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第1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6-0101-03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原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代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倾向,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社会,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方方面面的得失。主要表现:(1)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重视个人价值与利益实现,轻视集体与社会价值利益。(2)在个人理想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轻理想追求,重物质实惠,个人成才意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比如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首先看工资待遇高低,再看地理位置好坏 (偏爱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还要看单位知名度和岗位好坏,较少考虑自己能力胜任情况和特长发挥,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3)由于大学生个人意识增强,以个人意识取代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对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持“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态度。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来说,当代大学生作为95后一代,基本上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而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强化,但是这种责任意识并没有随着进入大学而得到深化和扩展,并转化为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实现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第二,从社会教育来说,社会和时展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社会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但在同时它又使大学生产生利己主义、个人本位和金钱万能等思想,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责任观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行其道,腐蚀着人的思想,误导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第三,从学校教育来说,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上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思想意识不到位、导向有偏差以及教育方法简单等等。

二、社会实践是培养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途径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它的本质特征告V我们,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培养和深化对个人社会责任的认识。通过服务和贡献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从中体验到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崇高感,从而更加坚定履行社会责任意志,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有效渠道。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就需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科技文艺卫生三下乡、社会调查研究、岗前实习实训等,这些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不竭动力。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社会服务,创造出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习得新知识,提高了自己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加深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亲身获得了履行社会责任带给自己的崇高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改造,更快地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社会责任增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在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一方面,大学生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贡献社会,服务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理想、知识储备与能力储备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差距,在实践中通过磨练提高,取长补短,大学生可以更快地缩小这些差距,更好地实现自我的社会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今学校和老师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总体来讲挺高,而且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认知也较为全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因为社会实践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学校或者老师的教学安排就能解决好所有的问题,而且有些社会实践本身也缺乏系统设计与研究,所以存在着社会实践走走过场的情况,学生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明确的角色,没有合适的任务,从而产生无责任的体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就是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实质认识不够清晰、全面,对社会责任重视不够。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依次为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岗前预演、勤工助学和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所占比重最低,只有20%。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是为了服务社会,有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图个新鲜”、“觉得好玩”,有的甚至是“大家参加也跟着凑数”。

三、充分挖掘和实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越来越重要,其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其重点有三:

第一,做好社会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做到系统设计,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针对性的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具体要求是实践教学目标明确,选择载体可靠,学生责任清晰,实践过程可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担当合适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承担明确的责任。比如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企业或者公司员工,他必须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他必须对他的岗位、工作和产品负责,他必须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等。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既能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又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创新载体,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三下乡、进社区、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顶岗实习(实践)、认知实习(实践)等等。要保证社会实践的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和应景之作,关键是实践载体的选择。载体选择的第一原则是就近原则,比如社区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时空限制相对较少,体验性和学习性也很强,涵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社区帮扶、社区文化、医疗、卫生、科技、法律等方方面面,可以结合社区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性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所以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的领域。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固然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增长技能,但服务社会理念更要贯穿始终。有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大多是慈善公益行为,是爱心奉献,理应得到社会赞许和褒扬。这实际上是学生对自我公民角色和责任认知不清导致的片面看法,它与当代大学生公民主体性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有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履行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奉献个人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实现的是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双赢的公共利益,它从来不是大学生单方面的奉献与付出,所以社会实践在本质上又是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小结

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在心灵深处蕴含着较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心,社实践就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一把钥匙。大学生本身也对社会实践具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只要高校和老师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科学设计,认真组织,不断丰富其内涵,挖掘其社会责任价值,就能够使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

第2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承担义务,需要及时的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让公众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体是指按照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公开自己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资源性的。上市公司只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才能在金融市场交易中满足广大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因此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影响意义。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上市公司在经营中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所以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有可能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够重视,很少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也可以说,有很多上市公司的高层领导都将社会责任当企业的负担,会尽可能减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即使是一些对社会责任有一定意识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将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有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中仅仅是列报了财物信息,没有详细的猎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无法正确的理解财务报告的编制,上市公司普遍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单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项目。

