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传承;研究;现状

一、乡村文化内涵

一谈到文化,首先会想到文化的涵义,因为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它包含的范很广,当提及美丽乡村文化时,美丽乡村的文化又有那些呢?接下来本文会解释乡村文化的涵义。

其实,乡村之所以称为乡村,不仅因为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具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乡村是产生先进文化的土壤,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谈到很多古老而传统的文化都是在乡村中,那里淳朴的村民一直遵从宗族的遗留下来的训,保持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使群众建设美的环境、拥有美的心灵,共享美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市场文化。

1.文化传承对旅游文化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从世界旅游业趋势来看,乡村旅游比例不断上升。就美国举例,至2030年美国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GDP将占全国的50%,因为城市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将达到90%,除了乡村旅游业的效益以外,还推动了三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乡村旅游业文化除了包括农、林、牧、渔业以外还包括农耕文化、森林文化、垂钓文化、休闲文化等。

2.文化传承对饮食文化的意义

注重饮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时尚。不少人从过去的温饱阶段、讲求色味香阶段,向保健阶段迈进。而乡村所提供的土鸡、土菜等有机产品对身体是有益的。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有健康食品也有对人们身体有害的食品,有害食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的污染,又有饲料添加剂添加过量的问题。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都是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水果蔬菜都是不打农药的,生物都是放养的,所以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可口,这些条件都为发展饮食文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文化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意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展现会让人们回忆起岁月的沧桑,让人们深入其中细细体会美丽乡村的美好,还可以让年轻人接受到传统的教育,内心有不忘本心的意识。民俗文化的保留不仅有入乡随俗的意识,还可以融入农村的文化,感受乡村的气息。

4.文化传承对于市场文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提高,美丽乡村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市场经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所以在美丽乡村中人们可以利用旅游业来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收取一定的住宿费。也可以利用饮食来发展经济,在饮食中可以收取一定的餐费,建设一些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水果采摘园等等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带来的市场经济,对村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每件事物都会有其两面性,美丽乡村建设同样也是有利有弊,接下来谈一谈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问题有以下:

1.物质文化遭到破坏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出现与自然景观,空间肌理等相冲突的时候,虽然会努力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或多或少会影响农村的原貌,有些地方由于保护重视程度低,片面一村貌整治或者经济发展为目标,大拆大建,严重影响对历史风貌的原样和文化价值,而且建起的楼房与原建筑或者旁边古老建筑出现不协调的场景。

2.农耕文化渐行渐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渐渐淡出农业生产生活,农业用具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也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知道传统的农耕用具和耕作方法。许多原来随处可见的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去保护这些古老文化防止流失而不是用现代化取代。

3.民俗风情经历变迁

乡村中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异常丰富,风土习俗众多。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民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中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乡村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邻里间和睦的关系,乡里间的节庆活动都渐渐消远,大部分非物质类民俗在民间实际生活中正在被逐步抛弃。

四、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文化传承内容比较狭隘,文化传承选择的渠道较少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单个的建筑保护占主要的方法,这样比较单一,政府支持较少,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文化传承渠道

2.传承方式缺乏探索性

在文化传承方式中,主要把眼光集中在了古城古镇以及物质遗产上忽略了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集中在环境的改造,村貌的整治这些外观而忽略了内在,没有真正理解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实际上这样只是注重外观忽略内在是对文化毁坏,对村貌进行整治很多会毁坏一些古建筑,这种历史文化资源是无法修复的。

3.传承路径没有得到规划的保障

在文化传承中使得一些路径没有得到确切落实,由于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不够方法失当等问题加上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乡村文化传承路径也不顺畅,虽然总体规划中会提到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和实施,缺少是实际性指导乡村文化保护和管理也不到位,需要通过规划来完成规划体制,使文化传承的管理与规划更好的融化。

4.资金投入不够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由于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等原因,致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缓慢,进展程度并不明显。

5.管理者和农村社区居民ο绱逦幕建设认识不足

农村社会自古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小乡村里,使农民受现代文化的熏陶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同时,受近年来片面追求GDP发展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考核重经济而轻文化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轻视文化建设。而且,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的数量,对于成效缺少回访。

