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

第1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校园安全 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问题目前得到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重视,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社会基本价值的体现。学校在谋求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校园安全观念必须受到重视,应把确保校园安全作为一个基本的办校理念严格贯彻。据统计,我国校园安全事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平均每天有超过30个学生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一、 建立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校园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全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是社会传道授课的主要区域,其特点是人口密度较大,仅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已超3000万,全国教师1300多万。学校里聚集着祖国未来的栋梁,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学校也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因此,校园安全在我国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校园造成安全威胁的事无不牵动着社会各阶层的心,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校园事故频发,如运动事故(广东东莞光明中学学生跑步800米后猝死),交通事故(江苏华侨子弟学校校车侧翻造成多名学生受伤)、食物中毒事故(四川眉山映天学校34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高烧住院)、消防事故(北京化工大学宿舍起火)、刑事案件(复旦大学学生室友投毒案)等,都说明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二、建立全面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立全面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在于以下几点:

1.完善法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当前,发达国家如瑞典、法国均已制定了《校园安全法》,严格执行。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校园安全高度重视,目前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在法律的执行方面,我国由于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氛围不强,很多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因此,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是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

2. 加强科学技术在校园安全上的应用。校园安全事件绝大部分为突发事件,在事发前无明显征兆。因此,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信息预警问题,以及校园突发事件的资源调度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校园安全提供全面支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目前,可用于校园安全的研究包括:对自然灾害事故的评估,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关键要素,事故发生后受害人行为特征以及心理治疗的研究。当前,我国校园安全事故突发时,当事人往往不知所措,没有完善的应对方案,仓促上阵,疲于应付。结果是,应急措施不到位,处理方案不科学,事故后恢复建设不理性,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预防方案没有仔细研究完善,属于被动型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因此,加强科学技术在校园安全上的应用是迫在眉睫的。

3. 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增加学校领导的责任感。一方面,对于师生加强安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让学生一旦发生事故知道如何减少伤害。另一方面,加强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在事故发生后,明确规定责任承担者,避免学校领导、教育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诿。目前,我国一些学校已经提出建设“安全校园”的目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三、结论

本文初步探讨了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妥善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是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校园安全事件难以预测、诱发因素多样化、事发地点人口密度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做好预防和事后的补救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晔.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 现代情报, 2012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职能分类 经营目标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国企在支持国家建设、保障民生、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既关乎经济命脉、又牵系国计民生。基于国企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转轨、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发展的职能定位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职能定位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绕不开的话题。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企目标定位很难明确实施,引发了国企定位的新思考。国企改革自始至终备受关注,在各界的注目与监督下国企的处境也难免尴尬:在股份制改革之前,由于社会负担过重、加之管理理念落后,国企普遍存在亏损现象,被指责为“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完成了转型、造就了大批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中型国企,确又被冠以“与民争利”、“利益输送”的骂名。国企规模有限被视为“没有竞争力”,而做大做强又被批为“垄断”。似乎国企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隐藏在不合理的国企绩效评价制度之下的对国企经营目标定位认识的不清晰。因而,围绕国企经营目标定位问题引发了“国有企业应以盈利性为主还是福利性为主”的讨论。

一、国有企业盈利及福利状况

(一)工资水平分析

采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标,通过横向对比职工的工资水平来反映不同类型企业间的盈利性差异,得出下述结论:①国有企业目前以43843元的平均工资居于全社会上游,仅次于股份有限公司的49978元和外商投资单位的48869元。②1998-2011年的数据显示,国有单位的人均工资始终高于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其他内资和全国平均的工资水平。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盈利性得到有效改善,反应在工资水平上即为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赶超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以上结论表明国有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福利处于全社会较高水平。

(二)利润水平分析

国有企业吸纳了约590万的社会劳动力;对比其他类型的企业,人均利润相对落后、揭示出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低效率问题。但3567.45亿元利润总值的用途及分配仍是国企盈利性问题的关键争论点。另外,结合工资水平的分析,不难发现较高的工资支出是国企利润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因而,国有企业对内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可观,并在就业方面体现出了国有企业保障就业的社会责任。

(三)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对国家预算的贡献

国家预算收入中来源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部分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功能,是国企“福利性”的体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对国家预算的贡献保持在2%以上,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96.86亿元,同比涨幅18.18%,占国家预算总收入的2.28%。此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率普遍高于国企人均工资的增长率(例如2005年的两者的相应增长率分别为77.23%和15.40%,2011年分别为18.18%和13.36%)说明国企对整体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内部职工的福利所得。因而国有企业具有内、外部正福利效应。

此外国企上交的税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政府通过对国企的政策性引导来实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因而国企又具有政治性。综合上述,国企的经营目标具有盈利性、福利性和政治性等多元作用。