(二)法律监督不够力度

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一定离不开法律监督,但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较晚,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法律制定也不够完善,因此在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中没有足够的监督,监督力度不够,所以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法律法规仍旧不完善,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所以上市公司无法受到有效的监督。虽然我国已经颁发了一些关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法律,但是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这一块的法规还是非常缺乏,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就没有有效的法律监督,所以可能会放松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所以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披露会计信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会计信息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因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但是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因此上市公司没有规范化的披露流程。即使有一些上市公司非常主动的承担了社会责任,也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却没有进行足够的披露,无法将所有做的事情披露出来让大众指导,缺少标准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问题。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进行完善

对于大型的上市公司来说,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可以利用企业报表的附注中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分析,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项目的渠道进行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一定要以传统的三大财务报表为前提,然后根据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灵活的编制一些独立的有特点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而相比之下,对于中小型的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选择利用文字说明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只有完善整个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才能让上市公司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责任。

(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上市公司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并且自身也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只有从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加强才能促进上市公司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培养自愿披露的理念。政府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出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促使上市公司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提高

上市公司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一定要注重披露的信息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披露会计信息才能让外部投资人和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有更好的了解,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在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会计人员对披露信息进行管理,所以需要提升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因为虽然上市公司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但是上市公司所有人都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公司人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让所有人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从责任意识提高入手才能更好的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监督和管理从,促进上市公司积极的披露会计信息、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国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淑兰,王永德.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2.

[2]毕嘉敏.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2.

[3]李莎,游嘉悦.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

第3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责任意识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年满十八岁承担起自食其力的自我责任;举报邻居虐待孩子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监督责任;扶贫济困承担起对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忠义其实就是儒家思想道德的责任意识: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弘扬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当代青年人社会责任的写照。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责任是一个社会有序、和谐运转的前提和条件。可见,东、西方文明殊途同归,阐明的道理之一就是责任意识。但是,随着“90后”独生子女一代渐渐进入职高阶段,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责任意识的弱化,主要表现为: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鉴于此,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对职中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二、责任意识的理论构成和实践表现

责任意识是社会个体从责任赋予者那里接受责任之后,内化于本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一些研究者认为责任感包含了可以信赖性,即包含了认真、坚持到底、负责、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特质。另一些研究者认为除了以上特质外,它还应该包括与意志相关的变量,例如努力工作、成就取向以及坚持。责任心被看成是个体对待学习的一种整体态度。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责任心强的学生具备以下特征:1.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2.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3.助人与合作4.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5.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三、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主要从细节管理、细节教育的角度来影响和指导职高生责任心的强化。

1.细节教育要从细节的制订开始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规律,本着“切入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离学生近一点”的原则确定教育的细节。要让学生注重细节,教育者就要制订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标准和规范,就是对细节的量化。就以集会来说:可以规定学生应当在几分钟内赶到操场指定的位置,整队在几分钟内完成;集会时禁止讲话并不做与集会无关的事情,态度要严肃认真,听长者讲话要专注等;集会结束,不要拥挤,不与他人抢道。制订这些规定时我们可以与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实我们只要讲清楚细节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生是会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征集“你认为什么行为最文明?”“节约金点子”等问题的答案,或者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活动细节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为学校的发展负责,为社会负责。

2.细节教育注重的是落实和长期不懈的坚持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校长在校会上讲一讲就会实现的,也不是班主任在班会上讲一讲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严格的检查与落实,例如,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班主任要经常督促学生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有没有纸屑、果壳、饮料瓶等东西,如果有,可以自己拣起来,或让学生当场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会养成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要求学生学习时注重细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粗心慌张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向他们传递一个意识:细节决定成败,我可以做好的事尽量做到完美。

3.实施细节教育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

在开始阶段,学生即便是懂得细节的重要性,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因为很多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要改正自然有难度。容易反复,因此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班级通过推选、自荐、任命等方式产生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班级成员予以监督、考评,对细节方面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及时纠正,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可以同学生的德育考评相结合,促使学生重视,真正去执行。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执行。坚决执行和落实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第4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1.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近年来煤炭价格有所下滑,部分煤炭企业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现象。加之行业面临安全生产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资源利用率等等问题,导致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1.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提高和投入的增加,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与其他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每开采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0.3以下,共发生13起安全生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是0.293,是其他采煤国家百万吨死亡率的10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倒逼企业加大了对安全经费的投入,虽然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相对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指标还有所不足。煤矿生产事故的频发,不仅给企业带来人员财产损失,也成为影响煤炭企业形象最重要的因素。

