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白山的历史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镇;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市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优势与基础
(1)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资源丰富
抚松市坐落在长白山脚下,具有悠久的采挖人参的历史,是人参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发现和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中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生山谷。
宋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向东部扩展,伸展到黄河以东地带,绵延至泰山山区,并已间接地开发长白山区生产的人参资源。
明代中国人参主产区明显北移,进入东北地区。
清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分布在长白山、西赫特山区。
在《渤海国记》“朝贡中国”篇中记载公元925年即后唐庄宗(李存)同光三年二月,遗少卿裴朝于唐,贡人参、松子、昆布等。这里,将人参列为贡品之首位。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使大陈林116人,朝进儿女口各三人,人参、昆布、白附子、虎皮等。这里将人参列在人之后,仍为贡物的首位。从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到唐明宗天成元年的220余年中,渤海国入唐朝贡94次,贡物人参主要是在汤河口(今抚松县仙人桥镇)采挖的上等老山参。
东北地区自古就盛产人参。族酋长、渤海郡王都曾向唐王朝贡献人参。明朝时代主要依靠“辽参”供做药用等等,说明东北地区出产的人参在药用历史上,早已确立了地位。清朝统治者视长白山及其支脉是“龙兴之地”,视山野甚至一草一木至为“神圣”。为保证长白山野山人参长期供应皇族们享用,以防止人参枯竭,曾对长白山采取“封禁”政策。其后为严加控制,还执行“放票采参制”、“招商承办制”,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立了人参垄断专营机构“官参局”,实行各种管理,专营人参的政策和制度。
在官参局的文献中,对人参主产区记载的十分具体。如额尔敏河(今通化县二密河)、哈尔敏河(今通化县哈泥河)、刚山岭(通化县境内)、佟佳江(今通化头道江段之浑江)、三屯河(今柳河境内三统河)、辉发河(今辉南县、桦甸县境内)区域,均为人参主产区。在盛京、吉林、宁古塔、三姓、珲春、拉林、阿勒楚喀等地设有官参局。这些史实充分反映清代人参主产区是在长白山区。
清代自道光以后,适逢多事之秋,内外忧患,财政拮绌,无力动拨国帑帮贴参务,人参采集难以经办下去,自然逐渐被废弃与淘汰。东北地区的采集业做为清政府的经济活动,前后维持了二百余年之久。到咸丰初年,官办采集业基本上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采参业的兴起。关内移民涌至长白山区采挖人参为主,出现一种挖参的行业。也叫挖棒槌业,这种以挖参为生的职业在长白山区有其独特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长白山区特有的采挖人参历史文化。
1995年抚松县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长白山采参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非遗普查收集线索567条,其中,《长白山人参故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8项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12月,抚松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人参文化之乡”。
(2)文化功能原景初现,特色文化逐渐形成
早在2005年,抚松县就被命名为人参之乡,2010年,县委新型城镇化专题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边际城镇,明确了抚松地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先后成功创建了人参生态示范园、人参集散市场等,实现了老县向新市、无城到有城、“一张白纸”到“靓丽雏形”、框架型向功能型的转变。同时,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快速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县14个乡镇其中12个综合文化站立项建设,基本达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127个村建有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惠及万民,绘画之乡――东岗镇、秧歌之乡――万良镇、剪纸之乡――北岗镇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形成,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能够感知文化服务的逐步完善所带来的、为民众所共享的文化利益的最大化。
(3)创业文化氛围浓厚,抚松精神弘扬光大
抚松是个古县新市,更是个创业之市,面对体制多变,抚松人民不埋怨,只埋头苦战,创业信心不减、创业激情不减、创业力度不减、创业目标不减,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全民创业的滚滚浪潮。特别撤县建市以来,先后开展了“二次创业”、抚松精神大讨论等活动,提炼了抚松精神,塑造了抚松新形象,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强度地激发了主体意识,呼唤了抚松精神的新弘扬,2013年举办了全县学习朱玉林先进事迹的活动,再一次推动了我县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有效激发干部群众创业奉献激情的良好局面。
2.问题与困难
(1)对城市文化定位的研究不够
抚松县自撤县设市搬迁新城区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已初具备了现代城市的雏形。但是,什么样的城市定位才真正契合抚松实际,体现抚松的城市品质以及代表抚松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把握文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等方面缺少研究、提炼。
(2)市情实际难以满足文化建设的需要
抚松最大的市情是经济欠发达,与周边县市及其他发展较快的城市比较,我市城市文化的营造不够突出,缺乏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和品牌独特的文化产品。市图书馆、电影院、体育馆等至今未建设,还有5个综合文化站未开工建设,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标准不高,服务功能不够健全。
(3)文化人才缺乏和相关体制建设滞后
以文化和文明建设为灵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凸显城市文脉,关键要有相关领域的人才。目前,我市社会文化事业人才严重缺乏并缺少“领军”人物,特别是文化创意人才,市、镇两级文化单位,很多岗位没有专业人才,选拔、引进人才的成本和难度也很高。相关体制建设难以适应文化名市、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又滞后其他县市,如非遗保护中心未成立等。由于经费以及机制等方面原因,群众文化活动影响面不大,像“中国文化年”这种大型活动不多,零敲碎打,起不到宣传抚松,提升抚松知名度的作用。
二、我市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文化和文明建设为灵魂,建设乐业安居、活力魅力的创业型生态新区,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顺应形势,发挥优势、突破瓶颈,搞好城市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抚松建设步伐。
1.树立文化城市理念,加快城市定位
历史是城市的脉络,山水是城市的神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一个城市的定位,既要考虑她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自然景观要素,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她的文脉。抚松市位优势明,地处长白山经济区建设范围,生态资源丰富,市内有老包头庙,历史文化厚重,是著名的国家旅游景点――长白山的核心组成。抚松城市文化主流应当是历史、文化、民俗和生态的,其定位应为富有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遵循经济规律,延续城市文脉,大打名城牌、名人牌和生态牌,按照市区一体的理念,着力传承“人参”文化,将抚松市建设成“东北参城”;根据我市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的特点,积极打造“参地之都”;根据我市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创业之区”,在文化方面主要突出厚重性、原真性,在生态方面主要突出可比性、原生性,在创业精神的提炼方面主要突出唯一性、传承性。
