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

第1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技工学校 建构主义理论 任务教学法

一、引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岗位能力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属于专业英语基础课,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意专业性;力求巩固和拓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电脑、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潜力和应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的潜力。学生在参与和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学生对所给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导致任务过程出现的不可预测、不明确甚至变异现象。因此,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 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第2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我国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有着两个特点,分别是起步早、发展较快。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颁布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实践教学对于中职教育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学生要学会实际操作,学会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现今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和中职教育的规模进行协调同步的发展,这也是造成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文章从三方面来进行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思考这一课题的探究。

1对现今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都是进行对“计算机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它的职业教育特征非常明显,它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它的宗旨是培养出设计、维护、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然后给企事业单位进行熟练计算机操作和拥有较强维护以及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还有给企事业单位进行能够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人才培养。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面,其课程设置在计算机实践操作方面较为侧重,并且要求学生在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和网络工作领域或者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让这两者成为学生能够掌握的一门工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个工具实现对各行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和维护能力以及技能的提高,以及最终实现学生在各个行业环境下都能够胜任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应用,实现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发展。

2对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力中相关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具有两个特点,即复合型、应用型,这使得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较高能力。现对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力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如下:(1)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要和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特点即应用型和复合型这两个特点进行相互的结合。对于合格的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讲其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比如要有着坚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网络专业知识功底,还有要有着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及经验。现今,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因此,这些的毕业生就会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当他们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不能够深入、透彻的讲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以及传授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不能够掌握了解新计算机以及网络产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从而使得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这样能够培养出过时的毕业生,从而产生用人单位用人较少的情况。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讲,一定要将自己不断的进行知识的充实,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积极的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新动态以及新行情,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教师还要不断地加强自学能力,不断地对新课程进行钻研,这样就能够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满足现代教学需要。(2)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拥有综合素质的能力。中职的教育对“职业”教育很注重,它主要是培养“职业人”,不是“教育家”。因此,要教师不仅仅要拥有职业能力,还要有综合素质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对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定位以及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等文化素质进行教育加强。要帮助学生拥有“能力本位”的思想观念,学会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转变,将“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进行听课的时候,要以课堂知识为主要的,然后利用其余的实践通过其他的学习途径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计算机行业的工作环境。(3)中职教师要拥有职业教育的能力。现今,较多的教师他们都有着较为模糊的教育观念,这就使得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其研究途径较少,使得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旧落后。一些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采用的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和一张嘴的方式,这就使得在讲课的时候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忽略,使得不利于学会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使得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高进行相关的方法解决

通过以上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要求分析以及结合现今职业院校的情况,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高提出以下四种方法,具体如下:(1)不断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双师素质”建设。其“双师素质”具体是指首先有两年以上的在基层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帮助本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然后是指有讲师以上的教师支撑,最后是指主持过两项或者以上的项目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已经在社会的事业单位进行应用。进行“双素质”建设的加强,主要分为两方面。对于学校来将,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在计算机、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家来为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还可以通过将教师送至企业单位等(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都可以)来帮助教师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这样能够使得教师在为学生讲课的时候结合自身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教师来讲,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学习进行加强。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是如此,还要考取对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这样能够使得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强。(2)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其变革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基础以能力为主,导向以就业为主,重心是学生能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来帮助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建立,还有要积极的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实验室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实践运用于里面,帮助学生经验的积累。(3)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教师进行科研是现今区别以往教师的明显特征。教师要不断进行教育型转变,这样才能够接受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如果具有科研的能力,那么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就会找到最好的办法进行解决。还有就是教师进行科研,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的经验,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学的更好发展。(4)对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进行加强。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知识和技能,还有对学会恰当职业道德以及文化素质能力的培养。现今,企业都对就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课时注意和校外的大量案例进行结合,以此来使得学生对职业品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等进行不断地提高,这也是教师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要通晓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知识,这样才能够在讲课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第3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已经开设了很多年,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依旧不尽如人意,致使信息服务类企业出现了招人难,用人难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难题。计算机专业又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枯燥,更新变化快等特点,由此,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现状,然后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成败,关乎着企业能否顺利招到人,用好人的成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将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于就好业,用人单位难于招到人。通过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高职院系教学质量依旧不理想,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值。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依旧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1]。本文首先调研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了教学质量差的一些本质问题,然后针对教学质量差的缘由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查,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职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