1.2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煤炭开采本身会对地表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第一开采时造成地表塌陷,破坏耕地资源。而且煤矸石的堆放也占用许多可以耕种的土地。二是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大了水资源缺口。三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粉尘等污染物。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

1.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

据我国能源蓝皮书的信息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较低,平均仅有30%,而国际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已经达到80%左右,不及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而且做为我国煤炭主产区的山西省,地方中小煤矿回采率仅为10%。仅此一项每年浪费的煤炭资源就达40亿吨。而与之相关的高岭土、煤层气、焦化气等资源利用率也很低。

2.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提高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既不能单独依赖政府的管制,也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意识。应双管齐下,即第一由政府推动企业肩负并履行社会责任;第二是让负有社会责任感成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2.1从政府层面推动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欧美先进国家,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十分强。究其原因既是社会进步的因素;也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因此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加强政府监管,由政府推动企业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2.1.1完善政策法规,监督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政府推动是促使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企业经济利益上,保障履行责任的煤炭企业实现合法利润的最大化。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煤炭开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煤炭回采率。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预防为主,对煤炭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其做为审核煤炭企业准入的一项重要程序。从根本上杜绝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1.2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治力度

有了完善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有力的监管,才能全面的促进煤炭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有力的监管,就是要求第一政府、行业主管、协会等部门对煤炭开采企业进行依法监督。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督企业行为,确保煤炭开采企业能够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发挥群众、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监督。人民群众、企业工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环境问题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发动群众力量对企业进行监督,能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系。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以打造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

2.2改变生产经营理念,推动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内部保障企业经营和员工利益;在外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2.1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我国煤炭行业大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问题。煤炭企业真正重视并肩负起社会责任,就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方式。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集约型发展方式,坚持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减少环境污染的道路。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三废”的治理上。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中,保护生态环境,这既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2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整体发展、长期稳定发展制定的策略。发展战略不能单独的拼比企业的经济实力、物力等硬实力。还要比拼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意识等软实力。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上升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煤炭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中不仅要体现出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还要体现出尊重人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热心公益事业等等,并在促进就业、社会稳定方面肩负起一定责任。这才会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2.3培育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第5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一、在生物教学中显现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一个的道德品质的显现,它指个人对自我和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和国家所负责任的认识、向往、情感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任务,指出了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在《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生物学科独特的素材情景,承担着责任意识的教育。

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指能记住多少知识点,作对多少道题,更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我们留给学生什么和在思想上的促动和责任意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课标是这样表述的:“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地位显现,表现出特点,目前在教学成绩的强大威慑力下还是不太乐观。对生物老师来说,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已是箭在弦上。生物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挖掘教材,寻找责任意识培养素材

生物教科书中《科学家访谈》《与社会的联系》《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技术和社会》等资源中都渗透着责任意识教育内容,有积极进取的社会精神,科学发展和人类及自然的发展的前景,召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人教社出版的教科书中《细胞的基本结构》,介绍了细胞的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功能,向学生们展示了各个组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只有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渗透了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辩证统一的观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和《促胰液素的发现》中,让学生们体会到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揭示,生命规律的探索过程中,不能迷信权威,应该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的质疑,创新精神。

人民版教科书在必修中设置了生态系统的专题,讲述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学生向师性的特点进行正面的宣传。比如在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几则材料:北京南海子糜鹿繁育中心;回放野外的野马;禁渔期停泊在港内的渔船群,透过这些材料,学生感受到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的社会责任感。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要以鲜活的例子感染学生,养成爱人类,爱自然,渗透责任意识。

(二)提供环境,积极推动责任意识

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兼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而且尽量给学生营造氛围,提供情景,充分积极的推动责任意识的教育。对生物学科而言,就是教师根据生物学科和生物知识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认知特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出生物教学中有关责任意识情景氛围,激发出对生命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对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的生物事件、生物人物,它为创设生物情境,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当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自我价值,会自然的产生一种责任负重感,当责任负重感释放时变为动力,在责任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在责任意识没有执行好,会产生自我负罪感,从而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并且不断的完善,争取达到最佳状态。这就是责任意识的升华,它会产生自觉、主动的责任行为。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感受到责任意识,并产生自觉的责任行为,高中生物教学就必须联系现实,启发学生思考,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责任意识,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渗透。