五、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的对策分析

1.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生命力所在,只有将文化植入乡村旅游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竞争力才会更有魅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才是可持续的。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乡村旅游生命力所在,让乡村旅游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文明风采,把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文化传承发在乡村旅游这个“活态”而自然的整体环境中。

2.文明创建,提升素质

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加大试点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竞赛,请村民当评委,加大参与度。加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所。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地方遗产名录

目前对于文化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实物的保护,或者对已经列入文化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对本土乡村文化所蕴含的风俗人情、礼仪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保护还是存在盲区,鼓励各类的文化进行申报,建立相应法律,进行法律保护。

4.加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是美丽乡村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市、县(区)、乡镇二级政府应提高对美丽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事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努力争取专项经费,用好经费;乡村管理人员可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拉动文化消费的双赢。

5.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

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扶持。通过大学生村官热,录取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美丽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带来工作新气象;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积极培训文艺精英,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等的奖励;还可以开展社区居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边建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1(10).

[2]刘秀英.农村建设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9).

[3]张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0(21).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设模式

1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它是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农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充分认识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多年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基本全部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解决了生活燃能。最后,沼肥成为高效有机肥和绿色农药。沼气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

2.1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沼气是1种优质燃料,燃烧后可产生高达1400℃的温度。据测算,建1个8~10m3沼气池,基本可满足1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1.2t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可为0.33hm2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420元左右。

2.2保护生态环境

以沼气建设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2~3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g/cm3,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2.3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

沼肥是人蓄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厌痒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后的剩余物,即沼液、沼渣。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667m2地施用1t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2.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沼气建设收纳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作原料,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消灭了蚊蝇的滋生生源地,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等。因此,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无害化生产,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果、疏、粮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是建设生态家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3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追求的是3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以及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建设美丽乡村。

4贵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4.1沼气建设模式

多年来,贵州沼气建设模式主要有户用型和大中型。目前,结合我州实际情况,今年,已全部转型建设大中型沼气,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一体式的种、养殖场结合为载体,建大中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建设有规模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2利用原则

坚持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多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开发利用。

4.3合理地科学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种、养情况,在基地建设点安装水泵,建贮水池、沼液过滤池、沼液贮存池、埋设输送管道等。即将过滤好的沼液输送到贮存池,利用输送管道直接将沼液输送到地里浇灌作物,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由于对沼液的使用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直接污染,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4.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户用叙述为主):

4.4.1猪-沼-菜户建1口8m³沼气池,养2只以上的猪,配套667m2左右的露地菜地,猪粪入池,沼肥用来种植辣椒、姜、蒜、菜豆等,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并用作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品质提高了,而且增产幅度可提高11%~17%。

4.4.2猪-沼-果(茶)户建1口8m3沼气池,年出栏3~5只猪,种0.06~0.13hm2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50%左右。

4.4.3猪-沼-稻(鱼)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稻田养鱼户,户建1口8m³沼气池,种植0.2~0.33hm2稻田,每667m2投放100~150尾鱼,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沼液作追肥,沼渣作基肥和喂鱼,既减少化肥施用量,又降低饵料成本,控制鱼类疾病,起到多业并举的作用。4.4.4“生物链”模式建1口8m3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只猪,种0.2~0.33hm2农田,投放0.06~0.2hm2水田的鱼,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肥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5找准问题,完善措施,健康发展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提高合理利用效益;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提高应用规范。大力发展具有较大规模性的种、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相互依托,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经调查,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停滞使用的病池、废弃池、漏池、闲置池等,需要提倡重新修复,恢复使用。采取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及其他生产设备建设)。

6结语

发展沼气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6月16~18日,在贵州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贵州要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说明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群芳.浦江县利用沼气综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J].中国沼气,2005,23(2):43-45.

[2]刘玉凤,樊鸿章等.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5,23(2).

[3]李艳春等,“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120-125.