2.善于吐古纳新,加快培育城市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元素,是城市文化主流形成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善于吐故纳新,按照“件件是精品、个个是亮点、处处显文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将具有抚松历史现实特点的文化元素植入城市细节。
(1)建设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和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做好抚松西江公园规划,依托人参文化建设以人参为主题的主题博物馆,如抚松人参博物馆。在博物馆展厅里设立非遗展示厅。
(2)建设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标志性建筑和设立解读城市文化内涵的标牌。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公益文化设施,如全民健身中心、山里红剧院等。对文物古迹、特色乡镇以及散布在城区四处的各类遗址,通过路牌指示、挂标志牌、立碑等方法进行解读,唤起市民对抚松历史的记忆,增强外地游客对抚松历史的认同感。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文化均等化。加强“镇乡站村室”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加快“文化圈”的形成,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继续实施文化工程,鼓励各地开展文化广场活动。大力开展各类文化节、特色产业节、艺术节等,培育地域特色的群文活动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管理方式,搞好题材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每年创作一批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快乐群众、鼓舞士气、宣传抚松。
关键词:吉林省;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6)01-0026-03
一、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从肃慎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洲,满族三千年的历史,满族文化为吉林省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现吉林市乌拉街的满族镇,我们能发现许多具备满族建筑特点的历史遗迹和带有其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习俗。此外,吉林省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包括满族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萨满文化,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典范——长白山文化,以及年代久远的海西女真文化。由此看来,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从吉林省内各满族民俗旅游景区开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省内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保留得相对完整,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省内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全面,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丰富吉林省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吉林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
二、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缺乏文化内涵
以满族发源地的文化背景为例,长白山在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被称为“不咸山”,几经更名,在辽金时期终被定名,女真民族以长白山地区为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据《清实录•满洲实录》等多部历史文献记载,三位天女来到长白山一名叫布勒瑚里的湖泊沐浴,有一只神鹊叼来一颗朱果,天女佛库伦得而食之后,生下一子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成年后沿江而下,来到长白山东北方向的地方定居。布库里雍顺被视为爱新觉罗氏先祖,满族早期的第一个政权亦由此建立,后世的满族也对长白山表现出无比的尊崇与敬仰。经考据,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布勒瑚里即现今长白山园池。然而,诸如此类的文化传说和民俗历史越来越难以被大众知晓,商家将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开发的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商业色彩,削弱了其文化属性。
(二)民俗旅游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目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重视,不只是历史古迹景观的开发不全面,饮食游览购物娱乐方面都缺少深层次的开发。且省内缺乏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旅游产品,如拥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民居、凝聚满族文化的遗址遗迹以及特色饮食等都未得到合理的宣传,各种旅游产品之间的脱节现象尤为严重。
(三)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系统化,特点不够突出。一些满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还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建筑破坏较为严重、旅游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满族博物馆内的馆藏珍品还有待丰富,接待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来说还难以作为满族文化景观的精华招徕游客。
(四)缺少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
民俗旅游开发相对自然景观的开发难度较大。因为开发人员不仅需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更需深入学习该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统筹规划,设计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三、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对策
(一)丰富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
1.修复历史文物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吉林省内有众多满族民俗旅游村和满族民俗旅游景点,其中翁家大院就是满族民居的代表之一。翁家大院原建筑有老院、清善堂、瓦房、福寿堂、四勿堂五处,其规模大小不一,建筑年代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福寿堂保存完好,其余部分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护这些历史文物,按时修缮历史文物能够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产品的真实和年代的久远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2.弘扬历史遗迹景观中的文化内涵。依托满族的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满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的叶赫满族镇开发得相对全面。八角时楼是叶赫那拉古城内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观赏及考古价值。就古城的开发现状而言,景区主要以古城的历史文化为卖点进行宣传,并且将古城景区完全划分为“文化区”和“度假区”两个部分,忽略了叶赫那拉古城的现实意义。古时满族信奉天地自然,古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风光肃穆雄峻。如果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将满族先民的对自然的信仰和战时满族人民面对压迫的自强精神,融入到历史遗迹景观的文化内涵中,那么古遗迹中的文化区和风景区就能够得到整合,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增强。3.挖掘旅游体验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在以少数民族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满族悠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得以流传,因此吉林省的各满族文化旅游景区需要建设并大力开发民俗体验旅游产品,例如古时的满族人民在山区和雪原等地长期生活,乘坐独木舟、爬犁等传统交通工具往返于山川、平原与河流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满族特有的交通工具,开展滑雪、游湖等活动,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二)将民俗旅游业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