1.教学热情不高,混日子现象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态度比较消极,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出现了工作疲劳。在授课课程内容上,从不关心难度与重点,仅仅按照教材和电子ppt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关心课堂纪律,对学生是否在听课毫不关心。上课时,声音低沉,课程讲解乏味,无耐心,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不断淘汰,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适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换代升级。而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慢,教学内容过时已成常态。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依旧单一,一般是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师进行电子ppt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在机房进行指导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讲解不清,实验指导缺乏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

1.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贪图享乐现象严重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时学生成绩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进校之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兴趣更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贪图享乐想象严重,具体表现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学习冷漠,对老师教育麻木,热衷于游戏等一切享乐事情。

2.依赖思想严重,被动学习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被迫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时,主观能动性差,只会被动的接收教师授予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不能自主学习,依赖思想重,被动学习想象重。通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存在问题,同样老师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急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

根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和自己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特提出以下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可以划分出多个专业子类别和专业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可以细分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子类别。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还细分专业方向,如Java方向,c#方向,c/C#嵌入式,移动互联网Android方向等。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必须精细化专业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规定了本专业的课程组成结构。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内容的大纲。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使课程理论点和实践操作涵盖企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2]。

(二)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通过各种调研,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执教环境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难度大,容易产生惰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新换代快,讲授好一门课程难度大,不仅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需要时刻关注专业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了惰性,久而久之使自己对课程讲授失去了热情。

2.欠缺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授课情况管理不严,缺乏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点检查教学计划和教案,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基本不做检查。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对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也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教学计划就看课时是否达标,教案就看字数是否达到,相反,这种检查机制还是有害的,优秀教师授课重点关注的是授课过程,授课教案的优劣怎么能用字数来衡量,反倒增加了授课老师的负担,恶化了教师执教环境,这就叫本末倒置。有些高职院校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也仅仅是采用全体学生打分的方式。很显然这种方式也是不合理的,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甚者还存在部分学生对高要求,高标准的授课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优秀教师还不如其他教师分数高,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规划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使优秀老师得到表扬,使不太优秀老师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3.优化高职教师课酬结算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酬结算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高职教师的职称进行课酬结算。在这种标准下,就会指引着高职教师去重点关注职称评定工作,而忽略授课质量。因此我们要对课酬结算标准进行多样化,应该对高难度课程提高课时报酬,应该对授课质量优的教师提高课时报酬。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4.改变和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依旧有本科院校职称评定的影子。依旧看重的是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的申报。本科院校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本科院校当然要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高职院校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不应该像本科院校借鉴,以科研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改变和优化目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将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质量,项目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这样才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职计算机教师没有过硬的知识,即便你巧舌如簧也是无法讲授好一门课程的。高职计算机教师所谓的教学能力,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要成熟老到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要想达到这两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在这里,提供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途径一,通过校企合作,派遣学院专职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企业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途径二,鼓励学院专职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任职,担任企业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途径三,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云上,搜索和购买优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进行快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课外学生管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入学时普遍分数较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他们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状况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具有文化基础差,接收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道德提升的社会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多,对课外学生进行课外管理,避免学生上网上瘾,玩游戏上瘾等等。通过在课外进行身体力行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充满信心[3]。

三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较低,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旧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整合一起,通过各种办法消除不利因素,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使毕业生学到扎实的工作技能,进而给企业提供有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连峰,王栋.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2):160-161.

[2]王茶生,刘金花.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01):99-100.

第4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三特”教学模式;建设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促使高等院校对各种科技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快,计算机专业同样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但就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计算机专业特色化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学院、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就怎样建设计算机特色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缺乏专业特色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时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否则计算机专业特色不能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每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专业的诸多问题慢慢涌现出来,会严重阻碍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步伐。因此,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2.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计算机专业目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上是满足德、智、体全面发展,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的培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熟悉数据库相关技术的使用,熟练掌握高级语言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具备通过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下,出现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过于宽泛,最后不能精通任何一个方向的情况,而市场上对于本科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在略知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精通某一个方向的能力。针对这种状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视计算机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领域做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思维再去学习计算机专业中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将降低学习的难度,更加适合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反而不适合高校学生的发展,加强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更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培养方向难以满足就业需要