[4]吕纪增.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北京农业,2005(09).

[5]胡仁华.能源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提升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与弘扬农村人文景观并重、建设美丽乡村与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并重,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期特色文化,全面丰富新农村建设文化,充分体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精心打造新农村“软实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

以村屯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等特色文化为主题构建吉林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张扬新农村个性,打造乡土亮点,2017年全省上下要集中打造百花齐放、绚丽多姿、魅力四射的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60个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挖掘和整理我省农村特色文化。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古迹建筑、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祖训家教、民俗风情、农耕历史和神话传说等12类我省特色农村文化进行广泛调查、收集和整理。主要是:一是吉林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二是吉林省革命烈士和红色旅游文化;三是吉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吉林省特有的关东文化;五是中华神话传说;六是国学精粹;七是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八是中华孝文化;九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人物、伟人等;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是自然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一些常识;十二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警句和格言、漫画、图画,还有摄影书法等。

(二)聘请专家广泛开展“文化大讲堂”宣讲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文化讲解和宣传,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开拓视野。

(三)打造农村文化“四窗”、“五廊”。各地要积极利用休闲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小庭院、小公园、艺术长廊、博物馆、展示馆等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积极开展“四窗”、“五廊”建设。“四窗”,即:政务公开窗,政策宣传窗,文明礼仪窗,科普知识窗。“五廊”,即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打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主要包括:历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艺廊。

(四)强化农村文化品牌特色建设。一是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村。突出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行政村,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打造精品文化样板。精品文化村要达到“十个一”标准,即要有一所文化礼堂、一个百姓舞台、一个门球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室内电影放映点、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农家书屋、一支农民文艺队伍、一首村歌和一片文化墙;二是评选一批乡土文化村。立足各地实际,评选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具有较好乡土文化特色的行政村。通过梳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进一步提炼特色村文化内涵。并进行宣传展示,促进各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三是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村群。各地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高文化内涵影响人,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内涵;四是建设一批休闲生态文化村屯。要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有品位,落地出精品,加强农业农村独有的民俗保护、文脉传承、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文化资源,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建设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展现现代田园风光,真正实现美丽乡村与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努力让美丽乡村实现文化的提升、财富的提升和品牌的提升。

(五)丰富农村院墙文化展示。充分利用农户房屋墙体、围墙栅栏等宣传阵地,将农村民族团结、道德规范、设施农业、生态环保、村规民约、和谐社会等主要内容,充分展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面貌,使文化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

(六)积极保护古树、古井、古建筑等。加大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对古树、古井、古迹等历史遗产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发扬,通过建立村史馆、修建保护遗址等,定期组织活动对村民进行宣讲,加强村民保护意识,传承先贤精神,激励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形成崇尚榜样之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开展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统筹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要加大品牌打造宣传力度,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社会各界要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科学推进,分步实施。2~4月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指导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文化普查,收集有关书籍和相关素材,确定今年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名单。5~6月份,完成文化专家聘请沟通确定工作,并深入美丽乡村谋划文化品牌打造计划。7~8月份,完成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达到有图有形有表有栏有名,有展示有宣传。9~12月份,搞好完善提高,总结经验,提升工作,并填报打造文化品牌年度情况表。

(三)精心指导,营造氛围。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将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大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新闻媒w要开辟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张壁村也称为“张壁古堡”,属介休市龙凤镇,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余亩;人口1143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均集体年均收入25万元,该村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古堡保存完整的堡内结构、特有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吸引了不少媒体为它制作记录专题片,而且还有不少当红影视剧也在此采景,电影《温故2012》及《》等著名影视作品都在此采景。2011年1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将张壁古堡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张壁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几年,张壁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成效与经验

1、政府修路,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张壁村曾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村内古堡集军事、民俗、宗教、星相于一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含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早在2007年我村就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2009年,在“大招商、大引资,创优发展环境”战略思想的带动下,张壁村成为了“大招商、大引资”的先行村。为了利用村内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各方努力引进了本地大型企业对村内古堡进行全面保护性开发。2010年政府出资新修了7.5公里旅游路,景色优美,道路畅通,为游客们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2011年又启动了378旅游线改线工程,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绵山、张壁旅游线框架。现今,张壁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年接待游客数达15万人。

