,关于内容,一是建筑监理行业的基本素质。对建筑监理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人文历史、风险观念以及信用意识进行分析与考查,主要通过对建筑监理行业领导者的素质以及管理者的素质的考查,除此之外,还有员工队伍与建设的相关情况。二是建筑监理行业具有的经济实力。要想考核建筑监理行业的财务实力,就要通过建筑监理行业的经营规模以及投资人的权益等要素来进行分析。三是建筑监理行业的营运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这也是建筑监理行业关于信用评级最为关键的内容,很大程度影响着评级的结果。要考查建筑监理行业的潜力及信用的能力,就要通过资本的营运能力及资本的增值能力。四是建筑监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预测,如国家行业的相关政策,建设监理行业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办法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预测与判断建筑监理行业未来发展的能力。体现了同行业信用潜在的可能性。其次,关于方法。一是对信用评估标准体系进行科学的制定,在进行信用评估时,要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前景预测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标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这也是做好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也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做出评估结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随着不断完善建筑监理行业制度,建筑监理行业评估指标以及标准在监理行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现有的评估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一定要与信用建设保持同步的发展。二是要有科学的评估手段,使评估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或以购买一些领先的信用评估软件,也可以是自己研发的,来开展信用评估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进行分析统计,相关的查询监测,整理数据等工作,把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这不但可以快捷高效的完成信用评级的前期工作,使工作的效率及服务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可以承担一部分信用,信用管理以及信用评级等方面的知识在宣传方面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使之能够进行动态的,把推广宣传的职能发挥出来。
三、在建筑监理行业推行诚信评价体系已成为历史发展必然
第一,建筑监理行业目前发展的现实状况。首先,人员在素质方面就不均衡,没有诚信。外国很多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监理工程师,都具有不低于十年的施工及管理经验,但是,我们的监理人员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困难,很多监理企业的人员不具备施工的经验,还有的是应届毕业生,要想完成监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很多监理人员只对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清楚,对于宏观的经济就比较欠缺了,这对于监理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其次,相关监理体制落后、僵化、不够健全。目前大部分监理业务仅局限于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而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建设主体的权力界限也较为混乱。业主方由于逼于法规上的强制性,而被动地聘用监理企业实行工程监理,所以在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并没有放权给监理单位进行监管,而是重复委派工程代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管理,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人员在施工监管的权力上形成矛盾和分歧,使得施工单位不再重视监理工程师的监管,导致监理工程师没有权力,也没有威信,有时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监控和管理活动。最后,监理企业所承担的职责与利益不成正比,监理费率偏低。目前许多监理人员的收入低于施工人员,所以一线人员跳槽现象十分普遍,以至于一个监理多个工地现场负责,无法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控管理。现在的监理行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仅仅够维持生存,无法做大做强。许多监理企业为了维持现状,甚至不惜降低费率,恶性竞争,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监理行业的竞争能力日渐下降。第二,完善策略。首先,必须推行职业化的“监理人”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严格培训措施,规范监理市场 , 当前监理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脱钩是转制的基础,转制是职业化的条件。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服务性的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监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足够的管理知识,要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其次,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维护监理人员的公正、客观、科学性 。业主与监理人员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人员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要始终维持自己独立第三方的位置,既不为经济利益、为多揽工程而偏袒业主,也不收受承包商的任何礼品与贿赂,而做睁只眼、闭只眼、忽视工程质量的事,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业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手软、不嘴短,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赢得双方的尊重,赢得客户。监理企业要建立监理人员学习与培训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监理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监理人员有与监理工作相应的知识理论水平,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魄,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育监理人员热爱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单位的形象。最后,对监理企业信用的体系考核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要对监理考核的管理进行不断的强化,可以能过招投标信息系统平台,对监理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分时期的跟踪评价中标单位。企业的诚信、经营以及文化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是潜在的资产,并具有制度性,也是人们形成的一种意识,对于人有着潜在的影响。要做诚信组织,就要以人为本,不但指企业的员工,还包括顾客在内。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也是对知识以及人的文化的尊重,是对人才的价值有着充分的重视。企业的诚信在于对员工的道德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的强调。诚信组织得以构建的基石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它把人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鼓励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诚信评价体系在监理行业建立,将是规范建筑行业及扭转行业经营文化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监理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怎么去强化、怎样去发展才能与新的形势相适应,这是每一位工程建设者都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开拓更大的市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小艺 浅谈建筑监理行业的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孙子健 关于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立的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3、黄如宝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年
4、田金信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年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我国加入WTO为国内建筑企业真正走向国际建筑市场打开了通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存在着效率与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经营单一,企业隶属关系上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站稳脚跟,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更多的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差距。因此构建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育和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途径。