1.调整餐饮业,优化产品结构。满族饮食文化也是最具潜力的民俗内容之一。如果将饮食与观光相结合,相比能够得到更好地宣传效果。满族的饮食习俗在该民族的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变化中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改进、创新。从人们熟知的火锅、全羊席、萨琪玛、年糕、驴打滚到哈依玛、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食物,营养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将独具风味的满族特色饮食作为整体的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即对满族饮食进行深入开发。如满族风情餐,可作为旅游行程中的一部分,让旅游者更加了解满族风味饮食的特色并大饱口福。2.革新住宿业,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当地的满族居民,复原传统民居。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征是“口袋房,万字炕”。满族人民不但利用火炕取暖,而且在此睡觉休息,进行日常饮食及休闲活动。在寒冷的冬季,温暖独特的火炕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此居住。同时,在民居中摆放满族传统手工艺品,提供满族特色饮食,以软环境提升旅游者的住宿体验,从而推广满族文化。3.丰富旅游纪念品种类,提高竞争能力。从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水平来看,一些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能够代表满族文化的名片,如松花湖浪木根雕和奇石、满族手工剪纸、满族枕头顶绣片等等。在保证现已有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基础上,我们还需鼓励开发新兴的旅游纪念品,开拓新的市场。例如第三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的举行,彰显了满族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满族医药源自于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流域,长白山流域一带自古以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而满药也可以利用其极大的地域优势和开发前景,成为吉林省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另一代表性产品。此外,可以将能够代表满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进行细分,在不同类别中重点推广最具代表性和品牌价值的旅游纪念品,使得旅游纪念品更加具有综合竞争力。4.建设娱乐产业平台,打造金牌娱乐项目。作为满族最盛大节日之一的颁金节以及别具风情的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民俗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在文化节举办期间,各景区内会举行满族特色文艺表演,内容丰富的表演活动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满族的文化,使满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的传播。我们应该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能够创造更多的节目形式,借鉴其他地区节日民俗旅游的成功之处,将庆典活动与本地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品尝满族饮食、大型满族歌舞实景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打造精品娱乐项目,让旅游者体验原汁原味的庆典活动。
(三)提高民俗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与服务水平
1.提高经营能力,优化管理方法。经开发,伊通满族自治县保留着伊通碑碣戏楼遗址、盛京围场之一的阿木巴克围场、柳条边、伊通满族博物馆和牧情谷风景区等多个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想要提高此类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就需要对该地区的营运效率进行具体分析。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期望,编制合理的发展战略,以确定旅游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以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制定景区管理方法。在保证盈利的基础上,传播满族民俗文化。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民俗旅游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多,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质量要求也普遍提高。在旅游产品的内容和价格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时候,旅游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优质服务质量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接待地区需要提升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断建设维护服务环境;积极创新,随时更新理念和价值;同时要收集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完善不足,为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打造个性化服务,用良好的态度满足旅游者的各项合理需求。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人才的聚拢有助于提高本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旅游业的工作环境和产业性质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尚不健全,民俗旅游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指导。企业应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员工,以创新型培养理念、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其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个性以适应市场需求,使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掘民俗旅游的潜在市场,改进并完善民俗旅游产品存在的不足,为建设一流的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综上所述,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省内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来讲,要想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资源,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长久而深入地开发。对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不仅有利于满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打造吉林省特色旅游品牌,以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增强吉林省民俗旅游综合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金丽.辽宁省满族民俗资源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01).