2、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随着张壁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与旅游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来源,由最初的农业生产、劳务输出转向了旅游服务及与旅游相关的生产活动。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和以旅游为依托开办农家乐饭店,同时,张壁村现有核桃林2560亩,其中已有2000余亩为挂果盛,500亩为幼苗树,下一步该村准备要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和核桃深加工产业为主,建立集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3、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新农村建设更加完美

201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旅游开发范围,使村内古堡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张壁旧村外建设了新农村,对堡内村民进行了迁移。整个张壁新村建设占地141亩,总投资9700万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以单元楼和二层小楼为主,所有住房全部为精装房,可安置村民350户。新村按照“安全、质量、精致、一流”的施工要求,充分体现“古朴、典雅、实用、宜居”的设计理念。村内商铺、道路、管网、花园、村委、学校、文体中心、集中供暖、AAA级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厂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搬进新居,提前惠享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城镇化生活品质。

4、生活在美丽乡村的村民,家庭更加和谐,精神生活更加多样化

在巩固“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成果的基础上,张壁村开展了“文明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村民们积极参加柔力球等文体活动,这大大地丰富了张壁村人民生活,改变了村民以往“家长里短、麻将馆”的生活方式。

5、建设清洁农村,使新农村更加整洁漂亮

张壁村还完善了垃圾收集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10名卫生垃圾清运员,新建15个垃圾池,配备了60个垃圾桶及2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

6、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张壁村支委还经常召开党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发展重点

1、打好文化牌,让张壁美在底气

张壁古堡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这些年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造“美丽乡村”工作的力量之源。我们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充分挖掘多元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多样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放大文化效应,把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寓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努力使张壁发展的事事处处都体现出文化的气息,让张壁在发展进程中底气十足。

2、打好产业牌,让张壁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文化是魂,产业是形。要全力支持张壁古堡旅游开发。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拟通过2~3年的建设,将古堡景区打造成以星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休闲观光、影视动漫为支撑,以黄土高塬乡野休闲度假为延伸的AAAA级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50万。同时,鼓励扶持新上核桃加工业、绿色种养殖、传统手工业、农家乐项目,积极引导农民组建旅游服务、造林绿化专业队伍,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受益度,让旅游产业富有活力、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张壁美在人气。通过一村一品的实施,使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农民收入翻一番。

3、打好生态牌,让张壁更美丽

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以核桃干果经济林为基础,在工程管护上下功夫,真正使工程项目成为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第5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为深入实施“整洁兰亭”工程,充分发挥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打造“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营造整洁文明的办公环境,推动机关规范化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镇机关开展“整洁机关”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美丽乡村”行动和“整洁兰亭”活动,以“整齐、清洁、绿色、安全、文明、和谐”为目标,通过净化美化环境、完善机制制度等举措,对机关综合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并落实长效机制,促使机关运作更加高效、环境面貌更加整洁、办公设施更加完备、文明素质更加优良,加快推进政府形象转型升级。

二、活动时间:

2013年5月至10月。

三、活动内容:

1、修缮完善设施。对机关办公室、会议室、储藏室、食堂、寝室、洗手间、走廊等场所的房屋设施、照明设施、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必须、合理、节约的原则进行修缮、改造和添置,实现办公条件网络化、设备运转节能化,率先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

2、开展环境整治。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对机关大院和各自工作区域进行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整理物品器件,确保工作区域环境整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设备运转良好。

组织保洁人员对楼道弯角、走廊、堆积间、阳台、天台等处进行杂物清理。组织专业保洁人员对办公楼外墙进行清洗。

广电站、国土所等单位也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关施工建材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3、强化日常保洁。保洁人员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按既定的时间、区域和要求开展保洁工作,做到提前到位、及时清扫、动态管理,并注重文明礼貌和仪容仪表。