一、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是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资源与战略性资源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某种单项资源,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就建筑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比较快的速度、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质量、与业主比较和谐的关系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那些能为建筑企业带来优势竞争力的先进施工技术、无形资产(如企业精神、品牌效应等)、管理组织能力、人力资源、营销能力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包括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第二层面为目标层,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和转移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成长提供导向;第三层面为载体层,包括企业技术引进与再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层面为保障层,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顺利形成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的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容易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模仿、转移和占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因此,企业文化是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才能维持或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距离。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
二、 企业文化的内涵
1. 企业文化的一般共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一定机制,正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产品的竞争而转为理念与文化的竞争。消费者购买的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所代表的全部。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忠实信仰。管理者必须将其组织统一在一个坚定的意念和共同的愿景下,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相应的管理。企业文化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社会大众和客户在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震撼力。
2.建筑企业文化的个性。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的因素在生产力构成中的比例较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的质量构成影响。同时建筑业又是一个资金投入量较大,风险也较高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分散、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艰苦、异地施工较多,从而造成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而建筑企业职工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企业的临时用工较多,队伍流动性大,从而加大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程度。
建筑企业文化是维系建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包括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外在层次为物质文化,如建筑产品和建筑工具;中间层次为制度文化,内在的核心层次为价值观;外在层次为硬件,中间和内在层次为软件,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源泉,拥有众多的优秀项目必然显示出企业的雄厚实力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文化在每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都会发挥作用和得到体现。因此,项目文化作为建筑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
转贴于
三、 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设
1. 基本思路。建筑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再分析建筑行业的劣势,如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严重的混乱状况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然后研究建筑行业的优势,如我国对外承包市场的扩大,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得对外承包工程成本降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引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最后开展实证分析,如传统观念、心理、行为方式、习俗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研究和设计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2. 具体措施及创新思路。在与具体业务行为相关的操作层面上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
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决定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行。不同技术和产品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注重提高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技术氛围,形成技术创新的全员意识;质量文化是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包含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和企业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突出质量意识就是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功能;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全员的诚信度,以良好的信用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项目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的重点与特色,应结合起来建设,将新的经营理念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创建创新的项目文化,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进而实现管理升级,树立了良好的项目形象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且赢得业主、占领市场。创新项目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项目管理文化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建筑工程微机管理系统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实现现场办公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无纸化”的项目管理,使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项目制度文化创新,抓住关键问题。专门给项目经理建立一套既能保证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又能反映、维系和弘扬项目文化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创建项目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项目精神文化创新,实现人心凝聚。以人为本,尊重、理解项目人,充分调动项目人的积极性,尽可能最大利用他们的创造性使之为项目尽职尽责;适时加强岗位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项目人的综合素质。
