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建筑市场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市场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市场特征

第1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

繁昌县上蒋建筑用石灰岩矿位于繁昌县城269°方向约7千米的孙村镇境内,为变更采矿权范围,受矿山委托,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对上蒋建筑用石灰岩矿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交拟变更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报告,为变更采矿权范围提供地质依据。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栖霞组上段(P1q2)、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T1h)和南陵湖组上段(T1n2),局部分布有第四系。

栖霞组上段:下部为深灰色~灰色含凝块生物灰岩、含燧石灰岩。底部为黑色燧石层、纹层状灰质白云岩夹灰岩或硅质岩透镜体。中部为灰黑色~灰色中薄、中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上部为黑色燧石层夹薄层灰岩透镜体。顶部为灰黑色中层~厚层纹层状粉屑白云岩夹微晶灰岩透镜体、微晶灰岩、含钙质、硅质白云岩夹硅质结核及条带,地层产状为120°-126°∠40°-44°。分布于矿区西北侧。

和龙山组:下部为深灰色~青灰色条带状灰岩,夹中~中厚层砾屑灰岩及薄~中薄层粉晶灰岩。底部黄绿色泥质页岩夹条带状灰岩。中部为灰色~青灰色条带状灰岩夹中层微晶灰岩。上部为浅灰色~灰色微晶灰岩,含白云质砾屑灰岩。分布于矿区中部。

南陵湖组上段:下部为灰色薄层灰岩,片状~薄层蠕虫状微晶灰岩,底部瘤状灰岩。上部为浅灰色中~中厚层微晶灰岩,含砂屑、粒屑、骨屑亮晶灰岩。

第四系:浅黄色、浅黄黑色,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碎块等组成。碎石大小0.5-30厘米,呈次棱角状、棱角状,无分选性。分布于矿区东部。

1.2 构造

矿区位于繁昌复向斜次级构造红花山背斜南西部与北东部转折部位,偏南西部东段;背斜轴面产状161°∠86°,为向北东东倾伏的直立背斜;枢纽向两端仰起,总长达12千米,宽约3千米;核部地层为中志留系坟头组,两翼地层为志留系茅山组至三叠系南陵湖组。矿区位于背斜南东翼,地层组成单斜构造。

矿区发育两条逆断层,分别为F1和F2, F1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倾向340°,倾角40°,断层上盘为栖霞组上段,断层下盘为和龙山组灰岩,其间缺失二叠系地层。F2断层位于矿区中偏南部,倾向342°,倾角40°,断层上盘为和龙山组灰岩,断层下盘为南陵湖组上段,其间缺失南陵湖组下段地层。

1.3 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体分布特征

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和龙山组和南陵湖组,呈层状产出。走向65°-72°,矿层倾向南东,倾角约42°。矿体平面形态由采矿权范围所决定,大体呈四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2-192米,由10个拐点控制。出露标高最高+205.2米,最低+109.16米。

2.2 矿石质量特征

2.2.1 矿石物质组成

条带状灰岩、微晶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以方解石为主,微晶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局部见少量钙泥质页岩和泥质灰岩。

砂屑、砾屑灰岩、瘤状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以方解石为主,生物碎屑结构、砾屑结构、砂屑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瘤状构造。

2.2.2 矿石物质组成

根据本次取样分析结果可知:CaO含量43.38-45.87%,平均含量44.90%;MgO含量3.78-6.14%,平均含量4.82%;SiO2含量5.03-8.02%,平均含量5.84%;Fe2O3含量1.80-3.61%,平均含量3.10%。

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微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砾屑结构、砂屑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薄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中厚层状构造。

2.4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微晶灰岩和砂屑、砾屑灰岩。

矿石工业类型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石。

矿床成因类型为近岸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浅海陆相沉积。

2.5 矿石围岩和夹石

矿体底板为南陵湖组灰岩,矿体顶板为和龙山组、栖霞组石灰岩。矿区地层全部倒转。

作为建筑石料矿,矿体内无夹石存在。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建筑石料矿10万吨,产品方案为建筑用石子。其产品粒级为20-40毫米、10-20毫米、5-10毫米、小于5毫米。矿山爆破后,采用农用车从采场运至破碎机台进行破碎,破碎机下装有三道筛分选,上层为粗粒级20-40毫米,中间为中粒级10-20毫米,下层为细粒级5-10毫米,最下层为粉粒级小于5毫米。粗、中、细三级石子主要用于筑路、建房及水泥制品等建筑用途,粉砂即石粉主要用免烧砖等用途。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水文地质条件

第2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建筑业 驱动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和所有跨国公司一样,国际建筑承包商也正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突破传统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和国家边界,将建筑服务延伸到价值链的所有增值环节。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世界主导承包商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跨国承揽工程项目、跨国并购和全球采购等一系列全球化活动在世界范围拓展市场。面对全球经济的这一深刻变化,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跨界外包和海外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全球经济的思路不得不作相应的改变,因为仅仅从宏观上用贸易投资数据已经不能清晰地解释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理。全球分包网络的形成和海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造成世界经济一系列新的经济结构,Gereffi等人称之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解释这一新的全球经济现象。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当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利益的分配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并在其中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一、中间驱动模式分析

