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训练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考生;考前训练;最佳状态
体育专业考试前4-6周的训练为考前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对体育考生尤为重要,这期间既是查漏补缺,又是恢复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把握好能把身体及训练调整到最佳状态,就能有效提高运动成绩。而把握不好则容易出现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即考前“无状态”,或“状态”来得过早而到考试时却兴奋不起来,导致考试失败。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考前训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运动技术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训练
考生的考前训练目的是调动体力储备,提高运动能力,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考出最好的运动成绩,因此运动技术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 突出完整技术的训练,各项运动技术都应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
如原地推铅球应安排在正规的铅球投掷圈内并安装好抵趾板。每人安排连续投三次,丈量成绩,同时安排上、下午训练。特别是到后二周应有计划安排模拟考试,算出总分,得出反馈信息,及时找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尽快在有限时间内加以改进、提高。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在临近考试时,各项训练的量应逐渐下降,而运动强度和动作质量应得到提高。如100米跑的训练,不应以跑多少个量为主,而应侧重跑的质量,即跑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在整体的训练负荷量中也应以各项目技术完成的效果为主。只求在一个单元训练的时间内考生完成任务质量高,不必追求训练时间长短,及完成数量多少。
3.调节好每周的训练节奏
每周的前半周体力较好,周一、二应以速度为主,附带跳跃练习;周三可做小调整,以综合素质练习为主;周四以速度耐力练习为主;周五以力量为主;周六以一般速度耐力为主,跑的距离稍长、强度中等;周日休息。这样有节奏地安排训练量使机体通过大负荷刺激后充分调整,得到恢复,便于投入下周期的训练。
4.科学组织训练内容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注意训练内容手段的组合与搭配,应注意各身体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和促进。才能有效得到发展,如发展速度的练习可以同跳跃相结合,在速度练习前可做一些短跳或30米单足跳计时等,速度练习还可以同爆发力动作协调性练习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促进身体素质的相互促进转移,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专项能力的迁移。
二、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素质训练
学生的思想情况千万不能忽视,随着高考体育考试的逐渐临近,在学生中就会产生许多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复杂而古怪。这些思想问题的存在就是不稳定因素的存在,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整个队伍或个人备考,解决好了就能把备考状态提高一个层次,培养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具备必胜的信心。因此,考前训练思想工作抓的好,对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1.学生在考前易出现的两种思想状况
盲目乐观型:有些考生在最后考前训练的训练中不是很认真了,早就觉得自己已经有好成绩,觉得很不错了,无需再练了,何必再去浪费时间进行训练,不如多化点时间休息等待考试来临。另外一些学生就觉得我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地模拟考试,已经能测出一个能够令人满意的成绩,他们就觉得对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了,产生乐观的情绪,作起大学的美梦,得意忘形。
盲目忧虑型:考试就要到来部分学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上,而去东想西想。想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很好了还加油训练,万一在训练中受伤了怎么办;目前我的测试成绩已很好了,考试中出现失误怎么看办;我已具备考重本的实力,万一没考上怎么办等等。
解决问题。我认为,首先进行考前训练时就要在学生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把在本阶段训练的重要性、主要的训练内容、重点难点在那里等等都要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在训练中有方向性、有目标不是盲目在训练。其次是,要多跟学生聊天谈心,更要把握好聊天谈心的场合的气氛,让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很随和、很亲切,你是他们能够胜任的朋友,那样他们就跟你无话不谈。你就能从谈话中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好的思想加以鼓励,不好的要正确引导。
2.抓心理素质训练
体育考生考试心理素质地好与坏,主要是体现在考生在考场中能否正常地或者超常地考出自己在平时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佳成绩,在考前训练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临考心理素质地培养。学生存在以下心理不稳定的现象。一是临场心理紧张。二是自信不够。
针对学生这些不稳定的心理素质,在考前训练无论是在考前还是在考中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这样心情自然稳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都会出现焦虑现象(紧张、不安、着急),这对没一位考试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但要积极地面对这些焦虑,要把它们作为一种动力来促进考生去发挥自己的潜力。鼓励考生要有上进心,提高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情绪,激起斗志。
三、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
1.要保证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队员决不能受伤.队员一但受伤少则要休息一个星期以上,影响训练计划的正常完成,如果受伤严重,可能连考试都不能参加。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在保证训练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训练过程中队员的安全性,我建议一定要抓好准备活动。
2.合理安排有效营养
考前阶段,体育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程,每天还要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项目,耗费非常大的体力和脑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和饮食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师不仅要当好教练员,合理地安排体育训练,更要当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员,及时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家庭情况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训练建议等。教师也要及时地把学生的训练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态,家长和教师共同指导、帮助学生,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3.把握好女生月经周期的变化,合理安排考前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应建立女生的月经周期登记卡,考前训练时应把握好女生月经周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调整好月经周期,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医务监督把女生的月经周期同考试时间错开,让女同学有个好心情、好状态去参加考试。