很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和授课的辅助材料存在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的弊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既要兼顾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将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的课程转到技术性和应用型的方向上,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1.“三特”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院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业有特长”是“三特”教学模式的内容,教学改革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不同层面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参考性意见。学院办学有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特色专业的保障,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立也需要学院的鼎力支持,才能发挥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最大优势;教师教学有特点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有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学业有特长是特色专业的最终成果,教学改革最大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都是以学生的表现作为最终成果。

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需要。独立学院是指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院校的费用相比较公立学校而言要高出三到四倍。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公立院校不太一样,就业的人数比例更大,所以独立院校开设的专业更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满足学生走向社会就能运用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基本需求。(2)建立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社会的,独立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合作。针对这一点,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困难,但是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因材施教,实现学院现有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适合学院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3)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理论学习后的实践检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思维体系。校外企业的合作比实验室的建设更为重要,校外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加系统地整体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

3.师资力量的建设

(1)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培养对于特色专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教育局面。(2)创建教师培养机制。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很多方面:①教师可以通过再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位,为特色专业的建社做出更多的贡献。②教师培训是一个很方便快捷的途径,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把一些前沿的技术和观念带到教学。③参加学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也会开阔眼界,这些对于特色专业建设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3)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科学的绩效考评要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更具代表性,评价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全面,除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还应该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领导能力和社会服务方面有参考的依据。科学的绩效考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能够引导教师队伍向着科学教学的方向迈进。(4)完善高校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队伍建设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改变高校的科研队伍现状,同时培养科研教师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让科研工作不再如此烦琐和无趣。科研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支撑。教师在不断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了专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4.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不良的思想观念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高校首先要注意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的培养。(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和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从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急剧下滑,这是当前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学生能力提高和教学模式改变的主要障碍。在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一难题,才能使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顺利推进。

三、总结

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必然的发展历程。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的优势。同时考虑到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积极改进的基础之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使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三类人才(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然后回馈到教育教学中,为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瑞.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0,(11):154-157.

第5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09-02

由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这些先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语国家,使得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受到严重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是从事IT业,其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成为我国计算机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软肋[1]。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与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同,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要使用开放环境,也要查阅各种计算机相关的英文资料。所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是计算机专业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从单纯的英语学习向计算机专业领域知识学习的转变过程。因此,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教材选用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目前独立学院所使用的教材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等英文相关知识[2]。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普遍过时、过深、没有针对性,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教材的内容往往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许多学生无法将英语和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现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其母体学校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课时安排和教学要求上也不相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几乎使用的为一本、二本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在设计和编排方面,都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并且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然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限,他们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带有畏难情绪,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懈怠、不愿意听讲、失去信心。因此,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选用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很少,一般为32学时左右。在这样极短的时间内,要使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显著提升,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翻译课文”进行填鸭式教学方法,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也得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3]。另外,专业英语的教师大多不是英语专业出身,其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发音不标准,有可能会误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使得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流于形式[1]。

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 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普遍较差,偏科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并且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和毅力不够,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复习。更有一部分学生有不良的爱好,如迷恋上网、游戏等。另外,在教学计划中,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被设置为选修课或考查课,学生就会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不是专业的核心课程,甚至认为该课程不重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教学内容大多来自于教材,教材的选用至关重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内容是否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或前沿紧密相连,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知识结构中应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环节和内容具有逻辑连贯性。选择好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教材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的基本体系以及常用操作,同时也要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紧密相关,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内容既要包括已掌握的专业内容,又要包括未学过的专业知识;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另外,教师必须处理好教材和参考资料、英语讲授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选择一本优秀的教材虽然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但这并不是学习全部。要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能够讲好这门课的关键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材为主,以参考资料为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要求授课的教师既要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那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所学的专业知识,适应当前大学生学习的需要。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教学课程,所以授课教师要向英语专业的教师或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辅助教学软件的学习,制作质量高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参加学习,也要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研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地探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教学技能。

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刻苦钻研,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与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将新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教材,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现在,大多数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仍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听。这种授课形式使学生很快就对上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配合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钻研和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4]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及最新的相关信息量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在授课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内容,然后通过提问或概括大意等教学方法来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来讲解重点与难点。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出一些讨论的题目,如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时,可以选取两到三组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述。但教师必须把握好时间和进度,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和讲评。