本文选择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5个指标来对国际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模式类型进行分析,这些指标是:动力根源、核心能力、主要产业联系、环节分离形式、主导产业结构。下面分别从这5个方面对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指标之一:动力根源

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往往起支柱作用,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拉动性,对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由于建筑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市场己经成为一个买方市场。作为买方的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建筑产品的成本逐步降低、建筑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建筑产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这些要求将促进建筑业和建筑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同时驱动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整合。

因此,从建筑业价值链的原始驱动力来判断,该行业价值链是由产业资本驱动的,因为所有国际工程项目都是由力图推动经济发展、建造自主工业东道国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产业资本投资建设的,这具有明显的生产者驱动特征。

当建筑工程价值链历经原始驱动以后,工程进入发包、承包和分包阶段,各分包商和供应商通过招标、投标的采购活动纷纷嵌入到由总承包商带动的价值链条中,这里面起驱动作用的毫无疑问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商业资本。这里的流通领域就是以总承包商为枢纽的贯穿招投标活动的整个采购过程,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企业的职能资本,专门从事工程产品服务的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这里的产品指的是建筑构筑物,而服务包括了咨询、项目管理以及金融服务。由此看来,以工程项目为纽带的全球价值链具备采购者驱动的相关特征。

因此,从动力根源指标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具备生产和采购者驱动特征。

指标之二:核心能力

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的生产、研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将使国家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特别大,其生产能力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提升,同时生产能力所代表的国家竞争的比较优势容易发挥作用。从产业核心能力角度可以看出建筑业价值链具备生产者驱动特征。

核心能力对应采购者驱动的指标,指的是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的能力。设计能力在建筑全球价值链中的驱动作用是显然的。当前风行全球工程承包领域的EPC总承包模式,即是以设计为龙头的价值链垂直整合总承包驱动模式。2006年国际市场电力建筑行业设计公司全球排名第一的Black & Veatch 公司,其提供的主要的综合服务项目之一就是Design-Build/EPC总承包模式。

就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建筑承包商而言,其市场营销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承包商的市场营销体现在品牌建设、区域市场的选择、进入相关行业的选择以及投标报价等多个方面。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治理者,即国际承包商,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对国际工程实行总承包模式建设,承包商的竞争策略是通过市场营销分析而确定的,如成本领先策略、延伸服务策略、区域市场选择策略以及联盟策略等等。

因此,从核心能力指标来分析,建筑产业全球价值链兼具生产者和采购者驱动的特点。

指标之三:主要产业联系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中,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环节始终贯穿了投资和贸易两条主线。从主要产业联系分析可以得到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具有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的鲜明特征。

从动力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原始动力源于产业资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由于国际带资承包的兴起,各承包商的经济活动都增添了投资的色彩,因此投资是国际建筑业的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

由于国际投资是国际建筑产业的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而国际贸易是因国际投资驱动的,相应的,国际贸易也就成为国际建筑业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根据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部门分类,将建筑业的大部分业务归为贸易范畴。每年225家国际建筑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5年国际建筑市场的营业额达到1894.1亿美元。国际建筑承包贸易流向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并存在一定模式,从时间序列分析有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

内圈,过去国际建筑承包的贸易流向模式,主要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同时也从发展中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尚无明显的建筑服务贸易能力。

中圈,现行国际建筑承包商的贸易流向模式,此时不发达国家已开始有建筑服务的贸易能力,但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既向发展中国家又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服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同时也开始向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不过,这时候主要流向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外圈,未来建筑承包贸易流向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从不发达国家开始流向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流量增多,最后达到三个世界国家建筑贸易基本平衡。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处于建筑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企业在国际建筑投资和贸易的驱动下纷纷嵌入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当中。2010年,预计全球每年将有2000―3000亿美元的国际工程发包额。

从主要产业联系指标可以看出,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鲜明地呈现出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特点。

指标之四:环节分离形式

该指标对应的生产者驱动所体现的是海外直接投资的功能。一般来说,建筑承包商是建筑市场卖方的主体,主要以投标的形式承揽工程项目,获得建设管理的业务市场,因此从传统的角度看,其不具备投资的功能。

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市场逐渐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在国际项目招标活动中,业主对承包方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关注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和实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评价承包商的融资的能力,即承包商带资承包的实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催生了建筑承包商的投资、融资功能,而且该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承包商国际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据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为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由建设总承包模式演变出多种具备投资、融资功能的承包模式,如国际流行的BOT (Build-Operate-Transfer)、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以及PFI (Private-Finance-Initiation),这些建设模式都具备很强的海外直接投资功能。

我国承包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逐渐在培育自身的海外投资功能。2006年5月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以BOT方式承揽了老挝南立1-2水电站工程(100MW),这是该公司在境外以BOT方式承揽的第一个工程项目。显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建筑承包商正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由此催生了建筑承包商的海外投资功能。

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环节分离形式体现在工程项目外包网络方面。

外包是作为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最大的特征,所有的采购活动都是通过业务外包来实现的。从国际建筑业的主流总承包建设模式来看,分包(外包)活动更是普遍存在,国际承包商将其核心能力以外的业务分包给其他专业承包商以及劳务分包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总包、分包的长期合作,培育一批庞大的分包商队伍,形成广阔的外包网络合作渠道。在分包过程中的采购活动包括了设计全球招标采购、设备全球招标采购以及施工单位的招标采购等等。因此,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具备采购者驱动的外包网络的特点。