二、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思考

国有企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从关乎国计民生的军工、粮食、基建等行业到市场高度竞争的投资性房地产行业,我们都能找到国企的身影。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呈现多元化和不明晰的状况,使得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发展战略繁杂而混乱:一方面,基于社会总体福利的考量,在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国有企业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借助政策导向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构筑起很高的进入壁垒,使得民营资本望尘莫及。而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疏松和资本的天然逐利性,国企在竞争性行业中依靠政策优势挤占了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具有“与民争利”的嫌疑。这种领域过宽、战线过长的国企发展模式,不仅有碍市场经济的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基于经营范围和目标的改革应为市场主导型经济扫清障碍。因而,明确国企的经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笼统地说国有企业必须以营利或福利性为主。也就是说,明确的目标不代表全体国企都采取统一的目标,因为那样又容易将国企带入死板和僵化的歧途。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国企的不同分类和职能确立适宜其自身发展的经营目标。

(一)国有企业的分类

将国有企业合理分类,是有针对性地设定经营目标的前提。著名经济学家王琢基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将国有企业分为五类:①满足居民公共需要和社会共同需要的公益性的国企;②政策性国企,这类企业的功能是实施政府政策;③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国企;④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垄断业;⑤五类是风险大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国企。

上述五类国企按照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笔者将其归结为A、B两大类。A类包含公益性国企、政策性国企、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国企和风险大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国企;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其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但市场参与度较低,所提供的服务若完全由市场提供则必然导致供给不足。B类指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垄断业,具有获得垄断利润的潜能,市场资金对其具有倾向性但受制于进入壁垒的限制而无法进入,是国家资本获取利润、上交国库所得的主要行业。

(二)国企经营目标定位

A类国企的经营目标

基于A类国企对国家安全、国民生计、基础经济的重要作用,应以福利性为主、让利于民,充分体现公有制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例如供水、供电企业,国家赋予其高度垄断的特权,目的在于使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品供给掌握在我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内、服务于国家整体需要。这种企业应将依靠国家特权而获得的利润返还于民,通过价格机制受控于国家宏观调节。为保障该类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企业出于对社会的福利性贡献而可能导致亏损时,应有国家财政资金弥补。概括地讲,A类国企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保障福利有效到位为经营目标。

B类国企的经营目标

B类国企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竞争性行业,这是国企经营目标争论的主战场。该类国企受益于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壮大,涌现出众多盈利丰厚的大型企业,乃至跻身世界500强。随之而来的是国企职工薪酬和福利的普遍高涨、高管薪酬与业绩的不挂钩问题而引发的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目标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似乎存在这难以弥合的悖论,一方面该类国企的利润是国家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企业降低盈利则税收收入无法保障、进而影响财政收支。而另一方面,默认国企的盈利性目标,又会对民营经济造成隐性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这种矛盾不易化解但急需缓和。缓解上述矛盾的关键点聚焦在“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问题的讨论中。探究国有企业是否应从竞争行业性退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样不可一概而论。竞争性行业也应从宏观战略层面区分重要性。

①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的基础供给的产业,尤其在那些由于国企参与竞争而造成市场失衡的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国家资本应适时退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合理竞争、建立市场竞争秩序。

②而涉及国家利益的基本原材料供给产业,如钢铁、粮油、通信等,应允许具有规模效应的垄断性国企存在。在这些产业中,关键的症结点不应只停留在国内市场的“国、民”之争上,而应放眼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应对国际跨国集团对我国市场占有率的侵蚀,因为现有的民营经济很难在同跨国集团的竞争中取胜。而这些行业至关重要,决不可将控制权流落到外资企业之手。而对于这些国企的高盈利引发的分配不均问题,则不完全是国企经营目标能解决的,而要综合考虑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桁林.“大国有”战略下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140-146.

[2] 张恩众,张永强.国有企业目标论[J].企业改革与发展探索,2003(5): 83-87.

[3] 谭琦.基于社会责任的江苏国有企业价值定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

第3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文明表现在言语,每一句话都令人温暖和亲和;文明驻存心里,每一闪念都富含爱心和善意;文明始于足下,每一步都应该扎实和稳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2021,感谢您的欣赏。

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1生命,仅仅是一个用两个简单的字组成的,但是,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它的意义确是不一般的。它关系着你的安全,你的生危,你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世界上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死在车轮子下面、死在马路上、死在成百上千的人前……他们的死是有一个名称的—车祸!!!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可以死而复生。它并非儿戏。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透过川流不息行驶的车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八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显得更加突出。

同学们,你们难道不想平平安安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吗?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快乐出行吗?

当我看了许许多多的关于交通出行的录像,那颗原本平静的心也慢慢变得低沉:仅仅是为了争夺那一秒,一条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失,更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一块永不可抹去的令人心痛的阴影。看着电视画面中一幕幕车祸惨剧,我神伤了:看着那交通事故中弱小孩童,我哽咽了;看着那事故现场上伸出的一双双粘满灰尘需要援助的手,我流泪了……

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快乐出行。无论如何,朋友们,请从这一刻开始重视交通安全吧!生命只有一次,生死靠我们自己!