总之,训练和组织考生参加体育专业考试是一项特殊而繁杂的工作,考前合理、有效、科学的训练加上合理心理指导,才能使考生带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专业考试,为考生在应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王永盛.现代运动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摘 要 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推动了专业改革,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成立运动系以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发展。本次改革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成效体现在专业人数成倍增长、运动成绩硕果累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但在与专业队结合方面须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环境变化的驱动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办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共有一套师资,其生源主要以运动员为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羽毛球、武术等各个中心,而每年专业人数极不稳定,一般维持一个行政建制班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分度不大。
面对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结合专业队教练员、队员学生、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于2015年成立运动系,将原属于体育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归属运动系,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与探索。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为运动训练领域培训运用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开设了篮球、足球与网球三个项目。从调整的实效看,按篮球、足球、网球三个项目,开设了4个行政班级,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课程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多个运动项目学生混班上课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与训练、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分方向核心课程分别有技能课程、裁判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三)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总学时2992,其中实践教学66.92%,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外,包括教练员岗位能力、模拟教学指导、比赛指导、见习、仿真实习、赛事组织与策划、毕业技能指导、运动防护、临场裁判、临场裁判实习等实训环节。此外,还开设了第二、第三课程,主要包括各种讲座,篮球社团活动、学生早训,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教练员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定位清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清晰,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的40余人,增长为130余人,并且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课程统一,有利于专业方向调整。
(二)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专业采用“学、产、研、训、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以使得其对专业产生持续的兴趣爱好。招生优选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内外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生在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2016年湖南省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其它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第一是就业率高,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学生就业待遇好,其就业单位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部分优秀学生被电信、移动等单位聘用,大部分毕业生月薪超过3500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聘用。
四、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队结合,强化学生技能。
专业队顶级的教练员团队,为专业办学提供“德技双馨”的师资,湖南省网球队与女子足球队等位于院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教练员队伍,具有卓越的实训条件,湖南省羽毛球中心与网球中心等场地硬件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得到锤炼,裁判与执教水平可以直观感受与体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二)专业运动员学生与其它渠道生源培养手段的选择
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进入该专业,具有多年的运动训练经历,运动技能特别突出,应强化理论学习与执教、裁判等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与课时可缩减;其它渠道生源运动技能不是特别突出,文化基础较好,加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执教与裁判水平。因此,对两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细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3);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分别选取滨州学院、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四所高校共160名篮球专项学生(每学校男生30人,女生10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篮球教师对身体素质训练的影响
篮球教师在篮球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篮球专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师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因此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以及训练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直接影响对学生的训练效果。因此,在篮球专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中篮球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篮球教师年龄结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的四所高校篮球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篮球教师有5人,占35.7%,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篮球教师体力充足,精力充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容易接受新的篮球知识,篮球理念。年龄在36-45岁之间的篮球教师有7人,占50%。年龄在46-55岁之间的篮球教师有2人,占14.3%。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篮球教师在篮球教学、训练以及比赛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年轻教师成长道路上的指向标,能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由此可见,四所高校篮球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基本合理。
3.篮球教师执教年限分析
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篮球执教经验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教师所不可或缺的两部分。而丰富的执教经验必然与执教时间密切相关。据调查,执教年限在2年以下的篮球教师有2人,占整体14.3%;执教年限是2-5年的有3人,占整体21.4%;执教年限是5-8年以及以上的有9人,占整体64.3%,四所高校篮球教师执教时间5年以上的占64.3%,执教经验丰富。