一、材料的收集
1. 深入社会参加各项活动。对于材料收集,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接触且融入现实生活。朝鲜族人民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俗文化,他们的饮食、习俗,都成为了我们家乡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多年以来,长白山以其独特的美和朝鲜人民特有的习俗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我们的家乡经常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我常常带领学生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从活动中感受朝鲜人民的风情文化。如,我们县举行的州庆活动,这里有一个最吸引我们的表现是农乐舞蹈,朝鲜人民的着装特点体现很明显,朝鲜人民又是如何庆祝丰收的喜悦的?都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一个节目,胜过我们上网翻阅大量资料。另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到朝鲜族朋友家里做客,与之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感受与体验他们的风俗。
暑假,孩子们往往到各地旅游,那么我建议让孩子们动员家长带着他们去长白山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深深体会到长白山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同时也为学生绘画的创作做了准备工作。
2. 开展社会走访活动。我要求学生在节假日约几个同学一起到校外走访,寻访一些朝鲜族老人或相关人士,了解朝鲜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通过别人的口诉,孩子们会感觉像听故事一样,自然而然就会对朝鲜族的相关文化有兴趣,然后让学生到朝鲜族同学的家里互相做客,了解他们的风俗。如果哪里有朝鲜人民的婚礼,可以让同学生相互通知,大家一起去观看,这样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婚礼、生日等方面都会有所了解。
二、将课题内容渗透于美术教学中
对于课题的渗透,我首先遵循教材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家乡特色进一步进行拓展。例如《体育广场设计》、《生态吉林》这两节课。第一课时:《体育广场设计》,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朝鲜族人民的体育活动。在讲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赏析一些精典的体育广场设计,分析它们的组成部分、造型特点,然后讲解具体的创作方法,让学生结合朝鲜族体育活动项目为我们安图设计一体育广场。第二课时:《生态吉林》,引课时我先让学生赏析一些我们家乡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吉林地区还有许多丰厚的物质资源与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态吉林》。然后,我让学生们赏析一些我们家乡的相关物产与风景的图片,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相关图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物质资源与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介绍如何将这些特点融入美术创作中,展示相关作品,如剪纸作品和刮画。创作则以家乡特色为主体形象进行创作。
因此,课题的渗透要遵循教材的本质,融入要恰当,着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如何将课题内容融入美术创作中
根据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特长,我领导学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我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美术创作:第一种就是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创作一些简单的作品。第二种是成型作品的创作,这种形式要求技法难度较高,各个环节仔细认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教师要加强日常辅导。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
长春市―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防川―延吉市―和龙市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
长春市―双阳区―东丰县―梅河口市―柳河县―通化县―集安市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
长春市―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四平市―双辽市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
长春市―绿园区―农安县―前郭县―松原市―大安市―白城市―镇赉县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
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杨木村、朝阳区金德有机生态产业园、乐府生态园、宽城区荣发农业观光园、绿园区长春关东文化园、双阳区国信南山温泉、双阳湖度假区、双阳区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双阳区枫树湾度假村、双阳区小石湖生态园、御龙温泉度假村、缘山源农业园、关东将军泉生态园、九台国家水利风景区石头口门水库、农安县陈家店村、吉林省剑鹏马城旅游产业、辽金时代观光园、德惠市彬生蔬菜公园、彬生自然果林、彬生垂钓鱼池、洪瑞德休闲农业园、吉林省集信农业采摘园、米沙子镇良种场村红旗水库度假村、碧水庄园度假村、榆树市土桥镇最美乡村皮信村
吉林市:吉林市神农庄园度假村、蛟河插树岭农家乐旅游、蛟河红叶谷、庆岭镇活鱼一条街、铭山绿洲综合型休闲观光园、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二道沟村前进水库、永吉市星星哨水库旅游风景区、磐石市富太镇东沟渔村、富太镇浩水山庄、烟筒山镇黄河水库、烟筒山镇金雨湖养殖园、明城镇七间房采摘园、星星哨水库旅游风景区、丰满区松花湖区圣鑫酒庄、船营区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超大绿色生态园、搜登站梅花鹿养殖场、胖头沟水库、小绥河周边乡村旅游、吉雪滑雪场、大滔河水库、灵岩寺、温泉养生体验及休闲采摘观光园、庆丰、金丰现代采摘园、金珠花海游乐园、舒兰乡村生态旅游
四平市:梨树县巴厘岛花海、霍家店旅游度假区、蔡家镇关东农耕博物馆、伊通县南山风景区、伊通满族博物馆、牧情谷、公主岭市二龙湖玫瑰山旅游度假区、二十家子水库、双青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马鞍镇采摘园、春水如嘉生态园
辽源市:东丰县恩泉山庄、南屯基镇合兴村绿色种养殖园区、蚂蚁山庄、一面山农家乐
通化市:东昌区新龙源精品景区、长流百亩生态园、集安豆谷离宫大酒店、羊鱼石第一漂、热闹河漂流、集安万亩油菜花海、通化县关东民俗村、曲柳川村生态园、振国壹号庄园、柳河和平水库度假村、柳河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柳河县罗通山风景旅游区、辉南县朝阳镇新盛村、金川镇多邦生态园、新时代日光温室果蔬种植园、二道江区玫瑰庄园、三道江村、云霞洞、梅河鸡冠山、梅河磨盘湖、鹿圈子关东民俗村、云霞洞景观、样子哨镇新时代日光温室果蔬种植园区。
延边州:珲春防川风景区、图们口岸、图们市百年部落、龙井市海兰江民俗生态园、和龙市光东朝鲜族民俗村、和龙市金达莱民俗村、长白山北风景区、安图县长白山历史文化园、安图县红旗特色民俗村、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敦化雁鸣湖神龙温泉度假村、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
白城市:镇赉县绿野生态农庄、镇赉县双优生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市月亮湖风景区、洮南四海明珠、通榆县向海屯绿色农家院
松原市:陶赖昭神榆古树、大鑫湿地大翁泉道观、扶余博物馆、松花江江山度假村、乾安泥林