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时,马路上的车辆总是川流不息。这时都牵动着每一位爸爸、妈妈的心,马路上随时都有可能上演一幕幕惨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在车轮之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埋没在刺耳的喇叭声中,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痛苦挣扎的表情,一声声呼天喊地的哭声,一句句引人深思的话语,唯独剩下的是人类的痛惜!导致这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一起交通事故都在间接的拆散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是我们再多加强交通防范意识,很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甚至不再发生。俗话说:安全在于提高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大意。在人们的眼中,造成悲剧的发生,就是开车不谨慎,不然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确如此。如果人们不在酒后驾车,不再技术上逞能,不在驾驶时横穿马路,每一个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社会不就没有令人因失去亲人而伤心欲绝的交通事故了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一个人不会有第二次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有了生命的存在才能成就我们一个个五彩的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宰者。作为一名小学生更加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学生。

可爱的校园我们的家,交通安全靠大家,人人身处自律手,校园开遍和谐花。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播撒向大地,让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之时,你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幸福与安宁。

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精彩与否,把握住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如同璀璨的星群,发光发亮??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唯有活着才谈得上如何让生命更精彩。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丢失了就无法挽回。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如今已是越来越重要的话题,现在,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出行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忙碌 的街道上,在这欢歌笑语中,隐藏着一个多么可怕的魔鬼,你知道吗——交通隐患!现如今,减少交通隐患成了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马路上随时都有可能上演一幕幕惨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在车轮之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埋没在刺耳的喇 叭声中,唯独剩下的是人类的痛惜!导致这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 交通安全知识,若是人们再多些这种意识,那么类似的交通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甚至不再发生。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潇洒”地骑自行车上街时;当你开心地和伙伴们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当你为了刺激翻越护栏时;你是否想过,这样做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也许你觉得没什么,但是这对我们学生来说,如有稍稍侥幸,后果将不堪设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就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一时疏忽,而酿成了一场场“马路悲剧”。

安全很重要,那怎样才能够安全出行呢?

据统计,在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造成财产损失10.1亿元。在每年中小学生的伤亡事故中,车祸造成的原因是第一位的。为什么会有这么惊人的数字呢?原因就是很多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烈,不拿生命当回事。那么多未成年人的生命就葬送在车轮之下,一个个失去的生命,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痛心吗?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得到血的教训吗?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不在告知人们生命的 可贵,不在昭示着人们注意安全,文明出行的重要么?

安全是一种美,安全的美体现于维系安全的行为过程之中;安全是一种情,安全的情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状态;安全是一种理,安全的理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安全文化对生活方式的理性表达;安全是一种法,安全的法是文明的体现,责任的体现。安全,就象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安全,犹如阳光, 我们无法承受失去它的痛苦。安全,它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文明出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假如,你想横穿马路图方便时,提醒自己走人行横道,为生命多加一份保障;假如,你带着侥幸心理想闯红灯时,想想父母在家里为你担心,告诉自己红灯停,绿灯行,生命其实不止属于自己。

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4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也有蓬勃发展之势,各种各样便捷的交通工具大量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各种交通工具遍地开花,路上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比比皆是。但是,当我们看到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潜伏的安全隐患。所以,倡导“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势在必行,交通安全意识就应倍受关注,成为社会安全的焦点!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每六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轮底下”。多么可怕的数据啊!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交通事故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马路上,等待着一些违法乱章的不安分子的出现。随时都可能夺走他们的性命。由此看来,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有多么重要。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我们应该注重文明交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文明交通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保障,而市民的文明素质则是构建文明交通的“软肋”。俗话说:“红灯停,绿灯行”,但往往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把持不住自己,使闯红灯这一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更可怕的是有些市民似乎养成了闯红灯的习惯,对红绿灯的变化一概视而不见,见缝插针,本着“走自己的路,让红灯一边亮去吧”的心理,让交通陷入了一片混乱,让交通事故有机可乘。同时也有一些图省事的市民,不顾自身的安危,可谓“奋不顾身”,随意在车流中穿梭,让斑马线随着车流远去,在他们心目中,他们认为只要多个心眼,多注意些,冒一下险也无大碍。他们的这种“勇敢”的表现似乎认为交通规则只限于车辆,而不限于他们,毕竟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会被罚款、扣分、扣留驾驶证......而对行人却无可奈何。可是,你错了,要是你仍心存这种侥幸的念头,哪天付出的就是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因此作为新一代的主流,我们更应该要呼吁大家珍爱生命,“文明交通,平安出行”!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参与和谐交通环境的建设,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应加强宣传遵守交通法则的重要性,倡导“勿酒后驾驶,限速行驶”,开车是一件频繁而单调的事,容不得疏忽,请不要拿生命开玩笑,否则飞旋的车轮会毫不留情地吞噬每一个脆弱生命。

交通的现状,犹如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每一个出行者的文明素质水平,倡导“文明交通,平安出行”,最主要还是需要靠我们每个人自觉来遵守,我们都应本着“宁等一分,不争一秒”的原则,共同营造和谐的平安路线!

