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1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体育 传统文化

1前言

我国的民间传统的文化项目多种多样,体育项目更是种类繁多,它的内容与形式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锻炼了人的思维,培养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将传统体育理念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结合,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弘扬了一种推陈出新的精神。

2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2.1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能使我们懂得尊重文化,了解历史。民族传统中的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是经过历代人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也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的,各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过他们的独特思想与实践经验,为我们创造了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体育项目,为我们代代相传[1]。

2.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传统民族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现代体育教育的完善,又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拉近了学生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投入的经费,缓解了资源匮乏的局面,并且也为现代体育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3高校体育教育中引入传统体育的现状分析

3.1人文氛围不浓,学生锻炼兴致不高

传统的体育项目,人文情怀浓,历史相对悠久。另外,包含了一些中医养生的理论研究,不论是哲学、政治与军事,还是文学、宗教与修身养性,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与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将现代体育的教学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必须注重人文氛围的渲染。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老师的民族传统知识基础薄弱,理论研究不深入,致使体育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严密,达不到国家对于传统体育教育的要求,致使学生缺少对于传统项目的学习兴趣。

3.2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内容过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仍是以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以及体操、田径项目为主。被引入的民族项目不被重视,一些地区设置的民族项目中有武术类的项目,但是一些特色养生与健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根本没能实施。一小部分学校将其作为选修项目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能真正发挥其锻炼学生身体、加强修身养性观念的作用。

3.3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

普通高校中真正毕业于体育专业的老师比例较少,部分是一些其他专业的转业人员,他们经过短期的体育课程知识的培训后上岗任教,相当部分的人员的体育教学知识匮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需要相当广的知识面,对于与项目有关的背景、历史、渊源都必须有所了解,并能将其讲给学生听。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不能运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讲解,就不能将理论与技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传授给学生。

4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议措施

4.1深入发掘民间资源,达到学校与当地资源的优势互补

大部分的高校体育老师都是接受学校教育资源,很少做到与当地的民间传统资源相结合来教学。如大部分的武术老师掌握的只是一些竞技套路,没有完整的武术技艺。如果深入地挖掘当地资源,下乡去采集信息、请教资深武术学者,并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展几次专业的研讨会,将老武术学家请到学校来进行优势互补,就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真正的武术。另外,可以组织学生下乡参观当地的民族竞技类活动与表演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参观中感受民族体育项目的魅力[2]。

4.2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意识

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中无论是体育老师还是大学生群体,都要培养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能够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当地人对其的认可已经说明传统体育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3]。

4.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校园,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资源,在不违背新课改的要求下加以创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完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结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对传统的承继下,创造新的项目技术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5结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学校教育融会贯通,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为了能够实现现代人才良好身体素质培养的现代体育精神的目标。并且对于树立“素质教学”理念,完成“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守杰.浅谈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信息,2010,(32):204-213.

[2]梁亮.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开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64-65.

第2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性审美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符号审美的概念出发,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提出走中国传统文脉继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道路,得出中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性审美构建方式。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脉继承区域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国际著名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说:“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及各地区民众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差异和其方法的选择,形成了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建筑文化模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农村建筑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的地域体现,也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载体,对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社会文化状态下,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农村建筑中继续发芽,不埋没于世界文化大潮中。寻找适合中国有地域特点、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和探索应遵循的理念变得尤为重要。

1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区域性符号审美存在的问题

1.1中国区域性符号审美存在的问题

1)千村一律。中国农村各地一个样,无地方特色。2)一些地方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也意识到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3)地方政府村与村之间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甚至“废旧立新”,把原有的旧村庄全部拆掉,重新建立“新”的村庄,不理解“新农村”的真正内涵是什么,造成了传统文化丢失,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严重遭到破坏。4)农民之间盲目攀比,在民间,特别是北方农村,存在比“层高、地基高”“房宽”的建房习俗,造成了空间和材料的浪费。