长白山地区井干房建筑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淘汰或者新时期建设的需要,正在逐步被侵蚀而减少。而传统民居建筑的破坏速度远远超过其保护措施,所以传统民居的更新与保护被列入我国人居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传统建筑的建造形式已经与现代人的居住需求不相适应。该地区经济实力略微好点的人家就将房屋翻盖成水泥房,虽然居民自身的居住条件有所提升,却使该地区丧失了历史风貌性。其实传统民居做为一种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它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如何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地更新井干式民居则是笔者的着眼点[7-8]。
由于住在井干房的居民家境相对不富裕,因此在设计中要把经济因素作为重点来考虑,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文化的建筑形制传承。首先,采用原有的构造体系。因为这是当地人熟知的建造手法,在技术水平、经济性、文化传承上都符合地域特点。其次,选用村里现有的材料。一方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当地的互助共建模式也能得以保留。再次,根据当地人的家庭结构,合理控制房屋面积。此举不但可以降低造价,冬季也会更加舒适。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玻璃、砖等材料,用在必要的位置以大幅度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改良设计方案示例分析
利用现代的低能耗住宅设计理念,加入火炕、火墙和阳光房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下列三个方案。
方案一:在加大体系系数的理论指导下,加大房屋的进深,使房屋的形状类似正方形,因此将两栋房屋拼合成一栋连体式住宅,可供父母与长子夫妇同住。中间部分为南向的客厅和北向的餐厅,两者之间用门连窗加大通透性。两侧南边为卧室,靠北为厨房、卫生间。卧室通过火炕供热,餐厅与客厅通过火墙供热。南向房屋开窗较北向房屋稍大,在冬季,南边房屋有太阳和供热两个热源,虽然面积较大,但与北部室外空间有房间隔开,因此热损失减小,热舒适度和热稳定性都较好。北向房屋开小窗,面积也很小,又有灶台和火墙两个热源供热,所以也不会很冷。每个户型的客厅都朝中间布置,四周都是热源,所以热舒适度较好。在建造技术上仅需将原有横向布置的平面改为竖向布置,两相拼合即可。
方案二:利用阳光房的温室效应,在现有井干式房屋建造基础上,南北多建一间小房间,功能为厨房和工具间。冬季白天时,两间主卧可自行获得太阳的热源,同时室内依靠火墙和火炕取暖,小房间收集能量供给卧室。夜间小房间可以阻挡室内外温度的直接交换,保护了卧室门这个最主要的热量散失点,提供温度交换的缓冲空间。该方案技术简单、成熟,小房间可采用玻璃等其他新型材料,适合普通家庭。
方案三:该方案中,北部为次要功能,西北角房屋为厨房,利用火炕和从中厅射入的阳光供热,东边角为储藏室,利用火墙和中厅射入的阳光供热,中间为玻璃顶中庭。南部为主要功能,西南角为工作、会客等空间,通过火墙供热。东南角为卧室,通过火墙和火炕供热,入口位于西面中厅凹进去处。该户型仅需将原有住宅横向并列建造,中厅可用玻璃或厚塑料薄膜等材料建造,适合标准要求较高的家庭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东北三省的旅游业正逐步走向合作的发展模式,力图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继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区之后又一热门区域旅游板块。东北三省之所以在旅游业上能够获得加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在于东北地区拥有冰雪、温泉、长白山、大兴安岭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同时还与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接壤,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缘优势使东北跨境游项目大受欢迎。随着东北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不仅可以带动东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解决更多的就业难等问题,最终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一、东北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一)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
东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为此,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品质极佳,如长白山的天池、大兴安岭等自然景观都是东北旅游旺盛之地,同时对于东北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冬季旅游,如辽宁营口的温泉旅游,正是冬季旅游的旺季,由于温泉水富含钠、钾、硫、等大量的矿物质,对风湿、类风湿等老年慢性病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能起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护肤等功效,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东北地区的滑雪旅游产业也是当今最为时尚的冬季旅游之选,可以让人们尽情的体验冰雪文化的内涵,同时冬季滑雪也是一项极具参与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还有哈尔滨的冰灯也是每年一度的旅游胜地。
(二)特色的人文景观
东北旅游景观不仅仅局限在自然景观上,还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如具有望儿山公园慈母文化、“金牛山人”遗址、巨石文化、古代钱币文化、东汉“永和九年”文字砖等文化旅游。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旅游业的特色在于工业遗产旅游,东北地区原是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同时这种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开展的工业遗产旅游,也是东北旅游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具有独特的观光价值,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形式。
(三)广阔的市场优势
东北三省自身的人口基数大,除了本地人对东北旅游业的贡献外,再加上外地中长线的旅游组织以及流动人口,使得东北地区的旅游业每年的游客量都在上百万以上,急剧增多的人口旅游数离不开经济消费能力,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在东北地区的客户全体不仅仅具有一定的消费欲望,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中同时还有一定规模的高消费客户群体。同时,如泡温泉、玩滑雪、看冰灯都属于东北旅游业的开发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业的最大不同,所以能够吸引到很多省内外旅客的青睐,使得东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
(四)旅游区域的交通优势
东北地区的交通便利,很多的旅游度假区都紧邻着客运专线、高速公路,东北铁路、电气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纵贯东北三省全境,特别是近年来,开发了一条贯穿东北三省的高铁,更是为东北旅游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除了陆路交通以外,东北地区的港口开发为旅游度假开通了极大的便利,如全天候、不淤不冻、四季通航的深水海港鲅鱼圈新港等等。同时在旅游景点较多的城市也启用了航空运输的方式,交通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
二、未来东北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一)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上,在对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对潜在的客源市场,游客行为、游客的总体流量及其特点,游客不同年龄、收入、需求的心理需求进行调研,然后在整合细分旅游产品的内容,要突出地方特色,开发适用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时段、不同消费内容、不同消费档次的系列产品。不可以恶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东北旅游业的长久发展。
(二)打造特色旅游的品牌效益