4.四所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状况分析
(1)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的制定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四所高校篮球教师中有11人,占78.6%的篮球教师制定了身体素质训练计划,为以后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有3人,占21.4%的篮球教师没有制定训练计划,这样使训练工作的展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
(2)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的针对性
在篮球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中,篮球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不同方法,不同负荷的训练。身体形态的差异以及场上位置分工的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相同。调查得出,四所高校篮球教师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有8人,占72.7%的教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有3人,占27.3%的教师制定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没有针对性,这样是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的。
(3)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的详细程度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都已经表明,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成功塑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篮球教师应该根据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详细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调查四个学校数据分析可得,有8人,占72.7%的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有2人,占18.2%的教师制定的训练计划详细程度是一般,制定的训练计划不详细的教师有1人,占整体9.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90.9%的教师制定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是详细的,具体的。
(4)四所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分析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运动素质是衡量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得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是篮球教师认为对篮球转向学生最重要的四种运动素质,相比之下,柔韧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对于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 论
1.通过对四所高校的研究可看出,高校篮球教师年龄结构适中,学历水平都较高,对身体素质训练的了解情况全面具体,对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有非常大的帮助。
2.高校篮球教师为专项学生制定针对性强、详细程度高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并严格的执行,为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3.高校篮球教师在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手段:
速度素质训练中,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篮球专项学生在速度素质训练时经常使用的三种训练方法。而运球急停急起是教师对学生速度训练时使用最多的手段;柔韧素质训练时,重复训练法是教师选择最多的一种训练方法,大部分教师都采用。柔韧素质的训练手段主要采用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灵敏训练中,教师在对学生灵敏训练时大部分采用变换训练法,以游戏为主,不断变换训练内容,对学生的灵敏素质进行训练。
4.在对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调研中,有63.0%的学生认为身体素质训练对提高篮球技战术的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技术是基础,战术是手段,身体是保证。篮球专项学生对身体素质训练有明确的认识,对篮球技战术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鹗,李峨恒.现代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专业训练 训练策略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了高考保驾护航,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体育高考成绩,更要注重高效全面的训练。笔者在近年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训练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有效的训练策略。
一、树立良好队风,创建和谐的训练环境。
学生易受环境影响,学生运动队是他们最明确关注的环境。树立良好队风,优化学生运动队环境,是运动队成立后的第一要务。纪律是学生运动队建设的第一个凝聚点,明确纪律,上好第一节训练课。经过严格的限制、严密的监督,让学生自觉地把纪律铭刻在心中,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动队队长是学生运动队建设的第二个凝聚点,怎样选拔、培养、使用运动队队长,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选拔队长,是体育教师直接选拔还是学生民主选举,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即使是学生的民主选举也要体育老师的适当引导,争取让责任心强的学生做队干部。目标是学生运动队建设的第三个凝聚点,给每一次闪光以肯定,给每一名同学以激励。体育老师应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学习目标、人生目标。
二、合理运用奖惩,激发专业生的训练激情。
对于违反纪律的队员,必须严厉地批评,进行相应的惩罚,批评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是为了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形成健全的人格。惩罚是让他们多在队里把日常值日的劳动进行包干,通过值日劳动,或者为大家服务作为惩戒的手段。当然,对于批评,学生需要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行动上可以令行禁止,思想上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对批评也要进行及时反馈。教师在平常的训练和交流中应该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做到: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不用小指。
要选择好批评的时机与场合,注重在不同的场合下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一个富有智慧的体育老师要能够耐心地等待时机,主动地寻找时机,恰当地把握时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你就会把所有的问题当成钉子。教师不能只有一把锤子,把所有的问题都看做钉子,每天都在砸钉子、拔钉子,而要做到锛凿斧锯样样俱全,做到长了可锯,短了能接,因人而异,朽木雕新。
三、体现教师的责任感,优化专业训练。
高三训练队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生性好动,不太喜欢被老师管死,再加上他们既要忙着训练又要学习文化知识,身上背负的压力是很大的,老师应该理解、鼓励他们。一名优秀体育指导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①业务精――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任课教师,信其道更尊其师;②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③肯吃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④讲师德――讲师德既是为学生,更是为自己;⑤善思考――三思后行,思行结合,思考能够少走弯路,接近成功。同时体育老师应该注意几个“第一次”,如第一次走进教室上理论课,第一次点名,第一次上室外课,第一次对待违纪的学生,等等,这些都对体育老师以后的工作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学生运动队来说,严格的纪律、具体的要求、及时的检查、恰当的评价、严明的奖罚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学生运动队管理就上了轨道,这就是科学管理,依法治队。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认真分析学生的意志特点:1.有的勇敢、急躁,需着重培养自制力;2.有的冷静有余、果断不足,需着重培养果断性;3.有的听话、服从,但独立性差,需着重培养独立性;4.有的依赖性强、自卑心重,需培养独立性与自信心;5.有的胆小、怯懦、腼腆,畏首畏尾,需培养大胆、勇敢、果断精神。