1.2国外可以借鉴的方式

韩国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韩国农村从注重家教、构建和谐农村;公司帮扶农村共同致富等方面努力,新村运动后农村生活环境胜似城市。日本农村中,坚持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将农村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的原则,在农村地区,既不会出现成排成行的“别墅”建筑,也没有宽广的马路,居民分散居住,功能划分明确,村落环境非常的优美,人们生活闲适、富裕,处处呈现出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农村到现代化农村,再到生态农村的转型。德国农村建设中,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特殊地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应用,都巧妙地与现代旅游相结合。

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以下几点人手:1)合理继承传统文脉,与现代生活相结合;2)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3)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4)加强农民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农民审美水平;5)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其中,运用符号性审美,合理继承传统文脉,使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是构建新农村区域性符号审美的主要方式。

2新农村建设中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2.1文脉性继承

如何提炼传统建筑文化中具有现代价值的传统建筑的灵魂,把握好中国传统文脉。冯友兰先生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抽象继承”的基本思想,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这种‘抽象’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传统文化和思想经过时间的过滤,保持下来的精神价值,是抽去了具体的特殊的历史内容与形式之后保持下来的某种精神特质;不是对传统建筑形式、风格、式样的简单模仿、照搬和剪贴,而应认知与体悟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审美意境和对空间的特殊认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深刻把握传统建筑文化超越性的内涵”。吴良镛先生也曾在《广义建筑学》一书中做过深刻阐述,他说:“所谓‘抽象继承’是指从建筑传统中将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设计哲学、原理等)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

2.2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文脉的精髓在于变,不变则废,变则通”,传统文化“抽象继承”,并非形式的抄袭或旧零件的排列组合,要用抽象的方法加以表现,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转化为足以支持与指导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资源,这其中既有创作原理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形象的借鉴与创造。我们应该从社会伦理、社会文化、观念形态以及民风民俗上去把握传统民居的特征,去审视其内在气韵和空间意境,深入到文化,避免局限于其功能和技术层面。当代很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对于传统建筑文脉的现代应用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崔恺先生在北京丰泽园饭店设计中再一次延续了中国建筑传统,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传统建筑语汇的运用上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神。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包括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米开朗基罗、列度等西方传统建筑师的很多建筑符号甚至现代建筑常用的各种符号,却唯独没有日本传统的建筑符号。但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形象却让我们感到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其实,筑波中心建筑虽然词汇几乎完全来自西方,但是运用的是日本民族的语言组织方法,这也恰恰说明了唯一产生强烈民族特点的是组织词汇的语法。这种建筑的语法根源于历史特点却永远随时代更新并期待着被重新定义。矶崎新的设计手法告诉我们,传统文脉不仅仅与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相结合,也应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把国外好的建筑词汇运用民族的精神,即传统文脉加以组合的重要性。

2.3符号性审美

传统建筑文化中我们抽象出的无形的东西,也就是传统文脉始终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我们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重新审视和强调符号审美在传统文脉继承上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应用。符号论美学盛行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美学界,它的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卡西尔指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艺术作为人所创造出来的可以直观的符号形式,不是对现实的摹仿,而是对现实的发现和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

“符号”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把感性的具体内容抽象为某种普遍形式,使之代表一定的意义。卡西尔的学生苏珊·朗格提出“情感符号”,也即是艺术。她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一件艺术作品往往就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作家思想状态的时候,如果它们代表人,很可能就表达某种面部表情,以显示人所应具有的情感”。艺术“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l。

在朗格看来,艺术创造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的抽象,是制造非现实的艺术“幻象”或“虚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朗格之所谓“虚象”事实上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正如“绘画空间是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诉诸于视觉的组织结构是活生生的情感表现符号”,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事物,具有某种传达性,是社会文化载体,是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建筑也就构成符号的一般性特征,传统文化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性语言,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符号。不同地区的建筑又有着各自符号语言,形成了建筑文化地理特征,即区域性符号审美。苏珊·朗格曾说:“一个记号只能被理解为使我们去注意被它所规定了的事物或情况,而一个符号却能被理解为当一个观念呈现时,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东西”。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建立符号性审美的重要性所在。