要想提高东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重点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内容,不仅可以根据东北当地的自然景观进行规划旅游景区,还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收入、年龄段、需求、爱好等来设计出不同类别的配套产品,从而打造出具有东北特色的旅游品牌。如辽宁省铁岭县“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正是辽宁地区的特色旅游景区,具有其特色的品牌效益,他们大力发展羊汤产业,挖掘羊汤文化,不仅打造了“大甸子羊汤”标准化特色品牌”,而且还实现了相关产品一体化、集团化发展,真正的实现了品牌带动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从而带动了大甸子镇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注重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对于东北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待旅游的客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处处为游客着想,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重点是加强对导游专业素质的培养,可以从各大旅游高等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专业的导游队伍,抓好导游培训工作,在上岗前,通过如岗前培训、外派培训和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导游的专业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导游还要做好安全工作,对游客多做提醒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从而构建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更好的满足游客们的需求。
(四)加强开发东北三省旅游合作的发展模式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厚,地理区位独特,市场潜能巨大。为此,东北旅游业的发展要转变思想观念,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东北三省旅游业的合作开发,做好市场和产品的细分化、差异化,建设好营销渠道,制定价格要注重长期目标,如大连、丹东、鞍山、沈阳等12个东北地市以及长白山、镜泊湖两个管委会结成的“12+2”的旅游合作联盟,开始打造东北东部旅游黄金路线目标,长白山脉的旅游资源得以进一步整合。
三、结语
关键词:道具;朝鲜族;舞蹈宗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7-2
自19世纪中期以后,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由此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朝鲜族。因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濡染,形成了朝鲜族人民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从而体现出朝鲜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是以民族生活为载体,民族精神为灵魂的。正是受到这些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朝鲜族舞蹈独特的语汇和带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舞蹈音乐,更得益于朝鲜族花样繁多的舞蹈道具。这些道具带着朝鲜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力量,促使朝鲜族舞蹈既柔和又有韧劲,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动作潇洒、内心感情细腻的民族舞蹈特点。
一、朝鲜族文化与其道具的联系
朝鲜族在历史上创造和发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所涉及的道具也十分广泛。从它的分类来看,在人们眼中熟悉的长鼓、扇子、象帽和剑器等,这些道具的使用都是源于宗教仪式。还有一些少有所闻的《僧舞》《法鼓舞》等,这些舞蹈的道具都是来源于孔庙祭典、宗教祭典上的佛教仪式。这些道具的种类涵盖了其民族从日常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劳动工具以及战斗武器等多种门类,并在朝鲜族舞蹈中广泛使用,既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所处的时代、地域和民族,又可以直观地表明人物的身份、民俗以及舞蹈喻意的传递。
二、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作用与价值
对于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作用,那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单纯地拿道具在舞蹈中来说,它就是舞蹈表演中所借助的工具和物品,可以被视为人体的延伸、扩展甚至有意的形变。你可以给它们赋予生命,让它们成为你行动的助手,感情之火的点燃剂。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把舞蹈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形象和集中。当道具出现在朝鲜族舞蹈中的时候,那它就存在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它不仅涉及历史政治、、生产和生活等多个领域,同时与服装和化妆一同揭示着舞者所扮演的社会身份。突出其民族传统、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成为表达朝鲜族舞蹈作品主题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舞蹈《祈福》中,以传统的扇子舞为舞蹈表演形式,借助巫俗与神灵的沟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正是从深层民族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使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意识完美地融合。再比如:“以表达喜悦心情,给人优美舞姿和娴熟鼓技的《长鼓舞》中的长鼓;通过模拟顶罐抒发欢乐情感的《顶水舞》中的水罐;表现朝鲜族女性活泼和纯朴善良的《扇子舞》中的扇子;彰显朝鲜民族英雄气概的《剑器舞》中的刀等等。”这些朝鲜族舞蹈都是将道具和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舞蹈角色,以道具的形态告之观众舞蹈所要表达的民族情感,使道具与人物和谐地融为一体,然后围绕着主题的需要,加以合理和有效的运作。突出其民族的文化象征,使舞蹈更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这便是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特点和其价值的体现。
三、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表现出的不同艺术视角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艺术不断增强的同时,道具在其舞蹈中的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展现其“虚拟性”和“虚幻力”作用的同时,它对朝鲜族舞蹈的表意功能也愈来愈丰富,应用的范围也将愈来愈广。“它”可以是抽象的,不一定要遵从于生活中的原形,这就突出了道具的“虚拟性”。在朝鲜族舞蹈《长白瀑布》中,编导将服装和道具有机地结合,这便是一个大胆的突破。用服装上的水袖来表现“瀑布”,但此袖并不是袖,它源于朝鲜族妇女长裙上的两条飘带。通过运用此“水袖”的“抛、抽、甩、抖、转”等各种技巧,集中表现了瀑布飞流直下、澎湃激荡的场景,让人看了耳目一新。其次,再从民族精神上看道具让朝鲜舞蹈带给观众的“虚幻力”。在舞蹈史诗《长白情》尾声中,由28位女子手持白扇,如长白山的山脉,白雪绵绵,息息灵动。导演为表现朝鲜族女性之美而设定集体持扇的视觉阵容,其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虚幻力”是深切的并带有深层文化内涵的。舞者每个人手中持拿的扇子都象征着长白山的一部分,在肩负着这样沉重民族情感的同时,舞者手中的白扇却愈显得从容和沉静。所以恰当地使用道具会使作品更加丰满,能够带动观众循着剧情的进展来把握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去感受舞者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使舞蹈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这正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继承。同时也使朝鲜族舞蹈的道具有了多视角的艺术形象,近而验证了道具的使用给朝鲜族舞蹈带来的重大提升。