如此优点与缺点,有针对性地、比较机智地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锻炼措施进行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学习、训练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学习、训练的有力保障,是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支持工作开展的前提。
四、注重训练内容的多样性,更好地提高专业生素质。
从力量训练内容安排上来看,基本上都是刺激大肌肉群,而那些小肌肉群没受到刺激或者受刺激很少,这样就限制了力量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变换训练内容,进行全面而又专项的力量训练。如:100米和立定跳远项目主要是下肢和髋部的快速力量,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发展下肢和髋部练习的内容,比如:直膝跳、换腿跳、宽深蹲、宽半蹲、蹲跳、负重弓箭步走、负重交换腿跳、负重交换腿上下台阶跳、身后拉蹲、单腿提踵等;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主要是上肢和躯干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多增加一些发展上肢和躯干练习的内容,比如快速挺举、拉举、颈后推拉、体前屈拉铃、屈肘拉铃、悬垂举腿、俯卧撑、抓举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能力 训练
口令的运用、哨子的使用、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广播体操的教学,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体系中的基础能力,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对这四项基本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为后续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1]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承担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训练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体育教学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整个训练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关键能力训练阶段,全面能力训练阶段,和熟练与提高阶段。第一阶段,基础能力训练阶段所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口令、哨子、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相对比较基础和简单,易于掌握,但同时,又集中体现了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能力训练的初期,首先训练这四大基本功,既是科学教学的必须,同时,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学生的较快提高,激发其学习训练的积极性。[2]
一、口令运用能力的训练
体育教学,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活动。准确的口令,就是这种专业性的集中体现。口令,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从最简单的集合整队,到组织学生学、练时多样的队伍调动,都需要口令的指挥。[3]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口令运用的好坏,体现着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运用好口令,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的组织起课堂教学活动,运用不好,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且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口令运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口令运用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发口令时语气语调是否能够抑扬顿挫,这个方面主要涉及预令和动令的节奏问题。
在进行训练之前,学生口令往往比较随意,比较口语化。为了提高学生口令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将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口令的准确用语整理成材料,提供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中,严格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使用最准确的用语,出现错误,小组成员要帮助其第一时间进行改正。经过练习,学生口令的准确度一般都会有比较显著的提高。[4]
对于语气语调的问题,较之准确度而言,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语气语调的问题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学生在上学期间,主要角色是学习者,运用口令的情况较少,因此在训练初期,不太习惯体育教师的角色语言,把握不住发口令时的规律和技巧。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一般通过示范,要求学生模仿,并反复练习,习惯之后就能较好的掌握口令的抑扬顿挫感。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少部分学生发口令的语气语调与其性格和说话习惯有关。比如慢性子的人往往动令不够短促有力,而是容易拖音。这种情况首先督促学生练好动令,要求动令顿挫有力,在练好动令基础上,再进行“预令+动令”的练习。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口令的运用会有明显的进步。
二、哨子使用能力的训练
哨子是体育教师的第二语言。在体育课堂上,哨子主要起着引起注意和代替口令的作用。合理的使用哨子,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树立教师的威信。哨子在课堂上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好度,不然就不利于教学,甚至是噪声污染。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练习行进间代替口令“一二一”的哨声,即“嘟!嘟……嘟!”。这个练习是哨子使用的基础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吹哨过程中,如何通过舌头对哨嘴儿的控制,从而产生不同的哨声。[5]
在学生具备控制哨声的能力之后,教师抓紧时机,教学生吹奏几个体育课堂上特定时机常用的节奏型,例如集合,一般可以用“嘟!嘟……”的节奏;立即集合马上返回,则可以用几个短促有力的“嘟!嘟!嘟!嘟!”;结束,可以用一个长的哨声“嘟……”,等等。这些常用的节奏型,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但却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掌握了这些常用节奏型,就基本掌握了哨子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节奏型,只要符合课堂教学环境,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节奏型。
三、队列队形组织与调动能力的训练
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组织和调动队伍,来满足教学和练习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队列队形的组织和调动,可以有力的促进教学和练习,而不当甚至错误的组织和调动,则会严重的影响教学和练习,甚至造成教学的失败。
队列队形的教学,首先要向学生讲解关于队列队形的基本术语:列、路、翼、正面、后面、间隔、距离、纵队、横队、基准学生、排头、排尾等。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些基本术语是队列队形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在明确了队列队形术语的基础上,先安排进行原地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的练习。原地队列队形的组织和调动,其学练的难度并不大,但却是队列队形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集合整队、原地转法,以及一列(路)变二列(路),二列(路)变一列(路)等。[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队列队形组织与调动的练习,和口令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口令的重要性,并借助队列队形的练习,对口令的运用进行巩固和提高,强调口令的准确和规范,用规范有力的口令,促进队列队形的练习。