第3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同为九州天下,陕西以祭黄帝名之,山东以祭孔子闻之,贵州则祭阳明而拜之。

贵阳东山阳明祠兴起清明茶祭之礼,已有两年。这为贵阳继承传统文化算是增添了虔诚的一笔。

明代大儒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乃一代名臣。

其悟道于龙场,传学于贵阳,开创了自由讲学之风,首创了“知行合一”等经世学理,是贵州文化的布道先贤。“贵州转折”成就了王阳明经典著述的巅峰,阳明学术亦对贵州文化与历史具有深远影响。

然今人忆及王阳明,言浙江、余姚者众,谈贵州、贵阳者寡。我们无意于争论“出生地”与“悟道地”哪个更重要,但史实为大,我们当择贤而祭。

清明将即, 后人以礼祭之,缅怀先贤,以表敬慕之情,崇拜之意,也算是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

开茶祭阳明之先河

王阳明与贵州渊源颇深,对贵州的影响亦持续久远,祭祀阳明也就有了现实基础。

茶祭王阳明,在茶艺圈里,翰林茶院当属全国首家。

据悉,翰林茶院从2008年起,每年清明当天就会备好产自贵州本地的上好春茶,邀请社会各界在阳明祠内以举行禅茶茶艺的仪式祭祀王阳明。以前两届的清明节祭祀流程来看,从“就位肃礼”、“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礼”、“送神礼”、“望燎礼”到“宣训礼成”九道大礼,严肃而虔诚。仪式中鸣古乐、诵祭文、奉香茶,充满了对阳明先生的崇敬之情。

据翰林茶院的茶艺师介绍,翰林茶院每年以清明茶祭为主线,第一届以“吃茶节”亮牌,第二届以“汉服拜”搭配,而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将以“齐抗旱”为鼓点。届时,除了像去年一样在院内举行王阳明学术交流、探讨研究心得、为研究王阳明留下只言片语外,茶祭期间还会增加民族传统文化花灯剧演出,以提升祭祀内容的艺术感染力,号召大众为这次贵州百年一遇的旱灾慷慨解囊。看得出来,翰林茶院作为文化使者、企业公民在努力继承传统文化、光大传统文明的同时,仍不忘社会责任,精神难能可贵。

茶祭王阳明,贵阳人对传统文化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忘却历史就等于迷惘于未来。懂得继承是一个民族的福祉,懂得创新地继承则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值得欣慰的是,祭祀王阳明已经成为一种民间自发行为,尤其在清明这样本该缅怀先贤的特殊时刻。

精英与大众的文化融合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吃茶”到“品茶”再到“茶祭”,就是从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的递进。如何找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切合点正是翰林茶院在努力践行的。

在翰林茶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感受阳明文化的内涵。著名演员葛优、梅兰芳之子梅葆玖、金庸夫妇、名主持朱军等都曾慕名光临翰林茶院,或是拜祭王阳明,或者细品贵州好茶,感叹于贵阳竟有如此惬意之地。作为贵阳本地人,更可以在工作之余,或三朋两友,或独自成行;或夹一本小书,或带一碟茴豆,登临东山,留驻翰林;或小叙一下将来,或闭目回忆过去;或轻读一首小诗,或观赏一株花草;不谈工资,不论房价,重温先贤思哲,感受先贤熏陶,留下无尽的淡定与从容。

如果说名人的到来是精英文化在茶道的体现,那么翰林茶院里的大碗茶则是大众文化的极致。阳明文化与茶文化一样,不能束之高阁,不能曲高和寡。翰林茶院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自然碰撞与融合提供了一个自由平台,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在清明当天的祭祀阳明礼仪过程中,贵州省花灯剧团将会表演为祭祀量身编排的祭祀花灯戏。茶祭加花灯,想来就很吸引人,这恐怕是清明祭祀王阳明的新鲜招儿,不得不佩服倡议者们的良苦用心。