从环节分离形式来判断,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也同时具备两种驱动特征。

指标之五:主导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结构包括生产者驱动的垂直一体化和采购者驱动的水平一体化两种形式。国际建筑产业结构主要从其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组合形式来判断,全球化背景下,出于降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管理界面、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学习效应等方面的考虑,建筑承包商普遍倾向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垂直一体化的整合,这符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专业企业的逻辑联系。这样就导致了国际建筑市场以总承包为主的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承包模式。同时,在国际建筑市场也存在水平一体化的价值链整合形式,比如在国际投标活动中被许多国际承包商所采用的联合体投标模式就体现了水平一体化整合形式。但是,总体来看,国际建筑行业价值链在水平一体化整合之后,即联合体投标中标后,仍然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来具体开展工程的分包建设和管理。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国际建筑业的主导产业结构是属于垂直与水平一体化的混合类型,但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因此,从该指标判断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侧重于生产者驱动模式。

综合以上建筑业全球价值链驱动因素5个指标的分析,国际建筑工程产业链应该是兼具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两种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是介于生产和采购驱动之间的中间混合驱动模式,而且更偏向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如图2所示。

不同驱动类型的价值链条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则,虽然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属于中间驱动类型,但是在不同阶段往往是某一种驱动占主导,而另一种驱动起着辅助作用,因此准确理解价值链一定阶段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准确把握该驱动类型下价值链条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产业资本为原动力的阶段,价值链条上各环节的活动应该更加强调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建筑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及通过产业的垂直一体化来强化项目管理和学习效应;而以商业资本为原动力阶段的全球价值链条则要强调市场营销、拓展合作渠道,采取延伸服务以及联盟等策略,将施工环节分离,同时加强信息等软环境的建设。

由此看来,如果全球经济背景下产业参与的是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那么以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为中心的策略是合乎全球竞争规则的正确路径;同样,那些参与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就更应强调销售渠道的扩展,以获取范围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晰建筑业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的类型,对那些正在或即将“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升级的不同规模的承包商,依据价值链驱动类型的分析而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战略战术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本研究是国家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5-R1-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48):37~70.

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Chains: An Analytic Framework.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3(1):335~337.

Dicken, P., Kelly, P. Olds, K, and Yeung, H. W.-C. Chains and Networks, Territories and Scales: Toward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lobal Economy.Global Networks,2001,1(2):410~419.

Kaplinsky R. Globalisation and Unequalis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37(2):21.

Feenstra,R. International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8,12(4):111~112.

第3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经济效益;特点分析

1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特征

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改革与升级改革与升级。各种先进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并在现场施工环节中进行了调整与创新并在现场施工环节中进行了调整与创新,进而总结出更多施工经验和技巧工经验和技巧。但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使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多问题,概况来讲包括:第一,多数以上建筑承包单位经营规模小模小、运作资金少,无法及时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第二第二,部分建筑承包单位施工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专业能力较低较低,对新型技术掌握和理解程度低,无法充分发挥出新型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术的作用和价值。第三,整体建筑行业内的企业对新型施工技术了解不全面技术了解不全面,未能认识到学习新型技术重要意义。第四,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适用,相关管理部门对施工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低宣传推广力度低。结合国内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况,需要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新型施工技术推广力度度,帮助建筑企业正确认识到新型技术环保节能、节省物资、缩短工期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征特征。所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是有效降低投资和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扩大建筑企业经济效益、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想要通过施工技术的运用实现控制施工造价想要通过施工技术的运用实现控制施工造价,就必须充分掌握施工各环节内容分掌握施工各环节内容,例如:施工规划、流程设计、采购施工建材建材、施工设备与技术等。因此,现代建筑施工更加复杂,对技术要求更为严格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施工各环节高效协调和配合。

2.1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甚至招投标阶段,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场,全面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周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流程规划施工流程,组织施工资源。由于建筑施工具体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点相对固定,但是具体施工建材、设备使用与施工人员数量相对多变这一情况对多变这一情况,要求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作业人员调配、材料设备管控放在首要位置料设备管控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实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目标目标。根据施工进展程度和建筑整体特征,合理计算施工材料耗用与工人需求料耗用与工人需求,以更少资源实现更优质施工。优化资源配置配置,降低实际施工中窝工、物资浪费以及施工顺序混乱等情况况,从本质上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符合建筑施工制度规定。

2.2方案选取差异化

不同地区或城市都具有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特征的建筑不同地区或城市都具有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特征的建筑,因此因此,不同区域建筑施工需求也带有明显差异化。建筑施工要结合实际特征要结合实际特征、地区施工工艺以及建筑设备材料展开规划划。建筑施工技术要兼顾季节、地形、环境、技术水平、建筑单位规模等因素位规模等因素,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条件,因地制宜选取最佳方案方案,再辅以科学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施工顺利进行。