4、规范车辆停放。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应自觉按规定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未停入车棚的车辆也应保持停放有序,杜绝乱停乱放。保安应加强外来车辆管理,指引各种外来车辆有序停放。

5、加强食堂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应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堂管理制定》有关规定,严把食品进货渠道关和操作流程关,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注意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不断优化用餐环境,提高供餐质量和服务水平。

6、改善绿化环境。开展修剪整枝、除草施肥、治病防虫、增种补种等绿化管理工作,提高绿化质量、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景观效果。

7、提升文明素养。做到文明用餐、文明如厕,杜绝乱丢垃圾、乱停车辆、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素养。

8、完善相关制度。完善《机关卫生保洁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后勤保卫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保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整洁机关”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活动步骤、内容和要求。各局、办、中心、相关站所负责人要率先垂范、狠抓落实,确保该项活动扎实、高效、有序推进。

第6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广东 农业公园 问题

广东拟建的农业公园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胶园、果园、茶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三生理念。农业公园并不包括以农村聚落,或农村特有民间文化、地方习俗、民俗风情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村镇,也不包括以自然植被景观为主体的森林公园或名胜风景区。

一、关于农业公园的概念

农业公园,顾名思义,必须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据介绍,广东拟建的农业公园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胶园、果园、茶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三生理念,同时也是体现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文化与民俗风情、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二、广东农业公园建设现状

在广东省全面启动农业公园建设项目之前,省内一些地区已经有农业公园面世。比如佛山评审出包括陈村花卉世界在内的首批十大农业公园,据称这些公园具有“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特点。对于农业公园这一新鲜事物,不少游客都提出了心中期许,有人认为公园选址最好在近郊,最好交通便捷,而有的市民则希望农业公园配套要和其他公园看齐。

三、当今游客的期望

1、车程不必太远。对于农业公园建设地址,一般来说不要离市区太远,这种主题公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太远的话还不如到周边的乡村田野游玩。它与城市公园一样,普通市民是主要的客源,去农业公园游玩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交通也是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避免“五谷不分”的尴尬,农业公园正好可以一次过满足这些愿望,这类公园最好在近郊,如果在远郊,车程一个半小时以外的,那就放眼都是农业公园,不需要专门建了。

2、与普通公园区分开。农业公园不能发展成农家乐,休闲娱乐外,教育意义也很重要,农业公园应定位清晰,和其他类型的公园有明显的区别,划分不同的功能区,除了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多设一些展示农业活动的展示区,突出农业主题,与森林公园、民俗公园区分开。

3、配套要跟上。农业公园一定占地广阔,景点间相隔很远,应该有专业的观光车或者其他交通方式供游客选择。可以考虑自驾车驶进公园,充分考虑便捷与影响交通秩序造成拥堵的关系。基于公园宽广的面积以及众多的游客数量并且可能出现人流拥挤或相对分散的情况,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该建设得更加完善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广东农业公园建设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农业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成立广东农业公园建设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

2、建立资金机制。在广东农业公园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公园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广东农业公园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要结合当地养殖业,通过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新鲜河鱼,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广东观光旅游农业,扩大广东观光农业的知名度。把广东农业公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目标。

6、注重突出广东特色。广东建设农业公园当前需要做的挖掘“三品一标”、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电商平台、公园选址、美丽乡村提升、优质农产品挖掘、中国农业遗产申报等十项工作,并从农产品的开发销售、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产品物流、养生养老、农业节庆、喜庆产业、自驾游、乡居民俗、乡村度假等十大产业方面重点开发。

第7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幸福指数;农民;资金;产业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幸福指数”的内涵  

近年来,“幸福指数”一词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指数,本是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其最初含义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后来,这一术语被广泛运用,逐渐演变为一个大众词汇。幸福,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对它至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美好的生活;另一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由于每个个体都浸染于特定的文化,因而这种幸福体验便具有了较多的文化特色。幸福指数所针对的幸福,显然接近于人们对幸福的后一种理解,也可以称之为幸福感。 