翰林茶院的文化主张

不接赌客,不纳酒鬼。主张品茶的淡雅,不接受喧嚣或张扬的品相。

宁缺毋滥,追求真实、执以真心、相乎真诚、探求真知、止于至善,是翰林茶院的立业之本。翰林茶院负责人认为,这些才是能够和阳明文化与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贵阳精神相融合的企业精神。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准,脚踏实地打造高品位的知名品牌,服务社会。目标是培训具备高素质、受尊重的茶艺师队伍,打造全国茶艺服务的标杆。

翰林茶院的员工入职以后需要系统地补充学习:从泡茶到品茶,从国学到历史,从采茶到炒茶工艺,尤其要重点了解和学习阳明文化。定期考试,茶艺成绩与福利待遇挂钩。翰林茶院还请来专业的羽毛球、游泳和太级教练为茶艺师培训,真正促进茶艺师们由神到形的美好转化。只培养“茶文化使者”专此一项,翰林茶院每年要投入约20万元。据悉,到目前为止,翰林茶院用于茶艺培训及教育的经费累计在150万元左右。不得不说翰林茶院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

2007年,翰林茶院创办了贵阳市翰林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茶艺师培训班”,传播茶艺文化。

从1998年的贵阳第一家“茶馆”到今天专注于阳明文化与茶文化的文化型茶院,翰林茶院风雨兼程走过了12年。

目前,翰林茶院具备专业水准的茶艺师30余名,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

临行时,翰林茶院罗总让我告诉身边的朋友,没事带上孩子到阳明祠小坐,他们很快就要在阳明祠开设国学讲堂,让孩子从小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熏陶。心头一喜,这又是一件好事。

记者手记 〉〉

第4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工笔画;传统;创新;融合

作为美术工作者与参与者,自然要多到中国画展览现场感受众多优秀作品的魅力,希望能从中吸取多元的艺术养份,深入挖掘获奖作品的艺术精华,拓展视野,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作品。毕竟中国现代工笔画在其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材料、技法、形式等多方面的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以然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些新的表现语言极大的丰富了传统工笔画的绘画体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众多作品技术的制作性远远的超越了艺术本身的含量。所以真正吸引眼球,留有深刻印象的作品也许只有少数几件。面对眼前众多非传统亦非现代的工笔画作品,不由得使我们又重新思考这个一直被提出的问题:现代的工笔画还留有多少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间的界线。