2.3合理规划交叉作业

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作业单位的协作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作业单位的协作,对人工和建材消耗量极大建材消耗量极大,因此合理规范交叉施工的顺序,避免资源浪费费,可以很大程度上为项目增加效益。多种施工技术交叉使用用,使得施工复杂性这和问题迟迟无法缓解。通过施工技术经验的运用经验的运用,可以寻求最有利的交叉施工顺序,从而节省资源源,确保质量和安全,为建筑单位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基础。

2.4技术优化降本增效

经济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今建筑施工企业寻求效益的必备认识备认识。通过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的优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的前提下,降低资源消耗或是增加房更签证,从而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企业效益。

3现代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

3.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日益成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在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对建筑施工物资物资、施工流程方案、建筑单位信息、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施工设备检修养护等内容进行信息化实时监督设备检修养护等内容进行信息化实时监督,为调整和完善施工规划提供精准参考数据工规划提供精准参考数据。建筑施工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化管理技术,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监督和控制,实时获取施工数据信息据信息,使得施工全过程更加透明化,进而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技术。

3.2新型施工材料应用

施工材料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施工材料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所以所以,采购建材成为现代施工主要内容。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中存在诸多新技术建材中存在诸多新技术建材,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隔热混凝土砌块砌块、热轧带肋钢筋、烧结多孔砖等。新型施工材料相较于传统施工建材具有更加显著使用价值统施工建材具有更加显著使用价值,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以及绿色环保等特征以及绿色环保等特征。

3.3新型施工设备应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新型施工设备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并在现代化建筑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现代化建筑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型施工设备不断深入到建筑工地设备不断深入到建筑工地,尤其是钢材焊接技术、喷涂技术等方面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设备方面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设备。新型施工设备具有性能全面、可靠程度高可靠程度高、操作便捷等特点,有效解决了诸多建筑施工技术难点难点,强化了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背景,为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术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建筑施工广泛应用新型施工技术技术,有效提高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与施工效率,进而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筑工程质量。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建筑单位对新型施工技术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这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建筑单位监督管理力度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建筑单位监督管理力度,帮助建筑单位认识和学习新型施工技术单位认识和学习新型施工技术,进而实现建筑单位以及建筑行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行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崔永成.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

第4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 商业建筑;艺术处理;购物空间;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是当今面积仅次于居住建筑的第二大建筑门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是各种经济信息交汇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城市整体环境最具活力,最亮丽的风景线。

一、商业建筑的购物空间

购物空间是商业空间中面积较大,人流最集中,对城市环境设施配套要求较高的建筑空间分类,其环境与室内外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也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的情感,趣味与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通信,管理方式的介入,网上购物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也使得商业购物空间环境于室内设计中对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我以下方面做出阐述和说明:1.作为商业空间,在参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有关管理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设计师所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室内设计师了解了这些问题对整体的规划概念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会更好地融入商业环境整体设计中去。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行为从单一的“需求型“,更多的向”休闲娱乐型“发展,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休息、放松、娱乐活动所选择的空间,因此,作为公众活动空间,其环境的设计,创造也越来越多考虑这一种倾向。

二、商业建筑的艺术处理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想沟通的氛围。

三、商业建筑的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作为城市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公共建筑,由它们所组成的城市商业空间往往成为市民公共生活的汇聚点和关注点,是市民生活的舞台,也是城市风貌的展现点。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空间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筑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商业建筑及其入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商业建筑的物质形态―入口空间的建构方式,分析了商业性入口空间的心里需要以及入口各组成要素的特点,并在宏观上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及其形态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总结性的对策和原则。

四、 商业建筑的城市定位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不仅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又常常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历史区中,因此,它既标志着城市的兴衰,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至城市的社会观念。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已迎头赶上,继续建成和规划了一些购物中心和步行商业街。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购物环境。在我国的某一些地区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效果却不是很乐观。因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属温带内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季候风明显,冬季长且气温低,日照不足,寒风冰雪多。所以冬季的气候对商业环境有很大影响。大型购物中心可以强大的技术力量营造出四季如春的室内环境,可步行商业街受气候影响较大。而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设计步行商业街环境时往往是夏季笔墨浓重,而对冬季则关照不足。设施常常照搬南方的,全然不顾一年四季的综合使用效率,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没突出北国城市的自身特征,且手法和设计思想往往违背冬季人们行为的规律,难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我认为东北地区的冬季虽然室外环境恶劣,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画面又是让南方人们羡慕而为我们特有的景观资源。这种气候特征既给环境设计带来难题,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潜力。所以冬季的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和特殊对待的。况且,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公认的设计原则。而遵循“气候”和“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又是这一原则中的重要理念,加上我国正处于步行系统的热点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特色高一些特殊地段的研究,这又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赶超其他国家的契机。所以对这些有强烈气候特点的地段的商业步行街进行研究在我国是及其必要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设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当地的文化,项目的宣传、招商才能更容商业建筑空间形态规划、市场推广、问题型商业项目的重新定位。

五、结束语

市场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遵循商业发展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市场必须通过不断升级来满足商业的经营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便利。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只有接受市场的检验,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优化自身的购物环境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精耕细作

在未来房地产调控将成为常态的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土地资源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约束。所以,如何集中资源优势、最大限度提升现有土地资源价值,就成为摆在众多企业必须要抉择的一个战略调整。