采用辩论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辩论赛的题目,也可让学生自己选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分组辩论,如计算机网络对学生的利弊、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利弊等。

让学生进行表演的方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表演计算机相关的一些小品、相声、话剧、笑话等。这样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准备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进行参与。如写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英语单词玩“你比我猜”的游戏。

通过以上几种互动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参考文献

[1]孙自广,刘浩,朱亚超.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M]//广西计算机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

[2]叶杨,许川.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教学实践分析[J].文学教育,2013(1):82.

第6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步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社会与市场更加迫切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种迫切的需求促使中职学校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效果,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实践,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

1) 学生的兴趣不够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并不浓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效力。大部分学生从主观上认为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就是会运用熟练的打字,会使用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主观意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的真正效力,还有了解计算机基础所包含的内容。

与此同时,众多中职学校也没有真正重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课时少,没有统一的考试评价系统,通常都是任课教师随堂考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考试题目,而且通常只考操作,不考理论,题目也是平时做过的。

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通常认为自己平时的计算机操作已经能够应付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加上没有严格考核制度的支撑,学生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落后

此外,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尤其针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发展程度稍弱的院校。

首先,学校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导致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倾斜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就导致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差距过大,不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发挥。

其次,部分教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也并不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不重视。其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热情不高。在多数时候,教师的教学计划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进而降低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兴趣。基于此,计算机教师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因此只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

3) 实践操作不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计算机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与提高。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感受到计算机能力的实用性。

由于开设课程的课时少,通常每周2课时,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讲授教学,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练习。但是,据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步失去奋斗的动力和意志,旷课、早退等现象屡禁不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不愿意花费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练习,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中,课余时间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游戏上。

基于此,学生缺乏实践练习的机会,也无法在实践中感受计算机的真实能力,无法将计算机能力运用于自身的专业中,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

2 如何推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1)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本质上说,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发展,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让学生真正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动力?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专业入手。虽然部分学生对非专业课程漠不关心,但其对于专业课程是相对重视的。教师要将计算机基础与学生的专业相互融入,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计算机基础对于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旅游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视频,开展更加生动的讲解练习,让学生产生学好计算机基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动力。

其次,从课程发展与建设的角度而言,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制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成绩以教师随堂考试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需要复习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这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并没有巨大的助益。因此,学校需要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需要从理论上升为实践,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能力进行考核。基于此,学生才能真正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努力,并且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后,教师可以在基本的教学讲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的习题进行实践练习,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处于PPT软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PPT软件来介绍自己或者自己的爱好以及梦想。在课堂中,教师抽选学生来到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进行简单的讲解。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获得的认知通过实践操作表现出来。同时,学生为了赢得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尊重也会更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又如,在研究Excel表格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Excel软件将班级学生的期末各科成绩进行录入、分类和筛选,不但要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列,还需要筛选出90分以上以及70分以下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个人的观点,并针对其他同学的提问进行思考和解答。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摆脱了大量的赘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与探究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让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 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虽然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学校已经逐步改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开始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授课。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对不足。

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进行合理调节,要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的基础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改革作业的设计,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库也要更新,与时俱进,然而,学校提供的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多数是依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去教授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导致了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也导致教师的意识和观念不到位。这就需要学校从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学校要组织非专业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更有质量的课堂教学。此外,学校需要对教师的意识和理念进行培养,必须要树立教师的师风和师德,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重视这项工作,并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有效性。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推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并通过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逐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改香.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探索[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4).