现在有一句话经常在中国工笔画展览中被提起:品味传统,再创现代。在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传统的重要性。中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的滋养着中国画艺术,也构成了中国画由古至今的艺术脉络。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变革与发展都渗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息。在中国画的领域中,传统的笔墨、传统的线条、传统的色彩,这些都反映着人文、艺韵等多重艺术标准,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庸、人性的精神核心。无论时代与艺术风格如何改变,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标准是永远不可改变的。当然,“创新”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具有非凡吸引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别于他人,从大众中脱颖而出,标新立异。这往往也使人们对“新”有了一种肤浅的理解与认识,使艺术的“多元化”成为一种表象。人们开始脱离了传统中国画的底线,不再讲究笔墨用法,不再讲究线条韵律,甚至不再讲究材料用法,只要是能体现自己的观念,任何手段都是成立的。于是,当我们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我们不知道作者到底要传达一种怎样的人文情怀,到底要表述一种怎样的思想内涵,到底要呈现一种怎样的精神意境,甚至于我们都不清楚作品到底是用何种材料制成的,它还能算是一幅中国画吗?带着这种种疑问,当我们在临摹中国千百年留传下来的传世名画时,当我们在一丝不苟的苦练书法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还是中国画固有的精神支柱吗?这些还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技术基础吗?曾经多时,我们一直为此所困扰着。但当我们再翻阅美术史时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名人大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回答。具有现代感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早期出身于民间画工,通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的自我陶冶,然后才创立了一种既摈弃了民间艺术的低俗因素,又保留了民间艺术的生动情趣,既吸收了文人艺术的高雅格调,又去除了文人艺术的孤僻心理的新风格。他的别成一格,他的自我独立,都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得来的。还有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他在山水画方面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绘画新风格。但是纵观他一生的绘画经历,九上黄山、五登九华,四临泰岳,足迹半天下,是传统的学问和功力使他晚年变法,卓然成家。他吸取了宋元画的浑厚意境而走向了笔墨的抽象化,但是不管他画得如何,大画面、大效果如何具有现代感,将那局部的、小的东西抽出来看,则完全是传统图式,一间房屋、一棵树、一个点都是传统的。由此可见,传统对于绘画艺术的重要性,它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族存在,传统也必然存在。当我们的祖先用线条画出人或者动物的形象时,它的形态,它的线条,它的造型意识和表现方法,便成了传统。有传统,才会有人类文明,中国绘画也因此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追随造化发展到抒发性情,逐步实现着自我的完善。当我们面对展览中获奖作品时,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还是保留着中国绘画传统形态的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样式,在创作意识中强调了发挥主体能动精神的“意象造型”观念,在视觉感应中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情趣,在形式意味中追求笔墨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等中国画的传统精华,这样才使得作品内容丰富,格调高雅,有血有肉,耐人寻味,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5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育的工作者要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怀,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要怎样加强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提及传统文化,我们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们觉得是不是古诗,古文,古代文学常识就是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但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书本中的"李白""杜甫",背的一首首古诗上。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考试的工具。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如传统美食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屈原、赋等;月饼能让他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等民间经典故事。还有剪纸,皮影,戏曲等民间传统文化。

2.加强老师在课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介绍及应用

我们要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有兴趣,首先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我们要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它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3.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诵读

诗词及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

4.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第6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措施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

德境界的提升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论理型文化,如 《大学》中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时期大学的根本道理就是要求人要有光明善良的道德,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更新思想,逐渐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观念,如我们常说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等,这些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大学生优良德行的塑造、高尚情操的陶冶、道德境界的提升等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2.有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这些爱国人士在民族危难时期挺身而出,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是作为中华儿女所必须具有的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所以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和优秀品格。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革命精神贯穿其中,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一个民族想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自豪感,一个连自己的国民都没有自豪感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而民族自豪感则正是建立在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上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接触了许多新的外来文化,这些新的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尤为严重,外来文化使得许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雄伟的万里长城等都代表着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利影响

传统文化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观念如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的封建特权、男尊女卑、封建迷信、三妻四妾、重农抑商等。这些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道德、轻法制的思想则会不利于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过分注重伦理政治,忽视人的权利,造成大学生权利观念的严重缺失。除此之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一直是个体服从整体,所以在长期的文化影响下使得当代中国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患,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

三、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借助媒体与网络宣传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媒体在消息传播和文化的宣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学校内部宣传传统文化的时候要选择校园广播、电视、校报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中有用的内容。而学校则要做好在学生中宣传传统文化和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学校可以专门成立开设文化讲座,让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所了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网站来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

面对几千年来发展形成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其中与我们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相适应的部分,去除那些落后的、没有进步意义的文化思想,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但是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将正确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张 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0.