2006年一些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活法”就是做精做细,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在上海服务的其中一个客户是一家具有19年发展历史、正式员工不到百人的房地产公司,该公司一直以稳健成长和产品品质过得硬而著称,过去,他们的产品地段好、品质优良,产品推广几乎不成问题。去年,面对宏观环境变化,公司采取了压缩战线、集中资源,在上海住宅市场精耕细作的战略,果断地将一个非常看好的商业地产项目转让出去,与此同时,还根据市场变化,首次在上海市场开发出针对商务人士的复式小户型精装房。

春节前,我见到该公司的一位项目总经理,在谈到他们原来的一个别墅项目今年二期的产品开发和销售策略时,这位具有丰富的财务与资金运作管理背景的项目总经理,特别强调在宏观环境变化和别墅资源日益短缺的条件下,他们将在原来产品定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产品,不仅要弥补原来产品设计的不足,还要给产品赋予新的内涵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别墅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春节后他们已经准备派出规划设计、营销人员去深圳参观万科的17英里、第五园等项目,向同行取经。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一次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别强调,公司要在继续抓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除了在产品方面走创新和精细化的道路,还要采取精细化市场营销策略。

专注细分市场

中小型公司面对实力和规模都比自己强的公司如何存活,走专业化、细分化市场是不二的选择。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不同于快速消费品,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不能垄断整个市场,为什么境外和国内房地产“大鳄”企业不能象“可口可乐”品牌那样一统天下,其道理就在于此。

公司发展历史仅为4年,员工不足50人,但公司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为商务领域的成长型企业,既不简单地模仿别人去开发商业地产项目,也不是开发功能单一的写字楼,而是针对目标市场需要,开发具有创新性、整合性的产品。这是我们在成都一家房地产公司成功的案例。2005-2006年,该公司开发了集写字楼、商业、公寓和广场为一体的、具有微型CBD功能14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公司品牌从默默无闻一下子变为业界的明星。今年,在他们即将新开发的两个项目中,公司将目标市场又进一步细分化,将一个具有同等微型CBD功能项目的目标客户,锁定为创意产业人群。该公司在分析创意产业特征、创意人员生活方式、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对建筑空间与产品特定需求的基础之上,希望探索开发出一套适合创意型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模式来。

打造自己的产品特色

在房地产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条件下,无论市场环境怎样变化,你若想在“大鱼”的口中找到一条生路,打造适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运营模式的产品,形成自己持久一致产品风格和定位,有赖于你的眼光和勇气。

第6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市场;新签合同额;市场结构;行业集中度

1引言

建筑市场是工程建设市场的简称,指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以及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1]。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首要战略,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认为,战略的制订应以市场分析为前提,而建筑市场规模(也称“建筑市场容量”)、细分、趋势、结构等构成市场分析的核心内容。本文所有研究均基于市场营销战略,旨在对我国建筑市场进行市场分析,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精准的市场导向。

2建筑市场规模

2.1建筑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对建筑市场规模的主要分析指标普遍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总额、建筑业总产值、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等,这些指标均以货币形式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规模或在建规模或施工产值。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上述指标只能作为参考,难以准确反映企业需要承揽工程承包任务的新开工项目市场,甚至可能出现战略误判。以铁路行业为例,近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保持在8000亿元[2],而据行业统计资料,铁路招标额在4000亿~5000亿元,国有铁路的招标额更少,且逐年下降,这与投资总额保持稳定的分析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规模未有准确定义,理论上是以年度为时间单元,所有新开工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在大部分均采用招投标模式的情况下,即工程项目招标总额。目前,以国家统计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均无权威统计数据。2.2建筑市场细分。建筑市场细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划分为多个子市场,比较常见的有产业、费用、地域、专业等。从产业结构来看,可分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其他产业投资等4大板块,以前3大板块为主,分别占比24%、25%、32%,总占比约80%(据国家统计局2008—2017年统计数据计算[3])。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水利环境、电力燃气、公共设施等。从费用组成来看,可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其他费用3部分。其中,建筑工程占比约88%,安装工程占比约8%(据国家统计局2008—2017年统计数据计算[4])。从地域来看,以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为划分单元,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北京、山东、四川、福建、河南、上海等省、市排名前10,占比约65%(据中国建筑业协会2014—2018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从专业来看,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水电工程、民航工程等30个专业市场。

3建筑市场结构

根据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规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模式[5],建筑业市场结构是影响建筑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核心问题,本文仅对建筑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市场结构是指建筑业的市场中,企业间构成的在数量、份额、规模等方面上的关系。直接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通常使用市场集中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鉴于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达8万家以上,新签合同额数据难以收集,本文使用行业集中度中的绝对集中度指标研究建筑市场的市场结构。绝对集中度指标使用CRn衡量,其计算公式为:CRn=ni=1ΣXi/Ni=1ΣXi(式中,n为统计的项目数;N为总项目数;X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3.1规模结构分析。根据数据分统及分析得出近5年建筑市场的集中度,与2008—2012年CR4、CR8均小于20%相比,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尤其是新签合同额排名前50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由2014年的38.11%增长至2018年的68.87%,表明建筑市场呈现快速集中的趋势。按照美国学者贝恩的产业垄断与竞争类型划分可定义为中(下)集中寡占型;按照日本学者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可定义为高、中寡占型。说明建筑市场已经存在一定的寡头垄断。但实际情况是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为代表的中央建筑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的市场营销行为更多处于自由竞争状态,无一致行为,所以,实际的行业集中度应该更低。以2018年为例,CR4、CR8分别为6.16%、9.84%,说明市场仍处于无集中现象的原子型或分散竞争型,这更贴近于市场现状。3.2子市场结构分析。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专注于专业市场开发,故以专业市场为子市场进一步进行市场结构分析。但由于我国国情及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除房建市场属于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其余多个市场基本都存在8大建筑央企(指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化工程)在内的部分垄断现象。