第7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校 计算机专业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规模日益骤增。在此情况下,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规格要求与学生原有学习能力较差形成了难以逾越的矛盾。随着中等职教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学制从原有四年改为三年,同时要保证学生第三年去企业(行业)顶岗实习,如何使学生在校两年内实施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可谓难上加难。因此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低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多、技能操作要求高等状况,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系统、提升教学效能。

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在实施过程中聚合了一些想法供同行商榷。

二、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尽管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教学内容上呈现陈旧与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出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是八十年代的模样,虽然也经过多次修改,但基本上都是小修小改,基本内容没有什么变化。教材过分地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知识,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讨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2、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仍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上沿袭过去传统的教学,如在讲授程序设计C语言时教师依旧在黑板上耕耘,播撒知识的种子。虽然有一部分职业学校已经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工作,然而在我国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室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限,学校仅有的几个多媒体教室也仅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使用,即使学校有机房也难以安排给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3、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目前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比较紧缺,因为从工作量上看,一是学校所有专业都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是计算机专业有许多专业课,三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还承担学校其它一些工作量。从计算机教师结构看,有一部分专业教师是通过自学或函授方式转入的,知识和技能存在着缺陷;而相当一部分的青年教师尽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但工作责任心方面都不如老教师,在教学上的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以及在学生管理方面都和老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教师工作量过多的问题,每学期工作量要达到300多个学时。这样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认真备课、阅读相关的资料,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途径

1、加强基础课程改革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较广。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三类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原理,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校所有专业均需开设,是作为文化基础课。

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汉字输入法、操作系统、常用应用软件等基础知识。高楼大厦重在基石,这部分内容是职业学校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其次是一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VFP、ACCESS等。这部分应该安排上机课时,通过基础知识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授课中更强调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开设一门实用软件使用选修课,将计算机原理这门基础课内容进行删减、或这门基础课程可以不要开设,从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利用业余时间还可设置一些讲座,介绍最新的计算机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材改革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教材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对较难理解的计算机术语定义,用通俗的、学生易懂的描述性语言表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而且也能加强学生的记忆,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应当重视习题和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许多基础课程教材在每章节后只有几道问答题,实验指导类内容在教材中更是少见,学生课后无练习可做,不能及时巩固。因此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提高应用能力,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必须有与教材配套、内容详实的实验指导书。

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是搞好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在实验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管理,将实验教学提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程度。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实验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要依据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和更新实验设备及软件,加强网络机房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解决教师缺编、队伍更新等问题,真正发挥实验教师的指导作用。

4、加强教学环境投入

在进行机房、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投入的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联机大屏幕投影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等,这些具有教学内容形象化、信息量大且准确性高等优点。尤其是教学内容中那些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等教学难点,更能显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例如,在讲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时,在无法进行实物演示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课件后,利用真实的图片和动画效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组成微机的各个部分,并且对各个部分的概念和作用便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授课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其他课程顺利进行教学改革的保障。首先,学校应提供必要条件,搭建专业教师业务提升的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机制。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应以在岗提高为主,提出硬性工作目标,督促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岗位体验和锻炼,对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教学岗位轮换,以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培养,补充力量。对新教师要严格要求、统筹安排、加强培养,第一年必须进实验室工作,以熟悉硬件教学环境。另外学校应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撰写教研、科研论文,参加教材建设,自编、参编教材。总之,学校应通过各项措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使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适应课程改革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按照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规律,旨在学习方法及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走向工作岗位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克慧 李文英 袁胜昔 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J].计算机教育,2004,(11)。

第8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定位;教学定位

首先我们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有个正确的认识,中职不同于高职和本科,中职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一批能够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或本科类的计算机专业会更偏重于理论教学,而中职计算机更应该注重的是要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也就是操作和实践能力才是重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目标明确,就是以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并且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独特性质决定了中职计算机在教学等方面必须要不同于其他层次的计算机教育。中职计算机教育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教学模式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的模式要以服务和就业为导向,并吸取其他层次的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有利经验,在自身的特色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为社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下面我将谈谈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准确定位的一些理论和具体做法。

一、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当中。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培养的是具有动手和操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教学中更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学”和“做”,并且在“做”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这方面不够重视的话,即使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很好,各种知识掌握也不差,却不代表学生有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之后服务于社会时,遇到问题还是不能很好地去分析和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情况。教师要勇于放手让学生们去实践和探索,否则在教师的“庇护”下,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做好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的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由主动变得更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师队伍要专业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有些教师只会照着教材讲,不但实践能力不够,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学也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样最多也只能教授学生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教师没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话,在学生实践的时候也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这样的教师是负担不起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实行对教师的水平考核制度,利用一些合理的奖惩制度来督促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还要强调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的系统和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素质。只有专业知识过硬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负担得起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重任。这也是由这个专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对这个专业有着深刻和清楚的认识,才能在师资上面找准定位,找到合适的能教这个专业的老师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课程设置要合理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要以实用为标准,课程的设置不但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来说,中职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弱,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不要选太难的,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们学习,还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就业方面,更加要考虑到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出更利于就业的课程。在设置课程中要理论和实践类课程相结合,既不能太偏重理论,也不能太过于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实践打下基础,实践又可以加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稍微偏重实践操作,重点方向要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岗位中,主要的应用就是实践操作。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应该和就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找准专业的定位,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型技术人才。