随着朝鲜族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道具适应剧情、烘托场景、丰富表演的能力将更加突出。先前的文化遗产也会得到更深的提炼,应用也会更为普遍,人们的创意和探索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在侧重于寻找民族文化的同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出发进行创作,借助道具的作用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从而追求作品中高层次的文化气质。所以,道具的恰当使用,大大丰富了舞蹈的表现手法,营造了舞台的氛围,使舞蹈的表演更生动、更精彩、更丰富,从而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促进对舞蹈所隐含意义的理解。从人物、结构、风格出发,准确地使用道具,使舞蹈作品不断地生辉。假若《长鼓舞》中没有了长鼓,《扇子舞》中没有了扇子,《剑器舞》中没有了刀,那么朝鲜族舞蹈的民族内涵也会随之淡然。所以,道具给朝鲜族舞蹈带来的不仅是舞蹈中的美,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舞蹈艺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让人们通过“道具”来认识朝鲜族,通过带有“道具”的舞蹈来欣赏朝鲜族。在这古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铺垫下,我相信,朝鲜族舞蹈艺术也会再度升华,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朴永光.析朝鲜族传统舞蹈的形态特征[J].舞蹈,2003,(09).[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通化县快大茂镇
(2019年7月)
乡村旅游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能全面提升旅游业内在质量,能带动居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快大茂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自然资源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为载体的全域化旅游,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旅游会给快大茂镇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生机,是补齐我镇文化旅游发展短板的战略方向。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做了以下调查。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快大茂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朝鲜族、满族文化相互交融。镇域内共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岗遗址群和江沿墓群,这两处“国保”单位有着高句丽政权肇兴之地的丰厚历史,是继集安、桓仁后,又一个高句丽历史文化品牌。快大茂镇是“空中坦克”李永泰将军、“东北飞鹰”高志航将军的出生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
二是生态宜居、区位优势明显。快大茂镇幅员面积257.6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丰富,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植被丰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省的典范,是美丽宜居的小城镇。快大茂镇是县城所在地,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通化市区毗邻,与集安市、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临近,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三是明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确立的“生态文明立镇、文化旅游活镇、新型农业兴镇、商贸集聚强镇”二十四字方针,确立了“一条文化脉络、两个旅游圈、三个文化园区、四个产业板块、五个旅游+”的“12345”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12345”总体规划与县委打造四条精品线路、近郊游乐园规划高度契合。
四是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今年,市委将快大茂镇虎湾线纳入到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将着重打造,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下,快大茂镇在“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下,按照“PPP”的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精品开发,发展旅游配套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实行开放开发,使我镇的人文休闲游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发展乡村旅游时机成熟。
五是发展基础良好。快大茂镇农业人口共有15937人,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有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人力资源。通化县城和通化市区有近50万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其他周边乡镇和市县区的居民,都是我们三产服务潜在的消费者。
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快大茂镇乡村旅游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综合协调、宣传企划、项目建设和农业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多次邀请省、市、县及省外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到虎湾线实地踏查,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指导、把脉,组织镇村干部和部分产业大户,到休闲农业发展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推动了快大茂镇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几年来,累计投入4850万元为全镇16个村屯实施农村水泥路、柏油路建设、自来水改造、路灯亮化、边沟一体化、围墙标准化、庭院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危房改造、堤防加固、水渠建设等工程。其中,仅虎湾线去年投入1200万元新建柏油路25.1公里。截止目前,镇域内有大型度假村1处,小型度假村4处,村民自建农家乐4处。宾馆、住宿场所72家,餐饮单位892家,旅行社12家。
三是建设景观景点。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7处景点景观,其中,投资20万元打造虎马岭村至繁荣村15公里花海路;投资120万元建设虎马岭村虎湾线入口休息驿站;投资80万元升级打造新开村梨花生态广场、新明村“金达莱”景观;投资150万元繁荣村建设鹿鸣园,对“古树群”遗址进行保护,挖掘长白山梅花鹿文化;投资60万元新建土珠子观景平台,投资7万元新建青山村“青花池”等景观;下龙头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75万元,建设下龙头村龙头山景区及“赑屃”观景平台。“果树村、鲜花屯、瓜菜园”基本呈现。