4结论和启示

第7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 建筑风格

一、建筑风格对房地产项目销售意义

(一)建筑风格的释义与体现

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在实际开发的地产项目中,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外立面、重点和细部处理、材质、色彩、空间组合、外部环境这几个方面,然而建筑的外立面又是建筑风格的最直接的体现和表现形式,目前多数项目在宣传时提出各种建筑风格,例如欧美风格、罗马风格等,主要反映在建筑的外立面上。

(二)建筑风格对项目销售的意义

建筑风格对于项目销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建筑项目本身。一座建筑,不仅仅是商品或住宅本身,更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等的综合结晶,优秀的建筑项目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区域或者一座城市的立体标志。简建筑本身的档次越高,社会和消费者对于建筑项目的认可度越高,对于市场销售也越有利。

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市场进入最为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同一地段各开发商开发的楼盘项目趋于同质,相同品质下的价格竞争成为房地产项目销售的瓶颈。此时,建筑风格的新颖独特实现了竞争差别化,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满足了人们对于房屋感观需求,开发商也跳出了比拼价格的竞争圈,创立了新的需求市场。

消费者。依据美国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划分方法,住宅消费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心里因素四大类。从文化角度来看,建筑风格属于一种流行文化因素。迎合消费者的文化潮流甚至引领消费者的文化潮流的房地产产品都会获得销售的成功。从心里因素来看,有风格的建筑能获得他们感觉上的认同,引致精神上的愉悦。特别是针对特定消费对象的房地产项目,更要在建筑风格设定上与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相符。

二、房地产项目建筑风格在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

(一)跟风抄袭现象严重,缺乏竞争优势

现时欧陆风格建筑比较泛滥,很多房地产项目的建筑风格相似,一些楼盘甚至没有学到风格的精髓,只是照搬形式而忽略了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缺乏各房地产项目自己的特色。许多媒体也曾报道过北京楼盘建筑设计侵权,成都出现高度相似楼盘等新闻。中国房地产建筑设计想象力匮乏,缺乏自己的创新。使得开发商的产品毫无特色,缺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使消费者陷入审美的疲劳。

(二)风格“噱头”化,实际项目缩水

由于国内大部分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对于风格的理解比较简单,并且开发商也经常受到成本原因的制约,所以很多项目在建筑外立面的细节、项目区域环境等方面严重缩水,很多项目在营销的过程中以“欧洲田园风情”、“英伦古典格调”等词汇作为楼盘销售的卖点,但是实际交房后的实景却与当初宣传规划相距甚远。使得购房者有被欺骗的感觉,对房地产品牌信任度大打折扣。

(三)部分地区建筑风格布局杂乱,客户缺乏价值认同感

现代建筑风格多元丰富,但是有些开发商在追求自身产品个性时并没有考虑到是否与周边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更因为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导致这些已有建筑群风格凌乱,给人一种景观混乱的视觉感受,不仅在销售过程中影响目标客户的感官体验,更影响了城市风貌形象。购房者无法在这里获得价值认同感。

三、房地产项目建筑风格在市场营销中对策

(一)建筑风格创新,增加自身竞争力

形象鲜明突出的楼盘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设计无疑是一门艺术。建筑风格的创造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灵感,更需要设计师对于生活的品读,设计住宅就是设计生活。本人认为建筑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市场,了解生活。成功的楼盘设计能让项目的目标客户从中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的建筑风格设计就是人格化的设计。

(二)着重于建筑品质

调查中发现有些项目的建筑风格仅是停留在建筑外立面色彩应用的层面上,但随着购买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的深入,建筑风格应该不止是营销噱头 更是“宜居”的回归。外部环境不能简单的绿地喷泉照搬复制,也要与建筑风格整体一致,虽然增加成本,但是提高了建筑的整体品质,也为开发商的品质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长远的营销策略,消费者会更加青睐体现品质的建筑风格,那种粗制滥造,名不符实的风格将毫无市场。

(三)加强配合城市规划

近年来,针对快速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建筑布局及风格混乱或呆板无特色等问题,很多城市都开始反思城市规划及建筑规划设计的风格定位及其相互作用。对建筑色彩、基本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使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也相辅相成。开发商积极配合政府的城市规划,不但使购房者对建筑风格感官愉悦增加归属感,更为美丽城市做出一份贡献。

(四)结合本地区域文化,提高自身价值

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应该避免盲目求成追求一时销售额,认真研究和重视每一个房地产项目和每一幢建筑,把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可以合理使用当地的文化色彩。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和释义不同。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色彩,可以让建筑风格具有更强的情感归属和识别效应。

参考文献:

[1]叶剑平,邹晓燕.房地产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余星星.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第8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目前,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产业集中度偏低,市场运行秩序化不够,行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企业竞争会导致企业年度排名变化,排在靠前者波动小,排在靠后者波动大。以江苏省为例,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排在全省第2位,2007年第5位(后退3位);而淮安市晋成建筑工程公司2006年排在全省第293位,2007年第338位(后退45位)。由此可知,在同一建筑市场里,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竞争压力和竞争结果。本文将同一市场中不同企业所承受的有差异的竞争压力称为企业竞争强度。学术界经常关注建筑市场竞争问题,但对建筑企业竞争强度却少有涉及,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排名有差异的原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企业竞争强度评价模型,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环境,相应调整竞争战略;同时帮助政府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市场运行情况,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2竞争强度理论

2.1市场竞争强度

市场竞争强度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为共同目标而展开争夺的激烈程度。它反映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决定着企业行为选择和市场运行表现。常用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Ratio)对市场竞争强度进行评价[2]。按照日本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MasuUekusa)阐述的集中度原理(见表1[1)],市场份额越集中在少数企业手里,行业分布将越不对称,市场竞争越不激烈。借助该集中度指数,杨媛、李启明发现了我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只有15.69%,远远低于制造业40%的水平[1];李小冬、关柯、李忠富指出我国筑市场基尼系数很小,企业规模区分不明显[2]。康学增、张意翔认为我国建筑市场是典型的非集中竞争型,有很多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行业整体利润率在下降[3]。市场竞争强度也可用洛伦茨曲线来表示。如果所有企业的规模都一样,或者说,每家企业都拥有相同的市场份额时,洛伦茨曲线将是一条均等分布的对角线,此时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型。反之,如果市场只有一家企业,洛伦兹曲线将是一条折线,代表着完全垄断型。实际上,市场竞争状态多数是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之中。

2.2企业竞争强度

企业竞争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和与之有利益交集的竞争对手共同争夺同一标的物(如市场、资源等)的过程。企业竞争还是一种状态,反映的是企业争夺资源或市场的结果。无论是过程还是状态,企业竞争强度均指企业在具体的竞争过程中需要承受的来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淘汰压力。因此,它与市场竞争强度的区别在于整体映像与个体反映的差异。企业实力越大,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竞争强度越小;企业实力越小,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大,企业竞争强度越大。可见,企业竞争强度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因素(资源与能力)来分析。建筑企业竞争可以认定为企业在某一个工程项目上的竞标行为[4],它具有工程项目一次性、风险性、项目与竞争差异性等特征,符合企业竞争强度的理论要求。

3模型研究

3.1总体思路

承上述,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竞争强度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这取决于企业自身因素。参照这一原理,本研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四个步骤:(1)计算市场竞争强度;(2)计算转换系数;(3)构建企业竞争强度模型;(4)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3.2市场竞争强度评价模型

市场竞争强度通常有四种评价方法,即绝对集中度(CRn)、赫芬达尔系数(HII)、熵指数(EN)和基尼系数(GINI)[5]。

3.3转换系数

选取适宜的企业参数是把企业竞争强度从市场竞争强度分离出来的关键,一般用企业规模来计算转换系数。企业规模通常有企业年产值、企业人员总数、企业总资产、企业年收入(年利润)、企业年纳税额等指标。因年产值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规模和调度社会资源的实力,且考虑到数据的可及性,本研究选用企业年产值来计算转换参数。

3.4企业竞争强度评价模型将前述四种评价模型分别乘以转换系数,即得到企业竞争强度(CIIE)。

4模型验证

4.1数据收集

本研究从《中国大型房地产与建筑业企业年鉴》收集到江苏省2002、2003、2005、2006、2007年共五年的企业年产值数据[6]。为便于年度对比分析,每年选用的企业数量统一为400家。所选企业市场份额累积超过50%,具有较好的行业代表性。4.2数值计算(1)计算市场竞争强度系数(见表2)。(2)计算转换系数和企业竞争强度(见表3)。(3)将所有企业的企业竞争强度值绘制成图(如图1)。4.3模型检验企业排名越靠后,竞争强度越大,波动越大;企业排名越靠前,竞争强度越小,波动越小。因此,本研究分别抽取了企业年产值排名在0%~5%、20%~25%、45%~50%、75%~80%、95%~100%五个区间的企业,计算他们的年度波动情况。按2002年和2003年、2005年和2006年、2006年和2007年三组数据进行统计。由于有些企业在次年就消失在400名之外,因此只计算前后两年都在400名之中的企业波动系数(用同一企业在两年排序之差的绝对值表示)。用第一年的企业竞争强度系数值与企业波动的绝对值组成两列数据,对四种方法得到的企业竞争强度系数与企业波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模型(1)、(2)和(4)计算得到的企业竞争强度和排序波动强度系数都是显著正相关,可以证明模型可靠、可信度强。模型(3)输出结果与企业竞争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该模型是基于熵原理构建的,其值为负数。数值越小,说明企业竞争5结论