文明交通出行演讲稿5各位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新的一周开始了,或许站在这里的你们还睡眼朦胧。请各位回想一下,今天早晨,或者曾经的某一个早晨,在上学的路上,你是否有如下这些遭遇:也许有些家长因着急上班而在送你的途中超速行驶;也许你飞奔在路上,在十字路口遇到同样赶时间的其他行人,于是所谓“志同道合”的一波人,在红灯亮起时,与各位司机“斗智斗勇”;也许你从青年路对面骑向存车处时,耳机里的一句歌词而出神,与一辆汽车擦肩而过;也许你因为昨晚赶作业到很晚,导致早晨因困倦,耳朵间接性屏蔽闹铃声,好不容易战胜困意,告诉自己要为了理想而坚持,接着,就一路疯狂飚车,甚至在机动车道上和汽车竞速······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举起你的手。

那么现在,我还想再追问:当你发现自己的父亲驾车超速行驶时,是否会因他在你心中高大威武且车技高超的形象而认为这并不危险;当你骑自行车闯红灯时,是否会安慰自己现在路口车辆还不算多,应该是不会有危险的;当你偶尔因赶时间,骑到机动车道上时,是否会边骑边发誓说,我就破例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如果你也曾有过这样反思自己,那么请再举起你的手。

可是,往往这种事情屡次发生。这是为什么?

第4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问题 对策

继“三鹿毒奶粉”、 “地沟油事件”之后,今年又一个涉及食品安全的“炸弹”—— “双汇瘦肉精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历经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的冲击后,双汇引进瘦肉精猪肉事件虽称不上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标杆性负面事件,但由此引发的舆论关注范围与规模之大也暴露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岌岌可危,食品安全供给与需求明显失衡。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因素很多,其中,政府监管的缺位值得我们深思。

1.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目前我国在食品监管中还存在许多盲点。政府把好食品安全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和饮食安全。政府履行保障食品安全职能,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有效的政府监管可以维护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少数食品生产者利益的驱使下完全忽略食品安全,侵犯合法生产者正当权益,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有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再次,有效的政府监管有利于增强我国食品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1.2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市场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即便是在我国以公有制成分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下,也会出现市场失灵,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就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政府的监管和干预,食品市场不仅会出现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或无效率,而且会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市场失灵以及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使得政府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必要。只有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要求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提供真实、全面的食品信息,要求其行为合法;只有政府可以对食品生产、销售进行监管和控制,从而保障人们的人身及健康安全。1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方式,己经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食品安全机构各成体系,共同形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食品监管责任体制依然没有理顺,机构定位比较模糊,多部门业务在食品监管和服务过程中难以甚至无法整合,从而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中一直难以克服的“低效”、“失效”、“无效”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该事件的爆发主要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失职,这表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许多不安全因素进入市场,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通过疏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发现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食品安全法律的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条款笼统滞后,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条款已然过时,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约束力较小,操作性不强。2.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虽然众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调整范围较窄,如《食品.卫生法》没有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使猪肉的监管环节出现盲区。同时,由于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得当的现象大量存在。23.法律处罚过轻,威慑力不够。相关法律的规定往往只限于罚款。事实上,违法者被查处后很少向司法机关移送,更是很少判刑。那些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故处理结果,仅仅只是捣毁、查封加工点和停业整顿等,而主要负责人大多数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2.2监管主体职责不明确

在“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相关专家将原因归咎于各监管部门“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属于“分段管理”,有7部法律与农业部、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猪肉的监管,但由于监管主体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重复监管、监管真空,缺乏部门整合、综合协调和联动机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空隙使双汇钻过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并以各种手段溜出屠宰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堂而皇之进入市场销售。

2.3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和行政问责体制的缺失

当前食品监管还存在预警机制滞后问题。食品监管重在防患于未然,而目前很多时候食品安全是“出了问题才重视”、“不死人不重视”,绝大部分措施属于事后处理,不仅达不到监管目的,反而会加大监管难度3。

而对于行政问责制尚未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行政问责制。虽然自SARS以来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有一些政府官员因此引咎辞职,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中也有一批领导于部受到处理。这是食品安全事故中落实问责制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取得不断进步的可喜表现。但是当前的行政问责并不是依据法律程序来问责,问责的事由、人员范围仍不确定,问责的主体定位不准,问责的程序还存在漏洞,追究的后果还不明确。并且目前在我国所有的责任追究机制主要是针对个人决策失误和行政行为不当,很少对集体决策失误的责任人进行追究,这种“法不责众”的现象在我国司空见惯。4

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

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利益和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双汇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发生,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鉴于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专业分工、高效协调,从制度层面完善监管体制,营造良好的监管外部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针对“双汇瘦肉精事件”中我国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5

3.1加快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和制度建设

政府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和守护者,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和依据。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完善《食品安全法》。在加强贯彻落实此法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项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

(2)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多层次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从源头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实行强制性管理。《食品安全基本法》处罚的惩戒力度不够,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对于那些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的企业经销商,无论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大小,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罚其倾家荡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3.2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双汇瘦肉精”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目前分散的监管体制的严重缺位,也显露了2003年成立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未发挥预期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作用。因此我国食品安全主体应进行重新调整与分工,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将我国目前实行的“多部门按环节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单部门按产品链条式的管理模式”,合理分工、高效协调。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国家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对总理负责,主要成员由不受部门利益影响的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在监管工作上不承担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而仅负责层次较高的抽象决策行为,包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及时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动态信息等工作,改变行政监管机构权力分散与各自为政的现象,提高监管效率。6