美好乡村建设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指数

美好乡村建设包括两层意思: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改变村容村貌为主;精神层面的建设,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全新的生活理念占领农村市场,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满幸福。

(一)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全国真正实现。

(二)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在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的确立。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上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农村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问题突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应把加快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只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幸福指数,就要正视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缺少全面而可行的规划引领

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很多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反映规划的引领作用不能在具体实施中得到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规划没有走在前面,比较仓促,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或是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

二是反映上级领导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观念不同,要求不一样,在检查工作中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造成的结果是规划与施工脱节,在具体实施中七改八调,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

(二)个别地方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美好乡村建设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而现实我们发现少数地方或个别领导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结果劳民伤财,有了面子失了里子,有了外形没了精神,引起农民的反感。

(三)土地流转困难和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流转。一方面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法律规定缺乏政策措施配套,两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即现行宅基地无偿使用政策与集体供不出宅基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的规定与农户实际有偿取得新宅基地之间的退补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村集体资金匮乏,缺少有效的宅基地置换、流转调控手段。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

在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地在建设过程中,每年都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即使这样,对于美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其次就是项目启动资金不足,而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资金投入。而在村一级,资金严重不足,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来源,为了建设美好乡村,多为农村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和私人集资及项目的先期财政拨付。这种先借钱建设,后拿到财政补助后偿还的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已经普遍存在。

建设美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一)因地制宜,重视群众利益

乡村的建设和城市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乡村的建设必然遵循一点,它应该向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城乡一体化指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城乡的发展不能够分离开来,它们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将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分割成两个部分,那么就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

展。由此可以看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最主要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让乡村逐步的向城镇靠近,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乡村规模和面积,让农村的人口集中在一起。这样做得目的是让农村的土地经营更加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经济环境,造福与乡村人民,换句话说,它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创造一个高水平的生活环境。

(二)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在乡村建设的时候应该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项目开始之前,先制定好整体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一步一步的实施,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的。以安徽省为例。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安徽省首先按照当地情况制定好了整个项目的规划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分步骤的实施,这样就让整个项目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个方面的建设统筹的进行规划,这样才能从整体之上把握全局。特别是要将当地的旅游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结合在一起,让建设的规模扩大。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少不了政府财务的支持,因此要想顺利的推动乡村建设,必须加强财务的投入,这样才能够让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处。

(三)注重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

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地的政府应该重视产业的发展,向外引入一些产业项目,推动乡镇产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同时,还需要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在乡村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让乡村人民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是符合他们的切实利益的。并且政府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乡村人民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这样才能够为美好乡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结语

综上,美好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因此美好乡村建设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够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目前,幸福测量本身还不完全成熟,应该主要采取探索的方式,尤其需要从中更多地知道到底有些什么因素影响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随之不断完善施政的指标体系。目前幸福感测量研究存在指标不统一、研究方法有待创新、文化差异性日益突出等问题,所以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出发,编制一套适合当今中国农村农民的幸福感量表即幸福指数,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5.

[2]蒋勇.村镇规划和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措[J].施科技信息,2012.19.

第8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现代化建设示范样板,苏南地区未来近20年的发展将充分体现先行性与先进性,以及对全国的示范意义。苏南地区不仅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先走一步,而且发展的水平与质量还要领先于全国,要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范例。对于江苏而言,这既是一个光荣使命,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惟有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