5.1企业市场排序波动现象与企业竞争强度

从上述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年度排序波动与企业自身竞争强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市场竞争结果往往是客户资源(或市场份额)从一部分企业流向另一部分企业。有些企业通过竞争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而有些企业则因竞争不力而不得不退出市场。构建企业竞争强度理论对行业发展、市场调控、竞争战略意义显著。一个稳定、有效的市场结构要求企业竞争强度合理分布,才能让分工细化和资源配置高效化。只有按企业竞争强度分布特征来制定适宜的行业发展政策,才能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此外,企业竞争强度也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决策变量。在竞争强度比较小时,企业可考虑积极开拓型的竞争战略,但在竞争强度比较大时可考虑保守稳健型的竞争战略。

5.2企业竞争强度评价模型的选用

本研究构建了四种评价企业竞争强度模型,尽管这四种评价模型在江苏省建筑业里都通过了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但在具体使用上仍有细微的差别。绝对集中度法(CRn)选用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来反映市场竞争强度,对数据收集要求不高,模型计算难度不大,因而可以提供一个快速而便捷的评价方法。熵指数法(EN)、赫芬达尔系数法(HHI)和基尼系数法(GINI)需要有全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数据,对数据收集要求高,计算比较繁琐,但计算结果却能提供较为全面的行业结构信息,是市场调控和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从表3可以看出,HHI模型比EN模型和GINI模型更能反映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从这个角度上说,HHI模型更值得推荐使用。

5.3建筑业企业竞争强度分布特征

第9篇:建筑市场特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造价管理,如何保证我国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筑造价管理的含义分析

所谓建筑造价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全部投资的费用和价格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投资费用管理也属于投资管理,它是建设单位为了实现投资目标,以设计方案为参考,计算、预测并确定工程造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建筑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包含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属于价格管理,价格管理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价格管理即建筑施工方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前提下,通过确定造价、控制成本等方法,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照有关的价格规律,对价格进行调整和预测,最终调节生产活动的过程。宏观价格管理是指政府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各种手段方式,对价格进行科学的调节和管理,以此来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一系列活动。

二、我国建筑造价管理的特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加强对建筑造价的管理工作,进而降低施工成本,使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熟悉建筑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并实施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建筑施工单位才不断地加强对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当前,由于我国建筑造价管理起步较晚,多数采用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的方法,对建筑施工单位的造价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费用和预算定额的有关规定,并明确规定审批管理等工作的权限,以此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造价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施工单位造价管理工作中,对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的前期工作缺乏重视,造价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后期阶段,这就容易造成工程成本超出预算。此外,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竞争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技术性人才较少,人才的不足给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滞后。

三、我国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建筑造价管理部门而言,在建筑市场不断的发展中建筑造价管理始终具有很高的重要性,而要使建筑造价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依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根据多年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现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是阻碍了造价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采购能力亟待提高

建筑材料和设备对建筑行业影响极为重要,而对于材料的采购则与建筑造价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建筑造价管理不当就会造成企业采购能力较差,必然会引起建筑单位经营成本增大,而材料及设备如果不符合标准,则会致使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给企业的名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合同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对合同条款内涵的理解不到位,对相关合同方面的法律认识不足,对合同条款所具有的严密性未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现象将直接导致很多造价管理中法律问题的产生。

(三)建筑造价管理失真

建筑造价管理过程的控制失真,始终长时间存在于建筑项目管理中。在建筑工程期间往往会出现预算超过概算、决算超过预算、概算超过估算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大多时候都是因为建筑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失真现象而引起的。建筑工程项目与一般的项目有所不同,它是一项持续周期长,规模体量大的工程。在具体进行造价管理中通常存在主动控制力度较弱,而往往应用被动控制的造价管理形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图纸方面预算重视程度不够,单纯对建筑结算比较重视。

(四)轻视建筑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在建筑造价管理中有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忽略了对建筑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因为我国早期发展所遗留的某些问题,目前在建筑市场中,我国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竞争。一方面,在建筑有关材料质量评定中仍旧存在不依据相关标准审核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还存在仅仅依靠价格最低进行竞争的现象。目前,为了牟取高额经济收益而进行串通的恶性事件在个别地区仍旧存在。

四、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消耗费用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有的大型建筑工程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造价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科学的解决新时期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预测建筑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建立自己的造价信息网,把部分同建筑造价管理有关的政策到该网站上,也能够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各类造价管理软件,以此来达到建筑行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进而使建筑行业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建立建筑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可以为建筑单位和政府急时提供所需信息资料,可以将造价管理相关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对于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市场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建筑市场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市场行为还有待规范,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体系,建筑行业发展滞后等。所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的法律体系,并利用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建筑行业市场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以此来制止各类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好建筑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进而规范建筑市场的各项活动,确保建筑行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建筑价格将实现计划向指导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预算定额管理方式,不能仅仅以计划价格为指导性价格。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尚未成熟,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能够有效调节建筑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行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也逐步发挥作用。

(四)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中造价审核工作将逐步正规化。造价审核工作主要是以计算工程量的方式,来考察预、结算是否正确,费用是否准确。审核工作的正规化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招投标书、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正规化,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来计算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严格进行计算审核。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审核逐步正规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快造价管理改革,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同行业发展的差距,从而建立科学的造价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市场化与科学化。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我国建筑企业在改革造价管理体制中,必能立足市场,循序渐进,最终推动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艾. 浅谈建筑造价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