第6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策

一、概述

(一)概念

有外国学者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股东利益来行使企业控制权,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是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服务。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其核心观点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承担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维持公共秩序等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在企业外部,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内容,确实会引致成本的提高,例如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引进新设备;治理污染、开展社区活动,以及捐赠活动的开支等方方面面的额外支出。然而,企业强化了社会责任,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好,从长远看可以节省营销成本。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社会利益角度考虑的话,这个过程当中无形的为企业做了宣传,可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组织参与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二、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问题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有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同时,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的现象较为突出;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被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欠缺的主要原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的惟一任务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利,其他的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过于重视社会责任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获利,而且会造成企业的亏损。

(二)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更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企业内部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难以在公司治理层面反映社会各方的利益,导致其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漠视。而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则是长期性的,其终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力的不足。

(三)企业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潮流,忽视或藐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被社会谴责甚至淘汰,企业要合理承担社会责任首先要看企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是否有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经营不规范,同企业主或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目前,部分企业一直未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有的企业只看到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社会成本负担,而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看到当企业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时会赢得社会的巨大回报。为此,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首先应该在法律、道德允许的前提下赚钱,赚合法正当的钱;其次,企业在占有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适度回报社会。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本质就是服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为政府纳税的双向制约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义务,政府也要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只有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国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必须按照这些要求规范企业行为。

健全法律法规,不失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然,除法律法规等强制性作用以外,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尤其需要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借鉴有关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和国际标准,总结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常凯.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4).

[2]刘继峰,吕家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J].法学评论,2004,(5).

[3]张志强,王春香.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及其体系[J].宏观经济研究,2005,(9).

第7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当前层出不穷的隐瞒、欺诈消费者和安全生产事故都极大的降低了广大人民对企业的信任。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广泛关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征服人心,关键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及市场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诚实守信经营、服务百姓、尊重消费者来赢得口碑和市场。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纠正企业文化建设误区并逐步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良好形象的建立打好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的概念及联系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各国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发展的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为广大人民提供工作机会和生活所需的简单经济组织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企业不仅要对自身发展和盈利状况负责还要对相关的员工、社区和环境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的股东负法律责任还要对员工、社区、环境、消费者等负起相应的责任,企业不再只是制造利润的生产机器而是一个人性化的经济组织,它关注利润以外的人、环境和社会,重视对这些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的关注和促进。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理想和作风等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对员工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和塑造,再进行传播的一个过程,它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状况、管理方式和思想、员工行为规范等方面。

第三,二者之间的联系。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文化建设内容中融入并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而且能够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作风正、思想意识积极向上、工作态度端正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对社会的贡献力。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对和谐社会的定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和调节,更需要社会每一个人和每一家企业的共同参与。企业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地位和重要性非同一般,它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非常巨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需要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生产制造出质量好、价格合理等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还要在经营中诚实守信,在维护社会正义、保护资源环境、扶贫济困等方面贡献力量,为和谐社会建设和自身发展积极努力。

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而且范围从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到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国内国际经济发展非常看重的一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得到社会的信赖才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和发展空间,逐渐提升竞争力。“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事件已经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第一,政府的作为。

政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内化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首先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企业违规成本低、处置力度不强导致很多企业出现违背社会责任的情况,所以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和制度化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法》等。

其次是设置专门监督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通报和监管,可以通过环保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纪律监督机构和政府劳动部门等来共同监督管理。但对于那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做出表率和贡献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奖励。

第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通过官方或半官方的方式,将国际通用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制定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违法违规情况及贷款使用情况;有无资源环境破坏行为及破坏后的补救措施等;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及执行情况;是否设立工会组织及工会组织的运行情况;企业对所在社区和社会的贡献及捐赠情况等。将这些行为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第三,在企业内部强化责任意识。

首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需要企业自身及每位员工共同履行的,很多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违法违规经营、欺诈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黑幕交易的行为就是因为企业自身及其员工的责任及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法律、道德约束和百姓的权益。这种扭曲的企业文化认识误区要及时纠正过来。

其次,剔除空洞、虚无的企业文化口号。很多企业的文化都是虚有其表没有实际意义,让员工空喊口号而不具体落实,根本就没有真正建设企业文化,也就不能履行社会责任。对于这种情况,企业要积极进行整改,将企业精神实际化并督促每位员工贯彻落实好这些理念,通过宣传、培训、奖惩等方式来培养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意识。