四是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自2015年开始成功举办了4届全民秧歌汇演,下龙头村秧歌队参加通化市电视台《心桥》栏目,向全市展现我镇的民俗文化,高跷秧歌成为通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命名为长白山龙头高跷大秧歌,正在申报更高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中心校举办了千人撕纸艺术表演,创造了撕纸吉尼斯世界纪录;承办了“通化县高句丽肇兴之地”大型诗人采风活动和专家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我们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经咱们政协文史委的努力,整理出版了《龙岗山风》诗集和《高句丽肇兴之地专家研讨文集》,丰富了我镇的文化内涵;将“虎湾线”打造成通化市首条自行车拉力赛道,并成功举行了通化县首届自行车邀请赛;市宣传部组织“通化市文化小分队走进繁荣村”活动,通化市著名的书画家在繁荣村留下墨宝50余件,并确定我镇为全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文化志愿者创作基地等5项荣誉称号;通化市楹联学会确定我镇为创作基地和活动基地,并为繁荣村部分景点提楹联;通化市冬管中心,将我镇确定为冬季项目训练基地,7月国家越野滑雪队山地障碍追逐项目组的队员,又到虎湾线进行夏季集训;我镇与《吉林日报》通化记者站开展合作,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吉林日报》走转改联系点;去年年底,我镇承接了全省精神文明现场会,向全省展现了我镇几年来的建设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地方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和法规较少。目前,乡镇(村)和农民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都很有积极性,但省、市、县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出台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管理办法等。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如发展乡村旅居,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农家乐”如何规范服务,餐饮、客房卫生标准,公安部门在住宿上的管理,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不到位或缺位。“农家乐”如果只是简单复制外地的一些形式,收拾一间屋,摆几张桌,吃点农家饭,西屋住一宿那么简单,如没有规范的服务,规范管理和支持政策的实在内容,旅客是不会有认可,“农家乐”的很难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要有系统的规划。国家、省、市、县、乡的乡村旅游规划要呈大树状,下一层级的乡村旅游规划要与上一层级规划一脉相承。克服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
快大茂镇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大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基本上是自然资源或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为松散,大部分旅游项目为群众自发建设,开发的层次较低、主题不明显、定位较模糊,市场转化率。快大茂镇急需聘请专业部门,结合上级规划和快大茂发展来制定《快大茂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三)乡村旅游人才缺乏。部分镇、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认识模糊,相关政策知识掌握不够,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各村缺少开旅游发展带头人、示范户和经营户。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基本没有培训。
(四)缺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快大茂镇没有上级支持的乡村旅游项目,景观、景点等的打造基本上是使用镇自有资金,很难进行在大规模的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支持本镇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乡村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
四、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统筹协调各方,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协调部门通力合作,理顺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协调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协调农民和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
(二)尽快落实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因地制宜制定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系列政策,推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有序化、制度化发展,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服务于三农。
(三)成立专业乡村旅游规划机构。在大范围内广征旅游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成立乡村旅游规划机构,或是委托国内乡乡村旅游规划机构,对我县的乡村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减少规划的行政干预。规划设计单位深入乡村,为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做出一流水准的规划和设计。
(四) 重视专业人才和技能培训。做好对农民的培训,调动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本地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组织带头人到外地参观,进行专项培训。对有从事乡村旅游意向的农民进行培训,培训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服务、技术人员。
(五)完善公共础设施。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讯、网络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电线电路要合理布局,保证正常供电照明。乡村旅游要与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城乡环境。
一、预习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科内各领域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美术课中的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形式多样,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是一种形式。例如,三年级《面具》一课,可以让孩子一起欣赏祖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了解更多的历史、地理知识,通过认识地方戏曲人物形象,来感受祖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这样将不同学科有机综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科的整合。
二、预习能使学生充分地收集材料,使美术作品更具创新性和个性
如果不了解学习内容,只按老师的布置去准备学具,学生会很被动,收集的材料受到局限,影响课堂创作。我在讲三年级美术课《机器人》时,遇到了这种情况,做作业时大多数学生都按书中的要求用绘画或折纸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只有一个女孩的作业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她做了一个体态魁梧的机器人,是用晾衣夹组合在一起的,还用橡皮泥做了眼睛和嘴,我欣喜地问她:“为什么这么设计?”她说:“昨天放学回家帮妈妈收拾衣服的时候,脑子里想着美术书上机器人这一课,看到晾衣夹突然灵机一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做了起来。”这不禁使我感慨:不预习,怎么会有这么巧妙的创作?
三、预习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更加顺利走向成功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预习会给每一节美术课增色添彩。例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花点心》一课,在学生用彩泥捏塑出一盘盘形美色佳的“花点心”之后,我设计了“糕点店”的模拟游戏,各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由于课前布置了这个游戏,学生合作默契,表演得自然大方,使游戏仿真性更强,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