在学生牢固掌握了原地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进间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的练习。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行进间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的具体实施方法,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口令的运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行进间队列队形的教学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四、广播体操能力的训练
广播体操是中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中学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集中体现。广播体操的教学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广播体操的教学能力集中反映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7]
严格的说,在教好广播体操之前,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能够做好广播体操。因此,在训练学生对广播体操的教学能力之前,要通过教师辅导和学生自学,督促学生高质量的掌握广播体操,为后续教学能力的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8]
广播体操的教学,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对动作的讲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最影响学生广播体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就是讲解。相当多的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反反复复,用了很多语言,也讲不清楚,听课的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能够在开始就对动作进行良好讲解的学生极少。通过观察总结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讲解思路混乱,逻辑顺序不合理,甚至是没有逻辑顺序,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第二、抓动作关键点的能力欠缺,讲了半天,也没有把动作最关键的点讲出来;第三、动作细节往往顾及不到。[9]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互动的办法,力求深度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能力的迅速提高。首先,在教学初期,把广播体操教学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特别是,强调动作讲解要注意逻辑顺序、抓关键点、完善细节。并选择几组动作,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分组,进行教学训练。训练过程,采用“实践、讨论、再实践、再讨论”的模式,要求各组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对动作的讲解进行小组讨论,理清动作的讲解顺序、关键点和细节,并反复实践,反复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的参与解决各小组的一些疑难问题,并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供给全体学生进行参考,从而保障训练过程的顺利推进。经过这样一个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有效而显著的提高。[10]
在有效解决讲解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影响广播体操教学的一些其他问题,例如示范的问题,练习的组织问题等。全面的培养学生广播体操的教学能力。
口令的运用、哨子的使用、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广播体操的教学,是体育教师的四项基本功,指导学生全面训练并深入掌握这四项基本功,是全面培养和训练其体育教学能力的基础,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挖掘各种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玉林, 高力翔.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二)――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准备能力指标分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01, 15(6): 33-34
[2]刘君义, 方健. 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构建浅析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36): 39-41
[3]王颖. 21世纪初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 [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15(57): 121-124
[4]吴晓红.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13, 27(5): 16-20
[5]于素梅, 石雷.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3(5): 9-12
[6]刘根发.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8, 34(5): 92-94
[7]周卫, 黄美琼, 兰润生.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探索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 2003, 17(1): 54-56
[8]孙志刚. 新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探析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23(4): 145-147
[9]吴建平.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 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分析 [J]. 安徽体育科技 , 2011, 32(2): 91-94
[10]杨瑞鹏. 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J]. 学校体育学 , 2011, 1(1): 28-29
关键词: 体育专业学生 跆拳道 速度训练方法
跆拳道,一种源于朝鲜半岛的武术,以技击格斗为核心,以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炼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将人类生存意识通过躯体表现出来,并将人的精神需求具体化的一项集传统与现代的体育运动。
跆拳道与武术散打、拳击、柔道等运动项目一样都是两个人相互对抗的技击运动,而每项运动都与速度密不可分,速度是每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它的表现为动作的持续性、频率、节奏等全部时间特征的总和。速度素质在跆拳道运动员身体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运动员重要的运动素质之一。随着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的观赏价值不断提高,对抗愈加激烈,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速度素质,否则将会贻误战机,影响技术的发挥,因此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跆拳道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速度素质直接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我在教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跆拳道学生进行了阶段教学经验的总结。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击打的动作速度和步法的位移速度三种,这里我们逐一介绍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以求为我国跆拳道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一、反应速度