同时,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现象。整合执法力量,就是要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对设置不合理或人员严重超编的机构,或撤销、或合并、或精简,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赋予更高的权威。

3.3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和行政问责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立足长效监管机制,改变当前靠突击、督查、评比推动食品安全的工作方式,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及时预警信号,一方面让监管部门可以提前介入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使广大市民从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中知道安全隐患所在,避免重大风险事故发生。

为了使行政问责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应制定和颁布专门的行政问责法规。整合形成包括问责标准、问责程序、问责范围、问责主体、问责救济在内的统一的问责的法律法规。在追究监管人员违法行政或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时,必须经过具有法定事由并经过法定程序,改变以往那种“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依照法定程序实施问责。7

食品安全的保证,仅靠政府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市场、教育机构、媒体、消费者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门户网站aqsiq.省略.

[3]刘俊华、刘文.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4(5).

[4]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王燕.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和思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11).

第5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软实力的建设

软实力的概念虽然是近代西方教授提出来的,但在历史的发展中,每一个国家都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的内涵,其中我国软实力、硬实力的条件是一直存在,并长期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李伟提到,软实力有三个核心的要件:文化、价值观、依托于文化和价值观所形成的社会政治制度。从这三方面看,我国软实力整体建设发展的要件是十分完备的:首先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到了建国以后,发展了一整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个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是比较完善的,如今我国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这也是国家软实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简言之,我国软实力的基础要件是非常完备的,基础要件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在硬件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软件也在不断的进步。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软实力与硬实力还相互促进。

对于软实力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深刻,《孙子兵法》中提到,三十六计中上上策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就是依靠软实力的影响达到自身的目的,这也说明自古时起我国就非常重视对软实力的建设。

建国后,特别是“十”以后,我国在建设软实力的过程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这也是我国软实力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要素。

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软实力,价值观也不一样,文化传统既建立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也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之一,这种载体承载着国家所主张的社会价值观念。

我国在建设软实力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是依托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对依托于这种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整体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

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最核心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地面临着挑战。自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出台以后,西方国家建立了一个伪命题,认为当今世界的文明只有西方文明才是最“先进”的,其他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文明,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客观实际和历史发展起来的文明都是“落后”的文明。基于这样的认识,观点认为这些“落后”的文明是要被西方所谓的“先进”文明所取代,这种“先进”与“落后”的文明之间会产生冲突,当然这是极大的伪命题。

李伟认为,世界上不同国家所具有的文明都是根据本国实际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符合本国实际的最主要特征,同样,社会主义的文明在当今的文明之中,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思想和概念。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西方建立的上述伪命题下,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在遇到西方所谓的“民主核心价值观念”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些冲突在国际上也反映在硬实力方面,软实力跟硬实力并不可分。这是我国软实力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

从另外一方面看,当今国际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对很多国家的软实力提出了众多新的挑战,但这也是中国软实力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比如,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并不仅仅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形成自己独有软实力的问题,而是从国际社会的整体角度出发,把软实力对于促进整个国际社会、人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与我国软实力、核心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软实力的建设发展实际上跟现实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软实力依托的硬实力,包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生活的改善实际上也联系在一起。不能把软实力看成高高在上的东西,任何的软实力都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的体现,硬实力也是软实力的载体之一。

李伟说,从这个观点看,中国当前软实力的构建和发展既面临来自西方的遏制、围堵的挑战,也有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遇,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

文化对国家安全的保驾护航

文化具有传承性,文化的传承既具有符合时展的特征,也有随着时展而不符合时展的特征。文化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软实力。文化对整个国家的构成具有连续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都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软实力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非常重要的载体。

文化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念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承载的内容会随着这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承载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传播、发展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安全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过去非常重视传统安全,保障国家的领土不受侵犯,这个体现在硬实力的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非传统安全逐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呈上升态势,这种非传统安全表现的形态多种多样。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通过、和平演变等一系列手段,依靠软实力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威胁,这种威胁往往通过文化的传播构成。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失去自身的文化传统,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也会随之失去,因为核心价值观念最重要的载体即文化载体失去了,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

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席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述中提到“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把文化安全上升为保障性层面。

李伟强调,文化安全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必须让社会主义的文化承载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而不是其他一些价值观念,这是文化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最核心的作用。

软实力的走出去需要“尊重”

整个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的一个过程,在交融过程中,中国软实力建设同样也要吸收不同文明核心价值观中符合人类发展的优秀成分,这样使得中国整体软实力的发展不是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而是不断兼容并蓄。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关键要素,可以看到不同文明包括文化、宗教等诸多要素都能在中国达到一个兼容并蓄的状态。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软实力建设要与硬实力发展的过程相适应,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不是零和的过程,而是形成多赢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中国整体的软实力在国际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领先并起到带头作用,这应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态势。

在提到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如何用好巧实力软实力的问题时,李伟表示:“我个人不建议用巧实力这个概念,我们依然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但是不能突出软实力的排他性,要体现软实力的兼容性,因为我们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要和其他国家软实力的载体产生碰撞。”