第7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60-0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给每个中国人打上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对外的一个代名词,在这个大框架下,这种观念是由传统和文化两者相互编制而成。何为“传统”,它是代表我们从古至今身体里所蕴含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道德文化、自我修养、艺术、政治、礼仪等等。对于“文化”而言,与暴力相对,都形成了对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这里要说的文化是较为含蓄内敛的理念。从宏观来看“文化”,说的是人们在历史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共同体。从微观来看“文化”,说的是我们在社会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伴随意识形态产生而来的是与它吻合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团体。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文化指的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这样的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去粗取精,将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部分延续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和非共通性两种,它引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对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差异是本土文化与外界文化相统一的,本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传统文化当中有特别丰富的资源,需要我们去传承。另外就是传统文化的向前发展,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去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精神宝藏,不管是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领域,还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首先,有助于处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催动下对文化的挑战,也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考验。通过对“文化全球化”的思考,将会有形形的世界各地的文化进入中国高校,对于中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机会又担心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文化全球化”不但对中国高校教育进入世界发展潮流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能吸收外界新鲜的文化,以此来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加深大学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能帮助大学生自身修养的学习,也能够构建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如何做人,这对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学会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对现有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继承,并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科学创新,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营造大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中的思潮、时事新闻等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需要注重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作为影响人格最大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促使人们实现社会化,并形成独立人格。因此,要在大学校园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将传统文化列入大学课程、考核范围中,营造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其次,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包括伦理、道德等在内家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在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要注重开展家庭美德建设,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有文化氛围和思想道德的环境,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创造基础。

2、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导,使其正确认识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大学中多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一些名师讲座,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充分利用大学所在的城市所拥有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古迹、收藏、历史故事等对大学生进行立体、全方位的教育。

3、完善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相关组织和制度的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相关权利职责明确到人,加大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事业心,以其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进行切身的感召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 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81.

[2] 扬建树.试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潜价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

第8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川剧;审美;课堂教学

一、川剧的审美价值

长期以来,巴蜀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巴蜀人民群体性格、思想情感、意志理想等本质方面与外地人在传达方式、表现风格、欣赏习惯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而巴蜀人民特别喜爱川剧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他们可以通过川剧这种久已习惯、易于理解、最感亲切的形式,观照到自身在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中的地方性格、聪明才智、人格魅力、意志理想及崇高境界,并能直接在剧场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新时空里,获取源于自身本质但却又往往难以言传的“美的感觉”。川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独特而古老的剧种,兼具昆腔、胡琴、弹戏、高腔、灯戏五种声腔,在我国戏曲剧种中十分罕见。川剧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

二、川剧的课堂艺术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继承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又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实践探索、新的鲜活内容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靠简单的继承传统,既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完成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用活传统经典,创新是继承的动力和载体。川剧应当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孩子们喜欢,让授课手段多样化,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初中阶段正是接触多种艺术形式的好时候,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地方戏,也算是一种很好的传承。

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欣赏入手,先让学生欣赏川剧名段,了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等一些基本常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

第二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表演模仿教学。让学生模仿川剧唱段的某一个片段,尽量去模仿表演的神态、唱腔。这样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川剧的发展,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

三、川剧教学的重要性

川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融入课堂,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确实需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很强大的氛围,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认识,而需要将这种艺术作为教学常态课程,长期执行。川剧当中还有一种很有表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叫做变脸。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师傅对自己所绘脸谱烂熟于心,徒弟听之学之绘之,也慢慢烂熟于心并可有改变。演出完毕后,脸上一擦一摸干干净净,脸谱全然成了演员吸引观众的一个法宝。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观看川剧现场表演。或者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川剧艺术表演,学生会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戏?为什么这么好看的戏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喜欢看?却少有年轻人看?为什么唱这种戏的人和看这种戏的人都那么高兴?演员们的每一个微妙的面部表情和手势都代表些什么意思……对戏剧极敏感的白灵芝惊叹之余也诧异不已。后来她通过了解,才知道这种戏名叫川剧,是一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在四川土生土长的传统戏剧。在课堂上也可以加入这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

参考文献:

第9篇: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地域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地域特色现状