四、教学系统要完善

教学系统关系到教学的整个组成部分,它包括一些硬件方面的设备。中职计算机专业要注重实践,就必须要配备有足够的设备,如果学校的机房不够,就很难保证学生们能有足够的机会去上机实践,即使机房够的话,软硬件也要能够及时更新,因为计算机这个专业更新换代快,不及时更新的话很快就会不适用了。还有,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辅工具也要配备齐全且能够不断更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视频室,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集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于一体的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总的来说,中职计算机这个专业的要求决定了教学设备等软硬件必须要保质保量。

五、总结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职计算机这个专业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根据它的特殊性来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定位,这样才能收取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易于就业的人才,使他们能够获得最好的个人发展,让他们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11.3

[2]钱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四个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第9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专业;素质

1 计算机专业在职业化教育道路中的发展历程

1.1计算机专业的起步教育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随着个人计算机在我国的传入、普及,计算机专业在高校中也掀起了一阵阵热潮。但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并没有特色,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教育,使得应用操作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高校由于定位不准确,造成了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较少的高校能够进行应用操作的着重培养,从而成就了当时的银行、证券等金融系统的操作人员。所以在专业技能的素质教育培养基本上是空白的,处于起步阶段。

1.2计算机专业的提高阶段

在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联网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而社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迅速增长,这使得众多的高校以此为契机,紧抓机遇,发展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并且这一阶段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具有基本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定位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为了培养更优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也不再进行扩招。在这一阶段,社会对计算机毕业的学生也更为注重专业素质,对计算机在范畴内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也是考察的一个方面。在提高阶段对专业素质教育的培养,是进行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如计算机维护、网络交换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安全与维护、数据管理与恢复等。如表1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所对应的能力培养。

1.3特色的持续发展阶段

在06年之后,我国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化的开展,并将地方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来让高校的各个专业依托行业进行发展。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其会更多的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社会实践操作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 计算机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2.1培养学生在专业的课本中挖掘素质教育精神

由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计算机的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也都蕴含在课本中,在教学内容中,对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地深化着学生的内心。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通过引导来让学生自己体会所内涵的专业素养。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专业课学习中,要将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理论中的探索及精神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专业素质的认知和学习。

2.2让学生拥有计算机专业辨证与全面的思维方式

对理科男来说,在思维方式上总是存在片面性,过于强调事物的对错,而无法用辨证、全面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专业问题。由于学生的设计想法不同,就会使得学生的方案在分析和设计上都有所不同,这便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这样可以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2.3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没有经历过一些影响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心理素质较差,而在计算机的实验课中,往往学生要不断地反复调试每一个实验,这个过程也是在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毅力,如果坚持和认真下去,自然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对程序设计类实验的上机操作中,学生可能花了很久的时间来编写程序,却在运行中出现了各种错误提示及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为此实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有耐性的对待问题,并要锻炼学生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顽强的毅力。学校要建立结构层次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基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职能培养、创新课程教学与项目驱动实践作为三维,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2.4在课程设计等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

学生在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不只是具有较高的个体素质就可以攻破难题。还需要有将强的合作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不仅个体能力得到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利用不同的单位、学科甚至是行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来完成科技活动。

2.5专业教师也要加强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教师其专业知识水平及人文素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并增强教师在教学技能与经验上的积累,从而教师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利用各种形式来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在拓展教师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并将这种素养渗透人教学中,来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素质培养。

3 总结

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发展中,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及学校特色化的教育,使学生在专业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黄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1)

[2]赵雪.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6)

[3]殷秀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探讨[J].商.2012(15)

[4]王巧玲,沈慧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5]杨子瑕.浅谈高职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J]. 网友世界.2014(05)

[6]王东晓,秦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 信息通信.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