中国在提到软实力走出去时,使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就是“尊重”。尊重是软实力之间结合非常重要的一个桥梁,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软实力方面可能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它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本国的发展实际,所以说尊重然后能够互相包容,这也是我们软实力走出去的另外一个核心概念。我国不要只是单纯让自身的软实力在国际上活动,我国硬实力在国际上的发展,特别是以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发展,实质上都是承载着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有软实力包含在我国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共赢多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因此必须使得软实力和硬实力实现一种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出现一种使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无缝对接的状态。

李伟表示,软实力不能单独的拿出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走出去,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体现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所以提倡融入当地也是软实力的体现,包括通过各种合作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也是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以说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国家软实力的成分在里面,“我们最反对把软实力抽象的来看,抽象的来看,软实力就真的变成软的而缺乏实力的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们必须把软实力附加到硬实力上面,附加到我们能够与现实密切联系起来的方方面面,我国与软实力相关联的各个单位、人员都必须能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智库应该有所作为

西方在文化方面的攻略是全方位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的同时,其表现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从饮食、影视、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国家文化的表现形态。因此不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看待,文化是具体的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认清文化的本质特征之后,智库再从历史观、现实观、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研究成果,而不是单纯地发表文章进行说教。

李伟建议,中国智库在中国软实力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应该学究化的去做空洞化的理论研究,软实力的建设,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并且不要仅从中国这个角度出发,要把中国和世界的软实力建设和发展研究结合起来,同时也要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当中一些有益的可以供借鉴的经验,来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第6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 责任落实到人

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与各班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建立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层层安全责任网和具体的责任范围。在常规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经常研究分析校园安全动态,及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做到 “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落实了层层责任制,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注重宣传教育 注重培训队伍

抓学校安全工作,突出的特点是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救护技能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日常安全工作中,突出地体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首先利用6月8日六一班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生产月” 动员活动,在校园内建立了“校园安全宣传专栏”,各班开展了以“交通、游泳、防火、防雷电”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各班出了一期以防震抗灾为主题的黑板报。结合安全月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演习,及时通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推广安全管理的好做法。

三、依法建章立制 依章规范管理

只有依据国家的安全法规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只有依据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安全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有循,才能使我们的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我们制订出台了《芳华路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制定了《芳华路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申办程序和校园安全隐患告知制度,实践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安全管理必须以安全法规为管理准绳,必须心系广大师生的安全,公正、廉明地照章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校园安全、部门工作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从源头上有效遏止学校安全隐患,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安全管理法规,切实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的常规工作,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专题、有落实、有效果”。在日常视导和督查工作中,做到“五结合”即“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与安全工作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日常安全教育与专题安全教育相结合;校园与社会、家庭的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四、活动的开展、实施

1、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名义进行 “安全校园,和谐家园”学校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在学校内外营造“安全、和谐”的大环境;

2、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 6月8日到来之际,每个班级出一期以“安全教育、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红领巾黑板报,使学生了解学校及社会安全细则;

3、各班举行了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以班为单位,围绕平安、和谐、文明校园,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4、针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任到人,鼓励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学校没有能力整改的,在危险处设置警示标志,并统计上报社会事业局,请求尽快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5、在学校显著、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教育标语;在楼梯出入口,张贴“靠右慢行”等警示标志。

6、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班级中队会,每天上下学等时机,集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天在学校门口安排值班老师接送学生,引导保护学生出行安全。

7、针对地震、火灾等重大人力所不能及的灾害情况,开展了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并于6月23日开展了“安全撤离演练”。

8、将整个活动推向的是“小手拉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从6月23开始,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师生,做“安全生产月”义务宣传员,走进社区、家庭,利用走亲访友之际,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措施:同学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7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产生原因;责任认定;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3 ;TH1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100-01

一、触电人身损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电力企业的主观原因

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产生和认定,在主观方面是以电力企业管理行为不当为依据的。主要表现在:①电力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对设备检修、线路检查、危害和风险预警等工作未能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供电网络故障出现,造成一系列的危险可能;②人员和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技术规程要求、人员素质建设和考核等方面工作相对模糊,缺乏严格的标准和制度;③对电力设施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保护区内违法施工作业情况出现;④安全宣传与危险警示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危险区域标志不明显和未设标志,未向民众大面积普及电力安全知识等。

2.社会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群众受落后思想意识影响,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现象,特别是在农村郊区等相对缺乏监管力的地区,此类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子女的监护管教不足,导致小孩触电事故发生几率上升。

3.第三方参与者的原因

我国部分地区,发电厂及相关的电力设施以既定区域为单位,划分给第三方代为管理和维护,但由于第三方管理者疏于维护和管理,促使电力设施老化、故障,从而使得民众触电几率增大。

二、赔偿责任的认定

1.直接责任认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文件原意,可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如下: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足见,我国国家强制规定,触电人身伤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电力设施产权人。责任的具体落实一般是以触电事故的发生为依据,电力设施的产权人将会被直接认定承担赔偿责任。