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被称作为反应速度。跆拳道运动的反应速度是指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运动员通过对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快速应变的能力。
1.移动目标训练:培养运动员在视野中预先观察到运动的客体及观察移动方向,通过专项的训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如:一定距离的模拟实战,刺激主要来自对手的进攻动作。
2.摸肩训练:运动员与陪练配合,陪练用手触摸对方的肩部,运动员迅速进行防守或反击。
3.任意靶训练:教练手持脚靶,不断变换靶的方位或高度,突然喂靶,练习者根据靶的方位或高度,用最快的速度击打。
4.防守反击训练:陪练用腿法主动进攻,练习者采用相应的方法防守,同时采用适当的动作反击,如陪练用抡踢进攻,练习者用后踢或反击双飞进行反击。
5.号令训练:由陪练或同伴发出信号或声音信号,让练习者进行快速反应,如运动员背对陪练,听到发出信号后迅速跳起转身进行冲刺跑。
6.空档训练:陪练与练习者进行实战式的练习,陪练不定时地露出得分点,练习者根据“情况”迅速击打目标。
二、动作速度
1.击打训练:在规定时间内,一分或30秒钟,练习者通过快速击打沙包或脚靶,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但要保证完成动作的质量。
2.组合动作训练:练习者按教练提前做好的规定动作进行组合练习,如:前腿下劈——右腿抡踢——旋风踢——后旋踢熟练后会提高单个速度和变化速度。
3.负重训练:练习者穿上沙护腿等具有一定负重器具进行各种腿法的训练,5~10分钟后去掉负重,进行空击,反复练习提高动作速度。
4.冲刺跑训练:各种距离的冲刺跑,如:40米、60米等。上坡跑:30米、50米等。
5.阻力训练:运动员在踝关节处系上皮筋,使皮筋另一端与器材固定,快速完成提膝出腿动作,或听信号快速完成提膝出腿动作。
三、移动速度
1.信号位移训练:陪练与练习者练习时应明确信号所代表的方向。如陪练做出向前的手势,练习者应做撤步动作,陪练给出向左的信号,练习者应做出向右上步的动作。
2.综合性位移训练:陪练与练习者配合进行模拟实战。如:陪练做上步练习者做撤步,陪练向左上步练习者向右上步等。
3.实战训练:练习者与陪练或队友进行实战训练时,陪练以各种腿法进行攻击,练习者应根据情况迅速做出判断,积极调整步法以便进行反击和防守。
4.转身加速跑训练:运动员做原地高抬腿动作之后进行高抬腿转身3~5圈,立即向前做出加速跑动作,也可听信号进行加速。
5.跳绳训练: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跳绳的数量,并在原地基础上增加难度,可做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跳绳,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数量越多效果越好,但要注意保证动作的质量。
6.减阻训练:在外部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高频率的联系,如下坡跑、下台阶跑、顺风跑缩短频率的跳绳等。
四、结语
速度是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取胜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技术、体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以速度为中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的速度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专业网球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手段之一,步法训练与专业网球的结合成就精彩的专业网球比赛。为什么要不断探析专业网球的教学有效方式呢?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高校专业网球比赛,同时为满足学生应对比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专业网球这一项体育运动的方式也要跟随改革创新的脚步,在基础训练上有更多的改革创新,即步法训练法与专业网球结合运用,达到更好的专业网球的训练比赛效果。
一、高校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作为专业的网球教师,教师的能力高低决定着其专业网球教学的水准。有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专业网球的了解不足,在教学专业网球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不光要看重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经验。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步法训练,严重制约了网球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一些学生对步法的掌握不足, 导致击球稳定性不够,成为了训练中的难题之一。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如果步法速度较慢或是没有及时准确到位的话, 就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击球就会失去力度,没有攻击性。由于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普遍下降,身体机能减弱,而上专业网球课练习难度大,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专业网球课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专业网球教学效果。
二、高校专业网球中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专业网球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讲述专业网球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时间后,掌握技术动作。然而对于专业网球这一专项教学来说,步法训练法是提高专业网球步法训练的有效方法。步法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网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小组分组比赛学习,在这样较为自由、积极的氛围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使得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过程中,理解网球运动的竞争性。使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精神,有效提高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效果。
(二)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在体育改革的视野下,“健康第一”是专业网球教学的主旨。在专业网球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步法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位置所采用的移动步法来进行合理的击球, 而且还能加快移动的速度,使得运动员可以快速到达准确的击球位置来击球,从而提高了网球击球的效果。专业网球结合步法训练法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网球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球击球质量。
(三)因材施教
对高校专业网球的学生来说,每个学生的体能、体格状况不一样,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步法训练方案,使学生在步法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积极性,使步法训练对学生击球中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在训练、比赛中网球技能的发挥。以学生为主的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网球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掌握专业网球课上基本运动技能,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三维健康。
【关键词】教育实习:质量管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eaching Practice b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Study
FENG Xia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n intensive study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eaching practice b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study. We hop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erfect their existing manag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fulfill the object of promo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Teaching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tudy,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1前言