(4)项目业主文化创新,产生品牌效应。将项目文化积极向业主延伸,工程竣工后主动配合业主的善后工作,有效宣传自己的优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实施无投诉回访制度,建立与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的根基,更是企业进步发展的灵魂。企业有了文化的魅力,才会有经济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群体理想培育,珍惜和培养人的感情,激发人的潜能,使企业员工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团结,关注全方位效益的提高,构筑双赢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形成合力,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守杰,胡韫频,饶欣.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山西建筑,2004,(15):113-11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工作
如今在建筑工程验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监督抽样检测,监督人员会采用较为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按照工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结构部位,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重要部位的质量以及各结构的安全实用功能随机地进行检测。
1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测工作中的问题
1.1不规范的建筑质量检测市场
在工程质量监督上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严重的甚至会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不规范的市场会从管理模式的弊端上体现出来。质量检测单位的疏忽,常会导致虚假报告的出现,这就造成当今检测市场的严重不规范。有部分的检测人员在技术和职业道德上根本没有达到检测的要求,并且在检测机构的内部其管理制度一直不健全,对于员工的管理十分松散,所以就很难保证工作的质量。这都对检测市场正常的秩序造成了严重的扰乱,给检测行业的名誉与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2整个质量检测行业的专业能力太差
对于质量监测管理部门来说,极度缺乏科学化及系统化的内部管理模式和经验。由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带领,相关的监督检测部门疏忽了质量检测中的技术培养及硬件措施,这才造成当前整个检测行业长时间处于重复和停滞的状态。同时相关的检测技术人员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是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对整个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没有明确检测单位的责任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和文件,详细的介绍质量检测行为中的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各检测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可是目前的行业市场极度混乱,加之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市场准入原则不断降低的情形下,检测单位的追责根本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想,更是没有落实到位。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只会一味的去追究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责任,并没有对检测单位追究责任。
2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测工作的管理
2.1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测的制度体系有所规范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在逐步建立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可是还不够健全,如果想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抽样检测,一定要对其工作不断的完善和规范。相关的部门应该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形势着手,与当前建筑工程实际的质量现状结合起来,制定合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强化工程检测的法律保障,对于工程质量检测部门的义务与责任进行强化,给我们国家在工程质量的监督抽样检验上打好制度的基础。
2.2建立健全检测行业的管理制度
(1)将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提高。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要在工程质量的检验部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工作者质量检测的意识。在大部分的员工心里都会有自负、侥幸、投机、麻痹以及浮躁等消极情绪的存在,这时就要及时的进行消除和排解。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质量检测的意识,使得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接受全新的质量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2)全面提高检测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
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指的是工作人员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之后,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来开展讲座,给员工进行系统、具体、全面的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来选择高技能的员工加入到团队里。这种做法还可以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一套检测信用的档案
在检测信用档案里,会有检测机构与员工的相关业绩、检测市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违规的行为等等。对检测机构的奖惩以及申请资质的最重要依据就是检测信用档案。可以通过建立的档案来记录检测人员在整个监督检测过程中所有的行为,更是方便激励和监督员工。对检测信用管理进行完善,从根本来讲是就是建立失信惩戒以及诚信获利的管理机制,将市场调控中信用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此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检测人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更是可以鼓励他们自我成长和完善。还可以帮助到高层的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每个检测人员在工作中真实的状态。对于每个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到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样管理人员能够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法策略,还能及时、高效、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4质量检测机构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力度
4.1调整工程质量检测的环境
为了使监测工作可以正常的开展下去,需要的是良好的工程质量检测环境,才可以进一步地确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室应该配备有完善的检测仪器设备。当检测工程质量时,遇到不合理的状况,首先要排查检测机器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即刻停止使用,并立即修复,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性。
4.2严格遵守抽样检测的标准
在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时要以整体质量无明显问题为前提。若出现没有依照国家规定而办理工程质量检测,不真实、不完整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使用前检验不合格或未曾检验的建筑材料、以及检测结果不符标准等问题,都必须严格遵从抽样检测的标准,来进行抽样检查。监督检测人员要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并按照工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结构部位,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重要部位的质量以及各结构的安全实用功能随机的进行检测。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抽样检测工作的强化,是市场竞争中必然的要求,在工程质量完善建设中是极为重要的步骤,更是在我国工程建设完善工作者最重要的环节。任何行业都应树立起诚信意识以及严格的检验标准,给工程质量的建设做出有利的贡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对于建筑等工程的标准和要求逐年提高的今天,要对工程的施工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要做好抽样检测工作。检测人员要按照现在所实行建筑工程的国家质量验收的规范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按照工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结构部位,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进行检测。只有当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到建筑业的最前端时,建筑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依强.建筑工程质量抽样检验方法浅析[J].福建建筑,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