2.免责原由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但对因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强行以统一标准来认定赔偿责任则对责任人不公平。因此,以下情形中责任人可以免去赔偿责任:①由不可抗力造成的触电事故,如气候原因、地质灾害等;②受害人以自杀、诈骗等目的,故意触电造成事故的;③因违法事由造成触电的。

3.认定原则

在我国《民法通则》、《电力法》、《解释》等诸多法律文件中,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原则分为以下几类:无过错原则,适用于电力高危工作岗位人群;过错责任原则,即以电力设施产权人或管理者过错的,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平原则,即受害者与产权管理方均无责任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赔偿责任。

三、事故防范的有效措施

1.加大电力企业管理力度

电力设施的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理,电力企业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电力设施管理工作:①划分电力安全责任区域,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维修部分和纠纷处理部门等,做好监督电力设施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产生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等及时地进行搜集和处理。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人员技能培训。③定期检查警示标志,确保电力设施保护区无外力介入破坏。④完善第三方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以不定期视察考核为主要手段,杜绝第三方管理者的不合理行为。⑤联合地方政府、派出所等,深入农村、郊区等地突击检查私拉乱接和破坏电力设施行为。

2.加强电力安全知识普及

由电力企业牵头,联合学校、政府宣传部门、村委会、居委会等,开展深入基层的电力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可以作出基层电力知识科普讲座、竞赛、刊物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知识普及,并做好阶段性的问卷调查,考察安全知识普及效果,针对问卷或基层领导反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再次教育普及活动。尤其应当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宣传电力设施安全知识,包括电力隐患的基本识别与应急处理,私拉乱接的危害和基本电工常识等;二是做好家长安全意识培养工作,针对有年龄较小子女的家长,特别强调电力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3.有效利用法律工具

电力企业或管理者都有应当树立社会安全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和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精神,以防范电力事故为己任。在日常工作方面,应当时刻以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为重,处理电力纠纷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行为。在内部岗位特别是高危岗位员工聘用时,应明确相互之间的风险、义务和权力,不可以任何形式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电力设施对外承包或委托管理时,当明细合同条款,包括相互之间的法律地位、义务权限划分等,并将合同作为纠纷责任认定的第一证明。

四、总结

总之,关于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认定,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我国司法体系的健全,有助于我国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而防范触电人身损害的相关工作,是电力企业的分内工作,是其管理水平高下的直接体现。基于此,电力企业应当优先树立起自身的法制责任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进而有效利用社会监督等力量,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树立安全与责任并重的社会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第8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问题;成因;对策

安全生产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执法部门的神圣使命。安全生产执法的执法范围十分庞大,内容多样,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很多地区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次证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其后果和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强,都给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与领域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也将是连锁性的反应,所以其社会危害性后果也愈加严重,刚刚发生不久的“天津港”安全事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践行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并将其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监督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先后有多部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也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对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不闻不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1、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就是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突击检查、阶段性检查和临时检查依然是执法监察的主要形式,还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执法监察形式上还比较被动。2、行政处罚不规范。行政处罚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形式,也是法律规范性和威慑力的重要体现。由于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加之对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流程规定不够严密,导致了很多安全生产相关的行政处罚不够规范,“人治”和随意化的执法处罚非常普遍,处罚尺度前后不一致,严重影响到执法监察的质量。3、执法者队伍素质层次不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者队伍的总体素质与执法监察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部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漠,对于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违法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甚至有部分执法人员道德品质败坏,利用监管职权实施权钱交易,触犯了法律规定。还有一些执法者的执法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存在着“以罚代管”等认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的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才导致了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很多地区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和生产单位给予了特别照顾,并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政策优势”。这些地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会要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对这些生产单位网开一面,要对这些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扩大。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制约安全生产监察的根本因素。很多地方政府依然存在着“唯GPD论”的错误政绩观,而将安全生产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做硬性要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将安全生产监察的“免检”作为优惠政策和条件之一,从而造成了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选择性执法。由于得不到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很多地区才出现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2、企业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存在安全隐患和各类企业中,集中存在着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的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大致注意一下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安全生产观念,过分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更有甚者竟然根本不了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范围,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三、问题及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一是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落实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监察。二是要强化行政执法的有效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主体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安全“三同时”评价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救济制度等。三是要提高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安全生产监察的责任有效地落实。四要转变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优化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监察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庆梅.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探析.中国软科学.2006(6)

第9篇: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范文

关键词:工程训练;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意识

工程训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与工程创新能力。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重要内涵之一,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对工程训练的对象及训练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工程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并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的独立工作、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工程训练的对象及训练特点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内涵,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机、电、管”各工种实习模块齐全,具备真实的工程背景,建立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模块化,综合工艺与创新训练项目化”的工程训练体系。学生在整个工程训练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实践教学内容以及遵循的安全操作规程与实际企业基本相同。但是,工程训练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承担的主要是教学任务而不是生产任务,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而不是工人,因此,它与企业生产存在着较大区别,其特点主要如下。