根据国家批复的发展规划,苏南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纯收入接近4万元,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要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政治民主的现代化地区。从现在起到2020年不到8年的时间,到2030年不过17年的时间,从经济发展的水平看,意味着今后不到十年就要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意味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银行确定的上中等收入水平,经济总量已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发达国家。按照2011年的数据以及当年的人民币平均汇率,苏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4500亿美元,其规模已经超过奥地利,略低于比利时。在这样一个水平上,要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创新的增长方式,不仅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而且保持速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苏南在致力于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所谓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挥创新活动的作用,用创新要素替代传统要素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创新能力上基本达到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水平,用更少的资源消耗,较小的环境代价,追求更高的发展质量,维系一个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要使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主要的作用。除了少数特殊类型的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均走过了一条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达到发达水平的道路。例如,韩国在上个世纪经历了“汉江奇迹”的快速发展后,进入21世纪后在同类型国家中依然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去十年内,韩国的产业实现了迅速的升级,在半导体、平板显示、智能化移动电话、造船、汽车等产业的创新速度很快,许多方面超越了日本和欧洲竞争对手,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明显下降,使得这个国土面积比江苏还要小的国家在发展上有更大的承载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2万美元。苏南目前的发展阶段与十多年前的韩国有相似之处,正处在迈进现代化的门槛之际,一方面发展速度的要求依然较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任务更为紧迫,而且也只有通过完成后者的任务才能达到前者的要求。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整体模式。从具体的发展路径看,重点体现在创新型经济、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农业、社会事业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首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转变,把苏南率先建成江苏乃至全国的创新型经济的高地。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在苏南的实践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发展的质量,建成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型经济高地,以高质量的创新型经济展现区域现代化的经济发达繁荣一面。

其次,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结合苏南的实际,大力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镇化的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朝纵深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社会总是伴随发达的城市化水平,城市成为展现现代化生活的主要平台,城市文明高度繁荣。苏南的城镇化率本来就高于其他地区,城镇密集成网,大城市比较集中,应当在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和优化城镇体系,突出南京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完善苏南各个省辖市的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小城市和城镇的品质提升,并促进城市之间的联动合作与同城化进程,形成内部结构紧密、互动发展的宁镇(扬)大都市区和苏锡常城市群。苏南的乡村建设基础要明显好于其他地区,但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标准来衡量,目前仍存在农村落后于城市的二元经济现象,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进从农业转移出来的人口市民化,要通过交通、教育、医疗、通讯等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向农村的延伸,推动苏南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的建设,使乡村的文明生活能够与城市同步发展。

第三,在苏南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与城镇化互动协同发展,并造就一个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这既是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化率创造条件,也是现代化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上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瑞士、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不大,其中以色列的面积与苏南相仿,但这两个国家均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对该国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苏南要率先建成基本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第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推动社会现代化快步发展。其中,改革收入分配体系,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有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群体。

第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增长的发展道路。一个现代化的区域不能只见摩天大厦和时尚汽车,不见青山绿水和清洁空气,这是新时期现代化的内涵所在。

第9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

同志们:

这次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党委、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__x市发展大局,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团结拼搏,扎实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不断优化全市乡村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系统工程。近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组建队伍、宣传发动、清扫垃圾等工作。市委办会同组织部研究提出了抽调人员的名单,两办(市委办、市政府办)迅速印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在“五一节”前发出通知,布置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__县__x区连续几天组织开展了清扫大行动;教育系统以美丽校园、清洁家园为主题,以“小手拉大手”方式,组织全市各类学校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周帮家长搞一次卫生等“十个一”活动,并组织全市____万名中小学生,将县区党委、政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及时送达,使上级精神迅速传遍千家万户;团市委组织____多人开展了“贡献青春力量,建设美丽__x”青年志愿者清洁乡村活动;驻市部队迅速行动,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清洁活动;宣传部门及时在交通要道和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安放宣传牌;组织部门迅速抽调人员到位;市公安局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广大公安干警积极投身到清洁乡村活动中,等等。这些都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开展这项活动是高度重视的,许多部门和很多同志政治上敏感、思想上重视、反应上快速、行动上积极,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也是我们开展好这项活动的重要基础,只要坚持这样抓下去,就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我市这一段时间来的有关工作,得到了省党委领导同志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要把上级的勉励转化为进一步干好工作、推进活动的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积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着重在五个方面形成共识、统一思想:

一是重要性。开展这项活动,是省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开创__x市科学发展新局面,对于促进各级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是必要性。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抓紧解决城乡环境突出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需要我们顺应群众的期待,抓紧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市乡村环境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制约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只有下决心、下功夫优化乡村环境,才能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把农村发展这块“短板”补足补好。