再次,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目标的引导意义重大。企业要树立超越经济利益的社会责任目标,将企业发展的动力架设在对社会对百姓负责的基础上,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和长期发展的基石。

第四,企业坚持对社会责任的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这样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企业要保证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积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在此前提下再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条件来履行社会责任,并长期坚持,严禁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社会责任投入。企业坚持对社会的贡献能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和评价,为自身发展赢得了不竭的动力。

四、结语

第8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对策

研究生群体是社会中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优势的群体,是能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行动对社会的影响都是直接和实在的。研究生社会责任的承担关系着自身的完整成长,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兴衰。因此,明确研究生社会责任的内涵,掌握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找出其培育的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一、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1.责任与责任感的界定

按照《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责任的含义有:(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2)分内应做的事;(3)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简言之,任职、分内事、因过失而受查处是责任的三层基本含义。

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或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社会责任感的界定

社会责任感有广义狭义之分,但本文中主要探讨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它主要包含三个层次:首先要自律,即对自己负责;其次要有同情心,就是关心和关注他人的困难;再次是对社会的责任高于对自己的责任感,这是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境界。

3.研究生社会责任内涵

(1)经济责任。当提及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时,通常强调无私奉献的“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但往往忽略国家“富强”的实现,不仅仅是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精神,更是追求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富裕,更是意味着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为此,研究生社会责任的首要表现为经济责任,即通过创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并获得自身回报,以保障个体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简单来说,即要求研究生积极投身社会中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并以此指导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2)法律责任。在研究生中,一些情节轻微的一般违纪违法,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套取考题,严重的则会构成刑事犯罪,如高科技犯罪、打架斗殴、故意损坏公司财物、故意伤害、报复行凶等。这就要求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应具有“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指导研究生的价值选择、行为取向,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以及实践中创造财富时所遇到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等难题,才能有效抵制追求享乐、恶意报复、寻求不正常刺激等需要的诱惑。

(3)伦理责任。伦理责任是指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这就要求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更高的伦理责任,要求每个研究生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具有社会意识。

(4)慈善责任。对于研究生而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有权要求国家、社会、学校提供自由全面发展的平台,更是有义务承担起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微薄之力的责任,回馈社会,进而实现全体国民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1.重利益,轻感情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各种不良思潮也随之而来,原有的社会公德和伦理规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利益、重物质、轻感情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风气。作为研究生群体,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社会重返校园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另外,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在校研究生的影响显然也是很大的。与此同时,研究生同学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仅仅局限于自己导师带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因而可以说研究生同学之间感情相对来说是比较淡薄的,彼此更注重的是实惠和利益。

2.重享受,轻回报

我们一向倡导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回报亲人。然而,当下的中国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或是独生女,父母对孩子十分的疼爱,事事为孩子操心,甚至为孩子做好了一切。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事事都要依赖父母,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享受。乃至到了研究生阶段,在校所有花销还是由家里开支,不想通过兼职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并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3.重理论,轻实践

每个研究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学校的,学校的相关教育对学生势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从小到大,各级各类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尤其是责任感的培育,大学也不例外。然而,如今的大学校园仅仅关注理论层面的教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校的研究生几乎都明白承担社会责任的道理,而真正去实践的却少之又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平台,或是提供的太少,不足以满足大家的需要。

4.重自我,轻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一些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个人价值不免会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发生一些冲突。鉴于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学历方面的优势,很多人不自觉地都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过分地注重自我,凡事多考虑自己的感受,不去顾及周围的同学,对国家大事要事也是置若罔闻。

三、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选择

1.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角色定位

(1)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在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载体。

(3)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尤其是对于社会风气的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4)同龄群体。同龄群体又称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同辈群体在学生阶段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尤其是在校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更为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同辈群体亚文化,是影响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因素。

2.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具体路径

(1)加强家庭对研究生责任感意识的培养。研究生责任感的培育,首先要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父母应加强对子女责任感意识的培养让其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要教育子女树立责任意识,敢于并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依赖父母、只注重享受,要教育子女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为人父母要身体力行,探索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与子女进行沟通。

(2)加大在校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力度。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条件。学校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和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家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建立各种实习基地,抑或是各种学生组织、暑期三下乡活动等,让广大的研究生充分参与其中。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3)加强各级政府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规范。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合理规范,大众传媒也可能会传播一些不良的信息,给整个社会的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4)加大家庭、学校、社会对同龄群体的引导。对同辈群体,既要认识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注意研究同辈群体形成的规律,及时地了解各种同辈群体的类型和性质,以充分引导发挥同辈群体对研究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发挥同辈群体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积极作用,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吉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高校理论战线,2000,(7):29.