21世纪是知识资本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能力,而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除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技术、技能的掌握就更为严格一些。因此,教育实习质量管理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家、06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实习生与体育类研究生教育实习工作的负责人进行访问、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的现状结论。其中,研究生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 100% ,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 93.3%。专家与指导教师问卷共10分,回收9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100%。
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中,(调查结果见表1)“实习指导思想的更新”居首位。任何活动都需要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是否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实习对于研究生而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较本科阶段的教学实习指导思想也应有一些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创新、学习、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实习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应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培养标准和规格,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目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精神,但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实习中却体现得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对实习研究生实习思想的教育与更新。
“实习质量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 居问题第二位。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仍需面对就业压力、社会需求等问题。教育实习的目的通俗一些讲就是要把“半成品”培养成“合格品”或“优质品”,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质量问题凸显,如何达到“优质品”的标准,已成为众多在读研究生的追求。研究生教育除了满足学术价值需要,还要满足个人、社会价值需要,尤其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的需要。当代社会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个体离开社会群体是得不到良好发展的。人必须首先适应社会,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发挥个人专长,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标准自然离不开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标准就是目前高校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标准,即一专多能,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实习资源管理” 位于问题第三位。实习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出详尽、合理、有效的具体管理标准或细则,这是科学管理实习资源的重要前提,也是实习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调查显示,原有的实习资源管理中的实习经费、时间与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的需求,而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更是影响实习生实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实习研究生建议,学校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的安排应该更蛤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在本校实习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学问题与效果,很难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流,容易造成管理遗漏。可见,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资源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实习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实习生水平”位于问题第四位。根据调查显示,大学78%的实习研究生表示学校的实习评定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究其原因,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实习指导教师决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存在,而依据学校制定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进行评价的方式很少。经查阅大量文献、网上资源信息与走访专家、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实习指导教师发现,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量表较少,且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和评价,这是造成教育实习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科学、全面、合理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4建议
4.1更新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理念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因而,确定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可以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发展指明方向,能够使研究生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由于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确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理念,必须以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据,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教育对社会和对人的双重价值。对于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所要遵循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点:本土化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创新理念、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精英理念与个性化的研究生教育人才理念〔1〕。
4.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标准的创新