三是公益性。珍爱自然、保护自然,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洁美乡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推动乡村发展进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这项活动既有鲜明的群众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抓好,又有突出的公益性,抓紧抓好之后,其成果可以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群众共同分享,实际上这是一项民心工程。

四是艰巨性。尽管近年来我们在治理乡村环境卫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农村房屋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等现象还比较严重,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开几次会议、发几份文件、喊几句口号、搞几次突击就能见效的,必须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整合力量、克难攻坚,才能收到成效、实现目标。

五是长期性。根据省的统一部署与安排,这项活动要长期坚持整治,使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需要我们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把“短安排”与“长打算”结合起来、突击清理与常抓不懈结合起来,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果,又要着眼长远、持之以恒,直到最后完成目标任务。

总之,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委、政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以坚决的态度、迅速的行动、有力的措施,精心组织开展,确保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围绕__x市发展大局扎实开展清洁乡村活动

根据省印发的活动方案,结合北海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有关要求。

工作目标是: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百姓。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市乡村实现“五好四无”,就是基础设施好、环境卫生好、公共服务好、政风民风好、党群关系好,无乱倒垃圾、无环境污染案件发生、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大规模发生。

基本原则是:集中整治、形成长效,干部引导、农民主体,科学 规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社会共建。

主要任务是: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源质量,改良田园生态,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为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要突出重点、集中整治。近期要组织开展“五大行动”,就是:村镇积存垃圾大清理、村镇污染源头大整治、乱挖乱采大整治、村镇乱搭乱建大整治、村镇占道摆卖大整治,使全市乡村面貌尽快有一个大的改观。

第二、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目标,结合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实施全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城乡风貌改造规划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全市乡村清洁整治建设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实现清洁乡村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抓典型示范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验。农民群众最讲实际,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__x县__x区及各乡镇都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抓好示范点建设。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抓好垃圾综合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和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

第四,要发动群众、整合力量。广大群众是开展这项活动的主体,充分发动群众是确保活动成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们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把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关系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关系到家乡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符合自己及亲人乃至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从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自愿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广泛集聚开展活动的“正能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他们做好工作。只要群众能做到、能做好的,就放手让基层干部组织带领群众去做,工作组、工作队主要是指导、协调、督查和服务,不能包办代替。在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工作中,要把各部门各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特别要注意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二是机关干部回村宣讲动员和组织指导群众开展活动的作用,三是学校师生积极宣传和参与活动的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第五、要建章立制、长效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要靠长效机制来保障。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意运用近年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注意学习借鉴外地的好做法,注意总结活动中的新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清洁乡村活动有声势有实效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切实把这件事关全局、惠及民生的实事抓实抓好。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和工作队员要及早到位、尽快开展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服从大局,要人给人,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不能强调特殊、不顾大局。要坚持“属地管理、分区承包”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对辖区范围内的活动统一领导、全面负责。要层层精心策划、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块地方都有人负责、每件事情都有人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有压力、个个有责任,消除责任死角,特别是要解决好辖区交界地带、城乡结合部责任不清的问题。城中村是环境整治的难点和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务必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县区的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杜绝推诿、形成合力。

二要加大投入、落实资金。这项活动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要投入不少财力物力。要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市里决定今年财政先拿出____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今后将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适量资金。县区要结合实际多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积极包村帮扶。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在自愿的前提下,出钱出物出力,支持活动开展。

三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这项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当好参谋助手,加强与上下左右的沟通,领会和贯彻上级的意图与要求,抓好分类指导,协调推动工作。住建、城管、农业、水利、环保、国土、海洋、组织、宣传、督查等重点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各自该做的工作,相互之间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其它相关部门要自觉围绕大局、服从调度安排、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政令畅通、落实到位。

四要改进作风、真抓实干。这项活动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能否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是对我们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一次重要考验。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以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坚定信念,以克难攻坚、务求实效的拼博劲头,以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科学方法,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活动扎实开展。要坚决防止只说不动、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等错误倾向和不良作风。

五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党委及宣传部门要精心策划和抓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以切合农村实际、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