[2] 许青.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106-108.

[3] 廖荣榆.试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8-50.

[4] 龙银成,李晨.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强化途径[J].公共管理,2009,(5):46-48.

第9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伦理 道德 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认知问题而产生的对现代化的滥用。因此,加强伦理道德责任意识建设并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一、加强伦理建设

1.加强制度层面的伦理道德意识建设

制度层面的伦理建设可以从宏观层面有效地解决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包括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两方面。制度伦理指制度的合理性,即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的认识与评判。伦理制度是指伦理道德要求的规则化,是以外在于个体的制度形式而存在的伦理要求或道德命令,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强制效力和作用。通过制度伦理化来加强制度规则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合理性。通过伦理制度化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约束企业和个人的不合理行为。

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应从几方面着手:(1)制度政策的提出应符合地方社会现实且具有针对性,否则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给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创造机会。(2)执法者和立法者应具有较高的伦理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地平衡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利益。(3)定期对制度伦理工作做出评价。评价的目的一是发现不足与差距并及时改正;二是将合乎伦理的制度所内含的价值取向通过评价传递给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强化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4)制定经济领域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针对道德责任意识不高的领域,采取将伦理制度化的办法来强化道德责任意识。(5)完善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外部性做出合理的规定,引导人们做出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行为。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体现制度的指导与约束的功能。

总之,制度伦理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服务于政府,指导政府的行为;另一方是服务于社会,指导和约束企业组织和公众的行为;因此,完善制度伦理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经济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2.提高企业管理层道德责任意识

乡镇企业管理层的道德责任意识强度直接影响组织的决策行为。因此,提高管理层的道德责任意识企业需要做到:第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思想上对道德责任意识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定位道德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二,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突出管理层的道德责任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正向关系。第三,建立和完善包括道德责任评价机制在内的企业绩效评估系统,突出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第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责任意识。由于管理层的划分界线日益模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道德责任素质,才能使企业做出道德的判断与道德的决策。

3.提高社会公众的道德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与社会公众的道德责任意识不高关系密切。农村公众道德意识不高,缺乏足够的维权意识,使得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尤其是可以弱化甚至忽略企业运营中的道德成本。

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做法:(1)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强调道德的重要性,通过教育营造道德文明的文化氛围。(2)通过宣传来推广社会公德意识;这种宣传可以来自不同组织和群体,但要有现实针对性。在农村要突出现代化与社会效益的关系。(3)以技术进步带动和提升道德素质;在进行科技推广时,应从道德责任、公德意识上强化科学技术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使道德责任意识在无形中内化为社会公众的行为。只有全民素质普遍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出道德对于人的自律与他律的约束作用。

二、发展生态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也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达到共赢,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发展生态经济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其道德合理性表现为:

1.生态经济在制度层面的道德合理性

生态经济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经济行为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当把经济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时,所有的决策和行为会关注系统内的组成部分来达到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制度层面强调生态学凌驾于经济学上,将道德意识用于指导经济行为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企业朝着良性的方面运作,解决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生态经济是经济正义与环境正义的辩证统一

经济正义指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即如何有效合理的配置稀缺资源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环境正义指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保护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因为资源稀缺才要合理配置,合理配置就是要保护和有效利用,这就是环境正义,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经济正义。生态经济从经济正义的角度说明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合理性,从环境正义的角度说明了发展经济所采用手段的重要性,强调经济活动在注重人类偏好的同时应遵循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能有效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实现经济正义与环境正义的统一。

3.生态经济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

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与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不高的低道德成本有很大关系。生态经济突出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其价值理念使公众对“公地”有了重新的认识,“公地”不再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道德的行为不仅是自我约束的行为,同时也是对他人行为的约束。生态经济充分体现道德的社会性约束性,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公众,都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

三、结语

分析可知,道德意识的欠缺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所以,只有从伦理道德的价值理念和实施途径两方面出发,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统一。这就要求,除了在意识形态上强化伦理道德意识,提高各个层面的伦理道德意识外,还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