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由于质量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渐采用一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应该借鉴新的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模式,并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改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习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建议采用现代科学管理评价的理念与模式,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族标准,促使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与管理实际活动紧密联系。运用到教育领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学校能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但成功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对大多数高校来说,直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4.3构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1)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因素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结论认为,社会需求、导师、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管理工作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2〕。(2)对研究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者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国家“科教兴国”需要和研究生教育规律出发,提出了KAQ质量模式——核心是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这符合现代质量管理的质量观〔3〕。(3)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主要借鉴IS09000族标准,并将其管理模式引入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之中,用于大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4)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正在逐步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开始侧重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4〕。
国内教育领域对教育评价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期刊数据仅仅只有十几篇,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建议加强其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艳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理念发展趋势及构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7.
〔2〕肖念.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江苏高教,1999,(4):94~96.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运动技能学习;策略比较
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学习策略不仅有所区别,还会因此而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策略,要学习体育动作技能,有效结合两种能够让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一、比较分析
总的来说,体育教育R笛生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策略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前者是高于后者水平的。动作技术需要按照技术的要求,通过指导、认知和训练,将身体运动能力快速、准确的形成。动作技术有两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对进行的动作标准进行描述,形成动作的程序;第二是因为反复的训练和反馈,形成连贯、准确的肌肉运动。所以,动作技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学习特点的,其学习方法不仅独特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两者在学习策略上的相似部分多于不同的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过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地方主要是资源管理水平,两者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上大致相同。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努力管理策略;第二是情绪调节策略;第三是时间管理策略。
二、对策研究
(一)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进行学习策略
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面对大量的实践课程,其在反复练习体育技能和掌握自身运动学习策略时,还需要对情感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加以深入,以提高动作技能学习策略,通过有效的运动学习技能策略,能为提高学习效果产生有效作用。同时,基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计划,其应当在组织策略方面更加注重。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则应注意时间管理、注意力维持等几个策略方面,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运动技能的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学习策略,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让学习产生更好的效果,一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来培养学生能够对学习情境展开正确的分析,并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的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动作完成和相关技能进行及时反馈,并合理的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不仅如此,教师应当根据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三)引导学生清楚认知自己的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其大多都由同一个术科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师要对两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进行区别,不能只对两者的教学内容进行考虑。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区别,以及两者在学习策略上形成的差异进行考虑,比如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应当多围绕组织策略来进行,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专业特点,其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能力,第一是自我计划能力;第二是时间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提高专业策略水平的同时,提高学习策略。
(四)按照年级的不同进行教学安排
在两个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及自身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因素,他们的运动技能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而术科教师应对这种变化加以重视。比如年级不同的术科课,教师需要对其展开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都要精心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体育教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强对学生环境管理、组织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则需要能够有效调节自身的情绪,并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重点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第一是监控;第二是调节;第三是他人支持;第四是环境管理等。