1、农村建设地域特色概述

建筑风貌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等;人文环境因素有农村内涵、现存的道路交通状况、历史文物遗迹、当地风俗、生活特色、传统建筑技巧、地域文化特点等。传统乡村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传统民居表现为“同一宗族的人居住在一起”的特点,这种特点包括风俗习惯、宗族观念、等级之分。传统乡村建筑表现了我国人民的建筑智慧,不管是广泛应用于乡村建筑中的木雕、铁雕、砖雕、石雕,还是彩绘纹样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统建筑中的屋顶、门窗、雀替、斗拱等,都表现了当地工匠的精妙技术。自这些精巧绝伦的装饰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不但如此,在建设传统乡村建筑时,人们还应用了大量的本地材料,反映了当地建筑特色,如沿海地区建筑中应用蚝壳,湘西、鄂西、贵州农村中大量应用木材和竹材,而位于我国西部的农村大量使用粘土和石板等,都是在当地环境中选择建筑材料。

2、新农村建筑导致地域特色消失

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大量传统乡村建筑被拆除,众多本来存在的传统建筑不复存在,随之建设了大量新型建筑。这种现象使大量传统乡村建筑消失,在传统乡村建筑中,存在大量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和古村落,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属于有形文化遗产,一旦拆除,便不会再生。还有,依据传统建筑样式,新建设成功的建筑只是在形式上接近传统建筑,而没有考察价值,不可能做到传统建筑的继承。对传统建筑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但如果遭遇旅游业的大力开发,就会使传统村落逐步脱离原来特色,而呈现商业化发展趋势,对原来乡村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二、新农村建筑地域特色发展措施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由于这一特殊性质,限制了农村创作地域性建筑的发展,也是设计当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地域特色的有效发展。

1、保护地域文化信息原真性

最近几年,人们不再只局限于保护国家文物,而越来越重视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人们不但认识到大量历史建筑、旧建筑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建筑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建筑建设中在研究当地建设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得农村地域特色风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而增加农村地域性建筑的特色。

2、应用传统符号拼贴

对建筑风貌进行地域性表达时,很多建筑工程师经常运用的创作手法是利用传统建筑当中的符号,或者重新构建。建筑工程师在充分研究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自身具备对传统建筑内涵的丰富体验,则应用传统建筑符号来表示自己的理解方向,在地域性表达的设计当中,产生了两种风格各异的设计状况:表达传统形式和传统精神;将传统内容现代化,将传统功能现代化。如重庆磁器口应用了第一种设计方法,上海新天地应用了第二种设计手法。

3、运用地方材料

现阶段,很多新农村建设在保持地域特色时,建筑工程师一般会结合自己对传统建筑的理解,应用现代化技术和本地材料,改革地域传统建筑技术,开发出具有地域场所感和认同感的地域性建筑,争取使传统文化精神再现于世人面前,力求保证地域文化价值和生命力,促进地域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如重庆磁器口建设中,各种仿古建筑材料的应用就是一例。

4、应对地域气候条件

新农村地域建筑工程师在开始设计工作时,要重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认真研究当地农村传统建筑在此方面的宝贵经验,应用传统建筑中的形式、空间、布局,以及一些细节结构,原则上应用传统建筑中的自然采光、通风、低消耗建筑技术,利用继承传统建筑精髓,保证建筑与当地环境的共同发展,完成新农村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5、依据地形地貌

乡村虽小,但和大中城市一样,在当前火热的现代化开发中,经常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原有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坏。为了使地域性表达得以顺利实现,在设计新型建筑过程中,要保证使建筑融合于周边环境当中,这种建设并不是消极保护原有景观,而是依据周边环境特点,进行新建建筑的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不产生冲突,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在使建筑融合于当地自然环境过程中,对当地环境也形成了一种创造性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美丽的景观,做到减少建筑成本,节约建筑资金,减少能源消耗。如渝东南土家族的龚滩镇吊脚楼。

6、运用地域技术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地域技术不但要做到继承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而且要与当前实际需求相符。如果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性建筑还没有遭到破坏,仍然具有自身独特地域特色,那么在地域性表达过程中,可以应用地域性技术,传承文化和精神内涵,表现传统地域文化,如黔江小南海桥梁村的新建建筑群。

还有,在乡村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如果设计人员能够邀请不同集体与个人都来参加设计工作,不但使设计工作透明化,而且可以表现全体村民的意愿,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乡村建筑的地域特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