1.1学生没有接受任何岗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

工程训练教学的对象是好学好动、勇于大胆实践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既没有任何有关实习生产的相关经验和基本技能,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岗位培训,其实践过程属于在实训教师指导下的无资质操作。他们对生产设备及现代加工业阅历浅,适应性差,缺乏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他人免受伤害的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学生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过于自信,不听从老师的指导,违反操作规程[1,2]。总之,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尤其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工程训练中的安全教育。

1.2训练工种多,涉及设备广

本科生工程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它包括机械加工技术训练(车工、铣工、钳工等)、材料成型与热处理技术训练(铸造、锻压、钣焊、热处理等)、现代制造技术训练(数控加工、特种加工、3D打印等)和项目化综合工艺与创新训练(工业产品R901飞锤φ6孔和φ8孔夹具测绘与创新设计制作、功能型自行车创意设计制作、消失模铸造创意设计制作等)等训练内容。涵盖了基本制造技术的各个工种,涉及各类多样的训练及生产设备。工程训练与实际生产非常接近,需要实际操作工厂设备,而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生产实际,不熟悉设备、操作不够灵活、缺乏安全意识或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等原因,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必然存在[3]。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各工种具体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1.3参加训练学生的类别多、人数多、周期短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工程训练教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程训练的教学理念、体系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训练的外延不断拓展,例如训练形式多种多样,面向专业更加广阔;训练内涵进一步提升,例如真实的工程背景,项目化的综合创新设计制作训练等。因此,工程训练的规模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参加工程训练学生的专业面不断扩大,人数迅速增加,并且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类别多,训练内容、周期不尽相同。例如,非机类学生训练时间一般为1~2周,近机类学生训练时间一般为2~3周,机类学生训练时间一般为4~5周。在工程训练过程中,1名教师通常要同时负责对多名学生在多台设备上的指导,对学生独立操作机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对机床性能不熟悉和操作熟练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必然存在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使得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2]。因此,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必须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确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工程训练过程中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没有接受过任何岗位培训、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学生,工程训练中必须有效的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常规化”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穿于整个工程训练的始终。

2.1树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就是指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人的安全意识的树立对生产活动、安全操作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安全是一切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是所有工作发展的基础。安全事故常常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因此,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内外发生过的众多生产事故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安全投入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例如某个员工的一根香烟,一个小失误,一次小违规,却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4]。所以,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刚工作的青年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2.2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工程意识

安全意识是工程意识的重要内涵之一,工程意识的培养要以安全意识为先。我校对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都集中开设了工程训练导论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第一”的工程意识。首先,给学生播放相关安全事故的经典视频资料,通过视觉、听觉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深深地震撼,使学生清晰了解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明确知道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安全第一”的工程意识[2]。其次,给学生集中讲解“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学生守则”等工程训练中心相关训练安全、训练纪律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使学生真正懂得安全制度和规定的提出都是基于潜在的安全隐患,甚至都是基于很多血淋淋的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它不但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正与生命攸关的大问题。同时,教育学生安全更是一种责任,安全的责任重于天,个体的安全对于社会、企业、家庭和自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从事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虑其安全性,寻找可能的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整个工程训练过程中积极主动,自我约束,自我重视,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正确工程意识。

2.3各工种有针对性的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各工种现场操作训练往往具有自身特有的安全问题,学生被分配到各工种教学现场后,各工种指导教师针对本工种的特点,现场对学生进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例如:针对车床、铣床、钻床等主轴高速旋转带动刀具切削金属的设备,绝对不允许带手套操作,因为高速旋转的刀具极易将手套绞入,造成重大工伤。针对焊接、锻压、热处理及铸造熔炼浇注等在高温下操作的工种,必须带手套操作,避免将手烫伤。指导教师结合生动鲜活的例子讲解安全知识与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在训练前,就对将要面对的实践操作有一个较为生动真切的认识。通过讲解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事实上掌握越多的安全知识,对实际操作训练的驾驭能力就越强,出现操作失误的概率也会越小;通过典型安全事故实例分析与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内涵和意义,并自觉的严格遵守执行,努力使学生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5],更加牢固的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安全意识。

2.4学生安全教育实名确认制的实施

学生接受工种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后,各个工种指导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果有部分学生未能理解,指导教师必须重新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直到每个学生都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实名签名确认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的有效性。通过学生安全教育实名确认制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因各种原因未能掌握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严肃性,让学生明白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安全操作容不得半点疏忽,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事故无大小”,人人都要“铭于心、践于行”。

2.5工程训练中心安全文化环境的建设

(1)安全标识张贴。中心始终重视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在各教学场所,专门制作了提示安全的醒目标识,如强电类控制柜,制作了醒目的防触电标识,电火花机床防护罩四周都张贴有醒目的“高压危险,加工中禁止碰触电极”等标识,旋转机械设备都贴有醒目的“防止机械伤人”醒目标识等。(2)安全提示展板上墙。中心所有相关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在各工种的醒目位置制作了展板并上墙,提醒学生注意安全[6]。

2.6指导教师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指导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安全负责,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为学生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具体操作中,指导教师发现任何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都要随时进行指导,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指导教师要时时讲安全,刻刻讲安全,言行举止为人师表,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充分发挥安全文化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的功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